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1、金融能夠提高投融資水平和效率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多兩方面的促進作用:一是可以增加要素總量,起到要素的集聚效應;二是通過提高要素生產率,比如資本的生產效率,投融資效率等來促進經濟發展。
金融具有資本積累效應與資本配置效率,後兩者對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在資本的總量集聚上,金融發展可以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本積累,在以哈羅德—多馬模型、索洛模型等為代表的傳統經濟增長理論中,資本積累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
而金融可以通過更好地動員儲蓄,作用於資本積累,進而對經濟增長起到推動作用。
金融能夠提高儲蓄和資本積累水平,提高投融資水平能力,金融發展對投資的擴大具有直接決定作用,影響投資的供給效應和需求效應,並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加速經濟發展。
金融市場可以通過兩種形式起到資本的集聚效應。一種是直接融資形式;一種是間接融資形式。在直接融資方面,如通過證券市場可以提高全社會的資金集聚水平。
在間接融資上,由於銀行等信用中介的存在,可以通過更好地聚集現有的金融資源和更好地動員可用的儲蓄,並通過貸款規模的擴大,促進資本積累水平的增加。
——在資本配置效正清率上,金融直接決定著投融資的效率。我們提出兩個效率:一個是融資效率;第二,能夠提高投資效率。
融資效率也就是資本集聚的效率。通過金融的發展,可以提高融資轉換為投資的效率。比如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效率和證券市場融資效率等等這意味著投資的效率提高。
儲蓄並不是全部被轉化為投資進而促進經濟發展的,在實現中往往有相當部分儲蓄在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被浪費掉了。
一個低效率、甚至是無效的金融體系是造成這種浪費的主要原因。如果金融發展能夠降低這種浪費,也就是儲蓄能夠轉換為投資的比率,就能提高經濟增長率。
競爭機制的缺乏,某些制度限制等因素都是造成金融低效的原因,從而使得儲蓄在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被白白的浪費掉了。
另外,金融的發展,尤其是證券市場的發達,可以提高直接融資的效率.
2、金融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吸引優秀人才
上面我們已經介紹了金融的本質是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通過將資金配置到生產效率最高的項目中去,可以提高資本的邊際生產率,同時提高技術進步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因此,一個有效的金融體系將可以更好地分配資金,提高進步水平,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同金融推動知識和資本的結合一樣舉氏前,金融也推動和促進了技術和資本的結合進程。新技術的誕生往往伴隨著高風險。
而金融體系與工具的發展可以起到分散投風險的目的。金融的發展使得通過投資組合降低風險,從而對高風險的產業進行投資成為可能,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技術發展。
此外,金融業不僅可以通過資金融通,促進經濟增長,而且自身也可以吸納就業,提供金融服務。從就業結構來看,隨著金融的發展,金融部門的從業人員比重在不斷上升。
而金融業是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對人力資本的集聚效應明顯。一個例子是隨著幾十年證券市場的發展,培養和吸引了大批證券從業人員,為推動經濟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隨著經濟不斷金融化、金融活動的日益深化,不僅金融從業人員,而且對所有參與經濟活動的人而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金融直接推動了知識資本化的過程。知識作為一個新的重要生產要素,正發揮其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知識有不能單獨發揮作用,其必須同資本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
而金融的發展,實現和加速了知識同資本的結合過程。
3、金融可以改變企業組織結構和企業規模
如果沒有金融的支持,企業的成長和規模擴張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大型跨地區甚至跨國企業往往也是一個地區的經濟支柱。
企業的規模擴張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要素投入實現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另一種是通過收購兼並或資產重組實現經濟規模的擴大。
在前一種情況下,企業往往要藉助銀行或資本市場來實現;而後一種情況大多是通過資本市場完成的——這種擴張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周期更短,但要求企業更加熟悉金融和資本市場。
4、金融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金融的發展及深化對產業結構影響可從兩方面解釋:
首先,金融業的發展直接體現為金融業的產出較大,這在統計核算中不僅表現為GDP總量的擴大,同樣表現為第三產業增長加快,第三產業比重增大,產業結構優化。金融發展本身就是經濟發展的一部分。
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為因果、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一方面,金融產業核宴本身就是區域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從這一角度而言,發展金融產業本身同發展經濟是一個概念。
另一方面,經濟發展程度越高,其對金融發展的需求也就越大。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產業佔GDP的比重也會呈現出逐漸提高的趨勢。
因此,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為因果,相互促進。金融產業的比例提高就是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一個重要表現。
其次,金融業的發展可以促進各產業不同程度的增長,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及優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資本在不同產業的流動及通過一定宏觀調控方式進行再配置。
金融對產業結構的形成和調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傳遞機制如下:金融——影響儲蓄和投資——影響資金(資本)結構——影響生產要素分配結構——影響產業結構。
金融可以通過資本的優化配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的失衡及調整的困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與此相伴的是金融發展的滯後,兩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而金融業得以較快地發展則為產業的優化提供資金及資本支持,為產業結構調整營造良好的資本環境,而加快產業結構優化。
