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6世紀荷蘭發展金融的歷史意義
六世紀荷蘭發展的重要意義,我覺得就是促進世界發展
B. 荷蘭經濟怎麼樣
荷蘭經濟綜述
【荷蘭市場特點】
1、市場特點 :
荷蘭國內市場有限,但轉口市場十分廣闊,商品吸納量大。荷進口貨物中有60%直接運銷其他國家,20%在當地經加工後再出口,進口內銷產品僅佔20%左右。市場結構特點是由少數十幾家大型跨國公司組成,如荷蘭皇家石油公司、阿克蘇?諾貝爾集團、DSM化學公司、聯合利華公司、飛利浦公司、達夫卡車公司等;這些公司資本雄厚、技術先進、產品競爭力很強,並有著寬闊的銷售渠道和廣泛的國際銷售網路。荷蘭中小型公司也十分活躍,並面向國際市場。
2、對外經濟貿易關系:
荷蘭是歐盟的成員國,其主要的貿易對象是歐盟其他成員國。荷蘭75%的商品和服務貿易是在歐盟成員國之間進行的,
分別占荷蘭進口額和出口額的66%和79%,其中對德國貿易又占其進口和出口額的的25%和30%。在美洲市場以美國為主要貿易夥伴;在亞洲市場則以日本、中國、港台地區、新加坡和韓國為主要貿易對象。
3、主要進出口大類商品:
荷蘭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貧乏。除天然氣和少量的石油以外,幾乎沒有什麼自然資源。工農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絕大部分需要進口。因此,原材料和能源產品構成荷蘭的主要進口商品。除此之外,荷蘭也進口相當數量的油類、油脂作物以及化工產品和交通運輸設備。除天然氣和農產品以外,荷蘭的主要出口產品是:化工產品、食品加工機械、電子電器產品、機械產品、工業製成品、港口設備以及挖泥船等。
【荷蘭經濟飛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因素】
荷蘭經濟的特點是外向型經濟佔主導地位。產業部門齊全,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均高度發達。荷蘭社會經濟關系穩定,政府、企業和工會定期磋商,共同為經濟的繁榮發展作出努力。以下幾個領域是荷蘭經濟飛速發展的重要支撐:
【貿易大國】:荷蘭奉行自由貿易政策,貿易環境甚佳。 擁有高度發達的對外貿易體系,狹小的國內市場使荷蘭經濟一直具有強烈的國際取向,藉助其"歐洲門戶"的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設施和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荷蘭成為歐洲最大的貿易轉口國。對外貿易總量居世界第八位。據EIU預測,荷蘭在未來五年將成為全球最佳的業務經營和投資的地方。荷蘭經濟一半依賴於貿易,出口產品及服務總額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5%。據世貿組織對「全球商品進出口國家/地區排名」,荷蘭進出口貿易排在第八位。
【工業強國】:荷蘭工業特點國際化,主要工業領域為化工、食品加工、電子工業、金屬製造及加工、造船等。是西歐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著名的大型跨國集團公司有:殼牌石油公司、聯合利華公司、阿克蘇.諾貝爾公司、飛利浦公司、ING等,在世界500強中排在前50位。
【交通大國】:荷蘭擁有高度發達的水陸空運輸網路、分撥能力、通訊系統和完善的服務體系,荷蘭交通四通八達,空中、近海、內河、公路、鐵路組成了一個全方位立體交通網。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年吞吐量超過三億噸。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是歐洲三大貨運機場之一,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是歐洲第四大客運和貨運航空港。荷蘭的內河船隊占據了萊茵河、馬斯河上運輸量的53%;公路運輸占歐洲內陸流動卡車的27%。在這里可以迅速便捷地直抵全歐300多座城市,並可快速抵達中東和非洲。在歐洲955個分銷中心中荷蘭獨佔535席。
【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僅占總人口的5%。荷蘭是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農產品出口總量僅次於美國和法國。鮮花出口壟斷全球市場70%,荷蘭被稱為歐洲的"菜園子",蔬菜出口名列世界榜首,土豆種子出口、乳產品生產位於世界第一。荷蘭土地面積有限,20%是圍海造田開墾出來的,但農業以集約化經營為特點,採用高技術生產和現代化管理,給農業帶來高產、高質、高附加值。
