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如何回歸實體經濟本源

金融機構如何回歸實體經濟本源

發布時間:2023-10-07 17:38:49

㈠ 如何通過金融體制改革讓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1

談金融與實體經濟關系

實體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液

實體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液,但光有肌體,沒有血液,經濟活不了。金融和實體經濟應該互為依託、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當前,實體經濟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關口,新的業態、新的產業在興起,但傳統支撐經濟發展的引擎依然很重要。中國正進入一個「銜接期」,能不能銜接好,金融系統的作用非常重要。

2

談破解「融資難」、「融資貴」:

企業融資成本下不來,金融企業最後也會受到沖擊

「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喊了很多年了,最近幾年呼聲尤其高。剛才考察商業銀行看,貸款利率普遍在6%以上。可多方面調查的數據表明,企業利潤目前平均只有5%,扣除財務費用之後不就成負增長的了嗎?

實體經濟垮了金融怎麼支撐?企業融資成本下不來,將會嚴重影響就業、創業,金融企業最後也會受到沖擊。

宏觀政策下一步會想辦法,銀行本身也要想辦法。你們處在關鍵崗位,任務艱巨,責無旁貸!

3

談銀行收費項目

能不收的要盡量免收

有的銀行收費項目消減了仍有20多項。你們想想,一個企業去貸款,你設置那麼多的收費項目,有幾十項,名目繁多,還搞不太懂,而且收費項目中間的運作空間又大,許多收費又不規范。所以為什麼從統計上看融資成本下降了,企業卻老覺得沒下降?因為他們的成本不僅是貸款利率,費的成本也算進去了。

你們研究一下,還有沒有改的餘地?有沒有能夠再減再並的?能不收的要盡量免收!

4

談行政理念

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

我們的理念確實要變。今年,我在政府工作報告裡面講過一句話,我自己也沒想到引起那麼大的反響。就是:「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

「大道至簡」,有人理解成了老子的「無為」思想,其實不是,而是儒家思想。所謂「大道」:「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簡」呢?孔子說,要「居敬而行簡」。我們公務人員心中要對民眾有敬畏、對百姓有牽掛。但在行動上,又要不擾民、不煩民。

孔子同時還說過,不能「居簡而行簡」,這就是說太「簡」了也不行,過於簡慢、怠慢,就沒有法度了。

中國歷史上凡是盛世,為政者大多採取的措施都是「行簡」,煩民、擾民的少。因為要「行簡」,一些利益可能會被觸動,因而也就可能會遭到利益集團的抵制。但我們今天要有這個理念和信念: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

5

談中小銀行

在成熟的基礎上,能批就批,給社會一個積極信號

金融業要進一步發展,還是要靠改革。改革中要讓中小銀行發展起來。

中小銀行不可或缺啊!剛才我在工商銀行問,為什麼今年預計給中小企業的貸款增幅比去年減少了?他們說,今年下了很大力氣,但是資金基數太大了。這反過來也表明,服務小微企業要「兩條腿走路」:既要靠大銀行,還要靠中小銀行。

所以要加快發展民營商業銀行的腳步。我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設限額。有關部門要加大指導力度,在成熟的基礎上,能批就批,要給社會一個積極信號。

6

談開發性金融

發揮開發性金融在穩增長、調結構中的重要作用

開發性金融要發揮國家戰略支撐作用,要加大對國家戰略和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放貸進度,發揮開發性金融在穩增長、調結構中的重要作用。

開行、口行(進出口銀行)和農發展行,要找准有效投資,棚戶區改造及其配套基礎設施,東西部鐵路及其配套交通體系,水利工程及其配套設施。所有「及其」後面的內容,都是我們要拓展的工作。光有乾渠光有骨幹工程沒有支渠、沒有毛細血管是不行的。

還應該加上信息基礎設施。我們的信息基礎設施在全世界算落後的,要加快這方面的建設,這本身也是擴大經濟增長。此外,還有加強國際產能合作,發展金融租賃,這些都需要政策性銀行給予金融支持。

