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浦東金融機構數量全國第一

浦東金融機構數量全國第一

發布時間:2021-09-05 16:37:20

⑴ 上海為什麼能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

中國眾多的一線城市都比較有實力,上海為什麼能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

首先,上海具有優越的地理條件。

第三,上海擁有規模龐大的金融機構

上海有數量眾多的金融市場體系,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貨幣經紀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票據業務中心等等類型齊全的金融機構體系。上海是我國中外資金融機構的最大聚集地,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國際金融機構體系。

上海不僅是大陸金融產品最豐富、最集中的地方,還匯聚了世界上主要金融市場種類。隨著上海金融市場的規模日益擴大,在世界上也佔有一定地位。

⑵ 為什麼說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

上海和北京 上海1949年以前,上海曾是遠東第一金融中心,無論股票,黃金,外匯等金融市場規模全部雄踞亞洲之冠。當時的上海雲集了亞洲最大的交易所、中央金融監管部門、中央四大行的總部、國內排名前十位的銀行如北四行、南三行的總部及不計其數的保險、信託公司的總部等。此外當時的上海還雲集了亞洲最多的國際金融機構的遠東分行,大量今天的金融巨頭與老上海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然而到1952年底,外資金融機構基本撤離上海而私營金融機構的數量也已經銳減至60餘家。從1949年以後,有些上海的資本家都已經逃離到香港、台灣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繼續經營,最後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營。經過陣痛後的上海,如今涅槃重生。上海的經濟總量位居大中華區第一位,2009年上海市GDP達到1.49萬億人民幣超越香港。人均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均居全國各省區及直轄市首位。上海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中心,在全球證券交易所中排名第3,僅次於同處紐約的紐交所和納斯達克,超越倫敦和東京。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貨市場中心,僅次於芝加哥,並同時跨入全球十大衍生品市場中心行列。上海還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現貨交易中心和第二大鑽石現貨交易中心。上海是世界第一大港,2010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5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906.90萬標箱,均位居世界第一。上海的金融業經濟總 量居全國第一。上海的私人銀行總部數居全國第一,工行、交行、農行以及絕大多數外資銀行均選擇上海作為私人銀行總部。上海的基金管理公司數量佔全國一半以上,上海金融市場直接融資總額佔全國四分之一以上全額外人上海的金融要素市場完備度居全國第一。上海外資銀行境內總部數量約佔全國三分之二,資產佔全國外資銀行85%,上海外資法人財產險公司境內總部約佔全國七分之五,此外中國六成的中外合資保險公司與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總部位於上海。上海吸納到的海歸人才的數量同樣位居國內 第一,全國每年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海歸人才選擇到上海工作創業。亞洲第一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也坐落於上海。上海吸收外資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同樣位居國內第一。大量世界五百強企業尤其是第三產業高端領域的跨國巨頭都選擇將亞太或中國總部設在上海如花旗集團、匯豐銀行、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黑石集團、路易威登、德勤、英特爾、GE、麥肯錫、RBS、巴黎銀行、AIG、普華永道、渣打銀行、安永、香奈兒、安聯、迪士尼等。</SPAN></SPAN></p> 北京是綜合性產業城市 。綜合經濟實力保持在全國前列。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2009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1186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1%。人均GDP達到67,612元人民幣,在中國大陸僅次於上海市。北京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18.3億,2743.1億和9004.5億元,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5.8%。當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26738元,比2008年增長8.1%,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986元,增長11.5%。北京居民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2009年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5309.9億元,比上年增長15.7%。2009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026.8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完成全年財政收入增長10%的任務目標。城鎮、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3.2%和32.4%,比上年下降0.6個和1.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居住水平繼續提高。按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標准,北京已達到「富裕型」社會,但貧富差距拉大問題在北京同樣存在。 中國人民銀行北京是中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業中心,國家金融宏觀調控部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均在北京。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在內的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金融業巨頭——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也在北京。中國人壽、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壽等全國性保險公司總部均設在北京,北京同時還聚集了大部分國有大型企業總部,其中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通信、中國聯通等企業。大量境外跨國公司在北京建立中國地區總部,如殼牌、摩根大通、微軟、惠普、三星、IBM、摩托羅拉、西門子、愛立信、德意志銀行等。北京市商業總體布局形成多處有較大規模、有良好購物環境和文化氛圍的商業文化中心。著名的商業中心包括王府井、西單、前門,新興的以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和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為中心的北京商務中心區、金融街、亮馬橋、麗澤商務區等。以電子產品為聞名的中關村、上地;以古玩聞名的潘家園;以經營服裝聞名的動物園、大紅門商業圈。北京城至今仍有有大量的傳統商鋪,有眾多代表百年不變的傳統文化的特色獨樹一幟的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北京是全球第六大零售城市,居內地之首;零售業國際化程度列世界第六,內地之首

