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美國銀行的網路金融服務

美國銀行的網路金融服務

發布時間:2021-09-30 08:38:47

❶ 美國銀行的網上金融業務有哪些

|SERVICES

At Finance America, we offer a wide array of services to assist your financial goals. We specialize in securing all types of Commercial, Business, and Residential Real Estate financing. Structuring a unique funding package to fit each particular property and controlling the transaction from inception to closing helps to keep you informed every step of the way.

Our hands on approach to keeping pace with leaders in the market place gives you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when it comes to procurring your transaction.

We know the type of investments each lender is targeting for their portfolio and how to negotiate the best loan terms for your project or property.

COMMERCIAL LOAN PROGRAMS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 Structured Finance | Venture Capital Loans Purchase Loans | Refinance Loans | Rehab Loans | Construction Loans | Cash Out Loans | Land Loans | Bridge Loans | Mezzanine Loans | Conit Financing (C.M.B.S) | Private Financing (Hard Money) | Factoring Accounts Receivables

RESIDENTIAL LOAN PROGRAMS
Conventional Purchase | Refinance Loans | Adjustable Rates | Fixed Rates Interest Only Loans | Construction Loans | Lot Loans | Jumbo Loans | 100% Financing | Imperfect Credit | Second Mortgages | Foreign Currency Loans Investment Loans | Home Accelerator Loans

BUSINESS
Asset Based Lending | Factoring Lines of Capital | Invoice Accounts Receivable Receiving | Collection Services | Credit Management | S.B.A. Loans

INDUSTRIES
Service Companies | Staffing Companies | Medical Companies | Construction Companies | Government Contracts | Trucking | Import/Export

