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優勢有哪些
答:
1、政策方面
眾所周知,我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之中正式提出發展消費金融,中國人民銀行在1998年和1999年相繼放開了個人住房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的政策,以促進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機構開展消費金融業務。這也是發展消費金融對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結構合理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消費金融成為熱點詞彙。據了解,2016年3月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印發 《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政策利好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2、技術優勢
互聯網消費金融與傳統消費金融的不同之處在於互聯網消費金融利用了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打造「線上互聯網+線下實體」的運行模式。從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機構在資金來源上有一定的優勢,通過探索信用消費+場景布局,進而打造成一個全新的「互聯網+」的樣本,通過場景的建立,增強客戶粘性,不斷擴張消費金融市場,實現盈利。隨著雲計算的普及,大數據挖掘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精確的進行市場細分、選定目標客戶、評估客戶信用等級,從而降低資金配置風險,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3、市場需求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消費需求也更加旺盛,8090後超前消費意識逐漸增強,接受新型金融產品的能力較強,因此使用消費信貸手段來緩解預算不足的觀念逐漸深入,因此,在居民消費觀念日益成熟的背景下,發展消費金融已經具備相應的社會基礎。而作為解決資金問題之一的消費金融系統必將迎來發展商機,像迪蒙自主研發的消費金融系統是一款集消費貸款、消費分期為一體的業務管理系統,有效幫助企業迅速開拓消費市場,推動消費金融業務發展,實現業務模式的「互聯網+」轉型。系統通過規則引擎、工作流引擎、自動徵信、商家加盟的方式,實現借款業務的快速審批、智能風控、借款流程自定義等功能,滿足消費金融公司快速、高效、便捷的借款業務需求。
Ⅱ 消費金融系統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它跨越了傳統信貸的放款速度慢、銀行壟斷及信用審核難等問題,使互聯網、個人消費、信用認證、量化評分、快速放款高效的結合到一起。新創易消費金融系統包括消費信貸前端網站(消費者前端、業務人員前端)和後端業務管理系統,這樣有效整合了線上線下的客戶資源實現了多渠道業務的整合,並在貸前方面平台實現了信貸產品配置化管理使客戶快速篩選信貸產品快速提交並申請貸款,與此同時平台在後台審核及風險控制方面調用借款用戶徵信,查看用戶徵信情況,在貸前額度審核控制方面提供了可控的標准,一旦審核通過借款人可以在額度范圍內貸款。另外系統還對接ID5進行實名認證、電子簽章、簡訊、還款代扣等第三方介面,有效優化業務流程中各個環節,真實做到規范化、高效化的業務管理。
Ⅲ 消費金融相比傳統金融有哪些優勢
傳統金融,主要是指只具備存款、貸款和結算三大傳統業務的金融活動。消費金版融是向消費者提供權消費貸款的金融服務方式。通俗點說,就是在用戶缺錢消費的時候借給用戶錢花,事後分期付款。可見,消費金融在用戶體驗、專業化服務等方面凸顯出巨大優勢。
隨著「90後」、「00後」逐步成為社會主流消費主體,人群消費習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過去先攢錢再消費,而未來則是先享受消費再還款。」消費金融也逐漸成為主流消費模式。專業的消費金融公司,具有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貸款期限短等獨特優勢。比如,愛財集團下的「愛又米」,用戶辦理一筆分期購物業務,如果符合申請條件,通過他們的審核,就可以辦理成功,很方便快捷,還款也很靈活,有很多種選擇。
Ⅳ 消費金融系統架構有哪些
消費金融系統功能架構一般為入口(WEB、手機、桌面等)、第三方收銀台、SDK、審批系統、內部系統等,具體的可以在網路搜索「長亮國融信」找圖對比看,你就會更明白了
Ⅳ 中國對消費金融監管在哪些方面
