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是怎樣做好機關黨建工作的
機關黨的建設滲透在機關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是單純的就黨建談黨建,更不是孤立的拋開一切談黨建,機關隊伍建設是黨建工作的主線,這支隊伍純潔了、素質好了,士氣才會昂揚向上,廉潔奉公,無私奉獻。
機關幹部隊伍建設如何,直接影響機關作風與效能、勤政與廉政,影響機關整體形象。重視隊伍建設,就有正能量,事業就興旺。這些年來,我在基層也好,在機關也好,對如何抓好黨務工作有著切身感受與深刻體會,認為,抓好機關黨的建設應當是一級組織的首要政治任務和長期的工作目標,必須常抓不懈,抓常抓長,如此,我們的隊伍才不會出問題,工作才不會打折扣,才會結出豐碩的果實。我有幾點思考,概括起來為八個字。
第一個字是:抓。隊伍建設,抓,正氣就上升,不抓,邪氣就抬頭。隊伍建設是機關黨的建設的重頭戲,即使你是經濟部門、金融機構、學術機構、民營企業都懈怠不得。
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幹部隊伍建設,在不同歷史時期,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適應革命、建設和改革需要的領導骨乾和宏大的幹部隊伍。1956年,當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出現風波時,毛主席曾經講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他說,我們黨有成百萬有經驗的幹部。我們這些幹部,大多數是好的,是土生土長,聯系群眾,經過長期斗爭考驗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打虎」「拍蠅」成為熱詞。為什麼有的地方出現「塌方式」腐敗?有的甚至一個班子都爛掉了?原因並不復雜,主要領導沒有很好地承擔起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把機關黨的建設作為軟任務。一個單位、部門的主要領導出了問題,他能去抓隊伍建設?能抓得好?主要領導自身要求放鬆、搞貪污腐化,他領導下的班子能履行好「一崗雙責」?一個部門班子成員如此,他們的中層幹部、基層人員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工作,難道不會被「污染」?很多事實證明,「上樑不正下樑歪,中梁不正倒下來」,「物必自腐而後蟲生」。要建好隊伍,管好隊伍,主要領導、領導班子首先要樹好樣子、做好表率。
隊伍建設抓好了,正氣就會上升。抓隊伍建設不能等到問題出來了、出大問題了才清醒過來。我們黨歷來重視隊伍建設,挽救了一批黨員幹部。如今,把紀律規矩挺在前,彰顯了中央紀委在當前反腐倡廉形勢下的黨建新理念,就是要做好「四種形態」這篇文章,拓展監督執紀的新思路,體現依規治黨、關口前移的新要求,今後將作為監督執紀問責的重要遵循,堅持抓早抓小,正本清源,動輒則咎,切實做到「懲前毖後、治病救人」,讓紀律和規矩立起來、嚴起來、執行到位,成為不可觸碰的底線。
隊伍建設不抓、不認真嚴格地抓,邪氣就會抬頭。是凡壞的東西「繁殖」都很快,「好的東西不出門,壞的東西傳千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機關有些部門一個時期「三公」問題較為突出,公車私用、公款消費、公款出國(境)司空見慣,大吃大喝、鋪張浪費較為普遍,不僅如此,還蔓延到用公車加油卡給私車加油。針對存在問題,紀檢監察機關握起鐵拳,嚴肅查處,並建立制度,狠抓落實,問題得到解決,類似問題全都解決。
第二個字是:實。機關作風,實,態度就嚴謹,不實,人員就散漫。實的本意是與虛相對,多指求實、務實、實在等。一個部門的作風實了,說明機關黨的建設抓得認真、效果好,他的全員工作態度就端正、就嚴謹,就會去掉浮躁,不搞假象,一切從實際出發,更不會搞花架子,還有那些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一步一個腳印地朝前走。
毛澤東同志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幹部作風建設是決定我們事業成敗的關鍵。與「實」相反的是「虛」,虛的作風只能給機關人員養成自由散漫的惡習,此類表現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5種:一是不敢管,對歪風邪氣視而不見。一些同志怕字當頭,遇到問題繞道走,碰到矛盾推責任,好的東西搶著做,矛盾面前怕出頭,只栽花,不栽刺。二是不嚴管,自身缺少榜樣的力量。通常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卻不做,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卻違反規定,因此,說話、工作沒有底氣。三是不願管,自我感覺超乎想像。有的幹部起初到一個部門抓黨建雄心勃勃,著子不少,想帶領幹部職工干一番事業,但時間一長,激情下降,工作重點不放在黨建上,雖政績也不如人家,卻自我感覺良好,找出這樣那樣的理由,降低工作標准,顛倒主次關系,只要不出大問題就心安理得,出了事就千方百計隱瞞組織或找出種種借口。四是不善管,不注重學習與知識更新。有時間打牌洗澡,沒時間看書學習,搞調查研究,思想保守、觀念陳舊,患「近視眼」,對部門發生的問題看不見或看不清,或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或手足無措、無法應對。五是不去管,職責定位出了問題。有的人認為,機關黨建有人抓,滿足於平時讀讀文件、完成規定動作就行了。隊伍建設靠班子、靠制度、靠落實。有的領導幹部因怕丟選票,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得罪人,成天怕這怕那,最終搞些花拳綉腿的東西應對上級組織檢查,應付本部門的臉面,把自己教育管理隊伍的責任當兒戲,結果表面說些不著邊際的話,其實根本不去管,致使隊伍散漫。
第三個字是:嚴。紀律教育,嚴,履職就守規,不嚴,行為就失范。嚴是愛,松是害。此話耳熟能詳。在家庭也好,在單位部門更是。什麼是嚴?解釋很多,但這里主要指嚴格,沒有空隙:嚴肅、認真,對幹部職工的教育管理毫不放鬆;還有嚴明,即嚴肅而公正,「賞罰要嚴」等。無數事實告誡我們,一個不重視黨建、紀律不嚴的軍隊,必定要打敗仗;一個不重視黨建、紀律不嚴的部門,哪怕是民營企業,必定一盤散沙;一個不重視黨建、紀律不嚴的幹部,必定會犯錯誤。
