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國內外金融服務發展差異

國內外金融服務發展差異

發布時間:2023-09-12 17:02:01

① 論述我國金融市場當前存在的問題及今後應採取的發展策略

我國金融市場當前存在的問題:
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我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與發達國家甚至於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相比,在行業規模、競爭能力、創新能力、市場開拓、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還存在明顯的差距。
第一,金融服務業發展的總體水平較低,增長速度過於緩慢,內部行業結構和區域發展結構不協調。發達國家金融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一般在6%左右,2003年美國金融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經達到了8.3%,而我國僅相當於美國的一半。近年來我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速度過慢,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乏力。金融服務業內部結構不均衡,銀行業居絕對主導地位,而證券經紀與交易業、保險業、信託投資業的比重相對偏低。而且,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地區差異較大,農村金融服務的供給嚴重滯後,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第二,金融服務各行業競爭力較弱,不能有效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金融服務產品。從2004年全球1000家大銀行的排名來看,排名第一的花旗銀行的一級資本為744.15億美元,不良資產比率為2.06%;而國內排名最高的中國銀行的一級資本為348.51億美元,而其不良資產比率卻達到了5.12%,四大行中中國工商銀行不良資產比率甚至高達18.99%。保險業方面,根據瑞士再保險的統計,截至2004年底,我國保險業佔全球保險市場的份額排名雖居第11位,但保費收入規模僅521.71億美元,保險密度在全球排名第72位,人均保險金額為40.2美元;保險深度排名第42位,保費收入佔GDP的比重為3.26%。證券業方面的表現更讓人擔憂,2004年底我國共有證券公司140家,總資產3781億元,總負債2765億元,全年實現利潤為-78億元,整個行業處於虧損狀態。
第三,國內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能力不強,外資金融機構在金融業務創新上具有絕對優勢。一方面,國外金融工具種類繁多,能夠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而且對新型金融產品的開發能力相當強;另一方面,目前中資金融機構的金融開發技術比較落後,電子化程度較低、金融工具和品種單調、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在金融創新中處於被動模仿的地位,利用金融創新獲取利潤和佔領市場主動權的能力較差。
第四,國內金融機構開展跨國業務的能力低下。除中國銀行以外,其他銀行海外業務的拓展尚在起步階段,而外資銀行在綜合化經營模式下,通過大規模的並購和重組,其分支機構早已遍及全球。在業務開展方面,國內銀行大都以傳統的存貸業務為主,而發達國家跨國銀行已經把業務重點放在如利率互換、出口保理及福費廷等一些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上,利用金融創新來獲取利潤和規避風險。
第五,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監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發達國家大都有支持金融發展的現代化交通、通訊、計算機網路以及其他配套服務設施,並且非常注重適時頒布和修訂有關法律法規對金融業加以規范,對新業務、新工具進行認證。相比之下,我國金融立法比較滯後,專業性法律層次較低,法規操作性較差,在實踐過程中還經常存在不能嚴格執行的問題。監管體制方面,我國金融監管主要依靠「三會」(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社會監管層次基本還處於空白狀態,而且監管內容大都以合規性監管為主,對預防性監管的關注不充分。

