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對金融機構徵信市場監管內容

對金融機構徵信市場監管內容

發布時間:2021-03-05 04:27:01

1. 企業徵信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履行哪些管理職責

《徵信業管理條例》明確中國人民銀行及其派出機構是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版依法履行對徵信業權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運行機構的監督管理職責:
1、制定徵信業管理的規章制度;
2、管理徵信機構的市場准入與退出,審批從事個人徵信業務的機構,接受從事企業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的備案,定期向社會公告徵信機構名單;
3、對徵信業務活動進行常規管理;
4、對徵信機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運行機構以及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報送或者查詢信息的機構遵守《條例》及有關規章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
5、處理信息主體提出的投訴。

2. 金融機構的業務監管主要體現哪幾個方面

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的內容大致有以下10項:①對金融機構設立的監管,②對金融機構資產負內傷業務的監管;容③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包括市場准入、市場融資、市場利率、市場規則等;④對會計結算的監管;⑤對外匯外債的監管;⑥對黃金生產、進口、加工、銷售活動的監管;⑦對證券業的監管;⑧對保險業的監管,⑨對信託業的監管;⑩對投資黃金、典當、融資租賃等活動的監管。
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是中央銀行監管工作的重點,以美國為例,美國
對商業銀行實施金融監管的主要內容有:
(1)《巴塞爾協議》與資本充足率監管。
把資本充足性與風險管理一起考慮是美國金融管理當局於80年代中
期開始的,目前已為世界主要國家所普遍採用。而且隨著跨國銀行業的大力發展,那些資本要求相對低的銀行在全球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要求實行統一資本充足的國際標準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一呼聲受到國際清算銀行的重視,組織了10國中央銀行進行廣泛的討論,於1988年達成了統一的國際標准,記載這一標準的文件,就是著名的《巴塞爾協議》。

3. 三大對金融機構的監管部門都有哪三個

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

從體制上看,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應屬於「一元多頭」,即金融監管權力集中於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設立的金融主管機關和相關機關分別履行金融監管職能,即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分別監管銀行、證券、保險機構及市場,中國人民銀行、審計機關、稅務機關等分別履行部分國家職能。

銀監會負責對銀行業的監管,證監會作為國務院證券監督機構對全國證券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的監督管理;保監會負責對全國保險業和保險市場的統一監管。

(3)對金融機構徵信市場監管內容擴展閱讀:

1、金融監管的主要對象:

金融監管的傳統對象是國內銀行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但隨著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金融監管的對象逐步擴大到那些業務性質與銀行類似的准金融機構,如集體投資機構、貸款協會、銀行附屬公司或銀行持股公司所開展的准銀行業務等。

如今,一國的整個金融體系都可視為金融監管的對象。

2、金融監管的主要內容:

對金融機構設立的監管;對金融機構資產負債業務的監管;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如市場准入、市場融資、市場利率、市場規則等等;對會計結算的監管;對外匯外債的監管;對黃金生產、進口、加工、銷售活動的監管;對證券業的監管;對保險業的監管;對信託業的監管;對投資黃金、典當、融資租賃等活動的監管。

4. 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准入監管內容主要包括哪些

金融監管的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對金融機構設立的監管;對金融機構資產負債業務的監管;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如市場准入、市場融資、市場利率、市場規則等等;

對會計結算的監管;對外匯外債的監管;對黃金生產、進口、加工、銷售活動的監管;對證券業的監管;對保險業的監管;對信託業的監管;對投資黃金、典當、融資租賃等活動的監管。

金融機構的業務監管:

一個就是對資產端的資質進行審核,也就是借貸人的徵信信息進行甄別;

第二個是規避國家法律禁止的事項;

第三個是對不同人群進行發放不同額度。還有就是,結合公司情況,建立一套公司特有的保障制度。

(4)對金融機構徵信市場監管內容擴展閱讀:

監管目的

(1)維持金融業健康運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減少銀行業的風險,保障存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促進銀行業和經濟的健康發展。

(2)確保公平而有效地發放貸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資金的亂撥亂劃,防止欺詐活動或者不恰當的風險轉嫁。

(3)金融監管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貸款發放過度集中於某一行業。

(4)銀行倒閉不僅需要付出巨大代價,而且會波及國民經濟的其它領域。金融監管可以確保金融服務達到一定水平從而提高社會福利。

5. 徵信監管法律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對徵信什麼和監管職權的規定

你好

91}徵信來jy由人j9人催產品團隊開發源完成,該解決方yD案志在打通各個信貸業務平台信息,實現P2P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之間的數據能夠實時共享。

