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十一屆深圳金博會和往屆有什麼不同有了解的嗎,謝謝
一年一度的金融盛會又將在深圳拉開帷幕,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市貿促委與市金融辦等單位承辦的第十一屆深圳國際金融博覽會(以下簡稱「金博會」)將於11月5日~7日在深圳會展中心1號館舉行。本屆金博會以「金融穩健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為主題,致力於推動深圳產業結構優化以及社會經濟快速穩定發展。展覽面積達3萬平方米,將有數百家金融機構、近千名企業家參與本次展會,並舉辦各類專業論壇及對接會20多場。
本屆金博會展示區包含國際展區、銀行展區、證券、基金、期貨展區、保險、擔保與小額貸展區、科技金融展區、黃金金融、產業金融展區、粵港澳灣區、綜合金融展區八大主題板塊。
八大主題板塊
全面呈現行業盛況
科技與金融的融合已成為金融業發展的一大趨勢,所以本屆展會首次設置了科技金融展區,展示科技與金融相融合的新成果以及發展方向。展會期間舉行的2017金融科技與資產管理融合發展高峰論壇,更將邀請眾多專家,將展示領先的金融技術與解決方案,助力以科技驅動金融創新的全新金融生態構建。
值得關注的是,騰訊將首次參加深圳金博會,成為金融科技最典型的代表。
深圳在整個粵港澳灣區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本屆深圳金博會專門設置粵港澳灣區展區,展示灣區「9+2」城市間金融互動內容等。本屆展會還設置了黃金金融、供應鏈金融及產業金融展區。
此外,今年的國際展區吸引了包括印度尼西亞、英國、泰國、以色列、馬來西亞和中國香港等國家與地區的金融機構、行業組織及企業參展參會,將突出展現境外金融機構、境外投資項目及相關配套的服務機構,進一步提升展會的專業性以及國際影響力。
契合金融穩健發展、服務實體經濟主題,福田區、南山區、羅湖區以及龍崗區四個區亦在展場搭建了金融主題的形象展位,各區錯位展示轄區內金融業的發展狀況,並在企業展團中突出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主題。其中南山區將集中展示頗有優勢的科技金融這一主題;羅湖區將展示金融業整體發展規劃和重點布局黃金金融產業的發展思路;寶安區分會場寶安金融超市將舉辦項目路演和主題沙龍活動。此外,前海-蛇口自貿專區將展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總體發展情況以及金融創新發展情況。
高峰論壇
聚焦行業熱點
整合金融機構和行業協會,舉辦各類論壇、講座、推介會等,集中探討交流金融發展新業態,是歷屆深圳金博會的一大特色。本屆金博會同樣將舉辦10多場高峰論壇,聚焦金融行業發展的各種焦點問題。眾多有影響力的金融權威專家、首席研究員、教授、金融企業高層、企業投資代表以及優秀創業者將在各大論壇碰撞、交流,讓展會成為一個金融行業對話、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
隨著「一帶一路」和「創新驅動發展」等國家重大倡議舉措的實施,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推動了金融業的轉型升級,「金融科技」已成為深圳金融業穩健發展的新趨勢。為保證本屆展會的實效性,展會期間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深圳)金融管理論壇」以金融科技,灣區動力為主題,將邀請眾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做主旨演講,共同探討金融科技改革、金融創新等諸多金融管理方面問題。
深圳市證券業協會將在展會期間舉行「第八屆深圳資本圈創新論壇」。作為深圳資本市場創新的年度會議,該論壇將集中展示深圳證券經營機構的創新理念、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科技。會議議題包括推動深圳證券業與資本市場創新發展、國信GTS智能化交易服務、交易技術的創新實踐、大數據智能運維平台、證券公司的金融科技運用等。
中國(深圳)FinTech論壇聚焦金融業FinTech轉型之道,展示領先金融技術與解決方案,助力以科技驅動金融創新的全新金融生態構建。屆時,將有來自國內外金融科技專家、學者創業人員的精彩觀點分享。
展會期間還將舉行「粵港澳大灣區博士論壇」,內地和香港100多博士、律師、會計師、專業人士及社會知名人士匯聚,致力於推動內地和香港共享資源分享經濟。香港Nexchange還將邀請來自歐洲、韓國、新加坡、英國等大企業的專家在現場講述人工智慧(AI)、金融科技(FinTech)等題目。
此外,銀行業協會將在展會期間舉行「跨界·融合·責任·擔當」深圳市銀行業社會責任論壇暨深圳中小科技企業成長指數發布會,以及「深化銀貸合作、服務實體經濟」銀貸合作研討會;世界中小企業聯合總會還將在此期間宣布成立國際票據交易中心(西安)籌委會。
風險教育
惠及市民大眾
近幾屆深圳金博會均吸引了眾多業內外人士前來參展參與,成為行業的一次盛會。在助推深圳金融業的創新發展和國內外交流合作中屢屢起到積極作用。這不僅為實體經濟與金融機構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加大了實體經濟的服務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投資者金融知識與風險教育。
本屆金博會針對社會屢見不鮮的網路、電信金融詐騙等情況,專門邀請了市公安局舉辦「常見信息詐騙手法及防範要點」專題講座,向市民普及防範金融詐騙知識。同時還會有多場理性理財的講座,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安全宣傳展、金融安全大講堂等方式,向參展市民宣傳金融安全,並提高金融機構的金融風險防範水平。
針對「黑天鵝」與「灰犀牛」等各類風險事件的發生,投資基金工會將在展會期間舉行「防範金融風險,推進金融改革」投資者教育論壇,將通過專題演講和互動問答等形式,幫助投資者識別「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通過典型案例了解背後的法律紅線和風險底線,增強投資者守法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通過普及「知權、行權、維權」知識,提高投資者依法行使權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與能力,從而促進資本市場的良性運作和發展。
『貳』 論文高手請進!論文資料:金融危機對廣東中小企業的影響(不會讓你的努力白費,我會加分!)
專題:金融危機 廣東經濟及安防行業之影響
10月15日,東莞市樟木頭鎮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大型玩具廠突然倒閉;10月17日,寶安百靈達公司宣布停止經營;20日,寶安宜進利工廠宣布破產,坪山創億玩具深圳有限公司倒閉;21日,龍崗港聲電子廠破產,西麗西洋服裝廠倒閉......金融危機對市場信心和實體經濟的影響,從未有像今天這樣,讓我們感到觸手可及!雖然,安防行業規模小,對銀行的直接融資少,行業市場的特點使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要滯後一段時間才能體現!但這場經濟「寒冬」的來臨,就像深圳昨日的一場秋雨,一夜之間,萬物似乎都在寒意中瑟瑟做抖了……。
金融危機對廣東經濟發展的影響
11月12日,雲集了全球94個金融機構、227家企業和26個行業協會的首屆中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洽談會在廣州召開,議題主要圍繞金融海嘯。廣東省銀監局副局長孟建波以數據說明,廣東紡織、工藝品製造等行業不良貸款率遠高於房地產業。
明年還不是宏觀經濟谷底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在發言中分析,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只是經濟衰退的第一階段,而後將轉入信貸危機和經濟危機,因此明年還不是宏觀經濟的谷底。
哈繼銘說,作為拉動宏觀經濟的三駕馬車:進出口方面增長明顯放緩,去年,進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為2.3%,今年前三季度卻只有1.2%;製造業投資增長放緩,在房地產投資方面,今年上半年增長為35%,但第三季度急劇下降為16.7%.哈繼銘預計,國內房地產價格還將繼續低迷,今年全國的 GDP漲幅會低於9.5%.
房地產信貸風險依然可控
中國銀監會廣東監管局副局長孟建波更直言,這次金融危機,對美國金融業的影響只顯現了65%,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只顯現了20%,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更只顯現了10%.
孟建波說,廣東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高達150%,外貿出口大幅下降,宏觀經濟出現拐點的可能性很大,今年前三季度,廣東省的GDP增長為 10.4%,比去年下降了4.3%,主要就是出口增速放緩引起的。廣東銀行業目前受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還不大,經營規模和利潤都在擴大,城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不存在對外投資的風險。但他特別指出有兩家銀行例外,分別是深圳平安銀行和廣東發展銀行。其中廣發行持有2000萬美元花旗基金。
但孟建波表示,銀行受金融危機的間接影響不可避免,一些企業資金鏈斷裂,影響了結算,貸款出現違約風險。他舉例說,到今年9月底,廣東紡織業的大企業不良貸款率達27.3%,增長了2.38%,工藝品和其他製造業不良貸款率更高達31.8%,增加了11.3%.這導致銀行不得不收緊信貸。
相比於製造業,孟建波說,目前廣東的房地產信貸風險依然是可控的,但也需加緊關注。
金融危機下廣東製造調查:家電業扛到春來冰化時
壓力之下利好逐步累積,外延內拓以圖化危為機
家電業:「扛」到春來冰化時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到底有多大?廣東作為中國第一製造大省,其所受到的沖擊到底有多大?而曾經是廣東製造王牌之一的家電業,在這個「冬天」里境況如何更是成為關注的焦點。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雖然深圳的百靈達等中小家電企業黯然退場,而格力、康佳、美的、 TCL等廣東家電龍頭的三季報卻齊齊「逆市飄紅」,雖然壓力仍存,但廣東家電企業正在外延內拓,積極應對以圖化危為機。
■行業現狀?