今後應採取的發展策略:
第一,培養金融業的服務理念和意識,使其真正成為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重要產業。
第二,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根據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趨勢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金融服務體制。
第三,建立健全金融服務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有效控制和防範各種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
第四,注重金融服務內部各行業和地區的均衡協調發展,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制,較好地滿足農村金融服務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的較快發展。加快證券、保險和信託等其他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進一步完善與實體經濟體系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加強金融服務業的資源配置功能,促進金融資源合理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質量。 第五,大力培養金融人才,建立科學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② 結合中國近代和當代金融業發展史實分析二者的異同點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e68aaf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並對加速資本的積聚和生產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與工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 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年以前周代出現的辦理賒貸業務的機構,《周禮》稱之為「泉府」。南齊時(479~502)出現了以收取實物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質庫」,即後來的當鋪,當時由寺院經營,至唐代改由貴族壟斷,宋代時出現了民營質庫。明朝末期錢庄(北方稱銀號)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票號、官銀錢號等其他金融機構。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現代銀行在中國出現較晚。鴉片戰爭以後,外國銀行開始進入中國,最早的是英國麗如銀行(1845)。隨後又相繼設立了英國的麥加利銀行(即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德國的德華銀行、日本的橫濱正金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俄國的華俄道勝銀行等。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銀行是 1897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辛亥革命以後,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中國的銀行業開始有較快的發展,銀行逐步成為金融業的主體,錢庄、票號等相應退居次要地位,並逐步衰落。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基本上是與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互為推進的。這表明了金融業與工商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及其對國民經濟的重要影響。 現代金融業 金融業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從古代社會比較單一的形式,逐步發展成多種門類的金融機構體系。在現代金融業中,各類銀行佔有主導地位。商業銀行是現代銀行最早和最典型的形式,城市銀行、存款銀行、實業銀行、抵押銀行、信託銀行、儲蓄銀行等,雖都經營金融業務,但業務性質常有較大差異,而且,金融當局往往對它們的業務范圍有所限制。現代商業銀行一般都綜合經營各種金融業務。大商業銀行除在本國設有大量分支機構外,往往在國外也設有分支機構,從而成為世界性的跨國銀行。現代大商業銀行通常是大壟斷財團的金融中心。持股公司已成為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金融業的重要組織形式。 與商業銀行性質有所不同的是專業銀行。專業銀行一般由國家(政府)出資或監督經營。其業務特別是信貸業務,大都側重於某一個或幾個行業,並以重點支持某些行業的發展為經營宗旨。 中央銀行的建立是金融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現代金融業中,中央銀行處於主導地位。它是貨幣發行銀行、政府的銀行和銀行的銀行,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調節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一般也是金融活動的管理與監督機關。 除銀行外,現代金融業中還包括各種互助合作性金融組織(如合作銀行、互助銀行、信用合作社或信用組合等)、財務公司(或稱商人銀行)、貼現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金融咨詢公司、專門的儲蓄匯兌機構(儲金局、郵政儲匯局等)、典當業、金銀業、金融交易所(證券交易所、黃金交易所、外匯調劑市場等)和資信評估公司等等。現代金融業的經營手段已十分現代化,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服務已相當普及。

另外在給你推薦幾本此類的書籍

《國富論》
作者:亞當·斯密
被譽為: 西方經濟學的

③ 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政策與發達國家存在什麼不同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政策有什麼特點

你找一個月收入8萬的和一個月收入800兩個人比較一下就行了

④ 金融體系的各國差異

(一)以完成金融體系的融資功能方式不同為標准。
哲肯克倫將金融體系劃分為三種類型:英國的融資多用短期銀行借款的形式,德國則採用長期融資與管理協助相結合的「綜合銀行」模式;俄羅斯由於工業化較晚,所以還需要政府的直接融資。
凱林頓和愛德沃茲從考察不同國家長期融資用於實際投資的數量入手,把主要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分為兩類:一類以美英為代表,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金融體系;另一類金融體系以法、德、日為代表,銀行與工業高度融合,銀行貸款是融資的主要渠道,因此稱之為以銀行為基礎的金融體系。
(二)以完成金融體系配置資源功能的方式不同為標准。
澤曼用三個指標來區分金融體系:存款轉化為投資的方式;貸款和證券市場上的價格是如何形成的;政府在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以此為標准,他把金融體系分為三類: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體系、信用基礎體系和以德國為代表的靠操縱市場來達到目標的金融體系。梅爾從金融體系與投資間的關系入手,把經濟分為銀行經濟和市場經濟兩種。他認為這兩類經濟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公司所有制模式與金融體系結構之間的關系的不同。
(三)以完成金融體系解決不確定性風險功能的方式不同為標准。
萊布澤斯基把金融體系分為兩種基本形式:銀行導向體系和市場導向體系。他研究不同金融體系對工業發展的作用,把金融體系看作是對承受和分配風險的安排。
(四)以完成金融體系解決激勵機制功能的方式不同為標准。
珀林用「退場/發言」來形容兩種體系。在退場體系中,證券持有者靠出售他們的有價證券來施加影響;在發言控制體系中,銀行與企業聯系緊密,銀行提供大量長期貸款,金融資產缺乏高度發展的二級市場。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盡管選取的指標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有差異,但總的來說,理論界已經達成了一種共識,即:發達國家確實存在兩種不同的金融體系:以德、日為代表的銀行導向型體系和以英、美為代表的市場導向型體系。兩種類型金融體系的差異在於,完成金融體系職能的過程中,銀行和證券市場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在銀行導向型體系中,銀行起決定性作用;市場導向型體系中,市場機製成為完成金融體系職能的主要機制,證券市場的作用更為突出。

