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被接管9家金融機構

被接管9家金融機構

發布時間:2023-09-03 20:51:26

1. 9家銀行因房貸違規被罰款上百萬,違規行為是什麼

因9家銀行涉房貸違規被罰482萬。這9家銀行分別是:中國銀行、九江銀行、江西德興農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稠州銀行、江西上栗農商行、江蘇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西安銀行、建設銀行。

一、9家銀行具體違規行為:

1、江西德興農村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用於購房、向不符合借款主體資格的借款人發放貸款、以貸轉存用於月末沖時點。

2、中國銀行常州分行違規發放商業用房貸款。

3、九江銀行上饒分行因向未竣工驗收的商業用房發放按揭貸款,遭饒監管分局罰款。

4、中國農業銀行西寧市城南新區支行因貸款審查失職,形成虛假個人按揭貸款,遭青海銀保監局罰款。

5、浙江稠州銀行嘉興分行因信貸管理不審慎,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房遭銀保監會罰款。

6、江西上栗農商行因違規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未審查承兌匯票保證金來源,保證金來源不合規遭銀保監會罰款。

7、江蘇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因個人消費貸款流入房地產領域、貸款資金轉存銀票保證金、同業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遭銀保監會罰款。

8、西安銀行雁塔支行因個人消費貸款用途管控不嚴,資金流入房地產領域,遭銀保監會罰款。

9、建設銀行鹽城分行因存在服務收費質價不相符、信用卡透支和個人消費貸款資金流入樓市、貼現資金用途審查不盡職,貼現資金轉回出票人賬戶等違法違規事實,遭銀保監會罰款。

最後,小編認為金融行業的灰色地帶較多、誘惑大,無論從業人員還是金融機構,都該記住那句話:莫伸手,伸手必備抓 。

2. 金融風險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有哪些,簡述之。

現代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然而究竟其發展對南北關系有何影響卻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先就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概念進行界定並對其發展的特點進行了分析,最後對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對南北關系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並得出以下結論:國際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南北經濟差距加大,造成了南北關系的不穩定,並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南北關系的不合理、不公平、不平等。
一、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概念的界定
金融服務貿易是指發生在國與國之間的金融服務交易活動和交易過程,金融服務貿易的標的物是金融服務。GATS(1994)的金融服務附錄明確定義了國際金融服務包括的活動。GATS規定金融是由一成員方的金融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有關金融方面的服務,包括所有保險和保險有關的服務以及所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保險除外)。具體涵蓋了下列活動:
(1)保險及與保險有關的服務
(2)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
總體來看,這些活動涉及銀行、保險、證券以及金融信息服務四個有關金融方面的領域。
二、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發展的特點
在世界幾百年的金融發展史上,國際金融服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一直是受到人為或天然的限制而發展不足,直到1986年服務貿易協議被正式列入關貿總協定的「烏拉圭回合」議程之後,金融服務貿易逐漸緩慢地開始了國際化進程。而1997 年12 月13 日由世界70個國家在WTO 框架內談判後達成一致的FSA(《金融服務貿易協議》),才真正促進了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並使其顯現以下發展特點:
(一)金融服務機構的全球化
金融服務機構主要包括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及金融公司,金融服務機構的全球化是指金融服務機構經營活動的全球化,主要指金融機構海外分支機構的數量及種類的大量增加,以日本為例,1990年日本在海外設立的銀行分支機構有1035個,分行有309個,到1997年6月,日本在海外的銀行分支機構就增加到1054個,分行增加到375個。這些金融機構之所以不斷向海外擴張,一方面是由於其內在規模擴大、成本降低、競爭力加強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是由於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增長應客戶的需要而向海外擴張。然而進入海外市場是有風險的,因此除了直接投資建立自己的分支機構這種擴張方式外,由於東道國政策限制或自身風險規避等原因這些金融機構更多使用的是通過並購東道國國內的一些金融機構的方式來進行擴張。而從擴張的方向和規模上來看,不僅有北方國家向北方國家的橫向大規模擴張,也有北方國家向南方國家的縱向大規模擴張,而南方國家向北方國家的擴張則相當地少。以美國為例,在美國最大的十家金融機構中,幾乎都是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而僅美國的花旗銀行在對某些南方國家的銀行進行收購式擴張後,花旗就已經成為某些南方國家的最大的銀行。如美國的花旗銀行收購Banamex 後,花旗在墨西哥的市場佔有率超過25%;在收購波蘭第三大銀行Handlowy後,花旗在東歐的商業和消費者銀行業務的市場佔有率達到12%。而花旗現在也已經成為這兩個南方國家中的最大的銀行。[1]
(二)金融服務產品的多樣化
隨著金融全球市場的形成和新的金融技術理論的產生,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對金融服務產品多樣化的要求日益增加,金融服務產品的供給也日益增加,其中包括低附加值的如代發工資、代理國債等服務產品,也包括個人理財、銀證通、財務顧問、投融資顧問、金融衍生產品等高附加值服務產品。在這么多種類的金融服務產品中,以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最為迅速。1 9 7 2 年美國芝加哥國際商品交易所推出包括英鎊、法國法郎、日元、加元和瑞士法郎等六種外匯期貨合約以來,短短的3 0 多年時間里,國際金融市場上金融衍生產品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交易品種迅速增加,據國際金融權威機構統計,目前國際金融市場衍生產品已高達1200 多種,這些衍生產品在原生金融產品基礎上組合再利用組合,衍生再衍生,形成了全球巨大的衍生產品交易市場。這些品種繁多的金融衍生產品擴大了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提高了金融機構的功能和資本的杠桿率,為使用者提供了轉移風險、管理風險的最有效的工具,但也為使用者提供了全新的金融投資機會。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金融衍生產品使金融市場交易更活躍,更具流動性,並持續地拓展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提高了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和定價效率。然而,由於金融衍生產品的多樣化發展是在國際金融市場體系劇烈動盪的背景下產生的,它既可以用於金融風險管理,又可以用於金融風險投資,因此包含著品種繁多的金融衍生產品的市場變得更加不確定。[2]
(三)金融服務效率的信息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基於發展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激烈競爭的需要,發達國家金融服務業通過金融信息化建設來提高金融業的工作效率和改善服務水平,這主要表現如下:信息技術克服了金融運作時間和空間上的障礙,使金融服務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 實現了金融市場的全球化。現代的金融交易可以通過電報、電傳、網路等多種信息化方式進行,使得許多金融服務產品能24小時不間斷進行交易。以信息化網路銀行發展最快的美國為例,銀行通過高端通信產品和大型計算機系統軟、硬體的研發和利用, 藉助金融工程、金融數學模型等理論的研究, 紛紛開展了基於互聯網技術的銀行服務與產品創新, 出現了網路銀行、信用卡、ATM卡、在線支付以及各種電子支票支付、網路保險、網上證券等新型產品和服務,信息技術的普遍使用使得全球金融服務產品的買賣在瞬間便可以完成,使得各國之間金融服務貿易的聯系與交往的頻率和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四)服務貿易總額的巨額化
現代國際貿易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包括金融服務貿易在內的國際服務貿易已經越來越成為國際貿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在一國的國際收支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據IMF的國際收支統計,1 980~l993年,國際服務貿易總額由3580億美元增加到9337億美元,年平均增長速度高達7.7 %,大大高於同期世界商品貿易年均增長4.9 %的增長速度。服務貿易佔世界總額的比重,1980年為17 %,而到1993年則已上升至22.2 %,1 995年,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佔世界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已達23.3 % 。有的專家預測,在今後2O~3O年間,服務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大約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預計21世紀30年代,服務貿易的比重將與貨物貿易的比重大體相當.甚至超過貨物貿易的比重.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對象和主要內容。
而在近年來國際服務貿易總額大幅增長的背後,一些國家特別是金融服務發達的國家通過加速發展金融服務貿易來擴大其金融服務的出口是根本原因。例如,1995年,據統計,美國金融服務出口總額高達6l億美元,佔全球金融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l7.4 %,進口總額17億美元(參見199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收支統計》),金融服務貿易的順差高達44億美元。巨額的金融服務貿易順差對緩解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調節國際收支的均衡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正因為如此,使得美國成為世界金融服務貿易的自由化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
(五)服務貿易協議的完善化
由於美國和歐盟在服務貿易領域的絕對比較優勢,美國於1982 年在關貿總協定部長會議上提出實現包括金融服務貿易在內的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問題並且得到了歐盟的響應。1986 年,在美國的堅持下,服務貿易談判被正式列入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的正式議程中,並在多年艱苦的談判後,達成了服務貿易多邊框架協定(即「服務貿易總協定」) 。該協定共包括6個部分和5個附件,包括「金融服務附件」。最後,在1997年12月13日,在歐盟的倡導下,7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終於就開放金融市場達成了最後協議。該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談判各方同意對外開放銀行、證券、保險和金融信息市場;允許外國在本國(地區) 內建立金融服務公司並按競爭原則運行;外國公司享有國內公司同等的進入國內市場的權利;取消跨邊界服務的限制;允許外國資本在投資項目中所佔比例超過50%;協議將在1999 年初簽署,最遲不晚於1999年3月生效等。
另外,美國還在APEC(亞太經合組織)內,提議由APEC通過具體行動,推動世貿組織完成談判,並對東南亞國家施加壓力,促其就開放金融市場做出更多的承諾。由於美國的推動,APEC通過了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行動綱領,而且明確要求各國做出開放金融服務市場的自主承諾,並把開放金融服務市場作為APEC致力的目標之一。因此,全球金融服務貿易達成的最終協議較之1995年達成的過渡性協議更為完善、開放,尤其是對以亞洲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對南北關系的影響
傳統意義上的南北關系指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在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國際政治關系的經濟化使得南北關系中的經濟關繫上升到重要地位。而近二十年來迅速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首先表現為商品的國際自由流動和生產在全球范圍內的分工,因此這個過程必然包含資本的全球流動以及相關的金融服務貿易。從總體上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全球化發展促進了南北方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促進了世界經濟的增長,從某種意義上加強了南北關系的發展。然而,由於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服務業自身的不完善性和脆弱性,北方國家對金融服務的統治地位就對南方國家造成較大的威脅,也就對南北關系造成了如下的消極影響:
(一)金融服務機構的全球化造成南北關系的不穩定
金融機構的並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規模上的擴大和業務上的拓寬,從而提高金融機構的競爭力。然而近年來的金融機構並購活動中,主要是南方國家的金融機構處於被並購的地位,而且隨著跨國並購的深入發展,北方國家金融機構的規模通過並購不斷得到擴大,壟斷程度不斷得到提高,對南方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威脅,增加了南北關系的不穩定性。
亞洲金融危機以後,北方國家的跨國金融服務機構大舉進入亞洲多數發展中國家,以比危機前低60 % ~ 80 %的價格大批並購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機構。據統計,泰國35家金融公司中已有9家被外資接管。按泰國商業銀行的增資規定,至少有半數銀行的大多數股份被外國資本持有。為此,泰國輿論圍繞是否將淪為經濟殖民地展開了激烈爭論,甚至有的報刊說:「全球化帶來新型殖民地」。(註:[委內瑞拉]宇宙報,1999年3月6日。)
在金融服務貿易方面,由於南北方國家實力懸殊,北方發達國家既是主要的出口國又是主要的進口國,南方發展中國家主要是進口國,即依賴於北方發達國家的出口,這種不對稱的依存程度,使發展中國家過分依賴北方國家,對南方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威脅。因此,早在2005年6月底,央行就提前推出了《國家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通過去年第三季度發布的中國第一份《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和《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對當前中國的金融風險狀況。中國決策層如此高度重視安全問題的緊急應對,從一個側面顯示,包括經濟安全在內的中國國家安全問題,更反映了其它南方國家也存在的經濟安全問題。而又由於南北方國家互相依存的性質,如果南方國家的經濟不安全必然也會造成南北關系的緊張、不穩定。
(二)金融服務產品的多元化和金融服務效率的信息化使南北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
金融服務產品種類的增加,一方面為社會財富金融資產化提供了便利,持續地刺激了南北方國家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由於新的金融產品的資本虛擬化越來越強,往往能使循環資本得到迅速擴張,根據權威機構測算,所有國家銀行的金融衍生品投資組合都是建立在99:1的杠桿借貸比例上的,只要投資略有失誤,杠桿原理就產生反向作用,就會出現整體崩潰,[3] 尤其是現代大規模國際游資的絕大部分來自北方國家,他們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監管不完善的、市場脆弱的南方國家金融市場上進行多重組合投資,造成了南方國家的金融危機。比如,1997年上半年,以量子基金為代表的一些大型基金,大規模運用「杠桿」能量,不斷進攻泰國金融市場,觸發了泰國金融危機。而金融服務效率的信息化則一方面加強了南方國家與北方國家的金融服務貿易的聯系與交往,另一方面提高了各國金融服務貿易的聯系和交往的效率,使各國對利率、匯率以及股票、債券等金融市場的變化反應迅速。因此當北方國家的投機資本迅速被迅速抽離某一南方國家市場並引致該國發生金融危機時,強烈的心理預期及金融服務效率的信息化使周邊南方國家本就不完善的金融監管完全來不及反應並對局部的金融危機進行控制,從而導致周邊國家金融市場上的資本也迅速外逃,造成了金融危機的傳染性,使局部的金融危機迅速轉化為全局性的金融危機,最後使一片南方國家深陷經濟衰退的泥潭。比如,1997年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之後在金融服務效率的信息化的前提下及國際投機資本的惡意攻擊下,泰國金融危機像瘟疫一樣迅速向外蔓延, 波及東南亞的其他國家和地區。這次的金融危機不僅使韓國等新興工業國家經濟倒退到90年代初的水平,而且使印尼等發展中國家經濟倒退10年左右且至今動盪不安。而北方國家則由於金融機制的完善及經濟基礎的雄厚,當然也由於北方國家是國際投機資本的主要來源地,相對南方國家而言,金融危機對北方國家影響很小,故南北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4]
(三)表面層次上的金融服務貿易協議的完善化使南北交換關系更加不合理、不公平、不平等
在美國和歐盟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推動下,全球95 %的金融服務貿易已經納入逐步自由化的進程,各成員方同意開放各自的銀行、保險、證券、金融信息市場,並且各成員方在雙方的談判中具體承諾開放哪些具體服務部門、開放的程度如何體現,這些都體現了金融服務貿易協議的完善的、合理的一面。然而,由於發達國家在金融服務貿易方面具有絕對的比較優勢,這種表面合理、公平、平等的在自由化幌子下鑒定的金融服務貿易協議,實則不合理、不公平、不平等。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服務貿易規模小、資本金不足、不良資產率高、監管機制不完善,在現實的情況下根本無法與發達國家進行完全競爭,過早地進行自由化競爭的實質只是在強化北方國家的優勢產業,維護北方國家對南方國家的剝削。
綜上所述,國際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南北經濟差距加大,造成了南北關系的不穩定,並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南北關系的不合理、不公平、不平等。

