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叫金融機構
金融資產是實物資產的對稱,是以價值形態存在的資產。企業的金融資產包括:交易專型金融資產屬,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及持有到期投資。個人的金融資產包括:個人存款、股票、債券、基金、證券集合理財、銀行理財產品、第三方存款保證金、保險、黃金、信託等。
❷ 三大層面深度解析 中國經濟將脫虛向實嗎
從理論上講,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經營成本上升,則盈利就得下降。統計數據表明,2007年以來中國低收入群體的薪資增幅要高於中高收入群體,這表明勞動力成本呈上升趨勢,一方面是因為農業轉移人口數量的減少(2010年達到峰值),另一方面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的減少(2011年達到峰值)。此外,土地成本、環保成本等都在上升,也使得經營成本進一步上升。
企業為了應對盈利下降,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轉行,脫實向虛,投資房地產或金融;二是加杠桿,擴大生產規模,薄利多銷。民企一般多選擇前者,因為民企的融資成本高,難以加杠桿,且船小好調頭;國企則多選擇後者,因為融資成本相對低,且又要擔負起穩增長的任務;另外一個原因是國企中的僵死企業多,靠銀行貸款才能存活。根據國資委的數據,2016年1-10月份,國有企業(不含金融企業)利潤總額19197億元,同比僅增長0.4%,負債總額86.5萬億元,同比增長10.4%。可見負債的增長幅度要遠超利潤的增幅,資產負債率水平仍在上升。
❸ 經濟「脫實向虛」有明確定義嗎
脫實向虛,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脫離實體經濟的投資、生產、流通,轉向虛擬經濟的投資。
❹ 金融機構提供虛假的或隱瞞重要事實的財會報告的,如何追究法律責
、統計報告。金融機構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統計報告的,給予警告 ,並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該金融機構直接負責的高級管理人員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紀律處分,對其他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直至開除的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責令該金融機構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經營金融業務許可證;構成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 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❺ 准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的差異(求解牛人)
1、狹義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及基金等。
廣義的金融又包含如貨幣、證券、銀行、保險、資本市場、衍生證券、投資理財、各種基金(私募、公募)、國際收支、財政管理、貿易金融、地產金融、外匯管理、風險管理等。
銀監會(各地銀監局)審批並頒發牌照的屬於金融機構,同時受銀監會監管。類金融機構比如融資租賃、咨詢、保理、投資公司等也都是商務部管理的,這些嚴格上都不算金融機構。
2、金融機構是有明確的定義的。金融機構是指專門從事貨幣信用活動的中介組織。我國的金融機構,按地位和功能可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
第二類,銀行。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如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等。
第三類,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及股份制的保險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證券公司(投資銀行),財務公司等。
第四類,在境內開辦的外資、僑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以上各種金融機構相互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金融機構體系。
金融機構由一行三會監管(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
3、准金融機構。這時近年新出現的名稱。目前尚沒有權威的定義,也無法律上的劃分。相對於「金融機構」是法律上的概念,「准金融機構」並非一個法律上的概念,目前並未有一部法律法規或部門規章使用「准金融機構」的概念。
因此對准金融機構概念的使用除了一些地方政府,更多是一種研究的分類,類似的概念例如「新型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等。目前可以從被冠之准金融機構名稱的企業包括,一是小額貸款公司;二是融資擔保公司;三是典當行;四是PE和VC等股權投資基金或創業投資基金。
4、還有些地方將部分融資租賃公司也列入了准金融機構的范圍。這一類企業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經營業務具有金融活動性質,但是不同於傳統的銀行、保險、證券業務,服務主體定位於中小企業以及個人;二是規模一般較小,不跨行業跨領域經營,產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較小。
三是資金來源為私募而非公募,涉眾面相對較窄。四是監管體制特殊,沒有金融許可證,不受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直接監管,而是下放到地方政府監管或缺乏監管。五是非國有性,這主要體現在准金融機構向民營資本完全開放,甚至鼓勵民營資本的進入。
因此,目前呼聲較高的定義是從事金融活動,但是並未獲得金融許可證,非由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直接監管(即非一行三會監管)的企業。准金融機構雖未有金融機構之名,但具有金融機構之實。
(5)金融機構的脫虛向實擴展閱讀
准金融機構在我國發展的現狀:
在近幾年我國為了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逐步放開了民間融資渠道,國內准金融機構發展迅猛,成功的填補了我國在民間融資方面的空白,截至2012年底,我國小額貸款公司達到6080家,融資性擔保公司9071家,共向社會提供融資總量達到3萬億。
隨著准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社會融資機構正發生著變化,銀行貸款在整個社會融資總規模中的比例正在下降,據統計這一比重已從2002年的92%下降到2012年的5%,因此准金融機構的出現,對於完善金融體系,改善金融結構,增強金融創新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金融機構存在的風險:
1、金融市場風險。由於金融市場因素的不利變動而導致的金融資產損失的可能性。其中,利率風險尤其重要。
2、信用風險。由於借款人或交易對手的違約而導致的損失的可能性。(環球網校咨詢工程師頻道為您整理)更一般地,信用風險還包括由於債務人信用評級降低,致使債務的市場價格下降而造成的損失。
3、流動性風險。一種是由於市場交易不足而無法按照當前的市場價值進行交易所造成的損失。另一種是指現金流不能滿足債務支出的需求,迫使機構提前清算,從而使賬面上的潛在損失轉化為實際損失,甚至導致機構破產。
資金收支的不匹配包括數量上的不匹配和時間上的不匹配。(環球網校咨詢工程師頻道為您整理)流動性風險是一種綜合性風險,它是其他風險在金融機構整體經營方面的綜合體現。
❻ 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怎樣扭轉脫實向虛脫虛向實的問題
搜一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怎樣扭轉脫實向虛脫虛向實的問題
❼ 金融需要脫虛向實,否則會沖擊實體經濟發展的動力對嗎
對的。就是應該扭轉虛擬經濟比重不合理的現象,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❽ 金融資金脫實向虛根源在哪
金融資金脫實向虛根源在於,金融機構還沒有成為完全的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機構。
第二個痛點在創新、創業型企業方面也是長期存在的,由於創新、創業型的企業和傳統的銀行信貸文化不一樣,沒有資產、沒有抵押品、沒有信用或者信用很低,所以很難符合銀行信貸需求。例如研發一個新葯,周期通常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如果只提供一年期的流動資金貸款,顯然不能滿足其需求。
❾ 柳傳志:中國經濟如何脫虛向實
通過引入社會資本進入政策導向支持的行業,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同時要想出保障資方的權益,老百姓可以接受收益低一些,但絕對不可接受高風險。
其次,全面控制地產融資及擴張,同時避免房價暴跌,穩定房市。
再次,全面促進國民消費,以消費刺激經濟,消費的脈絡注入的動力涉及到民生的方方面面,對中國經濟是最直觀,最健康也是最全面的。
最後,充分利用國際關系穩定的友好國家開展貿易,基建,以物易物也可以,為國內提供大量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