⑶ 國內銀行業數量排名

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排名是建行、中行、工商、農行。農行為什麼排在最後是歷史包袱問題。這個排名大家要客觀的看,因為農行在2004年存款、貸款全國增長都是第一名。

市場影響力第一是工商銀行、第二是中國銀行、第三是建設銀行、第四是農業銀行。資本充足性建行第一、招商第二、中國銀行第三。資產質量及安全性、民生、浦東、招商。流動性管理排名是交行、中信、浦東、廣大、民生。

科技競爭力建行第一、工商第二、民生第三、招行第四,金融創新競爭力民生第一、交行第二、中行第三的。公司治理競爭力,招行第一、民生第二、浦東第三。內控機制競爭力,浦東第一、興業第二、民生第三、招行第三、工行第五。

另外我們還有一個現實競爭力排名和潛在競爭力排名。現實競爭力排名是招行第一、浦東發展第二,中行第三,建行第四,民生第五。潛在競爭力是民行第一,招行第二,浦東發展第三,華夏第四、興業第五。

⑷ 在中國哪個城市金融業最發達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中國的商業金融中心、亞洲主要的金融中心和遠東國際金融中心。當時上海匯集著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四大政府銀行為首的中國國家資本與官僚資本金融機構及數量眾多的私人資本經營的銀行、錢庄和信託公司。總部設在上海的國內銀行占銀行同業公會會員的81%。經歷了1927至1937年「黃金時期」的發展,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上海的私營行庄公司已達105家。上海同時是當時外國金融進入中國的首選之地。據統計,到1936年外國在華銀行家數共有32家;其中,上海就有27家,而香港同年只有17家外國銀行。這些外國銀行大多集中在外灘一帶:英商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渣打銀行、德國德華銀行、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及台灣銀行、俄國華俄道勝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美國花旗銀行、比利時華比銀行等,組成了「東方華爾街」。上海當時的金融市場非常發達,擁有同業拆借、貼現等貨幣市場,內匯、外匯市場和標金(黃金)市場與大條銀(白銀)市場。在資本市場方面,上海當時是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場和第三大債券市場。上海當時既是全國資金調劑中心,也是遠東國際交易活躍的金融中樞:1936年,上海的黃金市場全年成交數實際達到3116萬條,摺合美元1100餘萬元。這一數字超過日本的東京和大阪之和,也超過法國的巴黎。每日交易額之巨,雖不足與倫敦、紐約媲美,然凌駕法、印、日之上。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到1949年5月時,上海私營金融業的整體資金實力實際上已削弱,但仍有119家私營銀行、80家錢庄和5家信託公司。在1949年以後,有些上海的資本家都已經逃離到香港,台灣,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繼續經營。最後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營。1952年底,上海私營金融機構的數量減至60餘家。1956年初,官方實行公私合營政策,最後全部合並為統一的公私合營銀行聯合總管理處。所有資本市場也被關閉,上海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後被東京、新加坡和香港取代。現今的上海是中國大陸經濟發達的城市,據上海統計局初步統計,全市2009年經濟總量達14901億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佔0.7%、39.9%、59.4%。2009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1555美元,全年地方財政收入2540.3億元,比上年增長7.7%,GDP總量也已經超過香港。第三產業主要包括了金融業、房地產業、保險業、信息服務業、商貿業、餐飲業以及運輸業等。位於浦東新區的陸家嘴是上海的金融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職能是管理公開市場操作。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設立了中國區總部、分公司和辦事處。上海現有的本地銀行有交通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2010年2月21日,由全球著名的畢馬威咨詢公司參與制定,法國巴黎大區投資促進協會發表公布的「世界最具吸引力」城市排行榜中,英國倫敦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中國上海。改革開放以後成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不論是技術手段還是交易規模均獲得較快發展,目前,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統峰值訂單處理能力達到80000筆/秒,系統日雙邊成交容量不低於1.2億筆,相當於單市場1.2萬億元的日成交規模,並且具備平行擴展能力。截止2009年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的總市值為18.3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五、成交金額居全球第三、新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居全球第六,並在近幾年吸引了眾多優秀的大型企業來滬上市融資,其中包括金融企業里盈利能力冠居全球第一、第二的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此外,還包括中國人壽、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神華、中國銀行、中國建築等一批業績優良的藍籌公司。

