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招聘中寫的,公司金融方向,公司銀行業務,個人金融方向,個人金融業務,具體會是什麼樣的職務
公司金融是給公司提供金融服務,比如存貸款,貿易融資,理財咨詢等業務
個人金融是給個人提供金融服務,比如個人存貸款,信用卡,理財保險等個人業務
⑵ 為什麼一些銀行通過擴展業務轉型成為一站式金融服務集團
通常都是為了升級的需要而存在的這種一站式服務。
⑶ 中國銀行業面臨哪些變革與轉型
中國銀行業變革與轉型的四大趨勢與三個方向
趨勢之一:積極轉變增長方式,實施綜合化經營。
趨勢之二:跨界經營將成為常態,產融結合更加廣泛和具體。
趨勢之三: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將變革銀行業傳統經營模式。
趨勢之四:對大數據等技術的運用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方向之一:多元化和綜合化經營。隨著金融改革的逐漸深入,分業經營難以適應利率市場化的要求,事實上,金融產品的創新已突破了分業監管,使得金融各業態之間的界限變得逐漸模糊。從國外發達國家金融業的發展經驗來看,經歷了從分業到混業的發展過程,多元化和綜合化經營是大勢所趨。從具體的操作層面來看,我國的商業銀行也需要與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展開合作,從而提供綜合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方向之二:國際化經營。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僅體現在對外資、外企的「引進來」,也體現在中資企業「走出去」。金融資本是依附於產業資本的,沒有產業的發展,金融業就沒有發展的基礎。因此,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融合,是支持走出去戰略的關鍵所在,要支持中資銀行的國際化經營戰略,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本地化、多元化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方向之三:創新型和智能化。創新是銀行經營發展的活力及動力所在,是應對各種挑戰的必然選擇。要樹立創新的理念,將創新貫穿整個經營發展過程、各業務條線,進行體制機制創新、產品和服務創新、業務模式創新等。智能化是銀行業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不僅體現在讓客戶快捷、低成本的享受金融服務,也體現在銀行員工操作的便捷化,更體現在銀行對未來發展的敏銳洞察力。
⑷ 如何推進全面轉型促進銀行全面發展
幾個轉型方向
面對傳統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受到的種種挑戰,我認為,積極推動銀行業的綜合化經營,將成為我國銀行業轉型的重要方向。其中,發展各類資產管理業務是銀行綜合化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是進一步推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發展。2005年,國內商業銀行獲准發起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邁出了銀行業綜合化經營的重要一步。工銀瑞信是首批試點的三家銀行系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經過兩年多的快速發展,基金管理規模已達到五百多億,躋身中國十大基金公司行列,成為資本市場一支重要的力量。
其次是大力發展私募基金和企業理財等投資銀行業務,推動相應的衍生產品創新。目前全球私募基金規模已非常巨大,幾乎所有的國際金融公司都有自己的私募基金。2006年,全球並購交易的總值在3.79萬億美元,其中通過私募基金方式主導的交易占並購交易總量20%,美國2006年十大並購案中有五宗由私募基金經手。中國有很多並購通過直接投資的辦法來完成,將來通過私募基金的方式也可進行國際投資。現在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私募基金還沒有非常好的法規,包括銀行業如何從事私募基金業務還不夠明晰;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流動性相對過剩,但同時企業資本金嚴重短缺,不僅使得銀行的一些貸款資本化,而且造成國內一些優質的項目大量引進國際私募基金。這就導致了兩方面後果:一是國內金融機構難以分享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超額利潤,二是進一步加劇中國流動性過剩。所以我們建議,應逐步擴大商業銀行發展投資銀行的業務范圍,穩妥推進中國金融機構的私募基金業務,有效緩解上述矛盾。
企業理財是資產管理業務的重要部分,也是目前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我們的實踐來看,商業銀行實際上是有很多產品可以做成理財產品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就是一個很有潛力的產品,我看將來會有一個幾千億、幾萬億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銀行大量的信貸資產完全可以通過證券化賣掉,銷售給願意承擔較高風險並獲取較高收益的投資者。此外還有「信託加理財」產品,銀行設立專項的資產管理計劃,資金富裕的企業和個人可以通過信託平台直接將資金提供給有需求的企業。當然,這樣一些產品都需要做產品風險的隔離和信用增級,需要信託公司承接和管理更多的資產支持證券和資產管理計劃。
近年來我們自主開發的理財產品也越來越多,除各類固定收益產品和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外,將來還會包括各類衍生產品,如基於信貸類固定收益產品的一些衍生產品、組合產品以及更有前途的一些利率、匯率的衍生產品等。
第三是促進私人銀行業務發展,推動個人資產管理業務創新。私人銀行業務是商業銀行為富裕個人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的重要載體。根據美林對中國私人財富的調查,資產凈值100萬美金以上的個人有25萬到50萬。中國商業銀行中100萬美元凈值的客戶數量不多。原因是發展私人銀行對服務、渠道和產品要求很高。在亞洲地區,特別是在中國,私人銀行客戶要求的主要是跟資本市場掛鉤的產品。如果要拓展此項業務,可能需要能夠直接投資到中國的股市、香港的股市甚至全球的股市,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非常好的專業團隊,能提供投資建議,也需要我們有完善的產品線。目前,我們已計劃積極嘗試拓展私人銀行業務,推動高端個人資產管理業務發展。
