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國際金融公司英文名字

國際金融公司英文名字

發布時間:2021-08-23 05:13:27

⑴ 求金融控股的英文翻譯在線等!謝謝,是Financial holdings嗎

Financial holdings 金融控股 是正確的,後面有s
希望能幫到你

⑵ 中國所有金融機構的英文名稱,不要縮寫,要全稱,謝謝!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hina Banking Association

China Development Bank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

In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Bank of China
Bank of Communications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

China Citic Bank Corporationg Limited China Everbright Bank Co., Ltd Hua Xia Bank Co.,Limited
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 Co., Ltd 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 Co,Ltd China Merchants Bank CO.,LTD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Instrial Bank Co.,Ltd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 Ltd
Evergrowing Bank CO.,Ltd China Zheshang Bank China Bohai Bank Co.,Ltd.

--------------------------------------------------------------------------------

Ansha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Baot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Bank of Beijing
Cang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Changchu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Changsha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Che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Chengde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Bank Of Chongqing Co.,Ltd
Bank Of Dalian Co.,Ltd Dan Dong City Commerial Bankco.,Ltd Daq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Dey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Dongy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 Ltd Ordos Commercial Bank Co.,Ltd
Fu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Fushun Commerial Bankco.,Ltd Fuxin City Commerial Bank
Gan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Guiyangcommerclalbank Guilin City Commercial Bank
Harbi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Hang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Hengy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Huhhot City Commercial Bank Hulu City Commercial Bank Hu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Huangshi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Huishang Bank Corporation Limited Jilin City Commercial Bank
Jina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 Ltd Jiax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rporation Limited Bank Of Jiangsu Co.,Ltd
Commercial Bank Co.Ltd Of Jiaozuo Jinhua City Commercial Bank Jin 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Jing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 Ltd Jiuji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 Ltd Kunm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Laiw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Lan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Langf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Lesha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Liaoy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Liu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Lu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Commercial Bank Of Luoyang Mudanji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Nanch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Bank Of Nanjing Co.,Ltd Nanning City Commerce Bank
Bank Of Ningbo Co.,Ltd Panji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Qiqihar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Qinhu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Q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 Ltd Quj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Quan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Rizhaocitycommercial Bank Bank Of Shanghai
Shangrao City Commercial Bank Shaox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Pingan Bank Co.,Ltd
Shengjing Bank Shijiazhuang.Citycommercial.Bank Tai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 Ltd
Tang Shan Citycommercial Bank Bank Of Tianjin Co.Ltd Tieling Commerial Bankco.,Ltd
Weif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Wen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rportion Limited Wuhai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Urumqi City Commercial Bank Wuhan Urban Commercial Bank Xiamen City Commercial Bank
Xiang Tan City Commercial Bank Xiawgfa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Xiaoga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imited
Xinxiangcity Commercial Bank Yantai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imited Yich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Yinchuan City Commercial Co.Ltd Yinkkou Commercial Bank Yuxi City Commercial Bank
Yueyang City Commercial Zhangjiak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Zhejiang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Zhejiang Mintai Commercial Bank Co.,Ltd Zhejiang Tailong Commercial Bank Co.,Ltd Zhu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Zunyi City Commercial Bank De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

HSBC Bank (China) Company Limited The Bank of East Asia (China) Limited Citibank (China) Co., Ltd.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China) Limited Mizuho Corporate Bank (China), Ltd 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 (China) Limited
Hang Seng Bank (China) Limited DBS Bank (China) Limited Wing Hang Bank (China) Limited
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 (China), Ltd. ABN AMRO Bank (China) Co., Ltd OCBC Bank (China) Limited
Morgan Stanley Bank International(China) Limited JPMorgan Chase Bank (China) Company Limited Woori Bank (China) Limited
Nanyang Commercial Bank (China), Limited United Overseas Bank (China) Limited Hana Bank (China) Company Limited
Instrial Bank of Korea (China) Limited Deutsche Bank (China) Co.,Ltd. Concord Bank
Bank International Ningbo East West Bank (China) Limited Chinese Mercantile Bank
First Sino Bank BNP Paribas (China) Ltd. Societe Generale (China) Limited
Credit Agricole 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 (China) Limited Xiamen International Bank CITIC KA WAH Bank (China) Limited
Shinhan Bank (China) Limited Dah Sing Bank (China) Limited KEB Bank (China) Co., Ltd.
Bangkok Bank (China) Company Limited Metropolitan Bank (China) Ltd. Zheng Xin Bank Co., Ltd.
GE CAPITAL FINANCE (CHINA) CO., LTD
--------------------------------------------------------------------------------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金融機構

--------------------------------------------------------------------------------

中國銀行業協會 中國信託業協會 中國財務公司協會

--------------------------------------------------------------------------------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進出口銀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交通銀行