⑤ 中西方金融機構體系的區別和聯系

1、聯系:

中西方文化傳統不同,造成了兩者後來在行政管理諸多領域的不同。中國中央集權體制形成得早,在秦完成統一後即宣告成型。

而西方一直到中世紀都沒有形成有效的中央集權。所以在東方的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中央號令和約束地方,中央和地方之間一直呈現的是一種此消彼長的微妙矛盾關系。

不管是古時候的鹽鐵專賣還是改革開放後的分稅制改革,都清晰地體現出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這種矛盾。

對應過來,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也是按照嚴格的自上而下的邏輯構建的,「一行三會」從幾個方面對金融系統的各個領域進行監管。

一句話,中國的金融監管是出於中央穩定金融領域全局安全,進而保證全國基本面穩定的一種需要。

區別:

中西方不同的金融體制是由中西方不同的國家社會政治體制決定的,西方是個體自由資本主義經濟,市場參與者主體是民企,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或者說是國家資本主義體制領導下的混合特色經濟制度。

西方經濟市場經濟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成熟,現代金融監管制度也發展了幾百年的歷史,最開始是由世界金融中心荷蘭---英國----美國 。

其實現在全世界國家的金融機構設置及業務監管模式,還有金融業態大體都差不多,都是由 保險 證券 銀行業 三大板塊組成的,剩下的就是金融創新程度不一樣導致的金融衍生品發展程度也不一樣。西方的法治環境,監管環境更好更完善,他們的金融產品比較多,業態也比較豐富

(5)國內外金融服務發展差異擴展閱讀:

反觀西方,其文化傳統上的地區自由主義導致了中央集權遲遲不能產生,所以西方人很長時間里一直都是各自為政的。

後來隨著民族國家的崛起,西方不少國家相繼建立了集權體制,但是從總體上說,西方人的地方自主觀念依然很強烈。

進入市場經濟階段後,西方的很多金融監管機構,不是因為中央要對其加以監管才成立的,反而是在市場化競爭中出現了混亂和惡性競爭,使得這些金融機構聚集在一起公議,討論建立一個能夠維持市場秩序,平衡各方利益的監管主體,這樣,才有了美聯儲等機構的誕生。

雖然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凱恩斯主義政府幹預理論盛行不衰,但是西方傳統的地方和個體自治主義傾向一直是存在的。