紀律教育是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加強機關幹部黨性鍛煉、增強為人民服務意識和本領、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防止黨員幹部犯錯誤都十分重要。棒打出孝子,慣養忤逆兒。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不難發現, 「小木魚」常敲就是關愛,嚴抓嚴管就是厚愛,及時發現小問題並加以處理就是對其將來政治前程的負責。有些人家的孩子在家不聽父母的話,甚至對父母不孝敬,而到了部隊幾年後,在大熔爐里得到了鍛煉,大小毛病改掉了,回家後就變成了另一個人。同樣在部門,一著不讓地加強紀律教育,常念「緊箍咒」,他們履職就會自覺依照法律、規矩辦。
嚴,不是一時一事、一松一緊,必須無空隙、無間隙、全覆蓋地抓。不嚴,一些人就會逃避監督,或置監督於不顧,結果放鬆要求,甚至放任自流、違法亂紀。上海市高院民一庭庭長陳雪明等4人在某度假村涉嫌集體嫖娼,損害了幹警形象,在社會上形成了惡劣影響;某機關工作人員利用qq與服務對象聊天,言語失范,同樣受到了紀律處分。因此,嚴格紀律教育,不僅能使黨員幹部時刻綳緊紀律規定這根弦,還會使我們的黨員幹部行為規范,少犯錯誤、不犯錯誤。
第四個字是:細。工作效能,細,落實就到位,不細,考核就失分。恩格斯說,誰肯認真地工作,誰就能做出許多成績,就能超群出眾。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認為,沒有頑強的細心的勞動,即使是有才華的人也會變成綉花枕頭似的無用的玩物。我們抓機關黨建,首要的是抓人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入黨為什麼?當官為什麼?將來能給社會留下什麼?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任何事情細致入微與粗枝大葉所帶來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有的甚至可能是反向的。
一個部門年初對全年個性目標與共性目標都要進行幾個回合的調研、討論,需要深思熟慮的拿出計劃,如果考慮不細不實,全年的任務完成就會打折扣。這些年,泰州市在全市開展績效管理,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成效顯著,但有一點值得提醒,有的部門制定的目標做了那麼多工作,有些簡單的問題為什麼還會被扣分,老毛病為什麼改不了?這都與工作細不細有直接關系。
泰州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2014、2015連續兩年在全省綜合考核名列第一,這與該局重視加強機關黨的建設、作風建設、幹部隊伍建設有直接關系。但為什麼在績效考核中還有失分點,這與少數處室工作人員在上報績效管理材料中,有些「意想不到」的細節造成的。包括食品葯品監管在內的部門有不少屬於執法部門,其政策性、法規性、個人廉潔性等要求都很高,人人都會注意把握,但為什麼總是今天有你、明日有他出現失分,最根本的還是工作不細、不實。倘若哪個環節出了偏差,有一點瑕疵,就可能導致全盤皆輸,症結也是因工作不細致所致。當然,不細有其先天性,但更有大而化之、粗枝大葉的後天因素與不負責任的行為表現。
第五個字是:管。黨員幹部,管,素質就提高,不管,形象就受損。「管」,最初指竹管吹奏所發聲音,與器官各種功能相諧振,後泛指管樂器。這個上下結構的形聲字,後來被引伸到管理上。對於管,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任何一個人都懂得,管理與家庭有關、組織有關、社會有關。一個未成年的小孩都知道懂得什麼是管字,因為有家長或老師要求他們怎麼做,不會讓他們隨意所欲,即使大人不在的場合,也會告誡他們怎麼注意安全,怎樣懂得禮節,進而長大了怎麼去做人做事,這些其實就是融入了日常管理之中。管又是個廣義的概念,有對人員的職責與素質要求;有督促、溝通、協調、控制、培訓;有對服務知識、態度、技巧、職業習慣應有深刻的理解等應達到的各項服務標准;有鼓勵、評估獎、罰、升、降的依據等等。
一個部門有大有小,黨員幹部有多有少,工作性質、職責、責任、影響、貢獻等均不同。然而,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是管出來的。「管」,內容很多,主要包括學習、教育、監督、遵紀守法等。管理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使工作有效率地、良性循環地完成。「管」,是制定規則和制度,並監督促使規則和制度運行。在機關部門,管理是指對人的管理,即對人的行為進行控制,並形成習慣性機制。
中央紀委為什麼要對「四風」問題、「違反八項規定精神」、「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案例每月進行通報,為什麼要集中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什麼要開展「兩學一做」教育活動?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通過黨的集中統一活動,全面提高機關黨員幹部的政治素質,提升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本領,不讓黨的形象受損,不讓老百姓在背後戳我們的脊樑骨。「管」就是要從實際出發,有著子,有招數,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與體系,如此久久為功,黨的形象才能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巍巍聳立。