❷ 美國銀行的產品與服務

零售銀行業務
主要是經營對個人、企業的存放款業務,重點在加利福尼亞州。
國際業務
國際金融保險業務。
其他金融業務
主要包括:對消費者的金融服務、租賃、創業投資、旅行支票、抵押放款和消費信貸保險等。美洲銀行公司的資金運用主要是發放國內外信貸。國內貸款主要包括工商業貸款、農業貸款、不動產貸款、消費信貸及其他貸款。對國外貸款主要是對外國政府及官方機構貸款、銀行同業貸款、工商業貸款以及對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等。該公司資金運用的另一個渠道是證券投 資和證券貸款。主要投資於聯邦政府、聯邦機構及州政府、地方政府的債券。該公司的租賃業務發展較快,同時也注意發展信託業務。
美國銀行,正如其名,其業務收入的85%來自於美國本土。美國銀行擁有美國最大的全國性零售網路,服務於萬個個人客戶和小型企業,有超過5700個零售銀行辦事處,超過17000部ATM機和擁有2100萬用戶的網上銀行,它龐大的分支機構網路幾乎覆蓋了所有人口眾多的大城市。美國銀行還是美國頭號小型企業信貸銀行和頭號向少數族裔開辦的小型企業提供貸款的銀行,並與幾乎所有的美國財富500強企業和80%的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業務關系。近幾年,美國銀行一方面在全美范圍內建立並發展了數以百萬計的銀企關系;另一方面,通過幾次大規模的兼並實現了快速擴張:2004年兼並富利波士頓金融公司,2005年6月入股中國建設銀行,2005年6月30日以350億美元收購了世界最大的獨立信用卡發行商——美信銀行(MBNA)。美國銀行將核心業務劃分為四個基本的業務單元:個人與小企業業務、大公司與機構的金融服務、資本市場與投資銀行、財富與投資管理業務。其中,個人與小企業業務即零售業務單元是美國銀行盈利的最大一個部分。美國銀行所從事的業務基本上都可以被標准化。與其他銀行的業務選擇截然不同的是,特別是它的競爭對手花旗銀行,美國銀行極力不主張個性化的業務,因為它認為,雖然個性化的業務可以帶來巨大的回報,但風險也同樣巨大。 美洲銀行的網上銀行是在線金融服務的領先者,其網上銀行業務獲得了全球范圍內的認可。美洲銀行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在線注冊用戶,並獲得了各頂尖財經雜志所給予的諸多殊榮 。美洲銀行網上銀行提供的服務欄目相當豐富,每個欄目下的分支欄目也非常詳細。網上銀行服務主要包括個人金融服務、小企業金融服務和公司及機構金融服務等。在個人金融服務方面,美洲銀行提供的在線金融產品基本包括了傳統個人金融業務的大部分業務,實際就是其傳統業務在互聯網上的延伸。美洲銀行網上銀行提供的個人金融服務主要包括:
儲蓄
儲蓄業務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儲蓄基本業務。包括支票賬戶、儲蓄、大額定期存單、個人退休賬戶等服務內容;二是信用卡服務。由於美國銀行業競爭激烈,美洲銀行網上銀行在主要業務方面與其他商業銀行差別不大。但他們努力開拓新的服務品種,其中最有特色的服務品種就是存款目標和自助銀行。存款目標服務主要是幫助客戶制定儲蓄計劃,如為客戶提供教育、結婚、購房、度假、購車、退休等6項美國人主要支出的儲蓄計劃服務。
貸款與信用
該項服務共設有抵押(Mortgages)、信用卡(Credit Card)和消費信貸(Consumer and Home Equity Loans)等3個服務產品。其中,抵押服務是指美洲銀行為客戶提供購房助理(Purchase)和重新籌措資金(Refinance)兩項業務;信用卡服務是對美洲銀行發行的信用卡進行系統的描述和介紹,同時對不同種類信用卡的服務條款等內容作了簡介和分析;消費貸款主要包括汽車貸款、房產抵押貸款、抵押、個人信用透支和學生貸款等多項業務。一般地,客戶當需要申請消費貸款時,需要先通過電話等方式與美洲銀行客戶服務中心聯系,然後就可以進行操作了。
投資
美洲銀行的個人客戶投資服務由美洲銀行投資服務公司(Bank Of America Investment Services Inc.)來操作,它為投資者提供投資管理和理財咨詢服務。為了讓投資者更快地了解市場情況,投資服務項目還提供相關的每日經濟金融分析,主要包括:折扣經紀服務(Discount Brokerage Services)、個人投資咨詢服務(Personal Investment Consulting Services)、現金管理賬戶(Money Manager Account)以及共同基金信息(Mutual Fund Information)等。
專業金融服務
專業金融服務是美洲銀行網上銀行最富有特色的業務,該項業務根據客戶的不同需要,設計出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服務產品組合,從而提高了客戶處理金融業務時的效率。專業金融服務主要包括7項具體的服務品種:私人銀行(Private Bank)、基礎金融服務(Premier Banking)、學生金融服務 (Student Banking) 、電子錢包(e-Wallet)、軍事銀行(Military Bank)、專業非洲裔美國人銀行(Professional African American Banking Group)、美國亞洲理財 (U.S.-Asia Banking)等。