⑸ 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有哪些

在我國現有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恆豐銀行、渤海銀行。

股份制商業銀行是商業銀行的一種類型。

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軍,成為銀行業乃至國民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5)浦東金融機構數量全國第一擴展閱讀:

1986年7月24日,國務院根據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批准恢復設立交通銀行,總部位於上海。交通銀行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1987年4月8日,招商銀行在深圳特區成立,成為第一家由國有企業興辦的銀行。2002年3月,招商銀行正式在A股掛牌上市,2006年9月22日招商銀行登陸H股市場。

1987年4月14日,中信集團銀行部改組成中信實業銀行,總部設於北京,成為第二家由國有企業興辦的銀行。2005年8月,中信實業銀行更名中信銀行。

1987年,深圳特區6家信用社聯合改制,成立深圳發展銀行,5月10日以自由認購形式首次向社會公開發售人民幣普通股,並於1987年12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銀行。2010-2012年,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控股的平安銀行吸收合並深發展,2012年8月2日,深圳發展銀行正式更名為平安銀行。

1988年8月20日,經國務院、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福建興業銀行在原國內第一家地方國營金融――福興財務公司的基礎上改組成立,總行設在福州,2003年3月,福建興業銀行更名為興業銀行,2007年2月5日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988年9月,經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廣東發展銀行成立,總部設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713號。1993年11月8日,廣發銀行在澳門開設分行,成為第一家在境外開設分行的股份制商業銀行。2011年4月8日,廣東發展銀行正式更名「廣發銀行」。

1992年8月,中國光大銀行在北京宣告成立,成為第三家由國有企業興辦的銀行。1997年1月,光大銀行完成股份制改造,2010年8月19日,光大銀行在A股上市交易。

1992年5月22日,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同志視察首鋼集團,其後,黨中央國務院批示成立華夏銀行。10月18日,華夏銀行在北京成立,成為第一家由工業企業負責興辦的銀行,也是國內第四家由國有企業興辦的銀行。12月22日,華夏銀行正式開門營業。1996年4月10日,華夏銀行完成股份制改造。2003年7月21日,華夏銀行正式在A股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第五家上市銀行。

1992年8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浦發銀行),1993年1月9日,浦發銀行正式開業。1999年9月23日,浦發銀行正式在A股掛牌上市,是第2家上市交易的銀行。

1996年1月12日,由全國工商聯牽頭,數家民營機構參股組建的中國民生銀行正式成立,突破了商業銀行原有的股權構成,成為我國第一家由非國有企業為主出資設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2000年12月19日,民生銀行正式在A股掛牌上市,2009年11月26日,民生銀行登陸H股市場。

1987年10月29日,煙台住房儲蓄銀行獲批成立,同年12月1日正式營業。2003年,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經過整體股份制改造,煙台住房儲蓄銀行更名恆豐銀行,成為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1993年,浙江商業銀行在寧波成立,是一家中外合資銀行,2004年6月30日,經中國銀監會批准,重組、更名、遷址,改制為浙商銀行。2004年8月18日,浙商銀行正式成立,總部設於杭州。浙商銀行現有股東22家,其中21家是民營企業,民營資本佔85.71%。

2005年12月31日,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舉行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2006年2月16日,渤海銀行正式對外營業。 渤海銀行總部位於天津,是第一家在發起設立階段就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的中資商業銀行。

