1. 農村土地金融到底能給農村帶來多少潛在價值
提到農村土地金融,都知道是一片大藍海,估值數十上百萬億,無數資本競相爭奪。但國家大力支持農村土地金融,最終的目的,還是著眼於解決「三農」問題,能給農民帶來真正長遠的惠利。
眾所周知,農村土地金融首先直接解決的是農民貸款難的問題。不過,從宏觀上來說,農村土地金融能給農民、農村及農業帶來的幫助遠遠不止解決個人或組織的融資問題這么簡單。
糧食價格等「三農」問題需要金融的力量來解決
我國農業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困局之一,就是糧食價格越來越難以和世界糧食市場競爭。從2012年開始,突然有越來越多的進口糧食進入了中國市場,各類農產品,從水稻、玉米、棉花、大豆到牛羊肉,都全面進口。但另一方面,我國農村自己生產的農產品,很多都處於積壓狀態。
之所以會大量進口外來的農產品,就在於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一家一戶的小規模農業生產,已經無法同發達國家大規模機械化的農業生產進行競爭,導致我們自己國家糧食的采購價格比國際糧食價格都要更高。但在我國目前的國情之下,農產品降價只會損害農民利益。
只要生產力和機械化上不去,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農產品的利潤越來越低,農民的生產熱情越來越低落,對於我國農業的長遠發展和糧食安全極為不利。
要解決這一問題,只能依靠土地金融。只要更大規模的土地流轉,並且有充足的資金支持,現代化、專業化的農業生產才能最終建立。對於農民來說,農村土地金融的發展,事實上就是幫助擴充未來農業生產的利潤,最終實現農民增收。
農民自由遷徙將變為可能,加速城鄉一體化
在過去,國家對於農村土地的抵押和交易都有諸多的限制,本意是保護農民的權益。但時代變遷,城鎮化的大趨勢讓這樣的限制反而成了桎梏,一方面農村土地大量荒廢,白白浪費土地價值,另一方面想要走出農村的人反而覺得不公平,城市的房子可以抵押換錢,農村的房子卻不行,感覺農房跟城市的房子不同權。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賦予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金融抵押功能之後,土地流轉市場必然會越發活躍,也讓農村土地金融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農村土地金融的進一步成熟也將反過來繼續促進土地流轉,最終促使「土地銀行」的產生。
到時候,土地將變成一種「可攜帶」資產,農民不僅可以把土地「存入」銀行,還能收取「利息」。這樣,農民自由遷徙就成為了可能,而遷徙之後,農民也並不會失去權益,農村土地金融的信託制度將以土地憑證的形式保障農民的利益。目前國內開始進行土地信託制度探索的既有像土流網這樣的大型互聯網土地流轉平台,也有中信這樣的信託機構。
發展農村土地金融的根本目的,還是在於助推現代化農業,解決我國「三農」領域多年積累的固有難題,促進城鄉一體化,讓農村人最終享受到與城市人同等的社會保障與生活品質。因此,對於農村土地金融這塊蛋糕的爭奪,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