2021年7月15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發布消息稱,銀保監會近日發布《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監管評價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隨著《辦法》的實施,消保工作將內嵌到銀行保險機構的經營管理中,對監管評價結果為三級及以下的機構採取通報、限期整改等一系列監管措施。
近年來,銀保監會高度重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建章立制推進消保體制機制建設,通過現場檢查、投訴督查、行政處罰集中整治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通過教育宣傳、風險提示和案例通報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2020年,銀保監會督促銀行保險機構清退、賠付消費者177億元。
但是當前金融交易數字化、金融產品結構化、市場主體多元化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提出更大挑戰。消費者反映的問題集中在校園貸、信用卡、理財、保險等業務中,涉及虛假宣傳、誤導銷售、捆綁搭售、霸王條款等。此外,還存在持牌機構與互聯網平台合作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各種亂象,比如暴力催收、息費定價過高、向未成年人放貸、泄露客戶信息等。上述新問題要求建立監管評價體系,督促銀行保險機構將消保工作內嵌到經營管理中。
此次銀保監會出台的《辦法》面向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向消費者提供金融產品或服務的銀行保險機構,主要包括商業銀行、理財公司、信託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保險公司等。
一、與互聯網平台等合作需加強消保管理
為更好地督促機構落實主體責任,《辦法》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向消費者提供金融產品或服務的銀行保險機構納入評價范圍,主要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理財公司、信託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
此外,《辦法》還針對互聯網平台消保亂象,以及金融產品過於復雜、多層嵌套等問題,設置合作機構管理、消保審查等指標,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加強對互聯網平台等第三方合作機構消保管理。該負責人表示,通過這種方式強化消保審查,風控關口前移,防止產品「帶病」上市。
二、監管評價要素由6項構成
《辦法》共6章35條,包括總則、評價要素和等級、職責分工和操作流程、評價結果及運用、組織保障和工作要求、附則。其中,評價要素包括「體制建設」「機制與運行」「操作與服務」「教育宣傳」「糾紛化解」5項基本要素和「監督檢查」1項調減要素。5項基本要素總權重為100%。
其中,體制建設主要評價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相關公司治理和組織架構建設等情況,權重為10%;機制與運行主要評價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機制建設和運行情況,包括消費者權益保護審查、信息披露、個人信息保護、內部培訓、內部考核、內部審計等,權重為25%;操作與服務主要評價銀行保險機構日常經營和服務中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有關要求的落實情況,包括但不限於營銷宣傳、適當性管理、銷售行為管控、合作機構管理、服務質量與收費等,權重為30%;教育宣傳主要評價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教育宣傳總體安排、集中教育宣傳活動、常態化消費者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等,權重為10%;糾紛化解主要評價銀行保險機構投訴管理、投訴數量以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落實情況,權重為25%;監督檢查,根據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現場檢查、舉報調查、投訴督查、復議訴訟情況以及日常輿情、重大負面事件和機構相關整改落實情況進行調減,幅度不超過總權重的25%。