⑥ 國家對金融外包服務的政策,以及外包服務現狀,導向。跟國外的對比情況

我國承接金融服務外包的策略

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並借鑒印度發展金融服務外包的成功經驗,我國在承接金融服務外包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政府制定支持外包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印度的經驗表明,政府對外包產業發展的支持很重要。這一方面需要成立金融服務外包的行業管理機構和專項發展基金,以行業協調和互助的方式推動外包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積極出台隱私信息保護等法規,增強國外客戶對安全的信心;改善服務模式和服務效率,盡早出台專門針對外包產業的優惠政策;採取減稅、免稅及減免房租等優惠措施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二)制定總體性外包承接戰略
金融服務外包的普及化為我國企業承接外包業務提供了廣泛的合作空間。我國企業承接金融服務外包的戰略要從暫時性、戰術性向長期性、戰略性轉變,根據新的形勢制定具有全局性、主動性特點的發展戰略,為企業的發展做好准備。另一方面,我國企業應改變自身的定位,從過去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加工廠」變為各大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夥伴,全面融入到各金融機構的業務中去。

(三)發揮比較優勢,挖掘細分市場,逐漸擴大業務承接范圍
各國都有自己擅長的金融服務外包的承接范圍,限於人力、財力資源的制約,在發展服務外包時不可能同時全面推進。所以,我國應該根據本國國情,分行業有計劃地選擇重點行業拓展外包領域。國內企業應分析和發掘自己的比較優勢,結合我國的勞動力和成本優勢,要增強自主創新和研發的能力,打造自己的競爭優勢,爭取全球服務外包的核心業務的承接。國內企業承接的外包業務通常是特定金融功能的業務,如客戶服務、金融分析、客戶系統軟體開發等,而業務流程外包等較復雜的業務則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重視,因此,我國金融機構承接外包業務的發展空間還很大。這要求我國企業應利用自身的比較優勢積極參與外包市場,包括信用等級評估、市場調研、後勤保障、計算機業務及系統的維護維修、人力資源管理、企業形象建設等通常業務,還包括一些新興業務及復雜程度較高的業務流程外包。此外,要發揮文化、地理上的優勢,從向韓國和日本金融機構提供IT外包服務開始逐漸擴展服務領域。隨著我國金融人才素質的提高,特別是英文水平的提高,為擴大金融外包項目流入我國提供了有利的基礎,金融機構應在細分市場的基礎上,提供專精式外包服務。

(四)建立業務動態監管制度保障服務質量
我國承包企業應在參照《金融服務外包》指導原則的基礎上,制訂科學合理的外包承接流程,簽訂盡量縝密的相關承包合同,嚴格履行外包服務提供商的責任和義務,並採用接受發包單位的全面評估,以期最大限度降低承接外包服務的風險。我國承包企業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內部評估和審計制度,定期對承包業務的進展程度、質量控制和相關影響進行評價,以確保和完善業務承包的長期發展。同時,承包企業也應該制定全面的承包風險管理計劃,不但在承接外包業務時進行調查和評估,而且在合作過程中妥善處理承包業務以及與發包商的關系。整個合同期間,承包企業應監控承包業務的直接表現和潛在變化,確保業務的完成。這包括:承包企業能夠理解和達到金融機構的目標;承包業務的實施方案和進度計劃;業務進展和實施計劃之間的差異;業務進展是否嚴格履行承包合同條款;自身的財務狀況;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潛在變化。為此,在制定外包文件時需要注意服務外包的范圍、服務外包合同的規范性、服務商信用評級、服務外包中金融機構和服務商的權利和義務、服務外包出現糾紛時的處理程序等。

(五)建立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和應急預案
我國的承包企業應遵循合法、風險控制、保護客戶合法權益、有效監管等原則,識別外包活動潛在的風險,借鑒國外金融服務外包監管的經驗,確立自己的符合金融服務外包監管原則的規范和制度。我國承包企業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和突發事件制定應管理體系和應急預案,對於承包業務的各種意外情形,如遇到不可抗力無法完成承包事務、內部技術或者骨幹人員的變動等影響承包合同履行等,應設計必要的應急計劃。

(六)培養外包業務專門人才
適用的專門人才是承接金融服務外包的基本前提。這就需要我國高校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辦學方向和課程設置,培養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專門人才。同時,行業主管機構或承包企業可以聯合高校進行職業資格認證和培訓,使大量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通用人才成為可以迅速進入工作崗位的專門人才。政府也應出台相關政策支持各類培訓機構對社會急需金融服務外包人才進行培訓,為金融服務外包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⑦ 美國和中國金融體系的差異。

