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困難

金融機構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困難

發布時間:2024-11-27 04:09:52

A. 政府對復工復產有哪些支持措施

1、政府出台了哪些支持企業應對疫情沖擊影響的惠企政策?如何盡快知曉並享受政策支持?

疫情發生以來,各級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紛紛出台了一批支持產業領域企業應對疫情沖擊的惠企政策。這些政策有些更加適用於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沖擊影響,有些也適用於各種所有制和各種規模的企業。

上海市企業服務雲已推出開設「守』滬』戰『疫』」專欄(www.ssme.sh.gov.cn),對相關惠企政策作進一步動態匯總和梳理,並在上海市企業服務雲的「政策知識庫」專欄中及時發布和更新,助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

2、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遇到原材料或零部件供應緊缺、運輸倉儲服務不足等問題,將如何幫助企業解決這些問題?

後續上海市將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進一步深化支持復工復產企業的聯合聯動、鏈式保障,在行業、領域等方面進行拓展,包括物流、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鏈配套等企業。

3、長三角地區的產業鏈供應鏈如何確保安全暢通?

4月30日,長三角地區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5家直屬海關發布聯合通告,全力保障長三角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通告具體措施包括五方面。

一是在海關總署指導下,建立由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海關參與的保通保暢協調工作機制。二是加速上海口岸貨物報關和提離。三是建立重點企業重點物資通關綠色通道,統籌長三角地區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名單,實現「白名單」企業五關互認。四是加速長三角地區進出境貨物跨關區流轉。五是搭建長三角關企信息互通平台,在五個海關的「12360微信平台」共同開設長三角關企互通專欄。

4、單個企業復工復產之外,如何有效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

上海不斷擴大復工復產企業范圍,滾動推進,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以點帶鏈,有序帶動全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比如,汽車行業是以整車帶動關鍵零部件和倉儲物流企業復工復產。

5、隨著疫情的緩解,以及企業復工復產的需要,是否考慮過出台一些緩解人員跨國、跨省流動問題的政策措施?

上海市將根據國家關於人員跨國、跨省流動的標准,及時完善和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及規定,並及時向社會公布和實施。

6、滿足復工復產資金需求,哪些重點領域和企業將獲得信貸支持?

金融機構要加大信貸投放,滿足復工復產資金需求,鼓勵銀行機構單列信貸計劃,主動對接民生保障、防疫建設、醫葯醫療、物資生產等企業需求;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文化娛樂、會展等行業,加強研判,做好對接,對於有發展前景、信譽良好但暫時流動資金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7、針對復工復產,保險業有哪些支持政策?保險產品有哪些創新?

鼓勵保險機構通過減費讓利、適度延後保費繳納時間、擴展新冠肺炎責任、贈送保單等方式,支持受疫情影響較重企業和人群渡過暫時難關。鼓勵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業、交通運輸業、工程建築業、餐飲業等,加大保險政策傾斜。

鼓勵保險機構針對企業特定保險需求,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開發設計責任更廣、價格更低、覆蓋更全的責任保險、營業中斷險、復工復產復市疫情防護綜合保險等,不斷擴大政策性保險和商業保險的覆蓋面,幫助緩解企業和群眾的後顧之憂。加大企業財產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履約保證保險、健康險、養老險等業務拓展力度,為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和相關人群提供更多保障。鼓勵針對駕駛員、郵政快遞人員、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公益志願者等定製專屬保險方案,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普惠性的保險保障。

支持在滬保險公司進一步豐富抗疫保險產品供給,擴展新冠肺炎保險保障責任,擴大因疫情導致營業中斷險等風險保障的覆蓋面,創新推出旅行社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履約保證保險。加強抗疫保險保障服務,研究推出適當延長保單期限、降低保險費率、延後保費繳納時間等措施,建立保險理賠綠色通道,提升理賠效率。

8、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對流動性困難企業有哪些延期還款支持?