--------------------------------------------------------------------------------

中信銀行 中國光大銀行 華夏銀行 廣東發展銀行 深圳發展銀行
招商銀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興業銀行 民生銀行 恆豐銀行
浙商銀行 渤海銀行

--------------------------------------------------------------------------------

鞍山商行 包商銀行 北京銀行 滄州銀行 龍江銀行
長沙銀行 成都銀行 承德銀行 重慶銀行 大連銀行
大慶市商業銀行 丹東商行 德陽商行 東營商行 鄂爾多斯銀行
福建海峽銀行 撫順商行 阜新銀行 贛州商行 貴陽商行
桂林商行 哈爾濱銀行 杭州銀行 衡陽商行 內蒙古銀行
湖州銀行 葫蘆島銀行 黃石銀行 徽商銀行 吉林銀行
齊魯銀行 嘉興銀行 江蘇銀行 焦作商行 金華銀行
錦州銀行 荊州商行 九江銀行 富滇銀行 萊商銀行
蘭州銀行 廊坊銀行 樂山商行 遼陽銀行 柳州商行
瀘州商行 洛陽銀行 牡丹江市商業銀行 南昌銀行 南京銀行
南寧市商業銀行 寧波銀行 盤錦商行 齊齊哈爾市商業銀行 秦皇島商行
青島銀行 曲靖市商業銀行 泉州銀行 日照銀行 上海銀行
上饒銀行 紹興銀行 平安銀行 盛京銀行 河北銀行
台州商行 唐山商行 天津銀行 鐵嶺商行 濰坊銀行
溫州銀行 烏海銀行 烏魯木齊商行 漢口銀行 廈門銀行
湘潭商行 襄樊商行 孝感商行 新鄉銀行 煙台銀行
宜昌商行 寧夏銀行 營口銀行 玉溪商行 岳陽商行
張家口商行 稠州商行 民泰商行 泰隆商行 株洲商行
遵義商行 德州銀行 邢台商行 保定商行 邯鄲商行
衡水商行 晉商銀行 大同商行 長治商行 晉城商行
晉中商行 陽泉商行 朝陽商行 本溪商行 江蘇長江商行
奎屯商行 齊商銀行 臨商銀行 威海商行 濟寧銀行
泰安商行 棗庄商行 鄭州銀行 開封商行 南陽商行
許昌銀行 平頂山商行 鶴壁商行 信陽商行 安陽商行
駐馬店商行 三門峽商行 漯河商行 周口商行 商丘商行
廣州銀行 珠海商行 湛江商行 東莞銀行 廣西北部灣銀行
攀枝花商行 宜賓商行 南充商行 自貢商行 遂寧商行
綿陽商行 涼山州商行 雅安商行 達州商行 重慶三峽銀行
六盤水商行 安順商行 西安商行 平涼商行 青海銀行
石嘴山銀行 昆侖銀行 庫爾勒商行 長安銀行

--------------------------------------------------------------------------------

北京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錫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江陰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常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吳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東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崑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太倉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蕪湖揚子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鄂爾多斯市東勝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池州九華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滄州融信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射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寧夏黃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九台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萊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鄒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壽光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南昌洪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馬鞍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長春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遼寧葫蘆島連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伊川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安慶獨秀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靖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許昌魏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三門峽湖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羅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新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順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東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贛榆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江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肥西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瑞穗實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三井住友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恆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永亨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荷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華僑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摩根士丹利國際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友利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韓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企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協和銀行 寧波國際銀行 華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華商銀行 華一銀行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法國興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東方匯理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廈門國際銀行 中信嘉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新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大新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外換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盤谷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首都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正信銀行有限公司 通用電氣金融財務(中國)有限公司

--------------------------------------------------------------------------------
中國農村金融網 信託網 中國信託基金網 國家郵政局郵政儲匯局
上海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 中國期貨證券金融網 中國期貨業協會 中國期貨網

⑶ 誰能提供世界上各領域的最頂級的企業的英文名字,最好有簡略的介紹

歐洲關電動自行車製造商品牌相當多,主要有Yamaha、Piaggio、Aprilia、Sparta、Giant、Merida、KTM、Sachs、Roll-Tech、Heinzmann….等
世界頂級跑車公司:koenigsegg,panoz,yes,pagani,zonda
世界五百強企業

通用汽車公司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汽車及配件

福特汽車公司
Ford Motor Company.
汽車及配件

埃克森公司
Exxon Corporation.
煉油

沃瑪特商場股份有限公司
Wal-Mart Stores,Inc.
百貨

通用電氣公司
John F.Welch jr.
電子、 電力設備

IBM(國際商用機器)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計算機、辦公設備

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AT&T Crop.
電信

莫比爾公司
Mobile Corporation.
煉油
克萊斯勒公司
Chrysler Corporation.
汽車及配件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
Philip Morris Companies Inc.
煙草

