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盈利論文

金融機構盈利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14 10:51:35

1. 高分求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論文的緒論及結論與展望

對現行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分析
摘要:盈利能力分析指標是財務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為關注的,也是企業經營者和債權人必須關注的。對於企業獲利能力的反映,要力求客觀、全面、准確。本文針對盈利能力分析指標中的缺陷,提出了一些改進與完善的觀點和具體操作方法。
關鍵詞:盈利能力;財務分析;現金流量
企業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業經營業績的重要指標;也是投資人正確決定其投資去向,判斷企業能否保全其資本的依據;債權人也要通過盈利狀況的分析以准確評價企業債務的償還能力,控制信貸風險。所以不論是投資人、債權人還是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都日益重視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領悟分析的內容,正確掌握分析的方法至關重要。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內容
盈利能力,也稱為獲利能力,它是指企業獲得利潤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應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穩定、持久性兩方面內容。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中,人們往往重視企業獲得利潤的多少,而忽視企業盈利的穩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實際上,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不能僅以企業利潤總額的高低水平來衡量。雖然利潤總額可以揭示企業當期的盈利總規模或總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這一利潤總額是怎樣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否按照現在的水平維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長下去,即無法揭示這一盈利的內在品質。所以,對盈利能力的分析不僅要進行總量的分析,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盈利結構的分析,把握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後者在報表分析中更為重要。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
(一)盈利穩定性的分析
盈利的穩定性主要應從各種業務利潤結構角度分析,即通過分析各種業務利潤在利潤總額中的比重判別盈利的穩定性。我國損益表中的利潤按著業務的性質劃分為,商品(產品)銷售利潤、其它業務利潤、營業利潤、營業外收支等。各利潤項目又是按獲利的穩定性順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項目在利潤總額中所佔比重越高,說明獲利的穩定性越強。由於主營業務是企業的主要經營業務,一個待續經營的企業總是力求保證主營業務的穩定,從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穩定,所以在盈利穩定性的分析中應側重主營業務利潤比重的分析,重點分析主營業務利潤對企業總盈利水平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
(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
盈利的持久性,即企業盈利長期變動的趨勢。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採用將兩期或數期的損益進行比較的方式。各期的對比既可以是絕對額的比較,也可以是相對數的比較。絕對額的比較方式就是將企業經常發生的收支、經營業務或商品的利潤的絕對額進行對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維持或增長。相對數的比較方式,是選定某一會計年度為基年,用各年損益表中各收支項目余額去除以基年相同項目的余額,然後乘以100%,求得各有關項口變動的百分率,從中判斷企業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續保持和增長的可能性如企業經常性的商品銷售或經營業務利潤穩步增長,則說明企業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強。
(三)盈利水平分析的幾個指標
分析企業的盈利水平,通過計算相對財務指標評價企業盈利水平。這些指標一般根據資源投入及經營特點分為四大類:資本經營盈利能力分析、資產經營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經營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涵的基本指標有: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收入利潤率、成本利潤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權益報酬率和股利發放率等等。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對利潤率的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標的局限性
(一)現行利潤表反映企業財務業績的缺陷
我國企業的利潤表是建立在傳統會計收益概念和收入費用配比基礎之上的則務業績報告形式,在這張報表中列報的主要是己實現的收益。它在物價基木穩定、市場經濟活動單一、外部風險低的經濟環境下是適當的,能基本准確地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收益。但是,隨著經濟市場化程度的提高,物價的波動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無法擺脫的現象,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所興起的金融創新,出現了價格波動性強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改變了傳統資產的價值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因而價值相對穩定的觀念。於是,採用公允價值作為金融工具的計量屬性已成為必然,但同時又帶來了一個問題:即由於公允價值變化而產生的損益是否在收益表中確認。如果不在收益表中確認,就使得收益表無法如實反映企業當期的全部收益,將未實現增值摒棄在收益計算之外,會使得收益計算缺乏邏輯上的一致性,不能達到公允而充分披露的要求,從而降低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二)財務指標體系自身的缺陷
