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里雲做雲計算那麼艱難,為什麼後面其他公司很輕松就擁有了雲計算
因為阿里雲和其他雲有本質不同,但都是現實選擇。阿里雲,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雲計算品牌,全球領先的雲計算技術和服務提供商。創立於2009年,在杭州、北京、矽谷等地設有研發中心和運營機構。2010年,阿里雲對外開放其在雲計算領域的技術服務能力。用戶通過阿里雲,用互聯網的方式即可遠程獲取海量計算、存儲資源和大數據處理能力。截至2014年6月,阿里雲服務的客戶數超過140萬,遍布互聯網、移動APP、音視頻、游戲、電商等各個領域。根據IDC調研報告,阿里雲是國內最大的公共雲計算服務提供商。基於新一代的雲平台遠程部署系統業務,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和開發者的首選。2013年以來,對風險最為敏感的金融機構也紛紛開始上雲。阿里雲專門搭建了面向銀行、保險公司、券商的金融雲。隨著雲計算的安全性、穩定性不斷地被實踐證明,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央企、大型民營企業紛紛開始擁抱雲計算和大數據。2014年12月,12306網站75%的余票查詢系統遷移至阿里雲計算平台,以分擔春運流量洪峰帶來的壓力。
兩種雲都是現實選擇。兩種雲的現實選擇。阿里是要站在技術制高點,華為、騰訊看到雲計算的變現潛力,才紛紛入局。說實話,OpenStack不太適應公有雲,有版本混亂、功能不全、兼容協調不足等問題,但是從技術角度實現商業化、建設生態、滿足需求,是最快捷、最直接的選擇。從零起步,華為、騰訊時間耗不起、市場等不起,OpenStack很難用,但就像一個二手車,改造一下先開起來,服務自己的戰略。拿來主義有硬傷。基於OpenStack的雲,缺乏核心技術支撐,難擴展、版本多、分支雜、穩定差、故障多,跨廠商遷移升級比較困難,軟體模塊出自多家,缺乏統一規劃和一致性,很多項目都成了“爛尾”。思科和 HP也拋棄OpenStack,退出公有雲或者自主研發。而華為雲、騰訊雲還是基於OpenStack建設公有雲,未來挑戰和機遇都很大。
2. 金融雲哪家便宜,阿里雲的金融雲怎麼樣,哪裡買更優惠
金融雲是指的阿里雲上的一種雲的技術部署方案,他們家還算是很好的,不建議找代理,否則後期可能維護溝通可能不方便。
3. 金融雲代理哪個比較好,阿里雲金融雲怎麼樣
我 們 公 司 是 做 是 做 金 融 類 型 的 , 我 們 公 司 也 是 找 的 你 提 到 的 阿 里 雲 代 理 思 朴 科 技 買 的 , 我 們 公 司 第 一 期 項 目 買 了 3 0 萬 左 右 , 價 也 是 蠻 實 在 的 , 比 較 公 道 的 價 , 重 要 的 是 思 朴 科 技 還 有 技 術 專 家 提 供 支 持 , 我 們 公 司 打 算 第 二 期 的 時 候 再 買 更 多 的 金 融 雲 服 務 器 。 可 以 在 阿 里 雲 官 網 管 理 , 包 括 付 款 , 下 訂 單 , 新 開 , 續 費 , 升 級 , 都 沒 有 問 題 , 思 朴 科 技 應 該 是 超 級 大 代 理 , 做 了 7 年 多 了 , 非 常 受 歡 迎 呢 , 很 多 公 司 都 找 他 們 , 是 朋 友 介 紹 的 這 個 思 朴 科 技 。
4. 想咨詢下金融雲跟阿里雲的根本區別在哪
金融雲微金融解決方案為P2P、小貸、典當、擔保、眾籌等小微金融企業提供定製個性化的雲計算服務。互聯網微金融用戶也能享有金融級的安全保障;海量計算、彈性部署能解決互聯網業務的海量並發問題,同時大幅降低初創企業IT成本。此外,小鳥雲聯手合作夥伴共同打造微金融生態鏈,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平台。
在整個產品選擇和設計上,小鳥雲努力為金融用戶創造一個安全可靠的運行環境,並為用戶提供一支可信賴的技術運維支持團隊,可以幫助客戶完成從前期規劃、實施、應用遷移,到後期運維每一階段的工作,為金融行業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5. 北京阿里雲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怎麼樣
北京阿里雲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是2016-03-17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清河營東路2號院3號樓10層1004。
