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首席觀察」罕見!銀行上半年凈利同比降9.4% 警惕「不良」升溫
中國銀保監會8月10日在股市收盤後公布了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2020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0萬億元,同比下降9.4%,平均資本利潤率10.35%。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0.83%,較上季末下降0.15個百分點。
市場乍驚:近年幾乎從未出現過如此凈利潤降幅的中國銀行業怎麼了?盡管這也取決於銀行對壞賬計提的撥備,其可對利潤空間進行調節。
在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銀行盈利下降原因之一是讓利於實體經濟,而非自身經營能力惡化的問題。即這是可預期的結果,但降幅之大出乎市場的意料。
年中重要經濟數據發布之際,相關部委官員亦出來重磅發聲。
當日,央行行長易綱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貨幣政策的引導使市場整體利率下行,帶動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明顯降低。利率的下行,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使得貸款的結構明顯優化,普惠小微貸款支持的市場主體明顯增加。
那麼,下半年最大挑戰是什麼?易綱在回答央視新聞《相對論》給出的「部長答題板」提問時說,最大的挑戰還是如何對實體經濟精準滴灌。他表示,實體經濟的支持一定要聚焦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這是人民銀行下半年的工作重點。
的確,疫情沖擊下的中小微企業等部分實體經濟仍在嗷嗷待哺……
不過,易綱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國經濟在全球實現了率先復甦。二季度我國GDP出現了比較強勁的反彈,GDP同比增長3.2%,是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而對投資者來說,日趨復雜宏觀形勢背景下,當前階段,優質銀行可能也會因為業績調控而出現好的中長期買點。
「不是銀行經營的問題」
「讓利1.5萬億是此次商業銀行利潤下降的部分原因。根據央行的表述,1.5萬億元中有利率下行讓利9300億元,銀行減少收費3200億元等項內容。」8月10日,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告訴經濟觀察網。
他解釋,除此之外,估計疫情沖擊下,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破產和虧損,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也是利潤增速下降的原因。預計隨著貸款延期等支持性政策明年到期後,沒有暴露的不良貸款將陸續顯現,將對銀行利潤形成新的考驗。
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40.7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7萬億元,較年初增速17.7%。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6.6萬億元,同比增長為2.7%。
「這在近年來是非常罕見的,主要是受新冠肺炎影響以及加大對實體經濟讓利的結果。」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經濟觀察網。他指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下降9.4%,平均資本利潤率、資產利潤率也有所下降。
董希淼解釋,上半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疊加疫情影響,我國實體經濟遇到較大沖擊。商業銀行在加大信貸投放的同時,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減免收費以及延期還本付息等舉措,積極主動向實體經濟讓利,推動企業融資明顯下降。
「凈利潤同比下降不是商業銀行自身經營能力惡化,而是商業銀行大幅度向實體讓利的結果。」他說,「同時,面對資產質量反彈壓力,商業銀行加大貸款損失准備計提,貸款損失准備較上年末增加5003億元(其中一季度增加2943億元,二季度增加2060億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盈利表現。」
這里,是否還記得銀行讓利1.5萬億的實質內涵?
一個月前,在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曾對「金融機構1.5萬億讓利」進行解讀——表示金融系統對實體經濟的讓利將主要通過三方面予以實現:
一是利率的下行。包括貸款利率下行、債券利率下行、通過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支持的優惠利率貸款的發放,所有加在一起通過引導利率下行,最終會實現大概約9300億元的讓利。
二是兩項貨幣政策新工具加上前期的延期還款付息政策工具大約讓利2300億的規模。
三是通過銀行減少收費3200億元,包括前期已經減少的收費,後面全年還要繼續減免的收費,特別是落實6月1號下發《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貸融資收費、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的通知》。
概之,這三大塊加在一起大數是1.5萬億元。
8月10日,央行行長易綱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央行果斷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有力支持了穩企業保就業。他說,主要措施可以概括為18個字,就是「擴總量、保供應、促增長,降利率、調結構、保主體」。
按照易綱的話說,貨幣政策的引導使市場整體利率下行,帶動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明顯降低。普惠金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製造業的貸款利率都降至 歷史 新低。特別是普惠金融的貸款利率目前在5%左右,比去年下降了0.8個百分點。
「利率的下行,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使得貸款的結構明顯優化,普惠小微貸款支持的市場主體明顯增加。6月末,有授信的市場主體近3000萬戶,有貸款余額的超過2300萬戶,這些主要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易綱稱。
此外,銀行凈息差的空間亦在小幅收窄。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說,凈利潤同比下降9.4%,其中,銀行的凈息差從2.10%降至2.09%,下降了1 BP,凈息差有所收窄,包括盈利下降等……由於今年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讓利,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銀行的LPR利率下降30個BP;而實際貸款利率的下降幅度逾30個BP,但銀行的負債成本下降幅度相對有限,所以,整個凈息差處於收縮狀態。
不過,溫彬認為,雖然利潤同比下降,凈息差收窄,但在目前疫情的影響下,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讓利幅度,有助於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更好地發揮了金融的支持作用。
不可否認,疫情沖擊下,一些受沖擊的企業出現信用風險,違約也在增加,不良率和
