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證券化對金融機構的好處

證券化對金融機構的好處

發布時間:2021-09-15 18:54:58

① 簡述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的意義。

(一)防範、分散和轉移銀行風險。首先,資產證券化將期限較長的銀行貸款證券化後,收回的資金可用於發放更多的貸款,從而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和利用率,防範因「短存長貸」而造成資金流動性風險;其次,證券化後,銀行將證券化資產服務以外的收益轉讓給投資人,在讓社會公眾有機會投資銀行資產的同時,也將銀行承受的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提前還款風險,通過結構性安排,部分轉移、分散給資本市場上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實現銀行資產風險和收益的社會化。
(二)拓寬銀行融資渠道,降低銀行融資成本。發行資產支持債券在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為銀行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同時,通過信用增級措施和交易結構設計,資產證券化發起機構可發行比自身債信等級更高的債券,從而降低融資成本。
(三)提供介入資本市場的平台,是商業銀行盈利的新增長點。
以利差收入為主的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將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利率市場化的沖擊而逐漸萎縮,利用銀行的專業化優勢發展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將是銀行今後新的盈利增長點。證券化業務通過為證券化資產繼續提供管理和服務、開拓證券化操作的投資銀行業務等方式實現銀行與證券功能的融合,為銀行發展中間業務提供介入資本市場的良好平台。
(四)提高商業銀行的綜合經營管理水平。資產證券化提高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體現在:1、為資產負債管理提供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使銀行在調整資債結構方面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應變力,從而增強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2、證券化需要對基礎資產現金流進行定量分析和預測,對資產及其相配套管理服務進行信息披露,使得銀行的貸款管理,包括經營模式、操作流程、規章制度、產品服務、信息系統等更加標准化、規范化、透明化,從而提高銀行貸款管理水平;3、資產證券化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在定量財務分析模型和風險預警模型的基礎上開發產品,有利於科學決策和產品的高效管理。
(五)使得商業銀行貸款操作流程更趨於專業化。通過資產證券化,現在全部由商業銀行獨家承擔貸款的發放、服務、信用風險控制和貸款投資功能可分解由不同的機構完成,銀行則可發揮專業優勢,主營貸款發放和貸後服務,將集中於其一身的貸款投資風險和收益分散給社會上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在提高銀行經營效率的同時,也增強了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② 金融證券化的含義是什麼有哪些積極意義

金融證券化就是把未來現金流做成可以買賣有價證券, 積極意義如下:
1.可以分散風險 (可以規避『崩潰風險』所造成災難性後果,類似於保險公司要找再保險公司)
2.多渠道銷售融資(比如說你找一家銀行借貸,你的信用程度就是銀行全部承受的風險,他需要較高利率才能給你借貸,但是如果說,銀行可以把風險轉嫁出去,反饋回來的就是給消費者更低的利率)
3.提供市場參與 (比如說你是一個養老保險的基金公司,你的資金本來不能參與到房貸市場,車貸市場這樣的市場中的, 因為風險高,但是證券化出現,會給你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參與到這些市場上面的渠道,增加流通性)

