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融投資學: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
中國經濟正朝著分工更明確、結構更合理的階段發展,如何做好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轉型中最重要的問題。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資金「脫實向虛「的現象。金融與實體經濟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才是健康發展之路,從本質上來說,實體經濟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是實體經濟加快發展的「利器」。但金融所表現出來的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信息,分散、轉移和管理風險等功能,對經濟活動具有有效的調節和推動作用。通過銀行貸款間接融資,也讓不少企業獲得了重新發展的機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和「爆炸式」增長。
然而,金融在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會無形中對實體經濟造成傷害,因此金融「脫虛向實」成為尤為必要和迫切的目標。這時候則需要政府的正確引導來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銀行業金融機構也需要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式,加強產融結合。採用靈活的方式,滿足小微企業各方面需求;一些商業銀行還促進境內外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在產品、技術等方面進行交流合作,發展跨境金融,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其次,應該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通過資本市場的股權投資來實現直接融資,大大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當然在拓寬融資渠道的過程中,需要合理利用各種融資手段,比如大力發展場外股權市場;完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融資渠道,建立合理的風險資本退出機制;降低企業杠桿率;利用資產證券化手段,實現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協同發展。
政府在引導和完善金融市場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適當降低金融機構市場准入門檻,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業至關重要,同時也應該加強相關法律法規、信用體系、支付清算體系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Ⅱ 如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步推進金融改革發展,做大做強廣州、深圳兩個區域金融中心。建設規范高回效的區域金融市場,答發展壯大地方金融機構,抓好農村信用社改革,打造幾家競爭力強的省屬金融控股公司。
會議提出,要積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求廣東各地各部門要牢牢盯住風險多發高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嚴防地方債務風險,處置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落實好市縣防控風險責任,市級政府要履行好省政府委託的金融監管責任,縣級政府要擔負起規范民間融資的監管責任,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會議還強調,要落實地方金融監管責任,完善地方金融監管機構和制度,構建上下聯動的金融監管體系。建立健全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主動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門派出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推動省內金融監管部門形成工作合力。
Ⅲ 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有哪些舉措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Ⅳ 如何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
從目前我國金融體系功能的發揮情況看,由於直接融資比例偏低,金融市場體系發展滯後,導致金融結構失衡,金融體系的各項具體功能未能有效發揮。在當前的環境下,需要通過發展直接融資體系、積極推進資產證券化以及積極培育機構投資者等措施,改善金融結構,促進金融體系功能的發揮。
一是放鬆管制,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市場體系。繼續深化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放鬆管制,弱化行政審批,強化信息披露,建立事後問責和民事賠償制度,夯實市場機制正常運行的基礎,促進發行人、中介機構和投資主體歸位盡責,逐步實現股票發行制度的完全市場化;加快發展全國統一的場外交易市場,通過建立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放鬆掛牌上市企業標准,強化市場參與主體歸位盡責的自律體系,建立和完善各層次市場之間的有機聯系, 加快全國統一的場外股權交易市場擴容與發展;大力發展債券市場,促進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探索建立跨市場執法機制,逐步建設規范統一的債券市場。
二是積極推進資產證券化,穩步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目前我國的金融風險高度集中於銀行體系, 金融體系自身對風險管理與風險分散功能的需求迫切。建議積極推進資產證券化,穩步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為金融體系提供有效風險配置與管理的工具。具體而言,建議加快完善資產證券化法律法規體系及配套稅收政策,建立統一的證券發行與交易平台,穩步推出國債期貨等利率衍生品以及信用衍生品等金融工具。
三是以新基金法的實施為契機,積極培育專業機構投資者隊伍。我國金融結構的改善意味著金融體系中金融市場的比重將逐步增加,金融工具將更加豐富,在此程中需要培育一支強大的、種類豐富的專業機構投資者隊伍,為不同風險偏好與風險承擔能力的家庭提供多樣化的資產管理服務,實現與不同風險特徵、品種多樣的金融工具的對接。目前新基金法已正式實施,建議以此為契機,放鬆各類基金管理機構的設立或備案限制,明確稅收政策, 避免重復征稅,通過積極引導和培育,大力發展專業機構投資者。
Ⅳ 金融業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①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築牢現代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
②堅持貫徹創內新協調綠色開放共容享的新發展理念。
③發展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
④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計劃和市場相結合,合理分配金融業為實體經濟提供的資源。
Ⅵ 金融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4}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5}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6}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7}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51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墨西哥,1998.