德士古公司
Texaco Inc.
煉油

美國農業保險公司
State Farm Insur- ance Companis.
財險及意外傷害險

美州謹慎保險公司
Prudental Insurance Company of America.
保險業:壽險及健康險

杜邦公司
E.I.pontde Nemours And Company,Inc.
化工

謝夫隆公司
Chevron Corporation.
煉油

惠普公司
Hewlett-Packard Company.
計算機, 辦公設備

西爾斯.羅巴克公司
Sears,Roebuck & Company.
百貨

寶潔公司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肥皂,化妝品

阿莫科公司
Amoco Corporation.
煉油

城市銀行
Citicorp.
商業銀行

百事可樂公司
PepsCo.Inc.
食品

K-瑪特商場公司
Kmart Coporation.
百貨

美國國際集團公司
Amercian Interna- Tional Group,Inc.
財險及意外傷害險(股份)

摩托羅拉公司
Motorola,Inc.
電子、電力設備
大通曼哈頓公司
The Chase Manhat- Tan Corporation.
商業銀行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航空公司和宇航

戴頓赫德森公司
Dayton Hudson Corporation.
百貨

克羅格公司
The Kroger Company.
食品及葯品商店

范尼.梅公司
Fannie Mae.
金融

美林證券
Merrill Lynch & Co., Inc.
證券

康阿格拉公司
ConAgra,Inc .
食品

奧爾斯泰特公司
The Allstate Corporation.
財險及意外傷害險

JC彭尼公司
J.C. Penney Company,Inc.
百貨

聯合工藝公司
United Technolo- gies Corporation.
航空公司和宇航

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 Co.
保險業:壽險及健康險(股份)

波音公司
The Boeing Company.
航空公司和宇航

美國聯合包裹服務公司
Unitde Parcel Ser- vice of America,Inc.
郵遞及貨運

美洲銀行公司
Bnak America Corporation.
商業銀行

約翰遜-約翰遜公司
Johnson & Johnson.
制葯

旅行者集團公司
Travelers Group Inc.
財險及意外傷害險

GET 公司
GTE Croporation
電信

USX公司
USX Corporation.
煉油
英特爾公司
Interl Corporation.
電子、半導體

國際造紙公司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林產品及紙製品

道化學公司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化工

洛氏公司
Loews Corporation.

⑷ 平安國際金融租賃公司英文名稱

Ping An International Finance Leasing Company

⑸ 國際金融投資體制的英文簡稱是什麼

關於區域經濟一體化

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可以分為一般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和區域性經濟一體化組織。後者比前者反映了更緊密的地區經濟依賴和協作。目前大量的和重要的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都是經濟一體化組織。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大大推動了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的建立和發展。
所以,在了解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之前,我們先來說說"區域經濟一體化"。

區域經濟一體化概念

雖然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當今國際經濟關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趨勢之一,但國內外對經濟一體化尚無統一定義。"經濟一體化"這個詞語的使用是近年出現的。據專家考證,在1942年以前一次也沒有被使用過。到1950年,經濟學家開始將其定義為單獨的經濟整合為較大的經濟的一種狀態或過程。也有人將一體化描述為一種多國經濟區域的形成,在這個多國經濟區域內,貿易壁壘被削弱或消除,生產要素趨於自由流動。所謂"區域"是指一個能夠進行多邊經濟合作的地理范圍,這一范圍往往大於一個主權國家的地理范圍。根據經濟地理的觀點,世界可以分為許多地帶,並由各個具有不同經濟特色的地區組成。但這些經濟地區同國家地區並非總是同一區域。為了調和兩種地區之間的關系,主張同一地區同其他地區不同的特殊條件,消除國境造成的經濟交往中的障礙,就出現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設想。經濟的一體化是一體化組織的基礎,一體化組織則是在契約上和組織上把一體化的成就固定下來。
經濟一體化具有許多經濟方面的優點,重要的有:
1.根據比較優勢的原理通過加強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
2.通過市場規模的擴大達到規模經濟提高生產水平;
3.國際談判實力增強有利於得到更好的貿易條件;
4.增強的競爭帶來增強的經濟效率;
5.技術的提高帶來生產數量和質量的提高;
6.生產要素跨越國境;
7. 貨幣金融政策的合作;
8.就業、高經濟增長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為共同的目標。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世界經濟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各國經濟的一體化。國際商品和勞務貿易增長速度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加強了,跨國流動的人數越來越多,對外直接投資迅速擴大,跨國公司的活動日益頻繁。各國政府政策上的變化,特別是放開以前對外國公司封閉的產業,更強更廣泛的區域貿易集團化運動,資金流動限制的取消,以及降低關稅壁壘的長期影響,認同並強化了一體化的潮流。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式

