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日本金融機構的分類

日本金融機構的分類

發布時間:2021-03-15 20:50:15

A. 日本有多少家銀行,分別叫什麼

銀行作為一種金融機構,與日本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日本的金融機構主要由中央銀行、民間金融機構和政府金融機構這本大部組成。中央銀行主要是指日本銀行;民間金融機構是指民間的財團企業等所經辦的各種城市銀行、地方銀行、信貸銀行、互利銀行等。另外還包括一些民營的生命、財產保險公司;政府金融機構是指以借貸資金為主要業務的日本開發銀行、日本進出口銀行和一些金融公庫,另外還包括郵局的郵政儲蓄等等。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然是那些民營的普通商業銀行占著主導地位。其中大規模的城市銀行全國主要有如下十二家:第一勸業銀行、櫻花銀行、富士銀行、大和銀行、三菱銀行、三和銀行、東海銀行、協和銀行、大和銀行、東京銀行、?玉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等等。這十二行的資金總額占據日本全部金融機構資金總額的四分之一。

在銀行開戶對日本人來就是極為普通的事情。因為利用銀行的戶頭,人們不僅可以儲蓄,還可用於各種款項的收付轉帳,甚為方便。比如房租、水電煤氣、電話費等都可由銀行從客戶的戶頭上直接轉付。個為的工資或其他收入也可以直接從對方轉入存摺戶頭。

日本銀行一般存款業務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零存整存款、高額活利存款等等。

在銀行開設戶頭存款時,先填好存款單。存款單上所要填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存款金額等項目。將存款單、現金和圖章交給銀行工作人員,然後他將存摺作好後和圖章一起還給你不算辦完了。以後每次存款只需要拿著存摺和現金,填好存款單就可以辦理,而取款時還必須帶上圖章才能辦理取款手續。

現在在日本,人們已比較習慣於使用用存取款信用卡。辦理存取款信用卡時,自己要設定一個四位數的密碼。有了存取款信用卡,可以不用存摺和圖章,也不必一一填寫存取款單,直接用銀行設置的卡片機自由地存款或取款和查對現有存款金額。另外,日本的銀行窗口營業時間都比較短,平時到下午三點就停止了業務,星期六和星期日還不營業,而卡片機還可以繼續運轉,一般持續到下午六點。這樣存取款的時間范圍加大了,也給人們帶來了方便。

日本的貨幣叫日元,以?字表示。貨幣種類分紙幣和硬幣兩種。現在日本發行的紙幣面值有10000?,5000?1000?三種(原來的500?紙幣現已不太常見,當然仍可以使用)。硬幣面值有500?,50?,10?,5?,1?,六種。日元現在是世界上18種可以自由流通的貨幣之一。以日元兌換其他世界通行外匯也是很方便的。除東京銀行為外匯兌換專門銀行以外,其他另有近190家銀行經過日本大藏省批准可以進行外匯兌換業務。這些可以進行外匯兌換業務的銀行通常人們簡稱它為???。

除了這些日本的銀行以外,還有70多家外國銀行在日本開設了90多個支店。其中美國的銀行佔三之一。另外有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等國家的銀行。這些銀行的支店有70%集中在首都東京,其餘一些散布在大阪、橫浜、神戶等大中型城市。外國銀行的主要業務也是存款、貸款和進行外匯兌換。但它們的儲蓄額並不高,只佔日本全國各銀行儲蓄總額的1%。而貸款率則超過日本全國銀行總貨款額的3%。除了這些外國銀行的支店以外,還有100多家銀行在日本設有辦事處。中國銀行也在東京設有常駐辦事處。

現在,日本已有不少家銀行和中建立了業務聯系,而其中又以三和銀行為捷足先登。三和銀行於1963年就與中國銀行建立了代理業務。爾後,於1971年作為日本的銀行首次參加了廣州交易會。1972年在日元人民幣直接結算問題上與中國銀行首腦最初達成協議。1980年以後,三和銀行積極致力於發展在中國境內的銀行業務。到目前為止,在北京、大連、天津、上海、廣州等地設立了五個常駐代辦處,並在深圳和上海浦東開辦了分行。現在與我國建立了銀行業務,並有北京、上海、大連、廣州、天津、深圳等地設立了常駐代辦處的銀行還有第一勸業銀行、櫻花銀行、富士銀行、住友銀行、三菱銀行等等。

但是,從幾年前開始,日本的銀行儲蓄額的增長開始變得緩慢,當然,暈與日本整個的經濟增長速度和景氣狀況不無關系。但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屬於政府金融機構之一的郵政儲蓄額的上升。有材料表明,到1975年(昭和50年)為止,日本的郵政儲蓄總額終於突破了50兆日元大關。特別是從40兆日元增長到50兆日元只經過了短短的一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其增加額相當於一個大規模城市銀行儲蓄金總額。郵政儲蓄之所以增長如此之快,很大的原因在於它對低額儲蓄(原為300萬日元以下,後增長600萬日元以下)的利息不計稅。面對這種競爭,銀行也實行了類似政策。即所謂復利利息指定日期定期存款,並對低額儲蓄(300萬日元以下)利息實行免稅(俗稱???制度)等等。然 而,實行不久,發現許多人利用這一點,以虛名亂開低額儲蓄戶頭,進行偷稅漏稅,迫不得已,???制度於1988年(昭和63年被廢止。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銀行儲蓄利息偏低,現在更多的日本人熱衷於股票交易。特別是家庭電子計算機的運用,使許多人能不到交易所去,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有關的股票信息,也可以通過電子計算機簡單地購入股份或拋售股份。有些人甚至把這種股票交易視為一種金錢游戲。盡管購買股票含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性,但一旦看準行情,買到看漲的股票,得到的利潤要比銀行儲蓄的利息大得多。從而股票交易市場從銀行手中爭走了越來越多的顧客。面對這種人們日益脫離銀行的現象,日本的銀行家們今後不得不更加絞盡腦汁,苦心經營,來維持自己在金融界的地位。

B. 日本主要的銀行有哪

銀行作為一種金融機構,與日本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日本的金融機構主要由中央銀行、民間金融機構和政府金融機構這本大部組成。中央銀行主要是指日本銀行;民間金融機構是指民間的財團企業等所經辦的各種城市銀行、地方銀行、信貸銀行、互利銀行等。另外還包括一些民營的生命、財產保險公司;政府金融機構是指以借貸資金為主要業務的日本開發銀行、日本進出口銀行和一些金融公庫,另外還包括郵局的郵政儲蓄等等。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然是那些民營的普通商業銀行占著主導地位。其中大規模的城市銀行全國主要有如下十二家:第一勸業銀行、櫻花銀行、富士銀行、大和銀行、三菱銀行、三和銀行、東海銀行、協和銀行、大和銀行、東京銀行、?玉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等等。這十二行的資金總額占據日本全部金融機構資金總額的四分之一。