金融風暴對貿易業的影響
由於美國經濟的迅速下滑,歐洲經濟體也在迅速的下滑,這一點很清楚的看到,最近歐元持續的貶值,而美元在不斷的走強,這說明歐元區經濟正在不斷的惡化,根據最新發布的數據,歐元區第一大經濟國--德國權威的Ifo商業景氣指數十月份再次下降到九十點二點,比上月減了二點七個點,表明德國企業的生產與銷售繼續緊縮。面對今年第三季度的不良銷售業績,歐洲的汽車製造商頻繁發出金融危機"並未結束"的警報。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汀·斯特來弗認為,在將來的幾個月里,金融危機對歐洲汽車工業的影響還會繼續發酵。據統計,今年九月,歐洲的汽車上牌率降低了百分之八點二,且這個趨勢還在繼續;今年前九個月,歐洲汽車銷售量下降了百分之四點四,到年底可能達到百分之八,也就是說,將減少一百多萬輛汽車的銷售量。銷售下降,合乎邏輯地,是庫存量上升了。僅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今年九月底的庫存量達到六十七萬七千輛,大量的庫存使車商無法回籠資金,造成周轉不靈。這都將是一個巨大的影響,從中國對歐洲的貿易也會有很大的影響,第一,美國是金融危機的中心,也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國家,現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復甦的跡象,而歐洲經濟體也是中國的重要外貿出口國,近日央行行長周小川也表示,雖然中國近期對歐元出口還有所上升,但是央行還是繼續表示比較審慎,悲觀的態度。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勢必對全球的各各行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

金融危機?它對我國國際貿易有哪些影響?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本次金融危機影響范圍分析:從產業看,危機對製造業比重大的地區影響大於服務業比重大的地區(但生活性服務業為主的服務業受到的影響小於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服務業)。從地區看,本次危機對出口依賴型的地區影響大於內需依賴型的地區(但加工貿易比重大的地區相對一般貿易比重大的地區影響稍小)。從行業看,前幾年發展快的行業,也是本次危機影響最深的行業。受房地產業、汽車等交通設備製造業不景氣影響,支撐冶金工業發展的三個支柱倒塌兩個,使冶金行業成為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以出口為主的紡織服裝業影響較大,但對整個工業基礎的搖動不如冶金、汽車、石化等行業強,這些行業以及航空製造業、船舶製造業都有可能負增長。港口及運輸受到的影響在服務業中僅次於房地產和金融(證券)等行業。受到危機影響較小的行業包括:公共設施、基礎設施行業,基本生活類產品製造業(食品、農副產品加工)、生活性服務業(醫療保健、康體可能有大幅提高)、機械加工製造業、電子、電器。在危機中出現機遇的行業:技術服務業、創意產業、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環保及再生資源等產業,以及教育產業等。
我國出口商品的結構性矛盾將很突出。首先,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與世界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相類似,某些傳統出口商品特別是紡織品及服裝出口與這些國家基本上處於同一競爭層次上。例如,我國的「兩紗兩布」出口,其出口質量是國際公認的免檢商品,出口量很大。但現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巴基斯坦的質量和賣價已優於我國。而且,國際市場對「兩紗兩布」的需求量也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誰的競爭力強,誰占的市場份額就大。這對約占我國「兩紗兩布」出口總量70%的大型國有企業是一個挑戰。其次,我國出口的目標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例如,世界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2007年我國紡織品出口市場份額,中國香港佔40.77%,日本佔13.08%,美國佔9.28%,三者合計占我國紡織品出口總額的63.13%。同年,我國服裝出口到日本的金額占我國服裝出口總額的32.46%,中國香港佔26.42%,美國佔12.82%,三者合計占我國服裝出口總額的71.7%。由於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的貨幣貶值,將給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生產企業和外貿公司帶來更大的壓力。我國出口正受到來自這些國家越來越激烈的挑戰。因此,我們金融危機的影響,近期我國的商品出口額將受到一定影響,估計2009年的商品出口同比增長22.4%,增速仍比較樂觀,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出口增速減緩了5個百分點。