91徵信提供的解決方案,使得機構之間可以互相查gP閱借款人的信用情況,當借款人向信貸機構申請借款時,信貸機構將可以w7向其他信貸機構直接請求查詢該借款人是mY否存在一人多貸情況,以及當前的還款狀態。
cZ

6. 徵信業管理條例對金融機構徵信管理進行現場檢查有何規定

j

7. 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應履行哪些管理職責

《徵信業管理條例》明確中國人民銀行及其派出機構是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回履答行對徵信業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運行機構的監督管理職責:一是制定徵信業管理的規章制度;二是管理徵信機構的市場准入與退出,審批從事個人徵信業務的機構,接受從事企業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的備案,定期向社會公告徵信機構名單;三是對徵信業務活動進行常規管理;四是對徵信機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運行機構以及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報送或者查詢信息的機構遵守《徵信業管理條例》及有關規章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五是處理信息主體提出的投訴。

8. 1、為什麼特別強調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及內容有哪些 2、結合我國現實分析加強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

一.為什麼特別強調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及監管內容
金融業在市場經濟中居於核心的地位,其經營活動具有作用力大、影響面廣、風險性高等特點,因此,依法對金融業實施有力和有效的監管,既是市場經濟運作的內在要求,又是金融業本身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商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核心,對其監管就顯得特別重要.
(1)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從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看,金融監管的理論依據源於一般管制理論。該理論認為,在現實經濟運作中,由於存在壟斷、價格粘性、市場信息不對稱、外部負效應等情況,競爭有效發揮作用的各種條件在現實中不能得到滿足,從而導致經常性的市場失效。因此,完全的自由放任並不能使市場運行實現規范合理和效率最優,需要藉助政府的力量,從市場外部通過法令、政策和各種措施對市場主體及其行為進行必要的管制,以彌補市場缺陷。特別是金融機構的風險具有連帶性,一個金融機構陷入風險危機,往往引起社會公眾對其他金融機構喪失信任,極易在整個金融體系產生風險的連鎖反應,動搖整個國家的信用基礎,所以,為了控制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避免發生金融風險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需要國家對金融業實施嚴格的金融監管,保持市場經濟的穩健運行。
(2)金融業的特殊性。從金融業本身的特殊性看,金融監管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金融業的穩定與效率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運作與發展,甚或社會的安定,由此決定了必須對金融業嚴加監管,保證金融體系的安全和有效運行。金融業的內在風險。與其他行業相比,金融業是一個特殊的負債經營的高風險行業,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國家特別需要對該行業進行監管。只有金融體系安全運行,才能保持公眾對金融體系的信心,從而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金融業的公共性。為了防止相對壟斷可能帶來的不公平和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評價、選擇及其約束困難,需要通過金融監管約束金融機構的行為,保護公眾利益。維護金融秩序,保護公平競爭,提高金融效率。良好的金融秩序是保證金融安全的重要前提,公平競爭是保持金融秩序和金融效率的重要條件。為了金融業健康發展,金融機構都應該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規范地經營,不能搞無序競爭和不公平競爭。這就需要金融主管當局通過金融監管實現這一目的。

監管內容:對商業銀行監管的內容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市場准入的監管。對商業銀行設立和組織機構的監管、對銀行業務范圍的監管
(2)市場運作過程的監管。資本充足性監管、對存款人保護的監管、流動性監管、貸款風險的控制、准備金管理、對商業銀行財務會計的監管。
(3)市場退出的監管。

二、加強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這是金融全球化的必然選擇。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和地區放鬆金融管制、開放金融業務、放開資本項目管制資本在全球各地區、各國家的金融市場自由流動,最終形成全球統一的金融市場、統一貨幣體系的趨勢。金融全球化主表現為:金融機構全球化、金融業務全球化、金融市場全球化
金融機構、業務和市場的國際化,對於推動國際資本流動、促進國際貿易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要求金融監管的國際化。
各國際性金融機構、尤其是國際性商業銀行也因此獲得了更大的收益,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單靠一國金融監管當局的力量已經無法適應這種迅速發展的國際化需求。金融全球化條件下的金融監管和協調更多地依靠各國政府的合作、依靠國際性金融組織的作用,以及依靠國際性行業組織的規則。目前,國際銀行業和國際證券業的監管正在向全球統—化方向發展,以保證統一標准,堵塞漏洞,維護國際金融活動的安全。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典型的國際金融協調機構,它負責調節成員國的國際收支差額,維持匯率的穩定。國際清算銀行作為「各國中央銀行的中央銀行」也是如此,由國際清算銀行發起擬訂的新、老「巴塞爾協議」及「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等文件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標志著全球統一的金融監管標准趨於形成。

9.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徵信業職責是什麼急!!!

