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機構如何支持農村經濟發展》論文怎麼寫
當前,由於大量農民工提前返鄉,部分農村地區出現農產品降價和售賣難等問題,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明顯加大。為准確把握金融危機對農業生產影響的深度及農村金融機構應採取的措施,我們對豫西南某縣農業經濟受影響情況進行了調查。
金融危機對該縣農業生產的影響
金融危機使得以務工經濟為農民主要現金收入來源的豫西南某縣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壓力更重,難度更大。金融危機對該縣農業生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高四難」五個方面:農產品價格全面下降,農民增收困難。今年以來,該縣農產品價格下降的壓力持續加大。以2月份為例,小麥、玉米的價格分別比2008年10月份下降了4.1%和9.5%;油菜籽價格由最高2.7元/斤下降到目前的1.5元/斤,降幅高達45.4%,且比上年同期每斤低1.7元;受金融危機和豬流感的雙重擠壓,畜禽產品價格回落趨勢短期難以逆轉,對養殖業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豬肉比2008年3月份(豬肉價格最高的時候)同期比下降了23%。雞蛋平均零售價3.05元/斤,環比下降10%。
返鄉農民持續增加,農民工就業困難。該縣是山區縣,自然條件差,務工經濟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從了解到的情況看,該縣數十萬人外出務工,返鄉農民工數量近萬人,約占外出農民工總數的10%左右,大量返鄉農民工生產生活陷入困境。
農資價格高位運行,農業效益遭遇雙重擠壓。一方面金融危機導致需求下降,農產品價格全面走低,另一方面,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仍然高位運行,農業用工成本不斷攀升。從調查的情況看,國內化肥尤其是尿素和復合肥價格漲幅普遍超過30%,如尿素價格已由2008年秋天的1200/噸漲至1500元/噸以上,磷酸二銨的出廠限價從2400元/噸上調到4100元/噸,進口鉀肥上漲100%,農用柴油前10個月平均上漲了27.8%;種子、農葯、農地膜等也都呈現不同程度上漲。農資價格居高不下,加大了農業生產成本。
龍頭企業生產銷售形勢嚴峻,生產經營困難。表現在龍頭企業發展受阻,履行訂單能力下降,影響了基地農產品銷售量進而影響到基地農產品銷售價格,如糧食加工企業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生產銷售受阻,直接影響對糧食的收購,導致農民賣糧難和糧價的下跌。
農業資本市場滯後,農戶和龍頭企業融資困難加劇。貧困山區農業資本市場發育滯後,農業開發擴大生產缺項目、缺資金的問題更為突出。盡管國家宏觀政策大幅度增加農業投入,但由於農業開發市場風險大、比較效益低,金融部門對農業投入實際上更為謹慎、更加嚴格。突出表現在,一些產業化龍頭企業信貸規模遭到壓縮,致使企業技改投入資金缺乏,生產流動資金嚴重不足。
農村金融的支農對策
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是農信社、郵政儲蓄銀行、農業銀行、村鎮銀行等)作為支農的主力軍,應充分發揮金融杠桿作用,切實承擔起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重任,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幫助農民渡過難關。
進一步發揮小額貸款優勢,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求。農村金融機構應在小額貸款范圍和貸款額度上有所突破,探索發放信用共同體貸款,擴大抵押范圍,積極開辦各類資源抵押貸款,加大林業開發、水面養殖等資源開發扶持。同時簡化貸款手續,落實優惠政策,幫助農民群眾早日渡過難關。
選准信貸投放興奮點,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農村金融機構要積極做好配套服務,做到有的放矢。一是積極開辦農村消費信貸業務,支持農民購買農機具和交通運輸工具,支持農民購買彩電、冰箱、洗衣機、電腦等中高檔耐用品等,進一步拉動內需。二是重點支持農村種植專業戶、重點戶規模化的農業產業化格局。三是支持專業合作社發展。四是開發適合農民工創業的金融服務新產品。
創新信貸方式,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走出困境。農村金融機構要按照國家政策,應適當提高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容忍度,針對不同行業和風險評級,適當簡化中小企業授信流程,保持龍頭企業應對危機、穩步發展的合理信貸規模。
樹立風險防範理念,力求實現雙贏。農村金融機構必須將風險意識落實到防範信貸風險的每一個環節中去。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內控制度建設和評價體系。二是建立和完善農村金融機構風險識別和提示系統。三是建立稽核、事後監督和專業檢查「三位一體」的檢查體系,做到令行禁止。
㈡ 農業部下屬企業有那些
農業部直屬企業名單(節錄)
一、中國水產總公司。
二、中國牧工商總公司。
三、中國鄉鎮企業總公司。
四、中國鄉鎮企業進出口服務總公司。
五、中國種子公司。
六、中國種畜進出口公司。
七、中國農業物資供銷總公司。
八、中國農牧漁業國際合作公司。
九、農業部出版社印刷廠。
十、中國農村發展信託投資公司。
十一、中國綠色食品總公司。
十二、中國愛地集團公司。
十三、中國康農貿易公司。
十四、康達國際農業經濟技術使用總公司。
十五、北京東方花卉進出口公司。
十六、北京天辰實業發展公司。
十七、中國華冠農機工程開發總公司。
十八、中國農豐優質農產品開發公司。
十九、北京神龍開發服務公司。
二十、北京聚沙實業公司。
二十一、中亞動物保健品總公司。
二十二、愛意能源環保技術開發公司。
二十三、中國飼料工業技術開發總公司。