對今年受疫情影響較大,但有還款意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和中小微企業,支持銀行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雙方自主協商確定通過續貸、展期等方式紓困解難,原則上做到能續盡續、應續盡續,盡力支持市場主體復工復產。

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可通過展期、無還本續貸、延長還款期限或當期、實施徵信保護等方式減輕客戶還款壓力,對於受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或辦理贖當、續當的客戶適當暫緩催收,確保不因疫情導致的辦理不便而增加客戶額外融資息費,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不盲目做逾期絕當處理。

9、針對產業鏈復工復產有哪些金融紓困支持措施?

支持核心企業通過信貸、債券等方式融資後,以適當方式減少對上下游企業的資金佔用,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解決流動資金緊張等問題。通過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預付款融資、存貨與倉單質押融資等方式,加大對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增加外貿信貸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支持全球產業鏈協同發展。

10、疫情期間,企業如果面臨一些生產許可證到期怎麼辦?

以食品生產企業為例,如果食品生產許可證到期,因疫情影響無法辦理許可證延續的,食品生產許可證有效期順延至本市疫情解除後1個月。

同時,食品生產企業應加強員工健康管理,禁止安排患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對於食品從業人員因疫情影響暫時無法重新進行健康檢查的,其健康證明在2022年3月1日後到期的,視為繼續有效,相關從業人員應在本市疫情解除後1個月內辦理健康證明。

11、環評如何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於4月30日出台了《關於疫情期間優化環評與排污許可管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從優化環評和排污許可手續辦理方式,統籌銜接環評與排污許可試點改革政策,轉變事中事後監管方式,強化政府服務與技術支持等方面出台13條支持政策。

比如,豁免抗疫保供類項目的環評和排污許可手續。對醫療機構改擴建、集中隔離點或方艙醫院新改擴建、抗疫保供物資生產、研究實驗等臨時性抗疫保供項目的環評及排污許可手續予以豁免。

適當延長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期限。原計劃於2022年上半年完成竣工環保驗收的建設項目,因疫情防控導致無法按期完成的,驗收工作可順延至本輪疫情社會面解控後的3個月內完成。延長排污許可證有效期。因受疫情影響,無法在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完成到期排污許可證的延續或換發手續的排污單位,可在本輪疫情社會面解控後的3個月內辦理手續,期間排污許可證仍然有效。

全力保障重大項目及支柱產業發展。對列入市、區重大項目清單的建設項目以及本市支柱產業的部分建設項目,實施技術評估提前介入,專人跟蹤指導,定期調度進度等保障措施,確保項目早開工、早投產。

12、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實現信用修復?

為充分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疫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工作機制,助力各類市場主體穩定發展,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市信用辦)制定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工作機制助力市場主體穩定發展的實施方案》。

目前,上海建立了疫情期間信用修復快速辦理機制。對企業通過「一網通辦」提交的信用修復申請,當日轉辦至行業主管部門。已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疫情防控物資生產經營企業和生活物資保障企業,可憑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等部門出具的相關證明,通過上海法院網上訴訟平台等途徑向執行法院申請修復,執行法院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核意見,經審核認定可恢復信用的,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中心在收到修復通知後1個工作日內撤下信息。建立稅務「快速辦」信用工作機制,對防疫重點企業,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信用補評、信用復評、信用修復等相關流程辦理,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完成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用修復的企業,因融資、招投標等需要提供信用修復證明的,執行法院應當收到申請後3個工作日內出具相關證明文件。進一步優化信用修復標准,除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不予修復的信息,對涉及交通、城管執法等領域的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申請,在履罰後及時予以修復。

在「一網通辦」網站、「隨申辦」APP、「信用中國(上海)」網站上等為企業開設信用修復申請專欄。通過線上查詢、手機簡訊提示等多樣化方式供企業了解辦理進度、獲取修復證明文件。優化信用修復申請流程、縮減申請材料,加快上線電子簽章功能,對能夠通過數據共享核實的身份證明、信用報告等材料,不再要求企業提交。

13、用人單位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響致生產經營困難的,是否可緩發勞動者工資?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穩定勞動關系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意見》的有關指導意見以及《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第十條的規定,企業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響致生產經營困難,暫時無法按時支付工資的,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同意後,可暫時延期支付勞動者工資,但延期支付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個月。

14、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響,用人單位因停工停產、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等原因,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或者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以此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應如何處理?

