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良率連年攀升 河北銀行資產質量存憂
時代周報記者:曾令俊
6月27日,河北銀行將召開2018年度股東大會,會議將對該行2018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2018年報等事項進行審議。
河北銀行此前發布的2018年報顯示,去年該行凈利、營收雙雙下降,實現營收67.73億元,同比下降了8.65%;實現凈利潤20.22億元,下滑了25.58%。
與此同時,該行的不良率連年攀升。2011年至2017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從0.8%飆升至1.61%。截至去年年底,河北銀行不良貸款率達到2.53%,同比增加0.92個百分點。
目前,大多數銀行都按照監管要求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口徑,而河北銀行並未全部納入。根據年報,河北銀行去年逾期90天以上貸款占貸款和墊款總額的比例為4.86%,遠超當期不良貸款率。
「監管明確要求逾期90天以上的資產納入不良,目的是讓銀行充分暴露不良,盡早釋放風險,長遠看也是為了提高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華南某股份制銀行資深從業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對於不良率增加以及上市等問題,時代周報記者向河北銀行發送了采訪提綱,但截稿時未獲回復。
營收凈利雙降
截至2018年末,河北銀行資產總額3422.53億元,較年初增長1.63%。但2016年至2018年,河北銀行營業收入以及凈利潤總體均呈下滑趨勢。2018年,該行營收67.73億,凈利潤20.22億,同比分別減少8.6%、25.6%。
具體來看,該行去年利息凈收入60.72億元,同步下降10%;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6.07億元,同比下降39.6%;資產減值損失18.37億元,同比增長22.4%。
該行反映盈利能力的相關指標也不樂觀。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河北銀行資產利潤率分別為0.99%、0.84%、0.6%,資本利潤率分別為16.11%、13.58%、8.07%,均呈現下降態勢。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截至2018年末,河北銀行逾期3個月以內(含3個月)貸款14.99億元,逾期3個月至1年(含1年)貸款70.32億元,逾期1年以上3年以內(含3年)貸款17.56億元,逾期3年以上貸款2.48億元。該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合計達到90.36億元,與該行不良貸款率余額存在43.28億元的差距。
「監管機構要求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口徑,希望藉此摸清風險底線。此前這些不良資產隱藏在關注類的貸款,給監管機構對風險的判斷會造成一定干擾。」上述股份制銀行從業人士說。
2012年,該行撥備覆蓋率達到423.74%,但此後多年幾乎呈斷崖式下跌。2018年末,河北銀行撥備覆蓋率進一步下降至111.85%,已經跌破了監管對於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120%-150%)的紅線。河北銀行近期還因涉及違規掩蓋不良資產被審計署點名。近期,審計署發布的《2019年第1號公告:2018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中,包括河北銀行在內的23家金融機構因通過以貸收貸、不潔凈轉讓不良資產、違反五級分類規定等方式掩蓋不良資產,涉及金額72.02億元。
4月30日,中信證券公布的《關於河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之上市輔導工作報告第28期》中提到,河北銀行結合審計署的相關檢查情況,積極對逾期貸款分類施策,加緊清收,並已向相關監管部門提交了書面說明。截至2018年年末,河北銀行已經根據相關監管部門的要求,將涉及的逾期貸款劃入了不良貸款。該行在年報中表示,加大處置信貸不良及風險資產力度,全年以現金形式收回不良貸款 8億元。
上市無突破
資產質量連續多年下行,或許對河北銀行的上市進程造成了影響。
早在2012年1月,河北銀行便宣布擬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並於境內上市,並正在接受中信證券輔導。2015年3月,該行在當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審議通過了《關於公開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議案》及《關於本行轉為境外募集股份的議案》,也就是說河北銀行由最初的A股上市轉為謀求H股上市。
然而不到半年,該行上市計劃再度生變。2015年8月,河北銀行又審議通過了《關於首次公開發行由H股調整為A股的議案》。
這些年來,中信證券先後發布了28期上市輔導工作報告。在最新一期的輔導報告中,河北銀行稱,中信證券的輔導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下一步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股權結構看,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為該行的第一大股東,持股19.02%;河北港口集團有限公司、中城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分列第二和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9.55%和7.75%。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末,河北銀行前十大股東中,中城建設投資控股、南京棲霞建設集團、北京理想產業發展集團、南京棲霞建設股份等四家股東存在股份質押對情況,質押股份合計8.39億股,占該行總股本的14%。
2017年8月,河北銀行完成新一輪的增資擴股工作,以3.72元每股的價格增發新股10億股,募集資金為37.2億元,其總股本變更為60億股。得益於2017年的增資擴股工作,河北銀行的資本金得到很大補充。
截至2018年末,該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34%、11.56%、11.52%,較上年末上升了1.07、1.43和1.42個百分點。
為了提升資本充足率,該行還在全力推動增資擴股。年報中提到,「為進一步補充資本,增強風險抵禦能力,為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於2018年11月啟動了新一輪增資擴股工作,截至年末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對於增資擴股的相關細節,該行並未回復。
2. 金融業企業劃型標准規定