同期,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余額為5.0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2060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82.4%,較上季末下降0.80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54%,較上季末上升0.04個百分點。
「這也說明銀行業的資產質量,風險總體是可控,經營相對比較穩健,特別是撥備覆蓋率雖然較一季度有所下降,但超過180%,遠高於監管的紅線要求,所以,整個銀行業的風險抵補能力比較充足。」溫彬說。
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除城市商業銀行之外,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二季度凈息差較一季度均有所下降。
然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國內經濟面臨諸多挑戰背景下,商業銀行不良的「雙升」不容小覷。IMF和世界銀行分別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 4.9%和 5.2%,世界銀行稱全球經濟可能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衰退。
不良?不良!
盡管中國風景獨好,央行表示,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也即使信貸資產質量目前無恙,防範於未然亦未嘗不可。
董希淼坦言,在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壓力驟增的情況下,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保持基本穩定,風險抵補能力仍然較為充足,實屬不易。不過,未來一段時間,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反彈壓力非常大的,在內外部環境仍然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銀行業資產質量面臨嚴峻挑戰。2020年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貸款率還可能有所上升,非信貸不良資產業也可能進一步爆發,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具體來看,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二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27364億,較一季度的26121億,上升1243億,其中,次級類貸款二季度為12918億,較一季度的11469億增長1449億 ;可疑類貸款10653億,較一季度的10638億略增15億 ;損失類貸款3793億,較一季度的4014億增長221億。不良貸款率為1.94%較一季度1.91%增加了3個BP。
所以,「商業銀行一方面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快存量不良資產的處置;另一方面要堅持標准,嚴格把關,嚴控新的不良資產產生。」董稀淼說,監管部門要繼續採取針對性措施,支持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多渠道、高效率地處置不良資產。在服務實體經濟、讓利實體企業的過程中,各級政府應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維護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保護好商業銀行合法權益。
7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召開的2020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指出,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提早謀劃應對銀行業不良資產大幅增長,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嚴格資產質量分類,做實利潤、提足撥備、補充資本,增強風險抵禦能力。
8月3日,人民銀行召開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會議指出,下一階段要「著眼長遠,未雨綢繆,支持銀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和撥備計提力度,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就此,光大證券首席銀業分析師王一峰告訴經濟觀察網,銀行盈利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結合前期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下半年工作要求,銀行業中期業績呈現出了三大特點:
首先,營收預計相對穩定,盈利增速明顯下行,撥備前盈利增速與凈利潤增速差拉大。二季度,行業凈息差為2.09%,預示著凈利息收入平穩;非息收入佔比下降除季節性因素外,還有利率上行對於債券交易和估值的變化。
再者,分機構看,大型銀行盈利增速-12%,股份行-8%,城商行-2%。大型銀行盈利增速回落更快。主要是大型銀行相對更為審慎的財務規劃所致。從分機構的盈利增長可知,上市銀行中「夾心層」的優質城商農商銀行預計中期業績盈利增速表現將明顯好於上市國股銀行。
展望下半年,王一峰認為,商業銀行盈利增長仍可能受到以下因素壓制:「資管新規」後問題資產回表對准備的消耗,I9准則下非信貸累資產准備計提的增加,以及存量風險的進一步確認與化解。預計未來銀行業營收與盈利增速差將進一步擴大。但是,也應注意到,對於優質銀行來說,未來業績表現不會過分惡化。尤其是在當前階段,銀行業營收增長依然穩定,優質銀行會因為業績調控而出現好的中長期買點。
其實,「未來風險點不在於業績調控,更多在於中美摩擦加劇下金融制裁的不確定性,和經濟復甦強度的不確定性。」王一峰說。
溫彬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主要是服務小微,精準滴灌,銀行在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的同時,會優化信貸結構,聚焦小微企業、製造業,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同時,相對前期,貨幣政策會出現一些邊際上的變化調整。
不過,「因為風險有滯後效應,下半年的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余額可能會進一步上升,但銀行加大信貸的逆周期投放,有助於企業保持正常經營。預計下半年的經濟將恢復性增長……所以,銀行資產質量總體上會保持平穩。」溫彬說。
B. 重磅信號!央行定調2021年十大工作任務 信息量很大
導讀:1月6日央行官網消息,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於1月4日召開,總結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1年工作。
作為新一年央行工作的「風向標」,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近日召開。會議部署了2021年工作十大重點,向市場傳遞了多個重磅信號。
此次會議定調了2021年的十項工作任務。
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二是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三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