對於因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響導致停工停產或暫時生產經營困難的用人單位,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或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等引發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糾紛的,應注重通過和解、調解等方式,著力化解矛盾,促成雙方恢復勞動關系,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勞動者堅持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相關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並主張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應堅持審慎處理的原則,一般不予支持。

B. 落實紓困惠企政策存在的問題

一是企業自身不夠重視。認為退稅金額不大,申報程序繁瑣,增加工作量,增值稅進項稅稅額留抵也沒有過期失效限制,從成本管理與效益方面考慮,導致有些企業未及時申請。
二是優惠政策力度不大。增值稅進項加計抵減優惠政策享受企業范圍不大,優惠比例不高。因該項政策的享受必須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四類服務性行業,除去郵政服務、電信服務類企業,地方只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現代服務、生活服務性企業可以享受該項政策,從目前稅務部門取得的數據可以看出,真正享受該項政策的企業及稅額比率不高。
三是政策執行存在延時性。主要是稅務部門的操作系統及其他各部門的系統軟體不能及時更新配套上政策的變化,導致政策執行有一定延時性,造成增值稅進項稅稅額留抵退稅未及時退出。
四是減稅的同時成本增加。針對優惠政策實施,大量的宣傳、培訓、考核工作,給地方稅務主管機關和企業增加了一定的負擔,特別是一些小稅種的優惠,優惠程度小,佔比例小,相比之下增加了機關和企業管理成本。
截至目前,我縣應對疫情各企業享受惠企政策補貼包括:安排100萬元補助重點項目和企業復工復產,下達疫情防控省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項目資金50萬元,2020年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省級工業發展資金(工業穩步開局資金)42.1萬元,123家企業申請並核定發放穩崗資金232.49萬,23家企業申請緩繳社會保險費264.03萬元,354家企業享受降低工傷失業保險費率政策,1家企業申請並發放吸納就業補貼2.6萬元,6家企業減免2020年度車船稅5萬元,13家企業減免房產稅9萬元、城鎮土地使用稅59萬元,6家企業辦理續貸利率下浮10%,兌付物流補貼17.48萬元,減免工業園區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租金17.77萬。此外,為促進各類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各級政府和各級部門還相繼出台了許多惠企政策,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為提振企業信心,激發經濟活力,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推進我縣各類企業健康發展和經濟穩增長起到很好的保障和促進作用。
例如,今年以來,稅務部門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節省稅費共計4808萬;2020年6月由縣政府在漢源縣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起設立應急轉貸資金,目前已為6戶企業提供過橋資金共計2697萬(目前均已按約定期限足額歸還),為足額還貸出現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提供短期過橋資金,解決了企業融資難、周轉困難等實際問題。
法律依據:
《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有關工作的通知》
一、持續優化金融服務體系
二、抓緊建立「敢貸、願貸、能貸」的長效機制
三、公平精準有效開展民營企業授信業務
四、著力提升民營企業信貸服務效率
五、從實際出發幫助遭遇風險事件的民營企業融資紓困
六、推動完善融資服務信息平台
七、處理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與防範金融風險的關系
八、加大對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監管督查力度

C. 金融助力復工復產

對疫情金融行業的不間斷服務能力提出了挑戰,也為金融科技發揮在線化、智能化優勢提供了契機。面對疫情防控和復產的「大考」,上海金融業的「科技凳虧察脈搏」正在加速跳動。從上海的這一輪疫情復甦可以看出,市場會不斷考驗企業的成長韌性。誰能更快地走出斷點棗茄和挫折,誰就能更早地抓住發展機遇,甚至彎道超車。

資助復工充滿「科技味」

在上海農商銀行普陀支行營業部門前,上海市民陳大爺憑身份證和「隨申請碼」快速通過「數碼哨兵」驗證,成功進入網點;

上海靜安區教學室內,音樂老師張小姐通過微信小程序上傳疫情期間的創傷救治資料和電子簽名,《聽一首歌的時間》收到720元起的理賠款;

面對疫情防控和復產的「大考」,上海金融業的「科技脈搏」正在加速跳動。在上海銀保監局的指導下,上海銀保持續精準發力:對外,持續打造重點科技企業專項融資方案,助力疫情防控常態化;對內,不斷加快自身數字化轉型,提升流程效率,滿足人們對智能便捷金融服務的期待。