7

談金融監管

監管也應該是服務,要有服務意識

我們強調要減、要放、要活,但同時要強化公平競爭的監管機制。傳統理念中只要一提監管,往往就是設置種種門檻。其實,監管也是一種服務,甚至,首先要是一種服務。政府在監管過程中既要加大服務支持力度,又要防範金融風險,特別是要堅決遏制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現在存在的問題是,有些監管根本沒不必要,但有些監管,還是空白

㈡ [論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金融服務對實體經濟

一、金融為何要服務於實體經濟(一)金融本身作為一種虛擬經濟(基本特點是“以錢生錢”),其存在的意義就在於服務實體經濟——金融市場金融市場是社會資源進行有效余兄配置的一個平台。一個健康的金融市場能夠引導社會上龐大、分散和無序的資本自動流向那些最有效率的產業和企業,從而產出最大的生產力。
(二)中國當前最引以為傲的資本,依然是我們“世界工廠”的地位
這個名詞明確告訴我們,無論是經濟的增長率還是勞動力的就業率都仰仗於堅實的實體經濟基礎,而金融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巨大的支持。第一,活躍的金融市場為實體經濟提供巨大的融資平台,滿足實體經濟的資金需要,使企業獲得長期資本,確保企業的生產動力。第二,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發行交易公司股票或債券等虛擬資本,作為發行主體的企業能夠籌集到常規積累難以在短期內獲得的充足資本,並帶動技術、勞力及其他自然資源的配置,通過產權重組和股權的置換、分割、減持、購並等虛擬資本的運作,優化企業的產權組織結構,提高資本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第三,分散市場主體的經營風險。通過資本運營和企業產權制度多元化重組等與虛擬資本相關的運作,控股企業的資金會更加雄厚,決策的透明化和科學化程度會進一步提高。伴隨著資產證券化進程的加快,從而不斷增強避險和抗險能敬判力。
(三)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實現金融業長遠發展的保證
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金融作為一種虛擬經濟,其長遠發展自然也離不開實體經濟。從銀行和證券業的角度來看,我國銀行的盈利模式依舊依賴於傳統的利差盈利模式,商業銀行貸款主要還是面向實體經濟中的眾多企業。因而實體經濟的發展程度、企業的盈利狀況決定了銀行的資本收益率,決定著銀行的利潤。股票和證券市場更是直接產生於企業的融資行為,以股票、債券為代表的有價證券的價格主要取決於企業的未來收益和社會貨幣的信用狀況。宏觀經濟形勢好,實體經濟越發展,企業的經濟效益就較高,貨幣信用狀況就比較寬松,利率水平也會比較低豎稿襲, 證券市場的行情就會比較紅火;反之,證券市場的行情就會比較低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金融是必須服務於實體經濟的。
二、當前我國金融不能充分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因
(一)資本總是逐利的,對於金融業來說,不必通過巨大的勞動就能獲得超額利潤是最大的追求
與虛擬經濟相比,實體經濟往往投入成本較高、產出周期偏長、利潤空間有限,從而不受金融業的重視。在虛擬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金融業越來越顯示出脫離實體經濟的傾向。金融精英們通過創造金融衍生產品等各種投機行為,獲取了天價的利潤,同時又完全割斷了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的聯系。金融投機就像吸血行為一樣將資金帶離實體經濟,當大部分資源都流向虛擬經濟時能夠用於實體經濟的資源自然就相應減少,實體經濟就失去了循環發展的動力。美國的金融危機就是金融業過度逐利的反例,值得各國政府警覺。
(二)當前中國的金融業面臨著嚴重的資源分配錯位的問題
一方面是各種各樣的“炒”,還有眾多壟斷性的國企財大氣粗;另一方面卻是眾多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嗷嗷待哺,溫州金融危機倒下的眾多企業就是鮮明的例證。這個問題的源頭就在於中國畸形的金融體系。中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時期,金融業也不可例外帶著轉軌的特徵,一種計劃體制和市場經濟混合的特徵。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承擔著為國有經濟輸血的功能,又處在行業的壟斷地位,行政力量取代市場成為資本的主導,利率的非市場化確保國企以極低的利率從銀行取得貸款和銀行獲取暴利;另一方面卻是眾多中小民營企業從銀行貸款不得不承擔比民間***還要高的利率。例證就是2011年定期存款年利率是3.5%,而1—3年的貸款利率卻高達6.65%,這當中就有高達3%的利差。而這個利差是由國家規定的,國家給銀行較高的利差,銀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就可以賺更多的錢。在資金緊張情況下,銀行議價能力提高,資金市場進入賣方市場,為獲得有限的信貸資金,中小企業還必須被迫接受利率高達30%-50%的上浮幅度。盡管如此,銀行信貸資金仍然主要流向了政府投資的項目和效益較好的大中型企業,“貸大戶、貸壟斷”現象突出,中小企業借貸環境並未得到根本改善。