四是加快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主要金融活動、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納入宏觀審慎管理。
五是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強風險排查,做好風險應對。
六是深度參與全球金融治理,嚴密防控外部金融風險,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
七是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八是深化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改革。
九是持續改進外匯管理和服務。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
十是提升金融服務和管理水平。
會議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繼2020年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四季度例會首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後,央行工作會議再次指出,要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在深入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的基礎上,會議要求,2021年人民銀行系統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穩字當頭,抓住重點,守住底線,敢於擔當,認真履行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職責,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為此,會議提出了2021年十項工作任務。其中,第一項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回顧2020年,央行堅持總量政策適度、降低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三大政策取向,搞好跨周期設計。三次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提供1.75萬億元長期流動性。累計推出9萬多億元的貨幣政策支持措施。前瞻性引導利率下降,推動實現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目標。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我國成為全球率先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也是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
從央行工作會議來看,支持實體經濟仍將是2021年的重點工作方向。會議的第二項要求提出,「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如,延續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下稱「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繼續運用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科技創新、小微和民營企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牽頭發揮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政策合力。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有效銜接。
前不久,央行聯合銀保監會等五部委下發的《關於繼續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政策有關事宜的通知》,明確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均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且相關資金總額控制在國務院批準的額度內。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2021年還是強調了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一方面,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是從總量上為經濟平穩增長創造合理的信貸環境。另一方面,在總量的目標下更加強調靈活精準,聚焦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緩解,如科技創新、綠色金融、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等。
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
相比於2020年,央行2021年工作會議將「綠色金融」相關內容專門單拎出來做了部署,並且在十大工作任務中排在第三位。會議要求,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
具體來看,要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增強金融體系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推動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為排碳合理定價。逐步健全綠色金融標准體系,明確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持續推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要求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隨後,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例會上,曾首次提及「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在此情況下,監管是否進一步加大對綠色金融的監管指標,引發業內關注。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預計2021年將在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體系中進一步加大對綠色金融的考核力度。今年是以結構性貨幣政策作為主要發力點。推測信貸政策執行情況將繼續納入MPA考核,對製造業、普惠金融、綠色金融領域信貸支持力度不減,同時提升對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領域的金融支持。
據央行數據,2020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1.55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6.3%,其中單位綠色貸款余額11.51萬億元,占同期企事業單位貸款的10.5%。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貸款和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分別為5.56和3.08萬億元,比年初分別增長17.1%和9.3%。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綠色貸款余額3.52萬億元,比年初增長9.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綠色貸款余額3.33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0.3%。