經濟一體化的形式根據不同標准可分為不同類別。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巴拉薩把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分為四個階段:(1)貿易一體化,即取消對商品流動的限制;(2)要素一體化,即實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3)政策一體化,即在集團內達到國家經濟政策的協調一致;(4)完全一體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統一。與這四個階段相對應,經濟一體化組織可以根據市場融合的程度,分為以下六類:
1.優惠貿易安排。即在成員國間,通過協定或其他形式,對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給予特別的關稅優惠,這是經濟一體化中最低級和最鬆散的一種形式,典型的有1932年英國與一些大英帝國以前的殖民地國家之間實行的英聯邦特惠制。
2.自由貿易區。即由簽訂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組成一個貿易區,在區內各成員國之間廢除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實現區內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動,但每個成員國仍保留對非成員國的原有壁壘。
3.關稅同盟。即成員國之間完全取消關稅或其他壁壘,同時協調其相互之間的貿易政策,建立對外的統一關稅。這在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上又更進了一步,開始帶有超國家的性質,典型的有歐洲經濟共同體。
4.共同市場。即成員國在關稅同盟的基礎上進一步消除對生產要素流動的限制,使成員國之間不僅實現貿易自由化,而且實現技術、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典型的如歐洲統一市場。
5.經濟同盟。即在共同市場的基礎上又進了一步,成員國之間不但實現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建立起對外的共同關稅,而且制定和執行某些共同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逐步廢除政策方面的差異,形成一個龐大的經濟實體,典型的如目前的歐洲聯盟。
6.完全經濟一體化。這是經濟一體化的最高階段。成員國在經濟、金融、財政等政策上完全統一,在國家經濟決策中採取同一立場,區域內商品、資本、人員等完全自由流動,使用共同貨幣。
經濟一體化是關於成員間貿易壁壘的撤除和各種合作互助關系的建立。貿易壁壘的撤除被稱為一體化中"消極"的一面,合作關系的建立則被稱為"積極的"一面,因為合作的建立往往要求參加者改變現有的制度或機構,或建立新的制度和機構以使一體化地區的市場能適當而有效率地運轉。在一體化的各種形式中,較初級的形式,如自由貿易區等主要是消極的一面,而較高級的形式,如經濟同盟等則更充分地體現了積極的一面。消極的形式比較易於達到,因為消除關稅和數量限制易於做到,特別是在經過長期的多邊貿易談判後許多國家的關稅水平本來就已經很低。積極的形式不易做到,因為它要求採取某種形式的共同行動,而且要求在關稅以外的領域合作,而金融、貨幣和僱傭等方面的合作往往涉及國家主權的協調等更深一層次的問題。但對一體化的形式的劃分只能是大體上的,實際上每個組織都不可能是標準的某種形式。
除以上分類外,近年還有學者根據成員國構成的不同,把經濟一體化組織分為三類:
(1)發達國家型,即由發達國家組建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典型的如歐洲聯盟;
(2)發展中國家型,即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如東南亞國家聯盟;
(3)南北型,即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組建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這三類組織雖然形式上有相似之處,但目標、運行機制、發展歷程等都有明顯不同。