日前,中國人壽上海分公司首批客服中心恢復營業,上海市民通過「數字哨兵」進行入場驗證。金傑/攝

金融科技可以解決企業的後顧之憂。

隨著上海全市進入全面復工復產階段,「循申請碼」、「數字哨兵」等科技防疫工具成為人們出行、工作、生活的「通行證」。目前,「碼帶使用」單日訪問量已超過3536.8萬,「碼帶使用及場所」累計掃描次數超過1億次。

作為國內領先的數據智能服務商,上海德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拓信息」)一直承擔著上海大數據中心數據管理技術的運營任務。3月以來,該企業下遊客戶因疫情被隔離,無法按時付款,嚴重影響企業資金回籠;近期恰逢企業現有貸款到期,德拓信息面臨著按時還款和企業日常經營的雙重資金壓力。

「了解到相關情況後,銀行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設計德拓信息專項方案,開通貸款審批發放綠色通道。」浦發銀行徐匯支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全力保障企業日常資金周轉和業務經營,該行通過高效的內部聯動,快速完成了3000萬元貸款和1500萬元首筆貸款的審批,幫助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

003010了解到,針對重點科技型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融資「痛點」、「難點」、「堵點」,上海銀行業近期在科技金融領域持續發力,通過產品和模式創新,積極提升服務水平。

數字化轉型「在雲上賣貨」

「銀行的科技平台幫我們賣西瓜,訂單量遠超預期!」5月初,上海南匯的「8424西瓜」開始成熟。看著短短半天就突破10萬斤的銷售預訂單,當地合作社的工作人員臉上露出了笑容。

這一箱箱綠綠甜甜的西瓜,是農民辛勤勞作的果實,也是上海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縮影。早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許多銀行和保險機構都加速了pa

在企業服務方面,招商銀行上海分行積極推進「遠程免見面」前置審批,支持企業發起最高額度1000萬元的小微企業貸款網上申請,遠程自動匹配個性化貸款方案,幫助客戶鎖定優惠利率。上海農商銀行推出「戰疫融資直通車」特色服務,提供724小時業務申請服務,包括電子保函、信用證、銀稅快貸等。針對有資金需求或其他金融服務需求的企業通過「在線掃碼」。截至目前,該服務掃碼客戶數量超過2100家,對接率達到100%,意向授信總額近90億元。

創新「觸手可及」

6月,空爛上海市區交通恢復正常,車險報案率上升。近日,上海車主文老師開車時不小心蹭到牆角,車輛後視鏡和漆面受損。在使用平安視頻查勘服務的過程中,他驚喜地發現「3分40秒完成所有查勘理賠,無需聯系任何人,也無需等待查勘員,真是高效!」

這種「觸手可及」的便民服務背後,是科技在保險領域的加速使用。「在傳統的車險查勘模式下,等待查勘員現場拍照取證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或者車主需要反復拍照上傳定損。而在視頻查勘模式下,車主只需將手機攝像頭對准車輛受損部位,客服人員就可以通過系統的智能識別遠程取證。」據平安金夫相關負責人介紹,視頻查勘時間比傳統模式平均減少58%,從打電話到完成查勘平均只需5分鍾。自首次試用以來,該調查模式已服務超過5萬名客戶,客戶推薦凈值增長6%。

在車險查勘理賠方面,除了平安客服創新推出車險視頻查勘新模式,中國人壽上海分公司還通過「中國人壽」、「雲賠」、「人身傷害新工具」等線上工具,實現了全流程線上「快賠」。

隨著金融科技使用的深入,溫先生一個電話就完成了報案、查勘、理賠,繼續執行保供配送任務;張小姐逛了手機銀行的商城活動區,用賬戶的理賠款買了3張食品券,准備和家人享受一頓大餐。吳老師在申請貸款後2小時內成功完成提現操作,並及時發放給員工。

「疫情正好給了我們一個假期。去年年中是商業最繁忙的時候。現在每個人都受到影響,但這是一個機會。我們應該積極准備。」吳老師信心滿滿地說,得益於全程在線操作的便利,他通過平安普惠申請到了540萬元隨時可用的貸款額度;惠特尼的「家庭電子貸款」,「為復工後擴大生產充分『蓄力』」。