在銀行開戶對日本人來就是極為普通的事情。因為利用銀行的戶頭,人們不僅可以儲蓄,還可用於各種款項的收付轉帳,甚為方便。比如房租、水電煤氣、電話費等都可由銀行從客戶的戶頭上直接轉付。個為的工資或其他收入也可以直接從對方轉入存摺戶頭。

日本銀行一般存款業務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零存整存款、高額活利存款等等。

在銀行開設戶頭存款時,先填好存款單。存款單上所要填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存款金額等項目。將存款單、現金和圖章交給銀行工作人員,然後他將存摺作好後和圖章一起還給你不算辦完了。以後每次存款只需要拿著存摺和現金,填好存款單就可以辦理,而取款時還必須帶上圖章才能辦理取款手續。

現在在日本,人們已比較習慣於使用用存取款信用卡。辦理存取款信用卡時,自己要設定一個四位數的密碼。有了存取款信用卡,可以不用存摺和圖章,也不必一一填寫存取款單,直接用銀行設置的卡片機自由地存款或取款和查對現有存款金額。另外,日本的銀行窗口營業時間都比較短,平時到下午三點就停止了業務,星期六和星期日還不營業,而卡片機還可以繼續運轉,一般持續到下午六點。這樣存取款的時間范圍加大了,也給人們帶來了方便。

日本的貨幣叫日元,以?字表示。貨幣種類分紙幣和硬幣兩種。現在日本發行的紙幣面值有10000?,5000?1000?三種(原來的500?紙幣現已不太常見,當然仍可以使用)。硬幣面值有500?,50?,10?,5?,1?,六種。日元現在是世界上18種可以自由流通的貨幣之一。以日元兌換其他世界通行外匯也是很方便的。除東京銀行為外匯兌換專門銀行以外,其他另有近190家銀行經過日本大藏省批准可以進行外匯兌換業務。這些可以進行外匯兌換業務的銀行通常人們簡稱它為???。

除了這些日本的銀行以外,還有70多家外國銀行在日本開設了90多個支店。其中美國的銀行佔三之一。另外有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等國家的銀行。這些銀行的支店有70%集中在首都東京,其餘一些散布在大阪、橫浜、神戶等大中型城市。外國銀行的主要業務也是存款、貸款和進行外匯兌換。但它們的儲蓄額並不高,只佔日本全國各銀行儲蓄總額的1%。而貸款率則超過日本全國銀行總貨款額的3%。除了這些外國銀行的支店以外,還有100多家銀行在日本設有辦事處。中國銀行也在東京設有常駐辦事處。

現在,日本已有不少家銀行和中建立了業務聯系,而其中又以三和銀行為捷足先登。三和銀行於1963年就與中國銀行建立了代理業務。爾後,於1971年作為日本的銀行首次參加了廣州交易會。1972年在日元人民幣直接結算問題上與中國銀行首腦最初達成協議。1980年以後,三和銀行積極致力於發展在中國境內的銀行業務。到目前為止,在北京、大連、天津、上海、廣州等地設立了五個常駐代辦處,並在深圳和上海浦東開辦了分行。現在與我國建立了銀行業務,並有北京、上海、大連、廣州、天津、深圳等地設立了常駐代辦處的銀行還有第一勸業銀行、櫻花銀行、富士銀行、住友銀行、三菱銀行等等。

但是,從幾年前開始,日本的銀行儲蓄額的增長開始變得緩慢,當然,暈與日本整個的經濟增長速度和景氣狀況不無關系。但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屬於政府金融機構之一的郵政儲蓄額的上升。有材料表明,到1975年(昭和50年)為止,日本的郵政儲蓄總額終於突破了50兆日元大關。特別是從40兆日元增長到50兆日元只經過了短短的一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其增加額相當於一個大規模城市銀行儲蓄金總額。郵政儲蓄之所以增長如此之快,很大的原因在於它對低額儲蓄(原為300萬日元以下,後增長600萬日元以下)的利息不計稅。面對這種競爭,銀行也實行了類似政策。即所謂復利利息指定日期定期存款,並對低額儲蓄(300萬日元以下)利息實行免稅(俗稱???制度)等等。然 而,實行不久,發現許多人利用這一點,以虛名亂開低額儲蓄戶頭,進行偷稅漏稅,迫不得已,???制度於1988年(昭和63年被廢止。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銀行儲蓄利息偏低,現在更多的日本人熱衷於股票交易。特別是家庭電子計算機的運用,使許多人能不到交易所去,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有關的股票信息,也可以通過電子計算機簡單地購入股份或拋售股份。有些人甚至把這種股票交易視為一種金錢游戲。盡管購買股票含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性,但一旦看準行情,買到看漲的股票,得到的利潤要比銀行儲蓄的利息大得多。從而股票交易市場從銀行手中爭走了越來越多的顧客。面對這種人們日益脫離銀行的現象,日本的銀行家們今後不得不更加絞盡腦汁,苦心經營,來維持自己在金融界的地位。

C. 簡述金融機構的分類

我國金融機構按其地位和功能劃分大致有以下四類:
(1)貨幣當局,又稱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
(2)銀行。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又分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合作銀行以及住房儲蓄銀行。
(3)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及股份制的保險公司,城市合作社及農村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公司,證券公司,證券交易中心,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證券登記公司,財務公司,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
(4)境內開辦的外資、僑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包括外資、僑資、中外合資的銀行、財務公司、保險機構等在我國境內設立的業務分支機構及駐華代表處。

D. 日本債券市場的類型

企業債券(Corporate Bond)
根據發行人不同,企業債券分金融債和事業債兩大類。 金融債是長期信用銀行、東京銀行、農林中央金庫、商工組合中央金庫等為籌措資金而發行的債券。分付息金融債和折價金融債兩種。
付息金融債期限一般5 年,東京銀行還發行期限為3 年的金融債,面額在1 萬日元以上。機構投資者是主要購買者; 1981 年,長期信用銀行、農林中央金庫、商工組合中央金庫又推出新型付息金融債,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購買限額每人不能超過300 萬日元,利息可享受免稅優惠。
折價金融債期限1 年,面額1 萬日元以上,個人是主要的購買者。 民間股份公司發行的債券中,除去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以外都叫事業債。事業債又分電力債和一般事業債。電力債是由9 家電力公司發行的債券,以公募方式發行。一般事業債是由其他股份公司發行的債券,有公募發行的,也有50 人以下認購的私募債,事業債面額為10 萬日元,期限為6 年、7 年、10 年、12 年、15 年5 種。發行條件根據評級狀況決定。一般事業債的發行通常採取有擔保原則,即以工廠或設備等公司財產擔保本息的支付,但從70 年代開始,企業開始要求發行無擔保債券。1979 年,兩家電力公司發行了無擔保債券。之後企業和證券公司要求降低可以發行元擔保債券的標准。 1988 年11 月,大藏省最終降低了標准,要求發行人必須凈資產達到330 億日元,且評級為A 以上。
企業債券也可以按所含條款不同劃分為普通公司債( Straight Bonds),可轉股公司債(Converiible Bonds)和附認股證公司債(Warrant Bonds)。普通公司債是傳統的債券形式,可轉股公司債是其條款中規定可以由持有人選擇將債券轉成發行公司的股票。工商企業和銀行分別於1970 年和1937 年首次發行可轉股債券。這種債券在股價上揚時尤其受歡迎,對其發行的限制也比普通公司債要少。根據大藏省規定,只要公司凈資產達到330 億日元以上,評級為BBB 以上,即可發行可轉股公司債。附認股證公司債是發行的債券附有認股證,認股證可以轉讓,持有人可以要求向發行公司按債券持有額的一定比例購買公司股票。1981 年,一些企業首次發行附認股證公司債。
由於債券市場對發行人的要求較嚴,小公司一般不能在國內市場上發行債券,而是轉向外國資本市場,主要是瑞士市場;而大公司也因國內市場要求過多而轉向歐洲貨幣市場發行債券。為此,證券公司呼籲大藏省放寬國內債券市場的發行限制。據報道,大藏省已經計劃從1996 年4 月開始放鬆對證券市場的管制,其中一條就是取消私募債券每次發行限額和每年舉債次數限制。目前私募債券每次發行限額為200 億日元,每年發行不得超過6 次。