人民銀行徵信管理簡介

與金融等行業類似,徵信是具有很強「外部性」的行業:徵信所涉及的信用信息關繫到企業和個人的隱私,錯誤的徵信結果將會誤導市場,徵信業的惡性競爭可能侵害被徵信對象的利益、造成資源錯配和浪費、擾亂市場經濟秩序,阻礙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徵信業規范健康發展離不開規范的管理。

一、徵信管理的目的和意義

首先,徵信管理是促進、引導徵信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助推器和指航燈。目前,中國社會各方都在急切呼喚誠信體系的建設,市場的自然孕育無法滿足緊迫的現實需求,必須採取政府推進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運作模式。這就需要一個機構作為政府推進的執行者,制定徵信業發展的整體規劃,率先開始徵信基礎建設,培育市場需求主體,引導社會投資,以加快徵信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二是徵信管理機構制定徵信業游戲規則,規范徵信市場運作,維護被徵信對象的合法權益。「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徵信業涉及徵信機構、被徵信對象、徵信產品使用者等多方面,對各方的權利、義務和各環節運作都要進行規范,明確行業監管目標和手段,具體指導、監管徵信機構和徵信市場的運作,為徵信業的市場化運作保駕護航。

三是徵信管理機構通過日常監管,保證有關法規制度的貫徹執行,確保徵信產品質量和徵信作用的有效發揮。為避免自由放任發展的高成本,對徵信業的市場准入、運作和退出均要進行監管。市場准入監管包括對徵信機構資格的認定、徵信從業人員資格的審查以及可以從事的徵信業務的界定;監管已進入的市場主體依法合規運作,保證信用產品的質量;對違法違規機構和個人,依法予以懲處,包括吊銷營業執照和取消從業資格等。

此外徵信管理機構還可以為徵信業有關各方提供溝通平台,為徵信機構提供技術服務與支持,營造良好的行業競爭環境,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二、人民銀行徵信管理部門的主要工作

2003年,國務院賦予人民銀行管理信貸徵信業職能,人民銀行成立了徵信管理局,其具體職責為:承辦信貸徵信管理工作;擬訂信貸徵信業發展規則、管理辦法和有關風險評價准則;承辦有關金融知識宣傳普及工作。立足當前工作重點,但人民銀行對徵信業的管理,最早可以上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尤其是最近幾年,對徵信業發展和徵信市場管理,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對企業資信、證券評估機構的審批。80年代後期,人民銀行批准成立了一批資信評估公司,為我國徵信業的初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90年代初期,隨著徵信業的發展,人民銀行開始行使對企業資信、證券評級機構的行政審批權。1997年,人民銀行規范了證券評估機構從事企業債券信用評級業務資格,這一系列措施初步規范了中國的金融徵信市場。

二是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建設取得重要成果。90年代初期,人民銀行深圳特區分行率先研究貸款企業經濟檔案制度。1996年人民銀行在部分大中城市實行貸款證制度,並頒布《貸款證管理辦法》。1998年人民銀行在總結貸款證制度經驗的基礎上,開始建立全國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1999年省內聯網,2002年底實現全國聯網。2003年全國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進一步完善,系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分析利用工作也得到了明顯加強。

三是個人信貸徵信系統建設取得重要進展。90年代末期,隨著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個人信貸徵信系統建設逐漸提上日程,1999年,人民銀行批准在上海進行個人信貸徵信試點。人行上海分行積極參與試點工作,共同發起成立了上海市資信公司。人民銀行在總結上海試點經驗和深入研究國外個人徵信經驗的基礎上,對建設全國統一的個人信貸徵信體系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人民銀行正在抓緊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的建設。

四是加強徵信業調研,明確了發展總體思路。對全國各類徵信機構、人員等情況進行了統計匯總,對徵信的各個分支行業開展了專題調研,摸清了我國徵信業的基本情況。按照國務院要求,作為組長單位,牽頭成立了「建立企業和個人徵信體系專題工作小組」,完成了《建設全國企業和個人徵信體系總體方案的專題報告》,完成了徵信行業標準的編制工作。

