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鄉村振興最新政策是什麼
NO.1 關於印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1年)》的通知
提出,創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信貸、保險機構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配合財政支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實施,加大投貸聯動、投貸保貼一體化等投融資模式探索力度。積極探索農業農村領域有穩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實施路徑和機制,讓社會資本投資可預期、有回報、能持續,依法合規、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鼓勵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按照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相關文件要求,對本地區農業投資項目進行系統性梳理,篩選並培育適於採取PPP模式的鄉村振興項目,優先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鼓勵社會資本探索通過資產證券化、股權轉讓等方式,盤活項目存量資產,豐富資本進入退出渠道。
強化政策激勵。推進增加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專項債券用於現代農業設施和鄉村建設行動的規模與比例,鼓勵符合條件的主體發行鄉村振興票據。加快健全商業性、合作性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以及信貸擔保等為重要內容的多層次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供應鏈金融,不斷加大對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
NO.2 關於印發《政府采購需求管理辦法》的通知
5月10日,財政部發布《關於印發<政府采購需求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庫〔2021〕22號)。根據辦法要求,政府采購貨物、工程和服務項目的需求管理適用本辦法,該辦法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NO.3 關於成立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通知
5月11日,財政部發布《關於成立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通知》(財辦〔2021〕24號),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劉昆擔任領導小組組長;農業農村司司長吳奇修擔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辦公室下設工作專班,專門承擔辦公室工作。指出,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提出部內職責分工建議,報領導小組會議或領導小組組長同意後組織實施並協調督促推進;承擔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交辦的相關工作;組織財政支持鄉村振興綜合性重大政策研究;統籌協調相關司局,及時向部黨組和領導小組匯總報告財政支持鄉村振興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反映財政支持鄉村振興工作進展情況和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協調部內司局和地方財政部門,及時總結財政支持鄉村振興典型經驗,加大宣傳力度,對財政支持鄉村振興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提出表彰獎勵的建議。
NO.4 第三方機構預算績效評價業務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5月13日,財政部印發《第三方機構預算績效評價業務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主要從四個方面引導和規范第三方機構提高預算績效評價執業質量:一是明確雙方權利和責任。二是設立績效評價「主評人」制度。三是對第三方機構預算績效評價工作程序進行規范。四是推進多種監管方
NO.5 關於印發《「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的通知
5月13日,發改委、住建部印發《關於印發<「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的通知》(發改環資〔2021〕642號),指出,統籌規劃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依法依規做好生活垃圾焚燒項目選址工作,鼓勵利用既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用地建設生活垃圾焚燒項目;鼓勵開發性金融機構發揮中長期貸款優勢,支持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資產支持證券募集資金用於項目建設;鼓勵具備條件的項目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
2. 為什麼發展普惠金融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重要意義
通過發展普惠金融,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得到了提升,金融知識也獲得了普及,有利於讓農村人口享受到金融服務帶來的紅利,從而促進鄉村振興。
3. 六部門: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金融資源傾斜
中新網6月30日電 據央行網站30日消息,近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金融資源傾斜,在總結金融精準扶貧典型經驗的基礎上,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在產品和服務創新、信貸資源配置、資金轉移定價、績效考核等方面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予以傾斜。
《意見》提出,金融機構要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金融資源傾斜、強化對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融資保障、建立健全種業發展融資支持體系、支持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增加對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資金投入、研究支持鄉村建設行動的有效模式、做好城鄉融合發展的綜合金融服務等八個重點領域,加大金融資源投入。
《意見》對原金融精準扶貧產品和金融支農產品、民生領域貸款產品等進行整合優化,以小額信用貸款、產業帶動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民生領域貸款、農村資產抵押質押貸款、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保險產品等十類金融產品為重點,充分發揮信貸、債券、股權、期貨、保險等金融子市場合力,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意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改進內部資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同時,《意見》明確,將通過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推動儲蓄國債下鄉、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持續完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並通過資金支持、財稅獎補和風險分擔、考核評價和監管約束等措施,強化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激勵約束。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加強與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等部門的溝通合作,充分總結借鑒金融精準幫扶工作成效經驗,強化統計監測,推進數據共享,推動《意見》落實落地,切實鞏固好金融扶貧工作成果,不斷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質效,助力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4.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這個論文選題方向好寫嗎,要找什麼數據,數據好找嗎,求回
OK,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現在還要嗎?
