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昆明中融匯民間借貸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昆明中融匯民間借貸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3月31日,公司總部位於昆明市圓通街131號太龍公館。昆明中融匯民間借貸金融服務公司在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是政府監管的金融服務平台,屬於金融服務創新型企業。中融匯金融的理念是「讓投融資變得更簡單,做金融服務的專家」經營范圍:投融資中介服務;服務民間資本與小微企業融資對接;提供融資與投資信息登記;投融資策劃;財務顧問;投資顧問;金融信息服務管理咨詢及企業資產的重組咨詢、並購咨詢。公司服務:服務於雲南省中小微企業,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服務於公司投資會員,為投資會員實現財富增值。服務模式:融資企業獲得認可,擔保公司承擔擔保責任,在平台發布信息。投資會員通過公司網站或者線下項目監管賬戶進行投資。昆明中融匯民間借貸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接受雲南信息報記者專訪
法定代表人:戴瓊
成立時間:2013-09-10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3010010035441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昆明市民航路406號
B. 北京中融匯誠實真實貸款機構嗎
做過一次信貸,下款很快 就是利息太高
C. 北京中融匯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中融匯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10月3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資產管理等。
法定代表人:張光偉
成立時間:2013-10-30
注冊資本:204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5016419313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乙21號朝陽佳麗飯店二層B34-1室
D. 了解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機,談談你對利益與風險的認識,可以嗎
金融服務外包的利益與風險分析
內容摘要:隨著金融機構之間競爭的復雜和深化,金融服務外包成為許多金融機構增強核心競爭力的一項戰略選擇。本文對金融服務外包的收益和風險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風險防範措施,並針對我國的金融服務外包的現狀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金融服務外包 利益 風險
近幾年來,金融服務外包迅速發展。國際金融界普遍認為,中國在金融服務業和製造業方面相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領先地位,使其成為全球極具吸引力的金融外包承接國。許多跨國金融機構從其全球化的長遠發展戰略考慮,已經把中國市場作為其戰略部署的一部分,並將有關的金融流程業務外包給中國。那麼作為金融外包的承接國,中國應如何應對這種新業務形式帶來的風險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金融服務外包的概念與實質
2005年2月,以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為主導的「聯合論壇」出台的《金融服務外包文件》(Outsourcing in Financial Services)中把外包定義為:「受管制實體在持續性的基礎上利用第三方來完成一些一般由受管制實體現在或將來所從事的事務,而不論該第三方當事人是否為公司集團內的一個附屬企業,或為公司集團外的某一當事人。」金融服務外包則指金融機構在持續經營的基礎上,利用外包商(為公司集團內部的附屬實體或公司集團的外部實體)來實施原由自身進行的業務活動。外包的金融服務通常包括如下三種類型: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具體操作(specific operations),契約功能(contract functions)。
金融外包的實質在於金融企業的重新定位,重新配置各種資源,將資源集中於相對優勢領域,從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增強持續發展的能力。最近,發達國家出現了新一輪的金融服務外包浪潮,在所有行業中,金融業的外包規模僅排在製造業之後位居第二,涵蓋了包括銀行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以及各種規模的金融機構。