粵家電龍頭企業「逆市飄紅」
增長勢頭不減
廣東家電業的輝煌,離不開「入世」之後出口規模的不斷增長,而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對廣東家電業的沖擊有多大?著名小家電廠商百靈達關閉深圳工廠,以及剛剛閉幕的104屆廣交會機電產品成交量下滑的消息刺激著人們敏感的神經。
但人們似乎有點過慮了,從剛剛披露的2008年三季報來看,廣東家電業增長勢頭依然不減。深康佳A日前發布2008年第三季度報告稱,在金融海嘯加劇經濟寒冬、中國企業利潤增幅明顯下滑的情況下,第三季度該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34%,在消化了今年上半年發生的雪災、地震等災害性天氣對銷售收入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前三季度銷售收入仍增長了6.29%,第三季凈利潤更比去年同期爆發性增長713.72%。同時,在整個白電(主要指空調、冰箱、洗衣機)行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格力和美的兩大巨頭依然表現靚麗,從前三季度數據看,兩個企業仍然實現了較為理想的「量利齊升」(營業收入和利潤), 難能可貴。而進軍海外市場步子最大的TCL,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並不明顯,其中主營業務收入101.20億元,同比增長 10.05%。
壓力不容忽視
不過,從環比的情況來看,壓力已經開始顯現。例如,格力電器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51.12億元,同比增長19.60%,但第三季度收入僅增長了8.1%。第三季度凈利潤為4.4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54.99%,而其上半年的利潤增速超過100%。而美的電器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8.7%至373億元,但第三季度收入增長僅為17.7%,逐季放緩的趨勢已經出現。
一些出口佔比更大的代工企業受到的沖擊更為明顯。例如,位處珠海的小家電製造商德豪潤達,今年第三季度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了66.51%,但凈利潤卻下滑了9.40%,「銷售收入的增長所帶來的盈利增加未能完全彌補成本的上升和匯兌損失所帶來的影響。」而部分企業更是走到了破產清盤的境地。
面臨愈演愈烈的金融海嘯,對廣東家電企業而言,明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
據美國一家名為 Popcorn的網站對1011名消費者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被調查的消費者中,有一半左右正在努力減少生活支出。這種跡象在作為「出口晴雨表」的廣交會上已經開始顯現。根據公開數據,104屆一期廣交會機電產品成交量比上屆下滑13%。「明年中期的情況還會更糟」。不少廣東家電企業都對今年第四季度出口業績不抱樂觀,他們認為隨著中國機電產品出口下滑,今年前三季中國對外出口增長下滑局面將加速。
利好因素累積
但環境也在逐步發生變化,好的因素正在逐步積累。例如,人民幣升值幅度的放緩,出口政策開始放鬆,近期全球銅、石油、塑料化工等原材料價格也出現了大幅回落,過去困擾廣東家電廠商的不利因素開始減弱。
未雨綢繆,當次貸危機尚在美國本土肆虐的時候,廣東家電企業已經開始主動調整出口市場策略,根據廣州海關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對拉美、中東(17 國)和東盟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長均超過3成,分別出口24.4億美元、19億美元和14.1億美元,分別增長33.4%、45.3%和42.2%。
而在今年10月16日,財政部、商務部正式下發了《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方案》。作為擴大內需的一項,家電下鄉實施區域和品類有所擴大。「國內家電企業都不會放棄這次機會」,深圳康佳多媒體事業部相關負責人透露。而創維數碼、美的電器等其他廣東家電巨頭也表示將參與投標。
此外,還有廣東家電企業計劃利用環境變化抄底優勢人才,尋求並購機會。百年難遇的金融海嘯,將加速中國家電行業的再一次大整合,而善於應變,善於逆境成長的廣東企業,有望最早走出困境,迎接另一個春天。
■順德樣本?
利薄甚至虧損也要「扛」下去
11月12日,雲集了全球94個金融機構、227家企業和26個行業協會的首屆中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洽談會在廣州召開,議題主要圍繞金融海嘯。廣東省銀監局副局長孟建波以數據說明,廣東紡織、工藝品製造等行業不良貸款率遠高於房地產業。
明年還不是宏觀經濟谷底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在發言中分析,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只是經濟衰退的第一階段,而後將轉入信貸危機和經濟危機,因此明年還不是宏觀經濟的谷底。
哈繼銘說,作為拉動宏觀經濟的三駕馬車:進出口方面增長明顯放緩,去年,進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為2.3%,今年前三季度卻只有1.2%;製造業投資增長放緩,在房地產投資方面,今年上半年增長為35%,但第三季度急劇下降為16.7%.哈繼銘預計,國內房地產價格還將繼續低迷,今年全國的 GDP漲幅會低於9.5%.
房地產信貸風險依然可控
中國銀監會廣東監管局副局長孟建波更直言,這次金融危機,對美國金融業的影響只顯現了65%,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只顯現了20%,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更只顯現了10%.
孟建波說,廣東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高達150%,外貿出口大幅下降,宏觀經濟出現拐點的可能性很大,今年前三季度,廣東省的GDP增長為 10.4%,比去年下降了4.3%,主要就是出口增速放緩引起的。廣東銀行業目前受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還不大,經營規模和利潤都在擴大,城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不存在對外投資的風險。但他特別指出有兩家銀行例外,分別是深圳平安銀行和廣東發展銀行。其中廣發行持有2000萬美元花旗基金。
但孟建波表示,銀行受金融危機的間接影響不可避免,一些企業資金鏈斷裂,影響了結算,貸款出現違約風險。他舉例說,到今年9月底,廣東紡織業的大企業不良貸款率達27.3%,增長了2.38%,工藝品和其他製造業不良貸款率更高達31.8%,增加了11.3%.這導致銀行不得不收緊信貸。
相比於製造業,孟建波說,目前廣東的房地產信貸風險依然是可控的,但也需加緊關注。
金融危機下廣東製造調查:家電業扛到春來冰化時
壓力之下利好逐步累積,外延內拓以圖化危為機
家電業:「扛」到春來冰化時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到底有多大?廣東作為中國第一製造大省,其所受到的沖擊到底有多大?而曾經是廣東製造王牌之一的家電業,在這個「冬天」里境況如何更是成為關注的焦點。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雖然深圳的百靈達等中小家電企業黯然退場,而格力、康佳、美的、 TCL等廣東家電龍頭的三季報卻齊齊「逆市飄紅」,雖然壓力仍存,但廣東家電企業正在外延內拓,積極應對以圖化危為機。
■行業現狀?
粵家電龍頭企業「逆市飄紅」
增長勢頭不減
廣東家電業的輝煌,離不開「入世」之後出口規模的不斷增長,而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對廣東家電業的沖擊有多大?著名小家電廠商百靈達關閉深圳工廠,以及剛剛閉幕的104屆廣交會機電產品成交量下滑的消息刺激著人們敏感的神經。
但人們似乎有點過慮了,從剛剛披露的2008年三季報來看,廣東家電業增長勢頭依然不減。深康佳A日前發布2008年第三季度報告稱,在金融海嘯加劇經濟寒冬、中國企業利潤增幅明顯下滑的情況下,第三季度該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34%,在消化了今年上半年發生的雪災、地震等災害性天氣對銷售收入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前三季度銷售收入仍增長了6.29%,第三季凈利潤更比去年同期爆發性增長713.72%。同時,在整個白電(主要指空調、冰箱、洗衣機)行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格力和美的兩大巨頭依然表現靚麗,從前三季度數據看,兩個企業仍然實現了較為理想的「量利齊升」(營業收入和利潤), 難能可貴。而進軍海外市場步子最大的TCL,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並不明顯,其中主營業務收入101.20億元,同比增長 10.05%。
壓力不容忽視
不過,從環比的情況來看,壓力已經開始顯現。例如,格力電器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51.12億元,同比增長19.60%,但第三季度收入僅增長了8.1%。第三季度凈利潤為4.4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54.99%,而其上半年的利潤增速超過100%。而美的電器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8.7%至373億元,但第三季度收入增長僅為17.7%,逐季放緩的趨勢已經出現。
一些出口佔比更大的代工企業受到的沖擊更為明顯。例如,位處珠海的小家電製造商德豪潤達,今年第三季度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了66.51%,但凈利潤卻下滑了9.40%,「銷售收入的增長所帶來的盈利增加未能完全彌補成本的上升和匯兌損失所帶來的影響。」而部分企業更是走到了破產清盤的境地。
面臨愈演愈烈的金融海嘯,對廣東家電企業而言,明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
據美國一家名為 Popcorn的網站對1011名消費者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被調查的消費者中,有一半左右正在努力減少生活支出。這種跡象在作為「出口晴雨表」的廣交會上已經開始顯現。根據公開數據,104屆一期廣交會機電產品成交量比上屆下滑13%。「明年中期的情況還會更糟」。不少廣東家電企業都對今年第四季度出口業績不抱樂觀,他們認為隨著中國機電產品出口下滑,今年前三季中國對外出口增長下滑局面將加速。
利好因素累積
但環境也在逐步發生變化,好的因素正在逐步積累。例如,人民幣升值幅度的放緩,出口政策開始放鬆,近期全球銅、石油、塑料化工等原材料價格也出現了大幅回落,過去困擾廣東家電廠商的不利因素開始減弱。
未雨綢繆,當次貸危機尚在美國本土肆虐的時候,廣東家電企業已經開始主動調整出口市場策略,根據廣州海關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對拉美、中東(17 國)和東盟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長均超過3成,分別出口24.4億美元、19億美元和14.1億美元,分別增長33.4%、45.3%和42.2%。
而在今年10月16日,財政部、商務部正式下發了《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方案》。作為擴大內需的一項,家電下鄉實施區域和品類有所擴大。「國內家電企業都不會放棄這次機會」,深圳康佳多媒體事業部相關負責人透露。而創維數碼、美的電器等其他廣東家電巨頭也表示將參與投標。
此外,還有廣東家電企業計劃利用環境變化抄底優勢人才,尋求並購機會。百年難遇的金融海嘯,將加速中國家電行業的再一次大整合,而善於應變,善於逆境成長的廣東企業,有望最早走出困境,迎接另一個春天。
■順德樣本?