五是徵信立法和規章制度建設初見成效。針對我國徵信立法滯後的現狀,從中國實際出發,牽頭起草了《徵信管理條例》和《信息披露條例》,制定了《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管理辦法(試行)》,其他一系列徵信法律法規也在抓緊制定中。

六是徵信宣傳和協調工作邁出重要步伐。徵信業發展牽涉到多個行業和管理部門,人民銀行採取多種形式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協交流,精心組織,成功召開了「徵信與中國經濟」國際研討會,並舉辦了多次國內徵信業研討會,組織撰寫《徵信知識讀本》,與國內專家聯合,加強對徵信業一些重大和基礎問題的研究,形成共識,為徵信業發展在我國奠定理論和認識基礎。 作者:李玉青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徵信管理處

10. 論述金融市場監督的必要性及主要內容

金融監管的重要性和目標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15:19 《經濟導刊》

金融監管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我國加入WTO後,金融業將進一步融入國際金融體系中,將在更大范圍和程度上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現行金融監管體制的內外矛盾日益突現。我國金融監管的內容、方法手段、模式體制等方面都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創造性地革新成為我國金融監管的重中之重。

金融監管的重要性

綜合世界各國金融領域廣泛存在的金融監管,我們認為,金融監管具有以下深層次的原因和意義:

金融市場失靈和缺陷。金融市場失靈主要是指金融市場對資源配置的無效率。主要針對金融市場配置資源所導致的壟斷或者寡頭壟斷,規模不經濟及外部性等問題。金融監管試圖以一種有效方式來糾正金融市場失靈,但實際上關於金融監管的討論,更多的集中在監管的效果而不是必要性方面。

道德風險。道德風險是指由於制度性或其他的變化所引發的金融部門行為變化,及由此產生的有害作用。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存款人( 個人或集體) 必然會評價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安全性。但在受監管的金融體系中,個人和企業通常認為政府會確保金融機構安全,或至少在發生違約時償還存款,因而在存款時並不考慮銀行的道德風險。一般而言,金融監管是為了降低金融市場的成本,維持正常合理的金融秩序,提升公眾對金融的信心。因此,監管是一種公共物品,由政府公共部門提供的旨在提高公眾金融信心的監管,是對金融市場缺陷的有效和必要補充。

現代貨幣制度演變。從實物商品、貴金屬形態到信用形態,一方面使得金融市場交易與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一方面導致了現代紙幣制度和部分儲備金制度,兩種重要的金融制度創新。

信用創造。金融機構產品或服務創新其實質是一種信用創造,這一方面可以節省貨幣,降低機會成本,而另一方面也使商業性結構面臨更大的支付風險。金融系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為典型的經濟系統之一。任何對金融機構無力兌現的懷疑都會引起連鎖反應,驟然出現的擠兌狂潮會在很短時間內使金融機構陷入支付危機,這又會導致公眾金融信心的喪失,最終導致整個金融體系的崩潰。金融的全球化發展將使一國國內金融危機對整個世界金融市場的作用表現的更為直接迅速。

金融監管的理論基礎

金融監管的理論基礎是金融市場的不完全性,金融市場的失靈導致政府有必要對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進行外部監管。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尤其是「市場失靈理論」和「信息經濟學」的發展為金融監管奠定了理論基礎。其主要內容為:

金融體系的負外部性效應。金融機構的破產倒閉及其連鎖反應將通過貨幣信用緊縮破壞經濟增長的基礎。按照福利經濟學的觀點,外部性可以通過徵收來進行補償,但是金融活動巨大的杠桿效應——個別金融機構的利益與整個社會的利益之間嚴重的不對稱性使這種辦法顯得蒼白無力。科斯定理從交易成本的角度說明,外部性也無法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由交換得以消除。因此,需要一種市場以外的力量介入來限制金融體系的負外部性影響。

金融體系的公共產品特性。一個穩定、公平和有效的金融體系帶來的利益為社會公眾所共同享受,無法排斥某一部分人享受此利益,而且增加一個人享用這種利益也並不影響生產成本。因此,金融體系對整個社會經濟具有明顯的公共產品特性。在西方市場經濟條件下,私人部門構成金融體系的主體,政府主要通過外部監管來保持金融體系的健康穩定。

金融機構自由競爭的悖論。金融機構是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它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特性,決定其不完全適用於一般工商業的自由競爭原則。一方面,金融機構規模經濟的特點使金融機構的自由競爭很容易發展成為高度的集中壟斷,而金融業的高度集中壟斷不僅在效率和消費者福利方面會帶來損失,而且也將產生其他經濟和政治上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自由競爭的結果是優勝劣汰,而金融機構激烈的同業競爭將危及整個經濟體系的穩定。因此,自從自由銀行制度崩潰之後,金融監管的一個主要使命就是如何在維持金融體系的效率的同時,保證整個體系的相對穩定和安全。