3. 牛市結束了嗎

是的,牛市結束了,本輪行情啟動於2020年4月30日,結束於2020年7月17日。我個人對牛市的定義是,當策略股指IF出現日線級的多頭信號,並能持倉好幾個月,最終還能獲利出局,那麼我認為這就是一輪牛市行情。

我的策略股指IF在4月30日出現了多頭信號,然後那時開始堅定看多A股,往後只要出現大幅回調都敢於去補倉。所以在5月12日到5月25日,回調的過程中都補了倉位。從6月1日起,本輪牛市行情,開始出現二次突破,後面我就保持倉位不變,在7月10日出現大跳水的時候,減了大部分的倉位。因為7月10日股指IF跌破了15分鍾線多頭信號的止盈點位。

緊接著在7月17日,策略股指日線多頭信號被打止盈的時候,我股票再次大幅減倉。因為我認為本輪牛市已經結束,後面就是上漲也只能當反彈看待,而不是反轉,短期內看不到再創新高的希望。策略股指在4月30日以3868.4價格開多,在7月17日開盤的時候以4533價格平倉,獲得664.6,對應百分比為17.18%。

那麼接下來還會不會再次出現牛市行情?這個短期看不到,就算是後面會出現,那麼首先就是出現15分鍾線別的多頭信號,可是現在是處於空頭信號之下。如果後面兩周末內指數還不能再創新高,那麼每次上漲都只是反彈,而不是反轉。

從這個問題來看,就是你對牛市有著很誤解,如果你認為牛市結束了,那麼你對這段時間的行情,就沒有看作為牛市,只是作為一個反彈而已,作為一個牛市,是需要時間進行認證的,可以為半年或一年,也可以是十年或八年,不要因為股市漲了就欣喜的說是牛市來了。也不能因為股市跌了,就悲觀的說牛市就結束了。

市場是走出來的,不是我們說出來的,即使在高明的專家及投資者,不可能認定為是牛市或不是牛市,股市研究的就是預期,所以我們判定牛市的根據就是預期。不可否定的說中國就是政策市,今年管理層對股市的呵護及預期比任何一次都要強,這次牛市起步的原因,是建立在疫情之後全球經濟形勢不好的背景下,全世界貨幣寬松,經濟在復甦的過程中,各國經濟發展的狀況即復甦的程度,所引起的經濟向上的期望,並因為A股剛剛走出5178的陰霾,並且估值在全世界來說也是比較低的,致使大量的外資湧入及國內資金對股市的看好,而形成的牛市,這與以往的牛市不同的,是政策上非常支持的,也是呵護的,也是維持正向發展的經濟模式。

如果你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及股市的運行有一定了解的話,你就會明白,政策對股市的重要性,現在股市的定位是因為前面被爆炒後,國家吸取以往牛短熊長的經驗,不希望股市暴漲暴跌,而希望走出慢牛的長期發展發展,進行的一種調控,對於股市這次調整,應該是國家想到的問題,是為應對前期的暴漲,而採取的措施,為了應對前期的暴漲,證監會立即提出了打壓場外配資的舉措,隨後中國人保發布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進行減持股票,所以我認為這次調整是國家對股市調速的一個過程,因此我們不應該質疑,不要質疑中國股市的今後發展。

周五從國家政策面來看,對下周股市走勢還是有利的,證監會發文鼓勵並購重組 支持員工持股、股權激勵。對天安財產、新華信託、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等9家金融機構進行接管。這都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國家在嚴打金融界出現的違規違紀的違法行為。對造假違規的上市公司及券商是零容忍的態度,所以這就是發展,這就是進步,所以我們應該認為,即使是不是牛市?可以斷定,國家是支持的,是推動中國經濟及股市良性發展的。

對於經歷過中國牛市的許多投資者來說,這段調整也許是一個毛毛雨,為什麼這么說呢?對於一個長線投資者,看的是長期的利潤及公司的發展,眼前的小漲小跌根本算不上什麼,根本會不屑已顧的。對於一個短線投機者,下跌也就意味著機會來了。只有那些跟風的,心浮不定的,對股市不抱有信心的,才會感到恐懼和驚慌,才會進行割肉吃肉。我相信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投資者是在醞釀今後更大的機會,也有很多投資者認為,機會是跌出來的,短期漲幅過高,只有通過震盪打壓或者挖一個黃金坑,來清理猶豫不決的浮籌。後市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對我來說,我是沒有慌張,也沒有進行割肉吃肉,而是進行了補倉和加倉,我覺得這算得上什麼?牛市只是剛剛起步階段,對於大跌,沒什麼可慌的,股市又不是第一次大跌,慌什麼!用不著慌!這段調整與6124、5178這又算得了什麼?何況現在並不是高位,3400點對於一個牛市來說,就是一個起步階段,如果真的是牛市,股價最終還是要漲回來了,而且會不斷的創新高。漲得更高。所以每一次上漲或每一次下跌,都是牛市運行中的正常現象,因此如果我們看不清今後股市的發展,那麼我們就要整理好自己思緒,多看少動,靜觀其變,免受更大的損失,這樣才可以做到「賺要賺得清楚,虧要虧得明白」

最後友情提示《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我認為牛市沒有結束,是在一個中前期的位置,並且次輪牛市是以2440點反轉以來成立開始的,現在其實已經走了將近1/3的位置,未來還有將近2/3的空間。

而對於點位和時間來看,我認為次輪牛市的風險區域在4500~5000點,泡沫區域在5000-6000點左右。

時間上來看,2021年下半年~2022年,我們會見到此輪牛市的頂部區域!!

為什麼這樣判斷呢?從三個方面給你解釋!

每一次券商法案的修訂後都會有牛市;(04/13/19券商法案修訂)

每一次的新板上市後都有牛市;(科創板,之前是10年創業板和04年中小板)

每一次的改革都會有牛市;(注冊制)

因為這些必須通過一輪大級別的牛市來試點和推動資金達到目的,如果是一輪熊市,那麼改革也好,修訂也罷,甚至是新板塊上市,都會造成市場崩盤!!因為沒有那麼多資金可以支撐這些重大的改革措施。

每一輪大級別的熊市見底之後,都是一輪大級別的牛市誕生。

就好比2440點附近,無論是從下跌的時間,空間,還是從市盈率,市凈率的角度來看,都是達到了熊市底部區域的特徵,而如今2440點反轉,必然是一輪牛市!

另一方面。

歷史 上十年期國債利率倒數與A股PE中位數的走勢形成倒掛就是一輪大級別的底部區域,而之後就是一輪大級別的行情。

之前的三次里有三輪大級別的行情產生,兩次是瘋牛2007年和2015年,一次是大級別的反彈,2009年。

那麼,結合前面提到的政策面去結合,此輪行情再一次啟動就一定是牛市,而不是大級別的反彈了。

我們可以看到,結合上面提到的政策面和估值面,我們再來用技術面結合,你會確認到A股30年裡,只有4次牛市。

第一次是95點漲到了1429點;

第二次是325點漲到了2245點;

第三次是998點漲到了6124點;

第四次是1849點漲到了5178點;

而前兩次的牛市,都是在風險區域結束,進入了熊市。而最近兩次的牛市則是達到了泡沫區域反轉,進入了熊市。

所以,從技術分析來看,當指數走入了機會區域並且形成了反轉,那就是一輪牛市的開啟,並且沒有達到所謂的風險區域或者泡沫區域,就無法認定為牛市的結束。

那麼 ,我為什麼推算出此輪牛市的空間在4500~5000點,甚至在5000-6000點左右呢?而時間是2021-2022 年呢?

就好比上圖中顯示的技術分析,要在風險區域和泡沫區域才達到牛市高位,那麼這里簡單的去計算一下空間就可以得出風險區域在4500~5000點,泡沫區域在5000-6000點左右了。這個大家去自己的軟體上畫一下,然後滑鼠點上去就會看到一個大致的空間范圍了。

而從估值上來看呢?

我們可以參考2007年和2015年的一個牛市估值來決定。對於這兩輪瘋牛行情來說,達到了80~100倍左右是一個風險區域,達到了80倍以上是泡沫。

因此,按照目前60倍左右的等權重市盈率,以及對於80倍,甚至80倍以上,100倍以下的空間來計算,這里的風險位置就是在4500點左右,而泡沫區域是在5600點左右,這也和技術分析得出的結論差不多,因此這就是空間上的大致判斷。

因為對於A股來看,目前還是建立在一個瘋牛的大概率情況下,因為中國的市場還沒有完全的成熟,只是一個完善的過程。

再加上散戶的佔比依然非常多,所以導致了情緒上跟風轉變非常快,一旦大跌就認為熊市,一旦大漲就認為牛市。

因此,只要未來突破了3500點,3587點,甚至4000點,就會造成跟風買入,形成瘋牛,而所謂的慢牛可能還需要至少幾年的時間去完善 ,去優勝劣汰,去改革才能夠見到。

總結:牛市結束了嗎?都在割肉吃肉了?

牛市沒有結束,現在就是散戶在割肉,主力、外資在吸籌的狀態,而未來就是主力、外資吃完肉走人,散戶買單的結果。

牛市其實從2440點就已經開始了,現在已經走了將近1/3,而最後的2/3會非常快,一旦啟動,就會像7月初的樣子,讓你根本沒機會上車,害怕上車。

所以大家要珍惜眼下布局的好時間,堅定持有,等待牛市主升浪到來!

