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捷信中國成立多長時間了
捷信中國是2008年成立的,在國內首批獲得消費金融牌照的公司,在消費金融領域一直很有名。無論是用戶規模,貸款體量,還是行業口碑,都是處在領先地位的。不明白的也可以再網路下。
Ⅱ 捷信公司是哪個國家的公司
一家平均年化借款利率達31.3%的荷蘭「放貸」公司,於7月15日下午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中國是其開展業務的主陣地,截至2019年一季度,來自中國用戶的貸款貢獻比例超過六成。
這家公司名為捷信集團,注冊地在荷蘭,由捷克人皮特·凱爾納於1997年在捷克創立,主要在包括中國、東南亞以及中東歐在內的9個國家提供銷售點貸款(在線下銷售門店提供貸款服務)、現金貸以及循環貸款等產品。它於2007年進入中國,2010年成立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是中國首批獲得消費金融牌照的四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外商獨資持牌機構。
左為皮特·凱爾納,捷信集團創始人和大股東;右為依西·施梅茲,捷信集團CEO
9年間,捷信在中國積累了5030萬名客戶,國內的市場佔有率達到28%。2018年,捷信業務收入達39.52億歐元,凈利潤為4.98億歐元。在中國的總貸款為124.47億歐元,摺合人民幣960.68億元;經營收入達25.4億歐元,摺合人民幣196億元。
高收入、高利潤的背後,是高達上萬起投訴的「黑歷史」。
盡管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是一家持牌機構,但捷信的貸款利息居高不下,通過收取利息、手續費、傭金等,其貸款利率一度超過36%。聚投訴平台顯示,截至目前其投訴量累計高達10328起,被投訴的主要問題是高利息、暴力催收等,甚至有人將其稱為「典型高利貸」。在其招股書中,也明確稱「過往,我們曾對貸款產品收取超過36%限制的利率」。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近年來捷信的不良貸款率也逐年上升。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其不良貸款率依次為6.1% 、6.9%、8.4%,而同樣持牌的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一般不超過2%。
未來,伴隨著越來越強的法律監管,怎樣解決高利率帶來的高壞賬,是捷信需要面對的問題。
1、高收入:放貸1500億收入305億
捷信招股書顯示,其消費金融產品主要包括:銷售點貸款、現金貸款及循環貸款。現金貸款是捷信最大的業務,2016年底該業務占貸款總額的比例為50.9%,截至2019年3月31日,上升至70.5%;其次是銷售點貸款,截至2019年3月31日佔總額的比例為24.1%。
在經營業績方面,2018年捷信客戶貸款總額為196.7億歐元,摺合人民幣1509億元。其中,現金貸款和售點貸款各佔比69%和25.5%。其經營收入高達39.52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為305億元,比上年增長27%;凈利潤為4.98億歐元,比上年增長81%。2019年一季度,其經營收入為10.23億歐元,凈利潤為1.54億歐元。
捷信提到,經營收入及利潤增長主要由於公司經營所處各國家的未償還貸款余額(尤其是現金貸款)增加;而經營業績影響最大的項目是凈利息收入。招股書中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捷信凈利息收入在2019年一季度、2018年、2017年、2016年占年度經營收入比例分別是88.0%、81.4%、77.4%及76.6%。
從2016年至今,中國是捷信開展業務的主陣地。與其他地域相比,貸款貢獻比例一直處於首位(超過50%)且連年走高,截至2019年一季度該佔比已上升至63.9%。
2007年,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成立,2010年成為中國首批獲得消費金融牌照的四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一。