利薄甚至虧損也要「扛」下去
廣東家電聚集地———順德。驅車行過數十公里的105國道順德段,美的、格蘭仕、海信科龍、萬和等家電巨頭隔街對望,加上周邊近兩千家中小家電企業,順德所創造的家電總產值已佔全國五分之一強。順德家電,無疑是調查廣東家電行業真實處境的最佳樣本群。
「扛」的資本
穩健是整個順德家電企業的經營風格,不少企業即使自有資金充足也不隨意投資或擴能,因此現在手裡「很有錢」
容桂鎮,微波爐單打冠軍格蘭仕集團的所在地。格蘭仕的出口依存度為70%,是廣東幾家家電龍頭中比較高的,而歐美市場又佔到其出口市場的80%。今年1 至7月份,盡管格蘭仕在美國的銷量增長了18%,但言及利潤,大大咧咧的格蘭仕常務副總裁和對外新聞發言人俞堯昌也只敢謹慎地說:「保本吧」。俞堯昌坦言,「現在出口面臨的壓力確實很大。但身強體壯的格蘭仕倒不至於挺不過去。」
扛,是大多數順德家電企業共同的動作。一位家電企業負責人在政府調研座談會上表態:「現在就是看誰更能扛,熬過這段時間以後肯定會過得更好。」據一不願透露姓名的順德家電行業人士透露,順德上半年關閉的中小型家電企業數目在上百家左右,這一數字跟歷年來相比沒有太大變化,有人關閉、有人建立,屬於正常現象。但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這些倒閉的企業案例往往被放大了。
利潤微薄、甚至虧損也要熬下去。這種心態具有鮮明的順德特色。一位順德當地的媒體人士表示,順德的企業大部分都是本土發展起來的企業,它們已經把根深深地扎在了順德,代代相傳的家業,不可能因為一點風寒就輕易舍棄掉。
亂世之下,能扛下去的資本是什麼?
現金流!「格蘭仕現在很有錢。」說到現金流,俞堯昌很乾脆。「老梁(梁慶德)很英明。」俞堯昌說,去年大牛市,很多家電企業都紛紛下水股市樓市,但格蘭仕忍住了誘惑。那時很多人都勸梁慶德趁機撈一把,但都被老梁一句話頂回去,「時時刻刻能賺錢的股市全世界找不到」。在製造業利潤微薄的情況下抵擋住了高回報的投機誘惑,現在格蘭仕的現金流仍然非常充裕。
其實,這恰好體現了順德家電企業穩健的經營風格。順德家電商會秘書長賴曉明對記者說, 順德家電企業一般都靠自有資金積累發展起來,負債率較低,順德以內源性經濟和民營企業為主的特色決定了這一點。目前不少好企業面對當前經濟形勢,自有資金充足也不願再投資或擴能,或者乾脆不投資也不貸款。
以格蘭仕為例,去年銀行給予格蘭仕的授信額度高達68個億,但格蘭仕才用了不到10 個億。容桂鎮另一家燃氣熱水器單打冠軍萬和集團也是如此。該集團品牌管理部副部長李惠珍告訴記者,萬和的負債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在資本運作上,萬和也是堅持只進入一級市場,不涉足二級市場。
過冬路徑各有不同
企業們在客觀形勢下作出了不同戰略選擇,而對中小企業而言,向「製造品牌」沖刺更為現實
與中小型家電企業的嗷嗷待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東一些大型的龍頭家電企業卻逆勢飛揚。
有人分析,這是品牌營銷的效果,說明具有自主品牌的大企業在逆勢中能夠進一步集中優勢資源。因此,不少專家給中小家電企業開出的葯方也是「告別OEM, 走品牌營銷之路」。但細究家電龍頭們的市場表現,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各大企業的內外銷比例。同樣是有品牌有規模的企業,出口依存度高達70%的格蘭仕只敢說「保本」,而內銷為主的康佳的第三季度凈利潤卻能同比凈增7倍!這樣與其說是品牌、規模決定了利潤差,還不如說是企業不同戰略選擇在客觀形勢下帶來了不同的市場表現。越來越多的企業深刻體會到,內需市場在企業發展定位中的重要性。
對於「品牌營銷」,俞堯昌認為,盡管「看上去很美」, 但對於大多數舉步維艱的出口型中小家電企業而言,這一「葯方」實操性值得斟酌。他認為,對於中小家電企業而言,向「製造品牌」沖刺可能更現實。「哪怕是一個螺絲釘,在一個領域你做專、做絕,做到別人不敢做下去了,你就牛了」。
危中尋機力求突圍
進攻新興市場,進一步深耕國內市場,拓寬內銷渠道……冰層下涌動著企業們的突圍沖動
冬天很冷,可冰層下也涌動著企業們的突圍沖動。
海信科龍的進攻目標是新興市場。本月初,海信在北非埃及的生產基地正式建成投產,這是海信繼南非、法國、匈牙利、阿爾及利亞之後在海外建立的第五個生產基地。集團副總裁林瀾表示,希望能藉此提升海信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進一步開拓中東、北非、澳洲等新興市場。
康佳的戰略則是向上游邁進和進一步深耕國內市場。集團營運管理中心總監孫文博向記者透露,近日康佳已決定在崑山投資LCM液晶模組項目。該項目投產,將改變康佳目前的彩電生產格局,使其所生產部分的價格比重佔到終端產品價格的70%,獲得更多的增值空間。此外,康佳還意欲借著國家家電下鄉的東風,深耕三四級市場,在農村城鎮進一步奪取「渠道優勢」。
希望開拓內銷市場的,還有很多以生產小家電為主的中小企業。曾製造出中國第一台咖啡壺的順德億龍電器就是這樣一家小家電企業。面對出口困境,外銷比例佔95%的億龍電器也將目光投向了內銷市場,希望採取內外銷並重的策略。公司總裁周傳偉說:「我們的目標是, 盡快讓內銷的產品達到產品總量的30%。」用他的話說,形勢逼迫下,「適者才能生存」。
對於廣大中小家電企業而言,內銷之路最大的攔路虎是渠道。為了破解渠道難題,順德家電商會秘書長賴曉明最近正在張羅著一個「網上家電直銷商城」,打出「源自中國家電之都」的牌子。他的理念是讓順德的家電企業能集中起來,以此平台實現網路直銷,最大程度削減渠道成本。據其稱,這種直銷模式可讓產品的終端價格降低40%左右,大大提升中小家電企業的競爭力。
對於這種抱團突圍的模式,俞堯昌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廣東製造要想突圍,關鍵是要在產業集群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狼群效應」。他以順德家電做例解:「順德應該培養出一大批這樣專注於自身領域的企業,從設計、製造到品牌營銷,上下游產業鏈緊密結合起來,不管是生產微波爐、冰箱還是空調,都要實現順德造最經濟。」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說:「每個企業在產業鏈條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成為防風林中的一員,就不怕風吹霜凍了。」
■專家獻策?
