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工行私人銀行非金融增值服務
私人銀行客戶可享受以下增值服務:
1.安享健康:含全國就醫協助、一對一健康咨詢、高端體檢及海外醫療等服務;
2.私享財智:含財經論壇、公司和項目考察、私人銀行雜志、法律和稅務服務;
3.智享傳承:含公益慈善、財能實踐營、教育沙龍、留學咨詢服務及夏、冬令營等服務;
4.暢享旅程:含全國接送機、私人禮賓、全球緊急救援、旅遊休閑沙龍及專屬精品旅程等服務;
5.藝享大乘;含藝術講座展覽、拍賣預展、文藝時尚、攝影系列活動及藝術品定製等服務;
6.臻享生活:含融e購私銀專區、資源共享平台及生日禮遇等服務。
(以上內容由工行智能客服「工小智」為您解答,解答時間2020年01月19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
❷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上一篇文章我給大家提到了建設銀行的第二發展曲線,這篇文章我的重點將放在非金融場景生態進行研究分析上~文章較長,但相信你讀完一定會受益匪淺。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走進了家家戶戶的生活。
建行以客戶為中心,用心為客戶搭建互聯網金融生態圈,將銀行、客戶、第三方服務商融為一體,互惠互利,共存共榮。
除了全渠道的金融服務,建設銀行圍繞客戶衣食住行的生活需求,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改造傳統商業模式和組織模式,踐行"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創新銀行、智慧銀行"的轉型要求,構建全渠道產品和服務高度融合的建行金融生態圈,進一步擴大覆蓋客戶群體,完善金融服務和非金融服務,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真正讓客戶享受到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成果。
上一篇 《建設銀行開啟「第二曲線」,構建夥伴式智慧生態》 中,DMA數字化營銷咨詢團隊,通過調研建設銀行年度報告、建設銀行手機銀行APP、善融商務APP、微信公眾號(建設銀行、龍卡信用卡、建行龍支付等)、微信小程序等渠道的非金融場景生態建設現狀,深入了解建設銀行在非金融服務方面多功能、互動式的全渠道獲客與客戶服務模式。
本篇我們將對建行非金融場景生態進行研究分析,為大家繼續解析建設銀行非金融場景的戰略規劃與布局。
建設銀行堅持縱深推進「三大戰略」落地,通過 探索 智能化、場景化業務模式,開拓新金融發展路徑,助力發展「第二曲線」。
住房租賃方面,建行以子公司建信住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為載體,參與住房租賃市場建設,加大 社會 租賃房源供給。如:
普惠金融方面,為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建設銀行創新打造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台「建行裕農通」,為縣域鄉村客戶提供集智慧政務、便民事務、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於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服務。
截至 2019 年末,「建行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已基本覆蓋全國行政村,為數千萬農戶提供便民、政務及金融服務。
金融 科技 方面,建設銀行積極推進服務平台建設,以金融 科技 支持業務發展。
在非金融場景生態過程中,住房租賃戰略、浦惠金融戰略的推進,促進了建設銀行與政府、企業建立銀企、銀政聯合服務關系,為進一步構建B端、G端生態奠定了基礎。
而金融 科技 戰略的推進,以技術驅動渠道平台建設,以平台聚合場景服務能力,以渠道擴大場景覆蓋面,真正意義上實現了B端賦能、G端連接。可以說,住房租賃與普惠金融是非金融場景生態建設的業務原型與底層構想,而金融 科技 則是非金融場景生態建設的驅動因素與技術保障。
在構建非金融場景生態的過程中,建設銀行採取了 三大措施 :
「善融商務」是建設銀行自建的電子商務平台,也是銀行業首家電商平台。目前,善融商務商城有個人商城、企業商城兩個版本,分別面對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
個人商城作為B2C線上消費平台,通過入駐商戶、加盟商家向消費者提供產品、物流及售後服務,能滿足個人用戶的線上購物、公益扶貧等非金融需求及交易結算、消費分期等金融需求。
企業商城作為B2B電子采購平台,為買賣雙方及專業市場管理方提供供求信息展示、企業商鋪展示、專業市場展示、資訊展示、推薦信息展示等電商服務及支付、結算、融資等金融服務,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供采雙方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實現了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三流合一」。
圖:善融商務個人商城
圖:善融商務企業商城
智慧城市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
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向智慧城市服務商、供應商、運營商提供金融服務,這有利於促進銀行與非銀機構進行深入合作、深度融合。