三、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辦法》為評價結果設置了四個等級:90分(含)以上為一級,代表銀行保險機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在行業內處於領先水平;75分(含)至90分為二級,代表銀行保險機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在行業內處於中等水平;60分(含)至75分為三級,代表銀行保險機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在行業內處於偏下水平;60分以下為四級,代表銀行保險機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在行業內處於落後水平。為增強評價結果精準度,二級和三級又細分為A、B、C三個等次。
上述負責人表示,《辦法》明確消保監管評價結果作為監管部門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監管政策、實施消保分類監管的重要基礎,以及配置監管資源和採取監管措施的重要依據。
對於評價發現的問題,督促機構及時整改,落實主體責任,有效回應人民群眾在銀行保險領域的訴求和困難。銀保監會將根據消保監管評價結果,對銀行保險機構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根據《辦法》,對評價結果為三級的機構,視情形依法採取下發風險提示函、監管通報、責令限期整改、責令內部問責等方式,要求其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體制機制建設和執行,必要時公開披露其不當行為。
對評價結果為四級且整改措施不力的機構,可依法在開辦新業務、增設分支機構等方面採取相關監管措施。
據悉,銀保監會每年將對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開展情況實施消保監管評價,推動提升銀行業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水平。
消費者權益保護監管評價可增強銀行保險機構消保工作針對性,督促機構對照監管要求檢視自身消保工作薄弱環節,發揮監管「指揮棒」作用,實現監管要求與消費者保護全覆蓋。
Ⅵ 新創易消費金融系統採用哪種技術架構
新創易消費金融系統,專為基於互聯網消費而開發的一套應用系統,通過網路為個人與個人提供個人小額貸款、無抵押貸款的網上借款,從而借款者解決缺少資金周轉、創業問題,同時也給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回報。 1、採用JAVA技術開發,系統可運行於Linux、Windows等多種操作系統平台。 2、採用多層服務架構設計,從根本上保證了系統的健壯性與可擴展性。展示層與應用層、服務層有機分隔,在增加一個新的業務頻道時,僅增加應用層模塊,改變內容展示格式,而交易處理和與後台的數據通訊及處理不作任何修改。應用層、服務層與數據層的分隔,可以在業務處理不作大量的改動下,連接到不同的後台。因此,分層設計可以使得系統更加靈活、易於維護 3、面向服務、面向組件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具有發展潛力,能保證產品技術的可擴展性。 4、面向服務、面向組件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具有發展潛力,能保證產品技術的可擴展性。
Ⅶ 晉商消費金融是啥貸款
晉商消費金融是個人消費貸款。晉商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成立的全國性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國銀行業協會消費金融專業委員會成員。
成立於2016年2月23日,總部位於山西太原。公司根據業務發展需要不斷完善「三會一層」組織架構,先後設置市場管理部、風險管理部、信息科技部等十八個部室,以及北京、上海、廣東、深圳、杭州、山西六個運營中心。
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發放個人消費貸款;接受股東境內子公司及境內股東的存款;向境內金融機構借款;經批准發行金融債券;境內同業拆借;與消費金融相關的咨詢、代理業務;代理銷售與消費貸款相關的保險產品;固定收益類證券投資業務;經銀保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7)消費金融用戶體驗服務架構擴展閱讀:
晉享分期作為晉商消費金融面向場景合作商戶和消費者推出的普惠金融產品,助力商戶降低客戶流失,幫助消費者解決資金壓力,享受安全、可靠的信用消費體驗,滿足消費需求。
晉商消費金融甄選優質商戶加入晉享錢包分期服務平台,消費者使用微信掃描商戶二維碼碼後即可輕松辦理消費分期業務,現場申請、實時審批,樂享便捷的信用消費體驗。
使用場景:教育培訓、房屋租賃、汽車保險、家居裝修、旅遊度假、3C數碼、醫療美容、婚慶服務。
Ⅷ 中郵消費金融的服務理念是啥
消費金融是近年來新興的熱門行業,市場廣闊、需求量大、行業競爭激烈。為了突破傳統金融行業限制,建立一套靈活、高效、可靠的消費金融系統,支持互聯網環境下高並發訪問、可靠資金交易、互動式場景化的需求,中郵消費金融從基於集中式商業中間件搭建的傳統信貸系統,演進為基於微服務、分布式、靈活快速迭代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系統。
