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昆侖銀行被制裁帶來什麼影響
具體說,就是中國無法再和伊朗做生意.
目前國內客戶和伊朗的生意都是通過昆侖銀行做的,其他銀行都不敢結單子.
B. 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機構的影響和啟示
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這種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溢出美國,使得世界流動性過剩,引起世界大量國家出現資產泡沫,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美國的金融危機,本質上是房地產泡沫的破滅,而這引起了美國流動性的緊縮,信貸緊張,又導致其他國家也受到影響。發展中國家資產市場泡沫的破滅,甚至一些發達國家,如英國和日本房地產市場面臨壓力。所有這些與美國的金融危機不無關系。
美國政府主動推動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是引起危機在房地產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兩房」的設立和運作,有效地降低了抵押貸款利率,推動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繁榮。
美國監管的放鬆和過於復雜衍生工具的過度使用,加劇了危機的程度和危害。監管的放鬆,使得金融機構的競爭過於激烈,使根本不具備能力的消費者獲得了住房,杠桿率大幅提高,金融資產過度膨脹,信息披露不充分。過於復雜的衍生工具,尤其是資產證券化的發展,使得風險評估變得困難,過於依賴於評級機構,也使得風險承擔者與控制者嚴重分離,不利於風險的有效控制。當基礎資產出現問題時,金融機構多倍收縮金融資產,引起連鎖反應,產生巨大的系統風險。
國研網: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美國的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及金融體系會有哪些影響?尤其是將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陳道富:從危機的結果來看,由美國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事實上是帶有全球性的。危機不僅僅表現在美國本土,歐洲、日本等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動盪。美國本身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逆差國,美元又是全球最主要的計價、結算和儲備貨幣。更重要的是,美國的金融資產被全世界持有,不僅金融機構捲入其中,各國央行也深陷其中。在經濟、金融聯系如此密切的世界中,這么大的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不可能不波及美國以外,世界各國受到牽連在所難免。
目前,危機還在擴散,已從單純的次貸危機向其他消費貸款蔓延。由於金融機構的破產壓力,股票、債券市場也面臨危機。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資本金受到侵蝕,貸款會更加謹慎,也會有所收縮,加上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在下降,金融危機有進一步向實體經濟傳遞的危險,進而再加劇當前的金融危機。從當前的情景看,危機至少在短期內不會結束。
危機的影響,既取決於危機本身的性質,也取決於危機的處理方法,包括世界其它國家的應對策略。從目前危機發展的情況來看,美國此次危機是一次比較大的金融危機,損失肯定不低於其八十年代發生的儲貸危機,是否會達到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談到的 1929年經濟大蕭條的程度,尚有待於進一步觀察。但如果控制不好,危機進一步惡化是有可能的。
美國的這一次金融危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也波及到了中國。從金融的角度看,危機初期,得益於中國金融體系相對保守和封閉,中國的金融機構直接的對外金融交往並不多,沒有大量持有美國的金融資產,包括次級債、 「兩房 」擔保和發行的債券,以及破產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等。但是危機爆發以後,中國部分金融機構入股了美國的一些金融機構,在賬面上蒙受了損失。從總體上看,量還不是特別大,還不會引發金融危機。但虧損在金融機構的分布並不均勻,部分金融機構的壓力較大,需關注。
此外,中國政府持有大量 「兩房債券 」和美國國債,美國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外匯儲備會有一定影響。但美國政府介入「兩房」,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好消息。當然,我們仍需要做好各種充分准備,畢竟美國政府沒有做出明確的承諾。
當然,美國的金融危機也使得全球資金的移動出現變化,中國可能面臨跨國資金的大進大出,這需要重點關注。
從實體經濟來看,由於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給我國的出口、經濟增長帶來下行壓力。
但是,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來說,也不完全都是負面影響。在危機惡化之前,世界面臨通貨膨脹上升,經濟下行的滯脹風險。與此相一致,中國經濟也面臨較大挑戰,經濟增長速度快速下降,通貨膨脹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居高不下。美國次貸危機的惡化,加速了美國經濟的調整,緩解世界能源、原材料以及糧食等大宗商品市場的供求緊張狀況。更重要的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惡化,嚴重打擊了國際投機勢力,石油、大宗商品中的投機因素大大降低,價格快速下降。這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了中國通脹的壓力,舒緩了中國宏觀政策方面面臨的困境,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向防止經濟過快下滑上。
國研網:您如何評價美國政府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所採取的策略?
