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環京一哥折戟,「爆雷」的華夏幸福還能幸福嗎
2月1日深夜,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截至目前,華夏幸福及下屬子公司發生債務逾期涉及的本息金額為52.55億元,但公司的可動用資金僅為8億,這也是華夏幸福首次官方對外承認債務逾期問題。
據諸葛找房了解,華夏幸福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組建暨第一次會議於2月1日召開。會上,此次債務危機被定調為民營企業流動性風險,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對危機進行了總結,並表示 堅決不逃廢債 ;政府方面則要求 全力確保有序經營、員工穩定、正常交房。
面對債務危機,華夏幸福給出的解釋是:「錯誤研判環京形勢,環京住宅量價齊跌,影響公司回款達千億量級;新拓展區域的效果不及預期;擴張激進,管理不精細;疫情影響。」
其實早在2018年,華夏幸福就曾爆發過一次債務危機。當時,中國平安作為華夏幸福的「白馬騎士」,在幫助華夏幸福度過危機的同時,也成為了華夏幸福持股25%的二股東。
按照與平安的約定,2018年到2020年,華夏幸福歸母凈利潤分別不得低於114.15億、144.88億和180億。2018年和2019年,華夏幸福「擦線」完成業績承諾,然而2020年的業績承諾,卻未能如約完成。
隨著3年合作結束,華夏幸福與平安未來合作的不確定性,也是讓市場擔憂的原因之一。
從1月8日起,中金公司、穆迪、惠譽等機構先後下調華夏幸福的評級;1月15日,河北省政府承諾為華夏幸福提供高達95億元的有條件財政支持;1月21日,上交所向華夏幸福發出監管工作函。
「產業地產不好做,周期長,變現慢,步子邁得太大,一味追求銷售額,就算是河北老大又怎樣?」在業內人士看來,華夏幸福前幾年贏在產業地產上,現在也輸在這里。而疫情的發生和監管部門「三道紅線」的出台,只是加速了危機到來,但這「是遲早的事」。
2016年,華夏幸福憑借著環京區域布局以及產業新城模式,尋求差異化定位,開始大片圈地,銷售額超過1200億元,成為全國少有的區域性千億房企。但這個業務周期長、招商難、對外部依賴比較大。
2017年,雄安新區規劃橫空出世,華夏幸福作為河北房企龍頭,股價一飛沖天,前景被一致看好。然而政府一紙「限購令」,使得環京區域房價下跌,華夏幸福重金投入的多個產業小鎮項目受到嚴重沖擊。
2018年,當華夏幸福去掉「招商引資、植入產業」的光環,產業新城模式對於地方政府的吸引力降至冰點,使得華夏幸福理想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幻影,陷入資金鏈困境。盡管住宅板塊「孔雀城」一直以高周轉模式開發,為產業地產「輸血」,但2017年環京市場低迷、限購政策嚴格,直接拖住了華夏幸福。
2020年以來,疫情疊加環京地區房地產調控政策,導致華夏幸福銷售金額及回款同比下滑,經營業績承壓,財務狀況惡化。2020年第三季度報顯示,華夏幸福應收賬款前五欠款人中分別為:固安新興示範區財政局、沙城經開區管委會、溧水經開區管委會、嘉善商服區管委會和大廠縣財政局,欠款總額近280億元。
在2020-2021年地方財政整體緊縮、房地產全面收緊的情況下,華夏幸福終究還是回歸成了地產企業最初的模樣;在河北疫情爆發、對賭協議失利後,失去了所有的光環,再次陷入動盪。
目前來看,導致華夏幸福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一是環京區域受政策限制,公司的「現金奶牛」孔雀城銷售不利;二是與政府合作開發的產業新城,前期需要墊付大量的資金,公司「以短養長「的運營模式使得資金錯配,現金流長期緊綳;除此之外,足球等副業也牽扯了公司大量精力和財力。
隨著公司債務違約公告在2月1日夜間的披露,華夏幸福的現存經營壓力和債務問題已悉數浮出水面。近期,市場傳言稱,華夏幸福欲引入華潤集團為股權投資者,提供資金和債券市場的支持。對此,華夏幸福沒有予以否認,只表示「不方便評論,以後續公告為准」。
2. 華夏幸福債務危機愈演愈烈 違約110億只是一個開始
記者 楊帆
大潮退卻,裸泳者華夏幸福爆雷才開始。華夏幸福陷入了債務危機,目前已經累計有110億的逾期,但目前公司可動用的資金僅有8億。按照公司董事長王文學的說法,債務加上新增融資全面受阻、業務現金流根本無法覆蓋償付需求、可注入的資金基本枯竭,最終觸發了此次流動性危機。
債務違約110億只是一個開始
2月26日晚間,華夏幸福(600340)發布公告稱,近期公司下屬子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償還本息金額58.17億元債務情況,包括銀行貸款、信託貸款、境外債券等債務形式,未涉及境內債券、債務融資工具等產品。
截至目前,公司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110.54億元,目前公司正在與上述逾期涉及的金融機構積極協調展期相關事宜。
華夏幸福表示,公司流動性階段性緊張導致的債務未能如期償還,對公司融資產生較大影響;目前,為化解公司債務風險,加快促進公司有序經營,公司正在積極協調各方商討多種方式解決當前問題。公司也將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主要股東的積極協調下,加快制定短中長期綜合化解方案。公司將堅決恪守誠信經營理念,積極解決當前問題,落實主體經營責任。以「不逃廢債」為基本前提,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公平公正、分類施策的原則,穩妥化解華夏幸福債務風險,依法維護債權人合法權益。
分析認為,華夏幸福當前有限的流動資金並不能覆蓋大規模的債務。另外,公司在如今的經營現狀下,新增融資的渠道也受到很大阻礙。基於此,未來隨著更多債務到期,華夏幸福面臨的債務缺口還將更大。
錯判形勢、激進擴張「埋雷」
華夏幸福如今出現嚴重的債務危機,並非無跡可尋。
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華夏幸福的年度凈利潤連年攀升,2019年的凈利潤已經達到146.12億元。即便是在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公司在前三季度的凈利潤也累計達到72.8億元。根據東方財富網的統計,其凈利潤排名位列房地產行業第4位。
