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海南省上市公司金融論文

海南省上市公司金融論文

發布時間:2021-08-20 01:52:17

Ⅰ 急求!!!!7000字的關於金融的論文

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和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對策
一、金融抑制及其危害
1 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是由美國經濟學家麥金農和肖提出的。作為金融發展和金融深化的對立面,其理論核心是每個發展中國家的國內資本市場以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如何影響該市場運作的。把實際貨幣余額和物質資本的關系視作是互補的,即實際貨幣余額的增加將導致投資和總產出的增加。低的或負的實際存、貸款利率使實際貨幣余額很低。為了使政策對貨幣體系的實際規模有實質性的影響,私人部門對實際存、貸款利率的反應必須是敏感的。

在金融抑制下,因為存款的實際收益很低,所以儲蓄很低。由於銀行不能根據風險程度決定利率。低的實際貸款利率吸引那些低收益和低風險項目,對生產性項目或高風險項目來說,要麼得不到貸款,要麼藉助於信貸配給,而銀行只能選擇安全項目,從而使風險降低。對於生產企業來說,很難得到銀行信貸,只好求助於非正式或場外市場,這樣非正式的信貸市場就會產生。

2 金融抑制對我國企業融資能力的影響

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資金來源。如果金融市場受到不適當的人為干預,各種類型的資金價格被扭曲,企業無法根據自身發展要求調整其資本結構達到最佳狀態。企業融資能力受到損害,從而會阻礙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國的金融抑制是從資金供給、資金價格、資金流動等方面影響企業融資能力的。

首先,政府對利率的管制未影響居民儲蓄,是以抑制資本市場為代價的。如果高通貨膨脹導致了負利率,就會迫使居民在負利率下增加儲蓄。在金融抑制下居民儲蓄對利率變動缺乏彈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際存款利率水平有8年為負值,實際貸款水平也有7年為負值。但同期居民儲蓄一直以30%左右的幅度增長。這是由於政府在抑制信貸市場的同時,還抑制了資本市場,由於投資渠道少,居民不得不選擇儲蓄。這導致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極大地增加了銀行和企業的破產風險。

其次,政府限制利率,對不同類型的資金需求者實行價格歧視,導致了市場分割,由此產生出一塊租金市場,租金的存在構成資金的漏損。另外,信貸市場抑制還導致了銀行業兼顧利潤最大化和政治利益最大化雙重目標。如向國有企業優惠貸款,由於現在國有企業效益普遍低,導致銀行壞帳損失巨大,這部分壞帳損失也構成信貸市場的資金漏損。這樣大量的資金流向直接非生產性活動,造成資源配置效率低下。

最後,信貸市場上的價格管制和市場分割與政府限定證券價格,扭曲了資本市場的發育。從狹義上理解,資本市場特指股票市場,是企業從事直接融資的重要場所。如果政府過多考慮政治利益,那麼直接或間接管理就將轉化為金融抑制,從而扭曲市場機制,最終傷害企業融資能力。我國資本市場的抑制是從以下兩個方面影響企業融資能力的:一方面,股權結構影響到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我國一直把國有企業作為上市公司的主要來源,並把國有股的份額看作是控制企業的唯一手段,導致了上市公司的畸型股權結構。國有股不流通,不能改進企業績效,直接損害了企業的融資能力。另一方面,股票定價直接關繫到企業的融資成本及證券市場上的資金流向。我國的股票發行價格的確定,是在證監會的行政干預下進行的。由於證監會直接管制一級市場上的市盈率水平,導致了我國上市公司嚴重的低定價發行行為,這種低定價水平增加了企業直接融資成本。同時發行額度實行計劃管理,兩級審批制也增加了企業的直接融資成本。額度分配要考慮到各地方經濟發展情況,顧及地區平衡等非經濟因素。結果,企業為爭額度,常常會花費大量資金進行包裝、公關,從而增加了發行費用。

可見,金融抑制會阻礙經濟的發展,反過來呆滯的經濟又限制了資金的積累和對金融業發展的需求,制約著金融體制的改革與發展。因此,我們的對策很明了,進行以自由化為特徵的金融體制改革,以適應當前經濟金融全球化的發展。

二、金融自由化及其危害

1 金融自由化

所謂金融自由化,是指80年代初西方國家普遍放鬆金融管制後出現的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充分經營、公平競爭的趨勢。具體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1)價格自由化。即取消利率、匯率的限制,同時放寬本國資本和金融機構進入外國市場的限制。讓金融商品的價格發揮市場調節作用。(2)業務自由化。即允許各類金融機構交叉業務,公平競爭。(3)市場自由化。即放鬆各類金融機構進入金融市場的限制,完善金融市場的融資工具和技術。(4)資本流動自由化。即放寬外國資本、外國金融機構進入本國市場的限制。