陳道富: 首先應該看到,美國面對這么大的金融危機,還能夠把危機的影響控制在目前的水平,確實讓各國見識到美國金融體系的靈活性,以及美國在處理危機時表現出的務實,既體現出原則性,也體現了藝術性,更不同於美國開給其他國家的治理危機處方。危機若發生在其它國家,肯定就不是目前這個樣子了。當然,美國金融體系也有不完善、不安全的地方,存在一定的漏洞,否則不會發生此次危機。
國研網:中國央行於9月15日宣布下調 「存款准備金率和中小企業貸款利率」是否是針對美國此次金融危機所採取的救市措施?
陳道富: 美聯儲、美國財政部以及各國央行都在積極救市。這些國家都曾經歷過金融危機,在處理危機方面比較有經驗。此次救市行為,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緩解危機帶來的過於劇烈的傷害。
盡管央行此次發布調低 「雙率」的政策,時間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給市場造成中國參與救市計劃的聯想。但從目前來看,政策更多的是針對國內的經濟形勢,不大可能純粹是為了配合美國的救市計劃。調低 「雙率 」的政策,是經過研究並在事前提出的,絕對不是隨便出台的偶然政策。央行調低「雙率 」的政策,在保持對國內通脹可能反彈的控制的基礎上,更重視保持經濟的適度增長,尤其關注中小企業。當然,美國金融危機的惡化,消除了原有的某些不確定性,更加堅定了中國政府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有助於中國政府果斷作出決策。同時,這個政策在客觀上也有利於前瞻性的應對美國金融危機可能對我國金融體系流動性的影響。
國研網:到目前為止,我們至少可以從此次危機得到哪些啟示 ?
陳道富: 危機遠沒有結束,現在談啟示有些為時過早。而且不同的人,視角不同,得出的啟示會有很大的不同。但我相信,這次危機過後,不僅僅美國,世界各國都會從各方面進行深刻的反省,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監管政策、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發展等方面,都會有所突破。
一是長期過於寬松的貨幣環境,加上政府信用介入等引起市場激勵機制的扭曲,容易引起泡沫經濟,而泡沫經濟最終都是要破的。或者說,金融的根在經濟,過分脫離經濟發展金融,最終是要發生危機的。但金融發展具有自我膨脹傾向。
二是過於復雜的衍生工具,在帶來流動性等好處的同時,也引起市場風險的承擔主體和風險控制主體嚴重分離,不利於對風險的評估、控制。更重要的是,衍生工具大量表現為表外業務,現有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監管措施還無法有效應對。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手段相當脆弱,尤其在高杠桿的環境中發生系統性風險時更是如此。進一步研究並加強監管是必要的。
三是金融機構的損失與實體經濟的損失,其宏觀影響差距極大。金融機構發生損失,將引起金融機構不得不多倍收縮資產,進而引起資產市場價格的不利變動,進一步惡化金融機構的損失。盡快將損失剝離出金融機構,有利於控制損失的傳遞和多倍收縮效應。
四是政府在應對金融危機時,一定要從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受現有規則限制,該改規則的時候就要改規則,該注入流動性的時候就應該注入。在處理這次危機時,美國政府並沒有完全按照市場規律去解決問題,行政力量也很強大,該出手時毫不手軟。金融危機發生時,市場存在大量正反饋機制,或者說市場高度相關,並且惡化速度很快。保持市場必要的信心是最重要的,否則大量干預措施都會失去效果。因此,把握干預的時機,果斷干預是非常重要的。危機時期,對部分金融機構的保護是必要的,必須保證有金融機構來實現必要的金融功能。
國研網:反思美國的此次危機,中國還可以更深層次的思考哪些更基本的問題?我們應該採取那些應對措施?
陳道富: 我們除了可以就事論事的從危機爆發的原因,影響機制以及政府應對策略等方面,反思美國的這次危機,還可以更深層次的思考一些更基本的問題,如重新思考金融與經濟的關系,思考金融的內在不穩定等理論問題。
談到應對措施,我想危機已經發生了,我國也已經受到影響。因此,我國需要做的,一是盡可能減少現有損失,避免進一步的損失。在減少損失方面,中國要積極把握市場機會,加強與美國各界的溝通,特別是政府溝通,做好各種應對准備。同時,我國應認真研究美國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形勢,避免錯誤的投資。二是應充分評估金融機構的損失對我國經濟、金融的影響,尤其要結合國際、國內的形勢,防止損失在國內的傳遞和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不利影響。
國研網:美國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在這次危機的表現,對於中國構建金融安全體系有哪些借鑒意義?