(2)農業部金融機構協議擴展閱讀:
一、農業部是主管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國務院組成部門。
二、擬定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機機械化、鄉鎮企業、農墾等農業各產業(以下簡稱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政策、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
三、並指導實施,參與涉農的財稅、價格、金融保險、進出口等政策制定,組織起草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法律法規草案,推進農業依法行政。負責農村改革試驗區相關工作。
四、承擔完善農村經營管理體制的責任。提出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穩定完善農村和基本經營制度的政策建議,指導農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權流轉和承包糾紛仲裁管理。
五、指導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組織落實促進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品質的改善。
㈢ 什麼叫銀團借款合同具體內容是什麼
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債登記實施細則 第一條 為了貫徹執行《外債統計監測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外債系指直接從國外籌借並需以外國貨幣承擔的具有契約性償還義務的全部債務。具體內容包括: 1.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會和其他國際性、地區性金融組織提供的貸款; 2外國政府貸款:指外國政府向我國提供的官方發展援助貸款; 3外國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指境外銀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及銀團組織等提供的貸款; 4.買方信貸:指發放出口信貸的外國銀行向我國進口部門或銀行提供的,用以購買出口國設備的貸款; 5.外國企業貸款:指境外非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 6.發行外幣債券:指境內機構在境外資金市場上發行的,以外幣表示券面金額的債券; 7.國際金融租賃:指境外租賃機構向境內機構提供的融資性租賃; 8.延期付款:指國外出口商向國內進口部門提供的,在進口貨物入境 3個月以後,進口企業才對外支付貸款的融通; 9.補償貿易中直接以現匯償還的債務:指補償貿易合同規定以現匯償還或經批准因故將商品償還更改為現匯償還的債務,包括用出口收匯補償的服務; 10.其他形式的外債,包括: (1)境內金融機構吸收的境外機構或私人的外幣存款; (2)境內企業(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向境內外資或中外合資銀行的借款等。此外,以下情況亦視為外債: ①已在境外注冊的機構以各種形式調入境內,需境內機構實際償還的債務; ②未在境外注冊的駐外機構的對外債務; ③外商投資企業以外方名義向外借款,所借款項用於企業股本以外的資金或設備投入,外方與企業間有合同或其他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規定由該企業負責償還的債務; ④中方為外方債務出具擔保,由中方實際履行償還義務的債務; ⑤外商獨資企業對其母公司的債務。 第三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局為全國外債登記和管理部門(以下簡稱登記部門)。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在北京的國務院各部、委、公司以及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總部的外債登記工作;各地外匯管理分局負責當地政府、金融機構和企事業單位以及中央駐地方單位、金融機構總部的外債登記工作。 未在境外注冊的駐外機構的對外借款,由派出機構所在地的外匯管理局負責登記。 第四條 外債登記分為逐筆登記和定期登記。 定期登記外債是指:國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借入的外債;財政部、經貿部、中國人民銀行、農業部、中國銀行分別負責的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逐筆登記外債是指:除定期登記以外的國內其他部門、企業(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借用的外債。 企事業單位委託金融機構的對外借款,由借款合同規定的債務人辦理登記。 第五條 定期登記手續為: 1.借款單位在第一筆借款合同簽訂後的15天內,到所在地外匯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領取定期登記的《外債登記證》(以下簡稱《登記證》) 。 2.當新簽借款契約或債務發生提款、償還等變動情況時,借款單位應按月分別填寫「外債簽約情況表」和「外債變動反饋表」(以下簡稱「反饋表」),並於每月後5日內上報登記部門。 3.借款單位需要開立現匯賬戶時,應憑《登記證》和登記部門開出的開戶批准書到指定開戶行(以下簡稱開戶行)辦理開立外債專用現匯賬戶(以下簡稱外債專戶)手續,並於次日將回執寄送登記部門。 第六條 逐筆登記的手續為: 1.借款單位在借款合同簽約後15天內,持借款合同副本和對外借款批件(外商投資企業不需批件),到登記部門辦理外債登記手續,領取逐筆登記的《登記證》。 2.在借款調入境內時,借款單位憑匯款通知單和《登記證》到開戶行開立外債專戶,辦理入賬手續。 