相關問答:

D. 金融科技下沉需要跨越幾重障礙


文|車寧

庚者,更(變革)也;子者,茲(於此)也。時值庚子,中國經濟 社會 發展再度迎來變革之年。表現在實體經濟,是生產力的新老更替、生產關系的全球盤整;反映到金融領域,則是金融 科技 的下沉、普惠服務的勃興。

然而羅馬並非一日建成, 浩浩湯湯 的金融 科技 下沉趨勢的最終成形,也有賴於以下因素的交互作用:

一者,作為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吃飯」業務的「公(司業務)機(構業務)房(貸業務)」風光不再, 科技 企業流量紅利、資本紅利見頂,業務「出海」頻遭掣肘,兩者對新發展引擎的渴求構成了金融 科技 下沉的起點。

二者,對公領域龍頭企業通過供應鏈對上下游小散夥伴的整合,零售領域小鎮青年、農村居民消費能力的展現,以及疫情防控下中老年人對線上消費方式的接納,為金融 科技 下沉提供了豐厚土壤。

三者,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5G網等前沿 科技 及其商業模式對傳統經濟的深度改造和消費行為的深刻影響,為金融 科技 提供了新的服務渠道和運營手段,最終使得業務下沉由可能變為現實。

不過,即使金融 科技 下沉已是大勢所趨,我們仍依舊要進行艱辛的 探索 。在這一過程中,行業乃至 社會 所需要的並不僅是「乘風破浪」的豪情,也需正視前進途中的多重障礙。

理解金融 科技 下沉的障礙首先需要理解金融 科技 下沉的意義。

其一,金融 科技 下沉可以從工業化到信息化層面進行理解。銀行等被嘲諷為「工業時代的恐龍」並非空穴來風,股市上的低估值也源來有自。

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雖然古已有之,但其發展壯大乃至呈現為當今形態,卻只有工業革命後的短短一兩百年時間(在中國還要更短)。金融過去的壯大受益於工業化,但金融未來的發展卻受制於工業化。

因此,金融 科技 下沉所需要 探索 的並不僅僅是實現渠道和技術層面的線上化、信息化,也不僅僅是利用 科技 手段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加覆蓋、防控風險,更多是要實現展業方式、組織機制從工業化模式到信息化模式的躍遷。

其二,金融 科技 下沉也可以從城市化到城鎮化層面進行理解。除工業化外,城市(鎮)化是推動金融發展的另一主要動力。新中國成立以來,與不斷走高的城市(鎮)化率相伴隨的,一直有(大)城市化還是(中小)城鎮化的爭論,並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而有不同側重。

近年來,隨著大城市對居民吸納能力的飽和、城市治理能力和經濟創造能力提升的瓶頸,特別是新冠疫情對「大城市病」的集中暴露,使得城鎮化發展路徑再次抬頭。金融機構、 科技 企業有必要因時而動,向三四線城市及縣域下沉,並在其中找到服務實體經濟新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其三,金融 科技 下沉還可以從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到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層面進行理解。隨著由財富分配不公導致的民粹主義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泛濫,一時間「退群」、制裁橫行,全球化快速向區域化、本土主義衰退。

一方面,與經濟基礎和國際秩序的變遷相適應,金融機構、 科技 企業也需要降低對國際(及其衍生)業務的依賴。另一方面,在將以前對外產能和國內需求嫁接的過程中,金融 科技 其實也大有可為——金融可以提供必要的資金,以市場化方式引導企業轉型; 科技 則可以提供新的交易平台和生態,降低供需雙方信息的不對稱性。

因此,金融機構 科技 下沉並非一時的權宜之計,也非從城市到鄉村的降維打擊,而是與時代脈搏相關,走出普惠服務的可持續之路。明了於此,就可以正確識別誰是真正的「敵人」(障礙),誰是真正的「朋友」(助力)。