2009年8月13日,原銀監會正式發布了啟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審批工作,捷信當初與中銀消費金融等藉此時機獲得首批頒發的消費金融試點牌照。彼時,捷信中國公司所在地天津濱海新區的管委會主任何樹山曾表示,捷信消費金融公司的建立,標志著濱海新區金融改革試點取得又一重大成果,使天津成為繼北京、上海和成都之後的第四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城市。
截至目前,國內已有27家機構拿到消費金融牌照,其中24家已經開始營業,捷信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外商獨資持牌機構。在這些已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20家有銀行背景,其中城商行背景的有15家,國有大行控股的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背景的2家,台資銀行背景的1家。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稱,盡管捷信屬於外資機構,但根據現有規定,外資不是消費金融牌照頒發的門檻,而且目前也沒有明確不對外資機構頒發消費金融牌照,實際上,後來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也有一些有外資股東。
捷信在中國以線下渠道模式而聞名,在華有超過23.9萬個銷售點,覆蓋逾300個城市,雇員人數約5.8萬人。截至2019年3月末,捷信在中國有5030萬名客戶,未償還貸款134億歐元。主要集中於銷售點貸款及現金貸款(包括消費貸款),並開始推出循環貸款。
目前其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為28%,在24家中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銷售點貸款未歸還余額排名第一。這也意味著其在新增貸款業務方面頗具優勢。
招股書顯示,2018年其在中國的總貸款為124.47億歐元,摺合人民幣960.68億;經營收入達25.4億歐元,摺合人民幣196億元;收入凈額為1.79億歐元,摺合人民幣13.82億元。
此前監管對現金貸業務整頓,對捷信在中國區的業務也產生了影響。捷信表示,在中國的總貸款及經營收入於2016-2018年增長,收入凈額於2017年下跌,2018年上半年產生虧損,是因實施多項法律及法規後市場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以及為應對市場擾動所採取的審慎措施所致。
2、高利率:年化利率超30%,僅手續費年入64億
捷信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銀行及金融機構貸款、客戶存款、債券及資產支持證券,以及聯合貸款安排、資產出售及經紀等輕資本融資模式。從2016年12月31日至2019年3月31日,捷信有借款或承諾信用額度的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數量由35家增加到140多家。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樣的資金來源成本較高。
較高的資金成本,必然抬升其貸款利息。根據招股書信息,過往,其曾對貸款產品收取超過36%限制的利率。但在中國監管文件之後,其下調有關利息低於36%。自2018年5月30日起,捷信已將其所有產品類型的年化實際利率(包括可選服務費)調整至符合36%上限范圍。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其平均年化實際利率下降至31.3%。
這意味著,盡管捷信作為一家持牌正規消費金融機構,但其貸款利率仍然高於現行法律保護的范疇。按照規定,年利率小於24%的借貸屬於國家司法保護范疇。年利率超過36%的借貸利息,超出部分無效。
實際上,除了利息之外,其收入構成中還包括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招股書中稱,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主要產生自客戶隨發放貸款一同購買的客戶保障計劃及其他服務等附加產品所專區的傭金,以及較小程度上產生自預期貸款的滯納金。
