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分求國際金融,證券投資,貨幣銀行的主要常考名詞解釋,簡答題,和論述題`
國際金融
國家和地區之間由於經濟、政治、文化等聯系而產生的貨幣資金的周轉和運動。
國際金融與一國的國內金融既有密切聯系,又有很大區別。國內金融主要受一國金融法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的約束,而國際金融則受到各個國家互不相同的法令、條例以及國際通用的慣例和通過各國協商制訂的各種條約或協定的約束。由於各國的歷史、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它們在對外經濟、金融領域採取的方針政策有很大差異,這些差異有時會導致十分激烈的矛盾和沖突。
國際金融由國際收支、國際匯兌、國際結算、國際信用、國際投資和國際貨幣體系構成,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譬如,國際收支必然產生國際匯兌和國際結算;國際匯兌中的貨幣匯率對國際收支又有重大影響;國際收支的許多重要項目同國際信用和國際投資直接相關,等等。
證券投資
證券投資即有價證券投資(Quoted securities investment),是狹義的投資,是指企業或個人用積累起來的貨幣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藉以獲得收益的行為。對金融機構而言則是指以有價證券為經營對象的業務,證券投資對象主要是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和股票的發行和購買。
證券投資的特點
證券投資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證券投資具有高度的「市場力」;
2.證券投資是對預期會帶來收益的有價證券的風險投資;
3.投資和投機是證券投資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兩種行為;
4.二級市場的證券投資不會增加社會資本總量,而是在持有者之間進行再分配。
貨幣銀行(Deposit money banks)是指通過辦理活期存款、貸款和轉賬結算業務創造貨幣的金融機構。具體包括: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其他商業銀行。
❷ 金融學的有關名詞解釋
1.高度集中的金融機構體系:一種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辦法為主的單一的國家銀行體系。形成於1985-1978年.其特徵:(1)設置上,全國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銀行;(2)中國人民銀行執行雙重職能(3)中國人民銀行內部實行高度集中的資金管理體制。
2.信用風險:指借款人違背承諾、不能按期還錢的風險,或者說借款人還不起錢的可能性。一般的,信用風險主要用在對債券的分析當中。由於借款人的還錢能力差異較大,債券的信用風險也很不同。
3.原始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現金存款或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貸款所形成的存款,原始存款是存款貨幣創造的基礎.
❸ 貨幣金融學作業
一、名詞解釋題
1)信用交易
所謂信用交易又稱"保證金交易"和墊頭交易,是指證券交易的當事人在買賣證券時,只向證券公司交付一定的保證金,或者只向證券公司交付一定的證券,而由證券公司提供融資或者融券進行交易。因此,信用交易具體分為融資買進和融券賣出兩種。也就是說,客戶在買賣證券時僅向證券公司支付一定數額的保證金或交付部分證券,其應當支付的價款和應交付的證券不足時,由證券公司進行墊付,而代理進行證券的買賣交易。其中,融資買入證券為"買空",融券賣出證券為"賣空"。
2)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指銀行由發放貸款而創造出的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對稱,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擴大。是指由商業銀行發放貸款、辦理貼現或投資等業務活動引申而來的存款。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過程。用公式表示:派生存款=原始存款×(1÷法定準備率-1)。
3)格雷欣法則
格雷欣法則 指在實行金銀復本位制條件下,金銀有一定的兌換比率,當金銀的市場比價與法定比價不一致時,市場比價比法定比價高的金屬貨幣(良幣)將逐漸減少,而市場比價比法定比價低的金屬貨幣(劣幣)將逐漸增加,形成良幣退藏,劣幣充斥的現象。
4)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
中間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按會計准則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影響其資產負債總額,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改變銀行資產報酬率的經營活動
二
1)1.低風險、低收益 2.期限短、流動性高 3.交易量大
2)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中介指標,進而最終實現既定政策目標的傳導途徑與作用機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指從運用貨幣政策到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過程,貨幣傳導機制是否完善及提高,直接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以及對經濟的貢獻。1998年以來,針對國內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國內消費需求疲軟以及出現了通貨緊縮等突出問題,中央政府持續適當地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等擴張性貨幣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從總體來講,沒有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
3)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指中央銀行組織和調節貨幣流通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反映了社會經濟對貨幣政策的客觀要求。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一般有四個:穩定物價、充分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和平衡國際收支等。但需指出的是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僅僅有保持貨幣幣值穩定和促進經濟增長。《中國人民銀行法》第3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關系: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一般有四個,但要同時實現,則是非常困難的事。在具體實施中,以某項貨幣政策工具來實現某一貨幣政策目標,經常會干擾其他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或者說,為了實現某一貨幣政策目標而採用的措施很可能與實現另一貨幣政策目標所應採取的措施相矛盾。因此,除了研究貨幣政策目標的一致性以外,還必須研究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矛盾性及其緩解矛盾的措施。