在金融自由化的條件下,金融信息更具有公開性,能夠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形成更為有效的價格體系。更為重要的是減少了產品間、銀行間的資金流動障礙,從而使資源配置更接近最優化。因此,金融自由化改革對增進發展中國家現有金融市場效率,深化金融體制以滿足現實經濟高效運行的需求,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 盲目進行金融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危害

金融自由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稍有不慎就會沖擊發展中國家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增加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最終導致發展中國家出現經濟衰退。1997年始於泰國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就是由金融自由化引發的。這次風暴給正在推行或將要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國家提供了許多經驗教訓。

自1989年以來,泰國進行了一系列以金融自由化為特徵的金融體制改革。(1)取消利率管理制,實行利率的自由市場定價。(2)放寬對商業銀行的限制,准許商業銀行擴充其業務范圍,使商業銀行逐步由分業制向全能制轉換。(3)積極推動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為企業籌資開辟新的渠道。(4)放寬外匯管制,解除對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允許外國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在國內有限度地開展業務。
在推行金融自由化的過程中,泰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獲得迅速發展,其中財務證券公司就90多家,所佔資產為泰國金融資產總額的1/4.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能吸收存款,或向國外借款,或向居民發行短期票據。當匯率風險和流動風險積累過高就會爆發金融危機。在拓寬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時,中央銀行沒有加強有效的金融監管,致使大量的資金盲目地介入房地產和證券市場,資產質量迅速惡化,金融機構呆帳劇增,形成高額不良資產,進而引發擠兌風潮,導致一批銀行破產。在放寬對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過程中,中央銀行沒有加強對外資的合理引導,致使近幾年外資的流入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達到了失控的地步。泰國1992年外債為200億美元,到危機爆發前增加到90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而且外資中的1/4屬於短期國際游資。這些短期游資都是以套匯為目的的,對一些國家的貨幣實行「投機性攻擊」,一旦得手,便能謀取暴利,給流入國和流出國的外匯和資本市場帶來巨大沖擊。

結果,1997年7月泰國不得不取消了泰銖與美元聯系,容許泰銖自由浮動。這使泰銖一落千丈,與美元的匯率損失約為50%的價值。泰國貨幣崩潰後,隨之而來的是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國貨幣的嚴重貶值及股市狂瀉,爆發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給這些國家的經濟帶來巨大損失。具體表現在: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債務負擔加重,企業不堪負重;貨幣危機導致金融業陷入困境;資本大量外流;失業增加;政局不穩。

東南亞經濟危機給予我們的教訓:一是發展中國家在進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同時,不可放鬆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有效監管。二是在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制度前提缺少的情況下,企圖以市場的力量推動金融發展,進而帶動經濟增長是不現實的。實行金融自由化必須有適當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微觀基礎,發展中國家開放金融市場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三、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對策

我國金融改革經歷了20年,這20年來我國金融業發生了巨大變化,整個行業面貌從根本上得到改觀。在黨的十五大以後,同經濟體制改革同步,金融體制開始向更加深入方面展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全球金融市場正在形成,資本全球流動加快。因此,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要求的金融體系過程,同時也就是與國際金融體系接軌並溶入這個體系的過程。所以說,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就是金融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統一。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金融很脆弱,競爭力不強。如果完全開放金融市場,必然會使國內經濟面臨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和國際投機資本的沖擊,甚至發生金融危機。金融自由化不當發生金融危機,退回的損失不會比金融抑制對經濟阻礙造成的損失小。所以,我國金融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金融自由化的過程應與市場發展的進程相適應,各類金融機構的改革應同步進行。自由化過程如果超過市場的承受力,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對必須進行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如果採取拖延政策,不但不能避免或推遲金融風險,反而會導致新的市場扭曲。同時,如果金融市場改革不同步,對有的金融機構放鬆管制,而對有的金融機構仍進行嚴格管制,就會扭曲各類金融機構的競爭地位。金融當局只有通過高效地執行適當金融自由化策略,才能保證金融市場的發展。

第二,金融自由化的過程與我國金融體系抵禦風險的能力相適應,金融市場的發展應規范化與自由化並舉。如果金融自由化步伐超出了金融體系抵禦風險的能力,就會導致金融危機。只有加快改革金融體制,包括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加強金融基礎設施,促進專業化銀行的商業化改造才能更好地推進金融自由化。真正做到金融市場發展與規范並舉,當改革取消了對金融市場的行政干預時,市場約束力和功力機制要取而代之。