20多年來,股份制商業銀行採取股份制形式的現代企業組織架構,按照商業銀行的運營原則,高效決策,靈活經營,逐步建立了科學的管理機制和市場化的管理模式,自成立伊始即迅猛發展。

截至2013年,我國已經初步形成多層次、多類型的金融機構體系。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軍,成為銀行業乃至國民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⑹ 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嗎

上海和北京 上海1949年以前,上海曾是遠東第一金融中心,無論股票,黃金,外匯等金融市場規模全部雄踞亞洲之冠。當時的上海雲集了亞洲最大的交易所、中央金融監管部門、中央四大行的總部、國內排名前十位的銀行如北四行、南三行的總部及不計其數的保險、信託公司的總部等。此外當時的上海還雲集了亞洲最多的國際金融機構的遠東分行,大量今天的金融巨頭與老上海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然而到1952年底,外資金融機構基本撤離上海而私營金融機構的數量也已經銳減至60餘家。從1949年以後,有些上海的資本家都已經逃離到香港、台灣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繼續經營,最後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營。經過陣痛後的上海,如今涅槃重生。上海的經濟總量位居大中華區第一位,2009年上海市GDP達到1.49萬億人民幣超越香港。人均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均居全國各省區及直轄市首位。上海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中心,在全球證券交易所中排名第3,僅次於同處紐約的紐交所和納斯達克,超越倫敦和東京。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貨市場中心,僅次於芝加哥,並同時跨入全球十大衍生品市場中心行列。上海還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現貨交易中心和第二大鑽石現貨交易中心。上海是世界第一大港,2010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5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906.90萬標箱,均位居世界第一。上海的金融業經濟總 量居全國第一。上海的私人銀行總部數居全國第一,工行、交行、農行以及絕大多數外資銀行均選擇上海作為私人銀行總部。上海的基金管理公司數量佔全國一半以上,上海金融市場直接融資總額佔全國四分之一以上全額外人上海的金融要素市場完備度居全國第一。上海外資銀行境內總部數量約佔全國三分之二,資產佔全國外資銀行85%,上海外資法人財產險公司境內總部約佔全國七分之五,此外中國六成的中外合資保險公司與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總部位於上海。上海吸納到的海歸人才的數量同樣位居國內 第一,全國每年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海歸人才選擇到上海工作創業。亞洲第一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也坐落於上海。上海吸收外資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同樣位居國內第一。大量世界五百強企業尤其是第三產業高端領域的跨國巨頭都選擇將亞太或中國總部設在上海如花旗集團、匯豐銀行、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黑石集團、路易威登、德勤、英特爾、GE、麥肯錫、RBS、巴黎銀行、AIG、普華永道、渣打銀行、安永、香奈兒、安聯、迪士尼等。</SPAN></SPAN></p> 北京是綜合性產業城市 。綜合經濟實力保持在全國前列。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2009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1186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1%。人均GDP達到67,612元人民幣,在中國大陸僅次於上海市。北京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18.3億,2743.1億和9004.5億元,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5.8%。當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26738元,比2008年增長8.1%,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986元,增長11.5%。北京居民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2009年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5309.9億元,比上年增長15.7%。2009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026.8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完成全年財政收入增長10%的任務目標。城鎮、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3.2%和32.4%,比上年下降0.6個和1.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居住水平繼續提高。按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標准,北京已達到「富裕型」社會,但貧富差距拉大問題在北京同樣存在。 中國人民銀行北京是中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業中心,國家金融宏觀調控部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均在北京。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在內的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金融業巨頭——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也在北京。中國人壽、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壽等全國性保險公司總部均設在北京,北京同時還聚集了大部分國有大型企業總部,其中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通信、中國聯通等企業。大量境外跨國公司在北京建立中國地區總部,如殼牌、摩根大通、微軟、惠普、三星、IBM、摩托羅拉、西門子、愛立信、德意志銀行等。北京市商業總體布局形成多處有較大規模、有良好購物環境和文化氛圍的商業文化中心。著名的商業中心包括王府井、西單、前門,新興的以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和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為中心的北京商務中心區、金融街、亮馬橋、麗澤商務區等。以電子產品為聞名的中關村、上地;以古玩聞名的潘家園;以經營服裝聞名的動物園、大紅門商業圈。北京城至今仍有有大量的傳統商鋪,有眾多代表百年不變的傳統文化的特色獨樹一幟的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北京是全球第六大零售城市,居內地之首;零售業國際化程度列世界第六,內地之首。</SPAN></SPAN></p>

