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有效提高企業融資能力和效率
第一,完善擔保服務體系。企業擔保機構作為連接企業與銀行的信用橋梁,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提高企業信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應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建立「一體兩翼三層次」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一體」指以政策性擔保機構為主體;「兩翼」指商業性擔保和民間互助性擔保為兩翼;「三層次」指省、市、縣(市、區)分級組建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其中省級擔保機構主要為一般擔保企業提供再擔保,分散一般擔保企業的風險壓力。
第二,加強管理,提高擔保機構素質。制定行業准則和行業標准,引導擔保機構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機制。開展對擔保機構的資信評級和績效考核,加大對從業人員的多層次培訓,提高擔保機構資信水平和業務能力。拓展擔保功能,鼓勵擔保機構開展股權投資等創新業務,增強擔保機構實力。
第三,加大對擔保機構的財政支持力度。企業融資擔保風險高、收益低,社會效益高、自身的經濟利潤低,具有準公共產品性質。因此,要適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有條件的地方可建立風險補償機制,由財政對擔保機構按照實際擔保金額的一定比例給予風險補償,降低擔保機構經營風險。綜合利用營業稅減免、各項准備金稅前提取、資本金注入等扶持政策,提高擔保機構融資擔保能力。轉變財政投入方式,將財政支持企業發展的資金由直接投入企業向重點支持擔保體系建設上傾斜,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第四,擴大抵押擔保品范圍。一是簡化手續,降低費用,完善土地、房屋、設備等物權作為抵押擔保品的制度體系。二是鼓勵使用發明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作為抵押擔保品。三是支持將企業生產經營中的應收賬款、倉單等納入抵押品范疇。
提高企業自身素質,增強企業融資能力。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從根本上說還需要企業練好內功、提升素質。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改善和規范財務運行質量。要加大企業的培訓力度,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宏觀調控、產業政策、創業培訓、財務知識及信息化等方面的專業培訓,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要著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有關部門要圍繞促進企業創業成長這一主題,積極實施企業成長工程。建立企業信息庫,對不同行業、規模的企業實施分類指導,有針對性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大企業、大集團的專業化分工協作,依託大企業加快發展。
強誠信體系建設,改善企業信用環境。信用不足或缺失是影響企業融資能力的重要因素,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需求信息及風險信息收集難度大。因此,政府要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組織相關部門構建統一的企業社會徵信系統和運行機制,擴大徵信系統的覆蓋面和信用信息的採集面,盡可能詳細地提供企業納稅情況、企業及法定代表人個人銀行信用記錄、對外擔保、法律訴訟、履約情況等信息,增加企業信用信息的全面性、實用性和透明性,對企業自覺履約形成約束,增強企業誠信意識,提高融資能力。有關部門要加大對違約企業的懲罰力度,堅決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失信行為,共同營造誠實守信的經濟環境和社會信用環境。
Ⅱ 如何才能提高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一是完善和落實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相關政策。進一步落實《規劃綱要》配套政策及其實施細則,特別是與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相關的稅收優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購等政策,加強政策的宣傳和培訓,使企業能真正享受到政策帶來優惠,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做好政策實施的評估督促,建立政策跟蹤研究和不斷完善的長效機制,在實踐中健全和完善政策體系。
二是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更多地承擔國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項目。鼓勵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面向企業開放共享科技資源。建設一批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調整產品結構、創新管理和開拓市場,提升核心競爭力。構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和風險投資機制,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扶持和壯大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
三是加強企業研發條件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在具備條件的企業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基地,鼓勵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共建各類研究開發機構,支持企業研發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開展各類人才的培訓,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養技術人才。鼓勵企業探索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和措施。
四是組織和動員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員深入企業開展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服務。利用科技中介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搭建科技人員與企業雙向選擇的信息交流平台,形成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從科研院所和高校選派一批科技人員進入企業,研發技術、開發產品。特別是鼓勵科技人員帶技術、帶產品進入企業推廣應用。鼓勵科技人員直接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科技創業。
Ⅲ 如何提高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
企業如何推進技術創新,提高自主開發能力
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
是企業興旺發達的源泉和不竭動力。
在激烈的
市場競爭中,
企業不創新就等於慢性自殺。
企業應當如何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推進
技術創新的政策法規,結合企業實際推進技術創新,提高自主開發能力呢?