當前主要的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
世界三大地區經濟圈的經濟組織

歐洲經濟圈

歐洲主宰這個世界長達兩千年之久,但如今困難重重。70年代後,這一地區經濟發展緩慢,政治上動盪不定。以歐洲聯盟為核心的歐洲經濟圈的逐漸建立給這一地區的發展帶來了希望。除歐洲聯盟以外,歐洲主要有以下一些區域性經濟組織:
一、經合組織
1948年4月16日,戰後歐洲十幾個國家為接受美國的歐洲經濟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成立了歐洲經濟合作組織。1961年9月30日,在歐洲經濟合作組織的基礎上經過改組而正式成立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為經合組織)總部設在巴黎。根據《經合組織公約》第1條,經合組織的宗旨是:實現成員國和非成員國經濟盡可能的高速合理增長,擴大就業,提高生活水平,維持金融穩定,實現世界經濟增長,在多邊和非歧視的基礎上擴大世界貿易。開始時經合組織的成員國和以前的歐洲經濟合作組織是一樣的,但以後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陸續加入,使經合組織的成員國增加到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義大利、加拿大、比利時等以歐洲國家為主,包括其他地區的發達國家的24國,此外,歐洲經濟共同體委員會和前南斯拉夫也以特殊地位參加組織的工作。經合組織的主要機構是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秘書處等,活動主要是協調各國經濟政策,提供必要的咨詢。
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這是1960年作為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抗衡力量而成立的。最初有7個國家,即英國、奧地利、瑞士、瑞典、丹麥、挪威、葡萄牙。這些國家由於各種原因不希望加入歐共體。如對小國來說,主要是政治考慮,不希望引起前蘇聯對其中立國地位的懷疑甚至作出更加不利的舉動。根據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有關協定,任何國家都可以加入聯盟,冰島等國隨後也加入了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有關協定還規定,成員國給出通知1年後可退出。在聯盟剛開始運作1年後,它的最大的成員國英國即決定申請加入歐共體。丹麥和挪威接著作出了相同的決定。雖然加入或退出國際組織是一國主權范圍內的事,聯盟仍然成功地促使英國1961年6月發表了《倫敦宣言》,表明在作出滿足聯盟所有成員國的一定合法利益的安排前它不會加入歐共體。由於丹麥和英國1972年12月31日退出了聯盟,葡萄牙、奧地利、瑞典也相繼退出,聯盟現在只有4個成員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機構有理事會、委員會和秘書處。每個國家在理事會有一個投票權。理事會監督聯盟協定的執行,考慮是否需要採取進一步措施實施協定的目標,建立和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密切聯系等問題。理事會的決議和建議需要全體一致通過。特殊情況下簡單多數也可以。理事會在部長級上每年開一次會,一般是商業部或外交部部長。常駐代表每兩周開一次會。主席每6個月輪換一次。理事會下設有一系列委員會:1960年設立的貿易專家委員會處理協定與貿易有關的規定的執行,1960年設立的預算委員會對理事會就財政問題提出建議並幫助它建立年預算和確定成員國的應繳份額,1963年設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處理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政策問題,1964年設立的經濟委員會對每個成員國的經濟狀況進行定期評估,1973年設立的農業和漁業委員會幫助理事會解決農業和漁業問題,1974年建立的產地和海關專家委員會、1977年建立的聯盟國家議會成員委員會等都各施其責。另外還有很多因事設立的委員會或工作組。秘書處設在日內瓦。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主要目標是貿易自由化和在成員國間建立貿易的公平競爭。它是因為歐共體的不利影響而建立的,但由於它的規模遠小於歐共體,其單個成員國的經濟實力也遠小於歐共體的單個成員國的經濟實力,因此實際上它建立之初就致力於與歐共體達成一個令人滿意的相互理解。經過多年的努力,這種關系正在形成。
三、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
這是歐洲曾經存在的另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組織。二戰後,前蘇聯拒絕參加歐洲經濟合作組織,而決心成立一個共產黨國家自己的組織。1949年1月,經濟互助委員會在莫斯科成立。成立之初,經互會並無一個完備的憲章,而只有一個公報發表,在近十年間,這個公報是闡明經互會目標的唯一文件。直到1959年,經互會憲章才通過,該憲章1960年4月13日生效。1962年和1974年對憲章進行了兩次修改。經互會成立的公報指出該組織的目的是建立蘇聯和其他人民民主國家之間廣泛的經濟合作,但實際上建立之初該組織主要是一個政治組織。該組織的宗旨是促進成員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逐漸平均富裕程度,加速經濟和技術的進步,穩步提高勞動生產力,促進工業化,加強經濟合作,提高社會主義經濟的聯合。l971年,經互會制定了《經濟一體化綱要》,1979年又制定了《長期合作綱要》,通過"經濟一體化"、"生產專業化"等計劃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成員國最初有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蘇聯。1949年阿爾巴尼亞、1950年民主德國、1972年古巴、1978年越南、蒙古等也陸續加入了經互會。中國曾被接納為觀察員。由於東歐和蘇聯局勢的巨變,1991年6月28日,經互會在布達佩斯舉行了最後一次成員國大會,會議宣布經互會正式解散。
歐共體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關系從來都是十分密切的。"歐洲經濟圈"形成了以歐洲聯盟為中心,吸附歐洲自由貿易聯盟,並把東歐作為外援的基本態勢。東歐諸國已成為歐洲聯盟的聯系國。歐洲聯盟還在設法同北非和中東國家,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國家保持密切的政治和經濟聯系,意圖建立一個環地中海的自由貿易區。歐洲一體化無論是在地區范圍還是程度方面都是在世界前列。