1.當前的財務指標帶有濃厚的政府考核色彩。由於財務指標體系的設置主要偏重於滿足政府宏觀調控對財務信息的需要,因而對這些評價信息能否切有效地服務於企業內部經營決策未作充分考慮。
2.指標數值具有淺層次和一定的不可靠性。出於保護自身商業機密和市場利益的目的,企業公開於社會的各項指標數值通常僅限於淺層次、一般性的財務信息。同時,考慮到對市場形象的影響,並由於得到政府及其金融機構良好評價,企業往往還會對這些應公開的信息加不同程度的修飾。因此,投資者依據這些指標數很難對企業真實的經營理財狀況作出正確的評價。對於企業經營決策者來講,僅靠這些淺顯的指標值同樣也無法對企業經營狀況與財務狀況的實績以把握,對企業經營者真正有用的一些深層次、涉及商業機密的、詳盡的財務信息,則無法從財務標體系中找到,這勢必影響企業藉助財務分析手段,改善經營管理的積極性,從而大大降低了財務分的作用。
3.在指標的名稱、計算公式、計算口徑等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不規范性;在分析時沒有考慮貨幣時間價值以及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等。 鑒於以上原因,必須對現行的財務分析指標進行必要的改進與完善。
四、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改進與完善
(一)常見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改進
1.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常見的計算公式有兩種形式,一種分母是年末凈資產,另一種分母是年初凈資產和年末凈資產的平均值。這兩種形式的分子都是當年的凈利潤。由於凈資產收益率的分子是當年的凈利潤,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凈資產的平均值,同分子的當年利潤進行比較更為合理,即用後一種形式的計算公式更為合理。 在利潤分配中,現金股利影響年末凈資產,從而影響凈資產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於不影響年末凈資產,因此也就不影響凈資產收益率。作為評價企業當年收益的指標,不應由於分配方案不同,計算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凈資產進一步改進為利潤分配前的年末凈資產更趨合理。
2.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的一般意義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內獲得報酬總額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表示企業包括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在內的全部資產總體的獲利能力。企業總資產中的負債由債權人提供,債權人從企業獲得利息收入,這筆利息收入相對應的是企業的利息支出。企業總資產中的凈資產是股東的投資,股東從企業獲得分紅,該分紅相對應的是企業的凈利潤,即稅後利潤,並不是利潤總額。所以,把總資產報酬計算公式中的分子改為凈利潤與利息支出之和就更趨於合理。
3.成本費用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的利潤總額同企業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該指標在通過企業收益與支出的比較,評價企業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價,從耗費角度評價企業收益狀況,以利於促進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節約支出,提高經營效益。我們知道,利潤總額包括了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凈額等與成本費用不匹配的成本費用支出。因此,將成本費用利潤率計算公式的分子改為營業利潤更為合理。
(二)常見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完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現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盈利能力。這是因為若企業的現金流量不足,現金周轉不暢,現金調配不靈,將會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進而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常見的盈利能力評價指標,基本上都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會計數據進行計算並給出評價的,如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它們不能反映企業伴隨有現金流入的盈利狀況,存在著只能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數」量,不能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質」量的缺陷和不足。 在我國企業的實踐中,現金流入滯後於盈利確認的現象較為普遍和嚴重。因此,在進行企業盈利能力評價和分析時,補充和增加評價企業伴隨有現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標進行評價,即引入現金流量制定盈利能力指標來對企業的相關能力水平進行評價,顯得十分必要。
盈利能力分析是企業財務分析的重點,財務結構分析、償債能力分析等,其根本目的是通過分析及時發現,改善企業財務結構,提高企業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最終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促進企業持續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明、郭大偉,《淺談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林業財務與會計,1997年第3期
2.陳紅權,《企業償債與盈利能力的分析評價》,學術天地,2005年第4期
3.簡東平,《盈利能力分析指標改進的思考》,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l0月
4.王彤,《對財務評價盈利能力分析指標設置有關問題的探討》,理論探討,2003年第5期