金融可以通過調整信貸方向和結構,集中資金,加大對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也可以通過引導優勢企業上市融資,以上市公司發展帶動產業結構升級。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市政府。
在過去的一、二年時間里,上海市政府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上海上市公司實行資產重組,使20多家非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企業通過重組成為上市公司。
5、金融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模式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在如何發展金融產業,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上就存在兩種具體模式。即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和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
所謂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強調在銀行和證券市場在融資上的主導作用。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而言,它是以商業化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為依託的。
所謂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是指在金融體系不健全、金融市場不發達的情況下,通過政府的作用,利用政府信用實現對資金導向的倡導機制與矯正補充機制。
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又分為政策引導型和直接投資型。前者強調政策的引導體現在通過實施一定的財政稅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實現投資與產業政策的相互協調,達到資金融通的目的。
而後者則強調發展中都有若乾重點產業或新興產業,它們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但這些行業往往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收期長、風險高,私人金融機構難以承擔其融資。
故在政策性金融方面政府也往往直接參與資金的配置,也稱為直接投資型政策性金融。
為此,可由政府出面建立一些帶有官方色彩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向私人(民間)金融機構不願提供資金、無力提供資金以及資金不足的重點、新興部門進行投資和貸款。
但在此我們必須強調的是,這些金融機構必須按市場化規范而不是按行政方式進行管理而運作,否則會造成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的結果。
(1)金融服務對社會的貢獻擴展閱讀:
金融服務業特徵:
就金融服務業而言,與其他產業部門相比,金融服務業同樣具有一些顯著的特徵,比如:
1、金融服務業的實物資本投入較少,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物理單位來度量金融服務的數量。
這也就無法准確定義其價格,從而也無法編制准確的價格指數和數量指數,因此金融服務業的產出也就難以確定和計量。
2、傳統金融服務業的功能是資金融通的中介,而現代金融服務業則具有越來越多的與信息生產、傳遞和使用相關的功能,特別是由於經濟活動日益「金融化」。
所以,金融信息越來越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資源之一。
3、金融服務業傳統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隨著金融活動的日趨復雜化和信息化,金融服務業逐漸變成了知識密集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產業。
人力資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資源的多寡在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已經成為決定金融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業生存和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4、在當今這樣一個國內和國際競爭加劇的時代,金融服務業正處於大變革的過程之中。
信息技術、放鬆管制和自由化的影響已經永遠改變並在不斷重新塑造著金融服務業領域,而且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金融服務業即從事金融服務業務的行業。我國金融服務業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四個分支:
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保險業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業、其他非銀行金融業和保險業等。
金融服務業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貸、社會資金收縮、擴放,金融領域消費的管理和設計,對金融產品設計,對消費支付方式提供和創新,金融服務業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務手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服務業
⑵ 金融類專業可以為國家做什麼貢獻
金融類專業的畢業生能夠為國家帶來多方面的積極貢獻。首先,他們有助於推動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通過精準的經濟分析和預測,金融專業人士可以幫助政府制定有效的經濟政策,減少經濟波動的風險,從而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其次,金融專業人才在調節經濟結構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不同行業和地區的資金流向進行有效管理,金融專家能夠引導資源合理分配,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整體經濟效率。這不僅有助於提高國家的經濟競爭力,還能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
此外,金融類專業的人才還能夠促進投資活動。他們通過分析市場趨勢和投資機會,為個人和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幫助他們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這不僅能夠增加社會財富,還能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最後,金融專業人士還能夠改善人們的消費結構。通過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如信用卡、貸款和保險等,他們幫助消費者更好地規劃財務,提高生活質量。這不僅促進了消費市場的繁榮,也提升了民眾的生活水平。
綜上所述,金融類專業的畢業生在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調節經濟結構、促進投資以及改善消費結構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於推動國家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⑶ 金融對社會的貢獻
金融對社會的貢獻
金融對社會的貢獻體現在多個方面,下面我將從經濟、教育和醫療、科技創新、環境和社會穩定等方面進行闡述。