一、
選擇符合企業實際的技術創新戰略
技術創新戰略是關於企業技術開發
的目標、
方向和路線的選擇。
制定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的目的是使企業建立技術競
爭優勢,
從而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投資回報。
企業日常生產經營中的錯誤一般是
有機會改正的,
而戰略失誤往往是沒有機會更改的。
戰略失誤是一招不慎,
滿盤
皆輸。因此,要謹防技術創新戰略失誤的發生。企業選擇的技術創新戰略,可以
是自主創新戰略,可以是模仿創新戰略,也可以合作創新。
企業自主創新戰略
是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的研究開發力量,
獨立自主地進行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創新活
動。
自主創新戰略主要有三個優點:
一是可以大大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在專利制
度的保護下,
新技術的擴散需要一定的時間,
這樣企業就可以利用技術的壁壘作
用,
在一定時期內控制創新產品和工藝的核心技術,
在競爭中處於競爭對手無法
抗衡的有利地位。
二是自主創新為企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技術信息和科技研發能
力,
為企業進一步進行改進性、
漸進創新打下基礎。
自主創新經常是一些根本性
創新,
它可以帶動某一新興產業及相關配套產業的興起,
這樣創新企業就可以作
為技術擴散和創新集群的源頭,
發揮帶頭和主導作用。
三是自主創新企業一般是
新市場的開拓者,
在產品投入之初,
創新企業可以首先建立起原料供應和產品銷
售網,
率先佔領產品生產所需的稀缺資源。
自主創新的這些優點,
要求企業有雄
厚的研究開發實力和研究成果積累,
處於技術領先地位。
自主創新的缺點是對企
業的科研開發能力、資金投入、承擔風險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模仿創新戰略
是企業通過學習模仿率先創新者的創新思路和創新行為,
吸收成功經驗和失敗教
訓,
通過合法手段,
如通過購買專有技術或專利許可的方式,
引進技術並在率先
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模仿創新戰略有兩個優點:
一是迴避了風險。
模範創新
者可以通過率先創新者創新活動的市場表現,
在眾多的技術成果中選擇最成功的
成果加以消化吸收及改進,
或者直接採用購買、
引進的方式獲取成果。
這樣可以
降低新技術研究開發和市場開發的風險,享受到率先者開辟市場投入的諸多效
Ⅳ 如何提升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
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調整企業投資策略,把研發和技術投資列入企業戰略綱領中去,並考慮在企業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適當加大研發和技術投資力度;
建立健全研發團隊,培訓,招聘,獵頭,挖角,合作(微股東)有人才就好做事,人要行,不行的人等於沒有;
建立健全研發績效管理制度,提出一定的資金鼓勵先進,酬勞成就,樹立「有付出有貢獻就有收入」的技術團隊管理理念;
抄,偷習,市場和同行的新方法新技術,並在此基礎上更新、提升,這一點對前期團隊技術力量相對薄弱有很好的效果;
及時申請專利,確保知識產權安全性;
技術人員走向車間,實地考察生產加工現場,有目的有計劃的解決生產技術問題,避免閉門造車;
產品定位更新和產品系列整合(這一點尤其對十年以上的老工廠有效)
Ⅳ 如何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企業生存、發展和提高綜合競爭力的根本途徑,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要求,是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當務之急。近年來,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性迅速增強,但從總體上看,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要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工程,綜合運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務等多元化的支持方式,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
一是完善和落實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相關政策。進一步落實《規劃綱要》配套政策及其實施細則,特別是與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相關的稅收優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購等政策,加強政策的宣傳和培訓,使企業能真正享受到政策帶來優惠,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做好政策實施的評估督促,建立政策跟蹤研究和不斷完善的長效機制,在實踐中健全和完善政策體系。
二是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更多地承擔國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項目。鼓勵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面向企業開放共享科技資源。建設一批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調整產品結構、創新管理和開拓市場,提升核心競爭力。構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和風險投資機制,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扶持和壯大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