2. 國外金融機構怎麼盈利

金融機構盈利的話,要知道他的那個所在的利益在哪裡,他們是非常現實的一個社會主義

3. 求一篇有關財政金融的論文,3000字左右

財政金融學論文

金融自由化之小談

摘要:進入21世紀,這已經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而金融自由化這一新的名詞逐漸被人們所了解,那摩何為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何利與弊?以及中國的金融自由化發展如何?下來就讓我們來一一探討。
關鍵字:金融自由化
我們的世界已經融為了一個整體,文化、經濟、政治等等都或多或少的聯系著世界各國及地區。金融自由化更是貫穿在世界的經濟與金融發展之間。金融自由化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羅納德·麥金農(R.J.Mckinnon)和愛德華·肖(E.S.Show)在70年代,針對當時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場不完全、資本市場嚴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對金融的「干預綜合症」,影響經濟發展的狀況首次提出的。
金融自由化也稱「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對稱。金融自由化理論主張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對金融的過度干預,放鬆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限制,增強國內的籌資功能以改變對外資的過度依賴,放鬆對利率和匯率的管制使之市場化,從而使利率能反映資金供求,匯率能反映外匯供求,促進國內儲蓄率的提高,最終達到抑制通貨膨脹,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經過兩次劃時代的革命以來,它的發展了經濟增長;但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加劇了金融脆弱性,金融脆弱性引發的危機促使經濟衰退這是金融自由化的二重性。從而導出了經濟自由化的利與弊。
金融自由化的有利點:
第一,金融自由化無疑增強了金融市場的競爭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場的效率,促進了世界銀行業的發展。金融自由化對所有的金融市場參與者,無論是借款者還是貸款人,都既形成了壓力也提供了機會,使他們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
第二,人們普遍認為在金融自由化的條件下,金融信息更具公開性,能夠更為准確,更為迅速地反映市場的供求狀況,亦即資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為有效的價格信號體系。尤為重要的是,金融自由化減少了產品間、銀行間的資金流動障礙,從而使資源配置更為接近最優化。
第三,金融自由化為金融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機會。一方面,金融自由化極大地推動了金融資本的形成,為金融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另一方面,分業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為金融企業(尤其是商業銀行)提供了更靈活的經營手段。
第四,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分業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為商業銀行在盈利性與安全性之間的平衡選擇提供了條件和手段。分業管理制度的建立原本著眼於商業銀行的安全性,然而在傳統的分業管理制度下,由於商業銀行一方面囿於經營手段的匱乏,另一方面卻面對國內外同業的競爭,安全性並未真正得到保障,銀行破產倒閉現象依舊層出不窮。在分業管理制度逐步解除之後,商業銀行的經營手段大量增加,從而有可能將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與低風險低收益的產品合理地搭配起來,使商業銀行從原有的兩難局面中解脫出來。
第五,金融自由化推動了世界性的金融一體化,隨著各國日益敞開本國金融市場的大門,資本流動的速度不斷加快。如果不考慮時區劃分,世界性金融市場應當說已經初具雛形。資本流動的自由化使資源配置能夠在世界范圍得到改善。
金融自由化的弊端: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卻在其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場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場的一體化、數不勝數的金融創新構的出現降低了金融市場的透明度。銀行客戶面對極端復雜的衍生工具,只能聽從銀行的建議,從而使銀行對提高效率的積極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場容量的擴張給銀行帶一來了機會,同時也減弱了銀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壓力。