然而,華夏幸福的現金流卻與公司的凈利潤表現背道而馳。自2017年起,公司現金流轉負,達到-162.28億元。之後,華夏幸福的現金流一直沒有好轉,2019年時,該數據已經達到-318.19億,而在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現金流仍然為-250.73億元。
「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在債務協調會上表示,公司因為錯判形勢,激進擴張,導致今年到期債務將達到上千億元人民幣,以公司現有賬面資金將無力償債。
那王文學提到的「錯判形勢,激進擴張」到底怎麼一回事?
王文學稱,2016年以前,環京市場銷售及回款佔比達90%以上。但是,由於被成績沖昏了頭腦,造成對形勢誤判,後期繼續加大環京產業新城的投入和配套住宅投資。後來,由於環京住宅市場量價齊跌,規模腰斬。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的時候,因為船大難掉頭,局面已經不可挽回。
對於流動性問題,王文學歸納出四點原因,第一是錯誤研判了環京的房地產形勢,投資過於集中;第二是新拓區域尚在培育中,效果不及預期;第三是前期擴張激進,管理不夠精細;第四是多輪疫情沖擊使經營困境雪上加霜。
內外因素綜合作用下,公司債務償付問題爆發,2021年到期需償付金額高達千億元,但截至1月末,公司貨幣現金僅有240億元,且基本上都是受限資金。「新增融資又全面受阻,業務現金流根本無法覆蓋償付需求。可注入的資金,基本枯竭。危機由此觸發,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王文學表示。
多家機構給予負面評級 股價持續走低
1月27日,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發布最新評級公告,將華夏幸福的高級無抵押評級從B下調至CCC,同時將公司移出負面評級觀察名單。而就在十幾天前,惠譽剛剛將其評級從「BB-」下調至「B」。幾乎同時,另一國際評級機構穆迪,也將華夏幸福的Ba3企業家族評級和企業支持的高級無擔保評級下調至B2。
不止惠譽、穆迪等國際評級機構,國內評級機構也對華夏幸福的債務狀況敲響了警鍾。
1月8日,中金公司將華夏幸福投資評級降至中性;1月19日,中誠信國際將華夏幸福的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主體信用等級保持為AAA。
對於華夏幸福的債務危機,資本市場早有反應。2021年1月初,華夏幸福境內外多隻債券突然大幅下跌。其中,折價最多的如美元債「華夏幸福8.05% B20250113」,面額100美元,成交價52美元;境內債「16華夏01」面額100元,成交價55.2元。
A股方面,2020年下半年以來,華夏幸福股價就不斷走低。2月19日,華夏幸福復牌即遭遇一字跌停。截至2月26日收盤,其股價收於8.48元/股,創下2015年以來新低。而相比其2017年創下33.88元/股 歷史 最高點的高光時期,目前公司總市值已蒸發超過500億元。
3. 華夏銀行和華夏幸福是什麼關系
華夏銀行和華夏幸福除了名字像意外毫無關系。
1. 華夏銀行於1992年10月在北京成立。1995年3月,實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9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交易(股票代碼:600015),成為全國第五家上市銀行。2005年10月,成功引進德意志銀行為國際戰略投資者;2008年10月、2011年4月,先後兩次順利完成非公開發行股票。在2019年7月英國《銀行家》全球1000家銀行排名中,華夏銀行按一級資本排名全球第56位、按資產規模排名全球第67位 ,分別較上一年度提升9位和3位。在美國《福布斯》雜志2019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中,華夏銀行排名第265位,較上一年度提升24位。
2. 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340)創立於1998年,是中國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公司堅持產業新城及相關業務、商業辦公及相關業務雙輪驅動,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資產規模超4500億元。2020年9月10日,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發布,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53位,2019年營業收入10520954萬元。
拓展資料:
1.銀行:銀行,是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銀行按類型分為: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世界銀行,它們的職責各不相同。
(1) 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
(2) 國有政策性銀行: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
(3) 國有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等.
(4) 投資銀行: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富國銀行、瑞銀集團、法國興業銀行等。
(5) 世界銀行:用於資助國家克服窮困,各機構在減輕貧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發揮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