【水利大國】:荷蘭地勢低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平面。其圍海造田和攔海工程為世界之最。三十年代,即修建了著名的30公里長的須德海攔海大壩。自1958年始實施投資300億荷蘭盾的攔水壩"三角洲"工程和耗資"十億馬克"的可移動式防洪大壩。荷蘭每年用於水利投資約45億美元,人均近300美元,是世界最多的國家之一。
【金融保險服務業強國】:荷蘭的金融和保險業亦聞名於世。荷蘭銀行(ABN AMRO)、荷蘭國際集團(ING GROUP) 、拉博銀行和荷蘭農業銀行是荷蘭著名的四大銀行,均在世界最大的25家銀行之列,義務活動遍及世界各地。荷蘭AEGON保險公司是世界第三大保險公司。
【科學技術領先的國家】:荷蘭在環境技術、能源技術、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學和材料技術、水利工程等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荷蘭制訂有積極的技術政策,全國每年投入科研的經費達100億荷蘭盾。
【「歐洲門戶」】: 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地處北海海岸、萊茵河及馬斯河的三角洲,坐落在萊茵河入海口附近,被人們稱作「萊茵河上的明珠」「歐洲的門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達的內陸運輸網,賦予鹿特丹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每年,鹿特丹港有約3萬艘來自世界各國的船舶掛靠,500多個定期航班駛往全球1000多個港口。鹿特丹是荷蘭的工業中心,也是商業(是僅次於阿姆斯特丹的第二大商業區)和運輸中心。
鹿特丹輻射面大,在其方圓500公里內有1億6千萬歐洲消費者,意味著鹿特丹是為綜合購買力達80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提供服務。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荷蘭人習慣節儉,講究實用。消費者習慣集中購買、自由選購,因此,超級市場、連鎖商店是荷蘭人常去的購物場所。消費者喜歡選購款式新穎,價格適中的商品,且更新換代較快。
【中國與歐盟、荷蘭的貿易關系】
歐洲統一大市場,人口密度大,購買力強,市場總值最高。歐盟於1995年、1996年相繼發表《中國—歐洲關系長期政策》和《對華合作新戰略》,將擴大和發展對華經貿合作關系提到了戰略性高度。
歐洲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2002年,雙邊貿易額為868億美元,與2001年相比增長17.8%,其中中國出口482億美元。中國出口主要有:紡織服裝、鞋、箱包、玩具、日用品、收音機、組合音響、醫葯、塑料製品、焦炭、工具、鋼材、腸衣、照明裝置等。目前歐盟已是中國第一大投資方(按實際投入計算)、第一大技術供給方,第三大貿易夥伴(僅次於日、美和香港)以及機電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僅次於美國)。如果中國和歐盟的經濟不發生逆向變動,根據最近幾年中歐貿易的增速計算,預計到2005年雙邊貿易總額將突破1100億美元。
如上所述,荷蘭是歐洲的門戶,它已成為世界各國商人開發歐洲市場的首選場所。荷蘭又是第二歐亞大陸橋的歐洲終點(起點為我國連雲港)、溝通歐亞兩大市場的樞紐。
荷蘭是歐盟創始國之一。與其他歐盟國家一樣,在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遵循歐盟共同的對外經貿法規。
荷蘭十分重視發展與中國的關系,曾把1995年定為中國年。是年荷蘭首相訪華,承諾提供一筆12.5億荷蘭盾混合貸款,約合6.5億美元,執行期為1996年—2002年。此後雙方高級官員頻頻互訪。1995年12月,荷蘭發展合作大臣普龍克和當時的外經貿部部長吳儀會談時,宣布對華提供長期發展援助的決定。1996年3月,中荷兩國政府簽署了中荷關於發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確定中荷在扶貧、環保、林業、培訓和教育領域開展合作。1999年荷蘭女王訪華,2000年朱總理訪問了荷蘭,雙邊關系又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中荷兩國貿易往來可追溯到17世紀。新中國成立與其建交以後,雙方經貿關系主要從90年代開始,雙邊貿易額穩步上升,1995年突破40億美元,1997年50億美元,1998年59.95億美元,1999年64.23億美元,2000年79.23億美元。2001年87.39億美元,2002年約98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2.6%,其中中國出口額81億多,佔83%以上。在中國對歐盟15國的出口中荷蘭占第2位。