第二,銀行致力於金融創新的動力明顯下降。在實行嚴厲金融管制條件下,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被迫不斷推出新的金融產品,以便繞開金融管制,增強自身競爭實力。而在金融自由化已成氣候的今天,當世界各國普遍實行利率、匯率自由化.分業管理的藩籬已基本拆除.金融創新的必要性也就不再那麼突出。近些年,金融創新的勢頭減緩.傳統業務的比重逐漸回升,便是根源於此。
第三,最為明顯的是,也是最少爭議的是.金融自由化加大了客戶和金融業自身的風險。利率和匯率管制的解除導致市場波動幅度劇增。解除分業管理制度實行商業銀行全能化之後,商業銀行大量涉足高風險的業務領域,風險資產明顯增多。資本流動障礙的削減以及各國金融市場的日益對外開放,加快了資本的國際流動。雖然從理論上講,更為順暢的資本流動有助於資源的最優配置,但在「半完善」市場條件下,游資的沖擊有時也會造成巨大危害。
第四,在金融自由化之後,銀行之間,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以及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單一企業財務危機沖擊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危險加大。
第五,由於銀行客戶面對極端復雜的衍生工具、茫然不知所措,只能聽從銀行的建議.由此而生的銀行員工詐騙案件頻頻出現。而與此同時,在競爭加劇的條件下,為了追求效益.銀行普遍出現了忽視風險追求利潤的傾向,放鬆了客戶審查,客戶違約率不斷上升,銀行遭到詐騙的事件也屢見不鮮。
第六,在實行金融自由化之後.盡管商業銀行獲得了更多的贏利機會,但壟斷地位的喪失和競爭的加劇、卻又導致商業銀行利潤率出現下降苗頭 上述情況都表明,金融自由化絕非有利無害。金融自由化在增強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往往在其他方面又具有降低金融市場效率的作用;在提供了提高安全性的金融工具的同時又是增加風險的因素,切不可把金融自由化理想化。即使是在金融體系相當完善的西方國家,金融自由化也是權衡利害之後的抉擇,有時甚至是不得已而為之。
事實上,在任何時間,任何金融體系中,金融體系改革必然是利弊交織,決策者所能指望的只能是利大於弊,而不是一個有百利而無一弊的選擇。十餘年來與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並行的全球性金融自由化進程也證明了這一論點。無論是在金融市場較發達的國家,還是在金融市場較不發達的國家,只有用積極的、審慎的態度客觀地評估每一項具體措施的利弊,權衡利害,大膽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才是根本出路。
中國金融專業化所面臨的抉擇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卻在其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場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場的一體化、數不勝數的金融創新、大量金融機構的出現降低了金融市場的透明度。銀行客戶面對極端復雜的衍生工具,只能聽從銀行的建議,從而使銀行對提高效率的積極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場容量的擴張給銀行帶一來了機會,同時也減弱了銀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壓力。
第二,銀行致力於金融創新的動力明顯下降。在實行嚴厲金融管制的條件下,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被迫不斷推出新的金融產品,以便繞開金融管制,增強自身競爭實力。而在金融自由化已成氣候的今天,當世界各國普遍實行利率、匯率自由化。分業管理的藩籬已基本拆除。金融創新的必要性也就不再那麼突出。近些年,金融創新的勢頭減緩。傳統業務的比重逐漸回升,便是根源於此。
第三,最為明顯的是,也是最少爭議的是。金融自由化加大了客戶和金融業自身的風險。利率和匯率管制的解除導致市場波動幅度劇增。解除分業管理制度實行商業銀行全能化之後,商業銀行大量涉足高風險的業務領域,風險資產明顯增多。資本流動障礙的削減以及各國金融市場的日益對外開放,加快了資本的國際流動。雖然從理論上講,更為順暢的資本流動有助於資源的最優配置,但在 「半完善」市場條件下,游資的沖擊有時也會造成巨大危害。
第四,在金融自由化之後,銀行之間,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以及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單一企業財務危機沖擊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危險加大。
第五,由於銀行客戶面對極端復雜的衍生工具、茫然不知所措,只能聽從銀行的建議。由此而生的銀行員工詐騙案件頻頻出現。而與此同時,在競爭加劇的條件下,為了追求效益。銀行普遍出現了忽視風險追求利潤的傾向,放鬆了客戶審查,客戶違約率不斷上升,銀行遭到詐騙的事件也屢見不鮮。
第六,在實行金融自由化之後。盡管商業銀行獲得了更多的贏利機會,但壟斷地位的喪失和競爭的加劇、卻又導致商業銀行利潤率出現下降苗頭。
由此我們對經濟自由化有了一個更為深刻的了解,作為一把雙刃劍,如何去正確的運用它,而發展壯大自己,仍然需要著我們不斷地發掘和努力。我們的國家所面臨的金融自由化的困境,也僅僅只是一時的,更要求著我們不斷地去理解它,正確地制定方針和策略,使我國的金融發展之路更加寬廣,更加光明.
參考文獻:《金融自由化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  》 楊會晏, 李文昌 2005-12-24
《 21世紀金融大趨勢------金融自由化》 馬君潞 1999