練好「內功」方是過冬良策
面對出口環境惡化所帶來的沖擊,廣東家電業將如何作為?部分業內著名的專家、學者給出了精闢的建議。
建議1、守好大本營
「在這次金融海嘯中,中國受到的沖擊最小,我相信未來外資家電品牌會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拓展力度」,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在堅持出口不放鬆的同時,廣東家電企業必須珍惜原有的「蛋糕」,加大對本土市場的精耕細作。在國內市場,家電企業特別是黑電企業受到外資品牌不斷「入侵」的威脅。這並非危言聳聽,三星、索尼等全球彩電大亨們已經開始進軍本是國產品牌陣地的二三線市場,2007年夏普在廣東增加了東莞、佛山、中山等9個辦事處,意圖非常明顯。
陸刃波建議,大的廣東家電企業針對國內市場必須「雙管齊下」,既要通過品質和技術在中心城市和「洋家電」繼續競爭,同時將產品「沉下去」,利用國家推廣 「家電下鄉」的契機,把產品「沉下去」,以耐用價低的產品,迅速佔領鄉鎮市場。「和城市現在家電連鎖銷售業態為主不同的是,農村居民分散,依賴傳統經銷商、供銷社等渠道,而這正是國內企業的強項。
建議2、調整出口結構
雖然,出口放緩的跡象已經越來越明顯,但是專家們認為,並不必太過悲觀。
著名營銷管理專家、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陳春花表示,從國際分工來看,中國製造的地位已經非常穩固,特別是作為全球最主要的家電製造中心,加工能力、規模經濟、成本優勢等非常明顯,出現大規模轉移的可能性很低。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徐東生也認為,在全球經濟衰退時期,消費者會更注重產品的價格,因此,中國將比那些生產高檔產品的國家反而更容易應對經濟衰退的影響。「家電產品特別是空調器、微波爐及小家電產品,其全球采購的首選仍將是中國。」
徐東生建議,企業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應該開拓、深耕新興市場。他認為,受本次金融危機影響,明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對發達國家出口形勢總體上看淡。而今後,印度、俄羅斯、中東、南美等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將成為中國家電出口的主要增長點。」
「應看到危機中的機會」,陳春花表示,過去廣東家電出口以代工為主,沒有品牌和渠道優勢,而本次危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給中國企業提供了進入國際市場的最佳機會。「通過差異化和高品質,加強同海外高端渠道商的合作,開拓新的市場」。
建議3、盲目並購不可取
值得慶幸的是,相對於海外和國內企業同行,廣東家電企業在財務和資本運作上一般都偏保守,而過去繁榮期間存在的「家底」讓它們在「冬天」里依然握有充裕的現金。面臨全行業的蕭條所帶來的收購機遇,手握重金的廣東家電巨頭們,是應該留著現金過冬,還是應該冒險擴張?
「我還是堅持企業應該財務保守的觀點」,陳春花表示,不要盲目並購,只有當規模增長有需求,有資源整合的必要時再去並購,並購應該以企業自身的發展為主線,而不是看中危機帶來的低價買入機會。
陸刃波也表示了同樣的觀點,「並購應該慎重,畢竟需求萎縮是現實,與其偏面擴大規模,不如夯實自身,廣東企業過去偏愛追求有形資產,未來在技術、品牌等無形資產上也要側重」。
而在出口的「寒冬」,苦練內功顯得更為重要。徐東生指出,經過30多年的發展,家電業規模已經世界領先,但是產業升級步伐遲緩,當前擺在家電業面前最重要任務就是要在未來的5—10年內實現產業的升級。
建議4、小企業改變定位
如果說大企業還有能力過冬的話,廣東大量依靠出口生存的小家電廠商又該如何應對呢?百靈達深圳工廠已經倒下了,危機仍在蔓延。
陳春花表示,即使沒有金融海嘯的發生,廣東家電業的二次整合也將再會發生,「危機只是加速了這種過程,改革開放30年,也到了產業升級的關鍵時點。她建議,小企業再去跟大企業在產品上進行直接競爭,並非明智之舉,應該選擇在配送、安裝、維修等外包服務上下功夫。從國際經驗看,大企業在產業鏈上,也需要小企業進行「屬地化配合」以提高效率,這對消費者也是好事。
『叄』 交通銀行的大事年表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交通銀行始建。
中華民國成立後,交通銀行受中央銀行委託,與中國銀行共同承擔國庫收支與發行兌換國幣業務。
1928年,國民政府立法院通過《交通銀行條例》,交通銀行成為扶助農礦工商的專責銀行。交通銀行成立之初,總行設在北京。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交通銀行上海分行接管了位於上海公共租界外灘14號的德華銀行的文藝復興風格的4層大樓。
1928年,隨著全國政治中心從北京轉移到南京,交通銀行也將總行遷到上海外灘14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交通銀行將總行遷到重慶。
1946年-1947年,上海總行重建為藝術裝飾主義風格的6層大樓。
1951年交通銀行總行於遷回上海,上海外灘14號行址由上海市總工會進駐至今。
1958年除香港分行仍繼續營業外,交通銀行國內業務分別並入當地中國人民銀行和在交通銀行基礎上組建起來的中國人民建設銀行(現稱中國建設銀行)港交所:0939。
1986年7月24日為適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作為金融改革的試點,國務院批准重新組建交通銀行。
1987年4月1日,重新組建後的交通銀行正式對外營業,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江西中路200號(原金城銀行大樓);現時,交通銀行總行已遷往上海浦東的銀城中路188號。
2004年6月,在中國金融改革深化的過程中,國務院批准了交通銀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體方案,其目標是要把交通銀行辦成一家公司治理結構完善,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百年民族品牌的現代金融企業。
2004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投資了近17億美元,收購了交通銀行19.9%股權。
2005年6月23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港交所:3328,成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國內地商業銀行。
2005年8月與全球頂尖資產管理公司施羅德集團合資設立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公司,是國內首批銀行系基金公司之一。
2005年8月,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交行與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集裝箱海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行、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集裝箱海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股65%、30%、5%。
2007年4月25日,交通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每股最後定價7.90人民幣。
2007年5月15日,交通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股票代碼上交所:601328。
2007年8月13日,恆指服務公司宣布交通銀行H股為恆生指數成份股(藍籌股),在同年9月10日生效。
2007年9月10日,交通銀行H股正式成為恆生指數成份股。
2007年12月28日,交通銀行入股江蘇省常熟農村商業銀行10%,成為第一大股東。
2007年,交通銀行並購重組了湖北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經監管機構批准發起設立交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並在香港成立了交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交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交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交銀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綜合經營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2008年,交通銀行成功入股常熟農商行,發起設立了大邑交銀興民村鎮銀行。
交通銀行於2008年3月25日分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財政部」)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央匯金」)簽署的《權益變動報告書》,中央匯金擬將持有本行的30億股H股劃給轉財政部持有,此次股份變動完成後,財政部共持有本行12,974,982,648股股份(其中H股3,000,000,000股),占總股本26.48%。
2008年,銀行經過全面分析討論,在承繼交行既有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轉型系列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
2008年12月15日起,交通銀行各網點開始辦理信達澳銀基金旗下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和信達澳銀精華靈活配置基金的日常轉換業務。
2009年,交通銀行獲批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境內保險牌照的商業銀行,由其控股的保險公司--交銀康聯於2010年1月正式掛牌成立。
2009年末,交通銀行資產總額為3.31萬億元;資本充足率為12%;平均資產回報率(ROAA)為1.01%;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AE)為19.49%;減值貸款率為1.36%。交通銀行總資產排名位列第56位,一級資本排名位列第49位。
2010年4月,發起設立了安吉交銀村鎮銀行。
2010年6月6日,交通銀行以A+H供股方式,按10股供1.5股比例發行新股,籌集最多330.71億元(人民幣·下同)。該行將合共發行 73.49億股A、H股新股,當中A股及H股分別佔52.92%(38.89億股)及47.08%(34.60億股),A股配股價為每股人民幣 4.5元H股配股價為每股 5.14港元,按匯率折算, A股和 H股配股價格一致。 A股預計籌資 175億元, H股預計籌資 156億元。;集資所得將用於補充資本金,以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
2010年11月29日,交通銀行台北代表處在台北101大樓正式成立。交通銀行成為首家在台灣設立機構的大陸銀行。根據兩岸監管規定,交通銀行台北代表處主要從事金融市場調研、客戶聯絡等非經營性活動,並將在學習借鑒台灣銀行產品和服務先進經驗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2011年5月,發起設立了石河子交銀村鎮銀行。
2011年7月28日交通銀行斥資3億元人民幣入股籌建中的西藏銀行20%股份。2012年3月15日將向包括財政部、社保基金、上海海煙和雲南紅塔在內的7名認購方,以4.55元/股的價格發行約65.42億股A股;向包括財政部、匯豐銀行和社保基金在內的7名認購方,以5.63港元/股價格增發55.60億股H股。定增和配售募集資金總額約565.7億元人民幣。
2013年元旦假期,交行電子銀行服務注重提升客戶體驗,充分利用渠道優勢,為廣大客戶在節日期間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假日期間,交行電子渠道共處理交易940萬筆,其中,95559電話銀行自助語音(IVR)共受理客戶來電53萬筆,比2012年同期增長2.05%。