1、我國金融體系中的金融調控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機構是中國銀監會.
我國現行的金融體系包括以下機構:
一、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二、國有商業銀行:
1、中國工商銀行
2、中國農業銀行
3、中國銀行
4、中國建設銀行
三、股份制商業銀行:
1、交通銀行
2、中信實業銀行
3、中國光大銀行
4、深圳發展銀行
5、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6、招商銀行
7、民生銀行、福建興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華夏銀行等
四、政策性銀行:
1、國家開發銀行
2、中國進出口銀行
3、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五、主要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1、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2、信用合作社和合作銀行
3、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4、國家外匯管理局
六、外資銀行和涉外金融機構。
除了銀行體系以外;包括證券機構
在中國來說,我覺得我們國家是一個新興市場,我們的法律體系還不太完善,我們市場本身的盡管也還是不太完善,所以責任追究機制還不是那麼有效。我覺得我們的央行還不是獨立的,還是政府的一個部分。所以我認為我們國家要避免大的金融危機,有效的機制其實是有一個強大而負責任的政府。

首先中國的金融體制的確效率不高,但是這個效率不高要放在中國經濟改革的整個歷史過程來看。

從某種意義上講,今天我們的金融體制改革比較落後的格局,是整個經濟改革的需要。中國的金融體系是一個微弱的金融壓抑體系,而政府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比較有意識地放緩對金融業的開放,利用不是太開放的金融業狀況,比較廉價地從金融體系裡面借錢。能夠維持一些經營不善的國有企業,從而減輕改革的痛苦,這是整個改革的大思路。

當然我們的改革到目前為止非常成功了,所以今天的主要任務是怎麼提高金融體制的效率。

金融業裡面資金的流動跟金融服務的開放恐怕是兩回事,金融資金的服務是指可不可以允許百姓自由地把人民幣資產轉化成美元、日元、澳元出國投資,這一方面我們沒有完全放開。

另一方面是金融業的放開,在我們的金融沒有完全流動的情況下,我們已經邀請到很多境外的跨國金融機構在境內運作,通過金融服務業的開放我們提高了競爭程度和效率。

完全放開金融市場會帶來很大沖擊

⑧ 國內外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比較有哪些

戰略定位比較

國內商業銀行多數是在2005年之後才正式成立投行部,投行業務尚處於起步和摸索階段。盡管各家銀行都對這一輕資本、綜合貢獻度較高的新興業務較為重視,但對於未來究竟要將其發展到何種程度並沒有十分清晰的目標和規劃。從國際經驗來看,不同銀行對投行業務的定位也有很大差別,導致投行收入在集團經營收入中所佔的比重相去甚遠。對於一些銀行而言,投行業務是其戰略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可以稱得上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甚至占據了「半壁江山」;而另一些銀行自始至終都將傳統商業銀行業務作為支柱業務,將投行業務視為有益補充,其發展也被局限於適度范圍之內。

高比重模式的代表:瑞信集團

自1856年成立以來,瑞信集團已成為全球第五大財團,成為了一家經營個人金融、對公金融、退休金、保險等業務的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近年來,瑞信不遺餘力地推動「聚焦客戶」(client-focused)和「資本效率型」(capital
efficient)的發展戰略,強調「專注於具有競爭優勢的業務,以及在新的監管環境下能夠獲得可觀資本回報的領域」,將業務重心逐步聚焦於「投資銀行」和「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領域。其結果是,投行業務收入占整個集團收入比重日益提升。

2006〜2011年期間,瑞信集團將旗下所有業務整合到三大業務部門,分別為私人銀行部、資產管理部和投資銀行部。其中,投資銀行部在整個集團中所處的地位極為突出。2009年之前,投行、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三個部門對集團收入的貢獻比通常為40∶40∶20;而到了2009年,三個部門的貢獻比變為50∶40∶10。