第六個字是:剎。不正之風,剎,上下就正向,不剎,單位就出事。2016年1—4月,中央紀委通報了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447起,其中4月份116起,比3月份多出9起,比2月份多出17起。在如此強有力的重拳下,為什麼還是有人敢頂風違紀,而且4月份比3月、2月有所增加?一個重要的原因:剎得不狠!被通報的一般都比較典型和具有一定代表性,而受到處理的遠不止這些,未發現的可能也會有。不論這個數字是多少,有一點,只要對不正之風「剎」個不停,「剎」得准,「剎」得狠,就一定會朝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狠剎不正之風,需要一級組織認真研究問題產生的症結所在,拿出治理之策,只有把根子找到了,才能精準治理,對症下葯。機關與農村基層不同,其不正之風的表現形式也不同。一些單位黨員幹部出事,原因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就機關而言:學習教育浮於表面,搞應付式,不從效果出發;執行政策不規范,條塊分割,政出多門;有些職能部門「重收費、不服務」,不重視政策宣傳;服務意識差,辦事效率低,庸政懶政怠政;有的部門權力利益化。二是就機關幹部個人而言:有的高高在上、吃拿卡要,有的工作方法簡單、甚至橫蠻粗暴;有的不作為、慢作為,更有甚者亂作為,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有的說不利團結的話,做不利團結的事,捕風捉影,見毛是鴨,甚至以訛傳訛,信謠傳謠;等等。
不正之風就像「牛皮癬」,非常頑固,影響黨的形象,它危害人民,群眾意見大。因此,必須引以重視,建立常態化的制度,一有苗頭,露頭就打,堅決狠剎!同時要做到三個「強化」:即強化宣傳教育,強化法制教育,強化廉政教育,自覺樹立好為民、務實、清廉形象。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形式所表現出來的不正之風,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同時,把監督觸角向一線延伸,加大問責力度,只有這樣,不正之風才沒有藏身之地。
第七個字是:懲。腐敗問題,懲,黨國就興旺,不懲,人民就遭殃。腐敗是不正之風發展的惡果和突出表現。腐敗是個毒瘤,侵害人民群眾切實利益,不割掉這個毒瘤就會危害黨的生命,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予以懲治。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他所需要的是良好的政治生態。我們黨的肌體與腐敗是格格不入的。當前,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重構政治生態的任務仍然繁重。反腐敗斗爭無退路,必須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黨風問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只有嚴厲懲治腐敗,我們的黨、國家才能興旺,中華民族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否則,腐敗盛行,侵害的黨的肌體、損害的是人民利益,人民就會遭殃。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出重拳打「老虎」的同時,下大力氣拍「蒼蠅」,加大對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查處力度,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反腐敗斗爭的成效。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紀律檢查機關查辦案件數量看,都在上升,而且幅度較大。「打虎」的力度史無前例。中央紀委查處了140多名副省部級以上官員,被宣布查處的軍級以上軍官有40多名,「軍虎」佔了1/3左右,各省亦如此,泰州市從組建到現在,查處案件的數量、上升的幅度同樣如此。「拍蠅」的決心前所未有。2015年11月18日,中紀委監察部官網發布了「各省區市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匯總表」,鄉科級最多,在16699名被處理幹部中,鄉科級16080人,佔比96.29%﹔在3721名被處以黨紀政紀處分幹部中,鄉科級3535人,佔比95%。對基層老百姓來說,他們對身邊的官員的作為看得更清,給他們的感受也更深,尤其是涉及集體土地使用、征地拆遷、「三農」補貼等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應該按照黨紀國法,對基層官員的貪腐行為嚴懲不貸。
第八個字是:新。全面提高,新,活力就增強,不新,一切就無望。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兩學一做」,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創新之舉,是黨對群眾路線優良傳統的創新和發展。
加強機關黨的建設,既要繼承好的、優良的傳統,又要大膽實踐,積極探索,開拓創新,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組織,在加強黨的建設方面有不少創新做法,如兩學一做,機關萬名黨員進黨校,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機關黨組織建設,機關黨員進社區,機關黨務公開,網路化管理、聯動式共建,「非公」(企業)、「兩新」(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等等,都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創新做法,這些創新做法,進一步增強了機關黨的建設的活力與成效。
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四大考驗」,存在著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四大危險」。治黨始終堅強有力,治國才會正確有效。我們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不斷創新思維,創新理念,創新做法,創新制度,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機關黨組織要把提高黨員思想政治水平,堅定理想信念,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增強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使黨的建設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作者系泰州市紀委駐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紀檢組長、機關黨委書記)