{9}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前沿科學,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Ⅶ 如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10月30日,銀監會黨委會在傳達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時已就全力以赴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做出部署。
銀監會黨委會提出要緊緊圍繞「十三五」規劃,找准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探索制定反映五大發展新理念的銀行業發展指標體系,強化硬性約束,切實引導銀行業改進服務方式,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益。
具體來說,圍繞支持創新發展發力,銀行業要創新金融配套服務等體制機制,注重各類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科學集成,積極探索「投貸聯動」等新模式,動態滿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特色金融需求,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推發展動力轉換。
同時要圍繞支持重點領域下功夫,通過優化信貸投向、科學利率定價等市場化方式,支持實施「中國製造2025」,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提高綠色信貸服務水平。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對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以及「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持續拓展發展新空間。
銀監會繼續要求大力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繼續保持好服務小微的戰略定力,有針對性地創新政策措施,增加金融的有效供給,著力解決「融資難」問題;持續採取清理規范銀行收費等措施,降低融資成本,著力解決「融資貴」問題。要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互補作用,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扶貧開發資金渠道,著重解決邊遠山村和殘障人群等弱勢群體的基礎金融服務需求問題。
銀監會黨委會還明確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督促銀行業創新方式方法,充分盤活沉澱在僵屍企業、困頓於低效領域的信貸資源;研究完善逆周期資本、動態撥備等制度,釋放更多信貸資金,確保金融資源真實高效進入實體經濟。
Ⅷ 為何要堅持立足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
據報道,11月17日央行發布《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明確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應該立足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本質要求。
加強對企業債務風險、銀行資產質量和流動性變化情況、房地產市場、互聯網金融、跨境資金流動、跨行業跨市場風險等領域的風險監測和防範,按照產品類型而非機構類型統一規則,減少監管套利,按照穿透性原則強化宏觀審慎管理和功能監管,實現監管全覆蓋。
加快完善存款保險風險監測和早期糾正機制,充分發揮存款保險市場化風險化解機制的作用。積極規范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市場運行規則,健全市場化、法治化違約處置機制。堅持綜合施策,有效處置金融風險點,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希望金融行業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Ⅸ 中央關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文件有哪些
為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文件精神,近期以來,中國銀保監會、江蘇省人民政府在南京市牽頭召開系列會議,研究部署和推進三胞集團債務風險化解工作。中國銀保監會法規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蘇省金融辦、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銀監局、江蘇證監局、江蘇省銀行業協會、南京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各有關金融債權機構及三胞集團代表參加會議。
在2018年9月5日召開的三胞集團金融債委會成立會議上,三胞集團金融債委會正式組建,並選舉產生了債委會主席團。會議對三胞集團債務風險化解工作進行了充分討論,指出各債委會成員要統一思想,切實按照中國銀保監會和江蘇省人民政府有關工作要求,積極穩妥推進三胞集團債務風險化解工作。會議明確,要發揮債委會積極作用,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共同協商,一致行動,維護好全體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會議要求,三胞集團要履行主體責任,積極開展自救工作,在各債權金融機構的支持下,開展瘦身、降低負債和轉型升級。
2018年10月10日,三胞集團金融債委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暨債務風險化解工作座談會順利召開。會上,中國銀保監會法規部相關負責人傳達了中國銀保監會關於《三胞集團債務風險化解有關工作會議紀要》精神,並就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提出了六項具體工作要求。會議強調,各債委會成員要步調一致、統一行動,不得隨意抽貸、壓貸、斷貸,不單獨採取訴訟、查凍賬戶、強行處置資產和平倉質押股票等不利於風險化解的措施;要穩定存量融資,並切實研究新增流動資金支持的措施,在發展中化解債務風險。隨後,會議聽取了債委會部分成員的相關意見和訴求,大家做了充分的政策咨詢和互動溝通;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蘇銀監局、江蘇證監局相關負責人作了表態發言。根據會議要求,債委會正在研究建立工作和報告機制,為下一步風險化解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和支撐。
此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三胞集團要切實履行債務風險化解的主體責任,積極開展自救,規范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積極配合債委會開展工作。債權金融機構和三胞集團都要按照「求大同存小異」和「公平公正」的原則,做好各項風險化解工作。
會議還建立了以中國銀保監會、江蘇省人民政府牽頭,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省金融辦、江蘇銀監局、江蘇證監局、江蘇省銀行業協會、南京市金融辦、相關金融機構共同組成的工作機制。目前,債務風險化解的各項工作正穩步、有序推進落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