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雲計算

金融機構雲計算

發布時間:2021-08-26 07:33:21

Ⅰ 互聯網巨頭湧向金融雲,僅靠體量就能取勝嗎

不知從何時起,金融成為雲計算平台眼中不可多得的香餑餑。尤其是在2016年,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國內一線陣營的雲計算廠商不無開始深耕金融雲,京東、網路、網易等雲計算業務也開始在金融領域動作頻頻。
一直以來,雲計算雖然在「前沿科技」的光環下誕生、成長,可究其競爭形式,依然是在比拼數據中心的多少、大型企業客戶的數量、彈性擴容能力等,而從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網路雲等一眾互聯網或IT巨頭的背景來看,依靠體量取勝仍是國內乃至全球雲計算市場的競爭法則。
不過,對於壟斷性和指標性特點明顯,且涵蓋銀行、保險、信託證券、租賃等錯綜復雜分類的金融行業而言,涉足於此的雲計算玩家們,僅僅依靠體量就能取勝嗎?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二。
巨頭混戰金融雲,野心、噱頭還是純粹為了分一杯羹?
事實上,看好金融雲的絕不止互聯網巨頭們,早在雲計算誕生之初,「生產力雲化」就已成為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潮流,國內相關金融機構也紛紛布局金融雲,希望在傳統金融與新興互聯網科技的碰撞中抓住新的機會。 只不過雲計算被視為「水煤電」之類的基礎資源,早早布局雲計算的互聯網和IT巨頭成為金融機構邁不過的一道坎,也是天然的合作夥伴。
就當前的規模和聲量來看,國內金融雲市場主要分為四大玩家,分別是阿里、騰訊、華為和其他。
阿里雲可以說是國內最早發力金融領域的雲服務商,在其所列出的服務名單中,不乏中國銀行、廣發銀行、陽光保險、眾安保險、銀河證券、陸金所等知名的金融機構。在服務模式上主要分為兩類,即金融公共雲和金融專有雲,而金融公共雲又分為金融雲和微金融專區。換句話說,撥開市場營銷的外衣,仍在以公有雲、混合雲和私有雲的形式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
騰訊雲今年在金融領域的表現比較搶眼,其官網上所列舉的服務案例包括了微眾銀行、泰康人壽、廣發證券、安心保險等,客戶質量似乎和阿里雲不相上下。而在服務模式上,騰訊雲分成了三大模式,公有雲、金融專區、金融專有雲,仍然沒有超出雲計算的主流服務模式,更多的是針對不同金融機構的需求增加一些專屬服務,某種程度上滿足了差異化的需求。
華為雲在金融方面有著硬體提供商的顯著風格,構建了從數據中心、伺服器、存儲到雲操作系統等全套的雲計算基礎設施方案。雖然在公有雲服務上也針對金融機構推出了相關服務,無論是市場營銷還是產品的重心仍在「量身定製」的私有雲服務。另外,憑借華為在IT市場的影響力,在金融雲方面也積累了上百家金融客戶。
當然,除了金融雲領域的三巨頭,諸如網路、京東、UCloud等也開始發力金融雲,基本模式和阿里、騰訊等沒有太多差異,在規模上仍處於追趕階段。類如網易雲等2016年加入雲戰場的玩家,也在直播雲、客服雲等領域將金融客戶作為爭取的主要對象。
除此之外,一些傳統金融機構同運營商或當地IT企業聯合搭建金融雲的情況也比較常見。大部分金融機構所尋求的更多是「生產力雲化」,具體如何「雲化」也會針對自身因素,有著不同的考量。
雲服務的場景化已是趨勢,但金融雲有何不同?
2016年雲計算市場的一個典型現象就是,玩家們開始針對不同領域提供垂直化的解決方案,也可以視之為雲服務的場景化發展,而金融無疑是其中最為比較火熱的方向。但無論這些金融雲有著怎樣的模式、怎樣的背景,金融行業的一系列「潛規則」都將是決定這場競爭的關鍵因素。
不難發現,不管是阿里、騰訊還是華為,在其金融雲的合作夥伴中鮮有國有五大行的身影,更多的是地方性、商業性的金融機構。原因不難理解,相對於大型銀行動輒數百萬的系統開發費用,中小型銀行以及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仍然面臨著資金、人力和技術上的短板。也就是說,這部分客戶才是支撐起金融雲龐大市場規模的中間力量,也是金融雲玩家們必須爭取的對象。