三是加強企業研發條件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在具備條件的企業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基地,鼓勵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共建各類研究開發機構,支持企業研發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開展各類人才的培訓,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養技術人才。鼓勵企業探索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和措施。
四是組織和動員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員深入企業開展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服務。利用科技中介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搭建科技人員與企業雙向選擇的信息交流平台,形成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從科研院所和高校選派一批科技人員進入企業,研發技術、開發產品。特別是鼓勵科技人員帶技術、帶產品進入企業推廣應用。鼓勵科技人員直接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科技創業。
Ⅵ 金融機構如何助推小微企業發展
金融機構要助推小微企業發展,主要應該在為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上著手回。小微企業答發展的一大障礙就是資金短缺,而向銀行貸款時常面臨著復雜的手續和繁瑣的流程,不僅牽扯精力,還有可能耽誤發展時機。所以金融機構應該在保障資金安全的情況下,盡量簡化貸款流程,並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為小微企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經濟支撐。
Ⅶ 如何提升企業研發效能
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
從聯想到小米,從騰訊到阿里巴巴,從摩托羅拉到華為,從松下到諾基亞,從製造業到互聯網,從新興行業到傳統行業,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沒有研發創新能力,企業終將走向衰敗。
任何產品都有生命周期,任何客戶的喜好都會變化,僅靠一個產品的成功,一時產品的成功,是很難讓這個企業在這個行業立於不敗之地。
摩托羅拉當年的成功,並不代表它現在能夠成功;諾基亞當年的成功,也不代表現在也能成功。今天阿里巴巴的成功,騰訊的成功,網路的成功,美的的成功,海爾的成功,聯想的成功,也許在明天,也將會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最終走進歷史的長河。唯一能夠讓企業持續生存的基礎,就是企業的持續研發創新能力,持續不斷滿足客戶,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應變能力。
如何建立高效可持續的研發創新能力?
如何建立高效可持續的研發創新能力,是每個企業家夢寐以求的秘笈。新東方的俞敏洪已經開始整天難以入睡,國美的黃光裕已經睡不著了……每個企業家都在思考如何如何持續創新,一方面是守住傳統的地盤和地位,讓競爭對手或者潛在的競爭對手進不來,另一方面是如何保持行業的持續領先。筆者結合多年的咨詢經驗,提出了研發創新六核心:
1. 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研發創新體系;
2. 研發戰略決策體系
3. 研發人才培育;
4. 高效的研發組織和團隊;
5. 高效研發項目流程;
6. 研發考核與激勵體系;
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研發創新體系
現代企業的研發創新體系一般有三種,第一種是技術驅動型,就是我有什麼樣的技術,然後根據我的技術推出相關的產品和服務,賣給客戶;第二種是客戶要求型,就是客戶明確告訴你我需要什麼產品和服務,你要為我量身定製;第三種是市場需求導向型,這種體系一方面結合了技術的發展趨勢,採用技術拉動,另一方面是充分地結合了市場的需求,從滿足市場需求的角度推出新產品,這樣既保證了推出來的產品是客戶需要的,同時也是屬於技術領先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持續的推動建立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研發創新體系。
研發戰略決策體系
研發戰略就是研發的指南針,如果一個公司的研發戰略出現問題,再怎麼努力也無濟於事,企業終將掉進萬丈深淵,走向滅亡。
一個企業的研發戰略不僅僅是企業家一個人需要思考的,也不是一個企業家的智慧能力完成的,特別是行業比較復雜的時候。這就需要有一個組織為企業的研發戰略制定方向,這樣才能集中眾人的智慧,以免信息不對稱,造成戰略決策的失誤。
研發人才培育
21世紀最寶貴的是什麼?是人才!企業最終經營的是什麼?是人才!再好的戰略沒有人才去實施,也只是一張白紙。因此,人才是企業發展的保證。如何培養人才,也是我們現在很多企業非常頭疼的一件事。現代企業人才發展面臨的問題:
1. 人才青黃不接,人才梯隊沒有形成,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
2. 人才成長比較慢;
3. 人才流失嚴重;
等等……
人才培育體系建設主要有幾個方面,我們在很多文章中有提到,在這里我們簡單總結一下:
1. 建立任職資格體系,了解企業的人才能力情況和人才分布;
2. 根據任職資格體系,建立有針對性的、高效的培訓體系;
3. 建立「師傅帶徒弟」的人才培育機制;
4. 採用輪崗,培養綜合性人才;