亞太經濟圈

亞太地區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地區。以日本的崛起為開端,最近二十多年來,亞太地區成為世界經濟迅速、持續增長的地區。二戰以後,日本經濟經過短暫的恢復後重新崛起,在不到25年的時間里,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到1970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按人口平均計算,已與美國不相上下。除日本外,亞洲的韓國、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進入經濟繁榮時期。在小農經濟或以轉口貿易為主的經濟基礎上,它們大約花了10-15年的時間,初步實現了資本主義工業現代化,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亞洲的東盟國家也是經濟迅速發展的地區。l97O-1980年,東盟五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達7.4%,不僅高於世界平均增長速度的3.8%,也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增長速度的5.3%。中國在實行改革開放以後,經濟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亞洲太平洋地區雖然在兩次石油危機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滯脹"的沖擊下,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始終維持了比其他任何地區都高的增長率。進入90年代以來,亞太地區經濟貿易持續蓬勃發展,特別是東亞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保持了強勁增長的勢頭,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東亞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實際經濟增長率1990年為6.4%,1991年為6.7%,1992年為7.4%,1993年為7.5%。這一增長率不僅遠超過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也大大高於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率。美國前總統里根曾把21世紀稱作"太平洋世紀"。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一定程度上為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蒙上了陰影,但並未阻止亞太地區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目前,亞太地區已出現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除亞太經合組織以外,主要有:
一、澳新自由貿易協定
澳新自由貿易協定由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於1965年達成1983年改為澳新緊密聯盟。澳、新兩國是南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兩個國家,其合作對這一地區影響很大。
二、東南亞國家聯盟
1961年8月1日,為加強東南亞國家間的合作,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在曼谷宣布成立了東南亞聯盟,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簽訂協議,宣布建立了東南亞國家聯盟,取代以前的東南亞聯盟,成為一個更廣泛的區域性政治經濟組織,簡稱"東盟"(ASEAN)。在成立宣言《東南亞國家聯盟宣言》中確定的宗旨是:"通過共同努力,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促進東南亞和平與安定"。東盟建立之初經濟合作局限於在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中提出一些交流合作措施,生產、貿易、金融等方面的合作非常有限。進入70年代後,合作步驟加快,區域內建立了特惠貿易制度和財政、金融合作機制。1984年1月1日汶萊成為東盟的第6個成員國。1975年11月東盟國家決定逐漸降低相互間的貿易限制,努力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1991年1月,東盟六國達成協議,決定在2008年以前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1994年9月,在第二十六屆東盟經濟部長年會上,與會國又一致同意把實現自由貿易區的計劃提前至2003年,並提出在本世紀末建立"東盟10國"的設想。東盟樹立了一個南南合作的成功範例。
三、南亞的經濟合作組織
南亞的區域合作也有新的發展。1985年,南亞的7個國家建立了南亞區域合作聯盟。1993年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第七次會議簽署了南亞優惠貿易安排等協議,突破了長期未將貿易、工業、互補、進入等關鍵領域納入合作的狀況。1996年底,南亞七國外長又集會尼泊爾首都,共同商討關稅減讓問題,希望在2005年建立南亞自由貿易區。
四、南太平洋論壇
南太平洋地區擁有千萬個島嶼和2600萬平方公里水域,有二十來個形形色色的對立國家和自治領地,它們的人口和國土面積相差懸殊,居住的有歐洲人、美拉米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和波利尼西亞人等,各國的政治體制各不相同,有共和國和君主國,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同。這一地區是最後淪為殖民地和最後被承認獨立的地區。由於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長達幾個世紀的統治,形成了這一地區的殖民地型經濟,經濟畸形發展,產品種類單一,多數國家以農業為主,工業不發達。最近一二十年,許多太平洋島國走上獨立道路,政治經濟模式發生變化,南太平洋正在走向國際化。1971年8月,斐濟、湯加、西薩摩亞、庫克群島、諾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7國在紐西蘭首都惠靈頓舉行會議,正式成立了"南太平洋論壇",其常設機構是南太平洋經濟合作局,其目標是為會員國之間在地區貿易、經濟發展以及能源、通訊、運輸、旅遊等領域提供合作與咨詢。現成員已增加到15個。
五、其他形式的區域合作
除了建立以上區域經濟組織外,亞太地區的區域合作還採取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形式,主要有半官方的經濟合作圈和成長三角。
經濟合作圈是亞太地區主要國家對這一地區經濟合作形式的一種構想,如日本政府1988年提出的東亞經濟圈、東北亞經濟圈、日本海經濟圈,1988年初由韓國提出的包括中國、韓國、日本在內的黃海經濟圈、華南經濟圈,以及部分中國學者提出的大中國經濟圈等。
(一)東北亞經濟合作圈。東北亞指亞洲東部和北部地區,包括日本、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中國東三省以及山東半島。東北亞地區經濟具有互補性,經濟發展較快,建立區域經濟合作的構想由來已久。1987年日本西川教授即提出過建立"東北亞經濟協作會議"的設想,由中國、日本、韓鮮、韓國、蘇聯代表組成協作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協商本地區經濟合作的重大事項。
(二)東亞經濟圈。它是日本為推進"環太平洋合作構想"而提出的新步驟。"環太平洋合作構想"是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在70年代末提出的。這個構想的原則是:面向世界的開放性地區主義;對內堅持以實現自由的開放性相互依賴關系為目標;同這一地區已經存在的雙邊或多邊合作關系不矛盾。為實現這一構想,日本國民經濟研究協會、外務省、通產省和經濟企劃廳等參與設計了以日本為首的,包括亞洲"四小龍"和東盟各國的"東亞經濟圈"的設想,試圖通過貿易、投資和金融方面的合作,逐步形成以日本為首的新國際分工體系。東亞經濟圈呈"雁行"體系,日本是"雁頭",亞洲"四小龍"和"東南亞聯盟"是雁的兩翼,這只"大雁"飛起來後,把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大陸帶動起來並在後面緊跟,以建立新的"亞洲市場"。
(三)大中國經濟圈。這是海外華人學者首先提出,由我國內地、台灣和香港三方組成的一種經濟合作構想。台灣和香港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歷史文化上有同一性,在產業結構、生產要素等方面存在很強的互補性,如果建立經濟圈,不僅有利於三方各自的經濟發展,也有利於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繁榮和穩定。目前,"大中國經濟圈"還只停留在理論構想階段。
(四)"成長三角"是亞太地區另一種新的合作形式,目前已進入實質運轉,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有中、俄、朝三國交界的圖們江成長三角,東盟內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柔佛州-印尼的廖內群島的"南三角",以及擬議中的環黃渤海成長三角、環日本海成長三角、湄公河成長三角等。這些"成長三角"基本上是憑借地理上的優勢自然發展起來的,中央政府再因勢利導提供政策上的優惠和較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成為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的獨特方式,目前已有近十個,成效較大的有:
1."南三角"。1989年12月,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第一次提出了"經濟成長三角區"合作模式,即在新加坡、印尼廖內群島最北端的巴坦島和馬來西亞的柔佛州組成"成長三角"經濟合作開發區,利用各方自然資源、資本、技術和勞動力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新加坡位於巴坦島和柔佛之間,後二者的土地資源和廉價勞動力對新加坡解決因地價和工資不斷上漲引起的經濟發展勢頭減緩的局面有所幫助,而新加坡的資金、科技和先進的通訊網路是後二者開發和發展所必需的。目前增長三角已經取得明顯進展,成為東盟國家間眾多區域性合作計劃中較為成功的一個。
2.印、馬、泰北部成長三角(英文縮寫為IMT-GT)。這是由馬來西亞的檳城、吉打、玻璃市、霹靂四州和泰國南部的宋卡、拉敦、也拉、那拉提瓦和北大年五省以及印尼的蘇門達臘組成的一個成長三角。關於這個成長三角的構想是在1992年新加坡舉行的東盟首腦會議上提出來的,1993年7月,印、馬、泰三國召開了首次部長會議,決定成立兩個委員會負責制定開發計劃,並於1994年向亞洲開發銀行提出報告。1994年7月,三國負責經濟事務的高級官員和專家在馬尼拉聚會,審議北部成長三角發展計劃,會議就亞洲開發銀行提出的包括交通、電訊、貿易、投資、勞動力流動、農業、漁業、工業、能源、旅遊等方面內容的北部成長三角發展計劃達成共識。北部成長三角的三個地區在地理上接近,文化方面聯系密切,經濟往來歷史悠久,經濟上有很強的互補性,為三個地區的經濟合作提供了可能性,而經濟合作又為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成長三角這一區域經濟合作的新形式的出現,豐富和改善了原有的經濟合作,是一種有益的嘗試。這種新的模式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導,而且僅是國與國之間的局部合作,不影響國家的總體經濟政策,"三角區"與"三角區"之間相互掛鉤,可能自然逐步形成全面的經濟合作。