央行行長易綱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的視頻演講表示,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綠色信貸余額已逾11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規模約1.2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他進一步指出,中國的部分綠色金融試驗區已經對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的場景融合進行了探索。在湖州,當地政府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搭建了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台,減少環境氣候相關信息不對稱,幫助綠色企業、項目與金融機構快速對接。人民銀行還可通過該平台監測銀行綠色貸款等數據。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曾撰文指出,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也將進一步深化,銀行的信貸業務也需要進一步向低碳產業傾斜,加強對綠色產業的支持。與此同時,在強化的減排目標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碳捕獲與封存(CCS/BECCS)等綠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也將為銀行帶來可持續發展機遇。
C. 避免後遺症、提高直達性,降准降息大概率推後
下半年貨幣政策調控成為近期市場關注焦點。
6月28日,央行官網發布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二季度例會內容,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並提出下一步經濟金融政策方向,貨幣政策最新風向來了。
相比於今年一季度的例會,本次例會表述調整較多,比如刪除了「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控通脹」、「逆周期調節」等表述,同時新增了「堅持總量政策適度」、「可持續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等新要求。
為了對沖疫情影響,前5個月國內信貸和社融投放規模均為巨量。市場分析認為,考慮到宏觀杠桿率大幅攀升的潛在風險以及二季度例會強調的「堅持總量政策適度」,貨幣控總量、防風險的訴求正在增強。預計接下來貨幣政策操作將以落實直達實體經濟工具,推動金融機構讓利為主,降准、降息或均後移。
未提「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
與一季度例會相比,此次會議刪除了「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的表述。
具體來看,會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總體可控,我國經濟增長保持韌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針對性和逆周期調節的要求,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金融風險有效防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逐步提升。
所謂宏觀杠桿率,是指債務總規模與GDP的比值,宏觀杠桿率的上升意味著負債收入比上升,經濟主體的債務負擔加重,違約風險也隨之上升,因此宏觀杠桿率通常被作為判斷經濟風險的重要指標。
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NIFD)的數據,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我國經濟出現負增長,實際GDP同比下降了6.8%,名義GDP同比下降5.3%。實體經濟杠桿率較大幅度攀升,從2019年末的245.4%升至259.3%,一個季度上升了13.9個百分點。
央行調查統計司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一季度宏觀杠桿率的回升,是逆周期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復工復產的體現。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逆周期政策的制定應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統籌考慮,把更好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同時,做好金融風險防控。在這個過程中,當前應當允許宏觀杠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這主要是為了有效推進復工復產,實際上為未來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觀杠桿率水平創造了條件。雖然一季度宏觀杠桿率顯著回升,但只是階段性的。
企業部門是年初以來宏觀杠桿率擴張的主要來源。中信證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發布報告稱,截至5月,按照測算,宏觀杠桿率較年初上漲達18.7個百分點,其中非金融企業、政府、居民三大部門分別上漲12.3、3.4、3.0個百分點,企業部門是杠桿率擴張的主要來源,顯示信貸資金的流向主要是為企業部門提供了流動性支持。
明明預計,年內宏觀杠桿率的擴張可能接近結束,下半年企業杠桿可能仍是主要的增量來源。假設下半年國內沒有出現疫情的二次爆發,那麼年中以後經濟預計將基本回歸常態,分母端對杠桿率擴張的支撐減退,同時國內政策基調從穩增長轉向保民生,更加側重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以及要素市場改革,貨幣政策保持總量適度寬松,宏觀杠桿率的擴張預計較上半年明顯放緩,可能會出現類似於去年同期的走平現象。
貨幣政策總量適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貨幣政策表述上,此次會議出現了幾個明顯變化。這也被市場解讀為宏觀政策釋放微調信號,對防風險目標考量有所增加,貨幣政策較大幅度寬松必要性有所降低,短期內利好政策可能落空。
受此影響,端午節後首個交易日(29日)A股市場總體表現出乏力態勢。截至當天收盤,上證綜指跌0.61%,報2961.52點;深證成指跌0.52%,報11752.36點;創業板跌0.42%,報2372.54點。
對下一階段金融政策的展望歷來是例會重點。此次會議更強調提高政策的「直達性」、打通貨幣傳導多種堵點,並新增「堅持總量政策適度」等表述。
具體而言,會議強調,堅持總量政策適度,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全力支持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綜合運用並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著力穩企業保就業,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把握保增長與防風險的有效平衡,注重在改革發展中化解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實際上,不久前召開的2020年陸家嘴論壇就已明確釋放「總量政策適度」信號。
