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保監會將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嗎
近期,銀保監會通過推動機制創新、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激勵措施,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銀行保險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願,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與金融良性循環。數據顯示,近期貸款投放明顯加快。
據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銀保監會推動機制創新,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鼓勵銀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核銷力度,上半年共處置不良貸款約8000億元,較上年同期多處置1665億元,騰出更多信貸投放空間。銀保監會指導銀行健全內部激勵機制,進一步調動基層信貸投放積極性,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⑵ 如何進一步提升銀行業和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銀保監會指出,要增加對實體經濟資金投入,進一步提升銀行業和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此前,銀保監會發布「信9條」,進一步打通貨幣傳導機制,要求銀行適當提高企業中長期貸款比例,同時規范銀行貸款行為,要求不得協商約定或強制設定條款進行貸款返存等,此外還提出積極發展消費金融,支持發展消費信貸等共9條主要內容,被業內稱為「信9條」。
銀保監會稱,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製造業貸款自上年以來持續正增長,基礎設施行業貸款同比增長9.9%,涉農貸款同比增長7.2%,扶貧小額信貸余額2597億元,支持建檔立卡戶639萬戶,綠色信貸貸款余額超過9萬億元。保險業中,與經濟和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的貨運險、責任險、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4%、35%、18%。
⑶ 保險如何支持實體經濟
銀保監會指出,要增加對實體經濟資金投入,進一步提升銀行業和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此前,銀保監會發布「信9條」,進一步打通貨幣傳導機制,要求銀行適當提高企業中長期貸款比例,同時規范銀行貸款行為,要求不得協商約定或強制設定條款進行貸款返存等,此外還提出積極發展消費金融,支持發展消費信貸等共9條主要內容,被業內稱為「信9條」。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⑷ 什麼叫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你好。就是金融資金來幫助公司解決流動性問題,配合公司的上市融資兼並等。從而支持企業做強。滿意請採納謝謝!
⑸ 保險公司金融支持經濟發展
金融發展的根基是實體經濟。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雖然總體平穩,但實體經濟面臨不少挑戰。由於金融扶持不夠,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仍然融資貴、融資難等問題長期未能得到有效解決,這凸顯了當下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強健實體經濟的緊迫性。做好當前經濟工作,就必須把這種局面扭轉過來,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分析起來,金融具有優化資產配置、強化風險管理、發現市場價格等功能,可以成為創新創業活動的發動機、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的黏合劑。但如果金融過度膨脹甚至脫離實體經濟自我循環,就有可能產生泡沫,擠壓實體經濟發展空間,乃至引發危機。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就是典型事例,其真正原因就是世界性的實體經濟與金融投向的結構性失衡。
當前,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其與實體經濟發展總體適應,但也存在不匹配和不協調的問題。雖然我國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資金供給比較充裕,但在微觀上,一些銀行機構只看眼前、不顧長遠,仍在大肆拆入資金,借銀行理財、信託投資的名義在金融圈裡「空轉」,大玩「錢生錢」的虛擬游戲,令原本流動性充裕的國內金融業深陷「缺錢」境地,更令很多實體企業嚴重「失血」。而實體經濟經營困難,反過來又使金融部門不願介入,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對經濟健康運行極為不利。因此,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構建組織多元、服務高效、監管審慎、風險可控的金融體系,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具有戰略意義。
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首先要從促進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協調發展和良性循環的要求出發,努力盤活貨幣信貸存量,用好增量,提高使用效率。在這一過程中,須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產業政策、區域經濟政策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真正解決金融當前時點突出服務什麼樣的實體經濟問題。盤活的存量和增量貸款,要重點向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有重大影響和示範引導作用的行業傾斜,向化解過剩產能傾斜,向小微企業傾斜,向「三農」傾斜,向消費升級傾斜。
其次,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還要深入研究和推動金融及相關領域改革。在現有體制下,我國金融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潛在風險。如,金融機構經營方式總體粗放,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仍存在不少問題,農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相對滯後,金融監管能力有待提升等。針對上述問題,應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值得關注的是,前不久,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與客戶協商定價的空間進一步擴大,在客觀上不僅有利於促進金融機構採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而且有利於金融機構不斷轉變經營模式,提升服務水平,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下一步,要健全國有金融資產管理體制,繼續改善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清除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各項金融管制,逐步放開金融市場的准入限制,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推動信貸和保險市場的實質性競爭;應完善金融宏觀調控機制,更多採用市場化的貨幣政策工具,減少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活動不當的行政干預;可考慮建立和完善金融安全網,加快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建立和規范市場化退出機制。
與此同時,加強金融基礎建設,優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軟環境也是題中應有之意。金融基礎建設是金融正常運行、維護金融穩定、提供便捷高效金融服務的重要保障。金融基礎建設主要包括法律法規、會計標准、徵信體系、支付清算體系等。在當前的情況下,可根據金融發展規律和實際,針對當前金融投機和民間借貸無序發展等問題,進一步完善金融發展的制度框架和頂層設計;借鑒發達國家金融業的經驗,積極建設金融機構總部和區域金融管理總部,進一步完善對商業銀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總部的管理和調控;加快制定存款保險、金融機構破產、信用評級以及徵信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定規范和引導民間借貸、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的法規和制度。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為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⑹ 金融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4}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5}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6}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7}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51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墨西哥,1998.
{9}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前沿科學,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⑺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成熟的理論已經出現很久了
金融必須依附於實體化經濟體系,我們察覺到了實體與金融融合的時代將要來臨,這個時代我們已經很少看到一個純粹的實體化經濟企業。而在金融與實體化結合的過程中,一個新產業將會崛起,這個產業就是供應鏈金融。——柴院巍
⑻ 怎樣認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真實內涵
如今,貨幣經濟不僅早已取代了原始的易貨經濟,而且覆蓋了金本位經濟。貨幣經濟在給人類帶來空前經濟自由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諸多麻煩和問題,如世界貿易不平衡、價值不統一、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經濟發展大起大落等等。
引發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的重要宏觀因素之一,就是全球貿易失衡。
脫離金本位的初衷是想實現經濟自由和穩定發展,然而,今天卻適得其反。在貨幣多樣化的今天,現代金融中的含「金」量越來越少,但其內涵、作用及風險卻越來越廣,越來越大,並已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和每個人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