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西方金融機構體系的區別和聯系
1、聯系:
中西方文化傳統不同,造成了兩者後來在行政管理諸多領域的不同。中國中央集權體制形成得早,在秦完成統一後即宣告成型。
而西方一直到中世紀都沒有形成有效的中央集權。所以在東方的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中央號令和約束地方,中央和地方之間一直呈現的是一種此消彼長的微妙矛盾關系。
不管是古時候的鹽鐵專賣還是改革開放後的分稅制改革,都清晰地體現出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這種矛盾。
對應過來,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也是按照嚴格的自上而下的邏輯構建的,「一行三會」從幾個方面對金融系統的各個領域進行監管。
一句話,中國的金融監管是出於中央穩定金融領域全局安全,進而保證全國基本面穩定的一種需要。
區別:
中西方不同的金融體制是由中西方不同的國家社會政治體制決定的,西方是個體自由資本主義經濟,市場參與者主體是民企,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或者說是國家資本主義體制領導下的混合特色經濟制度。
西方經濟市場經濟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成熟,現代金融監管制度也發展了幾百年的歷史,最開始是由世界金融中心荷蘭---英國----美國 。
其實現在全世界國家的金融機構設置及業務監管模式,還有金融業態大體都差不多,都是由 保險 證券 銀行業 三大板塊組成的,剩下的就是金融創新程度不一樣導致的金融衍生品發展程度也不一樣。西方的法治環境,監管環境更好更完善,他們的金融產品比較多,業態也比較豐富
反觀西方,其文化傳統上的地區自由主義導致了中央集權遲遲不能產生,所以西方人很長時間里一直都是各自為政的。
後來隨著民族國家的崛起,西方不少國家相繼建立了集權體制,但是從總體上說,西方人的地方自主觀念依然很強烈。
進入市場經濟階段後,西方的很多金融監管機構,不是因為中央要對其加以監管才成立的,反而是在市場化競爭中出現了混亂和惡性競爭,使得這些金融機構聚集在一起公議,討論建立一個能夠維持市場秩序,平衡各方利益的監管主體,這樣,才有了美聯儲等機構的誕生。
雖然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凱恩斯主義政府幹預理論盛行不衰,但是西方傳統的地方和個體自治主義傾向一直是存在的。
B. 我國的金融機構與西方國家的金融機構相比較有什麼異同
都具有銀行的基本功能,但是國外很多銀行受政府監管較少同時民營銀行更加發展。中國在銀行業一直是受管制的。
C. 國內的銀行跟國外的銀行在本質上有什麼區別
除了國有股份占控股地位,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外,沒有什麼大的不同。 補充: 哦,就是如何成為世界級大銀行的。是這樣,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都是按業務范圍從中國人民銀行分出來的,這不多說。也就是一分多。西方商業銀行相反,大多是通過資本積聚或積累形成的。也就是說我國銀行是國家主導分別設立的,而西方商業銀行大都是在資本市場中合並收購的。但都成了世界「金牛」。 追問: 哥們,你所說的美國通過資本積聚或積累形成的的銀行有哪些呢,你知道的有哪些?? 回答: 花旗,匯控,JP摩根,富國,美州等,對西方商業銀行大多如此,本人水平有限,不能一一列舉,個別案例不在此中,不要棒殺。
麻煩採納,謝謝!
D. 中國資本市場和西方資本市場有哪些區別
中國資本市場和西方資本市場的主要區別:
一是發展歷程的不同。中國的資本市場只有20多年的歷史(盡管清朝末期、民國時期也有債券、股票交易,但未能延續下來,與當代中國的資本市場沒有什麼繼承性),是一個學習型、引進型、追趕型的資本市場;而西方的資本市場有300多年的歷史,發展十分成熟,各種制度十分完善,盡管有各種各樣的危機,但終究不會出大問題。
二是發展的環境、制度不同。首先是體制不同,中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資本市場能夠較好地體現、落實國家和共產黨的戰略意圖,國家的5年計劃、中長期規劃等等,都是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依據,國家要集中資源重點支持上海、深圳、北京等極少數城市的資本市場發展,交易所、金融機構主要集中在這些城市;西方信奉自由的市場體制,政府、政黨對資本市場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弱,有一套市場形成的制度,金融中心主要是依靠競爭形成的,不是主要依靠國家的政治力量來布局的。其次是資本市場所依賴的實體經濟的情況不同,包括中國的大國經濟特徵、追趕型的經濟特徵、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特徵,等等。再次,是資本市場的結構、機構、實力的不同。還有,資本市場的文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