2013年8月30日,在第七屆上海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洽談會現場,作為上海金融聯合會理事長單位,交通銀行舉辦了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專場信息發布會。
2014年10月13日,360安全衛士官方發布緊急通報稱,交通銀行的手機銀行官網忽然出現訪問跳轉情況。當用戶使用電腦訪問交行手機銀行時,頁面會跳轉到第三方網站的廣告頁面,使用手機則能正常訪問。360已通知交通銀行進行處理。
2015年5月7日,交通銀行(盧森堡)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該行在歐元區的第一家子行的誕生。
2015年6月16日 晚間,交通銀行發布公告稱,公司深化改革方案已經國務院批准同意。
2015年7月交通銀行成功加入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並被該協會正式授予普通會員資格,成為第四家成功加入該協會的中資銀行。
2016年2月25日,中國交通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國五大國有商業銀行聯手,在北京舉行簽約儀式。五大銀行承諾,將對客戶通過手機銀行辦理的境內人民幣轉賬匯款免收手續費,對客戶5000元人民幣以下的境內人民幣網上銀行轉賬匯款免收手續費,以降低客戶的費用支出。
『肆』 互聯網金融方面峰會信息在哪裡能查詢到,能提前報名的。2013年底到2014年的
首屆中國互聯網金融大會日程
1.開幕式及主題報告會11月12日上午10:00-11:10
A.開幕式
嘉賓主持:水皮華夏時報總編輯
領導致辭國家有關部門領導
領導致辭北京市及石景山區領導
領導致辭金融機構有關部門領導
B.主題報告會
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與趨勢國家有關部門領導
互聯網金融產業集群區探討北京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地領導
傳統金融與互聯網創新發展知名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金融與新媒體新傳媒產業聯盟
C.2013中國互聯網金融領軍榜頒獎典禮
2013中國互聯網金融十大領軍品牌
2013中國互聯網金融十大領軍人物
2013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品牌
2.互聯網金融CEO高峰論壇11月12日下午14:00-15:00
嘉賓主持:陳劍峰和訊網首席執行官
主要議題:
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模式(P2P、移動支付、網路信貸)
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
移動支付與電子商務
大數據及新媒體環境下的互聯網金融
3.金融行業互聯網創新論壇11月12日下午15:00-16:00
嘉賓主持:宋輔良 金融時報總編輯
主要議題:
互聯網金融,顛覆還是融合
金融機構如何利用新媒體拓展金融渠道
移動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服務創新
變革,互聯網金融新思路
4.互聯網金融產品對接合作洽談會11月12日下午16:00-17:00
互聯網金融產品發布
互聯網金融創新項目發布
互聯網金融技術發布
銀行及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對接
簽約儀式
5.中國互聯網金融理事會暨互聯網金融圈晚宴11月12日晚
註:大會議題及參會嘉賓以當日安排為准
『伍』 沙井交通銀行的營業時間是什麼以及他們的業務有哪些
沙井交通銀行是不分周末的,節假日除外的時間都上班,營業時間是「9:00--16:00」。業務主要分為三類,負債業務、資產業務、中間業務。
『陸』 急求美國金融危機對廣東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論文
專題:金融危機 廣東經濟及安防行業之影響
10月15日,東莞市樟木頭鎮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大型玩具廠突然倒閉;10月17日,寶安百靈達公司宣布停止經營;20日,寶安宜進利工廠宣布破產,坪山創億玩具深圳有限公司倒閉;21日,龍崗港聲電子廠破產,西麗西洋服裝廠倒閉......金融危機對市場信心和實體經濟的影響,從未有像今天這樣,讓我們感到觸手可及!雖然,安防行業規模小,對銀行的直接融資少,行業市場的特點使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要滯後一段時間才能體現!但這場經濟「寒冬」的來臨,就像深圳昨日的一場秋雨,一夜之間,萬物似乎都在寒意中瑟瑟做抖了……。
金融危機對廣東經濟發展的影響
11月12日,雲集了全球94個金融機構、227家企業和26個行業協會的首屆中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洽談會在廣州召開,議題主要圍繞金融海嘯。廣東省銀監局副局長孟建波以數據說明,廣東紡織、工藝品製造等行業不良貸款率遠高於房地產業。
明年還不是宏觀經濟谷底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在發言中分析,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只是經濟衰退的第一階段,而後將轉入信貸危機和經濟危機,因此明年還不是宏觀經濟的谷底。
哈繼銘說,作為拉動宏觀經濟的三駕馬車:進出口方面增長明顯放緩,去年,進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為2.3%,今年前三季度卻只有1.2%;製造業投資增長放緩,在房地產投資方面,今年上半年增長為35%,但第三季度急劇下降為16.7%.哈繼銘預計,國內房地產價格還將繼續低迷,今年全國的 GDP漲幅會低於9.5%.
房地產信貸風險依然可控
中國銀監會廣東監管局副局長孟建波更直言,這次金融危機,對美國金融業的影響只顯現了65%,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只顯現了20%,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更只顯現了10%.
孟建波說,廣東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高達150%,外貿出口大幅下降,宏觀經濟出現拐點的可能性很大,今年前三季度,廣東省的GDP增長為 10.4%,比去年下降了4.3%,主要就是出口增速放緩引起的。廣東銀行業目前受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還不大,經營規模和利潤都在擴大,城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不存在對外投資的風險。但他特別指出有兩家銀行例外,分別是深圳平安銀行和廣東發展銀行。其中廣發行持有2000萬美元花旗基金。
但孟建波表示,銀行受金融危機的間接影響不可避免,一些企業資金鏈斷裂,影響了結算,貸款出現違約風險。他舉例說,到今年9月底,廣東紡織業的大企業不良貸款率達27.3%,增長了2.38%,工藝品和其他製造業不良貸款率更高達31.8%,增加了11.3%.這導致銀行不得不收緊信貸。
相比於製造業,孟建波說,目前廣東的房地產信貸風險依然是可控的,但也需加緊關注。
金融危機下廣東製造調查:家電業扛到春來冰化時
壓力之下利好逐步累積,外延內拓以圖化危為機
家電業:「扛」到春來冰化時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到底有多大?廣東作為中國第一製造大省,其所受到的沖擊到底有多大?而曾經是廣東製造王牌之一的家電業,在這個「冬天」里境況如何更是成為關注的焦點。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雖然深圳的百靈達等中小家電企業黯然退場,而格力、康佳、美的、 TCL等廣東家電龍頭的三季報卻齊齊「逆市飄紅」,雖然壓力仍存,但廣東家電企業正在外延內拓,積極應對以圖化危為機。
■行業現狀?
粵家電龍頭企業「逆市飄紅」
增長勢頭不減
廣東家電業的輝煌,離不開「入世」之後出口規模的不斷增長,而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對廣東家電業的沖擊有多大?著名小家電廠商百靈達關閉深圳工廠,以及剛剛閉幕的104屆廣交會機電產品成交量下滑的消息刺激著人們敏感的神經。
但人們似乎有點過慮了,從剛剛披露的2008年三季報來看,廣東家電業增長勢頭依然不減。深康佳A日前發布2008年第三季度報告稱,在金融海嘯加劇經濟寒冬、中國企業利潤增幅明顯下滑的情況下,第三季度該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34%,在消化了今年上半年發生的雪災、地震等災害性天氣對銷售收入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前三季度銷售收入仍增長了6.29%,第三季凈利潤更比去年同期爆發性增長713.72%。同時,在整個白電(主要指空調、冰箱、洗衣機)行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格力和美的兩大巨頭依然表現靚麗,從前三季度數據看,兩個企業仍然實現了較為理想的「量利齊升」(營業收入和利潤), 難能可貴。而進軍海外市場步子最大的TCL,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並不明顯,其中主營業務收入101.20億元,同比增長 10.05%。
壓力不容忽視
不過,從環比的情況來看,壓力已經開始顯現。例如,格力電器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51.12億元,同比增長19.60%,但第三季度收入僅增長了8.1%。第三季度凈利潤為4.4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54.99%,而其上半年的利潤增速超過100%。而美的電器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8.7%至373億元,但第三季度收入增長僅為17.7%,逐季放緩的趨勢已經出現。
一些出口佔比更大的代工企業受到的沖擊更為明顯。例如,位處珠海的小家電製造商德豪潤達,今年第三季度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了66.51%,但凈利潤卻下滑了9.40%,「銷售收入的增長所帶來的盈利增加未能完全彌補成本的上升和匯兌損失所帶來的影響。」而部分企業更是走到了破產清盤的境地。
面臨愈演愈烈的金融海嘯,對廣東家電企業而言,明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
據美國一家名為 Popcorn的網站對1011名消費者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被調查的消費者中,有一半左右正在努力減少生活支出。這種跡象在作為「出口晴雨表」的廣交會上已經開始顯現。根據公開數據,104屆一期廣交會機電產品成交量比上屆下滑13%。「明年中期的情況還會更糟」。不少廣東家電企業都對今年第四季度出口業績不抱樂觀,他們認為隨著中國機電產品出口下滑,今年前三季中國對外出口增長下滑局面將加速。
利好因素累積
但環境也在逐步發生變化,好的因素正在逐步積累。例如,人民幣升值幅度的放緩,出口政策開始放鬆,近期全球銅、石油、塑料化工等原材料價格也出現了大幅回落,過去困擾廣東家電廠商的不利因素開始減弱。
未雨綢繆,當次貸危機尚在美國本土肆虐的時候,廣東家電企業已經開始主動調整出口市場策略,根據廣州海關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對拉美、中東(17 國)和東盟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長均超過3成,分別出口24.4億美元、19億美元和14.1億美元,分別增長33.4%、45.3%和42.2%。
而在今年10月16日,財政部、商務部正式下發了《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方案》。作為擴大內需的一項,家電下鄉實施區域和品類有所擴大。「國內家電企業都不會放棄這次機會」,深圳康佳多媒體事業部相關負責人透露。而創維數碼、美的電器等其他廣東家電巨頭也表示將參與投標。
此外,還有廣東家電企業計劃利用環境變化抄底優勢人才,尋求並購機會。百年難遇的金融海嘯,將加速中國家電行業的再一次大整合,而善於應變,善於逆境成長的廣東企業,有望最早走出困境,迎接另一個春天。
■順德樣本?
