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必須為實體服務

金融必須為實體服務

發布時間:2021-09-07 14:40:15

⑴ 為什麼金融企業要為實體經濟服務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取得了長足進展,也為國民經濟發專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但這屬些年金融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金融中心城市遍地開花、產權和衍生品交易所多如牛毛、居民理財產品爆發式的增長、民間借貸和融資銀行過分膨脹等。
2、金融業脫離實體經濟自我循環、自我創新、自我膨脹,導致了資本配置失衡,產業資本源源不斷地流出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出現了空心化趨勢。虛擬經濟虛胖必然助推和加速金融資本、資產、資源的泡沫化,同時也導致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微小企業融資困難。產業資
金流失、實體經濟失血,國民經濟虛弱萎縮。在這種情況下,有形商品與無形商品變相證券
化、債權化、資本化,所以地下的影子經濟和金融虛擬經濟激進發展,正在極大地沖擊實體
經濟,導致經濟目前過度投機化、超前虛擬化、人為空心化。
3、金融業必須面向實體經濟。因為金融來自實體經濟,金融業的發展必須與實體經濟的發展相適應。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一些非實體經濟因素,如金融證券、債券、房地產和金融投機交易,只要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對經濟是有利的;但如果嚴重脫離資本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必然會導致虛假繁榮和泡沫經濟。

⑵ 金融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4}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5}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6}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7}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51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墨西哥,1998.
{9}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前沿科學,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⑶ 發展金融業的目的就是服務於實體企業嗎

金融業的目的主要就是為實體企業來服務的,當然了金融業也可以為人民的生活提供服務。

⑷ 如何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

這個問題不是每時每刻都是正確的,雖然我們說金融是應該為實體服務的,金融本該也為實體服務,但是當實體經濟已經非常繁榮時候,社會也基本實現充分就業了,金融業覺得實體經濟機會不多了,那有人就會把剩餘資本然後再從銀行套出些資本在虛擬的金融資本市場空轉玩也是一種賺錢方式,但是這種純虛擬玩法過火了會把散戶實體賺的錢進入一起投機,到時候大資本家逃了,散戶接盤也接著一起逃跑就會導致資本市場的泡沫破裂,也可能會引發一場經濟危機。 金融如何服務於實體經濟是個比較難的問題,誰都知道這樣好,但是市場不是某個人控制的,監管部門需要及時提醒風險或者干預,金融機構需要自己自覺不要帶偏路了。

⑸ 什麼叫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你好。就是金融資金來幫助公司解決流動性問題,配合公司的上市融資兼並等。從而支持企業做強。滿意請採納謝謝!

⑹ 央行: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

11月6日,國新辦舉行金融機構合理讓利落實進展有關情況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
有記者提問,有預測認為,四季度的GDP增速將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那麼金融機構讓利政策下一步會不會考慮作出調整?明年是否會延續這一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堅持總量政策適度、融資成本下降、支持實體經濟三大確定性的方向,以制度和政策的確定性應對高度的不確定性。前期由於疫情原因,不確定性非常大,政策要有確定性,貨幣政策主要是三個方面,首先是量上要有一定的數量,當然不能太多,不能溢出來。另外,資金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要有確定性的預期。還有,資金要去實體經濟,不要去玩「錢生錢」的游戲。讓這三個確定性應對高度不確定性,效果是好的。
他繼續指出,當前國內經濟復甦態勢良好,央行的政策利率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均保持穩定,企業貸款利率持續下行,並處於歷史較低水平。隨著LPR改革,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一步順暢,1.5萬億元的讓利目標今年是可以完成的,這些政策為「六穩」「六保」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劉國強認為,目前看,國際上總體呈現出經濟復甦的態勢,雖然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是即使疫情出現反復,也不大可能回到一季度的全面停擺狀況,所以總體恢復的方向應該是確定的。這是國際經濟的環境。這一段時間,國際上都在討論未來應對措施退出的問題,特殊時期的政策也不能長期化,大家都在考慮這個問題。一致的意見是,退出是遲早的,也是必須的,但是退出的時機和方式需要進行認真評估,主要是根據經濟恢復的狀況進行評估。金融還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經濟狀況決定金融的政策應該怎麼去適應。

⑺ 金融為誰服務

國家已經三令五申過,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政策要根據實體經濟的情況來不斷調節。

⑻ 為什麼金融業要為實體經濟服務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取得了長足進展,也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但這些年金融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金融中心城市遍地開花、產權和衍生品交易所多如牛毛、居民理財產品爆發式的增長、民間借貸和融資銀行過分膨脹等。
2、金融業脫離實體經濟自我循環、自我創新、自我膨脹,導致了資本配置失衡,產業資本源源不斷地流出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出現了空心化趨勢。虛擬經濟虛胖必然助推和加速金融資本、資產、資源的泡沫化,同時也導致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微小企業融資困難。產業資
金流失、實體經濟失血,國民經濟虛弱萎縮。在這種情況下,有形商品與無形商品變相證券
化、債權化、資本化,所以地下的影子經濟和金融虛擬經濟激進發展,正在極大地沖擊實體
經濟,導致經濟目前過度投機化、超前虛擬化、人為空心化。
3、金融業必須面向實體經濟。因為金融來自實體經濟,金融業的發展必須與實體經濟的發展相適應。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一些非實體經濟因素,如金融證券、債券、房地產和金融投機交易,只要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對經濟是有利的;但如果嚴重脫離資本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必然會導致虛假繁榮和泡沫經濟。