張葉霞稱,這是行業比較常見的收費方式,目前行業絕大部分的貸款類公司收入來源基本可分為利息收入、服務費以及逾期罰金等。在這種收費情況下,名義借款利率確實不能真實反映實際綜合借款利率,需要借款人自行計算。
在2018年其39.52億歐元的經營收入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就達到8.36億歐元,摺合人民幣64.5億元。在這其中,客戶保障費用收入佔大頭,超過5.5億歐元。
而根據捷信用戶的說法,這些客戶保障費用在放款時以「砍頭息」的方式被扣除,這也是其被用戶詬病的地方之一。
3、高投訴:投訴上萬起,中國貸款不良率達9.7%
2017年,捷信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依西·施梅茲在接受采訪時稱,捷信集團70%的客戶都是從未向銀行貸款的首次借款人,捷信中國客戶的平均單筆貸款額度為2500元左右,線上申請的平均額度為1500元左右。而對於之前合作過、信用記錄良好的客戶,通過交叉銷售,平均額度可達到1.2-1.4萬元。
伴隨著業務的擴張,捷信面臨的投訴也不少。
聚投訴平台顯示,截至目前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投訴量累計高達10328起,問題集中在高利息、暴力催收等,甚至有人稱其為「變相高利貸」。
高利率必然伴隨著高壞賬,捷信也不例外。根據捷信的招股書,其在中國境內的不良貸款率從2016年的4.3%上升至2018年時達到9.7%。
張葉霞表示,根據此前捷信消費金融公司披露的2018年年報來看,其2018年末不良貸款率為3.98%,與其招股書披露的不良貸款率有差異,可能是因為統計口徑的問題。
「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中公布2018年末不良貸款率的公司較少,僅有中銀消費金融公司和捷信消費金融公司兩家公布相關數據,與中銀消費金融公司(3.15%)相比,捷信消費金融的不良貸款率處於略高的水平。」她稱。
實際上,這一不良率遠高於同期商業銀行的水平。就在今年7月初,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發布會上稱,當前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穩定在2%左右。兩相比較,凸顯捷信的「用高利率覆蓋高風險」的策略。
招股書中也對該壞賬的變化做出解釋。捷信表示,這些壞賬增加主要由於2017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產生的現金貸款賬齡的增長,該等貸款受市場發展導致貸款批次風險增加所影響。此外,還有2018年組合增長速度下跌。
張葉霞認為,相較於其他的消費金融公司,盡管捷信一直在布局線上業務,但其線下業務相對較強,尤其是線下現金貸業務,其擁有諸多裝修、3C等領域的場景。這部分不良率相對較高,捷信所准備的風險計提(即不良貸款覆蓋率)也相對較多。
捷信不良貸款率上升也不僅僅是在中國市場。招股書顯示,其2016年至2018年總體不良貸款比率分別為6.1%、6.9%、 8.4%,2019年一季度不良貸款率為7.8%。
盡管如此,國內消費金融市場的蛋糕已是有目共睹。根據測算,中國消費金融貸款的未償還結余總額預期由2018年12月31日的12550億歐元增加至2023年12月31日的29550億歐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9%;預期消費金融貸款滲透率於同期由11%增至17%。
但在日趨嚴格的國內金融市場上,捷信的「用高利率覆蓋高風險」還能支撐多久?這是其要面臨的一大問題。
Ⅲ 我收到了你們聯通的簡訊說可以用捷信金融辦理合約機分期,請問什麼是捷信金融
答:捷信分期公司是首批獲得消費金融牌照的唯一的一家外商獨資公司,您只需提供身份證、銀行卡及簡單的基本資料提交系統審核通過後就可以辦理合約機分期消費、家電分期消費、現金分期(借現金)等分期產品。您申請捷信分期業務後,還款可以通過這三種途徑還款:銀行代扣(首選);銀行匯款;網路轉賬。辦理捷信分期的條件及還款等問題可致電捷信客服400-027-1262。
Ⅳ 我國首批消費金融公司是在哪一年成立的
我國首批消費金融公唯缺慎司是在哪一年指敬成立的?