荷蘭主要經濟產業
【工業】
國際取向是荷蘭工業的特點,不僅體現在外銷方面,也包括在海外廣泛設立生產基地並與外國企業開展合作。主要工業領域為化工、食品加工以及金屬加工業,其中食品加工業為最大的行業。此外還擁有規模可觀的印刷與電子技術業。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綜合企業的「家基」所在地。荷蘭的金屬加工業主要擅長於機械製造。由於廣泛地應用電子控制系統,荷蘭在食品加工機械、運輸工具以及食品與化工生產裝置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能源業】
荷蘭的能源公司在內陸與北海屬於荷蘭的大陸架上同時進行石油與天然氣開采。特別是通過開采荷蘭北部的大型天然氣田,使得荷蘭成為西歐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鹿特丹為供應西歐的能源起著重要作用;通過港口大量地進口原油,並在港口附近設有巨大的煉油裝置。原油與石油產口主要通過輸油管道直接從港區送往德國和比利時的工業中心。
【服務業】
服務業日益成為推動歐洲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過去二十年來 ,服務業已經發展成荷蘭最大的經濟行業。過去十年間,商業服務輸出的增長比貨物出口的增長要快。服務業內最重要的領域為貿易,其次為運輸與通訊,建築、商業服務以及銀行與保險業。服務業的大多數公司主要活躍於國內市場。但運輸業、技術咨詢以及貿易公司則更注重國外市場。荷蘭的三大銀行為荷蘭銀行、ING國際財團和荷蘭合作銀行,均列在歐洲的前25家大銀行之內,在世界各金融中心均有業務處。
【交通、運輸與通訊】
荷蘭有著悠久的運輸傳統。位於北海之濱,萊茵、馬斯與斯海爾德三大河流都從荷蘭境內入海;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荷蘭發展成通往歐洲的門戶,隨著歐洲境內邊界的取消,這一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荷蘭在歐洲集散網路上至關重要的地位,也吸引了眾多的國際公司在此落戶。遠洋貨輪每年運送數千萬噸的貨物到鹿特丹--世界上最大的海港。阿姆斯特丹的斯希波爾國際機場是歐洲第4大客運、貨運航空港。為了維護荷蘭作為至關重要的中轉國的經濟地位,並保證抵達各商業中心的便利,荷蘭政府採取了各項措施以緩解交通壓力。鼓勵「多人共乘」、自行車、步行、通過電信手段遠距工作等,尤為注重鼓勵使用公共交通設施。
荷蘭的公交系統每年完成的乘客公里總數約達250億。這是由火車、城市與區域公共汽車和有軌電車共同實現的。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市更擁有地鐵系統。城市內與區域內的公交主要使用公共汽車。公共汽車、有軌電車、和地鐵使用一種特別的價格體系:整個國家分成不同的「交通區」,使用一種全國通用的「條票」,乘客按旅行「交通區」數的多少在條票上「列印記」,以固定的費率支付費用。鐵路交通由荷蘭鐵路公司負責。來往於大多數大城市間的現代化「城際特快火車」,每半小時即發車一輛。
荷蘭的運輸業收入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8%,在歐洲運輸市場上佔有很大的份額。鹿特丹港30多年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為了維持這一領先地位,鹿特丹港在持續不斷地進行現代化改造。其它的重要海港還有阿姆斯特丹港、費爾森/艾默伊登港,代爾夫宰爾港、埃姆斯哈芬港、弗利辛恩港等。
除斯希波爾國際機場外,荷蘭還有16家大大小小的機場,其中較大的為鹿特丹的塞斯廷霍芬機場和馬斯特里赫特的貝克機場。乘客可通過鐵路或公路舒適快捷地抵達荷蘭各大城市。荷蘭皇家航空公司KLM為荷蘭最大的航空企業,接下來還有馬梯耐爾、特蘭沙維亞以及荷蘭航空公司。後幾家公司主要提供度假客運服務。其中馬梯耐爾航空公司也經營國際貨運。
荷蘭擁有高度發達的電子通訊基礎設施,是歐洲電纜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所有的電信交換中心都是數字式的,這使得在同一條線路上可同時進行通話與信息傳送;通過個人電腦進行通訊往來,「視像會議」與圖文傳真已經是每個用戶都可以使用的通訊手段。
【農、林、牧、副、漁】
