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當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是怎麼一回事
東南亞金融危機產生的過程及原因是什麼?
--------------------------------------------------------------------------------
發表日期:2004年9月11日 已經有100位讀者讀過此文
自1997年7月起,爆發了一場始於泰國、後迅速擴散到整個東南業井波及世界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許多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匯市、股市輪番暴跌,金融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經濟受到嚴重創傷,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僅半年時間,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貨幣貶值幅度高達30%~50%,最高的印尼盾貶值達70%以上。同期。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股市跌幅達30%~60%。據估算、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僅匯市、股市下跌給東南亞同家和地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1000億美元以上。受匯市、股市暴跌影響。這些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
這場危機首先是從泰銖貶值開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國被迫宣布泰銖與美元脫鉤。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當大泰銖匯率狂跌20%。和泰國具有相同經濟問題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迅速受到泰銖貶值的巨大沖擊。7月11日,菲律賓宣布允許比索在更大范圍內與美元兌換,當大比索貶值11.5%。同一天,馬來西亞則通過提高銀行利率阻止林吉特進一步貶值。印度尼西亞被迫放棄本國貨幣與美元的比價,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貶值了14%。
繼泰國等東盟國家金融風波之後,台灣的台市貶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機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貶值0.98元,達到1美元兌換29.5元台幣,創下近千年來的新低,相應地當天台灣股市下跌165.55點,10月20日。台幣貶至30.45元兌1美元。台灣股市再跌301.67點。台灣貨幣貶值和股市大跌,不僅使東南亞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而且引發了包括美國股市在內的大幅下挫。10月27日,美國道,瓊斯指數暴趴554.26點,迫使紐約交易所9年來首次使用暫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和泰國股市分別跌4.4%、7.6%、6.6%、6.7%和6.3%。特別是香港股市受外部沖擊,香港恆生指數10月21 H和27日分別跌765.33點和1200點,10月28日再跌1400點,這三大香港股市累計跌幅超過了25%。
11月下旬,韓國匯市、股市輪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機第三波。11月,韓元匯價持續下挫,其中11月20日開市半小時就狂跌10%,創下了1139韓元兌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韓無兌美元的匯價下跌了30%,韓國股市跌幅也超過20%。與此同時,日本金融危機也進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後有數家銀行和證券公司破產或倒閉,日元兌美元也跌破1美元兌換130日元大關,較年初貶值17.03%。
從1998年1月開始、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重心又轉到印度尼四亞、形成金融危機第四波。l月8日,印尼盾對美元的匯價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亞從事巨額投資業務的香港百富勤投資公司宣告清盤。同日,香港恆生指數暴跌773.58點,新加坡、台灣、日本股中分別跌102.88點、362點和330.66點。直到2月初,東南業金融危機惡化的勢頭才初步被遏制。
這次東南亞金融危機持續時問之長,危害之大、波及面之廣,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料。然而,危機的發生絕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結果。從外部原因看,是國際投資的巨大沖擊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資撤離。據統計,危機期間,撤離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高達400億美元。但是,這次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這些國家和地區內部經濟的矛盾性。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是近20年來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這些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暴露出日益嚴重的問題:①以出口為導向的勞動密集型工業發展的優勢,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正在下降。上述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未作適時有效的調整,致使競爭力下降,對外出口增長緩慢、造成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1996年,泰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為230億美元,韓國則高達237億美元。②銀行貸款過分寬松,房地產投資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銀行呆賬。壞賬等不良資產日益膨脹。泰國金融機構出現廠嚴重的現金周轉問題,韓國數家大型企業資不抵債宣告破產,日本幾家金融機構倒閉,印度尼西亞更是信用危機加劇。以上這些經濟因素從各個方面影響了匯市和股市,③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外資,大量引進外資並導致外債加重。泰國外債1992年為200億美元,1997年貨幣貶值前已達860億美元,韓國外債更是超過15D0億美元。④匯率制度僵化。在近年美元對國際主要貨幣有較大升值的情況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匯率未作調整,從而出現高估的現象,加劇了產品價格上漲和出口銳減。因此,這些國家和地區貨幣貶值勢在必行。而貨幣貶值又導致了償還外債的能力進一步下降,通貨膨脹壓力加劇,從而促使股市下跌。⑤在開放條件和應變能力尚不充分的情況下,過早地開放金融市場,加入國際金融一體化,當國際游資乘機興風作浪時,一些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不知所措或措施不力,完全處於被動地位。