(一)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資產總額40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資產總額50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二)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資產總額1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企業。其中,資產總額2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三)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及典當行。資產總額1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資產總額2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四)證券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1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資產總額1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資產總額1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資產總額1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五)保險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5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資產總額4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資產總額2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資產總額2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六)信託公司。信託資產1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信託資產4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信託資產2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信託資產2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七)金融控股公司。資產總額40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企業。其中,資產總額50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八)除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機構。資產總額1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資產總額2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六、組織實施。由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統計局聯合組成金融業企業劃型標准工作組,負責金融業企業劃型標準的實施、後期評估和調整工作,按年組織金融業企業規模認定,並在人民銀行建立《金融業機構信息管理系統》中增加相應的欄位模塊。經過認定的金融業企業在系統中進行規模登記,方便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查詢使用。
法律依據:《金融業企業劃型標准規定》 四、劃型標准指標。採用一個完整會計年度中四個季度末法人並表口徑的資產總額(信託公司為信託資產)平均值作為劃型指標,該指標以監管部門數據為准。
《金融業企業劃型標准規定》 五、指標標准值。依據指標標准值,將各類金融業企業劃分為大、中、小、微四個規模類型,中型企業標准上限及以上的為大型企業。
3. 數據調研:中國的金融資產結構
一、中國金融資產結構概況
中國金融資產主要分為:流通中現金、金融機構存款、金融機構貸款、有價證券(債券、股票等)。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國主要金融資產分布情況(見表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資產由單一的銀行資產向市場化、多元化方向發展。1981-1995年累計發行國債4794.39億元,國家投資債和投資公司債共313.98億元,金融機構債1182.97億元,企業債1738.3億元,股票(A股面值)119.56億元,大額存單1796.28億元(中國證監會,1995)。這些金融工具的出現為中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中國金融資產的大部分仍是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存貸款。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占金融資產總量的比例1978年為93%,1986年為87%,1991年為84%,1995年為83%。這一比例改革開放以來雖呈下降趨勢,但90年代以來下降緩慢,說明中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不盡人意。中國金融資產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78年的94%上升到1995年的221%,反映了經濟體制改革中金融深化(貨幣化)的過程。80年代這一比重上升較快,進入90年代上升速度慢了下來。
中國的儲蓄主體在改革中也發生了變化,由以前的政府和國營企業變為現在的老百姓。據世界銀行專家估計,中國改革前政府積累占總積累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1978年國內儲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5%,其中居民儲蓄佔1.2%,政府儲蓄佔15.4%,企業儲蓄佔18.9%。也就是說,1978年社會總儲蓄的96.7%來自政府和國營企業。1978年末,中國居民儲蓄余額只有210.6億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9%,占當年社會存款總額的16.2%。
改革前,國家是儲蓄主體,也是投資主體,因而不需要金融中介。國有固定資產投資主要來自財政撥款,銀行貸款主要作為流動資金。銀行的貸款也主要來自政府和國有企事業的存款。1978年,企事業存款和財政存款之和為1089.9億元,占銀行存款總額的83.8%。
1995年底中國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5.4萬億,其中近3萬億是居民儲蓄。儲蓄者和投資者分離了,最大的儲蓄者是老百姓,最大的投資者是國家。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中介作用變得非常重要了。國家通過對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控制,用老百姓的錢投資建設國有企業。因此,國營企業的真正所有者,可以說是在國家銀行里存款的老百姓。