4. 求一篇論文。內容是用金融工具來證明效率市場假說

金融工程和金融效率的關聯性研究
摘 要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金融效率的提高是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文章就金融工程和金融效率的相互關系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並對如何發展金融工程,提高金融效率的思路提出了看法。
關鍵詞 金融工程 金融效率 關聯性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自由化浪潮席捲全球,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強,金融創新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並直接促進了投資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等風險管理技術的爆炸式增長,使金融業發生了全面而深刻的變化。金融工程於80年代中後期在西方發達國家金融領域中出現,並伴隨和推動著金融創新的變革。至90年代,大規模、大范圍地運用金融工程的技術、方法和手段來解決日益復雜的金融、財務問題的金融工程化趨勢已不斷加強,金融工程日益流行並對金融效率產生深遠影響。
1 金融工程及金融效率
1.1 金融工程
關於金融工程的定義有多種說法,美國金融學家約翰·芬尼迪(John finner?鄄ty)提出的定義最好:金融工程包括創新型金融工具與金融手段的設計、開發與實施,以及對金融問題給予創造性的解決。
金融工程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金融工程主要是指利用先進的數學及通訊工具,在各種現有基本金融產品的基礎上,進行不同形式的組合分解,以設計出符合客戶需要並具有特定P/L性的新的金融產品。而廣義的金融工程則是指一切利用工程化手段來解決金融問題的技術開發,它不僅包括金融產品設計,還包括金融產品定價、交易策略設計、金融風險管理等各個方面。本文採用的是廣義的金融工程概念。
金融工程的運作具有規范化的程序:診斷—分析—開發—定價—交付使用,基本過程程序化。其中從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產品的性能目標確定,方案的優化設計,產品的開發,定價模型的確定,模擬的模擬試驗,小批量的應用和反饋修正,直到大批量的銷售、推廣應用,各個環節緊密有序。大部分的被創新的新金融產品,成為運用金融工程創造性解決其他相關金融財務問題的工具,即組合性產品中的基本單元。
金融工程中,其核心在於對新型金融產品或業務的開發設計,其實質在於提高效率,它包括: 新型金融工具的創造,如創造第一個零息債券,第一個互換合約等;已有工具的發展應用,如把期貨交易應用於新的領域,發展出眾多的期權及互換的品種等;把已有的金融工具和手段運用組合分解技術,復合出新的金融產品,如遠期互換,期貨期權,新的財務結構的構造等。
1.2 金融效率
一般來講,效率在經濟上指的就是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因此,金融效率就是指金融部門的投入與產出,也就是金融部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之間的關系。金融效率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指標,有很多種分類方法。按照不同金融機構在經濟中的作用,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宏觀金融效率、微觀金融效率和金融市場效率三種。金融宏觀效率包括貨幣政策效率、貨幣量與經濟成果的比例關系,金融市場化程度和金融體系動員國內儲蓄上的效率等幾個方面。根據金融壓制論的觀點,資金外逃是一個國家宏觀金融效率不高的重要標志。微觀金融效率主要指市場微觀主體即金融機構的經營效率。微觀金融效率指標體系主要包括金融機構的盈利水平,金融機構的資本創利水平、金融機構資產盈利水平、金融機構人均資產持有量、金融機構人均資本(一級資本)持有量、金融機構人均利潤水平和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的資產質量。金融市場效率包括貨幣市場效率和證券市場效率。對金融市場效率的考察可以從市場的規模、市場的結構和市場的成熟程度多個角度來分析。
2 金融工程和金融效率的關聯性分析
金融工程是市場對更高的金融效率不斷追求的產物。而金融工程一經產生,便迅速發展成為金融市場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並直接促進了金融效率的提高。金融工程的產生與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推動,主要是經濟、金融環境的轉變,經濟主體內在需求的變化,金融理論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及向金融領域的滲透四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從深層次上看,這四方面都從本質上反映了市場追求高效率的內在要求。
金融工程的產生是市場追求效率的結果,而在其產生之後,其存在和發展確實有力地促進了金融效率的提高,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
2.1 金融工程提高了金融機構的微觀效率
金融工程鼓勵了競爭,促進了金融機構提高競爭力。金融工程的核心要素,如對金融的創新程度、技術含量的高低、信息技術的優劣以及收益、風險的配套,已成為金融機構體現其經營實力與地位的競爭熱點。這種競爭性具有充分的相互替代作用,一方面在資產收益性、流動性、風險性基礎上不斷創新金融工具,以增強自身競爭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金融機構不斷運用現代技術和先進通訊技術,建立高效的運行機制,提高金融信息管理系統的技術水平。通過金融工程開發新的金融產品,獲取新的收益來源,使得金融機構的持續增長、持續發展成為可能。如,西方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收入已佔收入的40%~60%,可見金融工程對金融機構收益增長的明顯作用。
2.2 金融工程提高了金融市場的效率.