B. 詳細介紹一下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謝謝了!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
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
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
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2)印度尼西亞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C. 印度尼西亞南加里曼丹省第一家中國水泥廠是哪家公司的
您好,印度尼西亞南加里曼丹省第一家中國水泥廠正式投產,每天能夠生產6000噸水泥,成為回當地最大的一答家水泥企業。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負責人說,這樣大的海外資金需求在以往想都不敢想,當地的銀行由於不了解中國的企業實力、文化、語言,中國的企業往往很難拿到貸款。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內金融機構伴隨中國企業走出了國門。企業走到哪兒,銀行的金融服務就跟到哪兒。僅中國銀行一家銀行就准備在未來三年,拿出1000億美元支持企業 「一帶一路」的產業布局。
D. 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優勢是什麼
優勢:印度的發展模式重消費而非投資、重內需而非出口、重服務業而非製造業、重高新技術產業而非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低的工業,這種方式使印度經濟對全球經濟不景氣沖擊的抵抗力較強,表現出比較強的韌勁和經濟平穩增長的長周期性。 印度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比較好。例如,印度國內的儲蓄水平只有中國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資大約只有中國的10%,印度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比中國落後大約10至15年,但印度卻取得了較快的經濟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自生產力的增長,而不是資本或勞動力的增加。 不足:印度國內辦事效率較低,往往不能集中力量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印度開辦一項業務所花的時間是在中國的兩倍,注冊資產在印度要花67天,而在中國只要32天;履行合約在印度要花425天,而在中國只花241天。印度社會經濟的分化也十分嚴重,現代化與落後共存,是一個對比鮮明和充滿矛盾的國家。印度位居世界經濟強國之列,但世界上最貧困的人口中有1/4生活在印度;它是世界第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卻缺乏電力能源;它的250多所大學培養了300多萬名科學精英,但40%的印度人口仍是文盲。在德里和班加羅爾等城市,茅草屋往往與跨國公司的摩天大廈交織在一起。 與中國相比,印度在很多方面佔有一定的優勢: (一)軟體業方面。印度的軟體業迅猛發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擁有巨大的軟體人才庫,有大量的專業人才。產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據麥肯錫的報告預測,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務和後勤工作將會僱傭400萬從業人員,成為年出口額達到570億美元的行業,佔印度GDP總額的7%。相比之下,中國的軟體業發展的起步較晚,且差距很大。 (二)金融機構方面。印度的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全,不良貸款比例較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10.8%。印度的股票市場比較成熟,成為印度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場所。 (三)企業制度方面。印度的私人資本在運作方面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印度獨立後,過去就存在的私營財團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且產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財團。在印度實行經濟改革後,一大批從事信息技術產業、制葯工業、食品加工業、服裝紡織業、水泥建築業和旅館旅遊業的私營企業或私人財團迅速發展壯大,並很快進入全球化經營。印度的現代企業制度比較完善,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 (四)人才和教育國際化方面。印度的人才國際交流多於中國。由於印度英語普及,高等教育機構使用的教學語言為英語,印度高校學生能夠較順利地獲得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學教育比較重視創新教育,學生創新能力較強。印度某些大學和專業學院已在國際上有較高的知名度。 (五)法律體系方面。印度的法律體系較健全。印度獨立後,法律體系逐漸完善,公眾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市場經濟是法制化的經濟,沒有完善的法制,市場經濟的發展是無法實現的。 (六)基礎設施方面。印度社會基礎設施要比中國落後幾十年,這也是制約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