陳道富:美國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在這次危機的表現,確實讓我們見識到了美國金融體系的靈活性。中國在構建自己的金融安全體系時,最核心的是如何提高金融機構的穩健性和金融體系的靈活性。對風險和危機的防範,使金融體系具備對風險和危機的抵抗力。中國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距離。我們需要加快金融的對內自由化,以提高金融體系的效率。
其次,金融本身具有不穩定性,加強有效監管是很重要的。監管部門需要與市場主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陷於「主管部門」,同時應加強監管部門的協調,更多的從保護中小投資者、保戶和儲戶的角度加強監管。
再次,需要盡快建立我國的金融安全網。我國已經有了保險保障基金和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要使其真正發揮作用,避免將其簡單的作為救助金融機構的工具。
最後,還需要盡快建立和完善危機處理預案和協調機制。美國在這方面的協調響應機制值得中國借鑒。雖然美聯儲、美國財政部和國會之間也存在爭議,但在一些基本原則方面能達成共識。
當前,在國際金融動盪的背景下,中國應嚴格資本賬戶管制,密切關注各類資本的跨國流動,防止由於國際資金的大進大出對中國金融市場造成嚴重的沖擊。同時,協調好匯率、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以在通脹可控的前提下維持經濟增長。經濟的穩定增長,是金融安全的根本。
C. 次貸危機會對美國金融機構產生哪些影響
你可以搜索一下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和傳導機制,這部分的東西太長了,而且我寫出來也只不過那樣。你明白它產生的原因和傳導過程你就會明白有哪些影響了。 目前的話,次貸危機算是過一段落,但是次貸危機引起全面的金融危機仍然沒有結束,10月份的時候房屋止贖事件暴露出美國優先順序貸款也出問題了,當時大摩、花旗、美國銀行都捲入其中,止贖最多的美國銀行,其的資金缺口大概是2000億美元左右,如果從美銀第三季度的季報來看,它是剔除了房貸方面的不良債務的,如果加上這部分,其業績是虧損的。 次貸設計到的是房地產商、中小銀行、大型投行、券商等機構,出現違約,加上一些高杠桿的產品的影響,對金融機構的沖擊是巨大的,雷曼的倒閉就是一個例子,主要是債務、信用、融資成本方面都會收到次貸危機的影響。
D. 急! 談談金融危機對金融機構呢影響 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影響
一、部分投資公司在金融危機中的損失
十幾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居民家庭高存款率與次貸危機爆發前國有商業銀行剝離不良資產等許多因素使得中國金融系統在本次世界金融危機中雖也遭受了損失,但並沒有給中國金融機構帶來根本性影響。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說,中國金融部門在金融危機中可能遭受的損失在100億美元左右,佔全球1.5萬億美元總損失中不到百分之一的份額,只是中國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很小的一部分。中國資本市場目前並沒有完全開放,有一個很高的「防火牆」,中國金融市場,資本市場仍然穩定。
要介紹中國金融機構在金融危機中的損失就必須提到中投公司。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為中投公司,成立於2007年9月29日,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有大型投資公司,該公司的資金來源於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成立初期注冊資本金2 00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之一,目前業務以境外金融組合產品投資為主。2007年5月,中投公司與美國著名資產管理與金融咨詢服務公司黑石集團達成30億美元的投資意向,中投公司購買黑石股票的成本約為每股29.6美元,並承諾在四年內不予出售。同年12月,中投公司宣布將購買5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可轉換股權單位,其到期後可轉為普通股,全部轉換後中投將持有不超過9.9%的摩根士丹利公司股份。
2008年11月黑石集團公布其第三季度虧損5.09億美元,自中投公司投資黑石集團後,其股價一直處於下降過程中,截止至2008年11月10日,黑石股價報收於7.57美元,中投公司的30億美元投資已經縮水了22億美元,賬面虧損超過了75%。而截止至2008年11月,摩根士丹利股價已跌破20美元,自中投入股以來股價已經累計下跌超過50%,這也意味著中投公司的50億美元已經蒸發至少25億。盡管中投公司在其他投資項目上仍有收益,但兩個主要投資項目的巨幅縮水使得中投公司在2008年的財務虧損不可避免。
二、金融危機對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
美國兩房集團債券一直是國內商業銀行的投資重點。在2008年國內各銀行發布的中期報表中,建設銀行集團持有房利美與房地美相關債券賬面價值32.5億美元;工商銀行持有的兩房債券價值為27.16億美元,相當於其全部資產的0.2%;中國銀行持有的兩房債券賬面價值最高,約為106.3億美元;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也持有部分兩房股份。進入2008年下半年後,工商銀行已經將持有的兩房債券減持至21.7億美元,中國銀行持有的兩房債券也已減持到75億美元。在持有兩房債券規模對比中,中國銀行為亞洲眾多金融機構之最,在2008年6月底已經對兩房資產計提損失19億美元,但這可能不是最後的損失數字。工行、建行表示在兩房債券方面沒有出現整體虧損,招商銀行與交通銀行則略有盈利。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發布的報告中稱,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持有的兩房債券總計約4 000億美元,但只有約100億美元的虧損,主要是次級債券和在美國政府接管「兩房」前過早出售的差價損失。
「兩房」被美國政府接管我們需要計提損失,那麼破產的雷曼兄弟又令國內的金融機構虧了多少呢?