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會上表示,中國十分珍惜常規狀態的貨幣財政政策,不會搞大水漫灌,更不會搞赤字貨幣化和負利率。「還需要考慮的是,大規模刺激政策將來如何退出。進入的時候,四面八方都歡欣鼓舞,退出的時候可能將十分痛苦。2008年的『量化寬松』刺激政策到現在為止還未完全消化。」
央行行長易綱強調,「我們認為疫情應對期間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階段性。要注意政策設計,要激勵相容,防範道德風險,要關注政策的後遺症,總量要適度,並提前考慮政策工具的適時退出。」
有關政策適時退出,資深學者余初心28日撰文稱,隨著形勢逐步向好的方向轉變,刺激政策的力度是否需要提前做好調整,避免相關後遺症影響今後經濟穩定運行,成為重要考慮。
易綱還表示,預計帶動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將超過30萬億元。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據此估算,6~12月份國內新增貸款和社融規模分別約為9.7萬億、12.9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多增0.9萬億、0.1萬億元,而1~5月份新增貸款和社融較去年同期分別多增2.27萬億、5.62萬億元,意味著下半年社融同比增幅將大幅收窄,信貸增速也將出現下降。
伍超明認為,寬貨幣放緩已成定局,貨幣政策進入前期政策消化期與觀察期。為防止疫後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分化進一步拉大,資金跑冒漏滴進入房地產或金融市場空轉,貨幣控總量、防風險的訴求增強。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考慮政策工具的退出,並不意味著現在就退出,這是個長期的安排,具有引導市場預期的作用。結構性的貨幣政策恐將成為新常態。
他分析,特殊時期的貨幣政策將適時退出。一是,實際上DR001(銀存間質押回購隔夜利率)低於1%的情況已經遠去;二是,抗疫專項再貸款,隨著湖北疫情的好轉,會逐步退出;第三,針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貸款政策也會逐步退出。
降准、降息時點大概率後移
可以確定的是,直達實體將是一段時間內貨幣政策的核心思路。
5月以來,監管加強了對資金空轉套利行為的規范和治理,銀行體系流動性明顯收緊,市場對貨幣政策寬松預期也有所收斂。接下來,繼續實施結構性的精準滴灌政策,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本源。
會議指出,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繼續用好1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額度,落實好新創設的直達實體工具,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和發放信用貸款。著力打通貨幣傳導的多種堵點,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信用貸款、製造業貸款比重等。
展望下階段貨幣政策操作,伍超明認為,量的方面,央行對降准工具的運用將更為謹慎,實體擴信用主要通過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來實現,包括繼續用好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和落實好新創設的直達實體工具等;價的方面,降息時點也大概率會後移。一方面,防風險要求利率不宜過低,降息對金融資產,尤其是房地產價格的影響較大,為守住防風險底線,降息時點後移的概率較高;另一方面,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向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可一定程度上替代降息推動企業融資成本有所下降。
從長期看,針對疫情的經濟刺激政策,不僅重在規模,更重在結構。
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周君芝表示,下半年結構性工具主要有兩大要點:一是修復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並調降其融資成本;二是調降中小銀行負債成本並緩解其經營壓力。展望下半年的貨幣調控及流動性市場,總量貨幣寬松力度有限,大概率較上半年顯著收窄;而結構性貨幣工具可能會被更多使用並替代總量工具。
D. 國務院再發政策大禮包:金融業讓利1.5萬億,降准可期
6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向企業合理讓利,助力穩住經濟基本盤;要求加快降費政策落地見效,為市場主體減負。
會議指出,下一步要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一是抓住合理讓利這個關鍵,保市場主體,穩住經濟基本盤。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二是綜合運用降准、再貸款等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決融資難,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和社會融資新增規模均超過上年。三是遵循市場規律,完善資金直達企業的政策工具和相關機制。按照有保有控要求,確保新增金融資金主要流向製造業、一般服務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更好發揮救急紓困、「雪中送炭」效應,防止資金跑偏和「空轉」,防範金融風險。四是增強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和動力。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督促銀行完善內部考核激勵機制,提升普惠金融在考核中的權重。加大不良貸款核銷處置力度。嚴禁發放貸款時附加不合理條件。切實做到市場主體實際融資成本明顯下降、貸款難度進一步降低。
記者采訪了解到,引導貸款下行意味著LPR還將進一步下降。而降低LPR將通過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實現,其措施包括降低MLF利率、降准甚至降低存款基準利率。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則表示,未來央行大幅降低政策利率的可能性在下降。LPR等於政策利率加上點差,而點差包括了利潤、銀行收費等因素,這次會議提出「抓住合理讓利這個關鍵」,意味著金融機構降低點差是大頭,降低政策利率並不是主要選項。
而本次國常會明確提出:「綜合運用降准、再貸款等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在特別國債等政府債券大規模發行的背景下,市場預計短期內降准概率增加。
「今年前5個月信貸、社融的規模已經明顯增加,說明融資難問題正在緩解。這次的政策重點指向融資貴。隨著政策的落實,未來幾個月企業一般貸款利率會有更大幅度的下行。」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
央行行長易綱5月下旬接受采訪時介紹,LPR改革有效促進了貸款實際利率的降低。4月份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4.81%,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0.51個百分點,5月份預計繼續下降。
合理讓利企業
Wind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大幅下滑36.7%,但商業銀行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6001億元,同比增長5.0%,引發市場對銀行高利潤的關注。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課題組5月發表的《客觀看待第一季度銀行業利潤增長》一文稱,一季度銀行利潤增長主要源自銀行業資產規模擴張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如今年第一季度,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為25.69%,較上年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較2011年以來同期平均水平低約2個百分點。
