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業發展為什麼要有法治做保障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改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最受關注的一環。在過去改革開放發展中,我國金融業相關法律制度不斷完善,《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票據法》等金融法律法規相繼頒布,金融法律制度的構建與完善不斷加快,但必須要承認,隨著中國金融業改革創新的快速發展,部分法律制度與新的形勢要求存在著差距。這客觀上要求對相關金融法治建設進一步完善與發展,要求建立一個與現代金融改革發展相適應的法治體系。
也就是說,全面深化金融業改革,促進金融業健康發展,防範金融業風險發生,就需要法治提供強大的保障,需要讓法治為金融業改革發展保駕護航。
讓法治為金融業改革發展保駕護航,必須要加強金融業立法,實現立法與改革決策相銜接。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市場是典型的規則導向型市場。要促進金融市場更好地改革創新,就需要不斷完善各項金融業法律法規與規章制度。換言之,要實現金融市場法治化,必須更加重視立法工作,用科學的立法引領、推動和保障金融市場的改革創新。
《決定》強調,要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發展規劃、投資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礦產資源、農業、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法律法規,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公平交易、平等使用。因此,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關於金融業宏觀管理與監管的各項法治建設要提上日程。既要做好《商業銀行法》、《銀監法》、《信託法》、《保險法》、《證券法》等的修訂工作,也要不斷完善修訂金融業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關於存款保險、現金管理、民間借貸、互聯網金融監管等諸多法律問題的研究與制訂,推動完善基礎法律法規。
讓法治為金融業改革發展保駕護航,必須要依法行政,依法履職。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把權力裝進法治的籠子。這一要求,同樣需要金融宏觀管理與監管部門貫徹好、落實好。此前幾年,人民銀行已經明確提出,央行全行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要始終強化依法行政的意識,以建設法治央行為目標,全面做好金融調控、金融改革、金融穩定和金融服務各項工作。監管部門也在近兩年不斷取消審批事項和下放審批許可權,使審批行為進一步貼近市場、貼近基層,提高了監管有效性。
《決定》指出,依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反對壟斷,促進合理競爭,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對此,金融業各部門在全面推進金融法治建設時,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健全完善監管法規體系,既要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有效性,又要推行規則公開、標准公開,推進依法監管和陽光監管。
讓法治為金融業改革發展保駕護航,必須要增強金融業從業者以及社會公眾的法治意識與法治思維,為金融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法治金融建設既要頂層設計,又要基層實踐,這就需要所有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自覺維護好、執行好法律法規,為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共同努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動金融市場法治環境的優化,加大對金融業全系統的領導幹部和廣大職工的法治宣傳教育力度,增強全系統幹部和職工的法治意識;另一方面,要面向社會,通過多種形式和載體,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金融法治宣傳,傳輸金融法律法規知識,有效提高社會公眾守法和依法維權的意識。
當前,金融業改革發展進入深水區與攻堅期,既有機遇又有挑戰。要推動金融業改革發展再上台階,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有效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防範金融風險,就需要在法治軌道上大力推進金融改革,讓法治成為金融業改革發展的強大保障。
B. 如何提升金融機構領導幹部市場競爭力
1、加強銀行的科技研發,提升銀行的科技水平,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客戶體驗輪棚灶;
2、加強銀行的市場營銷,提升銀行的知名度,增加客戶群,拓展市場;
3、加強銀行的服務能力,提升服務質量,提高客戶滿意度,提升市和模場競爭力;
4、加強銀行的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提高運營效益,提升市場競爭力;
5、加強銀行的風險管理,提升風險防範能力,降低風險損失,提升市場臘扮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