保險
美洲銀行的保險業務由美洲銀行保險服務公司 (Bank of America Insurance Services Inc.) 來運作,保險服務產品有兩項具體的內容,即人壽保險(Life Insurance)和汽車保險(Automobile Insurance)。 美洲銀行能在銀行林立的美國市場上站穩腳跟並不斷發展壯大,與它獨特的服務密切相關。首先,在其他銀行只注意以大企業為服務對象時,美洲銀行卻把普通大眾及中小企業看作最重要的客戶,推出最少僅為25美元的小額貸款,這是史無前例的。這樣,昔日被各銀行拒之門外的人們紛至沓來,以此帶動了各項業務蒸蒸日上。美洲銀行這種「聚財莫嫌金銀碎」的服務模式直接拉近 了與客戶的距離,提高了親和力,也樹立了美國銀行以客戶為中心的公眾形象,從而促進了其銀行業務的發展。
同時,面對美國這個移民眾多的國家,美洲銀行特別注重將外國移民作為它的客戶群體,例如拉丁美洲人、亞洲人、美洲裔非洲人的移民等。美洲銀行有長期為移民提供服務的歷史,1928年就在洛杉磯唐人街開設了網點,甚至配備了會說漢語、朝鮮語、越南語的員工,以吸引亞裔客戶。在過去的十年中,美洲銀行80%的利潤增長來自於上述三部分群體。
第三,美洲銀行特別重視其客戶滿意度的情況,並經常對此進行調查。美洲銀行用「客戶快樂」調查來衡量顧客的滿意度,它是反映客戶是否願意忠於銀行、是否願意向朋友推薦銀行、是否願意使用銀行更多產品的關鍵指標。美洲銀行把這個調查以及客戶忠誠度、「關系客戶凈收入增長率」與銷售額進行對比,以預測企業的未來。
此外,美洲銀行還有一項堪稱革命性的銀行業務:Keep the Change (保存零頭)。
2005年,美洲銀行推出了一項被《商業周刊》稱為「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的革命性銀行業務:Keep the Change(保存零頭)。這一業務的運作過程是:當客戶使用美洲銀行的VISA卡進行消費時,銀行將支付給客戶每次刷卡消費的零頭。例如,如果花費23.36美元,美洲銀行將取整為24美元,並將這兩個數之間的差額(即0.64美元)支付到客戶的儲蓄賬戶上。美洲銀行對開立該業務前三個月的零頭進行全額支付(上限為120美元),之後支付零頭總額的5%。由於這項業務對客戶具有很強的誘惑力,所以自推出以來,已有2500萬客戶申請了Keep the Change,超過70萬的客戶在美洲銀行開立了支票賬戶,並有1000萬的客戶開立了儲蓄賬戶。
對於這項業務,美洲銀行看似賠錢,但毫無疑問,Keep the Change卻成功解決了如何讓客戶繼續開立新的支票賬戶和儲蓄賬戶、繼而獲得穩定資金來源這一所有銀行都面臨的嚴峻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客戶的忠誠度,有了忠誠度,美洲銀行以後定會賺得頗豐的收入。
美洲銀行能夠在零售銀行業務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與它在拓展其規模上有很好的定位具有很大的關系。在美國這樣一個人們總是搬家的國度,它廣泛的零售網路使客戶即使穿越整個國家也無需改變他們的開戶銀行,這無疑為美洲銀行贏得了搶占市場的先機;同時,美洲銀行先進的網上銀行為互聯網時代的人們提供的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這也是美洲銀行成功占據零售銀行市場的重要原因。歸根到底,美洲銀行的迅速發展和持續盈利源於它能夠不斷滿足客戶的需求,也正像它所推出的一語雙關的產品名稱一樣,「一直保持著變化」,從而成為享譽世界的零售銀行領航者。 美國銀行亞洲源自1912年在香港成立的廣東銀行,由華籍商人創辦。1998年,美國銀行集團與眾國銀行集團合並成為新的美國銀行。新的美國銀行一家橫跨美國東西海岸的巨大銀行,在美國21個州有近4500家分行。
合並後,由於連接電腦系統困難重重及新增投資銀行業務成本增加等原因,使其盈利停滯。2000年美洲銀行的6720億美元資產中有3960億美元是貸款。2011年美國經濟增長放慢及公司貸款壞賬增加導致該銀行第三季凈利潤跌至18.2億美元,比1999年同期減少3.3億美元。美洲銀行預計2007年四季度的壞賬將增加約11億美元,全年壞賬額在50—100億美元間。美洲銀行向加洲電力公司貸款近10億美元,加洲電力公司的債務問題將加大美洲銀行的壞賬額。2007年美國利率急升,使大部分美國銀行很難在貸放業務方面有錢賺,新貸放業務也隨之減少。銀行的貸放成本大增,壞賬同樣增加。
至2012年,本行在香港及澳門共有十六家分行。內地的上海南京西路支行提供廣泛的商業及個人銀行服務,包括人民幣及外幣存款、人民幣、港幣及美元房地產抵押貸款、財富管理、電子銀行、商業信貸及融資等服務。
美國銀行為環球首要的金融服務機構之一,為美國第二大銀行,致力提供一應俱全的個人及商業銀行服務,服務遍及美國二十一州、哥倫比亞特區及全球三十個國家,為多達三千三百萬個家庭及二百五十萬個商業客戶提供最優質完善的銀行服務。在美國,美國銀行設有超個五千八百家分行及逾一萬六千部自動櫃員機,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服務。