⑼ 為什麼要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

區域型的小型金融機構,包括貸款公司,但在金融領域民間資金的進入還不是很順暢、民營、外資經濟都非常活躍的局面,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因此,當前應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步伐。「只有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作為金融產品,它的功能越復雜,衍生的層次越多,經常會導致兩個問題,第一是內在的風險性越大,第二是偏離實體經濟的距離會更遠。」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說,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一方面又壓低利率,存款負利率導致價值扭曲,資源配置出現問題。郭田勇認為,如果沒有存款保險制度,集中力量辦政策性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認為,國際上的小企業融資也不都是靠銀行的,小企業融資來源很多,高科技企業很多是靠天使投資、風險投資。「我們除了用行政手段,通過監管來化解風險,還要通過市場機制、效益最好、最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上來,而只有通過利率市場化才能實現這樣的目標。」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鄭新立說。當然,利率市場化現在還有一些障礙,比如銀行業公司治理還不太行。「就像我們讓一個人學游泳,所以我們通過存款保險制度來保護金融投資者的利益,一些地方的高利貸現象就會自然消失,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由此可以大為改善,利率市場化,走保險的路子。」他說。魏加寧說,我國金融業存在一個不好的傾向,二是降低金融機構的准入門檻、創始人的自我積累以及民間借貸。只有當小企業有了一定的現金流,而企業的資本利潤率往往只有5%—,當前我國金融改革方面,很重要一點是放寬市場准入,這對銀行業的穩健經營也很重要。據介紹。「民營經濟進入金融領域,所以他們並不積極。支持小企業發展、金融機構准入門檻降低以後會出現問題,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我國在工業、農業領域基本上形成了國有編者按:日前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做好新時期的金融工作,必須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部長魏加寧說,當前存在的房地產泡沫,逐步推進。」推行存款保險制度,他始終是很難學會游泳的。國內幾家大型國有銀行通常認為不存在破產倒閉的可能性,進一步開放市場,我國金融機構就無法退出,當務之急是深化金融改革,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推動利率市場化「從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來看,興辦各類股份制。深化金融改革,所以存款保險容易增加成本,好像是從他們兜里掏錢保護這些中小銀行。因此,要保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就要防止金融業出現創新過度而形成自彈自唱的情況。「要讓金融有效地服務中國的實體經濟,允許民間資金設立各類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機構。這就可以使民間借貸浮出水面。通過加強競爭、村鎮銀行和資金互助社等等,將是未來幾年中國金融領域改革最有特色的事情。」鄭新立說。「我們一直在講要扶持中小企業,但我們連一家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銀行都沒有。」魏加寧說。在日本有兩家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的公戶,銀行等金融機構才能把資金配置到最需要:大銀行和小銀行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並不相同,讓金融機構能優勝劣汰日前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我國將擇機推出存款保險制度。鄭新立認為,現在我國推行存款保險制度的時機已經成熟。當前要通過興辦各類存款保險公司,用市場機制來化解金融風險,不讓他嗆水,一是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如果現在利率市場化條件還不完全成熟,那麼可以先採取一些措施,把銀行的利差水平先降下來;6%。專家分析認為、地方融資平台問題、民間借貸問題,目前推行存款保險制度有一個障礙,不僅大的金融機構不能退出,一些小的金融機構出了問題也不能退出。金融機構只有生沒有死是最大的系統性風險。沒有存款保險制度,因此一定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需大力發展社區金融機構鄭新立認為,實際上都和利率沒有市場化有很大的關系。去年以來,部分地區出現高利貸泛濫。去年上半年,溫州市貸款平均利率達到25%,民間借貸蔓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一輪貨幣政策調控中。」郭田勇說,總是在澡盆里學,一方面不斷提高存款准備金率,退出去之後會導致社會不穩定,從多方面採取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我國也應該至少有一兩家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的政策性銀行。他認為,政府要分清市場和政府的責任,政府工作的重點應該是辦好政策性銀行,一部分國有資本可以從商業銀行中退出來、融資貴問題,才會有銀行信貸進入

⑽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成熟的理論已經出現很久了
金融必須依附於實體化經濟體系,我們察覺到了實體與金融融合的時代將要來臨,這個時代我們已經很少看到一個純粹的實體化經濟企業。而在金融與實體化結合的過程中,一個新產業將會崛起,這個產業就是供應鏈金融。——柴院巍

閱讀全文

與金融必須為實體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行私人銀行理財怎麼樣 瀏覽:260
簡述外匯儲備的管理特徵 瀏覽:865
股票退市問題 瀏覽:38
中信信託新疆 瀏覽:368
融資城投資人的利益 瀏覽:874
收藏紙幣價格 瀏覽:918
Gcp矽谷融資 瀏覽:244
貴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瀏覽:127
涉及到金融營銷的金融機構有 瀏覽:307
上汽大眾退金融服務費 瀏覽:744
國元證券怎麼激活手機交易 瀏覽:473
華為鏡頭股票 瀏覽:204
標准外匯正規嗎 瀏覽:525
海絲雲交易 瀏覽:877
四川天府交易所1066會員 瀏覽:752
上證50杠桿 瀏覽:437
我國發展利率期貨研究 瀏覽:745
理財非保本浮動收益安全嗎 瀏覽:512
華安證券手機版下載交易 瀏覽:556
買銀行理財可以辦信用卡嗎 瀏覽: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