利薄甚至虧損也要「扛」下去
11月12日,雲集了全球94個金融機構、227家企業和26個行業協會的首屆中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洽談會在廣州召開,議題主要圍繞金融海嘯。廣東省銀監局副局長孟建波以數據說明,廣東紡織、工藝品製造等行業不良貸款率遠高於房地產業。
明年還不是宏觀經濟谷底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在發言中分析,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只是經濟衰退的第一階段,而後將轉入信貸危機和經濟危機,因此明年還不是宏觀經濟的谷底。
哈繼銘說,作為拉動宏觀經濟的三駕馬車:進出口方面增長明顯放緩,去年,進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為2.3%,今年前三季度卻只有1.2%;製造業投資增長放緩,在房地產投資方面,今年上半年增長為35%,但第三季度急劇下降為16.7%.哈繼銘預計,國內房地產價格還將繼續低迷,今年全國的 GDP漲幅會低於9.5%.
房地產信貸風險依然可控
中國銀監會廣東監管局副局長孟建波更直言,這次金融危機,對美國金融業的影響只顯現了65%,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只顯現了20%,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更只顯現了10%.
孟建波說,廣東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高達150%,外貿出口大幅下降,宏觀經濟出現拐點的可能性很大,今年前三季度,廣東省的GDP增長為 10.4%,比去年下降了4.3%,主要就是出口增速放緩引起的。廣東銀行業目前受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還不大,經營規模和利潤都在擴大,城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不存在對外投資的風險。但他特別指出有兩家銀行例外,分別是深圳平安銀行和廣東發展銀行。其中廣發行持有2000萬美元花旗基金。
但孟建波表示,銀行受金融危機的間接影響不可避免,一些企業資金鏈斷裂,影響了結算,貸款出現違約風險。他舉例說,到今年9月底,廣東紡織業的大企業不良貸款率達27.3%,增長了2.38%,工藝品和其他製造業不良貸款率更高達31.8%,增加了11.3%.這導致銀行不得不收緊信貸。
相比於製造業,孟建波說,目前廣東的房地產信貸風險依然是可控的,但也需加緊關注。
金融危機下廣東製造調查:家電業扛到春來冰化時
壓力之下利好逐步累積,外延內拓以圖化危為機
家電業:「扛」到春來冰化時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到底有多大?廣東作為中國第一製造大省,其所受到的沖擊到底有多大?而曾經是廣東製造王牌之一的家電業,在這個「冬天」里境況如何更是成為關注的焦點。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雖然深圳的百靈達等中小家電企業黯然退場,而格力、康佳、美的、 TCL等廣東家電龍頭的三季報卻齊齊「逆市飄紅」,雖然壓力仍存,但廣東家電企業正在外延內拓,積極應對以圖化危為機。
■行業現狀?
粵家電龍頭企業「逆市飄紅」
增長勢頭不減
廣東家電業的輝煌,離不開「入世」之後出口規模的不斷增長,而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對廣東家電業的沖擊有多大?著名小家電廠商百靈達關閉深圳工廠,以及剛剛閉幕的104屆廣交會機電產品成交量下滑的消息刺激著人們敏感的神經。
但人們似乎有點過慮了,從剛剛披露的2008年三季報來看,廣東家電業增長勢頭依然不減。深康佳A日前發布2008年第三季度報告稱,在金融海嘯加劇經濟寒冬、中國企業利潤增幅明顯下滑的情況下,第三季度該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34%,在消化了今年上半年發生的雪災、地震等災害性天氣對銷售收入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前三季度銷售收入仍增長了6.29%,第三季凈利潤更比去年同期爆發性增長713.72%。同時,在整個白電(主要指空調、冰箱、洗衣機)行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格力和美的兩大巨頭依然表現靚麗,從前三季度數據看,兩個企業仍然實現了較為理想的「量利齊升」(營業收入和利潤), 難能可貴。而進軍海外市場步子最大的TCL,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並不明顯,其中主營業務收入101.20億元,同比增長 10.05%。
壓力不容忽視
不過,從環比的情況來看,壓力已經開始顯現。例如,格力電器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51.12億元,同比增長19.60%,但第三季度收入僅增長了8.1%。第三季度凈利潤為4.4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54.99%,而其上半年的利潤增速超過100%。而美的電器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8.7%至373億元,但第三季度收入增長僅為17.7%,逐季放緩的趨勢已經出現。
一些出口佔比更大的代工企業受到的沖擊更為明顯。例如,位處珠海的小家電製造商德豪潤達,今年第三季度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了66.51%,但凈利潤卻下滑了9.40%,「銷售收入的增長所帶來的盈利增加未能完全彌補成本的上升和匯兌損失所帶來的影響。」而部分企業更是走到了破產清盤的境地。
面臨愈演愈烈的金融海嘯,對廣東家電企業而言,明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
據美國一家名為 Popcorn的網站對1011名消費者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被調查的消費者中,有一半左右正在努力減少生活支出。這種跡象在作為「出口晴雨表」的廣交會上已經開始顯現。根據公開數據,104屆一期廣交會機電產品成交量比上屆下滑13%。「明年中期的情況還會更糟」。不少廣東家電企業都對今年第四季度出口業績不抱樂觀,他們認為隨著中國機電產品出口下滑,今年前三季中國對外出口增長下滑局面將加速。
利好因素累積
但環境也在逐步發生變化,好的因素正在逐步積累。例如,人民幣升值幅度的放緩,出口政策開始放鬆,近期全球銅、石油、塑料化工等原材料價格也出現了大幅回落,過去困擾廣東家電廠商的不利因素開始減弱。
未雨綢繆,當次貸危機尚在美國本土肆虐的時候,廣東家電企業已經開始主動調整出口市場策略,根據廣州海關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對拉美、中東(17 國)和東盟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長均超過3成,分別出口24.4億美元、19億美元和14.1億美元,分別增長33.4%、45.3%和42.2%。
而在今年10月16日,財政部、商務部正式下發了《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方案》。作為擴大內需的一項,家電下鄉實施區域和品類有所擴大。「國內家電企業都不會放棄這次機會」,深圳康佳多媒體事業部相關負責人透露。而創維數碼、美的電器等其他廣東家電巨頭也表示將參與投標。
此外,還有廣東家電企業計劃利用環境變化抄底優勢人才,尋求並購機會。百年難遇的金融海嘯,將加速中國家電行業的再一次大整合,而善於應變,善於逆境成長的廣東企業,有望最早走出困境,迎接另一個春天。
■順德樣本?
利薄甚至虧損也要「扛」下去
廣東家電聚集地———順德。驅車行過數十公里的105國道順德段,美的、格蘭仕、海信科龍、萬和等家電巨頭隔街對望,加上周邊近兩千家中小家電企業,順德所創造的家電總產值已佔全國五分之一強。順德家電,無疑是調查廣東家電行業真實處境的最佳樣本群。
「扛」的資本
穩健是整個順德家電企業的經營風格,不少企業即使自有資金充足也不隨意投資或擴能,因此現在手裡「很有錢」
容桂鎮,微波爐單打冠軍格蘭仕集團的所在地。格蘭仕的出口依存度為70%,是廣東幾家家電龍頭中比較高的,而歐美市場又佔到其出口市場的80%。今年1 至7月份,盡管格蘭仕在美國的銷量增長了18%,但言及利潤,大大咧咧的格蘭仕常務副總裁和對外新聞發言人俞堯昌也只敢謹慎地說:「保本吧」。俞堯昌坦言,「現在出口面臨的壓力確實很大。但身強體壯的格蘭仕倒不至於挺不過去。」
扛,是大多數順德家電企業共同的動作。一位家電企業負責人在政府調研座談會上表態:「現在就是看誰更能扛,熬過這段時間以後肯定會過得更好。」據一不願透露姓名的順德家電行業人士透露,順德上半年關閉的中小型家電企業數目在上百家左右,這一數字跟歷年來相比沒有太大變化,有人關閉、有人建立,屬於正常現象。但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這些倒閉的企業案例往往被放大了。
利潤微薄、甚至虧損也要熬下去。這種心態具有鮮明的順德特色。一位順德當地的媒體人士表示,順德的企業大部分都是本土發展起來的企業,它們已經把根深深地扎在了順德,代代相傳的家業,不可能因為一點風寒就輕易舍棄掉。
亂世之下,能扛下去的資本是什麼?