❸ 各大商業銀行提供的網上金融服務有哪些,

一般都包括網上支付、網上轉賬匯款、網上賬務查詢、網上自助記賬、網上自助結售匯、網上基金認購、網上理財預約、紙黃金(實物黃金)、貸款提前還款申請、信用卡關聯還款等等吧 大都大差不差

❹ 美國銀行之間網上轉賬要手續費嗎

美國銀行之間轉賬,自己的賬戶互相轉(比如從Saving轉到Checking)是沒有手續費的,但是轉到其他銀行的話一般是有手續費的。

但是可以使用Paypal,轉賬沒有手續費,也比較方便快捷。

(4)美國銀行的網路金融服務擴展閱讀

美國銀行和其他美國機構一樣,都使用美聯儲的匯款網路FedWire,該網路每次轉賬收取最高83美分的費用。

美洲銀行的網上銀行是在線金融服務的領先者,其網上銀行業務獲得了全球范圍內的認可。美洲銀行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在線注冊用戶,並獲得了各頂尖財經雜志所給予的諸多殊榮

美洲銀行網上銀行提供的服務欄目相當豐富,每個欄目下的分支欄目也非常詳細。網上銀行服務主要包括個人金融服務、小企業金融服務和公司及機構金融服務等。

在個人金融服務方面,美洲銀行提供的在線金融產品基本包括了傳統個人金融業務的大部分業務,實際就是其傳統業務在互聯網上的延伸。

儲蓄業務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儲蓄基本業務。包括支票賬戶、儲蓄、大額定期存單、個人退休賬戶等服務內容;二是信用卡服務。由於美國銀行業競爭激烈,美洲銀行網上銀行在主要業務方面與其他商業銀行差別不大。

但他們努力開拓新的服務品種,其中最有特色的服務品種就是存款目標和自助銀行。存款目標服務主要是幫助客戶制定儲蓄計劃,如為客戶提供教育、結婚、購房、度假、購車、退休等6項美國人主要支出的儲蓄計劃服務。

❺ 中國的網路銀行與外國的網路銀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中國網路銀行與美國網路銀行
相同點:1。都是面向世界的,網頁主頁上的人物都包括了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種。
2.網頁都設立了兩種不同的語言,便於世界各地查閱。
3.都設立了網上支付的疑難解答,讓人們對網路銀行有了一定的了解。
4.都是通過互聯網為個人客戶提供全面、高效、安全的自助金融服務,並滿足不同客戶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5.都是24小時服務的。
6.都設立了嚴格的加密技術,確保了用戶的使用安全性。
不同點: 中國銀行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金融電子化建設,不斷推出業界領先的安全穩定的高科技產品。1996年中國銀行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在國內金融業率先通過互聯網提供銀行服務。多年以來,中國銀行本著「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推出和完善各項電子銀行服務,目前已經形成了覆蓋企業網上銀行、個人網上銀行,客戶服務中心(電話銀行)、ATM/自助銀行、移動手機銀行等在內的較為齊全的電子銀行產品體系,向客戶提供安全、穩定、便捷、全面、實時、高效、7×24小時的境內外綜合金融服務。
美國銀行為環球首要的金融服務機構之一,致力提供一應俱全的個人及商業銀行服務,服務遍及美國二十九州、哥倫比亞特區及全球一百五十個國家,為多達三千三百萬個家庭及二百五十萬個商業客戶提供最優質完善的銀行服務。美國銀行在亞洲擁有逾五十年豐富的經驗,於區內為跨國企業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美國銀行美國資訊中心 -- 一個雲集廣泛美國訊息的資料庫,從閱讀刊物至網上資料庫,資訊中心都為客戶提供了豐富及定期更新的美國升學指南、旅遊資料及生活時尚訊息以滿足客戶的需要。客戶可通過中心內的多種選擇,包括參考書藉、目錄、指南、雜志、報紙及網上資料庫等,輕松覓得所需資料。

❻ 網路金融服務的內容是什麼

網路經濟的經典模式:網路金融服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 14:34 新浪科技
EDGAR Online.Inc. (NASDAQ:EDGR)

是一家在互聯網上提供上市公司商業運營,財務狀況和競爭力資訊的公司。這家公司還通過互聯網為金融服務行業提供信息和技術解決方案。EDGAR上有關信息是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下屬的EDGAR(電子數據收集,分析和重組)上報系統獲得的。公司將這些信息實時傳送給企業,網站和個人。公司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原始資訊整理成便於搜索和理解的
格式,運用公司專利軟體,把客戶所需要的精華資訊提供給他們。

❼ 求助,請問有人知道詳細的有關於美國互聯網金融的起源與發展歷程嗎感謝!!!