第四是繼續拓展完善資產託管服務。資產託管是資產管理業務必須的重要服務環節。隨著基金公司、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各類機構資產管理規模的不斷擴大,資產託管業務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全球最大規模的資產託管銀行紐約銀行在同梅隆銀行合並之後,託管資產總量達到18萬億美元,資產託管成為其最核心的業務。隨著我國基金等資產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銀行資產託管業務量也相應增加,但絕對規模同國外相比來說仍然較小。工商銀行是我國最大的資產託管銀行,託管資產1.24萬億,今年託管資產增加7767億,增長率達168%。希望隨著我國資產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工商銀行託管資產規模能迅速縮小與國際先進銀行的差距。
總之,資產管理業務是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我有兩個希望:一是希望在法律層面加大對商業銀行綜合經營的支持;二是希望將來銀行在證券、投資銀行、股權投資基金、信託公司等領域發展資產管理業務的空間能夠進一步拓展,通過加快資產管理發展來疏導中國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增強中國商業銀行的整體競爭力。
⑸ 商業銀行公司金融業務主要包括哪些
一、負債業務
1、各類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
2、長、短期借款:短期有同業借款、向中央銀行借款、轉貼現、回購協議、大額定期存單和歐洲貨幣市場借款;長期有發行金融債券:資本性債券、一般性金融債券和國際金融債券。
二、資產業務
1、放款業務:一是按貸款期限劃分,可分為活期貸款、定期貸款和透支貸款三類;二是按照貸款的保障條件分類,可分為信用放款、擔保放款和票據貼現;三是按貸款用途劃分,非常復雜,若按行業劃分有工業貸款、商業貸款、農業貸款、科技貸款和消費貸款;按具體用途劃分又有流動資金貸款和固定資金貸款。四是按貸款的償還方式劃分,可分為一次性償還和分期償還。五是按貸款質量劃分有正常貸款、關注貸款、次級貸款、可疑貸款和損失貸款等。
2、投資業務:用於購買有價證券的活動。主要對象是各種證券,包括國庫券、中長期國債、政府機構債券、市政債券或地方政府債券以及公司債券。
三、中間業務
主要有三種類型,即擔保和類似的或有負債、承諾,以及與利率或匯率有關的或有項目。
擔保和類似的或有負債包括擔保、備用信用證、跟單信用證、承兌票據等。
⑹ 農商銀行如何轉型
第一,允許差異化市場准入,更好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農村商業銀行長期植根於我國最低層次的金融市場中,對小微、對三農金融服務最熟悉,也最有經驗與自覺性。為此,未來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應該允許有以下兩種類型的農村商業銀行並存:一類是佔大多數的中小型農村商業銀行。這類農村商業銀行因規模和能力等原因,以深耕本土、服務本土中小微企業、發展零售銀行業務為己任,深入社區,堅定做有地方特色的社區銀行的決心和信心,與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進行錯位競爭;一類是佔少數的大型優秀農商行,比如監管評級為二級以上的資產規模1000億元以上的農商行。這類農商行規模大、內控好、服務三農或中小微企業到位,監管政策可考慮允許突破經營地域局限,向省內跨區尤其是向地級市以下的農業地區發展。
第二,實施轉型戰略,邁向精細化經營之路。隨著經濟金融環境和形勢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尤其是利率市場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資本監管從嚴、金融脫媒、技術脫媒、同業競爭加劇、科技創新、客戶需求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給銀行業的經營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加嚴峻挑戰,以往粗放型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已難以為繼,農村商業銀行需進行戰略轉型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為適應新形勢發展和轉型改革的要求,農商銀行在法人治理結構、機制創新、業務轉型、人才儲備、品牌營銷等五個方面進行「二次戰略轉型」是非常迫切的,具有著力於優化資產結構、客戶結構、產品結構、收入結構、人才隊伍結構和內部組織流程結構,才能為精細化轉型戰略的實施打好基礎。
第三,優化渠道,提高客戶粘度。農村商業銀行作為區域性金融機構,需精耕本地市場,通過渠道優化,提高金融服務的深度與廣度,為客戶提供一體化、一站式的全方面金融服務,以提高客戶的粘度。渠道建設方面,通過線上、線下提供7×24小時無盲點的服務覆蓋,線上、線下一站式的「金融商店」;產品方面,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特點,推動整合的一體化產品設計鎖定客戶。通過渠道優化及產品設計,提高目標客戶的粘度,提升中間業務收入。
第四,運用大數據上線提高管理能力與水平。農村商業銀行不僅需重視基礎資料庫的建設,更需對大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提高大數據管理的能力與水平。提高風險計量的准確性,至少需要3~5年的基礎數據的積累,這是對大數據建設的最基本的需求。同時,我們更需關注大數據的管理,構建客戶管理系統,以挖掘、洞察客戶的需求。從擁有數據到實現信息對稱,防控風險,為客戶「量身打造」金融服務。
第五,挖掘創新型業務,節約資本、實現收入多元化。過度依賴資產擴張的外延式增長模式,不可能長期增強農村商業銀行的持續盈利能力和資本金補充能力,需大力發展資本消耗比較少或不佔用資本的業務,如中間業務等,注重提升非信貸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可以信貸業務為先導,拓展和延伸銀行創新性業務,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如拓展、延伸融資顧問服務、債券承分銷業務、私人銀行業務、財富管理業務、支付結算業務等;做大做強銀行卡、代理收付、代理保險等傳統中間業務,實現規模效益的跨越與提升。綜合化經營是當今國際金融業的發展趨勢,也是加快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渠道,農村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條件,積極、穩妥推進創新性業務資格申請的步伐,爭取更多創新性的中間業務資格,實現創新型中間業務的突破。
同時,加強同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全國農信系統總體規模龐大,但是單一農村金融機構「各據一方」、規模相對較小、業務發展差異也較大,農村金融機構之間需加強交流與合作,相互借鑒發展經驗,實現「共贏」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