宏觀的金融資產結構必然反映到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上來。銀行和金融機構貸款是中國企業資金來源的主渠道。企業很難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直接融資方式來獲得資金。從1986年開始發行企業債,到1995年,共發行企業債1738.3億元。1995年末,股票市值(A股)約4500億,其中只有1/3上市流通的個人股。國家股大多是靠過去已有的投入和土地價值折算的,實際現金投入不多。法人股和個人股的發行可以使企業籌到現金,但能夠被批准發行股票的企業實在是太少了。這樣企業通過發行股票所能籌到的資金十分有限,大多數企業只能靠銀行貸款。
在主要金融資產之外,還有其他金融資產,比如民間借貸、民間集資和股份合作制中的股份等。這些金融資產,都有一定意義上的所有權、參與權和處理權,並以此獲得收益。但目前民間借貸、民間集資還有待進一步規范化。
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可以概括為:儲蓄主體在改革開放中由政府變為老百姓;國家政府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5年的10.8%;1985年起,國家對國有企業的投資由撥款改為貸款,直接融資的資本市場渠道狹窄;其他不動產市場剛剛起步。這就使老百姓把絕大部分積蓄存在銀行里,銀行把大部分資金貸給國有企業,成為國有企業長期投資(固定資本)和流動資金的主要來源,造成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比率不斷升高。
二、中國的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為什麼迅速增長?
中國金融資產的變化過程主要有兩條主線,一條是貨幣化過程,另一條是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這里我們主要分析貨幣化過程。貨幣化有兩種含義:一是財政赤字的貨幣化,即國家用印鈔票的方法來彌補財政赤字。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貨幣化,即在經濟發展中,特別是改革轉軌過程中,產生超常貨幣需求,從而使貨幣流通速度減慢。本文的貨幣化是指後一種意義上的。
1978到1995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9.7%,通貨膨脹率平均為7.5%,廣義貨幣(M2)平均每年遞增25%。廣義貨幣增長率在這樣長時期里遠遠超過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在各國經濟發展史中是少見的。據筆者保守估計,從1978到1992年,中央政府每年的鑄幣收入平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左右。謝平(1994)估計,1986-1993年,中央政府每年得到的貨幣發行收入平均為國民生產總值的5.4%。海外經濟學家常常不理解為什麼中國政府的實際綜合赤字那麼高(約佔GNP的8-9%),通貨膨脹率卻不很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貨幣化帶來的鑄幣收入。
表2給出了中國貨幣化過程的主要指標。中國的廣義貨幣(M2)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M2/GNP)在改革期間呈快速上升趨勢。從1978年的32%上升到1995年的105%,上升速度如此之快在發展中國家金融深化的案例中實屬罕見。在1994-1995年間,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美國為59%,英國為104%,日本為114%,德國為70%,印度尼西亞為46%,韓國為44%,馬來西亞為89%,菲律賓為50%,新加坡為89%,泰國為79%(國際貨幣基金1996年報)。中國的這一比重遠遠超過周邊發展中國家,就是和英、美、日、德這些發達國家相比也是相當高的,僅次於日本。
中國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迅速提高,一方面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的問題。在改革開放中,中國的儲蓄主體由國家變為老百姓,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但是,老百姓金融資產投資的選擇不多,銀行儲蓄一直是主渠道。這主要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後造成的。中國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這樣高不是經濟主體的自然選擇,而是在現有體制和政策的制約下不得已形成的。 表2中貨幣與廣義貨幣之比(M1/M2)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這一點。貨幣占廣義貨幣的比重從1978年的82%下降到1995年的39%。也就是說,不僅廣義貨幣增長快,而且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廣義貨幣中居民儲蓄的比重不斷升高,反映了居民所持金融資產大都壓到銀行存款上了。1995年現金凈投放600億,全社會流通現金量只比上年增長8.3%;M1增長16.8%;M2增長高達29.5%,比25%的控制目標高出4.5個百分點。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後,還可從各國金融資產結構比較中看出。表3給出中國與周邊國家和一些發達國家金融資產結構的比較。1993年中國股票市值佔GDP的9%,債券市值佔GDP的11%。而周邊國家股票市值平均佔GDP的148%,債券市值平均佔GDP的30%。英、美、德、日四個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值平均佔GDP的75%,債券市值佔GDP的74%。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僅落後於發達國家,也遠遠落後於周邊發展中國家。
三、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畸形的後果
1.企業負債率高。據國有資產管理局的數字,1980年國有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僅為18.7%。1990到1993年分別為58.4%、60.5%、61.5%、71.7%。1994年對12.4萬戶國有企業清產核資時,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已上升為75.1%,若扣除實際的掛帳損失,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3.3%(吳曉靈,1995)。
2.金融運行風險高。首先,銀行信貸資金周轉速度減慢,國家銀行貸款年周轉速度由1993年的1.32次降到1995年的1.15次,即313天才周轉一次。第二,國有企業相互拖欠嚴重,國家銀行應收未收利息1995年高達2200多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億元。第三,國有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逐步下降,1995年末,不良貸款佔全部貸款的22.3%,如果按國家銀行1995年底貸款余額為4萬億元算,大約有9000億元的不良貸款。第四,國有銀行經營困難。中、農、工、建四大行1992年上交利潤343億元,1994年降為166億元,1995年上半年竟出現除中國銀行外的全行業性虧損。