網路銀行: 1995年SFNB成立,宣布了全球第一家網路銀行誕生。SFNB在1995-1998年間,充分發揮網路銀行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幾個月內擁有6000多萬美元的存款。但後來由於經營上存在問題,公司一直未獲盈利。在1998年被加拿大皇家銀行以2000萬美元收購了其除技術部門以外的所有部分。在被收購後,SFNB轉型為傳統銀行提供網路銀行服務。
網路券商: E*Trade於1992創立後不久,就趕上了美國第二波傭金降價潮,並成為美國傭金價格戰的先驅。隨著E*trade的興起,網路券商行業經歷了快速的整合和發展,包括嘉信理財和TD Waterhouse都開始進入網路券商領域。
網路保險(放心保): INSWEB公司1995年2月成立,隨後很多保險公司都開始設立自己的網站。網路保險主要第一種通過代理模式,與保險公司業務合作,從而實現網上保險交易並且獲得規模經濟效益;第二種則為網上直銷模式。
網路基金銷售: Paypal成立於1998年12月,1999年Paypal貨幣市場基金完成了電子支付和基金的創新嫁接,是世界上第一隻互聯網貨幣市場基金。Paypal貨幣市場基金於2007年達到峰值,規模接近10億美元。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基於宏觀金融環境的變化,PayPal貨幣市場基金收益也直線下跌。
網路借貸: 截至2013年4月2日,美國兩家主要的P2P借貸平台——Prosper和Lending Club,各自促成了4.47億美元和15.21億美元的貸款。從天時來看,Zopa和Prosper都是在2005年成立的,Lending Club則成立於2007年,這幾家公司成立之初正好碰上了Web 2.0的興起和2008年金融危機,前者提供了P2P借貸產生的可能性,後者則是P2P借貸成長的助推器。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計,2013年美國P2P借貸的規模將會達到50億美元。
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模式
金融互聯網——傳統金融業務互聯網化
現有金融體系通過採用通信、計算機、網路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實現金融服務的自動化、信息化和科學化,提高內容效益,增加銷售渠道。金融互聯網化還是在原有的金融框架內對金融傳統業務實施電子化,對傳統的金融消費模式並沒進行顛覆式的改造。比如電子銀行、網路證券、網路保險和網上基金銷售等。
電子銀行
電子銀行分為三種業態: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和電話銀行。其中網上銀行的發展模式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完全依賴於互聯網的無形的電子銀行,即「虛擬銀行」,以成立於1995年的美國安全第一銀行為代表。這種銀行沒有實際的物理櫃台作為支持,一般只有一個辦公地址,沒有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採用互聯網等科技手段與客戶建立密切聯系,並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第二類就是現有的傳統銀行利用互聯網開展傳統的銀行業務交易服務,實際上是傳統銀行業務在互聯網上的延伸,目前是網上銀行存在的主要形式,也是絕大多數商業銀行採取的網上銀行發展模式。富國銀行是這類網上銀行的佼佼者。
Novantas發布的2010年美國網上銀行交易情況的調查發現,近年來,大量美國用戶在處理銀行日常交易時選擇網上銀行渠道,而不再選擇櫃台交易。2010年選擇通過網上銀行進行轉賬業務、查詢賬戶結余、購買銀行研究產品的用戶比例分別從2005年的34%、44%、46%急劇增加到67%、76%、77%。
網上交易業務逐漸取代櫃台交易的趨勢比較明顯,主要原因至少有三點:其一是網上銀行更節約時間成本,也不受傳統銀行固定營業時間的限制;其二是網上銀行相對傳統銀行櫃台交易,收費更低,為用戶節約交易成本;其三是客戶在網上銀行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網路證券
網路證券又叫電子券商,指證券公司通過互聯網建立線上商業模式,從而實現有償證券投資資訊、網上證券投資顧問、股票網上發行、買賣與推廣等多種投資理財服務。
美國網路證券採取的是網上折扣券商模式,即自由傭金制度下的美國模式,這源於1975年美國廢除了固定傭金制度。目前美國網上券商交易模式按照差異化服務可以分為Etrade模式、Charles Schwab模式和Merrill Lynch模式。
美國從1975年開始實行浮動傭金制度,之後傭金率一路下行。美國股市的交易傭金根據交易通道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網上交易、電話交易以及由經紀人協助下單。不同的交易通道,經紀商收取的交易傭金也是不一樣的。
收費標准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每單交易收取固定的傭金,不考慮客戶的交易次數和賬戶余額高低;一般來說,每單交易傭金不超過10美元。另外一種是收費模式,為每單固定傭金外加百分比傭金,在這種收費標准下,就要考慮客戶的交易次數和賬戶余額等情況。
網路保險
網路保險是通過互聯網開展保險產品的銷售和服務的行為,包括保險產品的服務信息、網上投保、承保等保險業務。保險公司看重渠道開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造了傳統的保險營銷模式,也催生出一批同時兼備保險業特性和互聯網基因的保險電商,包括全球最大的保險電商Insweb、交互性最好的網上保險站點Quicken Insurance、網上保險直銷站點Electric Insurance等。
當前比較成熟的保險電商主要採用兩種運營模式:代理模式和網上直銷模式。
代理模式:採用這種模式的保險電商多通過龐大的網路輻射能力獲得大批潛在的理想客戶,同時與適合的、知名的保險公司結成緊密業務合作關系,從而實現網上保險交易,並獲得規模經濟的效益。該模式多由第三方建立平台,集中大量詳細、可比性高的產品價格,形成保險超市。
網上直銷模式:該模式多以傳統保險公司官網的形式出現,主要作為傳統銷售渠道的補充和輔助藉此增加產品銷售。模式缺點是維護成本比較高、難以進行不同公司產品之間的比較,因此難以獲得較高的公眾點擊率。
目前,美國基本上所有的保險公司均實現了電商化,保險電商的市場規模占整體保費收入的30%以上。
在線理財
在線理財,是指理財者根據自身經濟情況,通過網路平台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進行理財。在線理財具有時間掌控靈活、選擇范圍廣、產品更新速度快等特點,相較傳統的櫃面理財產品,在線理財不受銀行或保險公司工作時間的影響,客戶可自行了解感興趣的理財產品和服務,在時間、地域選擇上有很大的優勢。
網上理財的代表公司包括全球最大的網上理財交易公司嘉信理財、全球使用最廣泛的支付工具PayPal,以及全球最大資產管理者之一、傳統證券經紀公司轉型代表美林。其中PayPal是eBay旗下公司,它於1999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隻互聯網貨幣市場基金Paypal貨幣市場基金,從而完成了電子支付和基金的創新嫁接。
美林公司成立於1885年,在2008年被美國銀行收購之前曾是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也是全球並購交易頂尖級顧問公司。公司從1999年開始在網上經營業務,推出廉價網上交易,實際上就是對傳統服務方式的創新,使得網上交易和傳統服務很好融合,進而投資人可以選擇最符合個人需求的金融服務。
網路貸款
通過互聯網解決個人或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是對傳統貸款渠道銀行由於成本、風控、流程等原因導致信貸盲區的嘗試,大幅降低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同時也有利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替代民間金融。主要運營模式有P2P網貸、眾籌和網路小微信貸等。