然而不同於其他行業雲的是,金融雲對可用性、安全性的要求更為嚴格,比如說對一個高度可控可信的雲安全體系而言,基礎環境安全、風控與審計、數據安全三者缺一不可。特別是在P2P倒閉潮之後,一行三會的同時發力為金融行業帶來了「史上最嚴金融監管」。以國內首家在雲上通過保監會驗收的保險公司安心保險為例,其總裁鍾誠在做客騰訊雲會客廳接受騰訊雲副總裁曾佳欣采訪時直言將核心系統全部放在騰訊雲上,此外還要考量業務並發性增長、服務能力、敏捷開發等。
誠然,金融雲對安全性和可用性的苛刻要求,成了這場雲戰爭的核心看點。
一方面,雲安全體系需要高可用的物理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架構,這對金融機構的IT系統提出了要求和挑戰。雲計算廠商給出的解決方案多是在公有雲服務上提供獨立的數據中心,但核心服務仍是存儲、hadoop計算、結構化數據、負載均衡、防DDoS攻擊等,在技術層面很難拉開太大的差距。當然,上規模的金融機構可以選擇私有雲或者混合雲,在基礎設施上和公有雲進行物理隔離。
另一方面,雲計算巨頭為了搶奪金融客戶,並沒有止於對「金融雲」概念的包裝,除了災備雲、快速故障恢復、安全合規機房等宣傳之外,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服務變成了另一發力點。比如騰訊雲在金融解決方案中將金融大數據、反欺詐風控、人臉識別、直播服務等打包在內。同時,包括移動支付、徵信、風控等也是雲計算平台希望輸送給金融機構的獨特優勢。
可以看出,金融雲的競爭看似花哨卻也很露骨,在解決安全和穩定等剛需的前提下,計算能力、品牌效應才會成為賣點,而一旦核心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所有的優勢都會失去價值。也就意味著,以往將技術、市場、環境作為雲計算競爭標準的時代已經過去,在場景化的趨勢下金融雲的爭奪只是一個契機。
金融雲或將掀起雲計算新的打開方式
可以肯定的是,2016年雲計算爭奪的焦點之一在金融領域,但作為新一代商業基礎設施,雲計算的野心絕不會止步於此。與此同時,還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新貴、老牌IT企業以及雲計算創業者,甚至一些玩家已經將場景化作為曲線進軍雲計算的戰略選擇。單就金融雲來說,已經給市場帶來了一些啟示。
比如說,雲計算的邊界之分越來越模糊。
兩年前,雲服務主要分為三類,從下向上依次是IaaS、PaaS和SaaS,每一類服務解決的問題都不一樣,且不同公司的業務劃分相對清晰,比如AWS和Salesforce。但在金融雲的解決方案中,騰訊雲融合了自家15年的安全防護經驗和社交大數據,阿里雲也打破了IaaS和PaaS的邊界。金融、醫療、電商、O2O、政務......雲計算平台推出的行業解決方案越來越豐富,雲計算的邊界就越來越模糊。
再比如,從技術驅動向服務驅動的轉變。
正如前面所說,在金融雲的競爭中,阿里、騰訊、華為在基礎技術上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差距。早期技術驅動的競爭模式已經不再奏效,這是巨頭的劣勢,也是優勢。劣勢在於,基礎設施方面很容易被新入局這拉近距離,只是規模上還存在距離。優勢在於,互聯網巨頭青睞的平台式、生態式模式迎來新生,騰訊雲和阿里雲在金融雲服務上遠超其他競爭對手的豐富性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總的來說,雲計算的大市場終究在B端,而企業所需要的恰恰是解決實際問題,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金融雲市場的競爭已經說明了這一點,僅僅依靠體量是遠遠不夠的,解決方案應該更貼近業務場景,雲服務的本質是產品的快速落地。
Alter,互聯網觀察者,長期致力於對智能硬體、雲計算、VR等行業的觀察研究。公眾號:spnews