E. 有誰清楚日本金融體系,謝謝

2008年9月以來,源自華爾街的國際金融危機給日本經濟以重創。在很短時間內,各項主要經濟指標迅速出現戰後少有的急劇下滑,2008年財年GDP增長率下降3.5%,出現戰後最嚴重的衰退。但經過大半年時間的艱苦努力,從2009年5月起,日本經濟的主要指標逐漸回暖,6月政府正式宣布「觸底」。日本經濟何時復甦?後金融危機走向如何?對世界經濟以及中日經貿關系將產生很大影響。

一、日本未發生金融危機,而是發生了經濟危機

國際金融危機對日本金融機構的直接打擊有限,但對實體經濟打擊沉重。2008年第4季度實際GDP增長率驟降14.4%,創下戰後以來的新低。2009年第1季度又降為14.2%。不僅如此,其他主要經濟指標均開始出現雪崩式下滑。美歐市場的萎縮導致日本出口迅速下降,2008年度出口同比減少16.4%,貿易順差下降了90%。2009年第1季度,出口下降26%。此前日本之所以從長達10幾年的長期蕭條中掙脫出來,主要是由出口擴大帶動的。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日本整個出口企業沉重一擊,而汽車企業首當其沖,受害最重。出口產業受挫,引起工礦業生產迅速下降、設備投資下滑、企業經營惡化,而生產的減少以及企業效益的下降又引起就業形勢的惡化,經濟危機的特徵十分明顯。這說明在日本並未發生金融危機,而是發生了經濟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經濟急劇下滑,且比震源地的美國以及其他歐洲主要發達國家更嚴重,其主要原因在於,日本經濟是在舊傷尚未痊癒的情況下,進入新一輪的周期性衰退,再加上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創,因此表現出比美國和歐洲主要發達國家更嚴重的症狀。

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日本政府在2008年8月、10月和12月先後採取了「緊急綜合對策」、「生活對策」和「緊急經濟對策」措施,被稱為「三級火箭助推」。三次政策措施共投入財政資金12.4萬億日元,相當GDP的1.9%,預計將帶動75萬億規模的事業投資。

三次經濟對策主要包括支付定額消費補貼金(2萬億日元)、下調高速公路收費、改善就業政策、住宅減稅、實施醫療、看護、社會福利政策等措施。同時,為了加強金融系統的穩定,出台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對策(擔保規模擴大到30萬億日元)、增加政府對金融機構的公共注資(12萬億日元)、成立銀行等金融機構持有股票回購機構等。

在貨幣政策方面,日本銀行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向短期金融市場大量供給資金,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金融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兩次下調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的誘導目標,2008年10月從0.5%下調至0.3%,12月從0.3%下調至0.1%。2008年12月,又實施購入長期國債、購買一般企業商業票據(CP)等特別措施。直到2009年6月,日本銀行一直維持0.1%的低利率不變,繼續增加貨幣的流動性。

鑒於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經濟惡化速度加快,日本政府又於2009年4月決定出台新的「追加經濟對策」,追加額高達15.4萬億日元,相當於GDP的3%,這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財政投資,預計帶動56萬億日元的事業規模。據預測,此舉將推升2009財年GDP增長率2個百分點。

上述一系列擴張性財政金融政策已初見成效。2009年5月份以來,日本一些主要經濟指標開始出現若干回暖跡象,節能汽車減稅及綠色補貼、定額消費補貼金等對策已產生效果。據預測,如果不實施經濟對策,2009年度實際GDP將為超過-5%的負增長,而實施經濟對策後,將維持在-3%左右。

二、後金融危機時期日本經濟走勢

盡管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日本實體經濟造成嚴重沖擊,但對其金融體系和社會結構並未造成太大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國家實力並未出現實質性變化。正因為如此,日本的經濟危機呈現出「來得快,走得也快」的特徵。2009年5-7月份,日本銀行與政府與雙雙連續三個月對經濟運行做出上行判斷。日本銀行在6月份「金融經濟月報」中指出:日本經濟持續改善。7月的「月報」進一步指出;經濟逐漸好轉。內閣府在6月份「月例經濟報告」中時隔7個月首次取消了「惡化」二字,認為經濟已出現部分改善,雖然不能說復甦,但也已觸底。7月份的「月例經濟報告」又進一步認為,盡管形勢依然嚴峻,但經濟已全面改善。在發達國家中日本第一個宣布「觸底」。這意味著日本經濟已從危機階段進入後金融危機的療傷階段。為了判斷未來經濟走勢,還應分析一下日本面臨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日本經濟實力雄厚,特別是國內金融系統仍然穩定,不良債權早已處理完畢,經濟基本層面尚好。另外,日本對金融創新和發展金融衍生工具一直持慎重態度,政府對金融機構的監管遠比美國嚴格,這也是日本金融系統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免遭重大直接損失的主要原因。再者,日本剛剛經歷長期蕭條,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教訓,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事實上,目前美國所採取的擴大公共投資、零利率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也都借鑒了日本的經驗。

(2)周期性衰退接近尾聲。從戰後日本出現的13次景氣循環來看,衰退期平均為17個月。第14次景氣循環從2007年11月開始進入衰退期,到2009年7月達20個月,經過長期調整,新一輪經濟周期即將來臨,加之前兩個季度跌幅較大,第二季度止跌反彈情在理中。