③ 資產證券化的意義

1. 增強資產的流動性。
從發起人(一般是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資產證券化提供了將相對缺乏流動性、個別的資產轉變成流動性高、可在資本市場上交易的金融商品的手段。通過資產證券化,發起者能夠補充資金,用來進行另外的投資。例如,商業銀行利用資產證券化提高其資產流動性。
一方面,對於流動性較差的資產,通過證券化處理,將其轉化為可以在市場上交易的證券,在不增負債的前提下,商業銀行可以多獲得一些資金來源,加快銀行資金周轉,提高資產流動性。另一方面,資產證券化可以使銀行在流動性短缺時獲得除中央銀行再貸款、再貼現之外的救助手段,為整個金融體系增加一種新的流動性機制,提高了流動性水平。
2.獲得低成本融資。
資產證券化還為發起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低成本的籌資渠道。通過資產證券化市場籌資比通過銀行或其他資本市場籌資的成本要低許多,這主要是因為:發起者通過資產證券化發行的證券具有比其他長期信用工具更高的信用等級,等級越高,發起者付給投資者的利息就越低,從而降低籌資成本。
投資者購買由資產擔保類證券構成的資產組合的整體信用質量,而不是資產擔保類證券發起者的信用質量。同時,資產證券化為發起者增加了籌資渠道,使他們不再僅僅局限於股權和債券兩種籌資方式。
3.減少風險資產。
資產證券化有利於發起者將風險資產從資產負債表中剔除出去,有助於發起者改善各種財務比率,提高資本的運用效率,滿足風險資本指標的要求。例如:根據《巴塞爾協議》和我國《商業銀行法》的要求,一個穩健經營的商業銀行,資本凈額占表內外風險加權資產總額的比例不得低於8%,其中核心資本不得低於4%。為了滿足這一要求,許多銀行必須增加資本或出售資產。
由於增加資本是昂貴的,通過資產證券化交易出售資產就成為商業銀行滿足《巴》要求的有效途徑。資產證券化可以將一部分資產從資產負債表上分離出去,減少分母資產數額,提高資本充足率以更好的滿足監管要求。
4.便於進行資產負債管理。
資產證券化還為發起者提供了更為靈活的財務管理模式。這使發起者可以更好的進行資產負債管理,取得精確、有效的資產與負債的匹配。
借短貸長的特點使商業銀行不可避免的承擔資產負債期限不匹配風險,通過資產證券化市場,商業銀行即可以出售部分期限較長、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將所得投資於高流動性的金融資產,也可以將長期貸款的短期資金來源置換為通過發行債券獲得的長期資金來源,從而實現了風險合理配置,改善了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
同時,由於資產證券化允許將發起、資金服務等功能分開,分別由各個機構承擔,這有利於體現各金融機構的競爭優勢,便於確立金融機構各自的競爭策略。
總之,資產證券化為發起者帶來了傳統籌資方法所沒有的益處,並且隨著資產證券化市場的不斷深入發展,將愈加明顯。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資產擔保類證券提供了比政府擔保債券更高的收益。這部分高收益來源於許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資產擔保類證券的信用質量。
資產證券化品種一般是以超過一個基準利率的利差來交易的。例如在浮動利率資產證券化品種中,一般基準利率使用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該種投資工具稱為「基於利差的投資工具」。資產證券品種的出現滿足了投資者對「基於利差的投資工具」的需求,從而達到投資多樣化及分散、降低風險的目的。
資產證券化可以幫助投資者擴大投資規模。一般而言,證券化產品的風險權重比基礎資產的風險權重低的多。比如,美國住房貸款的風險權重為50%,而由聯邦國民住房貸款協會發行的以住房抵押貸款為支撐的過手證券卻只佔20%的風險權重,金融機構持有的這類投資工具可以大大節省為滿足資本充足率要求所須要的資本金,從而可以擴大投資規模,提高資本收益率。資本金所創造的壓力已經成為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支撐證券進行投資的主要驅動力。
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各不相同,資產證券化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投資品種,例如,有的投資者對風險比較厭惡,就會選擇國債等風險較低的投資品種,相應會得到較低的收益,而有的投資者風險偏好較高,就會投資股票或衍生金融工具,當然要求的收益也較高。
而資產擔保類證券豐富了投資品種的風險/收益結構,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品種選擇。
現代證券化交易中證券一般不是單一品種,而是通過對現金流的分割和組合,可以設計出具有不同檔級的證券。不同檔級證券具有不同的償付次序,以「熨平」現金流波動。
甚至將不同種類的證券組合在一起,形成合成證券,從而可以更好的滿足不同投資者對期限、風險和利率同偏好。資產證券化技術可以提供無限證券品種和靈活的信用、到期日、償付結構等,這樣就可以「創造」出投資者需要的特定證券品種。這種的多樣性與結構的靈活性是資產證券化的優良特性,也是投資期最關注的性質。

④ 資產證券化的好處

對商業銀行的好處(1)資產證券化為原始權益人提供了一種高檔次的新型融資工具。
(2)
原始權益人能夠保持和增強自身的借款能力。
(3)
原始權益人能夠提高自身的資本充足率。
(4)
原始權益人能夠降低融資成本。
(5)
原始權益人不會失去對本企業的經營決策權。
(6)
原始權益人能夠得到較高收益。
對投資者的好處(1)
投資者可以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
(2)
獲得較大的流動性。
(3)
能夠降低投資風險。
(4)
能夠提高自身的資產質量。
(5)
能夠突破投資限制。
資產證券化提高了資本市場的運作效率。

⑤ 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帶來了什麼影響

可以增強資產配置的靈活性。通過證券化來盤活信貸資產、降低流動性風險。

資產證券化通常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可預見的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對資產中風險與收益要素進行分離與重組,進而轉換成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的流通的證券的過程。在華爾街流傳這樣一句名言:「如果你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就將它證券化。」資產證券化產品已成為當今國際資本市場上發展較快的金融產品。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060516/18402572278.shtml)