(三)金融業之所以不能充分服務實體經濟,最根本的源頭還在於我國金融制度建設的落後性,金融行政壟斷力量強大,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
我國金融壟斷最大問題便是銀行業的壟斷,而銀行的壟斷實際便是行政權力的壟斷。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國有控股的銀行資產占國內90% 以上的份額,存款、貸款比重分別在80%和70% 以上,企業獲得資金必須從這些國有銀行借貸。聯繫上面論點也就不難發現,中國的金融業為何不能服務好實體經濟了。如果說銀行業的壟斷還只能說是抽象行政壟斷,那麼證監會、銀監會就是赤裸裸的具體行政壟斷。證監會發審委的股票發行審批制度就是最大的行政壟斷,發審委如何審查那些動輒部級的超級國企,只能利用其手中的權力來阻止中小企業上市,使眾多效率低下的國企用天價股圈走股民的血汗錢。目前中國的G D P和就業當中有2/3以上是由民營和外資企業貢獻的,國有企業僅貢獻了不足1/3,眾多中小企業因為IPO審批制度失去了從證券市場上融資的機會。從這個角度看,證監會的行政壟斷對於實體經濟根本就是百害而無一利。這個根源性的問題不解決,金融便不能充分服務於實體經濟了。
三、金融業改革措施
(一)金融業改革最根本在於打破國有金融的壟斷,依靠體制內外金融制度的調整
1.體制內金融制度的調整。第一,應該建立健全我國的政策性金融體系,我國目前的政策性銀行僅有3家,遠遠不能滿足眾多行業的融資需求。應當根據新的經濟形勢,設立新的政策性銀行。第二,國有商業銀行應當加快自己的市場化步伐,完善銀行監管法規,通過組織體系重構,內部管理強化,使國有商業銀行追趕市場經濟的步伐。第三,取消發審委,取消IPO審批制度,使符合條件的企業都可以通過股票市場進行融資。
2.體制外金融制度的改革。第一,應該建立民間資本的內生金融機制。放開民營銀行,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第二,積極支持金融組織創新,建立與完善我國國有融資體制外金融組織體系。一是實行有差別的金融機構設置管理制度, 適當降低設置區域性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條件,大力促進各類金融機構的發展。二是積極支持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如城鄉信用社和城市商業銀行,以彌補國有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的空缺。三是引進外資銀行及興辦中外合資銀行,增加金融市場競爭機制。第三,擴大上市公司規模,擴大企業證券市場的規模。
(二)緩解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實現利率市場化,減少管制存貸款利率在金融市場上的比例
將利率決定權下放給銀行,銀行圍繞著服務實體經濟,優化服務和信貸結構,根據企業的信用和發展狀況,評價風險結構,通過不同的風險定價體系,向企業發放不同利率的貸款。
(三)民間融資已成燎原之勢
央行的一份 調查報告 指出,2010年,民間借貸市場的資金存量已超過2.4萬億元,占當時借貸市場比重5%以上。以溫州為例,溫州89%的家庭、個人和59%的企業都參與了民間借貸。在這種情況下“堵不如疏”,國家應當承認民間融資的合法地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民間融資透明化,同時進行適度的監管,建立規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減低民間借貸潛藏的信用風險,確保資本充分服務於實體經濟。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應該以實體經濟為根本,金融業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大力進行改革與創新,才能真正做到防患於未來,中國經濟也才會迎來真正的春天。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煙台研究院)