最後談下個人看法,不構成投資建議:

我認為管理層如今降溫的目的是為了讓瘋牛盡量慢一點趕頂,讓更多的上市公司可以上市,讓注冊制下A股的公司數量擴張快一點,持續性久一點。

因為當未來此輪牛市結束,熊市開始就是注冊制下大量垃圾企業的瘋狂退市的退市制試點的過程。而且未來我們會看到所謂的結構性行情出現,就是垃圾股走熊市,好的個股抱團走局部牛市,像2015-2018年那樣。

所以,大家把握好節奏,未來一定要找好的企業投資,別投機,別炒垃圾,別碰基本面差的,而如今,就是珍惜即將到來的牛市主升浪,把眼下的錢先賺到手!!


問:牛市結束了嗎? 答:牛市沒結束,現在是牛市啟動前的整理震盪期,並且是非常 健康 的震盪行情,牛市啟動初期的震盪是股市賺錢的黃金時期,希望股民朋友好好把握。 應該說牛市未曾開始何談結束,從上證月線來看目前指數仍然是位於底部的,不存在牛市結構,但自從2019年一月低點以來就沒有再創新低,即使是疫情也沒有新低,雖然下跌也迅速收復失地。 再看上證周線自2019年一月低點以來是以3000點為中樞震盪,說明3000點具有強力支撐,並且越來越夯實,某一天你一定會見證三千點是地平線的,只不過目前屬於震盪夯底階段,雖不見牛但見牛在休 養生 息,此震盪行情對於急功盡棄和重指數投資者是一種考驗,這樣性格的投資者要改正,以重個股和輕指數的觀念,避免長期做電梯。如果長線大周期投資不必計較短期震盪的得失。 牛市啟動之前的震盪期幅度是非常大的,甚至高達百分之三四十,會讓一些投資者對市場失去信心從而放棄,那麼如何應對這種高幅度的震盪行情呢,我個人建議一定要做好風險控制(迷茫投資者可以看一下我的文章里風險防控那一篇),投資股票首要的重點就是風險防控,其次是賺錢,不要把重點順序搞反。 從月線看大盤自2019年一月新低以來兩次創新高,據 歷史 慢牛行情的走勢(比如美股就是逐漸創新高的過程)無論指數還是個股(比如貴州茅台走勢)慢牛都是不斷創新高的慢慢的上漲。基於以往的六千點和五千點的快長快跌帶來的危害,我相信也感覺到 歷史 很難再重演,所以就不要用以往的評判標准來看待現在的和未來的節奏。作為股民投資股市除了科學的操作方式和風險防控外更要有一顆堅持信念的恆心。 最後贊揚一下在股市裡默默堅守的股民朋友們,你們是中國股市的堅守者,既堅韌不拔又孜孜不倦。大贊

4. 你那有沒有銀行倒閉的詳細資料

資料:中國歷年處置的部分金融機構一覽

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責令中銀信託停業整頓。1996年廣東發展銀行收購了其債務和分支機構。

1996年10月,中國光大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因不能支付到期債務,央行決定把約50億元人民幣債權轉為股權,從而避免了這家信託公司的倒閉。但在2002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仍然關閉了中國光大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1997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關閉中國農村發展信託投資公司,由中國建設銀行託管其債權債務和分支機構。

1998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關閉海南發展銀行,由中國工商銀行託管。

1998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關閉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屬下的證券業務委託國泰證券負責管理,後由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託管。

1998年初,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因資不抵債而被中國人民銀行關閉,後又宣布破產清算。1998年10月,廣發證券開始對廣國投旗下9家營業部實施了託管;2001年7月18日,廣發證券以1.5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整體收購了這9家營業部。

2000年2月,港澳信託因嚴重違規經營、資不抵債,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予以撤銷,交由東方資產管理公司託管;其旗下的證券部分照常營業。2002年3月,中銀證券宣布,將收購港澳信託旗下的20家證券營業部用於開展經紀業務。

2000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決定撤銷中國教育科技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停止其一切金融活動。

2001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關閉海南四家金融機構。6日,海南賽格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因嚴重違規經營被中國人民銀行「停業整頓」。在此期間,公司在八個城市的證券營業部由中信證券託管。21日,中國人民銀行又宣布對海南華銀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海南匯通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三亞中亞信託投資公司實行停業整頓。華銀信託和三亞信託旗下的證券營業部分別由廣發證券託管、包頭信託託管。

2001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宣布,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決定撤消福建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2002年6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鑒於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嚴重違規經營,決定於6月7日撤銷該公司,並停止其除證券經紀業務以外的其它一切金融業務活動。清算期間,中經開下屬的證券交易營業部在中國銀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託管下照常經營。

2004年初,南方證券被證監會和深圳市政府聯合成立的接管小組接管。央行同時提供80億元再貸款支持。但接管小組經過半年多的摸底之後發現80億元僅夠填補個人保證金窟窿。還有120億元的機構債務。2005年5月,南方證券被宣布關閉。

2004年8月,華融託管德隆三家核心企業。9月,德隆旗下的德恆、恆信、中富三家券商和金新信託再被華融託管。

5. A股怎麼走歷史可鑒

(本文由公眾號「老何滾雪球」整理,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周末消息面偏暖,被大家熱議的有兩則消息。


1、銀保監會: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投資監管比例最高可到占上季末總資產的45%。


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指出,設置差異化的權益類資產投資監管比例。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及風險狀況等指標,明確八檔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最高可到占上季末總資產的45%。主要考慮是通過設置差異化監管比例,賦予公司更多自主投資權,提高監管政策的精準性和針對性。引導保險公司開展審慎投資和穩健投資。要求保險公司應當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和審慎投資原則。


高層鼓勵險企買股票,引導長線資金入市,中長期利好。


2、監管層發文鼓勵券商基金並購重組,支持員工持股、股權激勵。


證監會相關部門向各派出機構發布通知,鼓勵有條件的行業機構實施市場化並購重組,在資本實力、管理水平、信息技術等方面實現快速發展。證監會支持證券基金經營機構按照《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關於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等規定,在有效防範利益輸送、操縱股價、內幕交易的前提下,通過直接持股或者設立資產管理計劃、信託計劃、有限合夥企業等形式實施員工持股或者股權激勵計劃。


這波行情的導火線是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並傳聞,雖然還沒官宣,但周末監管層再次提到券商並購重組,又給市場一些遐想。


以上兩則消息不算什麼重大利好,但這些利好表明的是監管層態度,上周最大的空頭是銀保監會,看到形勢不對,周五就馬上發利好,釋放利好的態度重於千金,A股是政策市,懂了不?


上周我跟大家講了,上周四的爆陰線,大概率是假摔,導火線是各種利空消息,但內在原因是前期漲幅太大、太快了,簡單來說就是洗盤,把短線的資金洗走。


我猜測之後有兩種走法,第一種就是兩三個交易日迅速反包,繼續創新高;第二種是止跌,緩步往上走,繼續創新高。


這兩種走法的結果是一致的,都是創新高,只是時間的長短問題。


當然這只是我的想法,偏樂觀的,如果你不認同我的觀點,那就看看過去的 歷史 ,我暫且不說現在是不是牛市,我們就看看過去兩波比較明顯的大漲行情中,高位爆陰線之後是怎麼走的。


1、2019年一季度的小牛市。



我們看到2019年1-3月份一直處於上漲趨勢中,2月底開始大陽線加速上漲。


3月8號,我標記「1」的位置,出現了第一根爆陰線, 跌幅高達4.40% ,但之後繼續反彈。


3月25號、3月26號,我標記「2」的位置,兩根大陰線合計 下跌3.45% ,但之後繼續反彈,繼續創新高。


4月11號,我標記「3」的位置, 下跌1.6% ,但之後繼續反彈。


4月25號,我標記「4」的位置, 下跌2.43% ,小牛市真正被終結了。


2、2014-2015的杠桿牛。



我們可以看得到2015年那波牛市中,這樣的爆陰線太多了,但回頭一看,原來前期的爆陰線都是假摔。


再給大家看看目前我們的處境。



大家可以看得到,上周的爆陰線是這波行情的第一次摔跤, 歷史 告訴我們,第一摔跤一般都能爬起來。可能上周大家都看到過類似的分析了,但那些大V並沒有告訴你們,為什麼第一次摔跤都是假摔。


那我來告訴你原因,每一波大行情的根本原因是增量資金的加速入市,也就是市場被場外的錢推高的,這些錢一旦進來,不會輕易離開的,截止目前,我們這波行情大幅放量、破萬億的時間僅僅只有兩周,這么多錢進來,難道只是為了爽兩周的時間嗎?


現在市場的錢仍然非常多,而且場外還有增量資金等著進場,市場一旦連續大幅下跌,這些資金就會來抄底。


所以在大行情中,除非有特大利空影響,否則第一波大跌一般都是假摔,短期會有快速反彈,甚至會快速創新高。


現在我們央行放水的情況沒有2014年那麼凶,但比2019年一季度還是要強的,所以這波行情可能沒有2014年那波那麼牛,但大概率會超過2019年一季度的行情力度。


現在市場的成交額是過去5年的峰值,A股長征了5年,那麼多錢進來只是為了做解放軍,讓套牢5年的人解套嗎?主力不是慈善家,3600點這個位置大概率會來挑戰的,拉上去才會讓更多人進來,我先不談這個5年的箱體能否突破,但至少箱頂是會沖一沖的。



之前我發文講上證50已經突破過去15年的三角形整理,開始新一輪牛市,我也不知道是否正確,未來的時間會給我驗證的。



上一次上證50小周期三角形整體形態突破是在2014年11月,然後開啟了波瀾壯闊的牛市;2020年7月出現了第二次三角形整體形態突破,這次會走得多遠呢?拭目以待吧!