E. 印度尼西亞 通貨膨脹 急!!
http://www.licai18.com/article/ArticleDetail.jsp?docId=379612
08年8月份關於印尼通脹的新聞
----------------------------------------------------------------------
在印度尼西亞,除了資產出售,還有艱巨的結專構調整問屬題需要解決。債務人繼續受到寬容,其中許多債務人有強大的政治勢力。最近的建議威脅到印度尼西亞銀行的獨立,而印度尼西亞銀行改革局管理層的頻繁人事變動影響了它的信譽。除此之外,通貨膨脹還在2000年第四季度上升到8.9%。印度尼西亞需要提高利率來制止通貨膨脹,支持一種由於投資者對持續的種族暴力緊張不安而受到削弱的貨幣。
這是亞行在2000年出具的報告
F. 中國人民銀行是不是我們所謂的央行
是央行。
中國人民銀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內行,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組成容部門之一,總行位於北京。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於1948年12月1日,由原華北銀行、北海銀行和西北農民銀行合並而成,設立時總行設在石家莊,1949年遷往北京。2005年8月10日,在上海設立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一章第七條規定:
「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的領導下,依法獨立執行貨幣政策,履行職責,開展業務,不受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同時,中國人民銀行是世界上資產最多的中央銀行。
拓展資料:職責許可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有關中國人民銀行職責的規定:
發布與履行其職責有關的命令和規章
依法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
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
監督管理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
實施外匯管理,監督管理銀行間外匯市場
監督管理黃金市場
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
經理國庫
維護支付、清算系統的正常運行
指導、部署金融業反洗錢工作,負責反洗錢的資金監測
負責金融業的統計、調查、分析和預測
作為國家的中央銀行,從事有關的國際金融活動
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職責
G. 請問97年金融危機是怎麼樣產生的,國際金融機構是怎麼樣搞跨亞洲的
自1997年7月起,爆發了一場始於泰國、後迅速擴散到整個東南業井波及世界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許多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匯市、股市輪番暴跌,金融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經濟受到嚴重創傷,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僅半年時間,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貨幣貶值幅度高達30%~50%,最高的印尼盾貶值達70%以上。同期。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股市跌幅達30%~60%。據估算、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僅匯市、股市下跌給東南亞同家和地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1000億美元以上。受匯市、股市暴跌影響。這些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
這場危機首先是從泰銖貶值開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國被迫宣布泰銖與美元脫鉤。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當大泰銖匯率狂跌20%。和泰國具有相同經濟問題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迅速受到泰銖貶值的巨大沖擊。7月11日,菲律賓宣布允許比索在更大范圍內與美元兌換,當大比索貶值11.5%。同一天,馬來西亞則通過提高銀行利率阻止林吉特進一步貶值。印度尼西亞被迫放棄本國貨幣與美元的比價,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貶值了14%。
繼泰國等東盟國家金融風波之後,台灣的台市貶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機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貶值0.98元,達到1美元兌換29.5元台幣,創下近千年來的新低,相應地當天台灣股市下跌165.55點,10月20日。台幣貶至30.45元兌1美元。台灣股市再跌301.67點。台灣貨幣貶值和股市大跌,不僅使東南亞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而且引發了包括美國股市在內的大幅下挫。10月27日,美國道,瓊斯指數暴趴554.26點,迫使紐約交易所9年來首次使用暫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和泰國股市分別跌4.4%、7.6%、6.6%、6.7%和6.3%。特別是香港股市受外部沖擊,香港恆生指數10月21 H和27日分別跌765.33點和1200點,10月28日再跌1400點,這三大香港股市累計跌幅超過了25%。
11月下旬,韓國匯市、股市輪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機第三波。11月,韓元匯價持續下挫,其中11月20日開市半小時就狂跌10%,創下了1139韓元兌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韓無兌美元的匯價下跌了30%,韓國股市跌幅也超過20%。與此同時,日本金融危機也進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後有數家銀行和證券公司破產或倒閉,日元兌美元也跌破1美元兌換130日元大關,較年初貶值17.03%。
從1998年1月開始、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重心又轉到印度尼四亞、形成金融危機第四波。l月8日,印尼盾對美元的匯價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亞從事巨額投資業務的香港百富勤投資公司宣告清盤。同日,香港恆生指數暴跌773.58點,新加坡、台灣、日本股中分別跌102.88點、362點和330.66點。直到2月初,東南業金融危機惡化的勢頭才初步被遏制。