首先,技術對業務的改造和提升具有局限性。 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手段,金融 科技 更是服務手段的手段。雖然出於商業目的,市場上充斥著諸多對於金融 科技 的溢美之詞,然而其真正作用的發揮並不樂觀。金融業務下沉所面對的問題即非 科技 所能全部解決,也不需要 科技 來全部解決。

比如面向縣域小微企業的線上信用貸款,大數據雖然能夠提供更多維度的分析,使金融機構能夠獲取客戶的全息畫像,更准確全面地把握客戶,但在風險控制上依舊不能代替對物的抵(質)押,不能提供優先受償的手段,而後者連同數據的獲取、使用、存儲、轉讓等是法律而非 科技 所能解決的問題。

另外,技術本身也具有局限性。 一方面,相對於工業革命和電氣革命,信息技術革命諸多前沿 科技 的真實作用和影響范圍本就有限;另一方面,部分前沿 科技 也還處於孵化階段,能力並未完整展現,與之相應的商業模式也未完全成熟。

比如利用區塊鏈來解決供應鏈上小散商戶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雖然區塊鏈是將信任由人轉移到演算法,甚至鼓吹信任可以上升為信仰,但是一者其運行效率相對低下,不能支撐高頻的零售業務,這就大大限縮了其作用發揮的空間;二者其僅能保障上鏈信息的安全可信,但對信息上鏈之前的問題卻愛莫能助,然而恰恰是上鏈前而非上鏈後,線下而非線上才是小散商戶信息造假的重頭。

最主要的,金融 科技 下沉還不能提供與「公機房」、消費互聯網等量齊觀的業務貢獻,更沒有走出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因此也就消減了相關企業的信心和動力。相對於民間金融,金融機構和 科技 企業的比較優勢在於批量經營和風險管控。

對於前者,縣域及鄉村很難提供可以大量標准化經營的場景,小微企業信貸更是如此,金融機構的成本控制和損失發生的大數法則作用發揮有限;對於前者,比如銀行等之所以躲在大型企業、國企、公用事業等客戶服務的「舒適區」難以走出,關鍵不在利潤掙得多,而在風險管得住,而反觀下沉市場,則很難提供如此優質的資產。

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特殊挑戰還在於,移動支付主導權的丟失使其 科技 下沉趨於被動。從現在復盤的結論看,正是移動支付的失利導致了金融機構和 科技 企業在互聯網市場的「冰火兩重天」。

表面看來,移動支付本身利潤微薄(甚至免費提供)卻投入巨大,與信貸理財相比可謂邊緣,然而它卻是金融發生頻率最高、場景貼合最強的業務,無論對於眼前的客戶活躍度還是長遠的數字化轉型都意義重大。

在支付先失一局的情況下,信貸缺少了有力的數據和場景支撐,轉型顧慮重重、步履蹣跚,理財也是不堪大用(利息高了負債成本上升,利息低了被罵「吸血」),這些都削弱了金融機構爭搶縣域市場主動權和制高點的能力。

金融 科技 的邏輯雖然可以簡單描述為線上化、數字化,但目前線上渠道並不能完全代替線下網點的作用。當前,線下網點關停風潮愈演愈烈,根據銀保監會公開的信息,僅2020年上半年就有1332家銀行網點關停,而其主要理由就是金融 科技 的發展、線上業務的活躍。 不過,對於渠道作用的發揮,並沒有所謂線上一定比線下先進之說,其考量也並不應簡化為單純的成本核算。

質言之,金融 科技 下沉還需線下網點的支撐:一方面,線下網點可以提供信息,在縣域及鄉村市場,技術和系統所能收集整合的信息有限,還不能脫離傳統方式的護持;另一方面,線下網點還可以提供信任,在三四線城市及縣鄉,熟人 社會 色彩濃厚,在市場中有沒有「腿」(網點及人員)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客戶乃至政府的觀感,進而影響業務的開拓。

如果說線下渠道更多影響 科技 企業下沉的空間,那金融脫媒則更影響金融機構 科技 下沉的效果。

市場下沉所考驗的已不僅僅是金融機構的資金融通能力,還考驗其信息整合能力、 科技 開發能力、產業組織能力乃至生態建設能力,而後四者無疑是金融機構的短板。

以新冠疫情之後的經濟重組來說,一些工業龍頭企業比如海爾,就在政府支持下用工業雲平台支撐企業復工,而頭部 科技 企業更是不甘人後,支付寶就從金融支付平台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台,面向國內全服務行業開放平台,用數字化助推服務業提質擴容。