建設銀行以「金融+產品+服務」為抓手,構建起了智慧政務、智慧生活、智慧社區、智慧菜籃、智慧醫療、智慧出行、智慧 旅遊 、智慧教育、智慧商業、智慧公益10個領域的智慧生態圈,全方位實現B端賦能、G端鏈接。
G端方面,建設銀行致力於圍繞「智慧政務」密切政府 G 端鏈接。三大戰略提出以來,建設銀行 探索 新金融模式、利用金融 科技 打造了「智慧政務服務平台」,提供工商注冊、公積金社保查詢、稅務登記、交通罰款繳納等政務服務。
智慧政務通過銀政系統對接的方式整合了「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各類政務服務,在APP、自助終端、裕農通等多渠道實現了人民群眾政務事務的「就近辦、快速辦」,聯通了政府(G端)與人民群眾(C端)。截至2019年末,智慧政務累計辦理業務量超過 3000 萬件。
B端方面,建設銀行以多元化的智慧+服務實現社區、醫療、教育、 旅遊 、出行等多行業外場景批量獲客和金融服務輸出。以智慧校園為例,建設銀行通過對接幼兒園、中小學、大中專高校的繳費系統,向學生群體提供學雜費繳納、校園一卡通充值等服務,相比傳統繳費收費方式,智慧校園繳費具備方便、快捷、易操作等優點。
在智慧城市建設的背景下,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不再是單一的金融產品,而是將金融、產品、場景融為一體的場景式解決方案,既有利於在開放共享的模式下提升客戶體驗,也有利於在「智慧金融」服務中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在場景生態建設過程中,建設銀行與其他銀行一樣,也採取了「多方參與、優勢互補」的開放式融合共建模式,通過引入第三方服務平台/企業構建場景生態。
通過第三方企業/平台與場景的融合情況來看,建設引入第三方可達成兩大目標:
一是優化智慧生態,實現場景化一站式服務。
二是豐富場景類型,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 如引入「管家幫」家政服務平台、「胖虎商城」、「齊家裝修」「師傅邦」滿足用戶的便捷生活需求;引入「餓了么」外賣平台、「摩天輪」票務平台、「花加」鮮花訂購服務商滿足用戶的 美食 娛樂 需求。
通過引入外部平台達成智慧生態服務能力提升、場景類型逐漸豐富的目標,既有利於滿足存量用戶的需求,提升客戶體驗;又有利於從外部平台獲取客戶流量,增強場景獲客能力。
建設銀行場景相關的活動包括兩大類,一是手機銀行APP內圍繞合作商戶消費與互聯網平台支付的滿減活動,以提高持卡用戶用卡量與活躍度為目標;二是善融商務APP內「善融尋寶記」活動平台內的簽到、 游戲 、抽獎等活動,以APP拉新、促活為目標。
圖:善融商務APP善融尋寶記活動平台
整體看來,手機銀行APP通過與第三方商戶/互聯網平台合作推出活動,以滿減折扣、限時領取優惠券等形式促進客戶用卡,有利於提高信用卡消費量與消費額,但APP拉新、促活及其他場景相關的活動較少,需進一步加大APP運營與場景運營的力度。
善融商務APP圍繞「善融尋寶記」活動平台推出系列活動,以新用戶免費領取金幣活動進行拉新,通過簽到、 游戲 、抽獎、做任務等形式促活,同時以虛擬權益「金幣」實現用戶激勵,極大程度上發揮了活動平台的運營價值,但缺乏與繳費、充值、購物等場景相關的活動。
建設銀行APP內的權益包括券碼、積分和虛擬權益3種。
券碼 指在各類場景、活動中獲取的商戶代金券、優惠券、兌換券等。券碼均需在APP內領取獲得,在指定商戶消費抵扣或兌換使用,能起到APP促活、提高用卡量與龍支付交易量等作用,同時消費成功後還可獲取積分,通過權益循環實現了客戶激勵與促活;
積分 指通過消費、活動等方式獲取的信用卡積分。積分權益通過用卡、消費等方式獲取,可用於兌換商品或捐贈,與其他商業銀行積分權益無甚差別;
虛擬權益 指用戶在「善融尋寶記」活動平台中獲得的獎勵「金幣」。虛擬權益「金幣」在作為活動平台中的獎品,具有可兌換禮品的實際價值,能實現APP內的用戶促活與激勵。
從分析結果來看,建設銀行在非金融生態建設中具備兩大優勢:
資源優勢。 一方面,建行在多年的經營發展中積累了大量的政府客戶、企業客戶、零售客戶資源,對場景生態的構建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建設銀行作為國有商業銀行,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大量的金融 科技 人才,為場景生態的構建與布局提供了財力、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資源保障。
技術優勢。 從數據驅動到能力開放,從渠道建設到場景布局,從打破部門數據壁壘到聯動外部信息,人工智慧領域、大數據領域、移動互聯領域、物聯網領域等各方面的技術對建行場景構建起到了重要的驅動、支撐、保障作用。
同時,建設銀行在非金融生態建設中在活動運營、權益運營方面也需要進行持續優化:
活動運營。 目前建行APP內的活動主要圍繞信用卡特約商戶、惠生活商戶,以促活與交易提升為目標,缺乏與生活繳費、商旅出行、 美食 娛樂 等高頻生活場景相關的活動,場景獲客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可增設場景相關的優惠、推廣活動。
權益運營。 與缺乏場景化活動相對應,建行權益與場景的結合度也有待提升,可針對飲食、 娛樂 等覆蓋面廣的場景增加一些定時發放的常態化權益,提高APP客戶的活躍度;針對車主生態等新布局的成精,可限時發放一些免費權益進行場景拉新,實現存量客戶與外部渠道客戶的場景獲客。
具體來看,通過聚焦用戶需求,建立用戶多場景網路,持續優化用戶體驗,各大銀行都在積極不斷探尋更加適合用戶的定製化服務,最終在迭代中實現用戶價值的持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