首先,金融創新極大豐富了金融市場交易,壯大了市場規模,提高了金融效率。通過金融工程開發的金融工具以高度流動性為基本特徵,在合同性質、期限、支付要求、市場化能力、收益、規避風險等方面各具特點,加快了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體化進程,壯大了金融市場規模,促進了金融市場的活躍與發展。高效率的金融市場應該為絕大多數理性投資者提供能夠方便構建被他們自認為有效投資組合的機會。金融工程正是豐富了投資者的選擇,提高了金融市場的效率。其次,金融工程提高了投融資便利程度。利用金融工程設計開發出的金融市場組織形式、資金流通網路和支付清算系統等,能夠從技術上和物質條件上滿足市場要求,特別是近年來無紙化交易與遠程終端聯網交易方式加快了資金流通速度,節約了交易時間和費用,使投融資活動更加方便快捷,金融市場效率大幅度提高。
2.3 金融工程提高了金融宏觀調控的效率
金融工程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創造性地解決眾多經濟金融問題,實現風險管理。金融工程為政府金融監管部門提供了規范和監管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如1990年春、秋季,德國政府通過非公開銷售方式發行了一種特殊的10年期債券,它實際上是標準的10年期政府債券與以其為標準的看跌期權的綜合,這種特殊產品非常出色地自動實現了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功能,從而大大削減了傳統公開市場操作人為判斷入市時機所帶來的誤差和交易成本。可見金融工程為新型金融監管體系、調控機制的構建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運用金融工程方法可以增強金融市場的完備性,提高金融市場效率,切實創造新價值,最終提高社會福利水平。
3 發展我國的金融工程、提高金融效率的思路
目前,我國金融業正經歷著從封閉的財政型銀行體系向開放的現代化金融體系轉變的過程。由於長期的金融壓制,使得國內金融體系運行效率低下,從金融市場效率考察, 中國目前仍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不但與發達國家金融市場效率無法相比, 而且與新加坡等新興工業國家的金融市場效率相比差距也很大。1996年,中國金融整體綜合競爭力排名第37位。在金融效率、股票市場和金融服務三類指標中,分別排在45、32、34位,其中,金融效率表現最差。
盡管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 我國政府和金融界已經逐漸認識到金融工程在未來國民經濟發展和金融資源配置中的重要地位, 金融監管部門和機構也已開始增加對金融技術的投入和人才培養的力度。 但是, 體制的約束,信息技術發展的整體滯後、金融技術投入不足以及人才缺乏仍是束縛我國金融工程的發展和制約金融效率提高的直接因素。所以,大力發展金融工程對金融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3.1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鼓勵金融機構的創新
進一步加快金融機構的商業化改革步伐,加快外資金融機構的引進,促進金融同業競爭。同時,建立我國的金融機構創新機制,大力發展金融工程,改善金融服務水平。這樣,可以使我國的金融機構和市場在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下運行,提高我國的金融效率。
3.2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引進金融工程理論和技術,培養金融工程人才
金融工程可以消除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效率。應努力推進國民經濟的信息化進程,特別是企業的信息網路建設,完善國內的清算交易系統,加快電子化進程,減少金融交易的時滯,增加市場的流動性,為金融工程的發展打下堅實的硬體基礎。這樣,可以利用金融工程設計開發出新的金融市場組織形式、資金流通網路和支付清算系統等, 從技術上和物質條件上滿足市場要求, 節約交易時間和費用, 使投融資活動更加方便快捷,金融市場效率大幅度提高。
3.3 金融工程可以使金融機構組織結構和管理素質發生變革
金融工程推動金融機構形成合乎現代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金融組織模式和治理結構。管理方面,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資產負債管理和風險管理,決策機構和執行機構日趨融合,決策效益增強。此外,金融工程開發設計出的新型金融工具相互之間在特性上混雜、交叉,打破了銀行制度的專業化分工,使金融機構業務種類、經營范圍擴大,獲取的收益大幅度提高。如可轉換證券融合了債券與股票的特點,銀行貸款也可具有證券的特性。金融機構業務進一步交叉,縮小了傳統的金融專業分工界限,推動著整個金融業向縱深方向發展壯大。
總之,提高金融效率是金融工程產生和發展的最根本推動力。金融工程是金融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斷提高自身效率的結果。而金融工程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推動了金融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管涓.發展金融工程,提高金融效率〔J〕.肇慶學院學報,2001(9)
2 葉望春.金融工程及其對金融效率的作用〔J〕.財貿經濟,1999(5)
3 袁管華.金融工程「拔地而起」〔J〕.金融時報,1998(2)
4 閻冀柄,張維,劉志弘.金融創新及金融工程的發展趨勢〔J〕.金融理論與實踐,1998
5 丁麗.金融工程:金融創新的技術保證〔J〕.市場與發展,1998(1

5. 金融機構的盈利模式有哪些

銀行的盈利渠道

銀行的盈利渠道分別是貸款、銀行類保險、銷售理財基金類產品、金內融容機具的銷售、金融智能終端業務消費獲利、對沖業務、票據業務等。中國的大部分銀行目前的盈利比例為:貸款30%,銀行類保險10%、銷售理財基金類產品10%、金融機具的銷售5%、金融智能終端業務消費獲利30%、對沖業務5%、票據業務
10%等;國外銀行目前的盈利比例為:貸款15%,銀行類保險15%、銷售理財基金類產品15%、金融機具的銷售10%、金融智能終端業務消費獲利
35%、對沖業務5%、票據業務5%等。

6. 幫忙寫一篇有關,金融機構與金融體系的論文!