⑹ 國際金融證書都是英文的

國際金融證書一般都不是中文的,因為是國際考試,要適應全球標准,所以基本是英語考試,比如含金量極高的CFA、FRM,都是英文考試

⑺ 英語(國際金融)

我在大學里學習的專業就是英語(經貿方向)。
主要學習的還是英語,另外會學到經貿方面的基礎知識。以下就是本人的主修課程了:
綜合英語、 高級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法、國際商務單證、商務英語、國際經融、國際市場營銷、經貿管理、國際商情導讀、保險學、科技文選讀、英語閱讀、英語語法、英美概況、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報刊選讀、英美文學、英語語言學、用英語翻譯

其實真正學到的關於經融方面的東西不多,而且應為學的淺,也容易忘記。
最關鍵的是,工作以後,你會發現你需要用到的,相比你所學的是深得多的東西。

英語專業,可能的話,還是抱個雙學位比較保險吧。

⑻ 誰知道一些著名的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有這些公司的資料嗎

摩根大通公司簡介
摩根大通的總部位於紐約,它為3000多萬名消費者以及企業、機構和政府客戶提供服務。該公司擁有7930億美元資產,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是投資銀行業務、金融服務、金融事務處理、投資管理、私人銀行業務和私募股權投資方面的領導者。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為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由大通銀行、J.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團在2000年完成合並。

*大通曼哈頓公司於1799年由為紐約市供水的曼哈頓公司成立,至1922年成為全國商業和工業貸款的領先者,並在六年之中成為全美最大的銀行。

*J.P.摩根公司早先作為一家英國的商人銀行由John Pierpont Morgan的父親在倫敦建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公司對包括美國鋼材、通用電器以及美國電話電報等一些知名企業最初的建立構造及融資起了重大作用。

*富林明集團是一家以倫敦為基地的全球性投資銀行集團,其亞洲業務均以怡富名義運作,而怡富證券則是於1970年由富林明及怡和公司共同在香港建立的該地區首家投資銀行集團。

合並後的摩根大通主要在兩大領域內運作: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義下為企業、機構及富裕的個人提供全球金融批發業務;二是在美國以「大通銀行」的品牌為3千萬客戶提供零售銀行服務。其金融服務內容包括股票發行、並購咨詢、債券、私人銀行、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私募、資金管理等。