現金流!「格蘭仕現在很有錢。」說到現金流,俞堯昌很乾脆。「老梁(梁慶德)很英明。」俞堯昌說,去年大牛市,很多家電企業都紛紛下水股市樓市,但格蘭仕忍住了誘惑。那時很多人都勸梁慶德趁機撈一把,但都被老梁一句話頂回去,「時時刻刻能賺錢的股市全世界找不到」。在製造業利潤微薄的情況下抵擋住了高回報的投機誘惑,現在格蘭仕的現金流仍然非常充裕。
其實,這恰好體現了順德家電企業穩健的經營風格。順德家電商會秘書長賴曉明對記者說, 順德家電企業一般都靠自有資金積累發展起來,負債率較低,順德以內源性經濟和民營企業為主的特色決定了這一點。目前不少好企業面對當前經濟形勢,自有資金充足也不願再投資或擴能,或者乾脆不投資也不貸款。
以格蘭仕為例,去年銀行給予格蘭仕的授信額度高達68個億,但格蘭仕才用了不到10 個億。容桂鎮另一家燃氣熱水器單打冠軍萬和集團也是如此。該集團品牌管理部副部長李惠珍告訴記者,萬和的負債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在資本運作上,萬和也是堅持只進入一級市場,不涉足二級市場。
過冬路徑各有不同
企業們在客觀形勢下作出了不同戰略選擇,而對中小企業而言,向「製造品牌」沖刺更為現實
與中小型家電企業的嗷嗷待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東一些大型的龍頭家電企業卻逆勢飛揚。
有人分析,這是品牌營銷的效果,說明具有自主品牌的大企業在逆勢中能夠進一步集中優勢資源。因此,不少專家給中小家電企業開出的葯方也是「告別OEM, 走品牌營銷之路」。但細究家電龍頭們的市場表現,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各大企業的內外銷比例。同樣是有品牌有規模的企業,出口依存度高達70%的格蘭仕只敢說「保本」,而內銷為主的康佳的第三季度凈利潤卻能同比凈增7倍!這樣與其說是品牌、規模決定了利潤差,還不如說是企業不同戰略選擇在客觀形勢下帶來了不同的市場表現。越來越多的企業深刻體會到,內需市場在企業發展定位中的重要性。
對於「品牌營銷」,俞堯昌認為,盡管「看上去很美」, 但對於大多數舉步維艱的出口型中小家電企業而言,這一「葯方」實操性值得斟酌。他認為,對於中小家電企業而言,向「製造品牌」沖刺可能更現實。「哪怕是一個螺絲釘,在一個領域你做專、做絕,做到別人不敢做下去了,你就牛了」。
危中尋機力求突圍
進攻新興市場,進一步深耕國內市場,拓寬內銷渠道……冰層下涌動著企業們的突圍沖動
冬天很冷,可冰層下也涌動著企業們的突圍沖動。
海信科龍的進攻目標是新興市場。本月初,海信在北非埃及的生產基地正式建成投產,這是海信繼南非、法國、匈牙利、阿爾及利亞之後在海外建立的第五個生產基地。集團副總裁林瀾表示,希望能藉此提升海信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進一步開拓中東、北非、澳洲等新興市場。
康佳的戰略則是向上游邁進和進一步深耕國內市場。集團營運管理中心總監孫文博向記者透露,近日康佳已決定在崑山投資LCM液晶模組項目。該項目投產,將改變康佳目前的彩電生產格局,使其所生產部分的價格比重佔到終端產品價格的70%,獲得更多的增值空間。此外,康佳還意欲借著國家家電下鄉的東風,深耕三四級市場,在農村城鎮進一步奪取「渠道優勢」。
希望開拓內銷市場的,還有很多以生產小家電為主的中小企業。曾製造出中國第一台咖啡壺的順德億龍電器就是這樣一家小家電企業。面對出口困境,外銷比例佔95%的億龍電器也將目光投向了內銷市場,希望採取內外銷並重的策略。公司總裁周傳偉說:「我們的目標是, 盡快讓內銷的產品達到產品總量的30%。」用他的話說,形勢逼迫下,「適者才能生存」。
對於廣大中小家電企業而言,內銷之路最大的攔路虎是渠道。為了破解渠道難題,順德家電商會秘書長賴曉明最近正在張羅著一個「網上家電直銷商城」,打出「源自中國家電之都」的牌子。他的理念是讓順德的家電企業能集中起來,以此平台實現網路直銷,最大程度削減渠道成本。據其稱,這種直銷模式可讓產品的終端價格降低40%左右,大大提升中小家電企業的競爭力。
對於這種抱團突圍的模式,俞堯昌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廣東製造要想突圍,關鍵是要在產業集群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狼群效應」。他以順德家電做例解:「順德應該培養出一大批這樣專注於自身領域的企業,從設計、製造到品牌營銷,上下游產業鏈緊密結合起來,不管是生產微波爐、冰箱還是空調,都要實現順德造最經濟。」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說:「每個企業在產業鏈條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成為防風林中的一員,就不怕風吹霜凍了。」
■專家獻策?
練好「內功」方是過冬良策
面對出口環境惡化所帶來的沖擊,廣東家電業將如何作為?部分業內著名的專家、學者給出了精闢的建議。
建議1、守好大本營
「在這次金融海嘯中,中國受到的沖擊最小,我相信未來外資家電品牌會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拓展力度」,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在堅持出口不放鬆的同時,廣東家電企業必須珍惜原有的「蛋糕」,加大對本土市場的精耕細作。在國內市場,家電企業特別是黑電企業受到外資品牌不斷「入侵」的威脅。這並非危言聳聽,三星、索尼等全球彩電大亨們已經開始進軍本是國產品牌陣地的二三線市場,2007年夏普在廣東增加了東莞、佛山、中山等9個辦事處,意圖非常明顯。
陸刃波建議,大的廣東家電企業針對國內市場必須「雙管齊下」,既要通過品質和技術在中心城市和「洋家電」繼續競爭,同時將產品「沉下去」,利用國家推廣 「家電下鄉」的契機,把產品「沉下去」,以耐用價低的產品,迅速佔領鄉鎮市場。「和城市現在家電連鎖銷售業態為主不同的是,農村居民分散,依賴傳統經銷商、供銷社等渠道,而這正是國內企業的強項。
建議2、調整出口結構
雖然,出口放緩的跡象已經越來越明顯,但是專家們認為,並不必太過悲觀。
著名營銷管理專家、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陳春花表示,從國際分工來看,中國製造的地位已經非常穩固,特別是作為全球最主要的家電製造中心,加工能力、規模經濟、成本優勢等非常明顯,出現大規模轉移的可能性很低。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徐東生也認為,在全球經濟衰退時期,消費者會更注重產品的價格,因此,中國將比那些生產高檔產品的國家反而更容易應對經濟衰退的影響。「家電產品特別是空調器、微波爐及小家電產品,其全球采購的首選仍將是中國。」
徐東生建議,企業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應該開拓、深耕新興市場。他認為,受本次金融危機影響,明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對發達國家出口形勢總體上看淡。而今後,印度、俄羅斯、中東、南美等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將成為中國家電出口的主要增長點。」
「應看到危機中的機會」,陳春花表示,過去廣東家電出口以代工為主,沒有品牌和渠道優勢,而本次危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給中國企業提供了進入國際市場的最佳機會。「通過差異化和高品質,加強同海外高端渠道商的合作,開拓新的市場」。
建議3、盲目並購不可取
值得慶幸的是,相對於海外和國內企業同行,廣東家電企業在財務和資本運作上一般都偏保守,而過去繁榮期間存在的「家底」讓它們在「冬天」里依然握有充裕的現金。面臨全行業的蕭條所帶來的收購機遇,手握重金的廣東家電巨頭們,是應該留著現金過冬,還是應該冒險擴張?
「我還是堅持企業應該財務保守的觀點」,陳春花表示,不要盲目並購,只有當規模增長有需求,有資源整合的必要時再去並購,並購應該以企業自身的發展為主線,而不是看中危機帶來的低價買入機會。
陸刃波也表示了同樣的觀點,「並購應該慎重,畢竟需求萎縮是現實,與其偏面擴大規模,不如夯實自身,廣東企業過去偏愛追求有形資產,未來在技術、品牌等無形資產上也要側重」。
而在出口的「寒冬」,苦練內功顯得更為重要。徐東生指出,經過30多年的發展,家電業規模已經世界領先,但是產業升級步伐遲緩,當前擺在家電業面前最重要任務就是要在未來的5—10年內實現產業的升級。
建議4、小企業改變定位
如果說大企業還有能力過冬的話,廣東大量依靠出口生存的小家電廠商又該如何應對呢?百靈達深圳工廠已經倒下了,危機仍在蔓延。
陳春花表示,即使沒有金融海嘯的發生,廣東家電業的二次整合也將再會發生,「危機只是加速了這種過程,改革開放30年,也到了產業升級的關鍵時點。她建議,小企業再去跟大企業在產品上進行直接競爭,並非明智之舉,應該選擇在配送、安裝、維修等外包服務上下功夫。從國際經驗看,大企業在產業鏈上,也需要小企業進行「屬地化配合」以提高效率,這對消費者也是好事。
『柒』 我想知道今年全國有關金融行業的展會,要沒過期的
第六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 11.4號將在北京展覽館舉行。詳情
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簡稱北京金博會)創立於2005年,是由北京市政府批準的大型金融專業展覽,至今已成功舉辦五屆。第六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定於2010年11月4日——11月7日在中國北京展覽館隆重舉行!