在 2018 年 12 月 7-8 日北京 ArchSummit 全球架構師技術峰會上,我們邀請到了中郵消費金融 IT 運營部總經理助理 & 架構師 李遠鑫老師從服務化和容器化兩個方面剖析中郵金融系統的迭代更新。
服務化演進
開業初期,為了能夠迅速把 IT 系統搭建起來,支撐公司的業務開展,我們基於集中式的商業中間件構建了一套傳統的金融信貸系統,涵蓋了貸前、貸中和貸後管理,採用的是煙囪式架構,屬於傳統的交易型 IT 系統,這樣的架構在業務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顯得開發迭代更新效率低下、創新困難、難以擴展,形成數據孤島。為此,我們採用了「大中台、小前端」的中台戰略,將應用架構設計為渠道、應用、共享服務中心和基礎技術平台四個層次,其中共享服務中心按照業務領域來劃分,盡量將原有的業務功能進行解耦,沉澱出公共部分,採用微服務的方式進行構建,整個系統架構也由原來的集中式架構轉變為分布式的架構,不僅提升了系統的整體性能和可擴展性,也使新業務和新產品的開發效率有了明顯的提升。本次主題的第一部分將分享中郵消費金融從煙囪式系統向多個共享服務中心演進的服務化實踐。
分布式技術平台的搭建
共享服務中心建立在分布式技術平台之上,主要包括服務調用和治理框架、消息中間件、緩存、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資料庫等。這里重點介紹服務調用、消息中間件和應用配置中心的搭建情況以及分布式事務處理的方案。
(1)在服務調用框架方面,我們早期對 DubboX 進行了裁剪和優化封裝,作為主要的微服務開發技術,後續逐漸以 Springboot+Jersey 提供 Restful 服務、SpringCloud 替代,阿里巴巴恢復對 Dubbo 的支持,我們也計劃將部分原來通過 DubboX 開發的服務遷移到目前的 Dubbo 版本。同時基於企業內部微服務體系的逐步龐大,服務的有效治理也成為了我們逐步關注的重點,通過對比和研究業界的成熟方案,以及結合我們自身的系統設計。
Ⅸ 互聯網消費金融和傳統消費金融的區別
互聯網消費金融和傳統消費金融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定位、驅動因素、模式、治理機制、優勢五個方面:
第一,定位不同。
互聯網金融主要聚焦於傳統金融業服務不到的或者是重視不夠的長尾客戶,利用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規模效應和較低的邊際成本,使長尾客戶在小額交易、細分市場等領域能夠獲得有效的金融服務。目前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業的客戶交叉還比較少,但是未來相向而行、交叉滲透一定會逐漸增加。
第二,驅動的因素不同。
傳統金融業是過程驅動的,注重與客戶面對面的直接溝通,在此過程中搜集信息、建立管控風險、交付服務,互聯網金融是數據驅動需求,客戶的各種結構化的信息都可以成為營銷的來源和風控的依據。
第三,模式不同。
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機構都在積極的運用互聯網的技術,但是模式設計上是有差別的。前者具有深厚的實體服務的基礎,線下向線上進行拓展,努力把原有的基礎更充分的利用起來,提升服務的便捷度。而互聯網金融多數是以線上服務為主,同時也注重從線上向線下進行拓展,利用便捷的服務手段,努力把業務做深和做實。
第四,治理機制不同。
傳統金融機構受到較為嚴格的監管,需要擔保抵押登記、貸後管理等,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市場化程度更高,通過制定透明的規則,建立公眾監督的機制來贏得信任,不需要擔保和抵押。這種機制的治理成本較低,但缺乏統一的監管體系和規范的業務標准。
第五,優勢不同。
傳統金融機構具有資金、資本、風險管理、客戶與網點方面的顯著優勢,資金來源與運用可直接對接體量大、成本低,同時資本實力雄厚,風險管理體系成熟,網點服務也是互聯網在很多情況下所無法替代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則具有獲客渠道不同,客戶體驗好,業務推廣快,邊際成本低,規模效益顯著等優勢。
總體來數相互之間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金融市場客戶多樣訴求的推動,互聯網金融逐漸挑戰傳統的銀行業務.互聯網金融優勢的日益明顯,對傳統銀行的支付領域、小額貸款領域和中間業務領域均產生沖擊。伴隨著互聯網金融創新變化的同時,傳統銀行同樣也有著相應的機遇, 銀行有著豐富的產品和從業的經驗,還有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銀行通過十幾年互聯網應用的發展也積累了一批人才,他們即熟悉金融同時也對互聯網應用發展有深入的了解,這些也是互聯網金融機構短時間難以達到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