這些舉措不僅僅是削弱了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對企業客戶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更深遠的是其提出了與場景、夥伴深度結合,與下沉市場、數字經濟高度契合的金融新玩法。除了資金融通,業務生態的金融脫媒也愈演愈烈地開展起來。

在下沉企業自身層面,下沉障礙來自於供需落差。這種落差形象地說就是一二線城市的金融機構、 科技 企業的業務人員和產品經理去猜甚至是「塞」三四線城市及縣鄉客戶的金融需求。

然而一則,下沉市場客戶的需求有其特殊性,其知識背景、信息獲取及風險偏好都不同於大城市白領所在、所熟悉的人群,部分業務領域特別是對公信貸等並不能拿標准化產品來來去去復制粘貼。

二則,從來不存在一個抽象化的下沉市場,從一二線城市金融服務發展經驗看,城市和網路是磨平人們需求個性、創造標准產品的兩大動力,而這兩者的作用在三四線城市與縣城、鄉鎮、農村無疑是逐級衰減,於是就形成了金融機構和 科技 企業其實並不熟悉、更加細分的市場環境。

另外,相較於 科技 企業,傳統金融機構還有其自身的理念障礙,它們更多是從自身業務而非外部場景出發應用金融 科技 ,對客戶需求理解不全面、不深入,更遑論「超預期」滿足。在下沉市場,金融 科技 和金融產品僅僅是「夠用」,而遠非「夠好」。

在公共服務提供層面,下沉障礙來自於市場環境。

一者,金融 科技 的作用發揮需要有良好的法制保障, 比如,為金融 科技 發展的良好生態,需要出台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等來統一建設,避免線上的「斷頭路」。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市場監管、執法司法,維護風清氣正的服務環境。

二者,金融 科技 的作用發揮需要有良好的公共設施, 比如,作為驅動金融 科技 運作「原油」的數據,就需要政府及行業組織加強確權和整合,提供通用的公共平台以激發多方主體的合作意願與行動。

三者, 金融 科技 的作用發揮還需要良好的政府施政,比如,由於地方銀行在股東構成、作用發揮乃至 歷史 淵源上的特殊性,下沉市場的地方政府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保護主義」,影響所及就連大中銀行也不免「受氣」,這首先不利於金融機構、 科技 企業通過 科技 等手段均等地開展業務,也不利於當地金融市場的 健康 發展,更不利於金融消費者的利益保護。

障礙是催人奮進的力量而非逡巡徘徊的借口。

從實現路徑來看,金融 科技 下沉並不是靠技術多前沿、資金多雄厚、模式多精緻,恰恰相反, 科技 下沉依賴於一項項具體而細微的技術積累,並在積累中不斷進化;同時還依賴於一件件百姓日常需求的滿足,並在滿足中積蓄力量。就是在這樣普通的「升級打怪」而非 歷史 宏大敘事中, 科技 下沉終將成長為參天大樹。

具體來說,各方可從以下方向努力,提升 科技 下沉的含金量。

對於政府來說,關鍵是加強治理能力,在硬體建設的同時不斷提升軟體(法制)建設,打造良好發展環境。 更重要的,是有的放矢地建設本地公共基礎設施尤其是「數字基建」,整合各方力量對前沿場景、基礎科學、交叉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推動包括政務數據、公共服務數據在內的數據共享,引導企業主動承擔助力夥伴數字化轉型的 社會 責任,進而形成良性的分工體系,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除此之外,政府還可考慮引入行業自律組織、 社會 專業機構等「第三部門」,提升公共服務供給的水平和質量,一方面使行業自律組織充分發揮執行市場原生秩序的作用,行使政府與企業的橋梁功能;另一方面發揮律所、會所、研究機構等 社會 專業機構的比較優勢,為金融 科技 下沉保駕護航。