第三,國內金融自由化必須在金融約束之後,外部自由化必須在外貿自由化和國內金融自由化之後,金融體制改革與發展是漸進的過程,從金融抑制到金融自由化必須經歷金融約束的過程,金融約束指的是一組金融政策,如對存款利率加以控制,對進入加以限制和對來自資本市場的競爭加以限制等。它突出了政府在金融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金融約束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入可適當減輕,直到過渡到金融自由化。隨著金融市場的建立與完善,我國可逐步開放資本市場,在開放的同時應採取一些政策措施和間接的資本控制,消除資本注入的消極影響,提高短期資本進入成本,減少短期資本湧入,避免資本大進大出對國內經濟的沖擊,這樣才符合漸進式的改革思路。因此,部分地控制資本自由化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我國金融自由化的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 淡儒勇 金融抑制和金融約束[J] 金融研究,1998,(12)

[2] 米勒 論今日東南亞金融危機[J] 金融研究,1998,(2)

[3] 王偉東 中國經濟市場化進程中的金融風險控制[J] 經濟改革與發展,1998,(5)

[4] 黃達 中國的金融改革及其前景[J] 宏觀經濟研究,1998,(12)

[5] 趙海寬 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經驗及其方向[J] 宏觀經濟研究,1999,(2)

Ⅱ 我在看一些實證論文時發現,在對上市公司進行實證分析時經常要剔除金融行業,這是為什麼

那要看來看你說的論文才能知道了自,
但是一般而言,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業跟一般行業比較起來卻是特殊,比如銀行的收入很多來自表外業務,因此僅僅根據三大表來分析銀行類上市公司,恐怕很難令人完全信服.
金融行業的財務報表要求和一般非金融企業的要求不一樣。原因在於金融行業商業模式有別於其他行業,因此報表結構和主要會計項目也異於一般行業。因此一般不在一起比較分析。

Ⅲ 金融專業,寫論文需要些上市公司數據,哪位可以幫忙數據代查下謝謝

專科本科論文;具體什麼時間要;
論文什麼題目;開題報告有沒有;
資料有很多,具體要求要告訴下,希望能幫助到你。

Ⅳ 求一篇「公司金融」論文

你好,公司融資或資金管理方面的 可以嗎

Ⅳ 求金融機構股票分析論文3000

文章收集2006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月度數據,在VAR模型的基礎上運用脈沖響應函數分析了我國金融機構信貸規模和股票市場價格之間的響應程度。結果表明,在滯後階數取2時,金融機構信貸規模與股票市場價格有雙向格蘭傑因果關系。短期內金融機構信貸規模對股票市場價格的沖擊影響較大,中長期以後這種影響迅速降低至0附近。相反,股票市場價格對金融機構信貸規模的中長期沖擊要大於短期沖擊。

Ⅵ 為什麼金融論文的研究設計都只用了a股上市公司

你水平高的話可以選外國的

Ⅶ 論文題目要以一家上市公司為例,講籌資策略和效果分析,以哪家公司為例比較好寫,請指教

論文是專科本科,具體的是什麼要求。
具體我可以幫你訂一下,老師規定必須是上市公司嗎?
籌資的題目中小企業比較好分析,上市企業如果問題學生都能分析了他自己不知道,早倒閉了。
如果老師必須要求上市公司,可以給你幾個參考下。

閱讀全文

與海南省上市公司金融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安銀行的理財怎麼樣 瀏覽:415
第一家開展網上個人理財業務的銀行 瀏覽:171
山東中小企業融資 瀏覽:893
雷亞爾對美元遠期匯率 瀏覽:672
首開股份2015年中報 瀏覽:103
炒期貨的人多麼 瀏覽:489
信貸杠桿 瀏覽:318
外匯余額2017 瀏覽:290
支付寶中基金和理財區別 瀏覽:544
浮動匯率下的減稅 瀏覽:635
沈陽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152
資產負債表中外匯儲備 瀏覽:105
銀行間外匯市場什麼時候收盤 瀏覽:285
汽車融資租賃過程中擔保公司倒閉 瀏覽:595
安通物流中航信託 瀏覽:681
金融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中心 瀏覽:992
信託100事件追蹤 瀏覽:677
融資融券保證金100解讀 瀏覽:20
比特幣杠桿公式 瀏覽:752
公司購買股東個人資產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