荷蘭盡管是一個小國,但卻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產品出口國之一。1995年向全世界的農產品出口達720億荷盾。荷蘭農業產品中,約80%出口到其它歐盟國家,其中尤以德國為最多。但荷蘭也從他國進口農產品原料,主要用於牲畜飼料與食品加工業(如咖啡、茶和可可等)。
耕種業一直是荷蘭農業的重要部分。盡管近年來耕種面積大大減少,目前約為80萬公頃,但由於近幾十年來產量的提高,每公頃的收獲量卻大大提高。近年來農民以耕種馬鈴薯、小麥和甜菜為主,作牲畜飼料用的玉米種植量也增長很快。耕種地中約四分之一用於種植玉米。荷蘭產的馬鈴薯,尤其是「種馬鈴薯」,銷往全球。
就產量來講,園藝業是荷蘭最大的農業分支。荷蘭的鮮花聞名於世,被空運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不出24小時,地球的另一邊的桌上花瓶里就可插上一束荷蘭的玫瑰。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鮮花與球莖出口國,1995年的出口額達53億荷蘭盾。
畜牧業的最大分支為乳畜飼養,接下來則為牲豬、家禽、綿羊、家畜與小牛及山羊飼養。近幾十年來,通過研究工作和現代技術的應用,傳統的乳畜飼養方法大為改進,奶牛的飼養、產奶以及牛奶儲存在許多飼養場已經完全自動化。通過人工授精進行選擇性育種,加上喂養改善,使得奶牛能大量產奶。現在,一頭奶牛年產7000升牛奶決不算稀奇,而1950年則僅為3800升。
農產品與園藝產品、肉類和奶製品的加工生產是荷蘭農業的一個主要分支。目前,荷蘭的各種食品與飲料及煙草產值佔了全部工農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成為荷蘭的支柱產業之一。食品與飲料及煙草業的產值占整個農業產值的60%。該加工行業最重要的原料是馬鈴薯、牛奶和肉類。
荷蘭的漁業以深海和近海捕撈為主,同時還養殖貝殼類水生動物並進行內河捕撈。荷蘭的深海與近海捕撈主要由獨桅帆船與拖網漁船船隊進行。小得多的獨桅帆船則在近處漁場捕撈鰈魚、鰨魚、鱈魚以及小蝦等,主要在北海的中、南部捕撈。
荷蘭致力於實現可持續的、對環境無害的農業生產形態。目前使用的是集約式生產,農民們施用化肥與殺蟲劑,這會對自然環境產生破壞作用。因此荷蘭作了大量的努力,以尋找能保護自然環境的農作物與園藝栽培方法。改用生物保護法來對付病蟲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此外還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來開發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
【新聞媒體】
言論自由是荷蘭政治制度的基石之一。無論對廣播電視還是出版業,荷蘭政府奉行一種旨在維護與促進媒體的獨立性與多元性的政策。《新聞法》中特別強調各廣播電視機構自行決定其項目的形式與內容。對出版業政府也同樣強調無權干涉其內容。然而,鑒於媒體界扮演著至關重要的、向所有公民提供信息的角色,政府必須相應地為之創造條件,使其能最佳地發揮作用。
荷蘭出版業的各主要分支為:日報、地方報以及期刊雜志。最大的全國性日報為《電訊報》、《綜合日報》、《國民報》。此外還有很多的區域性報紙,發行量通常相當大。地方報不是每天都發行的,一般為每周1至3次,主要在較小行政區發揮著重要的、傳播地方性新聞的作用。幾乎每一個荷蘭家庭都訂有日報。1974年建立的新聞基金,可為報紙與期刊提供財務支助,以幫助其度過困難時期。支助可以採用貸款或補貼的形式,但為臨時性的,即一段時間以後,有關出版機構必須要重新靠自己的力量維持。日報出版業高度集中在幾家出版社手上:最大的日報綜合企業為「聯合出版公司」,其次為電訊報公司,VNU以及維戈訥。期刊類分為:議論性的、大眾性的、廣播電視的以及行業性的。主要的議論性刊的發行量不算很大,但其見解性的議論產生的影響卻相對很大。大眾性期刊的發行量明顯地高很多,如婦女雜志《解放》和《瑪格麗特》的發行量分別為75萬與52.5萬份。廣播電視期刊的發行量同樣也很大,其中除了普通的文章外,還包含大量的廣播電視節目信息。
自二十年代以來,荷蘭就採用一種公眾廣播(電視)體制:即節目的播放由不同的廣播電視協會負責,各協會代表著社會上不同的分支。這一制度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目前的各廣播電視協會為:一般性的、耶穌教派的、社會民主派的、天主教派的、進步主義的以及耶穌教派的,他們的營業執照為期五年,到2000年為止。他們各自負責整套的節目,包括:信息、教育和娛樂節目,此外還有荷蘭廣播電視基金會,所有的公眾廣播電視機構都在這個基金會的旗下進行合作;以及荷蘭節目基金會,它主要播放各類年青人與少數民族文化性節目。在公眾廣播電視播放時間內,也可以為教堂、宗教組織、政黨、政府機構以及教育廣播電視機構安排播放時間。