對於 科技 企業來說,關鍵是加強生態能力,將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基礎設施化」,以 社會 化服務能力的提升助力 科技 下沉,攜手金融機構服務更多的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讓數字服務更多樣更多元,讓智慧生活更豐富更美好。而在這個搭橋賦能中, 科技 企業自身的生態地位也得到提升,並逐漸走出有自己特色的發展之路。

再者, 科技 企業還應強化公眾對其安全能力的認知,在金融 科技 領域建立信任。

畢竟金融的底線就是安全,作為體驗的重要一環而非對立面, 科技 企業可發揮自身在技術儲備和實施經驗方面的優勢, 探索 通過LBS(基於位置的服務)、生物識別、可信環境等手段,既增加安全保障的強度和廣度,又在體驗上進行「減負」,使客戶的資金和信息安全在沉浸式環境中得到無感知的呵護。

對於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加強產品能力,在 科技 下沉過程中,面向的客戶是更加細分的企業和千人千面的消費者,其需求和風險各不相同,需要與之匹配的產品精準「滴灌」。 建議首先善用已有產品,包括賬戶服務、支付結算、理財產品等,以資金運營為突破口向下沉市場本地企業進行賦能,對個人客戶則可打造以家庭需求為主題,涵蓋養老、安居、教育、 旅遊 等在內的一攬子線上化解決方案。

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優化戰略產品,瞄準在線辦公及其背後的企業數字化轉型趨勢,開發在商旅報銷、費用核算、工資發放等金融功能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更高頻地與客戶形成黏度;另一方面推動產品融合,基於開放銀行架構對外輸出金融服務能力,有選擇地與外部高頻非金融平台進行合作,互相導流、累積數據。

E. 金融支持復工復產企業包括 從什麼方面抓

1、全方位抓好政策宣傳,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會同人行市中心支行、荊門銀保監分局對近期國家、省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進行了匯編,形成了政策指南。各縣(市、區)、市直相關單位、各金融機構要多措並舉,切實做好政策宣傳,千方百計擴大知曉面。金融機構要充分運用企業金融信用信息平台、門戶網站、手機APP以及線下營業場所開展政策宣傳。五大融資對接平台主管部門要利用業務聯系優勢,採用定向推介等方式,分行業、分地區點對點做好政策宣講。金融監管部門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移動客戶端等多渠道、全方位、全天候開展宣傳。
2、多渠道組織銀企對接,要充分利用企業金融信用信息平台、五大融資對接平台、銀企「手拉手」等已有渠道開展對接活動。各銀行金融機構要實時關注企業金融信用信息平台信貸申請動態,及時對接並進行審批,明確專人負責指導答疑,提高對接成功率。五大融資對接平台牽頭單位要抓緊摸取本行業企業融資需求,編制融資需求清單,分門別類提供給銀行金融機構開展對接。對銀企「手拉手」活動幫扶企業,各包聯行長要主動下沉,創新服務方式,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3、常態化開展專項督導,對各項金融政策落實情況,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人行市中心支行、荊門銀保監分局將採取線上與線下結合、銀行與企業結合等方式,不定期進行督查巡訪。重點就專項再貸款、名單內企業融資降成本、金融創新產品、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等內容進行專項督導。對發現的問題,要建立工作台賬,明確整改措施,限期銷號。對工作中的正反典型及時通報曝光。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困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民間融資合法化 瀏覽:370
怎麼看個股的融資余額 瀏覽:980
支持企業融資的工作措施 瀏覽:129
如何賣股票不 瀏覽:914
宜興市金融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777
金融機構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困難 瀏覽:489
深圳薩摩耶金融公司地址 瀏覽:345
再融資新政實行日期 瀏覽:481
融資租賃資產管理招聘 瀏覽:991
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站開展宣傳 瀏覽:904
第一黃金網投資幣57五分 瀏覽:289
金融機構稅前壞賬計提比率 瀏覽:176
mobikeofo融資 瀏覽:371
華發股份研究報告珠海唐家灣 瀏覽:281
怎麼解除微信金融服務 瀏覽:75
居民中長期貸款包括哪些 瀏覽:485
中海達融資融券 瀏覽:988
外匯入金私人賬戶怎麼追回 瀏覽:185
女性貸款秒批口子 瀏覽:989
汽車4s店融資經理職責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