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通過互聯網如何讓網路金融的流入實業
做產業鏈金融
【財新網】(特派天津記者 黃凱茜
財新記者個人主頁——在這里「遇見作者」
黃凱茜
關注能源/石油天然氣行業
)
「互聯網金融需要戰略上更懂實業,從戰術上給予更有效的業務幫助。互聯網金融的二次跨界,兩種業態的『牽手』還不夠,還需要結合企業形成『三角關系』。」
網信金融集團首席執行官盛佳在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財新夜話:互聯網跨界金融——創新與變革」論壇上如此表示。
盛佳認為,互聯網跨界金融,只是一小步,能讓普通人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務,理財,投資,當股東不再有貧富門檻。而互聯網金融從實業和產業上找到結合點,為小微企業服務,是互聯網金融跨界的一大步。
互聯網金融的最大特點,就是降低小微企業的籌資成本、提升籌資效率、提高信息透明度,讓籌資行為市場化。而實業團體在進行眾籌的時候,可以在提前獲取用戶的同時,讓小規模的創作單位可以把想法變成現實,盛佳表示。
談及互聯網監管問題,盛佳坦言,希望盡快能看到有設立門檻的監管措施出台,這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是有好處的。
互聯網金融往往被定義為信息的中介平台,實際上對於投資人來說還是要承擔責任、進行風險控制,而不僅僅是一個信息的平台,是需要有專業團隊做信息安全,並且要提高金融服務的水平,盛佳說。■
Ⅱ 我們常說的金融服務業是指金融和服務兩個行業還是服務業一個行業比如銀行也是服務行業>
金融來服務是指金融機構運用貨幣自交易手段融通有價物品,向金融活動參與者和顧客提供的共同受益、獲得滿足的活動。按照世界貿易組織附件的內容。
金融服務提供者指希望提供或正在提供金融服務的一成員的自然人或法人,但「金融服務提供者」一詞不包括公共實體。「公共實體」指一成員的政府、中央銀行或貨幣管理機關,或由一成員擁有或控制的、主要為政府目的執行政府職能或進行的活動的實體,不包括主要在商業條件下從事金融服務提供的實體;或在行使通常由中央銀行或貨幣管理機關行使的職能時的私營實體。
Ⅲ 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這兩個概念如何區別呢
可以從以下兩點來區分這自兩個概念:
1、兩者的定義不同:金融產品是指投資標的,即為投資項目。而金融服務是指投資者參與整個投資所享受道德服務。
2、兩者的內涵不同:金融產品是指股票、期貨、外匯、現貨、貴金屬等投資項目。而金融服務,包括在做投資之前,給予投資者所需要投資的項目產品介紹,開戶,後期服務等。
Ⅳ 是選擇做實業還是選擇做金融
金融是為實業服務的,實業是本,金融是末.
我是支持這個說法的。
單就個人而言,更多是個人喜好和自身特點來決定。股票及期貨等金融傾向於安靜思考、少於同別人打交道,而做實業更多的活動、交際(特別在國內)。
自己喜歡的,才是適合的、最好的。
Ⅳ 金融服務管理這個專業主要涉及什麼方面的 能下個定義么
先說什麼是金融來服務,是指金自融機構運用貨幣交易手段融通有價物品,向金融活動參與者和顧客提供的共同受益、獲得滿足的活動。比如:向客戶提供存款服務、貸款服務、匯兌服務,甚至免費的金融咨詢服務,都包括其中。
加上「管理」二字,就是對上述活動的管理。
如果你要我舉個崗位的例子,那麼,我認為:行長、銀行大堂經理、儲蓄所長(主任)等,都算是。
也就是說,你提到的專業,實際培養方向應該是為壯大金融機構的骨幹力量隊伍而努力的。
不過話也說回來,學了這個專業,並不代表就能當行長;當行長並不需要學這個專業。
例如:你可以每年拉到10個億的存款,你不需要去學習什麼專業,我可以保證給你個小行長的位置乾乾。
Ⅵ 為什麼說干實業的玩不過干金融的
干實業的玩不過干金融的,也玩不過娛樂,也玩不過做直播等,總之現在干實業就如同弄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做實業投資大,回報慢,風險大
干實業,需要場地,需要工人,需要機器設備,需要技術,尤其是核心技術等,投資很大,而且回報慢,所以風險就大了。
我一個朋友投資了五六百萬,建了一個小工廠,起早貪黑,辛辛苦苦一年忙到頭,算了一下收益,結果是大吃一驚。
不能讓做實體的,最後都是流淚關閉收場。
這需要全社會一起去努力!
總之,干實體不如金融等其他暴利行業是不正常的,希望早點改變這種現象吧!大家說呢?
Ⅶ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成熟的理論已經出現很久了
金融必須依附於實體化經濟體系,我們察覺到了實體與金融融合的時代將要來臨,這個時代我們已經很少看到一個純粹的實體化經濟企業。而在金融與實體化結合的過程中,一個新產業將會崛起,這個產業就是供應鏈金融。——柴院巍
Ⅷ 通江投資集團倡導的「金融創新+實業投資」雙引擎,誰能給我介紹下嗎
通江投資集團這點非常厲害,說起來就一句話,金融與實業相互依託合力前行。但真正能做到通江投資集團這樣的,國內這么多大型集團里也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