課題組也指出,在實體經濟面臨較大困難、銀行利潤絕對量較大的情況下,銀行讓利實體經濟存在一定空間。銀行要發揮利潤較多的優勢,加大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暢通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本次國常會指出,今年1-5月通過降准、再貸款再貼現、引導市場利率下行等措施,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降低。下一步要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抓住合理讓利這個關鍵,保市場主體,穩住經濟基本盤。
具體而言,要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這實質上是應對疫情沖擊下的一種成本分擔機制,即金融機構讓利企業,與企業共渡難關以穩定經濟基本盤。金融機構不但可以減少未來的呆壞賬損失,還可以為後期利潤的獲取贏得機會,從而達到共生共榮共贏的目的。」 伍超明表示。
在前述「一攬子」措施中,引導貸款利率下行列在最前面。2019年8月,央行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改革後LPR參考MLF,貸款利率則錨定LPR。換言之,要引導貸款利率下行,LPR大概率需要下調。
央行數據顯示,5月20日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分別相比去年末下降了30BP、15BP。6月15日操作的MLF利率與上期持平,但在此次國常會「合理讓利」的要求下,6月20日LPR報價也可能下調。
「盡管6月MLF利率不變,但商業銀行可能下調報價加點幅度,6月20日LPR報價小幅下行的概率在增加。」王青表示。
中長期來看,要引導LPR下行,提高銀行發放低利率貸款的商業可持續性,除了下調MLF利率外,通過降准、控制存款競爭、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等措施降低銀行負債成本也是重要措施。此外,降低存款基準利率也成為可能。
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表示,金融體系的對沖政策更多體現在以商業銀行為首的下調貸款利率、增加貸款投放額度等方面,最終使企業綜合貸款成本下行。而限制LPR和貸款利率下行的原因就在於銀行負債成本的剛性,因此存款基準利率是影響貸款利率下行的方式之一。
降准概率增加
本次國常會還指出,綜合運用降准、再貸款等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決融資難,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這是國常會再一次提到降准。一些市場人士認為,多數情況下,國常會提到降准後,兩周內就會有降准措施出台。此外,抗疫特別國債等政府債券的大規模發行也需要降准提供流動性支持。
比如,今年3月10日(周二)召開的國常會要求,抓緊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並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的降准力度,促進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支持。3月13日(周五)央行即宣布了相關的降准措施。
「最近一兩年,降准等均由國常會先發聲,而後在兩周之內落實,即所謂的『兩周』定律,這一次估計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華泰固收首席分析師張繼強表示。
央行數據顯示,2020年5月末,金融機構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9.4%,較2018年初已降低5.5個百分點。其中,大型銀行、中型銀行存款准備金率分別為11%、9%。超過4000家的中小銀行存款准備金率已降至6%,處於較低的水平。
央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徐諾金對記者表示,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存款准備金率下調空間是存在的。從國際上看,我國的存款准備金率屬於中等水平。從結構上看,不同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之間的差別還比較大,國有大型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率還可以進一步下調。
本次國常會還提出了完善資金直達企業的政策工具及相關機制、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兩項措施。其中前者指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工具。會議要求,要確保新增金融資金主要流向製造業、一般服務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防止資金跑偏和「空轉」,防範金融風險。
補充資本金方面,金融委辦公室5月27日發布消息稱,將出台《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進一步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銀行補充資本。記者了解到,監管部門擬從今年的專項債額度中劃出2000億用於注資中小銀行,但具體方案尚未確定。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指出,今年以來,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出台免收全國收費公路通行費、降低工商業企業電價、降低電信資費、減免相關政府性基金收費等一系列降費措施,為企業紓困發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要緊扣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一是已定的降費措施要說到做到,落實到位。通過將降低工商業電價5%、免徵航空公司民航發展基金和進出口貨物港口建設費、減半徵收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政策延長至年底,並降低寬頻和專線平均資費15%,連同上半年降費措施,全年共為企業減負3100多億元。二是堅決制止不合規收費。嚴禁收「過頭稅費」、違規攬稅收費和以清繳補繳為名增加市場主體不合理負擔。對已取消、停徵、免徵及降低徵收標準的收費基金項目,要堅決落實到企業。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在開展進出口環節、企業融資、公用事業、物流、行政審批相關中介服務等重點領域收費專項治理基礎上,完善制度機制,從制度上鏟除亂收費的土壤。
E. 央行重磅聲音!房地產金融政策可能還有大動作
10月21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新華通訊社、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主辦,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西城區政府、北京金融街服務局承辦的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正式開幕。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一行兩會」、國家外匯局等相關負責人釋放權威聲音!