(3)庫貨減少,生產可望回暖。自去年秋季以來,出口銳減,企業減產,大量積壓的庫貨開始減少,到2009年3月庫貨已接近正常水平。加之美國市場出現回暖兆頭,最大貿易夥伴的中國經濟保持相對高速增長,3-5月份,出口連續保持降幅縮小態勢,工礦業生產指數也分別出現1.6%、2.3%和5.7%,連續3個月正增長,企業信心指數得到提振。

(4)政府的緊急對策將逐漸顯露效果。如前所述,面對國際市場惡化和日元升值,日本政府自2008年秋季以來先後出台了四次緊急經濟對策,累計財政支出規模超過GDP的5%。發放到每位居民手中的定額消費補貼金和2008年財年補充預算以及提前執行的2009年度公共投資等均在第二季度產生效果,支撐經濟回暖。央行及時下調利率,向短期金融市場提供大量資金,還採取回購長期國債、回購民間企業發行的CP等非傳統金融手段,企業融資環境已明顯趨好。

(5)國際經濟環境的若干有利變化。面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國際社會頻頻出手,採取協調行動,這些對策可能在2011年上半年顯露效果,全球經濟可望逐漸回暖。另外,國際油價、糧價的大幅度降價對嚴重依賴進口的日本經濟利好,會使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交易條件改善,但前一時期這種利好為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波所淹沒,經濟觸底後,這一利好就會逐漸顯現。

2.不利因素

(1)設備投資短時期內難以恢復。據內閣府的最新調查,反映半年後設備投資增長的機械設備(除船舶、電力外)訂貨金額出現連續四個季度大幅度下滑,這意味著半年乃至一年後的設備投資仍將持續下跌。據內閣府預測,2009年度設備投資將為-15.9%的大幅度下降。設備投資約占日本GDP的15%,設備投資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對經濟發展產生重要作用,設備投資大幅下降,首先將嚴重影響內需的擴大。

(2)失業狀況繼續惡化。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到2009年3月底已有10幾萬「派遣臨時工」失去工作崗位,正式員工也岌岌可危。從失業率來看,2008年1月僅為3.8%,2009年1月上升為4.1%,5月又攀升至5.2%。同月有效求人倍率(有效求人數/有效求職數)下降至0.44,為戰後最低點,失業人口總數高達347萬人。估計未來一段時間,失業率還將上升。嚴重的失業問題已開始演變為社會問題。

(3)個人消費增長困難。個人消費占日本GDP的56%,對自律性經濟復甦影響巨大。消費疲軟是日本經濟陷入蕭條的重要特徵之一,在20世紀90年代個人消費基本處於停滯或負增長狀態。2002年3月以來的69個長期景氣過程中,由於收入未能增加,個人消費也基本處於微升和停滯狀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不僅收入沒有增加,反而出現大量失業人口,壓迫社會總收入上升,其結果導致個人消費更加疲軟。

(4)財政狀況日趨惡化。如前所述,到2008年度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長期債務余額達860多萬億日元,與GDP之比接近180%。前一個時期,由於政府嚴格控制國債發行額,財政狀況曾出現過好轉跡象,但突遭金融危機襲擊,不得不再次採取凱恩斯主義手法,擴大發行國債,使財政再陷深淵。倘若危機長久持續,能否籌措到「第五次經濟對策」資金似乎都很困難。

(5)政局將持續動盪。日本最晚將在2009年8月30日舉行眾院選舉。據媒體預測,在野的民主黨獲勝可能性較大,但即便民主黨掌握掌權,也難以保證政局的長期穩定。政局的動盪難以保證經濟政策的連續性,不利於緊急經濟對策的推行。

3.近期走勢

由於外日本需依存度較高,只要美國經濟不復甦,世界經濟不復甦,日本率先實現明顯的V字型復甦很難想像,但出現U型復甦的可能性較大。日本這次經濟衰退,出口下降、生產減少、設備投資驟減、就業形勢惡化以及個人消費減少等蕭條特徵在很短的時間內幾乎同時出現。來勢兇猛,觸底也很快,但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並繼續走向復甦,尚需時日,由於美國經濟、世界經濟尚未恢復以及經濟下滑慣性等因素的影響,2009年度日本經濟仍將是-3.3%左右的衰退。

最近世界經濟出現若干復甦的端倪,在強有力的擴張性財政金融政策刺激下,估計日本經濟在第二季度有可能出現正增長,在繼續持續一段正增長後,到2011年第二季度前後,隨著經濟對策效果的減弱或消失,設備投資和個人消費等民需又難以跟進,因此可能再次出短期波動,亦即出現雙底的W型變化。倘若2011年下半年以後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出現復甦,日本經濟也將隨之復甦,2011年度可能轉為1%左右的正增長。

4.中期走勢

這里的中期是指未來5年左右的期間,亦即後金融危機時期。這一階段是對金融危機後遺症進行處理、療傷的階段。由於設備投資低迷、失業壓力還在增大、個人消費持續疲軟、財政困難以及外需環境不穩定等不利條件的存在,日本經濟在後金融危機時期很難出現較高增長。

日本財政咨詢會議把近中期經濟發展劃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危急階段」,大體在2009年。這一階段的對策是:為了切斷金融危機和實體經濟惡化的連鎖,要強化內需的支撐作用,提前實施公共投資計劃項目,擴大就業。目前這一階段的目標已基本實現。第二階段為「觸底階段」,大約在2011年前後。在這一階段為了使景氣不再下跌,應當加強空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以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第三階段為「恢復和增長階段」,大約在2011年以後。

雖然日本經濟在2008年出現了大衰退,但由於日元升值,按美元計算的實際GDP反而比上年出現大幅度上升(從4.3萬億美元上升至4.9萬億美元),繼續保持世界第二位的經濟規模,而且世界金融大國、債券大國的地位也未發生變化。盡管面臨各種挑戰,但日本經濟實力猶在,資金雄厚、企業創新能力旺盛,具備經濟再生的基礎條件。因此陷入類似90年代的長期蕭條的可能性不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有望成為下一個經濟增長點的綠色經濟、節能環保領域,日本具有壓倒優勢,占據著制高點,加之支持力度又在加大,今後有望進一步成長。財政困難、社會保障問題以及少子老齡化問題屬於長期和超長期結構性問題,對近中期日本經濟的影響有限。

綜合各種不利與有利因素,筆者對後金融危機時期的日本經濟走勢持謹慎樂觀預測,2011年以後,日本將會逐步告別凱恩斯主義政策,而重新走向財政結構改革之路,做好後危機收口工作。目前日本有關方面明確表示,2011年度的財政預算規模將小於上年度,國債發行額度也將會相應縮小。倘若經濟能夠順利復甦,日本將在2011年以後逐漸提高消費稅,並擇機再次解除零利率,使金融政策回歸常態。在美國經濟、世界經濟回暖的大前提下,後金融危機時期,日本可望保持與潛在經濟增長率相應的1%-1.5%左右的穩定增長。
希望採納