㈡ 轉黨組織關系問題
看你們企業的黨組織關系是省國資委管理還是所在地黨委管理,如果是前者,先由你們企業開到A生國資委,再由A生國資委開到B省教工委,B省教工委再開到你們學校。如果是後者,就先由你們企業開到所在地黨委,再由所在地黨委開到B省教工委,B省教工委再開到你們學校。
㈢ 全國補交黨費告停了
截止2020年1月,全國補交黨費並沒有告停。補交黨費的時間一般不得超過6個月。
根據《關於中國共產黨黨費收繳、管理和使用的規定》第十二條黨員應當增強黨員意識,主動按月交納黨費。遇到特殊情況,經黨支部同意,可以每季度交納一次黨費,也可以委託其親屬或者其他黨員代為交納或者補交黨費。補交黨費的時間一般不得超過6個月。
第十三條對不按照規定交納黨費的黨員,其所在黨組織應及時對其進行批評教育,限期改正。對無正當理由,連續6個月不交納黨費的黨員,按自行脫黨處理。
(3)金融機構黨建存在的問題擴展閱讀:
《關於中國共產黨黨費收繳、管理和使用的規定》第一條 按月領取工資的黨員,每月以工資總額中相對固定的、經常性的工資收入(稅後)為計算基數,按規定比例交納黨費。
工資總額中相對固定的、經常性的工資收入包括:機關工作人員(不含工人)的職務工資、級別工資、津貼補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機關工人的崗位工資、技術等級(職務)工資、津貼補貼;企業人員工資收入中的固定部分(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和活的部分(獎金)。
㈣ 《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實施過程中有什麼問題
國家機關:在國家管理機關,是指行使國家權力,包括國家,權力,行政首長和國家權力的司法機關:常設委員會和大會的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而他們的辦公室。
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及其所屬部委,直屬委員會辦公室和機構;駐外使館,機構,領事館和其他辦公室;各部門及其各自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並把各級政府的機構,如處長,區公所,街道辦事處,駐外辦事機構的辦公室;和其他國家行政機關,如海關,商檢局,矯正局(處),公安消防支隊,看守所,監獄,基層稅務,財政廠的工作人員,營銷管理等。
國家司法部門:最高法院的各級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和人民法院派出。
國家檢察官: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各級,專門人民檢察院和
國家軍事組織的機構:國家軍事管理。
全國金融機構: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中央組織部政協的
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人,他們只是組織,不直接參與國家管理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㈤ 關於黨費的問題
按照黨章規定,已經脫黨的黨員不再允許交納黨費,也不存在恢復黨籍的可能,但是一般情況下,如果黨員確有證據證明因特殊原因未按時交納黨費,在批評教育的基礎上保留黨員身份。
㈥ 如何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實現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從實際出發,穩步推進金融改革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推進金融改革發展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穩步推進現代金融體系的建立。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對金融體制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1985年9月,中共中央在「七五」計劃建議明確了對金融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和方向。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首次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中國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提出了金融體制改革要實現的四個目標:建立以間接調控為主要特徵的有力、靈活、分層次的金融控制和調節體系;建立以銀行信用為主體,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多種信用工具籌集和融通資金的信用體系;建立以中央銀行為領導、各類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和分工協作的社會主義金融體系;建立金融機構現代化管理體系。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在20世紀末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要求加快金融體制改革。1993年12月,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了金融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在國務院領導下,獨立執行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系;實行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分離,建立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金融組織體系;建立統一開放、有序競爭、嚴格管理的金融市場體系;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協調外匯政策、貨幣政策。