1.2006年
2.2010年
正確答案:2010年
消費金融公司是指經銀監會批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不吸收公眾存款,以扮明小額、分散為原則,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2010年,國內首批3家消費金融公司於1月6日獲得中國銀監會同意籌建的批復,首批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發起人分別為中國銀行、北京銀行和成都銀行,這3家公司將分別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試點。
Ⅳ 中銀消費金融貸款可靠嗎
不可靠,這是套路貸,套路貸很可怕,可怕到不可救葯的地步,所以請一定遠離她,遠離那些美女客服,她們會誘惑你,然後把你套路進去,遠離吧,珍重吧兄弟。
Ⅵ 中銀消費金融是正規的嗎
中銀消費金融是正規的,中銀消費金融是中國銀行旗下的,我還是比較信賴中銀消費金融的,之前也在中銀消費辦理過貸款業務,感覺流程各方面的都還很正規的。申請也簡單、審批速度也快,填寫資料也很詳細,但這也是為了安全考慮。中銀消費金融是中國銀行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具有正規的消費金融牌照,屬於正規的網貸平台。2010年6月12日,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掛牌成立,由中國銀行、百聯集團以及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合資組建。最後提醒大家,中銀消費金融平台上的產品,都是對接央行徵信系統的,使用中銀消費金融的產品後,要注意按時還款,如果發生逾期的話,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使用的時候,需要多注意的。
拓展資料:中銀消費金融就是一個正規的貸款平台,中銀消費金融還是中國銀行旗下的綜合經營公司,是具有正規的消費金融牌的照,所以中銀消費金融的實力還是蠻強勁的, 同時,中銀消費金融作為一傢具有正規的消費金融牌照的消費金融公司,是會受到中國銀保監會的嚴格管理監督的,所以說中銀消費金融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出現不合理高額利息,暴力催款,騙取個人隱私信息等各種違法行為的。 中銀消費金融的貸款產品有很多如:抵押消費貸款、信用消費貸款、交易分期消費貸款。每一款貸款產品的申請條件和申請的流程都是不一樣的,你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但是當你遇到著急用錢,但是手頭上暫時沒有那麼多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貸款,但是一定要記住要找正規的貸款平台。
Ⅶ 中銀消費金融屬於什麼公司
中銀消費金融是上海一家消費金融公司,成立於2010年6月,是經中國銀保監會(原中國銀監會)批准設立的全國首批消費金融公司之一,還是中國銀行旗下的綜合經營公司。
Ⅷ 百度成為首家獲消費金融牌照的互聯網巨頭,這張牌照有多難拿
5月16日,銀保監會黑龍江監管局發布批復,同意哈爾濱哈銀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下文簡稱「哈銀消費金融」)注冊資本金由10.5億元增加至15億元。在此次增資中,網路旗下的度小滿(重慶) 科技 有限公司斥資4.5億元持股30%,位居第二大股東。網路成為BATJ等互聯網巨頭中首先拿到消費金融牌照的公司。
互聯網巨頭逐鹿消費金融領域由來已久。阿里旗下螞蟻金服的「花唄」和「借唄、騰訊的「微粒貸」、京東的「白條」以及網路的「有錢花」,都是互聯網巨頭布局消費金融領域的明星產品,且各家也都儲備了小貸公司牌照。
市場廣闊,牌照難拿
為什麼在已有明星產品和小貸公司牌照的情況下,巨頭仍然要申請消費金融牌照呢?
按照規定,持牌消費金融機構除可在全國范圍內發放個人消費貸款外,還可以從事向境內金融機構借款、境內同業拆借、經批准發行金融債券、代理銷售消費保險產品、固定收益類證券投資等業務。
相比於傳統小貸、互聯網小貸等牌照,消費金融公司被定位為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范圍可線上可線下,還包括經批准發行金融債券、代理銷售消費保險產品、固定收益類證券投資等內容。
除此以外,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資金來源也十分多樣化,包括向境內金融機構借款、同業拆借、發行債券等。另外在杠桿方面,消費金融10倍的杠桿,相比互聯網小貸通常1-3倍的杠桿,具有更大優勢。
有中部消費金融公司相關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這一含金量較高的牌照獲批較為嚴格。 全國目前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只有24家,2017年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僅有1家,2018年僅有2家。排隊等待批文的公司還有12家。
除了含金量高、審批較難外,消費金融的廣闊市場也是互聯網巨頭想要「分一杯羹」的原因。
2019年1月18日,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顯示,消費金融市場規模由2010年1月的6798億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37億元,占境內貸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
該研究認為,在以房貸為代表的中長期消費貸款增速放緩之際,短期消費貸款呈現快速上漲趨勢,居民在教育、文化、醫療、 旅遊 等領域的消費金融需求正不斷釋放。消費金融公司將迎來萬億藍海市場。
2018年以來,政策層面也開始鼓勵發展消費金融。