公眾廣播電視一共擁有三大全國性電視網與五大全國性廣播網,此外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區域性廣播電台,全荷蘭共有約400家地方性公眾廣播電台。公眾廣播電視的財務支持靠的是收取「廣播電視費」和廣告收入。廣告由STER機構負責。廣告在不同的節目之間播放。公眾廣播電視不實行將一個節目中途打斷來播廣告的方法。自1992年起,荷蘭也出現了商業性電視。除RTL4與RTL5外,還有維羅妮卡、SBS6、TV10以及音樂工廠。另外,荷蘭也有商業性的廣播電台。幾乎每一個荷蘭家庭都與電纜網路連通。大量的國內外公眾與商業發射台都通過電纜風絡播放節目,如BRTN、ARD、ZDF、BBC、TV5、CNN以及MTV等。
荷蘭國際廣播公司是一家獨立的公眾廣播公司,向全世界播放廣播與電視節目,為那些長期或臨時逗留國外的荷蘭人或對荷蘭及其文化感興趣的人們服務。RNW每天都用荷蘭語、英語、西班牙語、印尼語以及帕皮阿門托語播放節目。廣播節目通過短波、中波、地方調頻波以及通訊衛星播放,包含很多的新聞與當前的各種活動大事、體育和天氣等節目。電視節目則出售給經過授權的各國公司播放。荷蘭廣播事業培訓中心,為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員提供節目製造培訓,並負責世界范圍的有關合作。
【勞工】
荷蘭勞工以穩定性高、教育程度高、生產力高、能說多國語言、工作態度友善開放而著稱。荷蘭勞資關系一向和諧,近幾年來,荷蘭勞工因罷工所損失的工作天數在歐洲國家中堪稱最低。
【對外貿易】
以國際眼光看,荷蘭的國內市場不大。鑒於此,許多公司都以外銷的方式朝國外發展。處於西歐的優越地理位置,非常有利於荷蘭業務活動的國際化。長期以來,許多非歐洲公司也看中荷蘭的區位優勢,而紛紛在荷蘭設立其歐洲總部,以朝歐洲市場發展。由於這些因素,荷蘭國際貿易產值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荷蘭經濟在國際貿易市場上起著重要作用。世界上最重要的貿易國家名單中,荷蘭列在前10位內。貿易平衡結果傳統上一直為順差,國際收支經常帳戶的結果也是如此。荷蘭經濟繁榮高度仰賴國際貿易,故此養出了一批國際營銷人才,這是企業攻佔歐洲市場的絕佳利器。
【科學技術】
由於荷蘭擁有的天然資源不豐富,因此全社會都很注重知識的改進與開發。在各公司企業,大學和研究院所就職的科研人員達6萬以上,每年的科研投入為100億荷蘭盾;其中各公司企業佔50%,而大學與貿易研院所則各佔25%。荷蘭研究人員辛勤努力獲得的科研成果,占歐盟科學論文數量的7%,歐盟專利的6%。在荷蘭大約有5000家公司擁有自己的研究部門,以革新其產品和生產工藝。在這方面最重要的公司為五大跨國公司:飛利浦、殼牌、阿克蘇·諾貝爾DSM以及聯合利華。
C. 從荷蘭開始,現代金融體系是怎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隻,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 日間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裡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並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立起世界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17世紀成為荷蘭的世紀。 由於國土面積,人口等天然不足,17世紀末,荷蘭逐漸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權。但直到今天,荷蘭人民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影響著世界! 我了解的荷蘭人絕大部分勤勞,節儉,勇敢。被西方人稱為:「在歐洲的中國人」。也有些人覺得荷蘭人很「摳」(這點我很有體會)。但這個是與他們的歷史有很大關系。 在歐洲,荷蘭的自然條件是最差的(沒有比這個國家的自然資源更差的國家啦)。一位西班牙著名經濟學家曾經這樣說過:「該國有一半是水或不出產任何東西的土地,種植面積不足國土面積的1/4.農業的收成僅供居民1/4之一的消費。」過去荷蘭出產的小麥很少,質量也不好,另外只有少量的黑麥,燕麥和綿羊。 在其他歐洲人眼裡,荷蘭人有一種比清教徒更為嚴謹的風格。艱苦的環境導致了荷蘭人精細節儉的生活習慣。農場主在土地上精耕細作,收獲的蔬菜在阿姆斯特丹街頭叫賣。荷蘭有一些牧場,土地面積的缺少促使他們把牲畜養的更好,奶牛每天產奶可以達到3桶。這在當時可是最高的產奶記錄了。他們從德意志、丹麥、日德蘭買來瘦牛,送往牧場3個星期後,就把牛養的又肥又胖。殷實之家的荷蘭人依然保持著節儉的生活方式。