............


周末要聞:


1、監管層放大招:9家金融機構被接管。


7月17日晚間,監管層宣布,對天安財產、新華信託、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等9家金融機構進行接管。


金融機構整合,有利於金融業生態發展,長遠是好事。


2、6月財政收入增速負轉正,2萬億專項債落地穩投資。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2萬億元,同比下降10.8%。與持續恢復的經濟相一致,6月當月財政收入,實現年內首次轉正,同比增長3.2%。


上半年基建房地產股票慘不忍睹,下半年大概率會逐漸走好。


3、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45.5億元,支持生豬生產加快恢復。


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45.5億元,加強對畜禽養殖場的環境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力度,支持生豬生產加快恢復,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4、上半年水泥行業利潤預計達800億元左右,機構看好下半年景氣度。


業內人士表示,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行業需求下滑,導致水泥價格一直處於下行趨勢,水泥企業業績承壓。但從全年來看,受基建投資加大、房地產持續回暖等積極因素支撐,水泥價格下半年將迎來向上修復,預計今年全年利潤總額與去年基本持平,保持在1800億元左右。


我的模擬倉一直持有水泥龍頭股,但過去幾個月市場更偏愛西北水泥股,下半年水泥股有望繼續走強。


5、高瓴資本出手:斥資百億認購寧德時代,成前十大股東。


寧德時代公布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結果,高瓴資本、本田認購金額居前兩位,分別認購100億元、37億元。


寧德時代 歷史 高位引來定增,看來這些資本大佬非常看好新能源 汽車 。


下周初市場有望迎來反彈,至於反彈高度我也猜不到,但對於未來走勢的看法我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


對於A股的中長期,我是非常樂觀的,中國的經濟會逐步恢復,全球利率下行的時代,這么多錢放出來,樓市進不去,銀行理財收益下降,這些大資金別無去處,一部分會去到實體經濟,另外一部分只能來股市。


對於A股的未來,你還有什麼理由悲觀?




..............


北上資金凈買入10.43億



新加坡A50指數



離岸美元/人民幣


6. 2005年中銀信託投資公司為什麼被接管

小康,這個問題你需要自己去好好了解,而不是找現成的資料。作為班主任,看到你這樣的行為,我很失望。

7. 央行的這份報告含金量很高(2021年版)

2021年 9月3日,央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從宏觀經濟運行、金融業穩健性評估以及構建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體系等三個維度(合計17個專題)對國內外金融體系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討論。事實上,《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季度發布)、《中國區域經濟運行報告》(年度發布)和《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年度發布)等央行對外發布的三大報告,對於觀察金融管理部門的思路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其中,始於2005年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尤為重要。

一、基本框架對比:《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與《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

(一)從發布時間上看,2021年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要比2019年和2020年提前三個月發布,提前這么早時間發布可能是要表達一些什麼。

(二)過去幾年的金融穩定報告主要包括宏觀經濟運行、金融業穩健性評估以及宏觀審慎管理三個部分。今年的金融穩定報告在保持前兩個部分不變的基礎上,將第三部門由之前的「宏觀審慎管理」調整為「構建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內涵上更豐富,畢竟宏觀審慎管理只是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的一部分。

(三)2020年與2021年金融穩定報告分別有20個主題和17個主題,其中有5個主題基本是相同的,即銀行業壓力測試、公募基金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央行金融機構評級結果分析、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和存款保險。

(四)除以上五個主題外,今年的17個專題還包括宏觀杠桿率、跨境資本流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國際基準利率、中小銀行補充資本、互聯網平台存款、逆周期資本緩沖、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包商銀行風險處置、違規控制金融機構、最後貸款人機制以及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主題。

二、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一)理性看待宏觀杠桿率的變化

宏觀杠桿率是指非金融企業部門、政府部門、住戶部門從金融體系(含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獲得的債務余額與年度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這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決策依據。中國社科院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每季度會公布各部門的杠桿率情況,當然央行自身也會對各部門的宏觀杠桿率進行測算(通常不會公布)。

1、債務或杠桿推動下的增長模式是常態,期間需要把握的便是其中的度,即債務或杠桿應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圍內。因此宏觀杠桿率如果過高,則會導致不可控的債務風險,而如果宏觀杠桿率過低,則意味著潛力還未被充分挖掘。

通常情況下「穩增長與防風險」中的「防風險」便主要是指在杠桿率上面做文章,即所謂的穩杠桿或降杠桿。事實上,近年來央行頻繁強調的「保持M2、社融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一致」正是穩杠桿這一政策導向的重要體現。

2、目前所實施的一系列政策便是希望能夠用相對較少的債務資金、撬動經濟較快恢復,即致力於提升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這主要體現在提升債務資金的使用效率、壓降高成本或不易被觀察追蹤的表外債務、提高直接融資佔比以更便利於實現市場化定價等等。

3、前面可以看出,杠桿率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名義經濟增長情況,二是債務增長情況。2020年受疫情影響,名義經濟總量下滑明顯、導致杠桿率大幅抬升,今年名義經濟總量反彈較多、導致杠桿率亦有所下降,因此2020-2021年的名義經濟總量應該要理性看待。

(二)特別提及「應對跨境資本流動風險」

在金融雙向開放步伐不斷加快的背景下,短期跨境資本逐利性、易超調和順周期性等特點很容易刺激金融機構過度承擔風險、加劇金融體系脆弱性、放大宏觀經濟波動,而央行和外管局近年亦均特別強調突出跨境資本流動可能帶來的風險防範問題(詳情請參見央行和外管局2021年度會議釋放哪些信號?),並於2017年提出了「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鑒於此,《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亦專門討論「跨境資本流動對金融穩定的影響」。

1、2005年以來,全球跨境資本流動總體呈現出08年金融危機前規模逐年攀升、危機後在大幅縮量基礎上反復波動的特點(期間受歐債危機、貿易摩擦和疫情等因素影響而明顯波動)。

2、我國跨境資本流動性階段性特徵更為突出,具體看,

(1)2000年至2014年上半年,我國經常賬戶和非儲備性質金融賬戶呈現雙順差、資金大規模流入的特徵。

其中,08年金融危機前,直接投資項下資金凈流入規模較大;08年金融危機後,證券投資、外債等其他投資項下資金凈流入佔比開始提升。

(2)2014下半年至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呈現順差、非儲備性質金融賬戶出現逆差,外匯儲備有所下降(期間經歷2015年的8.11匯改)。

(3)2017-2019年,受到貿易摩擦、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等因素影響,跨境資本流動總體較為復雜。

(4)2020年以來,跨境資本雙向流動特徵更為突出,如2020年經常賬戶順差2740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1058億美元,外匯儲備規模較為平穩。

3、IMF等相關研究表明,跨境資本流動的風險傳導可以分為信貸膨脹、資產價格、未對沖外幣借款、銀行非核心融資、關聯性五類渠道,且這五類渠道之間會通過反饋效應相互強化。同時IMF通過《二十國集團基於國家經驗得出的資本流動管理一致性結論》(2011年)和《資本流動開放與管理:機構觀點》(2012年)等文件構建了針對跨境資本流動的政策框架。

4、我國主要通過宏觀審慎管理措施來應對跨境資本流動風險,並於2017年提出了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的兩位一體管理框架,即不以控制跨境資本流動為目的、而是著眼於應對系統性風險。

具體來看:(1)廣泛適用性工具主要包括逆周期資本緩沖、杠桿率要求、宏觀審慎壓力測試;(2)分部門工具主要包括貸款價值比、債務收入比、分部門資本要求等;(3)流動性工具主要包括流動性覆蓋率、凈穩定資金比率、外匯存款准備金等;(4)結構性工具主要包括銀行間風險敞口上限等。

5、上述工具大多已在實踐,下一步的方向包括(1)豐富對銀行等各類交易主體全覆蓋的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工具箱;(2)研究開展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壓力測試;(3)外匯市場微觀監管方面從重事前審批轉向強調事中事後監管,加強外匯批發和零售市場的行為監管,高度關注貨幣錯配、期限錯配等風險;(4)進一步推動金融改革開放(如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穩步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等),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的國際合作。

(三)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近年多次被高層和金融管理部門提及,雖然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已建立了以第一支柱養老保險為主體、第二支柱職業養老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為補充的多層次體系,但目前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均還比較薄弱。

1、從國際經驗來看,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主要有五大類舉措:(1)在繳費階段和投資階段給予財稅優惠支持;(2)實施個人賬戶制(即進入該賬戶的繳費可享受稅收優惠);(3)個人自願參加;(4)可投資范圍廣泛;(5)在一定條件下允許提前領取等。

2、目前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是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重要嘗試,2018年5月1日我國在上海、福建(含有廈門)和蘇州工業園區分別試點實施稅延養老險政策,但目前來看存在稅收優惠的激勵效果較為有限、手續相對繁瑣、涉及多個領域、產品同質化等問題。為此後續的改革方向大致包括(1)建立以賬戶制為基礎的個人養老金制度;(2) 探索 多種形式的激勵政策;(3)將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都納入第三支柱投資范圍;(4)推進商業養老金融改革等。