當中國各大銀行公布持有雷曼兄弟相關資產具體數目後,人們發現雷曼兄弟破產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遠比預期要小。從銀行公告看,中國7家上市銀行:建行、工行、中行、交行、招行、中信、興業銀行合計持有雷曼兄弟相關資產數量約為7.2億美元,遠低於雷曼兄弟破產初期的市場預估。其中建設銀行持有雷曼兄弟的債券規模最大,共持有相關債券1.914億美元,這些債券約占建設銀行總資產的0.019%。在其持有的債券中高級債券1.414億美元,次級債券0.5億美元,根據破產原則,高級債券將被優先償還。因此建設銀行如果發生損失其實際損失可能也只有5 000萬美元。工商銀行持有的雷曼兄弟債券和與雷曼信用相掛鉤債券總額為1.518億美元,占工行總資產的萬分之一,僅為其2008年上半年稅後利潤的1.6%,且其中1.39億美元債券為高級債券。中國銀行對雷曼兄弟的貸款余額為
5 000萬美元,對其子公司的貸款余額為320萬美元,此外中國銀行集團共持有與雷曼兄弟相關債券7 562萬美元,如此中行對雷曼兄弟的風險資本總額為1.288 2億美元,佔中行總資產的0.01%。交通銀行共持有雷曼兄弟相關資產7 002萬美元,占其總資產的0.02%,招商銀行持有雷曼兄弟債券共計7 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佔6 000萬美元。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所持有的雷曼兄弟資產相對較小,影響不大。雖然各銀行所持有的雷曼兄弟資產縮水在所難免,但由於其中大部分債券為高級債券,各銀行損失比例並不會很高,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與中國銀行將是國內商業銀行中因次貸危機虧損較大的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後的資產處理過程將很長,具體的虧損數字可能要在幾年後才會能計算出來。
三、我國保險公司在金融危機中的損失
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人保財險、中保國際五大保險巨頭均未投資雷曼相關債券,因此在雷曼兄弟破產的泥坑中全身而退。
在2008年7月,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表示,截至2008年6月底,償付能力不足的保險公司為12家,比年初增加2家,其中個別公司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由於證券市場的大幅波動,保險公司投資賬戶發生了較大幅度縮水,導致綜合收益虧損,有的甚至高達幾十億、上百億。
在2008年10月6日,中國平安發布公告將對富通集團股票投資中的約合人民幣157億元變動為損失。富通集團是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在金融危機中同樣遭遇了巨大損失。中國平安總共向富通集團投資人民幣238.7億元,雖然進行了大幅度減值,但是公司資本金充足,財務與償付能力穩固,不會對公司各種業務的發展形成障礙。
四、其他金融機構的損失
除上述提及的金融機構外,2008年上半年在我國的49家證券公司中僅有8家出現虧損。
2008年10月20日,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泰富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中信集團主席榮智健表示,由於中信泰富的財務董事越權與香港數家著名的銀行簽訂了金額巨大的澳元杠桿式遠期合約導致已經產生8億港元的損失。他表示,如果以目前的匯率市價估計,這次外匯杠桿交易可能帶來高達147億港元的損失。
中信泰富的公告表示,有關外匯合同的簽訂並沒有經過恰當的審批,其潛在風險也沒有得到評估,因此已終止了部分合約,剩餘的合同主要以澳元為主。管理層表示,會考慮以三種方案處理手頭未結清的外匯杠桿合同,包括平倉、重組合約等多種手段。
榮智健在發布會上稱該事件中集團財務總監沒有盡到應盡的職責。他同時宣布,財務董事張立憲及財務總監周志賢已提請辭職,並獲董事會批准,而與事件相關的人員將會受到紀律處分。
由於這筆合約的期限為二年,目前對於交易帶來的損失還沒有確切的數字統計。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未來澳元匯率上升,這起外匯交易產生的損失有可能減少。
E. 金融機構個人違規行為對單位的影響及危害