首先,金融在經濟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通過提供資金和風險管理工具,幫助企業和個人實現他們的商業目標。例如,通過股票和債券的發行和交易,金融市場為新企業的創立和現有企業的擴張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此外,金融中介機構(如銀行)還為企業提供各種形式的貸款和擔保,幫助企業擴大規模、研發新產品、提升生產效率等。
在教育和醫療領域,金融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醫療保險通過保費收入為醫療服務提供資金,使得更多的人能夠獲得醫療服務。同時,教育經費的籌集也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包括通過教育債券、教育基金等方式籌集資金。
金融在科技創新方面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風險投資為初創企業提供了啟動資金,幫助他們開發新產品、新服務,推動科技進步。此外,金融市場也為科技創新提供了風險管理工具,如期權、期貨等,幫助企業降低風險,提高創新成功的可能性。
金融在環境保護方面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綠色金融鼓勵可持續的投資,如綠色債券等,為環保項目和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這有助於減少環境污染,促進可持續發展。
最後,金融在社會穩定方面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金融市場為政府提供了重要的財政工具,如國債等,為政府的財政政策提供了支持。同時,金融監管機構通過實施適當的監管政策,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
總的來說,金融在支持經濟發展、教育醫療、科技創新、環境保護和社會穩定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資金和風險管理工具,還為社會的各個領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服務。
⑷ 金融為中國貢獻了多少錢
關於全球經濟增長正從新常態進入「新平庸時代」的討論日益增多。而其背後的發達國家過度金融化,也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關注與討論。即將召開的G20杭州峰會,為各國凝聚共識、實現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共同構建和完善全球經濟新秩序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作為東道國特別是一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中國將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
2014年,在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召開的G20峰會提出了「更多2%」的增長目標,其目標就是希望G20各國聚焦經濟增長,加快各國經濟結構性改革,帶動就業崗位的增加,從而實現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除了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外,全球經濟的整體表現並不樂觀。自去年以來就在西方國家中一枝獨秀的美國,最新的年度GDP增長數據也只有1.2%,大幅低於預期的2.5%。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暴跌,俄羅斯、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經濟也陷入衰退。
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各國央行釋放出大量的流動性,甚至出現了負利率,但仍然未能改變全球經濟下行的趨勢。這說明,全球經濟秩序,尤其是國際金融秩序出現了嚴重的功能失調。長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過度金融化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相比,雖然美元已不再是唯一的主要貨幣,但其仍佔有主導地位,國際貿易中有一半以上的交易都是以美元開立結算, 美元差不多佔據了63%的外匯儲備和87%的外匯市場交易。這種狀況並沒有反映世界經濟發展的最新成果,反而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
國際清算銀行在最近發布的年報中指出,當前以美元及歐元為主導地位的體系增加了「金融失衡」的風險,也就是說不可持續的信貸和資產繁榮過度延伸到資產負債表,從而引起金融危機,對宏觀經濟造成嚴重的損害。由於全球性的貨幣寬松和跨國融資,也使得這種失衡可以在不同國家同時發生。因為美元和歐元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使用,這會直接影響到大量以美元或歐元計價的資產(債務)的估值。同時,許多國家在制定貨幣政策的時候,都會把美元和歐元的貨幣狀況考慮進去。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的進程也使得各國債券及股票價格受到資本流動很大的影響。當前這種「過度金融彈性」,就像一根橡皮筋,你可以把它延伸得很長,但當它最終彈回的時候會更有破壞性。
國際金融體系存在的弊端已經引起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重視,但是發展中國家在其中的話語權過少,其利益及實際國情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改革。2010年IMF通過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原來屬於發達國家的6%的份額將被轉移至新興經濟體。中國的份額將由目前的3.99%大幅上升至6.39%,投票權將從原來的3.65%上升至6.07%,其他金磚國家也將全部進入前十位。這一改革被稱作IMF的「最根本改革」。但是此次IMF份額改革直到2015年才得以完成。
中國為國際經濟秩序的完善作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除了繼續推進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改革,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多話語權之外,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建立全新的多邊合作機構也是推進國際貨幣金融體系變革的重要步驟。作為首個由發展中國家主導的多邊開發銀行,金磚銀行成立的初始目的是構造一個外匯資金池,以使成員國在遭遇金融危機時維持幣值穩定,可以有效減少成員國對IMF的依賴。這一舉動顯示了新興經濟體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構建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願望與努力。亞投行作為第一個由中國倡議成立的多邊開發銀行,將與現有的多邊開發銀行合作,對其起到補充而不是替代作用,從而滿足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是現行全球經濟和金融治理體系的受益者,我們不會另起爐灶。世界各國都希望經濟穩定,實現共同發展。一個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經濟秩序符合所有國家的根本利益。人們也希望,本次杭州峰會為推動現行國際金融體系改革與完善,使之更好地服務於全球經濟增長,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