(四)LIBOR退出,推動國際基準利率改革和中國實踐

1、英國銀行家協會(BBA)於1986年創辦的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是國際金融市場上銀行之間相互拆放基準利率,被廣泛用作參考利率的金融工具。但是08年金融危機期間全球10餘家銀行涉嫌操控LIBOR,導致美元離在岸市場定價出現較大偏離。2012年6月美國和英國的監管和司法部認定巴克萊銀行在2005年至2009年間試圖操縱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並向市場隱瞞銀行經營困境,最終巴克萊銀行被英國和美國監管部門罰款4.5億美元。盡管各國監管部門對LIBOR及與之類似的銀行間報價利率進行改革,但效果不佳。

2、當然LIBOR本身確實存在一些缺陷:(1)選取的統計樣本行主要以十幾家大銀行為主;(2)未採取集中統一的競價交易制度,而是採取詢價自選交易對手的方式。為此多數經濟體相繼宣布不再強制或取消LIBOR進行報價,如2017年7月英國金融監管局表明2021年之後不再強制要求LIBOR進行報價,轉而培育基於實際交易的基準利率;2014年美聯儲成立替代參考利率委員會、2017年推出SOFR、2018年4月開始公布SOFR數據。

3、目前主要發達經濟體已基本完成了替代基準利率的遴選工作,即它們大多採用基於實際交易、單一隔夜期限的無風險基準利率(RFRs)作為IBOR類基準利率的替代。當然,歐元區、日本等經濟體允許多個基準利率同時存在。

4、在基準利率改革方面,中國也在嘗試(畢竟中國境內銀行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外幣風險)。具體看,2019年9月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製成立國際基準利率改革工作組,2020年4月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推出新基準利率相關衍生產品,2020年8月31日央行發布《參與國際基準利率改革和健全中國基準利率體系》白皮書,2021年1月財政部發布《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14號》對基準利率改革可能導致的會計處理作出明確規范等。

三、金融穩健性評估

(一)銀行業壓力測試:新增傳染性風險壓力測試

相較於2020年,今年的銀行業壓力測試新增了傳染性風險壓力測試維度。

1、測試對象繼續大幅擴容

今年選取了4015家銀行進行壓力測試,相較於2019年的1171家和2020年1550家大幅擴容。具體來看,主要增加了地方性銀行。其中,城商行、民營銀行以及直銷銀行基本實現全覆蓋,農商行新增1001家。

2、輕度沖擊下,2021-2023年GDP增速分別降至7.28%、4.78%和4.08%

受疫情影響,這兩年的壓力情景假設有所不同。特別是我們關注到輕度沖擊下,央行假設2021-2023年的GDP增速分別降至7.28%、4.78%和4.08%,這就意味著2021-2023年正常情況下的經濟增速應分別為8%、6%和5%左右。

3、關注同業交易對手(新增)、債券違約(新增)等9大風險

(1)今年重點關注整體信貸資產風險、房地產貸款風險、中小微企業及個人經營性貸款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客戶集中度風險、同業交易對手違約風險、投資損失風險、債券違約風險與理財回表資產信用風險等九大類。

(2)和2019年相比,今年重點將同業交易對手風險、債券違約風險、中小微企業及個人經營性貸款風險等單獨列出。

(二)專門提及「規范第三方互聯網平台存款」

《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對「規范第三方互聯網平台存款」進行了討論。

1、2020年底89家銀行合計吸收三方互聯網平台存款約5500億元

第三方互聯網平台存款已有一定規模,合作銀行多以中小銀行為主,一方面突破了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約束,另一方面則突破了中小銀行經營的地域限制,不僅流動性風險等隱患較多,且與政策導向明顯不符。

根據央行披露的信息,目前平台存款產品均為個人定期存款、以5年期為主,截至2020年底約89家銀行(84家為中小銀行)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吸收約5500億元存款(較2019年同比增長127%),其中央行評級8級以上的高風險銀行吸收的存款余額佔比接近50%,其中某家高風險銀行70%的存款為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吸收的異地存款。

2、三方互聯網平台吸收存款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互聯網平台變相開展了代辦儲蓄業務,卻沒有受到監管。

(2)中小銀行藉助三方互聯網平台突破了經營的區域限制。

(3)加劇了銀行競價攬儲的行為,不僅推升了銀行資金成本,還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存款市場秩序。

(4)大多數互聯網平台存款為客戶存款、客戶粘性低,但由於比較容易上量、導致中小銀行依賴性較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銀行流動性隱患。

3、明確限制三方互聯網平台存款和異地存款

2021年1月13日,銀保監會和央行聯合發布《關於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詳情參見互聯網存款正式被終結,金融產品銷售端格局將重塑),叫停了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開展的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目前第三方互聯網平台存款產品已經下架。同時2021年2月央行還明確地方法人銀行不得以各種渠道異地攬存(詳情參見地方性銀行異地存款將受限),2021年第一季度起將地方法人銀行吸收異地存款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

四、構建系統金融風險防控體系

(一)關於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2021年8月17日,中央 財經 委第十次會議召開(詳情參見中央重磅定調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工作),會議上一行兩會、發改委和財政部做了《關於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做好金融穩定發展工作問題的匯報》。《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進一步對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進行了討論。

1、目前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的成果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十九大報告(2017年10月18日)明確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另外兩個是精準脫貧、污染防治),2018年9月金融委牽頭一行兩會發布《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中央 財經 委第十次會議對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定性為「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些階段性成果主要包括控制宏觀杠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各類高風險機構得到有序處置、企業債務和不良資產等重點領域信用風險得到穩妥化解、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風險(影子銀行規模較 歷史 峰值壓降約20萬億元)、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全面治理互聯網金融和非法集資等風險、金融業對外開放、強化對金融控股公司以及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等方面。

以高風險金融機構處置為例,2021年2月7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宣告包商銀行破產;2020年7月錦州銀行財務重組與增資擴股工作完成;2020年7月監管部門依法接管天安財險等9家金融機構;2020年3月法院宣告合計占華信集團逾95%資產規模的主要核心企業整體合並破產;2020年2月安邦集團接管工作如期結束等。

再以企業債務風險為例,央行發布了金融控股公司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一系列相關政策文件以及監測並處置了大型企業債務風險(如北大方正、清華紫光、華晨 汽車 、海航集團、華夏幸福、河南永煤、恆大集團等)。

2、做好常態化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工作

中央 財經 委第十次會議亦提出繼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工作,並更加強調「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止在處置其他領域風險過程中引發次生金融風險」以及「落實地方黨政同責,壓實各方責任」。因此後續將更突出機制建設,持續遏制各類風險反彈回潮、健全金融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增強金融體系自身抗風險能力。

(二)央行金融機構評級

央行自2017年開始對所有金融機構進行評級,2018年開始按季度進行評級、每年度至少開展一次現場評級,並根據評級結果區分各類金融機構的風險隱患程度。具體來看,評級結果分為11級,分別為1-10級和D級,級別越高表示機構的風險越大。其中,評級結果1-5級為「綠區」、評級結構6-7級為「黃區」、評級結果8-D級為「紅區」。「綠區」和「黃區」機構可視為在安全邊界內。

其中,在評級結果為8級(含)以上的金融機構,為高風險機構,在金融政策支持、業務准入、再貸款授信等方面採取更為嚴格的約束措施。

1、高風險機構:城商行13家,農村機構271家,四省市無高風險機構

(1)大型銀行、外資銀行、民營銀行的評級結果較好,無高風險機構。

(2)130家參評的城商行中,10%(即13家)為高風險機構。

(3)目前122家村鎮銀行為高風險機構,271家農村金融機構(含農商行、農合行和農信社)為高風險金融機構。

(4)從區域分布來看,浙江、福建、江西、上海等地區轄內無高風險機構,遼寧、甘肅、內蒙古、河南、山西、吉林、黑龍江等地區高風險機構數量較多。

2、推動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一起處置高風險金融機構

(1)央行會定期向地方政府發送風險提示函,同時向相關監管部門通報高風險機構情況,推動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分類施策、精準拆彈。

(2)央行向評級對象「一對一」通報評級結果、主要的風險和問題,約談高管、下發風險提示函和評級意見書、提出整改建議,並對症提出諸如補充資本、壓降不良資產、控制資產增長、降低杠桿率、限制重大授信和交易、限制股東分紅、更換經營管理層、完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等要求。

(三)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供給側的宏觀審慎政策工具

1、此前我國一直將最低首付比(等效於貸款價值比)等需求側工具作為主要調控手段,供給側的工具較為匱乏,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詳情參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政策剖析)算是對供給側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的突破。實際上,根據IMF2018年的統計,全球有至少39個國家將償債收入比(DSTI)納入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圖書館,運用貸款價值比(LTV)管理房地產金融風險。此外,一些經濟體還通過調整逆周期資本緩沖、房地產貸款風險權重、風險敞口限制等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長。

2、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並非一刀期,而是體現出一定靈活性:(1)過渡期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延長;(2)不同地區可以在第三、四、五檔基準上按照2.50個百分點的增減幅度靈活調整;(3)資管新規過渡期內回表的房地產貸款不納入統計范圍。

(四)對問題金融機構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進一步討論

《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對問題金融機構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討論散落在多個專題中,如首次披露包商銀行的處置過程、對金融機構問題股東以及對最後貸款人機制和存款保險制度進行討論等。