這次東南亞金融危機持續時問之長,危害之大、波及面之廣,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料。然而,危機的發生絕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結果。從外部原因看,是國際投資的巨大沖擊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資撤離。據統計,危機期間,撤離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高達400億美元。但是,這次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這些國家和地區內部經濟的矛盾性。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是近20年來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這些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暴露出日益嚴重的問題:①以出口為導向的勞動密集型工業發展的優勢,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正在下降。上述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未作適時有效的調整,致使競爭力下降,對外出口增長緩慢、造成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1996年,泰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為230億美元,韓國則高達237億美元。②銀行貸款過分寬松,房地產投資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銀行呆賬。壞賬等不良資產日益膨脹。泰國金融機構出現廠嚴重的現金周轉問題,韓國數家大型企業資不抵債宣告破產,日本幾家金融機構倒閉,印度尼西亞更是信用危機加劇。以上這些經濟因素從各個方面影響了匯市和股市,③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外資,大量引進外資並導致外債加重。泰國外債1992年為200億美元,1997年貨幣貶值前已達860億美元,韓國外債更是超過15D0億美元。④匯率制度僵化。在近年美元對國際主要貨幣有較大升值的情況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匯率未作調整,從而出現高估的現象,加劇了產品價格上漲和出口銳減。因此,這些國家和地區貨幣貶值勢在必行。而貨幣貶值又導致了償還外債的能力進一步下降,通貨膨脹壓力加劇,從而促使股市下跌。⑤在開放條件和應變能力尚不充分的情況下,過早地開放金融市場,加入國際金融一體化,當國際游資乘機興風作浪時,一些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不知所措或措施不力,完全處於被動地位。
H. 世界上有多少種貨幣
發行貨幣是一個國家主權的一部分,一般每個主權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不過也有一些內例外。比如,容歐洲因一體化進程的發展,歐盟國家都統一使用歐元。另外,一些小國出於成本、流通等因素考慮,會使用國際貨幣,比如不少太平洋小國就使用美元。還有,當一個國家出現內亂時,就會同時出現很多種貨幣,分別由不同政權發行。比如我國20年代,在井岡山還流行過共產黨發行的貨幣,而當時全國大多數地方使用的是國民政府發行的貨幣。
因此,世界上有多少種貨幣這個問題其實是個動態的問題,一直在變化,根據全世界國家來計算,嚴格意義上的貨幣種類估計在150-250左右。
I.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韓國和日本有哪些大型企業破產
近20年來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這些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暴露出日益嚴重的問題:
①以出口為導向的勞動密集型工業發展的優勢,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正在下降。上述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未作適時有效的調整,致使競爭力下降,對外出口增長緩慢、造成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1996年,泰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為230億美元,韓國則高達237億美元。
②銀行貸款過分寬松,房地產投資偏大,商品房空置專接本了,報的是金融專業,可是開始看書時,發現還是什麼都不懂,就先從金融危機說起吧。在書上發現有一個東南亞金融危機,從來不問政事的我怎麼可能知道呢。只好再往上查查了。下面就是我在網上下載的,做了些修改,大家看看吧
自1997年7月起,爆發了一場始於泰國、後迅速擴散到整個東南亞並波及世界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許多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匯市、股市輪番暴跌,金融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經濟受到嚴重創傷,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僅半年時間,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貨幣貶值幅度高達30%~50%,最高的印尼盾貶值達70%以上。同期,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股市跌幅達30%~60%。據估算,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僅匯市、股市下跌給東南亞同家和地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1000億美元以上。受匯市、股市暴跌影響,這些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
這場危機首先是從泰銖貶值開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國被迫宣布泰銖與美元脫鉤。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當大泰銖匯率狂跌20%。和泰國具有相同經濟問題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迅速受到泰銖貶值的巨大沖擊。7月11日,菲律賓宣布允許比索在更大范圍內與美元兌換,當日比索貶值11.5%。同一天,馬來西亞則通過提高銀行利率阻止林吉特進一步貶值。印度尼西亞被迫放棄本國貨幣與美元的比價,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貶值了14%。