5.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具體含義
貨幣政策根據最終目標的不同有著不同的含義,分別如下:
一、穩定物價最終含義:
物價指數上升,表示貨幣貶值;物價指數下降,則表示貨幣升值。穩定物價是一個相對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貨膨脹,使一般物價水平在短期內不發生急劇的波動。
二、充分就業最終含義:
針對所有可利用資源的利用程度而言,失業率越高,對社會經濟增長越是不利,因此,各國都力圖把失業率降到最低的水平,以實現其經濟增長的目標。
三、經濟增長最終含義:
人均名義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剔除物價上漲率後的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來衡量,政府對計劃期的實際GNP增長幅度定出指標,用百分比表示。
四、國際收支平衡最終含義:
一國國際收支出現失衡,無論是順差或逆差,都會對本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政府就需要採取各種措施糾正國際收支差額,使其趨於平衡。
(5)出台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擴展閱讀:
目標之間關系
貨幣政策之間的關系較復雜,有的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業與經濟增長;有的相對獨立,如充分就業與國際收支平衡;更多表現為目標間的沖突性。
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之間存在一種此高彼低的交替關系。當失業過多時貨幣政策要實現充分就業的目標,就需要擴張信用和增加貨幣供應量,以刺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就業人數;
同時由於需求的大幅增加,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物價上升。反之,如果貨幣政策要實現物價穩定,又會帶來就業人數的減少。所以,中央銀行只有根據具體的社會經濟條件,尋求物價上漲率和失業率之間某一適當的組合點。
6. 振興鄉村有哪些優惠政策
目前各個地方政府也在鄉村振興戰略方面進行有益探索。
第一,簡化立項審批程序,創建綠色通道。部分地區對鄉村振興項目的立項、實施、財政評審、撥款等環節開通綠色通道。
第二,政府加大稅收、補貼優惠力度。國家稅務局頒布110項稅收優惠政策,涉及到增值稅、契稅、土地使用稅等多項稅種,並列舉了12個重點扶持的農業項目。
第三、國家設立億萬級別鄉村振興基金。基金運作方式多種多樣,包括但不限於母子基金、股權直接投資、投貸並行等。廣州市增城區鄉村振興基金更是超前預判,於2018年設立首支50億級別的鄉村振興基金。
第四、銀行貸款傾斜助力鄉村振興項目。對鄉村振興重大領域提供中長期低利息的貸款支持,拓寬貸款抵押物范圍,開展農民的住房財產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貸款試點。對農村有勞動能力的老年放款貸款年限。
7. 央行等六部委聯合發文推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
為切實做好「十四五」時期農村金融服務工作,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6月30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
《意見》提出,金融機構要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金融資源傾斜、強化對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融資保障、建立健全種業發展融資支持體系、支持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增加對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資金投入、研究支持鄉村建設行動的有效模式、做好城鄉融合發展的綜合金融服務等八個重點領域,加大金融資源投入。
《意見》明確,2021年,金融精準扶貧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同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過渡,各項政策和制度調整優化;到2025年,金融扶貧成果鞏固拓展,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信貸、債券、股權、期貨、保險等金融子市場支農作用有效發揮,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深入推進,鄉村振興重點領域融資狀況持續改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具體來說,在信貸方面,為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金融資源傾斜,《意見》要求過渡期內,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應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力爭每年對全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於本機構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同時,《意見》還明確要增加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投放。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鼓勵根據借款人資信狀況和償債能力、項目建設進度、投資回報周期等,適當延長貸款期限,積極發放中長期貸款。對於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前提下,支持金融機構在審慎合規經營基礎上,在授信審批、貸款額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給予優惠。
在發揮債券、股權等直接融資作用方面,《意見》鼓勵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種業企業和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資金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種業企業通過股權、債券市場進行直接融資。
為暢通涉農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意見》要求繼續做好存量扶貧票據的接續工作,推廣鄉村振興票據,支持企業籌集資金用於鄉村振興領域,鼓勵募集資金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對脫貧地區繼續實施企業上市「綠色通道」政策,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在上交所、深交所首發上市和再融資、在新三板市場掛牌融資。鼓勵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等市場主體設立或參與市場化運作的脫貧地區產業投資基金和公益基金,通過注資、入股等方式支持脫貧地區發展。
為發揮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避險功能,《意見》要求上市更多涉農期貨品種,完善期貨合約和規則體系,提供更多符合鄉村產業發展需求的標准化期貨產品。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期貨市場開展套期保值,優化套期保值審批流程,減免套期保值交易、交割和倉單轉讓手續費。發揮「保險 期貨」在服務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此外,《意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改進內部資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同時,《意見》明確,將通過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推動儲蓄國債下鄉、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持續完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並通過資金支持、財稅獎補和風險分擔、考核評價和監管約束等措施,強化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激勵約束。