摩根大通是全球盈利最佳的銀行之一,擁有超過700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的資金超過6300億美元。公司在全球擁有772名銷售人員,覆蓋近 5000家機構投資者客戶;股票研究覆蓋5238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3175家亞洲公司。自1998年以來,由摩根大通擔任主承銷的股票在上市後股價走勢表現突出,一周後股價平均上漲17%,一個月內平均上漲27%,三個月內平均上漲37%。公司在全球擁有9萬多名員工,在各主要金融中心提供服務。摩根大通亞太總部位於香港,在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23座城市,擁有8500名員工。摩根大通名列1993年以來亞洲股票和股票相關發行的第一名,自 1993年以來,公司為亞洲公司主承銷了88次股票交易,共募得超過150億美元的資金。

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團簡介
加拿大永明金融於1865年注冊成立。永明金融集團人壽保險公司,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保險和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公司歷史悠久,成立於1871年,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團在金融服務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自1998年以來,永明人壽連續三年榮登美國《財富》雜志全球500強。加拿大永明在世界各地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廣泛的儲蓄、退休、養老金、人壽和健康等保險產品和服務,主要業務遍及加拿大、美國、英國和亞太地區,在世界二十多個重要市場設有辦事機構,積極開展業務。

加拿大永明金融是主要的國際金融服務機構,為個人及企業客戶提供各類理財及保障的產品和服務。現時與其合作夥伴在全球多個重要市場發展業務,當中包括加拿大、美國、英國、香港、菲律賓、日本、印尼、印度、中國及百慕達。至2005年12月31日,永明金融集團管理的總資產為3,870億加元(即約25,740億港元)。

永明金融公司於多倫多(TSX)、紐約(NYSE)及菲律賓(PSE)等地的聯合交易所上市,其交易代號為「SLF」。

永明金融在香港的顧問和分銷夥伴超過2,300人,客戶人數則約42萬。

加拿大永明金融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保險和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在金融服務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光大集團是中央管理的固有重要骨幹企業。2003年兩強聯合成立了光大永明人壽公司。公司以誠信正直以客為尊追求卓越創造價值為公司訓導,堅持以人為本為原則,大力發展公司業務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簡介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是2000年9月29日由第一勸業銀行、富士銀行和日本興業銀行組成,於2003年1月成立,資本金1兆5409億日元,為世界金融集團之首。在三菱東京金融集團和UFJ金融集團(三菱UFJ金融集團)合並前曾是日本資產規模最大的金融集團。集團公司擁有1200名職工,在人員規模上也是日本金融控股公司中最大的。

該集團下轄4大金融機構,其中有瑞穗銀行、瑞穗法人銀行和瑞穗信託銀行等三家銀行,還有瑞穗證券公司。

瑞穗銀行主要是個人銀行業務,但由於日本已經可以混業經營,所以也代理個人投資信託、金融債和個人保險業務。瑞穗法人銀行則經營企業年金、法人業務和銀團貸款業務。瑞穗信託銀行過去只可以經營長期金融業務,現在也可以經營個人銀行業務和房地產業務,如土地信託、不動產買賣中介、不動產評估、住宅銷售服務等。

瑞穗證券公司除傳統證券業務外,還開拓新型業務,如下屬有日本投資環境研究所、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不良資產處理公司、能源服務公司等。

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簡介
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蘇黎世)創建於1872年,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是瑞士第一家跨國性的保險公司。

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是以保險為核心業務的金融服務機構,其全球網路的分支機構和辦事處遍布北美、歐洲、亞太、拉丁美洲和其它市場。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是財富雜志(Fortune)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前100位的企業。在2006年最新公布的榜單中排名第63位。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的財務實力建基於穩健及專注的業務發展策略,獲得標准普爾「A+」評級。

1998年蘇黎世集團與英美煙草金融服務公司合並,組成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並先後成功地合並了British American Financial Services(旗下包括有產險的Eagle Star、壽險的Allied Dunbar), 以及美國的Farmers等國際知名的金融服務機構,使本集團更加壯大,成為世界最著名十大金融保險集團之一。

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擁有下述知名品牌與公司:聯合鄧巴、鷹星集團、農夫保險集團、蘇黎士集團,特萊尼德等,總資產4240億美元,保費收入490億,客戶3500萬,雇員70000人。蘇黎世金融是一家居世界領先地位、獲國際公認從事金融保險服務的全球性集團,核心業務為非壽險、壽險、再保險和資產管理,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由於具有全球化的實力和技術及對當地市場的了解,使該集團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幾家真正立足於全球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公司英文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代辦融資租賃公司注冊轉讓 瀏覽:256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
鋼材買賣個人傭金合同範本 瀏覽:882
87年黃金價格 瀏覽:440
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外管理辦法 瀏覽:429
企業融資網湖北 瀏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