F. 日本企業性質的分類

不能簡單的說是私有或者國有,實際上是相互控股!
企業所有法人化是戰後日本資本關系發展史上的重大變化。在法人所有基礎上經營者掌握了公司法人現實資本的控制權,經營者與傳統的個人資本家的委託代理關系轉變為法人資本的委託代理關系。經營者作為法人的代理人,執行著法人資本的職能,其行為和動機服從於公司法人,從屬於法人資本,是法人化和制度化資本家的人格化的載體和工具。因此,所謂的經營者控制只能是公司法人控制的現象形態。友商社區&g5X6^q9b L-i/V@
友商社區n/E(x2q| M#n

'Y#s ^6k [Xz"i0[成果全文]
X5_ y@e!Fe0友商社區 IQ^@:` @1w3Nq
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貝利和米恩斯指出,由於大企業股權分散化發展,出現了所有權與控制權相分離,經營者掌握了企業的控制權,從而產生了「經營者革命」。但是,現代日本大企業的股權結構經歷了從分散所有到集中所有、3Ad'-AJI~到法人股權、從常規的單項持股到相互持股,使其並沒有向分散化方向發展。在法人相互持股的股權結構中,企業的控制主體是誰9是歸個人控制還是歸經營者控制或者是歸公司控制,即在法人所有的情況下,所有權與控制權是如何配置的9這個問題對於把握日本公司性質,進而認識整個日本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友商社區PK:F L1E)Kk3l.R
一、新古典經濟學企業觀與經營者的地位友商社區5pw#P+e8b0b$p0|t[W
新古典經濟學認為,企業作為私有財產為出資人所有,企業為出資人而存在,企業的利益歸出資人所有。即使是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廣泛分離的現代股份公司,經營者不過是股東的代理人,其行為是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基礎並受其制約。這樣,經營者在理性上與股東同一,利益上一致。這種股東主權主義的企業觀賦予了股東在公司中的主體地位,在本質上界定了經營者的從屬性。
z$J,D"f;p0Mb0 古典資本主義企業的主要特徵是資本的所有者同時是擁有企業的剩餘索取權的監督者,也是經營者,由其聘任的專門管理者並不是風險決策者,只是財產所有者確定職能的執行者。如果說這些專門管理者具有經營者的某些特徵的話,那麼他們也只能是企業所有者財產權能的附屬物,其行為特徵由企業所有者與專門管理者以契約的方式做了相當完整和明細的規定。但是,隨著交易范圍的擴大和資本積累的不斷增加,企業規模也隨之擴大,財產所有者受其精力、專業知識、時間和組織能力的限制不得不放棄企業的經營管理權能而委託給專門經營者。這樣企業所有者就與專門經營者產生了委託代理的契約關系。在這種契約關系下,委託人授權代理人的經營者為實現委託人工——股東的利益而從事經營活動。經營者的經營活動中控制公司的資產運行,掌握著公司內部資源的配置,但是經營者沒有剩餘索取權,其經營者的地位和權能也是由財產所有者的股東決定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股東作為委託與作為代理人的經營者在本質上並沒有沖突,代理人的權能來源與基礎源於股東是極其明確的。
di2T"da:H0 二、日本企業的「經營者控制論」友商社區$y/Tt)`:_2LB,i
在日本,對法人所有結構下的企業控制結構的基本認識是經營者控制,這一理論的重要代表是奧村宏和三戶公。由於對法人持股性質認識的不同,盡管兩者都主張經營者控制,但其理論基礎和對社會性質的把握Ng存在著不同的理論主張。友商社區E KCd]n\
(一)奧村宏的「經營者控制論」友商社區uoqY/X,} D*F
奧村宏是日本最早研究企業所有法人化的經濟學家之—。早在70年代初期,奧村宏就注意到了現代日本企業個人資本家持股比例下降,而法人大企業作為大股東持股比例不斷增大,提出了日本由個人資本主義向法人資本主義轉換的理論。他指出: 「現代日本,嚴格地說,從1955年開始日本資本主義轉變為法人資本主義。」友商社區r"mS)T4``
奧村宏認為,戰後由於財閥的解體,日本企業的股份發生了分散化的變化。但以資本自由化為契機,為防止國外資本對日本企業的收購與兼並,日本企業通過相互持股實施穩定股東工作。這樣股權由分散所有開始向法人所有轉變,漸漸形成了法人相互持股制度。這種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帶來的深刻變化是以股權為紐帶形成了支撐日本經濟命脈的大企業及其集團。而支配與控制日本企業及其集團的人已經不是個人大股東而是沒有財產的經營者。奧村宏認為,法人所有與自然人所有—樣,其目的在於獲利、投機和實施控制功能。但在法人相互持股情況下,法人企業既不是為了獲利也不是為了投機,而是把股票當作控制證券加以運用。這樣,相互所有必然帶來法人企業之間的相互控制和相互支配。但是,由於法人作為一種虛擬的人格化沒有意志和行動能力,其要求和目的必須藉助自然人來實施。這樣企業的代表,即經營者必然成為法人企業的代理人,對被持股企業實施控制。但由於相互持股,控制也是雙向的,這必然使相互持股的雙方相互信任,這意味著企業之間互不幹涉,經營者不實施控制與支配。這樣企業的經營者事實上就從對方企業的支配與控制中解體出來,獲得了自立,形成了經營者控制。這樣,奧村宏通過對日本企業股權法人化的分析,建立了自己的經營者控制理論模型,即「從理論上說,首先是法人的相互所有,在此基礎上由代表經營者進行相互支配與控制,而這種相互控制與支配以相互信任為媒介實現了經營者對本企業的控制和支配。」』友商社區8Z"q3L#U_8L C+g
股權從分散所有向法人的集中所有不但使非財產所有者的經營者支配與控制著企業,而且在法人企業構成社會政治經濟運行基礎的日本,企業控制權的轉移必然帶來社會控制主體的變化。戰前,以個人所有或家族所有為基礎的財閥控制著日本經濟的命脈,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和方向。但戰後日本由於個人資本家極度虛弱,使法人企業成為股權意義上的資本家,在這個意義上,支配與控制日本社會的應該是法人企業本身。但由於法人的虛擬性,只能由經營者代為行使其權力,因此,經營者不但是企業的支配與控制者,而且也成為整個社會的支配與控制者。只不過支配日本社會的經營者已經不是某一企業的經營者,而是由大企業經營者組成的財界控制著日本社會。由於這些經營者只是法人大股東的代表,因此,「他並不是與所有分離的經營者,而是代表法人所有的經營者」,他是在法人所有的基礎上支配和控制著企業與社會。這種支配與控制仍然是與所有權相結合的,只不過這種所有權的主體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自然人股東而是法人大股東。這里奧村宏在本質上仍然強調的是所有權與控制權的結合,而非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即使是法人成為大股東,但其仍然難以擺脫財產性質的制約,結果,現代日本實際上是法人資本主義,它的實質是經營者支配與控制的資本主義。友商社區g&uerr:N8v\
(二)三戶公的「經營者控制論」
"u&b.v}~"ZlJ7M0 圍繞著戰後日本企業所有結構法人化現象,三戶公教授是—位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推進該研究的主要學者之—。70年代三戶公採取貝利、米恩斯公司結構分析方法,選取1936年、土955年和1966年3個時間段上日本最大200家非金融大公司進行了所有與控制結構的分析。根據實證分析的結果,三戶公教授指出,「個人大股東的所有已經分散,但是,另一方面股份所有正在向機構或制度集中。」由此,三戶公提出了其基本理論命題,即現代日本大企業股權特徵是個人所有的分散化和機構所有的集中化,也就是說現代日本企業股權結構的根本特徵是機構化。
+u;W?MnI%fI0 「機構」一詞是三戶公理論中極為重要的概念。在三戶公看來,機構是一種組織體,是一種被社會認知的社會存在,可以說作為組織體的機構是—種社會制度。具體地說,機構包括國家、地方自治團體、學校、機構投資家、企業等組織體。機構所有則是指個人所有以外的一切所有形式。在日本主要是指金融機構、事業法人、投資信託、證券公司、政府公共團體所有。由於法人企業已經構成現代日本社會中心機構和組織體,因此,股權的法人化已經成為現代日本社會主要的所有形態。友商社區:to^]2b~Mm@