繼泰國等東盟國家金融風波之後,台灣的台市貶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機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貶值0.98元,達到1美元兌換29.5元台幣,創下近千年來的新低,相應地當天台灣股市下跌165.55點。10月20日,台幣貶至30.45元兌1美元,台灣股市再跌301.67點。台灣貨幣貶值和股市大跌,不僅使東南亞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而且引發了包括美國股市在內的大幅下挫。10月27日,美國道·瓊斯指數暴跌554.26點,迫使紐約交易所9年來首次使用暫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和泰國股市分別跌4.4%、7.6%、6.6%、6.7%和6.3%。特別是香港股市受外部沖擊,香港恆生指數10月21 H和27日分別跌765.33點和1200點,10月28日再跌1400點,這三大香港股市累計跌幅超過了25%。
11月下旬,韓國匯市、股市輪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機第三波。11月,韓元匯價持續下挫,其中11月20日開市半小時就狂跌10%,創下了1139韓元兌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韓元兌美元的匯價下跌了30%,韓國股市跌幅也超過20%。與此同時,日本金融危機也進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後有數家銀行和證券公司破產或倒閉,日元兌美元也跌破1美元兌換130日元大關,較年初貶值17.03%。
從1998年1月開始、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重心又轉到印度尼四亞、形成金融危機第四波。l月8日,印尼盾對美元的匯價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亞從事巨額投資業務的香港百富勤投資公司宣告清盤。同日,香港恆生指數暴跌773.58點,新加坡、台灣、日本股中分別跌102.88點、362點和330.66點。直到2月初,東南業金融危機惡化的勢頭才初步被遏制。
這次東南亞金融危機持續時間之長,危害之大、波及面之廣,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料。然而,危機的發生絕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結果。從外部原因看,是國際投資的巨大沖擊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資撤離。據統計,危機期間,撤離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高達400億美元。但是,這次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這些國家和地區內部經濟的矛盾性。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是率上升,銀行呆賬、壞賬等不良資產日益膨脹。泰國金融機構出現嚴重的現金周轉問題,韓國數家大型企業資不抵債宣告破產,日本幾家金融機構倒閉,印度尼西亞更是信用危機加劇。以上這些經濟因素從各個方面影響了匯市和股市,
③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外資,大量引進外資並導致外債加重。泰國外債1992年為200億美元,1997年貨幣貶值前已達860億美元,韓國外債更是超過15D0億美元。
④匯率制度僵化。在近年美元對國際主要貨幣有較大升值的情況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匯率未作調整,從而出現高估的現象,加劇了產品價格上漲和出口銳減。因此,這些國家和地區貨幣貶值勢在必行。而貨幣貶值又導致了償還外債的能力進一步下降,通貨膨脹壓力加劇,從而促使股市下跌。
⑤在開放條件和應變能力尚不充分的情況下,過早地開放金融市場,加入國際金融一體化,當國際游資乘機興風作浪時,一些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不知所措或措施不力,完全處於被動地位。
J. 商業銀行和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區別特徵是
(1) 不同於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為工商企業、公眾及政府提供金融服務。而中央銀行只向政府和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創造基礎貨幣,並承擔制定貨幣政策,調控經濟運行,監管金融機構的職責。
(2) 不同於其他金融機構。商業銀行能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並吸收活期存款;其他金融機構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只能提供某一個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金融服務。
商業銀行有以下職能:
(一)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經營活動特徵的職能。一方面,商業銀行通過受信業務,把社會上的各種閑散資金集中起來,形成銀行的資金來源;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又通過授信業務,把資金投向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成為銀行資金運用。
(二)支付中介。商業銀行作為貨幣經營機構,具有為客戶保管、出納和代理支付貨幣的職能。
(三)信用創造。信用創造職能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職能和支付中介職能的基礎之上的。在整個銀行體系中,商業銀行運用所吸收的活期存款進行貸款或投資,通過支票流通和轉帳結算的過程,形成存款貨幣的成倍擴張或收縮。
(四)金融服務。金融服務是商業銀行利用其在國民經濟活動中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過程中所獲取的大量信息,憑借這些優勢,運用電子計算機等先進手段和工具,為客戶提供的其它服務。
東盟七國指:菲律賓、緬甸、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寮國、越南
加三,三國指的是中國,日本,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