從1994年起,國家開始全面推進金融體制的市場化改革。一是推進國有專業銀行商業化改革,為全面深入推進改革創造條件。1994年,國家分離政策性金融業務,先後成立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1998年,成立了信達、華融、長城、東方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剝離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發行國債充實資本金。二是從2003年開始,著力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國有商業銀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並成功上市;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按照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原則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實行並不斷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分別實行上下限管理,金融機構定價自主權不斷擴大;政策性銀行改革穩步推進;積極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基本上建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金融體系。一是金融機構體系多元化。由改革開放初期「大一統」國家銀行體制,逐步發展為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為主體,由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金融租賃、財務公司等機構組成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機構體系。金融機構的資本實力、資產質量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二是金融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先後建成了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票據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市場交易量快速增長。資本市場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已走過了發達國家一百多年的路程,先後建立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商品期貨市場得到發展,平穩解決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問題,創業板、股指期貨順利推出。截至2010年底,共有2062家上市公司,1.3億戶投資者,股票總市值世界第二,商品期貨市場成交量居世界第一位。保險業不斷發展壯大,保險市場快速發展,現代保險市場體系逐步完善。2010年末,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1萬億元,是1980年的2421倍。三是金融法制建設成效顯著。適應金融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推進金融立法、執法工作,以中央銀行法、商業銀行法、證券法等為核心的基本法律制度進一步完善。同時,堅持依法行政,嚴格監管,有效保護了金融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四是金融業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切實履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關金融開放的承諾,同時根據經濟金融發展需要積極主動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在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金融市場和業務准入、境外戰略投資者引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方面實施了開放措施,取消了對外資銀行的所有非審慎性限制。同時,我國金融機構境外發展也非常迅速。人民幣經常項目實現了自由兌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不斷擴大,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正在逐步提高。五是我國在國際金融事務中的影響力顯著增強。我國在1980年恢復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在2008年實現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的增資,份額排名從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積極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主動參與國際經濟金融改革協調與國際金融標准制定。積極推動地區金融合作,維護地區金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