三戶公在實證分析和研究基礎上就機構所有與公司的控制關系提出了自己的理論假說: 「在最大200家公司中,支配性的所有者是機構,建立在機構所有基礎上形成了經營者控制。可以說,機構所有即經營者控制具有3個范疇,即創業者家族保持經營能力情況下的家族制具有特定的支配性機構大股東情況下的公司控制以及沒有特定支配性機構大股東情況下的狹義的經營者控制」。」』友商社區:K9@!{wrrQ!f\
在三戶公理論假說中,經營者如何成為機構化股東——公司的控制主體,其控制基礎是什麼?這是解決公司控制問題不可迴避的。在個人大股東的傳統公司中,個人資本家為了其利益的最大化控制著公司的運行,公司成為個人致富的手段,這在資本主義社會既被承認也是合法的。但在機構成為大股東的情況下,機構不同於個人,它是一種社會存在,具有明確的社會目的,它要受社會的制約。這決定了機構雖然可以成為所有主體,但它卻不能像個人那樣成為支配與控制者。那麼機構所有的企業控制者是誰呢?三戶公教授如是說: 「答案很簡單。機構作為一種組織體擁有自己的決策機構和器官,即管理組織。這種管理組織就是支配階層、控制機構。管理組織的職位、地位存在在於機構組織自身,與該職位相適應並得到認知的人作為經營者占據其職位,實施管理職能。而這種管理職能的實施就是企業的支配與控制。由經營者進行的機構支配就是經營者控制。它並不是基於經營者個人出資的財產而是他佔有了經營者的位置,即管理組織的位置。……經營者支配與控制的首要基礎在於他們擁有的職位和地位,而其職位與地位所有的前捌g是其能力的所有」。
O%] n;i S)cH[0不難看出,三戶公與奧村宏一樣,都從企業的法人化和機構化來把握現代日本企業的控制結構,其結論都是經營者控制。但兩者的依據不同,甚至相反。奧村宏的經營者控制論是以法人所有的股權為基礎來確定經營者控制的主體地位,其控制權的實施仍然離不開財產的所有權。個人財產所有與其控制權的結合構成了個人資本主義的實質,而法人資本主義則是經營者控制權與法人所有的結合,財產所有權仍然是社會的中心基礎。然而,三戶公則在財產所有權抄I、來尋求經營者控制的基礎,把經營者對管理地位和自身的能力作為確定其控制主體地位的依據。這樣,三戶公理論就脫離了財產所有權這個基礎。這種經營者控制權與財產所有權的分離發生在個人股權向機構股權轉換構成中。以個人股權為基礎的社會是財產與資本驅動的社會,而以機構股權為基礎的社會則脫離了資本與財產,形成了以組織體為基礎社會。由此,三戶公認為,現代社會由於股權的機構化使其正由財產中心社會向組織中心社會轉變。這樣,三戶公提出了與奧村宏完全不同的經營者控制論,反映了他們對企業所有法人化、機構化的不同看法。友商社區B}:Ovt!xe:A
友商社區#g;S3F*C,_LQOG
三、日本公司的經營者控制是法人控制的現象形態友商社區6Y G~9TPS9X
企業所有法人化是戰後日本乃至當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本關系發展史上的重大變化。無論是奧村宏的經營者控制論還是三戶公的經營者控制論都強調股權的法人化和機構化使企業的經營者獲得了自立與自律。但是,事實上在現代企業股權法人化構成中,經營者雖然在組織上掌握了企業控制權,但同時也應當看到經營者不過是法人資本人格化的表現,他的自立與自律不是其自身運動的結果,而是現實法人資本運動的內在要求,其自立與自律是有條件的。
o9Wi](m g0 首先,日本經營者的權利和地位不是由股東而是由法人資本家決定的。
h]S\5y]0 在現代公司,由於股權的分散化已使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在法律上和現實上發生了分離,企業的控制權也在很大程度上與所有權發生了分離。問題是所有權的這些權能轉移給了誰?這一點決定股東、經營者以及整個公司制度的性質。
&m/k:[4P:Y,D0H0企業的經營權轉交給企業經營者是生產經營復雜化、效率化的要求。這種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由於是以所有權與控制權的結合為基礎,對所有權性質並沒有本質的沖擊,即所有權與控制權的結合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前提,從而兩者的分離是資本迫於生產力的屬性而採取的一種積極的生產關系的調整。而控制權從股東手裡分離出來使其財產權能出現了空洞化,但這種從股東手裡分離出來的控制權並沒有轉移給經營者而是轉移給了企業本身。這是因為,個人資本家:如果把資本的控制權轉交給企業經營者無疑將培育自己階級的對立面和掘墓人,而把權利轉交給企業使其成為資本權利主體則資本家階級創造了一個能永恆保證其利益的物化的客體。這個客體雖然缺乏自然人的思維但它卻帶有資本的靈
0g2iD b \['b0性,在資本的競爭中不斷地積累著財富,擴大著資本的實力,成為—種永恆擴張的運動。資本家雖然被異化在其運動之外,但卻在資本的運動中能夠獲得滿足與永恆。另外,從法律上看公司具有自然人屬性,像自然人—樣承擔著一定的民事權利與義務,具備了成為實質性所有與控制主體的法律特徵。因此,如果說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資本家的話,那麼「今天的資本家不是—個—個的實業家,而是股份公司」。友商社區 t {b~*w8M^!K)g5s&X
『『在現代巨大企業,如果要尋找像資本主義個人企業中的『資本家』的話,那隻能是企業本身——正確地說,是具有基於其所有,代為行使控制的經營組織的企業本身。」這就是說,原本由資本家掌握的財產的剩餘索取權和企業控制權已經轉移給了公司本身,公司成為法人意義上的資本家,即資本家的職能也制度化了。這樣,在貝利、米恩斯理論中財產權利由股東向經營者轉移的模型就轉變為股東向企業本身轉移財產權利的模型,企業本身成為財產權利的中心。如果說在貝利、米恩斯模型中股東與經營者的關系尚存在著委託代理關系,那麼在公司中心的權利結構中,委託代理關系則發生在企業與經營者,之間。經營者的地位與權利不是由股東而是由公司法人性質決定的。
L P5_SR&^0友商社區2A-h)m1e T/{-g%E
其次,日本公司的經營者控制是法人資本控制的現象形態。友商社區 E@s_"b$D^rjh
在股份公司中,經營者的位置一旦由大股東占據,則公司的控制權便掌握在財產所有者手中,所有者控制就成為公司典型的控制形態。但是,在公司所有客觀化和自立化的情況下,公司法人已經變成了經濟運動中的一個實實在在的物化的實體而不僅僅是法律上的虛擬和抽象。公司所有實質化已經使公司本身成為資本家。
%zv}4K9{!v0 『』』公司資本家是制度化資本家,其資本家的職能是由公司本身的管理組織來實施的,即公司作為所有資本家,其職能資本家是由公司本身所固有的制度化的管理經營組織來承擔的。而作為職能資本家的管理組織,其對法人資本和僱傭勞動的意志表達則是通過公司的經營者來具體落實和實施的。經營者是占據這個經營管理組織最上層或最高職位的人。這個經營者在自己的權利范圍內對該企業進行著最高戰略決策,控制著整個企業的經營活動並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成為公司的法定代表。顯然,專門經營者是因為他占據組織控制體制的核心才成為經營者,其職位並非是其本人所創造。創造這一職位、給予其地位和賦予其權能的只能是結集在法人企業的聯合資本。公司的規模越大,經營者的權力就越大,這種權力從屬於公司內部的機構組織而不歸屬於經營者個人。經營者一旦離開了這個位置就失去了經營者的地位,其權力的大部分就不再存在。即使是經營者能夠決定自身的後繼者,但他也不能把它傳給自己的親信而必須把它傳給具有與企業控制體制要求相符合的、有經營能力的人。因此,公司的經營者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事實上都不能擁有這種權力和地位,經營者決不是公司事實上的所有者。經營者控制實際上是公司基於其實質所有,以自身的經營組織為媒介,由經營者代為行使的一種控制體制。經營者控制並不是與所有相分離的一種控制,而是基於法人實質所有的一種控制。從表面上看,經營者控制好像源於其自身的能力,但實質上其控制力只能蘊藏於法人資本即聯合資本自身之內。因此,所謂的經營者控制也只能是由實質性的所有主體——公司法人對公司資產即現實資本(企業的生產手段、勞動力以及兩者的結合體)控制的現象形態,經營者從股東那裡獲得的自立與自律實際上是公司自立與自律的一種現象形態。
;k W'y'P%U0
7KE-e"HrJ0 再次,日本公司經營者的行為和動機受法人資本動機的內在制約。友商社區n Y+G)XXZD

