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疫情期間那些還不上貸款的人該怎麼辦
疫情不結束,上班走不了,還貸又來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我相信有太多人面臨這種情況,只能祈禱疫情早日結束,看來不是工作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工作。
換不了貸款就會表現出一種恐懼和浮躁,所以此時更應該讓自己安靜下來,冷靜思考一下,貸款背後其實是一種對財商知識的缺乏和風險的管控,之所以換不了是因為大部分都是主動收入,需要工作才有收入,一個人必須學習財商創造被動收入。打造資產管理。學會防患於未然。
相信過不了多久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疫情就會過去,百廢待興,一切都會向著好的發展。我們的錢包也會慢慢的鼓起來。
『貳』 金融機構如何防範恐怖主義活動
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但「善與惡」是相對的,在正常情
況下,道德、法律、理智等多種因素,約束著私慾的膨脹,人心向善,人們就會
遵循著正常的軌道按規定行事。但隨著條件的變化,環境的差異,思想的波動,
一旦約束變得松馳,善與惡的力量此消彼長,人們「惡」的劣根性就會顯露。分
析近幾年銀行案件發生的原因,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思想教育放鬆,「享樂主義」抬頭。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
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金融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
要。但是,由於體制在轉軌,市場經濟在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在變化,心理
上的天平在逐漸地被商品經濟的大潮沖擊得失去重心,
「向前看」變成了「向錢
看」。在具體工作中,抓效益的多了,抓思想的少了,思想政治工作流於口頭,
流於形式,跟不上時代脈搏,出現了「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幹部職工中講
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少了,盯住效益和年終分紅的多了,受利益的影響越來
越大
,
幹部職工見面談論的話題多數是問收入,對其他的事漠不關心,淡化了政
治觀念和法制觀念,
滋生了享樂主義和自由主義,
艱苦奮斗的精神沒有了,
追求
「大款」逐漸成為新的潮流,利益驅動代替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但是,任
何追求都是基於現實的基礎上的,
如果超過現實這個基礎,
那麼你的追求不是落
空,就是會引發出脫離現實、違背法紀法規的行為,直至發生經濟案件。
2
.制度觀念淡薄,禁不住糖衣炮彈「利誘」。從外部環境來講,銀
行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愈重要,
愈成為不法分子作案的主要目標,
而銀行工作人
員往往成為不法分子的主要攻擊對象和拉攏腐蝕對象,
縱觀近幾年全國查處的幾
起案件,所涉及的作案人員大部分是金融機構的負責人或信貸、會計、出納、聯
行等重要崗位的人員,
正是因為他們手中掌有部分權力,
才被不法分子盯住。
如
果這時我們的幹部職工能堅持原則,
頂住干預和拉攏,
站穩立場,
就不會引發違
紀違規的事件。
相反,
如果我們禁不住某些不法分子的拉攏腐蝕,
禁不住糖衣炮
彈的襲擊,就會放棄和喪失原則,變成金錢和利益的俘虜。
3
.內部管理失控,對員工關心不夠。從內部環境來講,金融系統在
管理上還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
一是有的單位領導對案件防範工作重視不夠,
重
業務、
輕管理,
忽視對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策紀律教育。
二是規章制度不落
實,
有章不循,
違章操作,
越權行事現象時有發生,
給案件防範工作留下了隱患。
三是各崗位人員之間礙於情面,
使相互制約機制難以發揮作用,
給不法分子留下
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