2012年10月,為強化業務聚焦,瑞信將原有的三個主要業務部門(「私人銀行部」、「資產管理部」和「投資銀行部」)進一步合並為兩大業務部門(「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部」和「投資銀行部」),投行部的重要性和架構基本上未受影響。2012年,投行部對集團收入的貢獻比進一步升至53.2%。2013年,受歐美金融市場波動影響,瑞信投行業務收入貢獻比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在49.8%的較高水平。

有限比重模式的代表:富國銀行

2013年7月,富國銀行一躍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商業銀行。不僅如此,富國銀行的贏利能力也長期處於美國行業領先水平。根據瑞銀證券的統計,除金融危機和兼並收購時期,富國銀行歷年ROA(總資產收益率)和ROE(凈資產收益率)均保持在1%和15%以上,而5年、10年和20年均值更是遠遠超出行業平均水平。

富國銀行業績表現穩健的重要原因在於,與瑞信、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銀行紛紛將投行業務作為發展重點,大力拓展證券經紀和並購業務的戰略不同,富國銀行選擇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即堅守傳統商業銀行核心陣地不動搖,堅持以「社區銀行+小微貸款+交叉銷售」作為最根本的業務和盈利模式。2000年以來,通過渠道下沉和成本控制,主營零售業務的社區銀行收入在整個集團的佔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上,部分年份甚至高達70%。

這樣,在「零售銀行」為主體的戰略定位下,富國銀行的投行業務所佔比重較為有限。2013年,在富國銀行的三大業務條線中,社區銀行凈收入為127億美元,對集團貢獻比2012年提高了2.4個百分點;批發銀行業務凈收入為81億美元(其中,投行凈收入為17.5億美元,對集團收入的貢獻佔比為8.0%);財富管理業務凈收入為17億美元(見圖1)。

由此充分體現出富國銀行對投行業務的基本態度:不以投行而投行,投行的目標是服務現有客戶。目前,富國銀行是全美六大銀行中對交易收入依賴度最低的銀行,其投行收入主要來自債券和股票承銷、銀團貸款、財務顧問等相對傳統和穩健的投行業務,盡量避免提供高杠桿金融衍生業務,不參與CDO(擔保債務憑證)市場,不參與處於表外的SIVs(結構性投資工具)市場,保持了較為謹慎的風險控制意識。

業務經營模式比較

目前,國內多數銀行相對重視單個投行業務的發展和創新,產品和服務零散化、碎片化的現象較為突出。從國內外先進銀行發展經驗來看,以客戶為中心,深入分析客戶對象的個性化需求,或對投行業務進行適當分層,或重點打造品牌業務,或為客戶量身定製一站式、一攬子的綜合解決方案,不僅可為客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增值服務,同時還可藉此整合銀行的業務資源,全方位開拓增收渠道。

閱讀全文

與國內外金融服務發展差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南美好貸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28
網信理財杭州分公司地址 瀏覽:153
股東權屬證明在哪查詢 瀏覽:868
消毒製品股票 瀏覽:618
攜程傭金可以壓多少 瀏覽:410
張青項目投資與融資培訓課程 瀏覽:295
華龍證券融資融 瀏覽:950
勘設股份中簽率算高嗎 瀏覽:464
銀行理財產品利息降低說明了什麼 瀏覽:269
論述股票上市 瀏覽:351
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231
楊捷股票 瀏覽:223
手機股票虛擬交易平台 瀏覽:248
中國多少只股票 瀏覽:248
廣發證券風險警示股票交易風險揭示書 瀏覽:917
中核集團和華宇 瀏覽:214
格力財務杠桿為什麼不是很高 瀏覽:181
2018年03月5日港幣匯率 瀏覽:795
人民對韓幣匯率 瀏覽:326
期貨交易者資金管理策略pdf下載 瀏覽: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