3.債務到期還本付息時,借款單位應持《登記證》和還本付息通知單,提前到登記部門領取還本付息核准件,憑核准件和《登記證》到開戶行辦理從外債專戶匯出本息手續。 4.在辦理收付和開戶手續後,借款單位應依據開戶行開出的收付憑證填寫「反饋表」,並於次日將「反饋表」存款憑證影印件報送登記部門。 5.借用非調入現匯而需從境內匯出借款本息的非調入形式債務的單位,應在債務實際發生後,填寫「反饋表」,於次日將「反饋表」影印件寄送登記部門。在債務到期還本付息時,應憑登記部門的核准件到開戶行開立「外債還本付息專用現匯賬戶」(以下簡稱還本付息專戶),辦理匯出本息手續。 6.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局批准,將借款存放境外的單位,應每月通過「反饋表」向原登記部門報送當月存款變動情況。 7.境內機構向在華外資銀行、中外合資 銀行借款,可以不另設賬戶,但借款單位必須按有關規定履行登記和報送「反饋表」手續。 8.在本地領取《登記證》的借款單位,如必須在異地銀行辦理開戶、還本付息手續時,可先持本地登記部門開出的《登記證》到異地登記部門辦理還本付息核准手續,異地開戶行在辦理手續3天後,將支付憑證的影印件報送原登記部門。 第七條 在《登記證》上記載的債務最後一次還本付息後,開戶行應立即注銷其「外債專戶」和「還本付息專戶」,借款單位應在15天內向發證的登記部門繳銷《登記證》。 第八條 開戶行須具備下列條件: 1.獲准經營外匯業務的國內銀行; 2.能密切配合登記部門搞好外債監測工作。 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局按照業務需要指定開戶行。 第九條 開戶行應履行下列職責: 1.監督賬戶的使用。應保證:匯入「外債專戶」、「還本付息專戶」 的外匯資金僅限於《登記證》上記載的款項;從其他賬戶劃入或存入的外匯資金僅限於支付借款項目所需的設備、勞務、償還本息以及經登記部門同意的其他用途。 2。憑《登記證》和核准件辦理債務的調入、償還手續,並在辦理手續後,按要求將收付憑證於次日報送登記部門。 3.監督所有逐筆登記的外債在調入借款和還本付息時,都必須通過「 外債專戶」和「還本付息專戶」辦理。 第十條 違反本細則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所在地外匯管理局可根據情節輕重,對有關當事人處以最高不超過所涉及外債金額的3%的等值人民幣罰款: 1.故意不辦理或拖延辦理外債登記手續的; 2.拒絕向外匯管理局報送或隱瞞、虛報,二次以上遲報「反饋表」的; 3.偽造塗改《登記證》的; 4.擅自開立或保留「外債專戶」、「還本付息專戶」和所借外債不經過「外債專戶」、「還本付息專戶」還本付息的,應對借款人和開戶行雙方進行罰款。 第十一條 本細則由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十二條 本細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㈣ 農業貸款扶持最新政策
我記得最近看到過一則跟農村貸款相關的新聞。
2017年農村金融改革將實現全方位推進。據悉,政策層面上,多部門正在制定措施支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融資,為其建立貸款擔保體系;試點層面上,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等「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正大范圍推開,各地進行了大量創新型探索,今年年底前將完成,並總結經驗用於未來修法;企業層面上,大量互聯網金融企業瞄準了傳統金融機構觸不到的領域,今年將加大涉水農村金融的力度。
據農業部透露,新型經營主體貸款難、融資貴、保險少,仍是金融服務方面的一個短板。因此,目前多個部門正在制定相關措施,支持新型經營主體融資。從2015年開始,農業部和財政部每年安排200多億元建立擔保基金,為新型經營主體規模經營提供擔保。為更好地完善這一服務,農業部正在建立規模經營主體的直報系統,使信息更透明,有利於其盡快得到生產經營的融資支持。
「兩權」抵押貸款一直是農村金融改革的重頭戲,這項改革今年將繼續深化推進。各個試點地區和金融機構均在實踐「兩權」抵押貸款的過程中進行了探索和創新。
以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為例,當地探索制定了「項目池」模式:從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選擇經營狀況好、信譽度高的優質主體,通過優先給予涉農項目扶持和金融扶持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其加入「項目池」。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的借款人在申請貸款時,從「項目池」中選擇一家經營主體,簽訂「承接協議」。一旦產生風險、借款人無法還貸,其抵押的農地經營權由縣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收儲,根據協議,由承接主體流轉經營,續繳農戶土地租金,實現經營權二次流轉。同時,通過借款人轉讓收益,協商清償貸款本息額度,解決抵押物處置難問題。
東部省份某大型銀行三農業務負責人表示,由於「兩權」抵押貸款的抵押物處置變現存在一定困難,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做了幾個「結合」:一是「兩權」抵押與房產抵押、保單質押等方式相結合;二是「兩權」抵押與財政擔保基金相結合。這種組合擔保的方式,既能為客戶提供有效的增信措施,也能更穩妥地推進「兩權」抵押業務發展。
為了增加「三農」貸款的可獲得性,很多銀行也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拓一些新的擔保和抵押方式。比如,針對一些農村規模化種養殖客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電商客戶,引入倉單質押、核心企業擔保、高端家庭成員擔保等擔保和信用貸款模式,解決「三農」客戶缺乏抵質押物、找擔保難的問題。還有想了解的可以咨詢政策邦或者國家政策解讀。