不確定性、信息不完備和信息不對稱。在不確定性研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信息經濟學表明,信息的不完備和不對稱是市場經濟不能像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所描述的那樣完美運轉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體系中更加突出的信息不完備和不對稱現象,導致即使主觀上願意穩健經營的金融機構也有可能隨時因信息問題而陷入困境。然而,金融機構又往往難以承受搜集和處理信息的高昂成本,因此,政府及金融監管當局就有責任採取必要的措施減少金融體系中的信息不完備和信息不對稱。

金融監管的目標和內容

作為一種不同於政府宏觀調控和中央銀行貨幣政策,金融監管介於自由市場和法律之間的特殊的政府監管行為,這也決定了金融監管特定的目標和內容。

首先,從金融監管的目標來看,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效控制和管理貨幣供給,實現貨幣供求均衡,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第二,確保負債性商業金融機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提高商業性金融機構的生存能力,增強金融市場的內在穩定性;第三,保護債權人、存款人的利益,約束債務人行為,維持金融市場穩定和秩序;第四,改善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實現有效配置和社會公平。

就金融系統內部而言,金融監管的內容按照業類劃分主要有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和信託業,這里是從「商業性金融機構」的一般概念出發來論述金融監管的內容:

對市場准入的監管。主要針對銀行和金融機構開業的審批和管理。各國金融法一般規定,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開業必須先向金融監管機構提出申請,重要審核標准一般包括:(1)資金是否充足;(2)從業人員任職資格;(3)資本結構;(4)經營管理的專業化程度等。

對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和資本比率的監管。合理充足的資本比率是商業性金融機構正常運作的基本條件。存款准備金制度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合理規定和適時調整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上繳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率。該制度是確保銀行償付能力,防範金融風險和保證金融業安全穩定的重要手段。

對金融機構的交易活動和業務范圍的監管。金融機構的交易活動關系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世界各國的金融監管都將其作為監管金融的主要內容之一。此外,為確保銀行和其他商業性金融機構的正常運作,從而維護存款人的利益的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出發,各國對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也有嚴格的監管。

對金融市場和利率的監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率作為信貸資金價格是預告金融市場資金供求的「晴雨表」,同時也是金融機構部門惡性競爭的主要工具。利率監管通常由中央銀行依法規定基準利率及其浮動區間,各銀行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利率水平。金融市場是金融交易發生的重要場所。資金信貸、證券發行及投資等金融交易活動都具有較強的風險性。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監管旨在維持一種合理的秩序,為金融主體活動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金融環境。

金融監管的分析方法和技術路線

金融監管技術路線

金融監管分析方法

1、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將金融監管提升到一般管理和經濟理論中,從管理學經濟學的角度進行論證分析;結合國內外主要國家金融監管實踐進行了一些對比實證研究,從而分析我國的監管政策取向。

2、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基本概念、學術觀點、政策法規等採取定性分析;監管當局的監管數據與金融機構的相關被監管數據採取定量分析。

3、宏觀監管政策研究與微觀案例分析相結合。將微觀監管案例適當融入到宏觀監管政策之中。

4、部分內容將充分運用博弈論和相關系統工具。
回答者:Zhhobi - 魔法師 五級 11-30 05:00

引用

閱讀全文

與對金融機構徵信市場監管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利息拉融資 瀏覽:759
提高零售金融資產 瀏覽:621
今天黃金多少一克 瀏覽:403
上海國有融資租賃公司嗎 瀏覽:315
9月17日葡幣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752
債務融資的稅盾效應 瀏覽:469
黃金p2p平台 瀏覽:342
福州金融公司排名 瀏覽:345
好貸網貸款怎麼到賬 瀏覽:217
注冊金融信息科技公司 瀏覽:291
飄安高科股票 瀏覽:795
金融資產記稅基礎 瀏覽:513
騰訊理財通買基金行嗎 瀏覽:196
9月份加拿大匯率 瀏覽:140
京東理財節假日沒有收益 瀏覽:705
為什麼淘寶傭金付款後只有一半 瀏覽:468
鄧暉長江證券履歷 瀏覽:388
亨斯邁上市公司 瀏覽:784
非上市公司的好處 瀏覽:507
汽車金融公司不見了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