五年來,在各級政府、金融機構和市民百姓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金融業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北京金博會是國內展出規模最大、參展機構最全、參觀人數最多、活動最為豐富的金融盛會,被譽為「中國金融第一展」。北京市市委書記劉淇、北京市市長郭金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蔡鄂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王兆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郭立根、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劉新華、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李克穆、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吉林、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助理陳文輝、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助理袁力等領導以及天津市副市長崔津渡、安徽省常務副省長孫志剛、青海省副省長高雲龍、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江波、哈爾濱市常務副師長姜明等金融中心城市的領導都曾參加過博覽會並給予高度評價。
第五屆金博會再一次刷新了博覽會的多項紀錄,展覽面積突破23000平方米,啟用了北京展覽館的全部展館,博覽會共設首都金融展區、金融中心城市展區、銀行展區、基金展區、證券展區、保險展區、外資金融機構展區等10個展區,展位800餘個。國內主流金融機構悉數參展,參展單位達到140餘家,觀眾超過14.9萬人。金博會的舉辦也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100餘家主流新聞媒體對博覽會的盛況進行跟蹤報道,發布稿件累計400餘篇。北京金博的舉辦為區域經濟和金融業發展、工商企業與資本對接、百姓財富的保值增值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往屆博覽會成功的基礎上,2010第六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已經全面啟動,並且在參展組織、論壇活動、觀眾參與、媒體宣傳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和提升。新一屆博覽會將以「金融發展、金融創新、金融服務」為主題,以「推動金融產業發展、宣傳金融發展成果、促進金融產品創新、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傳播金融理財知識」為宗旨。組委會力求通過金博會的展覽展示和系列論壇活動,全方位展示中國金融產業發展成果,宣傳金融機構品牌和創新金融服務,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搭建省市區域經濟和金融的展示平台,搭建金融機構與企業、百姓之間的交流服務平台。
2010第六屆北京金博會將按照金融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組織更多更好的精品活動。本屆金博會將舉辦盛大開幕式、首都金融成果展示專項活動、區域金融中心城市專項展示及交流活動、銀證保三大行業發展創新成果展示、中小企業投融資洽談會、國際金融展示專項活動、主題化理財大講堂等展覽展示活動,並繼續舉辦中國國際資本市場論壇、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金融中心城市建設國際論壇、各省市金融辦主任交流活動等高端論壇和會議,並將把為期四天的展覽劃分為專場觀眾日和社會公眾日,方便觀眾參觀。最新版的《首都電子金融地圖》與《金融理財寶典》也將在展會上推出。同時,通過媒體廣泛有效的宣傳,邀請更多的有金融投資需求的企業和個人,組織有利於促進參展機構市場營銷和品牌宣傳的多項豐富活動,提高服務質量,為廣大觀眾奉獻一場內容更加精彩、活動更為豐富、成效更加顯著的博覽會。
第六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歡迎您!
『捌』 說說的交通銀行的歷史...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交通銀行始建。李經楚 1908年任交通銀行第一任總理
中華民國成立後,交通銀行受中央銀行委託,與中國銀行共同承擔國庫收支與發行兌換國幣業務。
1928年,國民政府立法院通過《交通銀行條例》,交通銀行成為扶助農礦工商的專責銀行。交通銀行成立之初,總行設在北京。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交通銀行上海分行接管了位於上海公共租界外灘14號的德華銀行的文藝復興風格的4層大樓。
1928年,隨著全國政治中心從北京轉移到南京,交通銀行也將總行遷到上海外灘14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交通銀行將總行遷到重慶。
1946年-1947年,上海總行重建為藝術裝飾主義風格的6層大樓。
1951年交通銀行總行於遷回上海,上海外灘14號行址由上海市總工會進駐至今。
1958年除香港分行仍繼續營業外,交通銀行國內業務分別並入當地中國人民銀行和在交通銀行基礎上組建起來的中國人民建設銀行(現稱中國建設銀行)港交所:0939。
1986年7月24日為適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作為金融改革的試點,國務院批准重新組建交通銀行。
1987年4月1日,重新組建後的交通銀行正式對外營業,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江西中路200號(原金城銀行大樓);現時,交通銀行總行已遷往上海浦東的銀城中路188號。
2004年6月,在中國金融改革深化的過程中,國務院批准了交通銀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體方案,其目標是要把交通銀行辦成一家公司治理結構完善,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百年民族品牌的現代金融企業。
2004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投資了近17億美元,收購了交通銀行19.9%股權。
2005年6月23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港交所:3328,成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國內地商業銀行。
2005年8月與全球頂尖資產管理公司施羅德集團合資設立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公司,是國內首批銀行系基金公司之一。
2005年8月,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交行與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集裝箱海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行、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集裝箱海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股65%、30%、5%。
2007年4月25日,交通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每股最後定價7.90人民幣。
2007年5月15日,交通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股票代碼上交所:601328。
2007年8月13日,恆指服務公司宣布交通銀行H股為恆生指數成份股(藍籌股),在同年9月10日生效。
2007年9月10日,交通銀行H股正式成為恆生指數成份股。
2007年12月28日,交通銀行入股江蘇省常熟農村商業銀行10%,成為第一大股東。
2007年,交通銀行並購重組了湖北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經監管機構批准發起設立交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並在香港成立了交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交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交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交銀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綜合經營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2008年,交通銀行成功入股常熟農商行,發起設立了大邑交銀興民村鎮銀行。
交通銀行於2008年3月25日分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財政部」)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央匯金」)簽署的《權益變動報告書》,中央匯金擬將持有本行的30億股H股劃給轉財政部持有,此次股份變動完成後,財政部共持有本行12,974,982,648股股份(其中H股3,000,000,000股),占總股本26.48%。
2008年,銀行經過全面分析討論,在承繼交行既有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轉型系列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
2008年12月15日起,交通銀行各網點開始辦理信達澳銀基金旗下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和信達澳銀精華靈活配置基金的日常轉換業務。
2009年,交通銀行獲批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境內保險牌照的商業銀行,由其控股的保險公司--交銀康聯於2010年1月正式掛牌成立。
2009年末,交通銀行資產總額為3.31萬億元;資本充足率為12%;平均資產回報率(ROAA)為1.01%;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AE)為19.49%;減值貸款率為1.36%。交通銀行總資產排名位列第56位,一級資本排名位列第49位。
2010年4月,發起設立了安吉交銀村鎮銀行。
2010年6月6日,交通銀行以A+H供股方式,按10股供1.5股比例發行新股,籌集最多330.71億元(人民幣·下同)。該行將合共發行 73.49億股A、H股新股,當中A股及H股分別佔52.92%(38.89億股)及47.08%(34.60億股),A股配股價為每股人民幣 4.5元H股配股價為每股 5.14港元,按匯率折算, A股和 H股配股價格一致。 A股預計籌資 175億元, H股預計籌資 156億元。;集資所得將用於補充資本金,以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
2010年11月29日,交通銀行台北代表處在台北101大樓正式成立。交通銀行成為首家在台灣設立機構的大陸銀行。根據兩岸監管規定,交通銀行台北代表處主要從事金融市場調研、客戶聯絡等非經營性活動,並將在學習借鑒台灣銀行產品和服務先進經驗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2011年5月,發起設立了石河子交銀村鎮銀行。
2011年7月28日交通銀行斥資3億元人民幣入股籌建中的西藏銀行20%股份。
2012年3月15日將向包括財政部、社保基金、上海海煙和雲南紅塔在內的7名認購方,以4.55元/股的價格發行約65.42億股A股;向包括財政部、匯豐銀行和社保基金在內的7名認購方,以5.63港元/股價格增發55.60億股H股。定增和配售募集資金總額約565.7億元人民幣。
2013年元旦假期,交行電子銀行服務注重提升客戶體驗,充分利用渠道優勢,為廣大客戶在節日期間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假日期間,交行電子渠道共處理交易940萬筆,其中,95559電話銀行自助語音(IVR)共受理客戶來電53萬筆,比2012年同期增長2.05%。
2013年8月30日,在第七屆上海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洽談會現場,作為上海金融聯合會理事長單位,交通銀行舉辦了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專場信息發布會。
2014年10月13日,360安全衛士官方發布緊急通報稱,交通銀行的手機銀行官網忽然出現訪問跳轉情況。當用戶使用電腦訪問交行手機銀行時,頁面會跳轉到第三方網站的廣告頁面,使用手機則能正常訪問。360已通知交通銀行進行處理。
2015年5月7日,交通銀行(盧森堡)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該行在歐元區的第一家子行的誕生。
2015年6月16日 晚間,交通銀行發布公告稱,公司深化改革方案已經國務院批准同意。
2015年7月交通銀行成功加入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並被該協會正式授予普通會員資格,成為第四家成功加入該協會的中資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