⑺ 國內各大銀行總資產排行

截至2010年11月18日
1.工商銀行134178億元
2.建設銀行105790億元
3.農業銀行101171億元
4.中國銀行101024億元
5.交通銀行38027億元
6.招商銀行23596億元
7.浦發銀行19757億元
8.中信銀行19476億元
9.興業銀行18103億元
10.民生銀行17643億元
11.光大銀行14910億元
12.華夏銀行10108億元
13.北京銀行6898億元
14.深發展6751億元
15.寧波銀行2350億元
16.南京銀行1986億元

⑻ 上海十大知名企業有哪些

1、上海電氣集團

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在香港H股上市,還擁有上海集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輸配電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被巴菲特雜志、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世界經濟學人周刊聯合評為2010年(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排名第30位。

2、浦發銀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是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於1993 年1月9日正式開業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2012中國上市公司最具投資價值100強,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排名第23。

3、寶鋼集團

寶鋼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最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世界鋼鐵業指南》評定寶鋼股份在世界鋼鐵行業的綜合競爭力為前三名,認為也是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鋼鐵企業。寶鋼股份在成為中國市場主要鋼材供應商的同時,產品出口日本、韓國、歐美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4、上汽集團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為600104)是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2011年,通過向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及上海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獨立零部件、服務貿易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相關股權和資產,上汽集團實現資產重組整體上市,總股本達到110億股。

5、東方航空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設在中國上海,是中國民航第一家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三地上市的航空公司。是中國三大國有大型骨幹航空企業(其餘二者是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之一。

6、復星集團

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1992年11月,1994年成為上海第一家民營高科技集團型企業。2002年,復星集團在中國企業500強中名列197位,同時名列全國民營企業10強第7位。

7、百聯集團

百聯集團於2003年4月24日成立,為國有獨資公司,注冊資金為10億元。百聯集團現位列中國零售百強第1名,中國企業500強第16位,中國大企業集團第33位。

8、光明食品(集團)

上海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8月8日。由上海益民食品一廠(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農工商(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糖業煙酒(集團)有限公司、錦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相關資產集中組建而成,資產規模458億元,2006年銷售收入450億元。光明品牌在2010年度《中國品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23位,品牌價值已達455.12億元。

9、交通銀行

交通銀行始建於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是中國早期四大銀行之一,也是中國早期的發鈔行之一。1986年7月24日,作為金融改革的試點,國務院批准重新組建交通銀行。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現為中國五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之一。

10、太平人壽

太平人壽歷史悠久,1929年始創於上海,1956年移師海外專營壽險業務,曾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市場份額最多的民族保險企業之一,也是現今中國保險市場上經營時間最長和品牌歷史最悠久的中資壽險公司之一。

閱讀全文

與浦東金融機構數量全國第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杠桿利率 瀏覽:352
kd通達信指標 瀏覽:434
基金跟銀行理財區別 瀏覽:920
基金理財會計分錄 瀏覽:71
中央經濟會議降杠桿 瀏覽:403
理財產品協議屬於哪類合同 瀏覽:690
外匯搭建流程 瀏覽:696
中國南車集團長江公司 瀏覽:967
工行私人銀行理財怎麼樣 瀏覽:260
簡述外匯儲備的管理特徵 瀏覽:865
股票退市問題 瀏覽:38
中信信託新疆 瀏覽:368
融資城投資人的利益 瀏覽:874
收藏紙幣價格 瀏覽:918
Gcp矽谷融資 瀏覽:244
貴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瀏覽:127
涉及到金融營銷的金融機構有 瀏覽:307
上汽大眾退金融服務費 瀏覽:744
國元證券怎麼激活手機交易 瀏覽:473
華為鏡頭股票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