㈤ 農業政策性金融的歷史軌跡
農業政策性金融
農業政策性金融是隨著工農業生產和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而出現的,它的興起和發展是農業保護主義興起與發展的結果。西歐、美國、日本等在實行農業保護的過程中,將政策與金融有機結合起來,於是農業政策性金融應運而生。縱觀世界的農業政策性金融的發展軌跡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5世紀末,歐洲國家為了擺脫土耳其帝國對其貿易道路的封鎖造成的經濟困境,避免國內經濟波動,開始鼓勵商人對以農業原料為主要來源的小手工業者提供生產工具和、資金以及必備的生活用品,這可以看作國家對農業予以的間接扶持的萌芽。16世紀英國開始的「圈地運動」是國家對農業生產方式進行干預的最典型的方式。此外,隨著手工業和農業的發展,農業借貸現象逐漸普遍,為了制止高利貸者對窮苦農民的榨取,維護農民進行生產的最低基本條件,1462年第一家專門向窮人發放貸款的銀行在義大利的帕魯奇亞(Porugia)開業。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
1880年法國農民為了抵制高利貸的盤剝,開始建立農業信貸合作社,1894年和1899年議會頒布法令成立地方農業互助銀行和地方農業信貸銀行。1920年法國政府為統一管理各地區農業互助信貸銀行的業務,成立了國家農業信貸管理局。1926年國家農業信貸管理局改名為農業信貸銀行,由農業部和財政部領導,形成一個全國性農業互助信貸體系,一直保留到現在。
在20世紀以前,美國沒有專門的農村金融機構,農業信貸資金幾乎全部由商業機構和個人提供。 農業政策性金融的蓬勃發展時期則始於20世紀20-30年代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危機爆發,這次危機導致農產品價格劇跌,農業嚴重倒退。同時在「國家干預」的經濟理論指導下,羅斯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的農業措施,包括國家對農業生產「調節」政策和農業信貸政策。在大力推行調節農業生產政策的同時,政府還撥出大批款項,收購各種農畜產品,以緩解農業危機帶來的矛盾。同時,美國政府為加強對農業的保護和扶持,在信貸支農方面採取了措施。
1933-1934年,美國先後通過了《農業信貸法》和《對農場發放新貸款實施辦法》兩個法令,並隨即建立了由國家直接管轄的農業信貸局和聯邦農場抵押借款再貸款局兩個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1936年到1938年,美國又通過《土壤保護法》、《新農業調整法》、《小佃農取得土地貸款法》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了美國農業政策性金融對農業的支持力度。除了美國之外,義大利、法國、德國、英國、荷蘭等歐洲國家也都制定並出台了一系列農業政策性金融法規、政策,加大了對農業的國家干預力度。 20世紀90年代,各國都普遍確立了農業政策性金融保護支持農業發展的思路,各國只是在原有的農業政策性金融法規、措施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調整,但對農業進行金融支持的方向沒有改變,農業政策性金融進入了成熟發展時期。
㈥ 金融機構有哪些
金融機構是專門從事金融活動的組織,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公司等。
1、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Central Bank)國家中居主導地位的金融中心機構,是國家干預和調控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負責制定並執行國家貨幣信用政策,獨具貨幣發行權,實行金融監管。
中國的中央銀行為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
2、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英文縮寫為CB,是銀行的一種類型,職責是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
主要的業務范圍是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以及辦理票據貼現等。一般的商業銀行沒有貨幣的發行權,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主要集中在經營存款和貸款業務。
3、政策性銀行
政策性銀行(policy lender/non-commercial bank)是指由政府創立,以貫徹政府的經濟政策為目標,在特定領域開展金融業務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專業性金融機構。
實行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相分離,組建政策性銀行,承擔嚴格界定的政策性業務,同時實現專業銀行商業化,發展商業銀行,大力發展商業金融服務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4、信用合作社
農村信用合作社(英文名稱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中文簡稱農村信用社、農信社)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5、信託投資公司
信託投資公司是一種以受託人的身份,代人理財的金融機構。它與銀行信貸、保險並稱為現代金融業的三大支柱。我國信託投資公司的主要業務:經營資金和財產委託、代理資產保管、金融租賃、經濟咨詢、證券發行以及投資等。
㈦ 中國農業銀行是什麼性質的單位
1、銀行是金融系統,人民銀行是國家的管理部門性質,屬於國家機關(公務員)系列。其他銀行(工商、農業、建設、中國、交通等)屬於企業。
