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凈資產增加了75萬元,含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升值25萬元嗎
1.含
2.合並報表確認的損益=(處置股權取得的對價+剩餘股權公允價值)-原有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凈資產×原持股比例-商譽+其他綜合收益×原持股比例,這個25就是其他綜合收益
3.因為當時取得的100%的股權,按照成本法計量,所以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目價值,不計入資本公積
Ⅱ 金融金融危機下如何實現金融資產的保值增值
「銷售的速度完全可以用秒來計算。」這是銀行職員對憑證式國債的形容,在北京市,2005年憑證式(二期)國債一小時就被「搶光」,這樣的場景在全國各地也成為普遍現象。
國債如此熱銷,是普通百姓對於當前利息政策以及理財渠道狹窄的無奈反應。作為工薪階層或退休一族,得存錢預備用於孩子教育、家庭購房、醫療養老,但根據央行公布的CPI指數,如果去年初存進銀行1萬元,到年底實際只值9000多元了,就這樣還得繳一筆利息所得稅。以工資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工薪階層在社會結構中占著主要比重,股市低迷大家不能玩,房市火爆大家玩不起,而低利率甚至負利率卻在消耗著普通百姓的資產。
對普通百姓來說,影響他們行為的有非常現實的東西:存進銀行的錢所獲得利息無法彌補物價上漲的損失,如果有某種機會,並有高於銀行利率的誘惑,他們自然會將錢轉向收益高的方向,甚至會將錢託付給收益更高的「地下金融」。利率政策必須為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當前的首要任務是保證資金的安全,保障百姓存款的保值甚至增值。
「搶購」國債的大多是工薪階層,特別是「銀發」老人,那些能承擔一定風險的中等收入階層其實也面臨同樣的難題。
與國際的接軌讓「白領階層」逐漸懂得從一而終的就業模式正在消失,指望依靠就業單位來解決自己終生的經濟問題已不現實,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同時,個人資產增加也對銀行個人金融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誰也不希望讓錢躺在銀行里「睡覺」甚至「損耗」,因此個人投資理財既是保值的新渠道,也是商業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據資料統計,在過去的幾年裡,美國的個人銀行理財業務每年平均利潤都高達35%,年平均贏利增長12%~15%,遠遠優於一般的銀行零售業務。巨大的利潤同樣也應該吸引中國各家商業銀行,然而,即使是上市公司,國內各家商業銀行大多以存貸款業務作為利潤的主要來源,金融服務似乎還是比較陌生的項目。
隨著金融市場不斷對外開放,如果國內金融機構的服務不令人滿意,許多人很可能轉而選擇外國銀行。中國金融機構要想在相關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關鍵在於打破銀行壟斷、推動金融體制的改革,將利率相對自由浮動、服務手段簡便快捷的目標導入金融體制改革過程。面對巨大的個人存款與投資渴望,內資銀行必須迅速轉變角色、搶佔先機,拿出可行的方案,精心培育並開拓個人理財服務市場。
如果在一段時間後,國債依然是「搶購」的主要金融產品,新的金融服務項目仍不見起色,那意味著誘人的金融產品開發與銷售市場將白白地向外資銀行拱手相讓了。
Ⅲ 企業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有什麼用
只有交易性金融資產初始費用計入投資收益,可供出售金融金融資產和持有至到期投資初始費用都計入成本,長期股權投資一般不在金融資產的准則里規范,直接去了解長期股權投資的相關知識會更好的理解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交易性凈融資產後緒計量以公允價值計量,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後緒計量不是按公允價值,而是以實際利率計算按攤余成本進行後緒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和前面的計量方法不是一回事,它是用成本法或權益法進行後緒計量的。
初始投資時,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債券面值)
----利息調整(溢價發行與面值的差額以及初始費用,在貸方時為折價發行)
貸:銀行存款(付出的對價)
期末,
借:應收利息(按面值利率計算的利息)
貸:投資收益
利息調整
如果期末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不相等,再按公允價值調整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Ⅳ 交易性金融資產:因持有某公司股票確認的損益除了包括公允價值變動還包括購買時計入投資收益的交易費用嗎
買的時候 付出了一些錢 買了股票 以及其中的股利 而手續費要從投資收益裡面減去 以後賺了投資收益 來扣這個地方的付出 就得到真正的收益。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應收股利
投資收益
貸:銀行存款
收到股利的時候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股利
每年末 必須結轉各項業務的成果 所以交易性金融資產也得整理一下得失
按當天的價值 若升值了 要 借 交易性金融資產。
此時不能貸投資收益 因為收益只是此時主觀上的 還未實現 所以貸另一個權益性科目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年末了呢 損益類 還得結轉一下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本年利潤
賣的時候
借:銀行存款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公允價值變動
投資收益
這時候收益實現 可以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轉為 投資收益了 換個說法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投資收益
所以 投資收益 就是直接展示的這個投資的凈收益
Ⅳ 一家上市公司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多是好還是不好
交易性金融資產主要是指企業為了近期內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資產,如企業以賺取差價為目的從二級市場購入的股票、債券、基金等。
上市公司擁有較多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對於其主營業務來說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幫助,因此,不是一項長期可持續帶來收入的資產。當然,不排除短期內上市公司通過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賺到了很多利潤,使得股價短期內出現大幅拉升;或者短期內因交易性金融資產虧損了很多利潤,使得股價短期內出現大幅下跌。
因此,短期內不能簡單的說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是好還是不好,但長期來看,不能為企業主營業務帶來增長,不能使得利潤可持續的,不能算是好的資產。
Ⅵ 公司凈利潤為700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上升計入資本公積200萬,公司所得稅稅率是25%
700+150=850,綜合收益總額=凈利潤+其他綜合收益。為什麼加150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升值,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0;然後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因為升值了,資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稅法不承認公允價值變動),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5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50。
希望能幫到你!
Ⅶ 持有的股票發生升值,是真實收益嗎會計上用什麼科目記錄
要看持有的股票情況分別處理
1、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要通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計入當期損益;
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變動幅度較小或暫時性變化時,企業應當認為該項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是在正常范圍的變動,應將其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除減值損失和外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外,將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Ⅷ 在財務中,用公允價值計量時,為什麼有些金融資產升值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有的計入資本公積呢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原因是可能如果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管理層就可能利用這個調節利潤,粉飾報表,誤導報表使用者。
而計入資本公積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計入當期所有者權益不會影響當期利潤,無法操縱利潤表的凈利潤。
Ⅸ 上市公司持有的那些金融資產是可以計入當期損益
是的,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列入報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列式,有市場價作為參考的以公允價值變動確認當期損益,非流通股是不進入當期損益的。
Ⅹ 會計分錄: 根據證券交易所公布的有關數據,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市值為127800元,請各位大師幫幫忙
購買時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投資收益(交易手續費)
應收股利
貸:銀行存款
收到股利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股利
計提股利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如果市值高於購買時的價格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反之則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