⑥ 資產證券化的作用和意義

作用;由於金融機構本身也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來維持所需要的流動性,因此流動性的改善對降低金融機構危機的擴散具有重要的作用,從而提高了國家金融體系的安全性。而且資產證券化對於引導儲蓄轉化為投資並促進整個經濟體系的分工與細化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時,資產證券化作為一項金融創新產品可在相對發達的城市和相對落後的農村建立起一座橋梁。因此,隨著我國資產證券化的法規和配套措施出台,通過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創新,其將在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意義;增強發起人資產的流動性,從發起人的角度來看,資產證券化提供了將相對缺乏流動性,個別的資產轉變成流動性高,可在資本市場上交易的金融商品的手段。通過資產證券化,發起者能夠補充資金,用來進行另外的投資。

獲得低成本融資,資產證券化還為發起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低成本的籌資渠道。通過資產證券化市場籌資比通過銀行或其他資本市場籌資的成本要低許多。還有減少風險資產和便於進行資產負債管理。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資產擔保類證券提供了比政府擔保債券更高的收益。這部分高收益來源於許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資產擔保類證券的信用質量。資產擔保類證券豐富了投資品種的風險/收益結構,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品種選擇。

(6)證券化對金融機構的好處擴展閱讀

資產證券化的發展依賴於三大基石,破產隔離,風險重組和信用增強。破產隔離的設立使得未來發行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的風險與原始權益人脫節,既可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也使得原始權益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風險重組使得投資人在投資風險和收益方面達到合理匹配。對風險厭惡的投資人可以購買具有多重本息保障措施的高等級信用債券,但以低收益為代價,對風險偏好的投資人可以購買具有高收益的債券,但以低等級信用評級甚至無等級信用評級,即高風險為代價。

信用增強使得信用較弱的融資主體能夠通過對基礎資產未來現金流的償付處理以較低成本融到資金。這對於信用等級不高的企業尤其具有意義。

資產證券化的一個基本原理是大數定律,只有在資產證券化的資產池中存在大量分散的基礎資產時,才能防範因個體資產違約而形成的對資產現金流所造成的巨大影響,也才能破解對融資主體信用的過度依賴,達到風險重組和信用增強的作用。

⑦ 金融證券化對我國經濟有什麼重要影響

  1. 重要影響有: 直接發行證券的形式在市場上籌集資金既便利融資,成本又低,還可享受發行證券本身的許多好處。對社會公眾而言,有價證券在流動性和收益率方面比銀行存款更有吸引力。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推動了公司融資證券化趨勢的形成。

  2. 證券證券化背景如下:

    A:資產證券化的金融背景是銀行加強風險管理和業務創新。以美國為例,20世紀七八十年代儲蓄機構由於資產負債在利率、期限和流動性方面的不對稱以及自身管理問題導致的儲蓄業危機,使得儲蓄機構和商業銀行面臨困難。這迫使它們開拓新的業務領域;而六十年代中後期以後,對金融業的管制不斷放鬆,使得這兩類金融機構能夠參與證券市場,這促使它們也加快向證券市場滲透。B:資產證券化的最初形式就是將期限和利率大致相同的同質住宅抵押貸款等金融資產聚集成一個集合基金,然後發行以集合基金直接擔保的抵押擔保證券。比較典型的適合於證券化的資產還有汽車貸款、信用卡應收款、租賃收款等。資產的證券化使銀行等金融機構加速了資金周轉,增加了收益。

⑧ 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的意義是什麼

  1. 防範、分散和轉移銀行風險。

  2. 拓寬銀行融資渠道,降低銀行融資成本。

  3. 提供介入資本市場的平台

  4. 提高商業銀行的綜合經營管理水平。

  5. 使得商業銀行貸款操作流程更趨於專業化。

閱讀全文

與證券化對金融機構的好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可以模擬回測貴金屬的軟體 瀏覽:951
股指期貨模擬交易手機版 瀏覽:444
通達信最強逃頂指標公式 瀏覽:956
余額寶的融資方式 瀏覽:675
金融數據服務商上市公司 瀏覽:835
內蒙古上市公司有幾個 瀏覽:829
深圳市荷花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404
通達信bs趨勢買賣指標 瀏覽:317
拓普集團未來 瀏覽:164
601619上市價格 瀏覽:20
南昌傳揚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146
西隴科學股票股 瀏覽:647
撤銷滬a指定交易 瀏覽:73
美的集團配送 瀏覽:625
祥天集團2017賣原始股 瀏覽:745
2017年甲酸上市公司 瀏覽:734
交通銀行的理財是自己的能否買 瀏覽:518
南京小諾理財產品 瀏覽:56
中國染化交易市場上線 瀏覽:156
2015年經濟生活匯率變動訓練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