其實最嚴重的是損害銀行品牌在普通大眾心理的認知度,會流失很多客戶,銀行系統是一個信用部門,你想想一旦失信於人,誰還敢去這家銀行,在一個就是個人,視個人情況而定,小事情不嚴重的也是批評,適當處罰,另一方面如果嚴重出現違規操作,同樣也會移交公安機關,總之這是個比較籠統的話題,沒辦法詳細敘說出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F. 一國或一銀行受經濟制裁對外貿有什麼影響
指一國或數國對破壞國際義務、條約和協定的國家在經濟上採取的懲罰性措施。常常被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利用作為打擊、削弱其他國家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手段。經濟制裁最初是戰爭的一種輔助性手段,其目的是通過削弱敵對國家的經濟實力,進而削弱敵國的作戰能力。一般而言,常見的方式包括:實施貿易禁運、中斷經濟合作、切斷經濟或技術援助等。
經濟制裁手段通常可分三類:
對被制裁國的國外資產實施管制的措施,包括扣壓和凍結其國有資產、私有財產以及沒收國有或私有財產等。
2.對被制裁國採取停止提供貸款,限制或停止外匯兌換,對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業務活動加以排斥,干擾其國內金融市場的運行等一系列財政金融方面的制裁措施。
3.對被制裁國採取停止經濟援助及經濟合作,中止經濟、貿易條約和協定,停止提供最惠國待遇,部分或全部停止進出口貿易,以及封鎖貿易港口等貿易方面的制裁措施。
此外,在國際關系中,經濟制裁還可以作為一種報復手段。
G. 如果全面開展經濟制裁、會對國內的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
如果對日進行全面的經濟制裁,首先,由於受沖擊的是國內的相關企業,比如日系汽車製造企業,以及對日出口業務為主的製造企業,影響的深度和廣度受這部分企業的佔比比重,如果比重大的話,那麼影響也就較大,具體影響是這部分企業的員工可能會面對失業,這是最大的問題所在;其次,如果發動全面的經濟制裁,那麼也會給國內的投資環境造成了諸多不確定的因素,會影響國內的投資環境,在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受到的影響會較大,當然,消費和出口也會有一定的影響;最後,全面經濟制裁會導致國內政局的不穩定性,也會影響國內的經濟。
H.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的金融機構有什麼影響
金融機構損失有限
中國金融機構的直接損失相當有限。由於美國政府信用擔保,我國金融機構持有的大量美國機構債不會有損失。但是在全球化的時代,
外圍金融市場的動盪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金融市場產生消極傳導作用。
陸挺:此次全球金融海嘯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比較復雜。首先,金融機構的直接投資所造成的損失相對較小。 據初步統計,我國共
持有海外公司債券約為120億美元,其中僅有小部分受到影響。如中國各銀行借給雷曼資金總計大概為7.2億美元左右。在外匯儲備投資方
面,截至7月底,我國持有519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大約4440億美元為機構債。對於美國的機構債券,美國聯邦政府已經對此進行擔保,
只要持有到期就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第二,實際上,最近由於金融市場動盪,美國國債價格正向上走,這是因為大家發現持有其他資產反而變得更加不安全、從而更願意去
持有美國國債。當然這裡面也有風險。由於美國的救市行動而發行的大量國債勢必會導致更多的貨幣供給。從中長期角度看,會抬高美國國
債利率和引起美元貶值,這會對我國以美元計價的固定收益資產造成一定的損失。但這僅是一種風險而已,美元的匯率涉及美國經濟、全球
經濟、美國貨幣供給、其他經濟體貨幣供給等多重因素,所以將來也未必一定會出現美元幣值走弱的現象。
至於美國中長期利率是否會走高的問題,其實首先要搞清楚是什麼「利率」。目前的聯邦基準利率只有2%,而且進一步減息的可能非常
大。美國國債的利率最近也持續走低。但由於市場信心走弱,互相不信任對方,金融機構間的借貸利率不斷上升,這就是這一段時間出現的
所謂credit crunch(信貸危機)問題。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近來不斷通過各種手段擴大貨幣供給,目的在於提振市場信心,降低拆借利率