據了解,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加強與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等部門的溝通合作,充分總結借鑒金融精準幫扶工作成效經驗,強化統計監測,推進數據共享,推動《意見》落實落地。
8.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重點內容是什麼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重點內容具體如下:
1、深入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糧、棉、油、糖、肉等供給安全。「十四五」時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水平。
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穩定種糧農民補貼,讓種糧有合理收益。堅持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
2、2021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穩定、產量達到1.3萬億斤以上,生豬產業平穩發展,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增長繼續快於城鎮居民,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
3、力爭2021年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啟動實施,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過渡。到202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保障更加有力,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鄉村建設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4、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積極發展牛羊產業,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行動,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推進漁港建設和管理改革。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發展。
5、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製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製造,加大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
6、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建設南繁矽谷,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研究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後補助政策,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7、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推動農村千兆光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農業農村遙感衛星等天基設施。發展智慧農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8、把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圍繞提高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現代化水平,建立指標體系,加強資源整合、政策集成,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創建,到2025年創建500個左右示範區,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
9、加強宅基地管理,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規范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日常登記頒證工作。
10、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實施最優惠的存款准備金率,加大對機構法人在縣域、業務在縣域的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
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明確地方政府監管和風險處置責任,穩妥規范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試點。保持農村信用合作社等縣域農村金融機構法人地位和數量總體穩定,做好監督管理、風險化解、深化改革工作。
完善涉農金融機構治理結構和內控機制,強化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支持市縣構建域內共享的涉農信用信息資料庫,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
大力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保單質押貸款、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貸款業務。鼓勵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增加首貸、信用貸。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加強對農業信貸擔保放大倍數的量化考核,提高農業信貸擔保規模。
11、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建設南繁矽谷,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研究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後補助政策,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12、全面促進農村消費。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加快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國家骨乾冷鏈物流基地建設。
9. 服務三農是啥意思
以農商銀行為例,服務三農意思是助力農村宜居、農業興旺、農民富裕。
作為聯系「三農」的金融橋梁和紐帶,全南農商銀行主動承擔政治責任,做好「三農」金融服務工作,堅持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專注「三農」服務主業,優化「三農」金融服務,精耕細作,助力鄉村振興和實體經濟發展。
截至2018年末,全南農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21.9億元,同比增幅達16.26%,高於各項貸款增幅0.8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1.75億元,比年初新增1.58億元。
同時,該行制定了《全南農商銀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評級授信整村推進五年規劃》,在轄區實施整村推進;通過深度四掃,對園區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養戶大戶、私營業主等按照「網格化」分行業走訪,規劃實現上戶調查、授信評級、貸款用信「三個全覆蓋」。
截至2018年末,新增授信客戶達到3486戶,新增授信金額5.5588億元。小額農貸評級授信整村推進完成121個村小組,新增授信農戶2264戶,授信金額達2.242億元。
舉例:
在全南縣南逕鎮中切村的香韻蘭花產業扶貧基地,古家營村的貧困戶劉觀苟通過「扶貧信貸通」貸款5萬元入股扶貧基地,預計年平均收益可達到8600元。
該基地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得田租、基地務工得報酬、資金入股得分紅、託管經營得實惠、種植蘭花得收益」等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200餘戶。
其中合作社通過組織全鎮貧困戶使用「扶貧信貸通」貸款、自有資金或單位幫助貧困戶出資等方式入股入社的貧困戶達190餘戶,入股資金約1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