每年11月中旬,女主人會根據家庭人口的多少,買下半頭或者一頭牛,鹽腌煙熏後,用黃油伴著生菜吃。每到星期天,他們從腌缸里取出一大塊肉,煮熟後,分成幾餐食用。 就在這種人多地少的情況下,荷蘭人卻創造出歐洲最先進的農業,他們的農業革命首先是 農業商品化,他們將農田變成田園式的經營,發明了合理的輪作方式,依靠施肥取得了比其他國家更高的產量。直到如今,荷蘭的農業技術仍是是世界最為領先的。 而使得荷蘭人開始崛起的最根本原因是誠實守信! 1595年,荷蘭人兩條前往北極探險的船不幸被困,17名荷蘭水手在北極圈中度過了6個月漫長的冬季。在這6個月中,他們拆掉了船隻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保持體溫;他們靠打獵來取得勉強維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由於條件惡劣,其中有8個人死去了。 在這樣的險境中,荷蘭人做了一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他們精心照顧好了別人委託他們帶往東方的貨物。這些貨物中包括可以挽救他們生命的衣物和葯品。 不僅如此,當有機會返回荷蘭時,他們寧可拆掉睡覺用的船艙,也要騰出空間把貨物幾乎完好無損地帶回荷蘭,交還到委託者手中。 這樣的誠信品格可以贏得任何人的信任!由此上帝也眷顧到這個民族,至此荷蘭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其實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也同樣具備與荷蘭人一樣的偉大傳統和勤勞,節儉,勇敢的品格。這個就是我們中華民族能夠5000年一直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的根本原因。但是近來,隨著經濟發展的深入,人的內心也發生了變化。我們誠實守信的傳統逐漸淡薄了,急功近利的思維占據了主流。其實這樣是非常非常危險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了誠實守信的品格,無論多麼有錢,也不可能變的強大。 其實誠實守信是有好處的!因為誠實守信可以獲得別人的信任,有了信任,就有了機會。有了機會就有成功的基礎。是不會吃虧的!如果一個人很有錢,但是沒有人信任他,那麼這個人的發展前景就一定會很糟糕,我覺得哈。 開卷有益!讀些好書,比看那些無聊的電視劇要有意義的多。 可惜現在我周圍的人,喜歡讀書的是越來越少了,大家都以很忙作為最有力的借口。不過我覺得如果不讀書,忙也是「瞎忙」,也更有可能是——白忙活。哈哈! 一盞台燈,一杯咖啡,一本好書,靜靜的,讓思想在宇宙中翱翔,那是多麼享受的事情啊!
希望採納
D. 荷蘭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是什麼阿姆斯特丹在荷蘭佔有怎樣的位置
荷蘭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是商業超過工業,對外貿易超過本國貿易。17世紀初,重要港埠阿姆斯特丹,已勝過安特衛普,有居民10萬。它不僅是荷蘭的經濟中心,也是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港內每天停泊的船隻達兩千艘以上,轉銷東方、北歐和中歐的各種商品。
E. 17世紀荷蘭對現代金融業發展的影響
17 世紀時, 面積相當於2.5個北京,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帝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來聚集資本,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比紐約的證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還率先創辦現代銀行,並發明了我們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F. 宋代和荷蘭金融創新的表現和推動其創新的共同因素
推動因素:商業的繁榮和發展
交子,是發行於北宋於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的貨幣,曾作為官方法定的貨幣流通,稱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內流通近80年。交子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是中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