。當然,如上所言,如果美國發債較多,從中長期而言會拉高國債利率,但這並不是目前所考慮的主要問題。
李稻葵:短期而言,對中國金融機構影響有限,因為我國金融機構在投資方面還是趨於保守,而這次投資在美國、雷曼等投資銀行的大
部分還是美國、歐洲等的機構。此外,我們還要關注我們在境外的機構是否有投資,比如一些「中」字型大小的企業,它們手頭擁有大量外匯,是
否進行過投資尚不得而知。
中期而言,確實存在風險,如果中期內美國金融市場能夠穩定、金融機構不再繼續破產、金融市場進入整頓時期,則未來半年內,發達
國家投資在中國的各種資金有可能出現逆轉迴流,由此導致新興市場國家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等。
美國也會採取一些措施,使得美元對全世界其他貨幣匯率保持穩定。如果美國金融界的地位進一步下降,對美國會形成進一步打擊。至
於匯率問題,我相信,美國在中美匯率問題上不會有太大要求,而是主要希望中國不從美國國債上撤離。
黃益平:對我國金融系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國內金融機構在海外證券市場的投資。從目前金融危機發展的情形來看,金融機構面對的
最大問題,第一是投資者信心,第二是流動性。毫無疑問,隨著國際資產價格大幅度下跌,我國在海外證券市場的投資已經出現虧損。不過
這些國外資產本身就是用外匯購買的,因此尚不至於對國內的流動性造成重大影響。況且對於許多金融機構而言,這些虧損也僅僅是賬面上
的。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出美國的金融危機會引發國內金融機構系統性的風險。我國大多數大型金融機構都是國家所有或控股的,不會出現
倒閉的現象。即使是非國有的銀行,也受到政府隱性擔保的支持,因此也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從資金流動的角度,一些短期資本的流出、在證券市場投資的回撤等存在可能性,但是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抵禦這種沖擊綽綽有餘。另
外,如果美元幣值出現大幅波動,有可能使得人民幣匯率很難再持續盯住美元。最近2-3個月的進展表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越來越
大,而對一攬子貨幣匯率變動則越來越穩定。這實際是一個好現象,意味著匯率政策開始真正落實2005年提出的參照一攬子貨幣的有管制
的浮動,實際反而能增加匯率的穩定性。
I. 對金融機構的行政制裁措施有哪些
美國的金融危機對應措施一覽表(截至08/9/20) 美國政府為防止金融危機的擴大而採取了一系列金融安定政策。主要措施包括:創立收購不良資產的專門機構、保護儲蓄性較高的投資信託基金MMF(Money Market Found)、暫時禁止針對大約800個金融機構的股票的賣空交易。投入政府資金高達數千億美金(合數十萬億日元)。目前正在與議會緊急協商中,希望能在本月內將全部措施付諸實施。財政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密切合作,盡全力控制混亂局面。本報金融與市場編輯部整理了截至本月20日的金融危機對應措施一覽表。其中也包括預計將要實施的、對未來的流動性的控制措施。 美國為安定金融狀況而採取的主要對應措施一覽 對象 內容 針對銀行 已實施 美聯儲(FRB)向市場提供大量資金 已實施 美聯儲(FRB)擴大融資擔保范圍 已實施 6國央行共同提供美元資金 討論中 美聯儲(FRB)以基準利率向金融機構擴大貸款 討論中 使用政府資金新建機構來收購不良債權(最高投入7000億美金=75萬億日元) *譯註:本方案已於29日下午被眾議院否決 未確定 使用政府資金對金融機構進行資本注入 針對證券公司 已實施 美聯儲(FRB)為救援貝爾斯登提供特別融資 討論中 引入破產處理制度 針對保險公司 已實施 為AIG提供緊急融資,收歸國有化 針對房地產公司 已實施 擴大買入住宅貸款擔保證券(MBS) 已實施 為收購房地美和房利美,投入約2000億美金 未確定 重組房地美和房利美 針對個人投資者 已實施 為保護儲蓄型信託投資基金,動用政府基金500億美金 針對股票市場 已實施 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限制賣空操作 已實施 禁止針對799家金融機構股票的賣空操作,至10月2日為止(也可能再延長1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