❹ 金融機構名詞解釋
金融機構(Financial Institution)是指從事金融服務業有關的金融中介機構,為金融體系的一部分,金融服務業(銀行、證券、保險、 信託、基金等行業)與此相應。
金融中介機構也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 同時亦指有關放貸的機構,發放貸款給客戶在財務上進行周轉的公司,而且他們的利息相對也較銀行為高,但較方便客戶借貸,因為不需繁復的文件進行證明。
❺ 名詞解釋 金融體系
從一般性意義上看,金融體系是一個經濟體中資金流動的基本框架,它是資金流動的工
具、市場參與者和交易方式等各金融要素構成的綜合體,同時,由於金融活動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為准公共產品,因此,政府的管制框架也是金融體系中一個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
一個金融體系包括幾個相互關聯的組成部分:
第一,金融部門(Financial Sector, 各種金融機構、市場,它們為經濟中的非金融部門提供金融服務);
第二,融資模式與公司治理(Financing Patte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居民、企業、政府的融資行為以及基本融資工具;協調公司參與者各方利益的組織框架 );
第三,監管體制(Regulation System)。
金融體系不是這些部分的簡單相加,而是相互適應與協調。
❻ 金融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1、無限法償:指某種貨幣具有無限制的支付能力2、格雷欣法則:在復本位制中,因為貨幣本身具有排他性、獨占性,所以當兩種實際內在價值不同的貨幣同時流通時,實際價值較高的貨幣成為良幣,另一種則成為劣幣。在價值規律的自發作用下,良幣會退出流通,被儲存起來,而劣幣充斥市場,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即格雷欣法則。3、貨幣制度:一個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貨幣體系和貨幣流通的組織形式。4、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指商業銀行滿足存款人提取現金、支付到期債務和借款人正常貸款需求的能力。5、泡沫經濟: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6、流動性陷阱: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人們就會產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7、間接金融市場:指以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信用中介進行融資所形成的市場。8、本票:本票是出票人簽發的,承諾自己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9、匯票: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付款人在見票時或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10、回購:又稱補償貿易,是指交易的一方在向另一方出口機器設備或技術的同時,承諾購買一定數量的由該項機器設備或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11、H股:指注冊地在內地、以港元計價、在香港發行並計價的境內企業的股票。12、贏家的詛咒: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有信息者對高定價的不申購、而無信息者在低定價時很難申購得到,因此要低定價。13、持有期收益率:指投資者持有股票期間的股息收入與買賣價差占股票買入價格的比率。14、證券投資基金:指通過發行基金證券,募集社會公眾投資者資金,再分散投資於各種有價證券,收獲收益按基金份額分配的一種集合投資方式。15、遠期:經過相當長時期才能支付。16、期權:是一種在約定時間內以一定協議價格購買或出售金融產品的權利合約。17、互換:互換是一種雙方商定在一段時間內彼此相互交換現金的金融交易。18、中間業務:指商業銀行不運用或較少運用自身經營資金,僅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戶辦理各種委託事項,為客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並以此收取手術費的業務。19、利率敏感性缺口:指在利率市場化的前提下,根據銀行資產和負債對利率變化的不同敏感性而進行管理的方法。20、中央銀行的性質:它是調節宏觀經濟、管理全國金融的特殊機構。21、內生變數:指該模型所要決定的變數。22、外生變數: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已知變數。23、派生存款:指銀行由發放貸款而創造出來的存款。24、貼現:指遠期匯票經承兌後,匯票持有人在匯票尚未到期前在貼現市場上轉讓,受讓人扣除貼現息後將票款付給出讓人的行為。25、貨幣政策:指政府或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
❼ 名詞解釋
金融機構:金融,是指貨幣資金的融通,可分為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此兩種資金融通方式的區別在於有否金融機構介入,沒有則為直接金融,有則為間接金融。
金融機構,是指專門從事貨幣信用活動的中介組織。我國的金融機構,按地位和功能可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
第二類,銀行。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
第三類,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及股份制的保險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證券公司,財務公司等。
第四類,在境內開辦的外資、僑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
以上各種金融機構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金融機構體系。
❽ 名詞解釋:合資金融機構
合資金融機構就是指外國資本的金融機構同中國資本的金融機構在中國合資經營的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