金融服務外包的利益分析
(一)降低成本以提高收益
金融機構最初將服務外包出去的主要動因就是為了降低成本。將自己不擅長或做的不好的業務外包出去,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長的業務,這樣就可以直接降低成本,獲得更多的收益。因為,與金融機構內部的IT部門相比,外包商提供的服務成本更低,而且有外包商承擔服務的提供,成本更易預測、更好控制。
(二)充分利用前沿技術和技能
在信息、網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金融機構要想掌握所有的先進技術往往難度很大或成本極其昂貴。因此,金融機構要麼大量投資於這些新技術但成本和風險都極大,要麼在競爭中被淘汰。而把這些服務外包出去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矛盾。
(三)轉移風險
金融機構和服務外包商之間是一種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是風險共同體,而不是單純的僱傭關系。因此,金融機構在外包服務的同時也把一些風險轉移給了服務外包商。這使金融機構能更好的應對迅速變化的外部市場環境和顧客需求。
總之,外包可能給金融機構帶來的利益包括降低成本、轉移風險、提高進入高級專業技能和行業的能力,並集中現有的人力資源於核心業務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由於規模經濟、專業化和戰術集中,第三方提供的服務比自行生產的成本更低。
金融服務外包的風險分析
金融服務外包產生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因此,做出服務外包決策必須經過嚴格的管理決策程序。
(一)外包協議方面的風險
外包協議是外包企業與另一個法人實體、沒有附屬關系的第三方之間的一種合同關系。外包協議有效期限經常為五到十年,相當漫長,而在此期間業務需求和環境變化很大,甚至不可預期,服務外包提供商能否按時、按質完成協議任務,這是不確定的。
(二)轉變業務帶來的風險
為了取得規模經濟、提高經營效率或者適應服務供應商不同的經營方式,金融機構進行外包時需要改變某些商業活動,這些改變會產生操作上的風險。在外包過渡階段,內部人員可能需要在服務供應商的系統內接受培訓。人員規模調整和雇員轉移到服務供應商會產生道德風險和復雜的勞動法律問題。處理不完善,就會引起那些技術高度熟練和熟悉機構實踐及要求的職員流失。
(三)企業機密外泄的風險
外包有時必須把企業的機密資料、帳簿和檔案透露給第三方,同時企業的很多信息也將由第三方外包服務商提供。隨著企業信息傳遞范圍的擴大,可能會由於第三方外包服務商的「不忠」而導致企業信息資源損失、核心技術及商業機密泄露。一旦外包服務供應商泄密,勢必會產生經營上、法律上和職業上的嚴重後果。
(四)產生依賴性的風險
金融服務外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金融機構對金融服務外包提供商形成事實上的依賴性,這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潛在風險。例如,如果在某些方式下金融機構要求服務供應商改變傳統服務,服務供應商是否有能力按照要求完成任務。如果合同簽訂後,發現服務供應商不能令人滿意,則重新尋找服務供應商可能會產生沉沒成本。另外,對服務供應商的依賴性增強,也難免會減少金融機構組織學習的能力。
(五)造成職業上的風險
如果服務供應商是金融機構潛在的客戶,服務供應商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其它的客戶機構。在某些形勢下,例如客戶服務轉接中心,服務供應商的雇員與金融機構的用戶直接面對,互相影響,似乎他們是這家金融機構的雇員。如果這種相互影響與金融機構的政策和標准不一致,就會給金融機構帶來職業上的風險。
(六)利益沖突帶來的風險
盡管金融機構和外包提供商之間是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而且是風險的共同體,然而,他們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法人實體,各自都想賺取更多的利潤。因此,就會出現金融機構希望外包提供商做得更多,而外包商則希望做得更少,這就註定雙方會有利益沖突。而且外包提供商還有可能利用金融機構對其的依賴而進行投機活動。
金融服務外包的風險防範
(一)訂立完善的外包協議並對其執行進行有效監督
金融機構與服務外包提供商簽訂的外包協議必須涵蓋外包業務的所有環節,包括日常作業流程規范、稽核監督、定期溝通和糾紛仲裁等內容。並且,要詳細且明確界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以保證外包業務的規范運行。對外包協議的監督和管理是為了直接獲得協議所要求的質量,卻放棄了對這些活動的直接經營控制。為了達到要求的目標,成功的外包要求金融機構制定一個有效的管理框架。
(二)慎重選擇服務外包提供商