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隻,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 日間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裡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並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立起世界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17世紀成為荷蘭的世紀。
G. 17世紀荷蘭對現代金融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17世紀被認為是阿姆斯特丹的黃金年代。荷蘭商船從阿姆斯特丹開往波羅的海、北美洲和非洲,以及今天的印尼、印度、斯里蘭卡和巴西,由此構建了世界貿易網路的基礎。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荷蘭西印度公司發行的大量股票為阿姆斯特丹商人所擁有。這兩個公司所奪得的海外屬地後來演變為了荷蘭的殖民地。阿姆斯特丹也在此時成為了歐洲航運和世界融資的中心。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阿姆斯特丹辦公室開始出售自己的股票,並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H. 概括荷蘭在近代經濟體制創新方面得重大貢獻。這種創新對17世紀得荷蘭產生了什麼影響
荷蘭人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他們叩開了市場經濟的大門。之後英美兩國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制度保障。17 世紀時, 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荷蘭,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 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帝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來 聚集資本,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 比紐約的證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還率先創辦現代銀行, 並發明了我們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在世界經濟格局中,荷蘭第一個稱雄世界。
I. 荷蘭創立現代金融的意義
我的選修課考試有這道題,以下是一些零散的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1602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
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17世紀成為荷蘭的世紀。
荷蘭的市民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他們將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地統一成一個相互貫通的金融和商業體系,這種先進的運作模式幫助荷蘭把貿易觸角伸得比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要更長,由此帶來了爆炸式的財富增長。到17世紀中葉,荷蘭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
當時荷蘭有一支非常強大的商船隊,這個商船隊很龐大,當時荷蘭人口,就17世紀,17世紀荷蘭的 人口就100多萬不到200萬,當時的商船隊有1.6萬艘船,那麼1.6萬艘船,這樣一個龐大的數目,即便是在今天的話它也是一個,也是很大的。