以下是部分發言內容整理。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金融系統要重點做好五項工作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中國的金融系統下一步要繼續順應新趨勢,構建新格局,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
二是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堅持「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九字方針,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市場結構,強化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
三是構建多層次銀行機構體系。加快優化大銀行經營發展方式,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堅決化解各類風險。
四是注重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正在深刻改變未來金融生態,要趨利避害,促進金融科技健康發展。
五是繼續推進全面對外開放。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響應及時有力,總量合理適度
在2020金融街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對中國貨幣政策進行了解讀。
易綱先總結了他對今年我國貨幣政策的看法,認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經濟實現穩步復甦。在此過程中,在國務院金融委的悉心指導下,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相互配合,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為疫情防控、經濟恢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持。
易綱說,今年貨幣政策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分層次、有梯度地出台,有內在的邏輯。
他表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通過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等方式,出台了規模可觀的宏觀對沖措施。2020年以來人民銀行3次降准,加權平均存款准備金率下降約1個百分點,降准釋放流動性1.75萬億元。
他表示,總的看,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得積極成效,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有力支持了經濟穩步恢復。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與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分別為10.9%與13.5%,前9個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6萬億元,都明顯高於上年同期。普惠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製造業等貸款利率均降至歷史新低。信貸結構明顯優化,支持小微經營主體3100多萬戶。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逐月復甦,9月CPI同比漲幅為1.7%。金融管理部門通過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實施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減少收費等方式,推動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據估算,截至9月末,已實現讓利超過1.1萬億元。預計隨著各項政策措施效果進一步體現,全年可實現讓利1.5萬億元目標。
演講中易綱談同時談到對於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貨幣政策的看法。
他表示,隨著疫情對我國經濟沖擊高峰過去,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正常,有的政策已經順利完成階段性任務,但支持小微民營企業、支持穩就業、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措施將繼續堅持,並進一步完善,促進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
一是貨幣政策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貨幣政策應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更加註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提高金融機構長期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性,為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提供持續支持。特別是,總書記在9月22日聯合國大會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金融政策要圍繞這一重大戰略部署,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完善政策框架,與財政、產業、就業、科技等政策密切配合,促進經濟綠色復甦和發展。
二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貨幣政策要把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保持貨幣供應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盡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為經濟主體提供正向激勵,總體上有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人民幣資產的全球競爭力,幫助我們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今年抗疫的特殊時期,宏觀杠桿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後,宏觀杠桿率將會更穩一些。貨幣政策需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適當平滑宏觀杠桿率波動,使之在長期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軌道上。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進一步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則在會上表示,中國宏觀審慎政策的框架還在不斷的完善之中,下一步將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
一是持續健全宏觀審慎的政策框架,適時發布宏觀審慎政策體系,完善我國宏觀審慎政策的總體設計和治理機制,豐富宏觀審慎工具箱,並制定工具的啟動和退出等機制。
二是完善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體系,重點健全房地產金融、外匯市場、貸款市場和影子銀行等重點領域的宏觀審慎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分步實施宏觀審慎壓力測試。
三是加強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強化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建立我國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制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計劃,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的配套細則,依法依規、穩妥有序地開展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
四是做好宏觀審慎政策和其它政策的協調配合,加強宏觀審慎政策與貨幣政策、微觀審慎政策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政策合力,加強宏觀審慎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信貸政策的協調配合,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潘功勝表示,目前正在根據防範房地產金融風險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需要,研究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居民債務收入比、房地產貸款風險權重等政策工具,進一步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F. 重磅信號!央行定調2021年十大工作任務
導讀:1月6日央行官網消息,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於1月4日召開,總結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1年工作。
作為新一年央行工作的「風向標」,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近日召開。會議部署了2021年工作十大重點,向市場傳遞了多個重磅信號。
此次會議定調了2021年的十項工作任務。
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二是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三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
四是加快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主要金融活動、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納入宏觀審慎管理。
五是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強風險排查,做好風險應對。
六是深度參與全球金融治理,嚴密防控外部金融風險,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
七是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八是深化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改革。
九是持續改進外匯管理和服務。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
十是提升金融服務和管理水平。
會議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繼2020年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四季度例會首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後,央行工作會議再次指出,要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在深入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的基礎上,會議要求,2021年人民銀行系統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穩字當頭,抓住重點,守住底線,敢於擔當,認真履行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職責,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為此,會議提出了2021年十項工作任務。其中,第一項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回顧2020年,央行堅持總量政策適度、降低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三大政策取向,搞好跨周期設計。三次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提供1.75萬億元長期流動性。累計推出9萬多億元的貨幣政策支持措施。前瞻性引導利率下降,推動實現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目標。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我國成為全球率先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也是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