5. 採用「連坐」方式,打造人才梯隊;
等等……
高效的研發組織和團隊
單個研發人員的能力強,並不等於整個研發團隊的能力就強。要想打造一個高效的研發團隊,就必須有一個高效的研發組織和流程,這樣才能發揮每個人員的優勢,才能產生協同效應。
因此,一個高效的研發組織是確保企業高效運作的基礎,合理的組織結構,清晰的責任分工,良好的團隊配合機制與問題處理機制,以及保證高效組織運行的制度和相關支撐體系。
高效的研發流程
流程是影響很多企業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很多企業不缺乏優秀的人才,但是,由於公司的流程設計不合理,導致職責分工不清,出現問題相互推卸責任,嚴重影響到人員的工作效率。
對於企業的研發流程,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體系,部門型的,項目型的,在這里,我們提倡的是端到端的研發流程,這樣的研發流程是確保研發項目順利實施的保證。
研發考核與激勵體系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體系決定著研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價值觀。在沒有把企業的工作當成是自己的遠大理想和實現夢想的時候,企業的研發考核與激勵體系直接關繫到研發人員的個人利益。
基於人性的弱點:
1. 人都是有惰性的;
2. 人在面臨壓力的時候,往往會選擇逃避;
3.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等等……
人在變成聖人之前,都是需要激勵的。我們在很多場合提出,一個不好的制度可以使一個優秀的人變得非常平庸,而一個好的制度,可以使一個平庸的人變得非常優秀。
Ⅷ 如何提高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企業生存、發展和提高綜合競爭力的根本途徑,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要求,是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當務之急。近年來,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性迅速增強,但從總體上看,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要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工程,綜合運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務等多元化的支持方式,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
一是完善和落實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相關政策。進一步落實《規劃綱要》配套政策及其實施細則,特別是與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相關的稅收優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購等政策,加強政策的宣傳和培訓,使企業能真正享受到政策帶來優惠,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做好政策實施的評估督促,建立政策跟蹤研究和不斷完善的長效機制,在實踐中健全和完善政策體系。
二是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更多地承擔國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項目。鼓勵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面向企業開放共享科技資源。建設一批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調整產品結構、創新管理和開拓市場,提升核心競爭力。構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和風險投資機制,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扶持和壯大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
三是加強企業研發條件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在具備條件的企業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基地,鼓勵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共建各類研究開發機構,支持企業研發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開展各類人才的培訓,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養技術人才。鼓勵企業探索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和措施。
四是組織和動員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員深入企業開展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服務。利用科技中介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搭建科技人員與企業雙向選擇的信息交流平台,形成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從科研院所和高校選派一批科技人員進入企業,研發技術、開發產品。特別是鼓勵科技人員帶技術、帶產品進入企業推廣應用。鼓勵科技人員直接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科技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