17世紀中期,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16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大量的財富使得國家武裝力量大為增強,荷蘭已經成了一個讓葡萄牙和西班牙都畏懼的海上強國。在東亞,他們占據了中國的台灣,壟斷了日本的對外貿易;在東南亞,他們把印度尼西亞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建立的第一個殖民據點——巴達維亞城,構成了今天雅加達的雛形;在非洲,他們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新航線的要塞好望角; 在大洋洲,他們用荷蘭一個省的名字命名了一個國家——紐西蘭; 在南美洲,他們佔領了巴西;在北美大陸的哈得遜河河口,荷蘭東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這座城市的名字叫作紐約。
股份制:
1.概念 股份制企業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利益主體,以集股經營的方式自願結合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它是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對分離、利於強化企業經營管理職能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 2.股份制企業的主要特徵 ①發行股票,作為股東入股的憑證,一方面藉以取得股息,另一方面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②建立企業內部組織結構,股東代表大會是股份制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是最高權力機構的常設機構,總經理主持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③具有風險承擔責任,股份制企業的所有權收益分散化,經營風險也隨之由眾多的股東共同分擔;④具有較強的動力機制,眾多的股東都從利益上去關心企業資產的運行狀況,從而使企業的重大決策趨於優化,使企業發展能夠建立在利益機制的基礎上。
1.擴大了企業自主權。實現了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國家只是企業的所有者之一,不再掌握全部生產資料。集體、個人以及國外投資者,都可以成為企業的部分所有者。股東有權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董事會負責對企業投資和發展方向作出重大決策,日常工作交董事會推選出來的廠長(經理)負責。職工入股,使所有權和勞動者直接結合,勞動的目的更加明確,積極性會大大提高。這樣,股份制通過把所有權分散化,使國家和企業之間,由原來的行政關系變成經濟制約關系。企業的自主權擴大了,企業的活力也就必然增強。
2.股份公司是籌集社會資金的有效途徑。單靠財政和銀行已難經滿足生產建設的資金需要。通過股份集資,向社會要資金,改變過去單一銀行間接融資的狀況,對於緩解資金短缺具有重要意義。
3.股份制企業主要靠發行股票籌集資金,進行生產活動。認購股票不受地區、城鄉、公私、內外的限制,完全靠入股者的自由選擇。而入股者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股息、紅利收益。毫無疑問,經營有方、利益豐厚企業的股票會倍受青睞,資金會大量涌進先進企業,起到鼓勵先進的作用。先進企業股票的股息、紅利高於一般企業,因而入股者多,新增發的股票也容易推銷。股票的買賣順利,其股票價格在證券市場上升趨勢,持有該企業股票的股東資產增加,這又會使企業的地位和信譽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得到加強。
4.股東大會、董事會的組織形式,是一種民主管理企業的好形式。股東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決定領導人選。他們可以挑選精通業務、富有才乾的人,擔任企業領導,保證企業的經營方式對路,經營效果突出。
5.股份制能夠促進人才橫向流動。有知識有業務能力的管理人員、科技人員,想到有前途的企業工作的願望容易實現。先進企業會在人才、人力上得到加強。股份制實行以後,技術的橫向交流得以發展。新技術、新發明願意在先進企業推廣,先進企業也有條件,有能力購買新技術專利,從而使企業獲得新技術的支持。
6.股份公司形式有利於調動企業職工、企業所有者和經理人員的積極性。股份公司職工的收入同公司經營成果直接掛鉤,從而可以充分調動企業職工的積極性。股份企業財產是入股者的共同財產,入股各方即所有者從各自的利益出發,都會關心公司經營的好壞。股份制企業由於實現了企業經營權與管理權的分離,企業管理人員具有經營決策自主權,經理人員實行聘任制,使其責任感和積極性大為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