2018年8月18日,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通知》,提出要積極發展消費金融,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也提出要進一步提升金融對促進消費的支持作用,鼓勵消費金融創新,規范發展消費信貸。
基於政策支持和巨大的市場空間,不少銀行看重消費金融的發展前景。截至2018年末,光大銀行、中信信託、江蘇銀行、甘肅銀行及寧波銀行等均公告擬申請消費金融牌照,未來預計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構進軍消費金融領域。而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美的集團也在2019年5月聯合台灣永豐銀行等機構,籌謀成立消費金融公司。
互聯網巨頭也紛紛看好消費金融這一片藍海。在去年網路世界大會·度小滿智能金融論壇上,度小滿金融CEO朱光表示,2019年,中國消費金融發展將迎來黃金期,目前,度小滿金融提供的信貸服務,所滿足的金融需求,尚不足網路生態內的1%。
出資入股,門檻不低
要想獲得一張消費金融牌照,公司自身的准入門檻也並不低。除了注冊資本、盈利能力外,還要獲得地方銀保監局的審核。
根據《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規定,金融機構作為消費金融公司主要出資人,應當具有5年以上消費金融領域的從業經驗、最近1年年末總資產不低於6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財務狀況良好、最近2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承諾5年內不轉讓所持有的消費金融公司股權等10項要求。
非金融企業作為消費金融公司主要出資人,應具備最近1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最近1年年末凈資產不低於資產總額的30%、財務狀況良好,最近2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信譽良好,最近2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經營記錄、不得以借貸資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託資金入股、承諾5年內不轉讓所持有的消費金融公司股權(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依法責令轉讓的除外)等條件。
在牌照較難獲得的情況下,互聯網巨頭「牽手」持牌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達到資源互換和合作共贏,不失為另闢蹊徑之道。而雙方各自的優勢或許正是彼此「看對眼」的原因。
上述中部消費金融公司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 未來風控、流量、場景和技術都將成為企業能在消費金融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關鍵點。互聯網公司擁有巨大的流量和充滿想像力的場景,具有較強的金融 科技 創新能力。而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依託母公司銀行,具有風控經驗和渠道優勢。
蘇筱芮對澎湃新聞分析,互聯網巨頭,尤其是涉及到電子商務的巨頭,擁有充足的場景資源,例如各類電商購物分期、教育分期、 游戲 分期等。此外,一些擁有賬戶體系的互聯網巨頭,還能夠通過自有龐大的資料庫對用戶進行分析和需求挖掘。消費金融公司的線上場景會弱於互聯網巨頭,但在線下場景的拓展中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除了通過地推等方式去尋求合作方,還能夠通過增設門店去展業。
談到入股哈銀消費金融的原因,度小滿金融CEO朱光表示,度小滿金融擁有業內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以及豐富的場景;而哈爾濱銀行有著二十多年的成功發展經驗,在產品、風控、客戶經營等多個方面都獨具優勢。哈銀消費金融公司開業滿一年即實現盈利,至2018年底,在全國城商行系消金公司中,哈銀消費金融公司的管理資產規模、貸款增速、貸款增量均排名第一。
哈爾濱銀行董事長郭志文則認為,引入度小滿金融符合哈爾濱銀行打造國際一流小額信貸銀行的戰略。度小滿金融擁有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以及卓越的金融 科技 研發團隊,能夠為金融機構的智慧化發展,提供可靠有力的 科技 支撐。
趨向同質,如何勝出
近年來,消費金融公司由於入局者眾多,其同質化的趨勢愈加明顯。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蘇筱芮認為,主要在以下三個關鍵點。首先是資金實力。由於消費金融公司存在杠桿限制,要做大業務規模,需要擁有相應的資金實力,這也是一年來眾多消金公司競相增資的原因之一。除了資金規模,資金是否穩定亦是構成實力的重要部分。
其次是業務模式。消費金融公司能做的業務較多,這就要求消金公司在發展過程中要有所側重,對重點發展領域進行資源傾斜,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遍地開花,做到有所為與有所不為。
再次是創新能力。 科技 創新的運用將在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中愈發重要。如何利用大數據、智能 科技 等領先技術來打造護城河、提升業務效率,將是消金公司在未來競爭中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Ⅸ 消費金融公司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