從央行工作會議來看,支持實體經濟仍將是2021年的重點工作方向。會議的第二項要求提出,「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如,延續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下稱「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繼續運用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科技創新、小微和民營企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牽頭發揮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政策合力。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有效銜接。
前不久,央行聯合銀保監會等五部委下發的《關於繼續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政策有關事宜的通知》,明確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均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且相關資金總額控制在國務院批準的額度內。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2021年還是強調了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一方面,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是從總量上為經濟平穩增長創造合理的信貸環境。另一方面,在總量的目標下更加強調靈活精準,聚焦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緩解,如科技創新、綠色金融、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等。
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
相比於2020年,央行2021年工作會議將「綠色金融」相關內容專門單拎出來做了部署,並且在十大工作任務中排在第三位。會議要求,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
具體來看,要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增強金融體系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推動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為排碳合理定價。逐步健全綠色金融標准體系,明確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持續推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要求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隨後,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例會上,曾首次提及「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在此情況下,監管是否進一步加大對綠色金融的監管指標,引發業內關注。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預計2021年將在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體系中進一步加大對綠色金融的考核力度。今年是以結構性貨幣政策作為主要發力點。推測信貸政策執行情況將繼續納入MPA考核,對製造業、普惠金融、綠色金融領域信貸支持力度不減,同時提升對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領域的金融支持。
據央行數據,2020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1.55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6.3%,其中單位綠色貸款余額11.51萬億元,占同期企事業單位貸款的10.5%。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貸款和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分別為5.56和3.08萬億元,比年初分別增長17.1%和9.3%。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綠色貸款余額3.52萬億元,比年初增長9.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綠色貸款余額3.33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0.3%。
央行行長易綱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的視頻演講表示,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綠色信貸余額已逾11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規模約1.2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他進一步指出,中國的部分綠色金融試驗區已經對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的場景融合進行了探索。在湖州,當地政府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搭建了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台,減少環境氣候相關信息不對稱,幫助綠色企業、項目與金融機構快速對接。人民銀行還可通過該平台監測銀行綠色貸款等數據。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曾撰文指出,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也將進一步深化,銀行的信貸業務也需要進一步向低碳產業傾斜,加強對綠色產業的支持。與此同時,在強化的減排目標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碳捕獲與封存(CCS/BECCS)等綠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也將為銀行帶來可持續發展機遇。(記者丨邊萬莉)
G. 央行: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全國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在京召開
2021年3月22日,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全國24家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要精神和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總結交流經驗做法,分析研究信貸形勢,部署推進下一階段優化信貸結構工作。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出席會議並講話,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主持會議,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認為,2020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金融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迎難而上,主動作為,認真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安排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有序實施好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讓利實體經濟1.5萬億元,全力支持抗疫保供、保市場主體和經濟社會發展,為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實體經濟恢復尚不牢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結構仍需調整優化。金融系統要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認識持續優化調整信貸結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會議強調,下一階段,金融系統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疏通政策傳導,進一步提升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把握一個「穩」字。總量上要「穩字當頭」,保持貸款平穩增長、合理適度,把握好節奏。保持小微企業信貸支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加強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建設,實現普惠小微貸款繼續「量增、價降、面擴」。推動金融系統繼續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
二是把握一個「進」字。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引導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碳減排投融資活動的支持,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綠色低碳產業傾斜。商業銀行要嚴格執行綠色金融標准,創新產業和服務,強化信息披露,及時調整信貸資源配置。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製造業的支持,提高製造業貸款比重,增加高新技術製造業信貸投放。
三是把握一個「改」字。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前瞻性地綜合考量資金投放、資產負債、利潤、風險指標等因素,持續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的能力。改善經營理念,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強化對企業實質信用風險判斷。在管控好風險的同時,優化內部考核和激勵措施,因地制宜增加經濟困難省份信貸投放,支持區域協調發展。
座談會上,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就優化調整重點領域信貸結構的主要做法作了交流發言。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政策性和開發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主要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