㈢ 金融如何服務於實體經濟

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關鍵是要改變造成這種結果的體制和機制,營造適宜的生態,用「勢」而不是用「力」,讓金融和實體經濟各歸其位,尋找新動能重新平衡兩者力量,形成基於真實認知的良性循環

㈣ 敲黑板!金融工作會議後,金融科技洗牌,這樣才能活下去

例如,企業的虛擬財務公司,享受金融同業融資成本,年率可低到6%,而鏈屬供應商則願意以9%以上的年率借貸,如此,企業就可吃下3%以上的利差收益。按此條件,結合上圖計算,上市公司凈利潤輕易提升2-3%,別小看這數字,它足以刺激股價十多個百分點的飛躍。

由此可見,虛擬財務公司是「人工智慧+產融結合」的「超維」玩法,總結下來,就三個維度:1、利用新技術、老經驗重構金融產品和商業模式;2、融合商業場景,解決金融痛點;3、彌補現有金融體系的不足,開創新金融邊界。這是值得所有金融科技玩家深思、學習的「功夫」,功夫一橫一豎的,對的,站著,錯的,倒下。

無疑,此次金融工作會議後,金融科技必將經歷整肅風暴,就像《權利的游戲》所說「Winter is Here(凜冬已到)」,哪裡去尋找「Growing Strong(生生不息)」?在小郝子看來,「人工智慧+產融結合」就是不錯的方向,這個方向下,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

作者:小郝子 /10年傳媒經歷,前商業雜志資深記者,一隻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思考喵……互聯網的幸福就在這里。

㈤ 金融如何才能高效精準支持實體經濟

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實施精準扶貧。
金融能夠高效精準支持實體經濟,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
1.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一個完善的金融體系可以為實體經濟提供多種融資渠道,包括商業銀行、信託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股票市場等。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2.實施精準扶貧政策。政府可以實施精準扶貧政策,通過金融手段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群體解決資金需求。比如,可以開展農村小額信貸、扶貧貸款、扶貧投資基金等項目,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群體發展經濟,提高生產力和收入。
3.優化金融服務結構。金融機構可以優化金融服務結構,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比如,可以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的貸款產品、提供便捷的網路金融服務等。
4.加強金融監管。政府可以加強金融監管,確保金融機構遵守法律法規,合理運用資金,避免金融風險擴散到實體經濟。
通過以上方式,金融機構可以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幫助實體經濟發展壯大。不過,要想使金融能夠真正高效精準地支持實體經濟,還需要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機制。

㈥ 金融業合理讓利實體經濟,你覺得對恢復實體經濟會有效果嗎

國務院4月6日召開常務會議所發布的關於金融業合理讓利實體經濟的相關據措是非非常常及時的,如果真的可以實行到位將對我們現在困難的實體經濟起來一定的幫扶和推動作用。現在要做的就是多管齊下,所有能用的手段都要利用上才能穩定當前的下行的經濟和就業情況。

再者,一定要多點齊下,多部門共同發力才能解決問題

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需要看來,現在我們的金融手段已經在逐漸發力,但是隨著美聯儲加息步伐的加快,10年期國債利率的上升。中美之間的利息差越來越小,可能在今年年底就會出現利率倒掛的現象。到時我們可以利用的金融的降准、降息等手段的空間就會變的很小。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到政府全部門的全力,財政方面也是積極的推出利用經濟的方面的政策。如擴大中央和各級政府的有效投資,推動綠色低碳行業的發展等方式拉動經濟。只有齊抓共管才能真正地幫助實體企業脫困。