黃金市場是黃金生產者和供應者同需求者進行交易的場所。世界各大黃金市場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系統。其構成要素,從作用和功能上來考慮,可分為:

(1)為黃金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和場所

歐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市場里的黃金交易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比如倫敦黃金市場,整個市場是由各大金商、下屬公司相互聯系組成,通過金商與客戶之間的電話、電傳等進行交易;而蘇黎世黃金市場,則由三大銀行為客戶代為買賣並負責結帳清算。倫敦和蘇黎世市場上的買價和賣價都是較為保密的,交易量也都難於真實估計。

美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交易市場實際上建立在典型的期貨市場基礎上,其交易類似於在該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其它商品。期貨交易所作為一個非贏利機構本身不參加交易,只是提供場地、設備,同時制定有關法規,確保交易公平、公正地進行,對交易進行嚴格地監控。

亞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交易一般有專門的黃金交易場所,同時進行黃金的期貨和現貨交易,交易實行會員制,只有達到一定要求的公司和銀行才可能成為會員,並對會員的數量配額有極為嚴格的控制。雖然進入交易場內的會員數量較少,但是信譽極高。以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為例:其場內會員交易採用公開叫價,口頭拍板的形式來交易,由於場內的金商嚴守信用,鮮有違規之事發生。

(2)黃金市場買賣參與者

國際金商:最典型的就是倫敦黃金市場上的五大金行,其自身就是一個黃金交易商,由於其與世界上各大金礦和黃金商有廣泛的聯系,而且其下屬的各個公司又與許多商店和黃金顧客聯系,因此,五大金商會根據自身掌握的情況,不斷報出黃金的買價和賣價。當然,金商要負責金價波動的風險。

銀行:又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僅僅為客戶代行買賣和結算,本身並不參加黃金買賣,以蘇黎世的三大銀行為代表,他們充當生產者和投資者之間的經紀人,在市場上起到中介作用。也有一些做自營業務的,如在新加坡黃金交易所(UOB)里,就有多家自營商會員是銀行的。

對沖基金:近年來,國際對沖基金尤其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活躍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各個角落。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及黃金期貨交易所構築大量的淡倉有關。一些規模龐大的對沖基金利用與各國政治、工商和金融界千絲萬縷的聯系往往較先捕捉到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利用管理的龐大資金進行買空和賣空從而加速黃金市場價格的變化而從中漁利。

各種法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這里既包括專門出售黃金的公司,如各大金礦、黃金生產商、黃金製品商(如各種工業企業)、首飾行以及私人購金收藏者等,也包括專門從事黃金買賣的投資公司、個人投資者等。從對市場風險的喜好程度看,又可以分為避險者和冒險者:前者希望黃金保值而迴避風險,希望將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如黃金生產商、黃金消費者等;後者則希望從價格漲跌中獲得利益,因此願意承擔市場風險,如各種對沖基金等投資公司。

經紀公司(Brokerage Firm):是專門從事代理非交易所會員進行黃金交易,並收取傭金的經紀組織。有的交易所把經紀公司稱為經紀行(Commission House)。在紐約、芝加哥、香港等黃金市場里,有很多經紀公司,他們本身並不擁有黃金,只是派出場內代表在交易廳里為客戶代理黃金買賣,收取客戶的傭金。

(3)有關的監督管理機構
隨著黃金市場的不斷發展,為保證市場的公正和公平,保護買賣雙方利益,杜絕市場上操縱價格等非法交易行為。各地都建立了對黃金市場的監督體系。比如:美國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FC)、英國的金融服務局(FSA)、香港的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等。