1、首次披露包商銀行的風險成因和處置過程

(1)包商銀行擁有員工10171人,自2011年北京分行成立後,包商銀行總行高管、核心部門陸續遷至北京,北京成為包商銀行實際總部所在地。

(2)自1998年開始,「明天系」陸續通過增資擴股和受讓股權等方式不斷提高其在包商銀行的股權比例,截至2019年5月末有35戶「明天系」企業共持有包商銀行89.27%的股權,期間「明天系」通過虛構業務,以應收款項投資、對公貸款、理財產品等多種交易形式,共佔用包商銀行資金逾1500億元(占當時包商銀行總資產的30%左右)。

(3)2017年開始,包商銀行風險逐步暴露,2018年開始「明天系」占款基本全部惡化為不良,外部融資條件不斷惡化,戰略重組受各種因素影響難以推動。

(4)包商銀行事件影響面較廣,其不僅擁有員工數量達1017人,還擁有約473.16萬戶(個人客戶466.77萬戶、企業及金融機構客戶6.36萬戶),同業負債規模超3000億元(涉及全國約7000家交易對手),資不抵債金額達到2200億元,機構更是遍布於北京、深圳、寧波與成都等地。為此,央行會同銀保監會提出了「新設1家銀行收購承接業務+包商銀行破產清算」的處置方案。其中,未受保障債權及包商銀行股東權益留存於包商銀行。

2、金融機構問題股東(實控人)的處置啟示

(1)金融管理部門在處置高風險金融機構的實踐中,也總結了金融機構問題股東或問題實控人的主要問題,如通過構建「隱蔽+分散」的控制結構來規避監管獲得控制權、通過代理人等方式刻意規避或架空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機制、以關聯交易掏空金融機構以及風險長期隱藏導致處置較為困難等。

(2)產生以上問題的根源在於問題股東控制金融機構的動機不純、金融監管有效性有待提升(如對股東資質的穿透審查力度不足等)、金融管理部門缺乏必要的處置權力(如減記股東股權或責令股東轉讓股權的強制性等)以及司法實踐有待加強(如關聯企業合並破產制度規范不夠明確)等。因此在具體政策建議上,《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也強調要嚴格股東准入和持續監管、研究 探索 風險處置中的股權減記以及進一步推動實質合並破產的司法實踐等。

3、建立更加嚴格規范的最後貸款人機制

這一部分體現出央行對目前的最後貸款機制還是有點意見,主要體現在央行的最後貸款人職能泛化、權責不對稱等方面。

(1)1797年弗朗西斯.巴林在《關於建立英格蘭銀行的考察》中提出「最後貸款人」這一概念,隨後這一實踐在各經濟體中多次被使用。

2011年FSB發布《金融機構有效處置機制核心要素》,提出處置不應只依賴公共資金,應優先使用事先籌集的存款保險或處置資金,或者事後從行業籌集資金來彌補公共資金損失。2018年FSB在《關於支持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有序處置的臨時融資原則》中進一步明確優先使用私營部門資金、公共資金僅作為後備融資且需最小化道德風險的原則。

(2)就我國實踐來看,最後貸款人職能明顯泛化、權責不對稱、對使用央行資金的機構缺乏相應的監督許可權,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在資金使用條件上與央行屢有博弈,因此央行提出應建立更加嚴格規范的最後貸款人機制:

第一,金融機構應首先以自有資金或通過市場化方式籌集的資金化解風險,股東和實控人等應及時補充資本、承擔損失,債權人依法承擔風險處置成本。

第二,地方政府應承擔風險處置屬地責任和維穩第一責任,通過本級財政籌集風險處置資金,維護良好地方金融生態。

第三,存款保險基金、其他行業保障基金必要時以適當方式依法向風險機構提供資金支持或補償投資者損失。

第四,在以上各方盡最大努力之後,央行再提供資金支持。央行原則上只向陷入流動性風險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且央行發放再貸款時、需嚴格落實擔保措施。同時央行作為最後貸款人可以採取限制業務活動、限制分紅、限制資產轉讓、限期補充資本、責令或限制股東轉讓股權、更換管理層等方式加強對使用央行資金機構的監督。

4、存款保險制度已取得一定成效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險條例》正式施行。2016年以來,存款保險對全國投保機構開展風險評價和費率核定,即對低風險機構適用較低費率,對高風險機構適用較高費率。事實上近年來,存款保險的風險處置平台作用已有所發揮,如對包商銀行520萬儲戶、2.50萬家中小企業、5000萬元以下機構債權給予全額保障、5000萬元以上大額債權部分保障等。

(五)健全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機制

和資本市場更加重視保護投資者利益一樣,前期趕快領域近年來面臨的合規風險與聲譽風險壓力逐步增大,在消費者維權意識日益增強的情況下,金融管理部門亦督促金融機構加大了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力度,以夯實金融穩定的微觀基礎。

8. 舉例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一系列重大金融事件,說明匯率波動對經濟的影響 急,謝謝!

很詳實的資料

1997年7月,泰國的泰銖因為被人為高估而遭到國際投機商的攻擊,泰國中央銀行動用外匯儲備來維系較固定的聯系匯率,但隨著市場信心的不斷下降,聯系匯率越來越難維持,1997年7月2號,泰國中央銀行宣布泰銖實行由管理的浮動匯率,致使泰銖一跌千丈,並且迅速波及到周邊國家,其中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等,直到1999年下半年,受波及的亞洲國家才逐漸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直接觸發因素包括:(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管體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21世紀值得說的當然是08年全面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了。
介紹如下:全球金融系統正面臨自1929年以來的最大危機。始於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癬疥之疾,如何釀成全球性的深重危機?昔日翻雲覆雨的華爾街何以脆弱不堪?政府之手和市場之手在這場危機中分別應扮演什麼角色,如何挽救全球經濟於既倒?
次貸危機終於徹底打破了華爾街神話,繼貝爾斯登中彈倒下之後,有著158年悠久歷史的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也奄奄一息,無論是破產還是被施援,曾經聲譽卓著的雷曼落到今日這步田地在戰後金融史上絕對是具有指標意義的事件。因為這不是個案,而是系統性風險的大爆發。
當前的世界,正在經歷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
什麼是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形成原因
此次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最根本原因是美國房價下跌引起的次級貸款對象的償付能力下降。美國居民儲蓄率卻持續下降,當美國居民債台高築難以支撐房市泡沫的時候,房市調整就在所難免,進而導致次級和優級浮動利率按揭貸款的拖欠率明顯上升,無力還貸的房貸人越來越多。
一旦這些按揭貸款被清收,便造成信貸損失。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致使華爾街主要金融機構或者倒閉,或者被接管,華爾街輝煌的時代已經終告結束。
9月15日,美國政府拒絕對雷曼兄弟施以援手,雷曼兄弟宣布尋求破產保護。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還將深化,全球經濟景氣周期下行幾乎成為定局。
迄今為止,華爾街五大獨立投行中,有三家在6個月內消失,更多的金融機構在等待命運的審判。一個終極問題產生了,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是否已經走到窮途末路,政府應該更多地介入市場微觀運作?
貪婪與恐懼體現在次貸危機的各個環節,美國房地產抵押貸款的業內人士理查德·比特納在《次貸危機真相》一書中揭開了可怕的真相——幾乎在每個環節中都充斥了謊言與虛假的評估。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斥責,「近年相當一部分放貸是既不負責任也不謹慎的」,這在美聯儲主席的語言體系中,幾乎是瘋狂和不理性的同義語。
但事實真相絕不如此簡單,次貸危機不僅暴露出金融機構的瘋狂,更暴露出美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的瘋狂。美國的房地產貸款是支撐貸款消費的基礎,購房者通過貸款購房,通過增值的房屋獲得消費貸款,通過各種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產品被證券化後,出售到全世界——以房地產為中心形成貸款、消費、生產鏈條,以負債或者債權的形式,全球的美元資產源源不斷地匯聚到美國。在房貸證券化鏈條中,美國政府隱性擔保的房利美與房貸美起到了樞紐作用。
不是嗎?正是美國政府的插手,才讓美國債券證券化市場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蓬勃發展,正是利用房貸提振消費的舉措,才讓柯林頓時代美國經濟數據花團錦簇,正是美國政府的隱性擔保,才讓幾十萬億的次貸產品通過兩房行銷全世界。可見,次貸危機不僅是金融資本市場幻夢的破滅,更是美國政府主導的金融資本主義拯救美國經濟、拯救消費的國家政策的破產。如果說金融市場大潰敗,也是美國政府與美式金融資本主義的共同潰敗。
美式金融市場的創新能力無可比擬,但任何一種金融市場都無法抵抗制度性的造假行為,而次貸危機恰恰顯示出大面積的制度性造假行為,從評級機構到擔保公司,無一倖免。
在造假過程中,金融資產出現爆炸式增長。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稱,全球金融資產佔全球年度產出的比例,已從1980年的109%飆升至316%,2005年,全球核心資產存量已達140萬億美元。同期英國的金融資產比例從278%升至359%,美國則從303%升至405%。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首席執行官約瑟夫-阿克曼(Josef Ackermann)說:「我不再相信市場的自我修復能力」,政府接手兩房、拯救貝爾斯登,說明政府的控制能力已經達到極限。
次貸危機之後,國際金融市場將出現深刻變化。直觀表現是,金融資產體量下挫,投資者越來越趨向保守。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表示:「最終大家可能會發覺有需要回到基本去,再次認清資金融通的根本目的,而負責保障公眾利益的監管機構也要意識到,最簡單的方法長遠來說可能更具成本效益。」實際上在說,我們不願意上華爾街復雜到無人能懂的金融衍生品的當,金融市場的基本功能是融通資金,而不是讓貪婪者得暴利。
投資者開始自我保護,手握現金,投資最保守的資產,以求度過嚴冬:各個市場的投資者均縮減杠桿頭寸;投資者轉向現金和國債等安全資產。次貸危機,說明金融衍生品應該有明確的疆界,而金融市場趨向保守,是認可了保守的趨向。直至安然度過本輪由次貸引發的經濟下行周期,全球金融市場才會重新掉頭向上。
那些曾經信奉美式金融創新制度的國家,會因此變得更加謹慎,他們原本就不信任難以掌控的復雜的金融體系,次貸危機將使他們看到失去監管的金融市場的破壞力,各國主權投資基金與金融創新會更加謹慎。
但是,可以相信,金融資本主義不可能重回政府管制之路,而是會走向加強監管之路,否則,美國政府會繼續幫助雷曼兄弟,以及受到破產威脅的幾十家金融機構。可能的監管手段包括,收緊資本金要求,對金融機構的表外資產有更透明的要求,評級機構的失信評級將受到管制,對造假者的處罰會更嚴厲,謹慎對待金融市場中的政府信用擔保。
次貸危機是美式金融資本主義的刮骨療毒過程,就像1929年大蕭條催生了羅斯福新政,安然、世通破產催生了薩班斯法一樣,次貸危機會催生新的管制手段、新的金融產品。
* 對普通百姓來說,他們感受最深不是金融危機,而是經濟放緩,沒辦法從銀行借貸,信用卡沒辦法透支。