M e#C7`*i+u+lZ~0 在自立化的日本公司,股東被排除於公司制度之外、,經營者納入公司制度之中,這使得公司的經營者擺脫了股東的控制,股東與經營者的委託代理關系轉換為公司法人與經營者的關系。經營者從股東的控制中解脫出來意味著經營者擺脫了股東利潤最大化原則的制約與束縛。基於股東利潤最大化目標的經營者在經營中一般必須把股東的利益放在首位,維持股東高比例分紅就成為其經營工作的重心。即使經營者的實際行動並不在於股東利潤分配的最大化,但他也必須實現公司積累的最大化,因為公司積累具有所有者權益的性質,從本質上與股東的利益並不相左,它是股東利潤最大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如果經營者既不能實現股東利潤分配的最大化又不能實現公司積累的最大化,則經營者的地位就難以保全。友商社區!sY b!^R#q;O&K
因此,經營者的行為動機必然受制於股東的意志。但是,在公司自立的情況下,經營者是公司法人的代理人,其行為受公司現實資本的制約與控制,經營者追求的目標是公司利潤的最大化而不是股東利潤的最大化。這就是說,經營者在公司自立的情況下他可以擺脫股東的制約與控制,但卻不能擺脫利潤原則的制約,只不過經營者由追求股東利潤最大化轉變為追求公司利潤的最大化。這是由公司現實資本運動的目的決定的。友商社區*raR6Gn%_(E
在公司法人所有實質化的條件下,公司雖然獲得了自立,成為一種社會存在,是—種永恆運動的組織體,但這個組織體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是在與其它資本體的激烈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的。為了增強其競爭能力,它必須不斷地擴大自己的資本積累的規模和水平,而這必然要求用最大化的利潤來保證。另外,通過實現最大化的利潤,增加公司的資本積累規模和水平,不但可以直接增加公司的自有資本,而且還可以增強公司的信用能力,動員更多的社會資本。如果公司的最大利潤不能得到保證,公司的成長就要受到制約,不但在資本的競爭就要敗北,而且公司的股價就會下跌,這就會加速公司的倒閉和破產。因此,公司經營者雖然可以擺脫股東的控制但卻不能從利潤原則中解脫出來,如果經營者不能實現滿足公司競爭要求的最大化的利潤水平,即使股東無力解除其經營者的職務,經營者自己迫於資本的壓力也會辭職。在日本因經營者不善於經營而受到股東免職的經營者很少,但因經營不善而被迫辭職的經營者則是比比皆是。
6L!B!e-\i[0
"Z,R bXb0x3u0 綜上所述,在日本,自立化的大公司與經營者的產權關系取代了股東與經營者的關系,經營者掌握了公司法人現實資本的控制權。但是,經營者的這種控制只能是公司法人控制的現象形態。經營者的行為和動機服從於公司法人,從屬於法人資本,因此,經營者的控制職盲S本身具有法人代理的性質,他的控制活動具有管理勞動的性質。但是,另一方面,經營者作為公司法定代理人和現實資本的實際控制者,位於公司經營管理組織的最上層,占據了自立化公司法人制度的最核心的位置,執行著法人資本的職能。從這個角度看,經營者是法人化、制度化資本家的—個器官和構成要素,是法人化和制度化資本家的人格化的載體和工具,與僱傭勞動相對立,他本身就具有職能資本家的性質。

G. 詢問:日本在華的金融機構有哪些

機構名稱 國家(地區) 在華機構 成立日期 機構性質 在華聯絡方式 負責人
電 話 地 址 傳 真
日本銀行 日本 日本銀行上海代表處 1/31/1996 代表處 (021)