2、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銀行按類型分為: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世界銀行,它們的職責各不相同。
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
政策性銀行: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
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等。
投資銀行: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富國銀行、瑞銀集團、法國興業銀行等。
世界銀行:用於資助國家克服窮困,各機構在減輕貧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資料拓展:
1、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職責: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機構。
2、政策性銀行: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職責:參股或保證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專門為貫徹、配合政府社會經濟政策或意圖,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充當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工具的金融機構 。
3、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等。職責: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而且是最主要的金融機構,商業它主要的業務范圍有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以及辦理票據貼現等。
4、投資銀行: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富國銀行、法國興業銀行等 。職責: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5、世界銀行:用於資助國家克服窮困,各機構在減輕貧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資料來源:網路銀行
㈧ 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屬於什麼法律規定
設立商業銀行,應當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准。未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等商業銀行業務,任何單位不得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
《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1998年7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五條未經中國人民銀行依法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立金融機構或者擅自從事金融業務活動。
一、自然人之間訂立借款合同,既可以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採用口頭形式;金融機構訂立借款合同只能採用書面形式。
二、自然人之間借款,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金融機構作為貸款人的借款合同,當事人達成借款的書面協議,合同就成立。
三、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支付利息,也可以不約定支付利息,當事人約定不明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金融機構作為貸款人的借款合同,借款人必須向貸款人支付利息。
四、自然人之間借款,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利率的規定;金融機構作為貸款人的借款合同,借款利率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貸款利率的上下限確定。
㈨ 目前農村的金融機構有哪些
農村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非銀行機構。銀行機構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專發展屬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非銀行機構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和農業保險公司等。還有一些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資產管理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
㈩ 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介紹
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是以經營農業和與農業有關的信貸業務,貫徹政府支持農業發展政策的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