3.國有企業債務負擔重。1996年第一季度,全國國有工業企業在總體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凈虧損,虧損總額達34.1億元。虧損企業比重從1995年同期的40.8%,上升到44.9%,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這個比例由1995年的45.1%,上升到51.4%(石剛,1996)。1996年的第二、三季度情況略有好轉,但總體經濟效益仍不容樂觀。國營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債務負擔重,許多國營企業資本金不足,特別是1985年實行撥改貸以後,有些國營企業從固定資產投資到流動資金全靠銀行貸款。國營企業辛辛苦苦掙到的錢全都給銀行還本付息了。
4. 金融企業規模劃分標准
法律分析:採用復合分類方法對金融業企業進行分類。首先,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將金融業企業分為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保險業、其他金融業四大類。其次,將貨幣金融服務分為貨幣銀行服務和非貨幣銀行服務兩類,將其他金融業分為金融信託與管理服務、控股公司服務和其他未包括的金融業三類。最後,按經濟性質將貨幣銀行服務類金融企業劃為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將非貨幣銀行服務類金融業企業分為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及典當行;將資本市場服務類金融業企業劃為證券業金融機構;將保險業金融企業劃為保險業金融機構;將其他金融業企業分為信託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和除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機構。
法律依據:《金融業企業劃型標准規定》 第五條 指標標准值。依據指標標准值,將各類金融業企業劃分為大、中、小、微四個規模類型,中型企業標准上限及以上的為大型企業。
(一)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資產總額40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資產總額50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二)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資產總額1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資產總額2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三)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及典當行。資產總額1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資產總額2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四)證券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1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資產總額1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資產總額1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資產總額1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五)保險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5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資產總額4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資產總額2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資產總額2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六)信託公司。信託資產1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信託資產4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信託資產2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信託資產2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七)金融控股公司。資產總額40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資產總額50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八)除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機構。資產總額1000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資產總額200億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資產總額50億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5. 2020年底金融機構總資產逾353萬億,這釋放出什麼信號
2020年底,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3,530,000億,金融機構一般來說就是泛指那些在市場上從事證券投資,股票投資等各方面投資方式的投資機構,他們的錢不見得都是他們自己的,但是這反映著投資行業的金融行業的發展方向。
不要貿然去投資,也不要受到市場熱度的影響,別人投資的你得看看人家為什麼投資,如果你連這個都不知道就跟著別人投,那最終你都不知道人家什麼樣的程度需要賣掉。比如說你選擇指數基金20%~30%的市盈率的時候,你可以入手,你等到他什麼時候出呢?理論上來說到50%~60%可以出那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到50%以上就有風險了,你百分之四十幾的時候出掉就不錯,收益率能夠保證在百分之15左右,但是這僅僅是一個小技巧,不見得適合於所有投資。
6. 河北省農村金融機構數量2020
20966個。
截至2020年末,河北農信金融便民店數量達到20966個,實現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依託全省近5000個營業網點和2萬多個金融便民店,建立起了遍布縣鄉村的農村金融服務網路。
河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是2005年掛牌成立的農村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