H. 金融機構體系的分類

金融中介機構,按其地位和功能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是貨幣當局,也叫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
第二類是銀行。包括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又可分為: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以及住房儲蓄銀行。
第三類是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保險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及農村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公司,證券公司,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
第四類是在境內開辦的外資、僑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包括外資、僑資、中外合資的銀行、財務公司、保險機構等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業務分支機構和駐華代表處。
特點: 1、國有商業銀行實力雄厚但市場份額不斷下降 。2、 股份制商業銀行迅速成長。 3、 外資銀行發展勢頭強勁 。4、保險市場的規模擴張迅速 。5、證券公司隨證券市場的發展不斷壯大 。6、基金管理公司發展迅速,前景光明。

I. 日本金融

買本書看吧,

給你一點介紹,

日本金融體系由中央銀行、民間金融機構,政府政策性金融機構等組成,形成了以中央銀行為領導,民間金融機構為主體,政府政策性金融機構為補充的模式。
中央銀行是日本銀行,它建立於1882年10月,1942年2月進行了改組。該行資本金為1億日元,政府持有55%,民間持有45%,民間持股者只享有分紅資格,而無對該行的經營管理權。日本銀行的政策委員會是該行的決策機構。它由總裁、大藏省代表、企劃廳代表、城市銀行及工商、農業界代表等7人組成。其任務是根據國民經濟的要求,調節日本銀行的業務,調節通貨,調節信用以及實施金融政策,如制訂官定利率、從事公開市場業務,調整存款准備率等等。該行行政機構為理事會,由總裁、副總裁、理事、參事等組成,按照政策委員會決定的政策執行一般具體業務。盡管法律規定了政府對日本銀行有很大的干預權力,如對該行的一般業務命令權、監督命令權、官員解僱任命權等,但政府實際上並未實行過這些權力。日本銀行基本上是獨立地實施金融政策,具有較大的獨立性。其政策手段主要有官定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准備金率、窗口指導等。
民間金融機構有普通銀行(城市銀行和地方銀行)、外匯專業銀行、長期信用銀行、信託銀行以及相互銀行、信用金庫、信用協同組合;商工組合中央金庫、農林中央金庫以及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
普通銀行相當於英美的商業銀行,是金融體系的主體,城市銀行有13家(包括專營外匯的東京銀行),它們面向全國,提供存款、放款、票據貼現、匯兌等業務服務。
長期信用銀行和信託銀行構成日本長期金融機構,前者有3家,主要業務為發行金融債券,籌集長期資金,提供長期產業資產貸款;後者有7家,辦理各種信託業務,同時還吸收儲蓄存款。
相互銀行、信用金庫、信用組合、商工組合中央金庫、勞動金庫構成中小企業金融機構,主要向中小企業開展一般金融業務。
農林中央金庫、農業協同組合、漁業協同組合構成農林漁業金融機構。 日本民間農林漁業金融機構以合作形式為主體,並得到政府的保護與幫助,分為農業、漁業、林業三個系統,每個系統均有三級組織,單位協同組合為基層組織,協同組合為中層組織,農林中央金庫為最高層的中央機構。
此外,民間金融機構還包括保險公司、證券公司、融資公司,以及互助機構等非存款性金融機構。
政府金融機構包括郵政儲蓄、資金運用部、政府銀行和公庫、海外經濟合作基金以及政府有關融資事業團。郵政儲蓄補充吸收國民閑置資金,提供給資金運用部,政府將郵政儲蓄資金連同發行國債收入和簡易保險資金以及財政特別會計資金,通過政府金融機構(主要是二行九庫)向民間企業提供長期低利貸款。從事「財政投融資」活動。在日本,政策性金融活動都是由政府金融機構,其中主要是「二行九庫」來從事的。1985年底「二行九庫」貸款額655497億日元,占貸款總額的9.9%。
日本金融體系堅持專業分工主義的原則,實行專業分工的銀行制度。日本金融體系特點在於金融機構實行嚴格的業務領域限制,也就是說,不同類型金融機構承擔不同性質的金融業務,它們之間不能相互交叉,呈現出業務分離狀況。(1)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分離。間接金融一直佔有較大優勢,承擔間接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主要有普通銀行、相互銀行、信用金庫、長期信用銀行、信託銀行等。這些機構原則上不得兼營證券業務,證券業務等直接金融業則由專門的證券公司來經營。(2)長期金融業務與短期金融業務相分離。作為長期金融機構的長期信用銀行和信託銀行經營長期金融業務。普通銀行以及其他銀行經營短期金融,這種分離不是由法令強制實施的,銀行法令並末規定普通銀行的資金運用期限,而是由設立長期信用機構專司長期金融業務和通過大藏省的行政指導,對普通銀行吸收定期存款最長年限只允許為2年,而在客觀上限制了其經營長期金融業務的能力來實現的。(3)銀行業務與非銀行業務相分離。即普通銀行不得從事信託業務,而由信託銀行和從事兼營業務的普通銀行的信託部門來辦理信託業務。(4)商業性金融業務與政策性金融業務分離和機構分立。商業性金融機構如普通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利潤率為導向,從事商業性金融業務;政策性金融機構則以貫徹政府政策為目的,促進宏觀經濟均衡增長為導向,從事政策性金融活動。二者機構上、業務上分離,但又有一定的配合和協調。由於民間資本在運用上的客觀局限性不能自覺地從事政策性金融活動,因而,只能
由政府以政府資本來創設專門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來自覺地承擔這一活動。

J. 日本有多少家銀行

難以統計。。

世界十大銀行日本佔了三個(挺厲害的):東京三菱UFJ銀行 -三井住友銀行 -MIZUHO(みずほ)銀行
其他都是些地方銀行。以當地的名字來起名- -

至於你問有多少家這真是一個難以統計的數目,因為日本雖然看起來挺小實際你坐落下去還是很大的,你要一家一家地數到你死了都數不完阿,

閱讀全文

與日本金融機構的分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儲股份監管事業部 瀏覽:216
錦江集團的控制 瀏覽:648
手機什麼貸款好申請信用卡嗎 瀏覽:979
福鞍股份有利好嗎 瀏覽:732
基金管理公司屬於金融企業 瀏覽:950
分期樂合作金融機構放款額度緊張 瀏覽:237
公司投資理財崗位 瀏覽:967
著名投資理財公司排名 瀏覽:20
期貨市場吸引投機資本 瀏覽:885
問醫生股票 瀏覽:320
茂源金融貸款公司簡介 瀏覽:664
貴金屬波動快的品種 瀏覽:24
各類金融機構的杠桿率 瀏覽:484
長期理財基金 瀏覽:404
悟空理財怎麼修改銀行卡號 瀏覽:854
手機app銀行理財靠譜嗎 瀏覽:176
廣州a股日內交易員股生錢 瀏覽:656
人民幣對越南盾匯率app 瀏覽:531
ok點卡抵扣杠桿手續費 瀏覽:313
杠桿原理起源於什麼公司 瀏覽: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