現在我們主要要考慮的問題不是有沒有效果的問題,而是要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當做點什麼的問題。實體經濟的穩定發展關繫到國內民生和未來中國在國際中的地位。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㈦ 如何正確認識銀行業要回歸本源,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新常態對服務實體經濟提出了新要求。以往我國一些金融沒有完全擺正服務實體經濟和追求自身利益的關系,過於強調經營利潤,攀比盈利規模和盈利增速的傾向較為明顯。不少銀行通過快速做大理財、同業等影子銀行業務拓寬收入來源,通過不規范收費和不合理定價擴張收入規模,以保持盈利的高速增長。雖然目前我國銀行業資產總額接近GDP的3倍,但由於影子銀行過度膨脹、信貸資金內部';空轉';,金融';浮沙指數';(業務規模與實際效果之比)偏大,金融運行與實體經濟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加劇了實體';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新常態之下,國家更加註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更加需要用金融的活水來澆灌實體經濟之樹。這就要求銀行業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平衡好追求經濟利益和履行社會責任的關系,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協同發展和良性互動。

㈧ 金融業如何有效服務實體經濟

可行的做法如下:
1.首先,服務實體經濟理念跟不上實體經濟發展形勢,致使服務節奏落後。近年來,金融業無論在銀行信貸上還是資本市場融資方面,都存在「重大輕小」、「重國企國輕民企」傾向,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展動態、狀況及現實需要知之甚少,或不願去了解,使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困局始終得不到根本解決。
2.其次,資金流動方向跟不上實體經濟需求節拍,致使支持方向錯位。金融機構由於受高利驅動,無論信貸市場還是資本市場,資金脫實向虛現象嚴重,導致資本市場、信貸市場、房地產市場加杠桿和高泡沫化傾向,使中央政府各種金融政策難以實施到位,或被「截留挪用」:一方面使實體經濟陷入「嗷嗷待哺」困局,一方面金融泡沫又推動了中國產業經濟泡沫的加劇。
3.再次,金融服務模式與實體經濟運行客觀現實脫節,致使服務有效性不足。這方面,銀行機構表現得尤為突出,對實體經濟幾乎都按大型國有企業要求,實行「全面」、「嚴格」的擔保抵押貸款制度,過分強調防範自身風險,而實體經濟多為民營中小微企業,財務管理相對不規范、一些成長性企業缺乏有效擔保抵押物。為此,大量中小微企業被擋在銀行信貸大門之外,導致銀行貸款難放和企業貸款難兩難尷尬困局,大大抵消了銀行信貸的有效性。
4.最後,金融服務產品創新與實體經濟發展特點不相容,致使服務力度不準。目前,金融產品創新可謂日新月異,尤其中間業務理財產品多達幾萬個品種,平均每天都有數百個品種誕生,但仔細研究,針對中小微實體經濟的不多,大都為大型國企或上市公司而「創新發明」;無論銀行信貸市場的貸款品種、理財產品,還是資本市場融資規定,都有向大型國企傾斜跡象;且推出的中間業務或理財產品往往成本高,實體經濟難以承擔。如此,金融服務手段遠遠跟不上實體經濟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也無法對實體經濟實現精準扶持,最後使支持實體經濟陷入「疲軟無力」狀態。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如何回歸實體經濟本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江蘇陽光集團宿舍 瀏覽:81
寧波金融服務辦 瀏覽:138
紐約股票熔斷 瀏覽:471
傭金寶開戶後賬號知道怎麼登陸 瀏覽:245
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 瀏覽:90
安信信託2018年2季度業績 瀏覽:373
90年代黃金差美元強 瀏覽:927
大有期貨董事長 瀏覽:435
證券業2016年發展報告 瀏覽:230
世界期貨重大事件 瀏覽:167
雇員受益信託例子 瀏覽:560
贊助金額是融資嗎 瀏覽:647
貸款利率多少現在 瀏覽:37
通達信主力機構買入出貨指標公式 瀏覽:349
股票本金與利 瀏覽:948
海通證券賬戶如何激活 瀏覽:200
民生銀行瑞贏理財安全嗎 瀏覽:947
株冶集團重組嗎 瀏覽:195
人名幣兌外匯 瀏覽:95
上市公司1季度報表披露時間 瀏覽: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