北京阿里雲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05MA00497245,企業法人方振振,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北京阿里雲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接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金融信息技術外包服務;接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金融業務流程外包服務;接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金融知識流程外包服務;軟體開發;經濟貿易咨詢;承辦展覽展示活動;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企業管理;技術推廣服務;會議服務;市場調查;銷售傢具(不從事實體店經營)、電子設備、機械設備、工藝品、服裝、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珠寶首飾、汽車。(市場主體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國家和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北京阿里雲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6. 重慶阿里雲代理商,阿里雲金融雲注冊賬號呢
通過思朴科技邀請注冊阿里雲賬號,先不買東西,然後點擊解決方案 > 行業解決方案 > 新金融 立即認證新金融,我們也是找的思朴科技咨詢和開通的阿里雲,還不錯。
7. 金融雲和阿里雲
阿里的雲伺服器有9折的最新推薦碼:7h7qra 可多次使用。
8. 阿里雲是什麼服務
阿里雲,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雲計算品牌,其功能在於:
1、阿里雲服務著製造、金融、政務、交通、醫療、電信、能源等眾多領域的領軍企業,包括中國聯通、12306、中石化、中石油、飛利浦、華大基因等大型企業客戶,以及微博、知乎、錘子科技等明星互聯網公司;
2、阿里雲在全球各地部署高效節能的綠色數據中心,利用清潔計算為萬物互聯的新世界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動力,目前開服的區域包括中國(華北、華東、華南、香港)、新加坡、美國(美東、美西)、歐洲、中東、澳大利亞、日本;
3、2017年1月,阿里巴巴成為奧運會「雲服務」及「電子商務平台服務」的官方合作夥伴,阿里雲將為奧運會提供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
9. 互聯網巨頭湧向金融雲,僅靠體量就能取勝嗎
不知從何時起,金融成為雲計算平台眼中不可多得的香餑餑。尤其是在2016年,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國內一線陣營的雲計算廠商不無開始深耕金融雲,京東、網路、網易等雲計算業務也開始在金融領域動作頻頻。
一直以來,雲計算雖然在「前沿科技」的光環下誕生、成長,可究其競爭形式,依然是在比拼數據中心的多少、大型企業客戶的數量、彈性擴容能力等,而從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網路雲等一眾互聯網或IT巨頭的背景來看,依靠體量取勝仍是國內乃至全球雲計算市場的競爭法則。
不過,對於壟斷性和指標性特點明顯,且涵蓋銀行、保險、信託、證券、租賃等錯綜復雜分類的金融行業而言,涉足於此的雲計算玩家們,僅僅依靠體量就能取勝嗎?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二。
巨頭混戰金融雲,野心、噱頭還是純粹為了分一杯羹?
事實上,看好金融雲的絕不止互聯網巨頭們,早在雲計算誕生之初,「生產力雲化」就已成為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潮流,國內相關金融機構也紛紛布局金融雲,希望在傳統金融與新興互聯網科技的碰撞中抓住新的機會。 只不過雲計算被視為「水煤電」之類的基礎資源,早早布局雲計算的互聯網和IT巨頭成為金融機構邁不過的一道坎,也是天然的合作夥伴。
就當前的規模和聲量來看,國內金融雲市場主要分為四大玩家,分別是阿里、騰訊、華為和其他。
阿里雲可以說是國內最早發力金融領域的雲服務商,在其所列出的服務名單中,不乏中國銀行、廣發銀行、陽光保險、眾安保險、銀河證券、陸金所等知名的金融機構。在服務模式上主要分為兩類,即金融公共雲和金融專有雲,而金融公共雲又分為金融雲和微金融專區。換句話說,撥開市場營銷的外衣,仍在以公有雲、混合雲和私有雲的形式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
騰訊雲今年在金融領域的表現比較搶眼,其官網上所列舉的服務案例包括了微眾銀行、泰康人壽、廣發證券、安心保險等,客戶質量似乎和阿里雲不相上下。而在服務模式上,騰訊雲分成了三大模式,公有雲、金融專區、金融專有雲,仍然沒有超出雲計算的主流服務模式,更多的是針對不同金融機構的需求增加一些專屬服務,某種程度上滿足了差異化的需求。
華為雲在金融方面有著硬體提供商的顯著風格,構建了從數據中心、伺服器、存儲到雲操作系統等全套的雲計算基礎設施方案。雖然在公有雲服務上也針對金融機構推出了相關服務,無論是市場營銷還是產品的重心仍在「量身定製」的私有雲服務。另外,憑借華為在IT市場的影響力,在金融雲方面也積累了上百家金融客戶。
當然,除了金融雲領域的三巨頭,諸如網路、京東、UCloud等也開始發力金融雲,基本模式和阿里、騰訊等沒有太多差異,在規模上仍處於追趕階段。類如網易雲等2016年加入雲戰場的玩家,也在直播雲、客服雲等領域將金融客戶作為爭取的主要對象。
除此之外,一些傳統金融機構同運營商或當地IT企業聯合搭建金融雲的情況也比較常見。大部分金融機構所尋求的更多是「生產力雲化」,具體如何「雲化」也會針對自身因素,有著不同的考量。
雲服務的場景化已是趨勢,但金融雲有何不同?