如果金融機構選擇的供應商不能達到要求,可能會產生沉沒成本。因此,在決定外包前,應當對供應商進行全面的考核,結合外包業務的需求,科學、合理地評價和選用外包機構,要選擇那些具有豐富經驗、良好信譽的可靠廠商。外包機構的經驗、能力、技術、資本、信譽、對金融行業的熟悉程度、自身發展的穩定性、已有的類似業績等等都是影響外包業務能否按約完成的重要因素。
(三)處理好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人力資源問題是金融機構在外包過程經常遇到的問題。雇員常常因為外包而開始擔憂工作的安全,這會使職員注意力分散,從而引起工作誤差,降低生產率。因此,在決定外包之前,金融機構應當先對職員進行外包培訓,讓他們真正全面認識到外包帶來的風險和利益,以安撫職員面臨外包時的恐懼情緒。同時,在外包合同中,應就外包機構的人員素質和義務做出嚴格而明確的規定。
(四)構建良好的控制機制
服務外包提供商自主按照合同要求來提供服務,金融機構對外包機構的控制直接關繫到預期目標的實現。因此,金融機構必須建立良好的控制機制來保證供應商提供合格的服務,並應採取措施來保持這種控制的有效性,確保金融機構控制目標的有效執行。金融機構管理者要定期與服務供應商探討這些保障措施的必要性。
(五)制定可行的應急計劃
外包會使得金融機構對第三方服務供應商產生依賴,如果第三方服務供應商不能如期或按質履行合同,而導致業務中斷所引起的後果令人堪憂。在這種情況的預期下,金融機構要審慎考察服務供應商的執行方案,並針對服務供應商不履行合同或者發生緊急事件制定應急方案。
對我國金融機構服務外包的政策建議
(一)抓住機遇承接並發展服務外包
中國在綜合成本、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比其他發展中國傢具有優勢,因此中國是發達國家金融服務外包的首要選擇。同時,商務部已將發展服務外包作為2006年重點工作之一,並已啟動了「千百十工程」,即在5年內,每年投入不少於1個億的資金,建設10個服務外包基地,吸引100家跨國公司將部分外包業務轉移到中國,培養1000家承接服務外包的企業。因此,金融機構應該抓住大好機遇,承接並發展自己的服務外包業務。
(二)統籌規劃金融服務外包發展戰略
為強化和提高核心競爭力,應根據金融機構經營的特殊性,綜合權衡,確定核心業務,合理篩選適宜外包金融服務的范圍。借鑒國際成功經驗並結合我國實際,總體設計,統籌規劃金融服務外包發展戰略,如確定多種合同模式,制定業務外包市場策略,進行成本利潤分析,制訂價格策略等。
(三)組建一支服務外包項目的精英團隊
金融機構建立一支開拓創新意識強、專業精、責權利明晰並具有良好敬業精神的經營服務外包項目團隊,是實現服務外包戰略目標的首要條件。我國金融機構進行服務外包還缺乏經驗,也缺乏服務外包方面的專業人才,因此,應從人員的選擇或招聘開始,選拔優秀的人員,培養其合作精神,進行服務外包的培訓,使其有能力完成服務外包項目。
(四)加強金融機構的內部評估和外部監管
金融機構將金融服務轉移出去的同時,也將相關的風險和管理責任轉移了出去,使得外包服務商能進行一些不受監管的操作。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安全防範體系,加強市場和監管雙重力量來發揮作用。作為金融業務外包的監管機構,如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應細化對被監管方的要求,做好外包業務的外部監管。
金融機構通過服務外包將直接經營的職責交給服務供應商從而獲得行業的專門技能是提其高核心能力的一個重要戰略手段。然而通過本文的分析,外包對金融機構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其利益與風險並存。金融機構應當有效監督、控制外包活動,採取恰當的措施減輕外包帶來的風險。降低外包風險的關鍵在於,在決定外包之前,應當全面權衡外包的利益與風險,決定將哪些活動外包,選擇合適的服務供應商,簽訂盡可能詳盡的合同,以最大化外包的效用。由於契約關系的每個方面都取決於契約的具體條文,因此雙方應將各自的預期清楚並正式地寫進合同以便於履行。合同即作為雙方關系的映射而存在,並以此規范雙方的行為。
參考文獻:
1.劉瀏.商業銀行業務外包的收益與風險分析[J].北方經濟,2005
2.李金澤,劉楠.商業銀行業務外包的風險及其防範[J].中國金融半月刊,2003
3.[美]羅伯特克萊珀,溫德爾O瓊斯,楊波等譯.信息技術、系統與服務的外包[M].北京: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希望對您有幫助。
E. 有哪些提供金融IT服務的軟體公司
IBM
HP
聯想軟體
**運通抄
德利多富
NCR
星網銳捷
軟通動力
東軟集團
北大方正
浪潮集團
中科軟
金蝶軟體
北京用友軟體
湖南計算機
深圳證通電子
北京尚洋科技
杭州信雅達
清華同方
KODAK
京北方
杭州安恆
Catechnology
BEA
BMC
飛天誠信
Infor軟體
Computware
Questsoftware
梭子魚軟體
高陽金信
深圳長亮
北京中聯
神州數碼
微軟
英特爾
VmWare
普元軟體
金山軟體
趨勢科技
Parasoft
Wipro
Satyam
Citrix
中軟融鑫
宇信易誠
Oracle金融軟體
海輝軟體
北明軟體
JP1
瑞寧信息
Gbase
科藍軟體
畢安迪
江南天安
中油瑞飛
中科金財
文思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