Ⅱ 雲計算現在有哪些應用

IAAS、PAAS、SAAS,網盤等等都是雲的應用

Ⅲ 有沒有搞雲計算的公司呢,曾經在一家雲計算公司待

有呀,小鳥雲計算公司就是搞雲計算的。
「小鳥雲」是深圳前海小鳥雲計算有限公司旗下雲計算品牌,國內領先的企業級雲計算服務商。團隊擁有多年行業經驗,專注雲計算技術研發,面向廣大開發者、政企用戶、金融機構等,提供基於智能雲伺服器的全方位雲計算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可信賴的企業級公有雲服務。(穩定、靈活、安全、極速)

Ⅳ 雲計算現在應用的領域有哪些

1、雲物聯: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2、雲安全:

雲安全(Cloud Security)是一個從「雲計算」演變而來的新名詞。雲安全的策略構想是:使用者越多,每個使用者就越安全,因為如此龐大的用戶群,足以覆蓋互聯網的每個角落,只要某個網站被掛馬或某個新木馬病毒出現,就會立刻被截獲。
「雲安全」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對網路中軟體行為的異常監測,獲取互聯網中木馬、惡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端。
3、雲存儲:
雲存儲是在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 當雲計算系統運算和處理的核心是大量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時,雲計算系統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儲設備,那麼雲計算系統就轉變成為一個雲存儲系統,所以雲存儲是一個以數據存儲和管理為核心的雲計算系統。
4、雲游戲:

雲游戲是以雲計算為基礎的游戲方式,在雲游戲的運行模式下,所有游戲都在伺服器端運行,並將渲染完畢後的游戲畫面壓縮後通過網路傳送給用戶。在客戶端,用戶的游戲設備不需要任何高端處理器和顯卡,只需要基本的視頻解壓能力就可以了。
5、雲計算:
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系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台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布式計算架構。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的挖掘,但它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資料庫、雲存儲和虛擬化技術。

Ⅳ 雲計算在金融領域有什麼應用啊

雲計算提供了一種新的經營方式。在競爭激烈的金融業進行的業務中選擇一個私人雲,公共雲或混合雲社區雲的混合需要創建新的商業模式。互聯網基於雲的IT解決方案不僅降低企業成本,減少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營運開支,同時也具有使靈活性,敏捷性的能力,根據企業的業務需求調整規模大小。

銀行領域:銀行新興的雲服務的目的是通過促進實時協作提高生產力,提供無所不在的虛擬化的服務。基於雲的服務,有助於通過社會網路介面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財務管理的重點,幫助銀行了解的客戶的喜好從而留住客戶和吸引新的消費者。前端銀行辦事處連接到後端基於雲的計算和分析許可,節省大量的能源、空間和成本。

雲電子發票會在匯率是最有利的時候提供發票,並使銀行網路不斷與郵政和電信公司不間斷獲取相關信息。它提高了訪問社會網路配置以幫助新的消費者在新的市場。

在金融業,為了充分利用新興的強大的基於互聯網的商業解決方案的優勢,需要結合了公共雲的數據的安全性與私有雲的隱私性的優點的IT技術架構。 雲計算和管理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方針,可以委託到雲運營商的優先數據應由綜合治理結構制定明確界定的服務水平協議,規定時間框架。

Ⅵ 金融行業一般採用的雲服務方式

金融雲。

在政策支持下,部分大型金融企業已積極職構建雲平台,在搭建自用私有雲的同時將冗餘的計算資源向有服務需求的中小型金融企業開放,形成專供金融機構使用的金融雲服務模式。中小型金融品藉助大型金融機構的金融雲資源實現業務快速安全上雲。金融雲應用有望成為除私有雲外,金融機構業務上雲的首選。

互聯網系雲服務提供商與金融系雲服務提供商各具特色,在金融行業的競爭力旗鼓相當,優劣勢明顯,短期內出現一家獨大局面的概率較小。未來3年內,兩者在中國金融市場將平分秋色。

(6)金融機構雲計算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雲計算用戶需要防備服務停用情況的發生,當然服務提供商起碼應該向用戶通知當前、甚至潛在的停用事件。

用戶應該與廠商談好服務級別協議,並安排好服務停用補償事宜。一旦服務出現停用,廠商就應該立刻補償客戶。比方萬一S3的可用性在一個月內降到99.9%以下,亞馬遜就要退回10%的使用費。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雲計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
鋼材買賣個人傭金合同範本 瀏覽:882
87年黃金價格 瀏覽:440
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外管理辦法 瀏覽:429
企業融資網湖北 瀏覽:392
2017萬達集團最新新聞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