2016年雲計算市場的一個典型現象就是,玩家們開始針對不同領域提供垂直化的解決方案,也可以視之為雲服務的場景化發展,而金融無疑是其中最為比較火熱的方向。但無論這些金融雲有著怎樣的模式、怎樣的背景,金融行業的一系列「潛規則」都將是決定這場競爭的關鍵因素。
不難發現,不管是阿里、騰訊還是華為,在其金融雲的合作夥伴中鮮有國有五大行的身影,更多的是地方性、商業性的金融機構。原因不難理解,相對於大型銀行動輒數百萬的系統開發費用,中小型銀行以及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仍然面臨著資金、人力和技術上的短板。也就是說,這部分客戶才是支撐起金融雲龐大市場規模的中間力量,也是金融雲玩家們必須爭取的對象。
然而不同於其他行業雲的是,金融雲對可用性、安全性的要求更為嚴格,比如說對一個高度可控可信的雲安全體系而言,基礎環境安全、風控與審計、數據安全三者缺一不可。特別是在P2P倒閉潮之後,一行三會的同時發力為金融行業帶來了「史上最嚴金融監管」。以國內首家在雲上通過保監會驗收的保險公司安心保險為例,其總裁鍾誠在做客騰訊雲會客廳接受騰訊雲副總裁曾佳欣采訪時直言將核心系統全部放在騰訊雲上,此外還要考量業務並發性增長、服務能力、敏捷開發等。
誠然,金融雲對安全性和可用性的苛刻要求,成了這場雲戰爭的核心看點。
一方面,雲安全體系需要高可用的物理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架構,這對金融機構的IT系統提出了要求和挑戰。雲計算廠商給出的解決方案多是在公有雲服務上提供獨立的數據中心,但核心服務仍是存儲、hadoop計算、結構化數據、負載均衡、防DDoS攻擊等,在技術層面很難拉開太大的差距。當然,上規模的金融機構可以選擇私有雲或者混合雲,在基礎設施上和公有雲進行物理隔離。
另一方面,雲計算巨頭為了搶奪金融客戶,並沒有止於對「金融雲」概念的包裝,除了災備雲、快速故障恢復、安全合規機房等宣傳之外,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服務變成了另一發力點。比如騰訊雲在金融解決方案中將金融大數據、反欺詐風控、人臉識別、直播服務等打包在內。同時,包括移動支付、徵信、風控等也是雲計算平台希望輸送給金融機構的獨特優勢。
可以看出,金融雲的競爭看似花哨卻也很露骨,在解決安全和穩定等剛需的前提下,計算能力、品牌效應才會成為賣點,而一旦核心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所有的優勢都會失去價值。也就意味著,以往將技術、市場、環境作為雲計算競爭標準的時代已經過去,在場景化的趨勢下金融雲的爭奪只是一個契機。
金融雲或將掀起雲計算新的打開方式
可以肯定的是,2016年雲計算爭奪的焦點之一在金融領域,但作為新一代商業基礎設施,雲計算的野心絕不會止步於此。與此同時,還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新貴、老牌IT企業以及雲計算創業者,甚至一些玩家已經將場景化作為曲線進軍雲計算的戰略選擇。單就金融雲來說,已經給市場帶來了一些啟示。
比如說,雲計算的邊界之分越來越模糊。
兩年前,雲服務主要分為三類,從下向上依次是IaaS、PaaS和SaaS,每一類服務解決的問題都不一樣,且不同公司的業務劃分相對清晰,比如AWS和Salesforce。但在金融雲的解決方案中,騰訊雲融合了自家15年的安全防護經驗和社交大數據,阿里雲也打破了IaaS和PaaS的邊界。金融、醫療、電商、O2O、政務......雲計算平台推出的行業解決方案越來越豐富,雲計算的邊界就越來越模糊。
再比如,從技術驅動向服務驅動的轉變。
正如前面所說,在金融雲的競爭中,阿里、騰訊、華為在基礎技術上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差距。早期技術驅動的競爭模式已經不再奏效,這是巨頭的劣勢,也是優勢。劣勢在於,基礎設施方面很容易被新入局這拉近距離,只是規模上還存在距離。優勢在於,互聯網巨頭青睞的平台式、生態式模式迎來新生,騰訊雲和阿里雲在金融雲服務上遠超其他競爭對手的豐富性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總的來說,雲計算的大市場終究在B端,而企業所需要的恰恰是解決實際問題,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金融雲市場的競爭已經說明了這一點,僅僅依靠體量是遠遠不夠的,解決方案應該更貼近業務場景,雲服務的本質是產品的快速落地。
Alter,互聯網觀察者,長期致力於對智能硬體、雲計算、VR等行業的觀察研究。公眾號:sp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