美國當下金融危機是百年一遇成共識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次貸危機終於徹底打破了華爾街神話,繼貝爾斯登中彈倒下之後,有著158年悠久歷史的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曾經聲譽卓著的雷曼落到今日這步田地在戰後金融史上絕對是具有指標意義的事件。因為這不是個案,而是系統性風險的大爆發。
當前的世界,正在經歷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在全球化圖景下,這樣的危機不可能只關乎美國的事或者有錢人的事,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密切關注它將要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
--看國際變化:

2008年10月20日,韓政府實施大規模金融救援計劃
2008年10月20日,荷蘭政府向荷蘭國際集團大規模注資
2008年10月20日,拉美各國央行將聯手應對金融危機
2008年10月17日,德通過5000億歐元救市計劃
2008年10月17日,花旗痛失美國最大銀行寶座
2008年10月15日,美股再現「黑色星期三」
2008年10月14日,美國公布首輪救助方案細節
2008年10月13日,英國向銀行注資370億英鎊
2008年10月12日歐元區國家通過大規模救助計劃
2008年10月10日,西班牙政府批准組建一個規模為300億歐元的基金
2008年10月9日,冰島政府金融監管委員會宣布接管該國最大的商業銀行Kaupthing
2008年10月8日,瑞典宣布向Kaupthing在瑞典境內分行給予援助
2008年10月7日,冰島政府宣布接管陷入財困的當地第二大銀行Landsbanki
2008年10月7日,道瓊斯指數四年來首度跌破萬點,這是2004年10月以來,該指數首度跌破萬點關口
2008金融危機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一、正是美國家庭的巨大負債,消化了中國不斷膨脹的產能
美國金融危機,首先會帶來心理沖擊。這場危機必然會在中國資本市場製造悲觀氣氛,中國持有的這些金融機構的資產會縮水、海外投資者也可能大量拋售中國資產回母國自救,從而對中國資本市場施以向下壓力。但更主要的,中國的經濟是高度外向的,進出口總值超過GDP的60%,以前正是由於美國人借錢消費,消化了中國的過剩產能,從而使美國的金融和中國的製造雙繁榮,現在美國金融一倒,必然終結美國人借錢消費模式,中國製造隨之受影響。
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烏雲正在聚集,未來兩年內,全世界將出現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機。這一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這對中國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陶冬:中國未大面積受次貸危機影響
陶冬表示,中國從基礎面來講,是唯一一個真正大面積未受到次貸風暴影響的國家。雖然資本項目的管制又救了中國一次,但金融開放、資本項目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不可避免的……
申銀萬國:次級債風波的影響有限
雖然由於各國央行出手干預,美國的次級債風波一度有所緩和。但近日隨著某些問題的進一步暴露,形勢似乎變得再度嚴峻起來,海外證券市場也因此出現了劇烈的調整……
花旗經濟學家:次貸危機對中國沒有直接影響
如果美國進入蕭條的話,通過測算,美國經濟放緩1%,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放緩1.3%。美國可能在下半年減息0.25%,而明年可能持續1到2次減息,最終在2008年年底達到4.5%的中性利率水平……
巴曙松:次級債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不大
對於次級債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巴曙松認為影響不大。他認為,次級債危機對中國股市更多是心理層面的影響,其直接的聯系管道就是可能對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有價格爭議……
格林斯潘:美金融危機百年一遇
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所見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可能仍將持續相當長時間,並繼續影響美國房地產價格。
羅傑斯:有生之年看不到金融危機觸底反彈
羅傑斯說,這是一條漫長道路,事實上,在我們有生之年似乎都看不到了。他說:「伯南克(美聯儲主席)和他的伙計們開始來援救了,這可能會把問題掩蓋一段時間,當然我不知道他們能掩蓋多久,然後災難就會繼續。」
伯南克提議轉移金融公司不良資產
伯南克提議,將美國金融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不良資產轉移到一個新的機構中去。 這項計劃是保爾森納和伯南克的又一次努力,此前他們未能恢復金融和房地產市場信心。
保爾森:對美國金融市場彈性持有信心
保爾森稱,健康的資本市場,是具有活力的美國經濟的主要骨架,也是美國經濟和美國家庭福利的關鍵。我們對美國的金融資本市場的彈性應持有信心。
卡恩:明年經濟會復甦
卡恩表示,盡管日前爆發的美國金融風暴增加了經濟發展的潛在威脅,IMF預計全球經濟會在2009年逐步復甦。IMF預測2008年全球經濟增速降至約4%,這將體現為美國、歐洲、日本的經濟放緩,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勢減緩。
索羅斯:英國是下一個
索羅斯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采訪時,就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和美國國際集團(AIG)陷入困境發表意見。他說:「我擔心,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仍在進入風暴的過程中,而非走出風暴。」
---
應對金融危機,各國舉措一覽
中國
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
10月9日起暫免徵收個人儲蓄存款利息稅
美聯儲聯合其他五央行共同降息50基點
美聯儲9000億輸血銀行體系
共同降息50基點
歐盟各國將提高最低存款擔保額度
歐洲央行加大對金融系統注資力度
英國宣布新救市方案 將動用五千億英鎊
日本首相下令研擬追加經濟對策 規模龐大
日本央行一日內3次注資貨幣市場
俄羅斯向銀行大規模注資9500億盧布
俄羅斯對股市設立新的漲跌幅限制
澳央行降息100個基點 幅度為16年之最
西班牙設立300億歐元基金支持銀行
荷蘭將本國銀行存款賬戶擔保額提至10萬歐元
德國政府出台諸多應急措施
---
2008金融危機的幕後元兇
元兇一:過度消費的投資者
正是無限制擴張的消費和透支欲在背後使壞。美國依靠資本市場的泡沫來維持消費者的透支行為,市場被無節制地放大了。
元兇二:腰包鼓鼓的金融從業者
華爾街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推出各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不斷擴張市場,造成泡沫越來越大。
元兇三:睜眼閉眼的監管者
美國較為寬松的監管制度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這次風波,而整個監管體制顯然已經無法跟上金融創新的速度。
元兇四:百依百順的亞洲國家
亞洲國家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給了美國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且輸送流動性的無限動機,讓其有足夠的流動性。
簡單的說金融危機就是把錢恩存到銀行變成廢紙。
看看這個對你也會有所幫助。http://ke..com/view/20114.htm?fr=ala0

9. 請問金融機構被接管被接管是什麼意思!

金融機構被接管的意思是相關金融機構被銀保監會接管,從接管之日起,被接管機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停止履行職責,相關職能全部由接管組承擔。接管組行使被接管機構經營管理權,接管組組長行使被接管機構法定代表人職責。

接管後,被接管機構繼續照常經營,公司債權債務關系不因接管而變化。接管組將依法履職,保持公司穩定經營,依法保護保險活動當事人、信託當事人等各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

(9)被接管9家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接管組委託託管機構託管被接管機構業務,並可根據工作需要聘請精算師、會計師、律師或其他專業人員協助處理接管有關事項。接管組代表銀保監會全面負責接管事務,重大事項提出處理意見報銀保監會批准後組織實施。

第六條被接管機構所有從業人員應積極配合接管工作,拒絕配合或妨礙接管工作的,將依法追究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閱讀全文

與被接管9家金融機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公司財務部門的工作職責 瀏覽:84
融資證券化 瀏覽:737
園城黃金最新消息 瀏覽:243
中融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法人 瀏覽:605
口腔方面的上市公司 瀏覽:483
個相關股票 瀏覽:970
秀強員工融資 瀏覽:797
青島港融資銅消失 瀏覽:702
審批貿易金融公司 瀏覽:380
從哪裡可以看到永安持倉 瀏覽:164
黃金可經濟采礦的品位 瀏覽:498
期貨基礎知識期貨法律法規pdf 瀏覽:516
江蘇陽光集團宿舍 瀏覽:81
寧波金融服務辦 瀏覽:138
紐約股票熔斷 瀏覽:471
傭金寶開戶後賬號知道怎麼登陸 瀏覽:245
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 瀏覽:90
安信信託2018年2季度業績 瀏覽:373
90年代黃金差美元強 瀏覽:927
大有期貨董事長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