(4)有關的行業自律組織
世界黃金協會:是一個由世界范圍的黃金製造者聯合組成的非贏利性機構,其總部設在倫敦,在各大黃金市場都設有辦事處。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引導黃金市場上的結構性變化(例如:消除稅收,減少壁壘,改善世界黃金市場的分銷管道等)來盡可能提高世界黃金的銷量。對世界黃金生產形成穩定的支持,並在所有實際和潛在的黃金購買者之前樹立起正面的形象。

倫敦黃金市場協會(LBMA):成立於1987年,其主要職責就是提高倫敦黃金市場的運作效率及擴大倫敦黃金市場的影響,為倫敦招商,促進所有參與者(包括黃金生產者、精煉者、購買者等)的經營活動。同時與英國的有關管理部門,如英國金融管理局,關稅與消費稅局等共同合作,維持倫敦黃金市場穩定而有序的發展。

7. 求金融機構股票分析論文3000

文章收集2006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月度數據,在VAR模型的基礎上運用脈沖響應函數分析了我國金融機構信貸規模和股票市場價格之間的響應程度。結果表明,在滯後階數取2時,金融機構信貸規模與股票市場價格有雙向格蘭傑因果關系。短期內金融機構信貸規模對股票市場價格的沖擊影響較大,中長期以後這種影響迅速降低至0附近。相反,股票市場價格對金融機構信貸規模的中長期沖擊要大於短期沖擊。

8. 老師讓寫一篇關於知名國際金融機構的論文2000字左右,急!求高人幫忙!謝啦!我是金融專業的!

為什麼我們老師也讓寫了……我們是5選1的題……其中就有這個……也是金融課……

9. 以金融機構寫一篇3000字論文

是小作文吧,能寫的

10. 利率的變化會如何影響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舉個關於中國經濟的例子

利率作為「經濟杠桿」,其影響主要體現在:
1、宏觀經濟方面
利率調整可以在不擴大貨幣供應的條件下,改變社會資金總量和借貸資金的供給,從而影響總供求。其主要體現在短期內對總需求的調節,利率降低一方面增強居民的消費動機,另一方面導致企業投資需求的增加,從而導致總需求的增加,但是從長期看來,低利率導致的企業投資規模擴張會傾於增加總供給。
由於資產價格等於該資產未來現金流或收益的貼現,在未來現金流或收益既定的情況下,用來代表貼現率的利率水平越低,該資產的價格也就越高,反之同理。因此利率變動對房地產和證券市場的影響不可小覷。
國內外利率差異會對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收支產生影響。國際利率高於本國利率時能促進本國資金外流,同時防止外國熱錢流入,一定程度上緩解國際收支順差。
2、微觀經濟方面
對個人而言,儲蓄是其可支配收入減去消費以後的消費部分。利率變動會影響儲蓄收益和個人儲蓄傾向,從而調節居民消費和儲蓄的相對比重。
居民可用多樣化的方式保有其儲蓄——實物資產或金融資產,而金融資產中,又有貨幣資產和股票、債券等非貨幣資產。利率變動對通脹率和各種金融資產收益率的影響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資產持有結構。
利率作為企業借款的成本,對投資的規模和結構都具有非常直接的影響。總體來說,投資項目收益既定時,社會投資規模會與利率的升降反向變化。因此國家可以通過調節基準利率進行宏觀調控。
利率的變動會影響資本流動的方向與規模,從而會對投資結構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政府可以通過差別化的利率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
利息成本支付是企業盈利的最低界限,利率水平也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因此提高利率可以對企業進行約束和激勵,使資源更集中於優質高效的企業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盈利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專戶理財趨勢 瀏覽:221
能在mt4上使用的交易商 瀏覽:619
樂視10億美元融資 瀏覽:203
通開頭的股票 瀏覽:178
美元對港幣的匯率歷史數據 瀏覽:464
中韓在線匯率換算器 瀏覽:411
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破 瀏覽:654
融資擔保法律事務 瀏覽:983
怎麼快速的把excle籃色杠桿去掉 瀏覽:479
民生證券伺服器 瀏覽:112
2017年10月25日美金匯率 瀏覽:76
金融服務禮儀風采展示PPT 瀏覽:393
股票股東集中度怎麼查 瀏覽:189
少年玩股票 瀏覽:915
證券清算交收流程 瀏覽:580
政府融資平台化解 瀏覽:618
印幣對美金匯率 瀏覽:355
上海期貨交易所福利待遇 瀏覽:818
弘宇股份股票吧 瀏覽:598
國債期貨基礎知識及股指期貨實戰思路培訓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