❽ 美國花旗銀行提供哪些網上金融服務

信用卡業務

世界范圍內, 花旗銀行的信用卡客戶都可通過花旗銀行發行的信用卡, 或花旗銀行與其他知名機構共同發行的信用卡滿足其消費需求,並適應其不同的財務狀況, 花旗銀行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發行機構。

私人銀行業務

花旗銀行在32 個國家中從事私人銀行業務的員工可透過銀行的人才、產品及策略網路, 令客戶獲得全球投資組合的第一手資料,花旗銀行協助其尋求投資機會及識別投資風險。

新興市場業務

花旗銀行在新興市場服務客戶接近100年,源遠流長,並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因為花旗銀行就像一家當地商業銀行一樣,持有營業執照,了解當地市場,並擁有訓練有素的當地雇員,配合著跨區域性的優勢向客戶提供世界水平的銀行服務, 這是花旗銀行與眾不同的優勢。

企業銀行業務

2013年,花旗銀行在100多個國家與全球性、區域性和地方性公司客戶進行著合作。花旗銀行在世界各地的市場所涉及的深度和廣度是企業銀行業務的基石。無論是在國內, 還是在世界任何地方,均可得到花旗銀行優質的服務和專業的建議。

跨國公司業務

花旗銀行同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之間的成功合作,是基於花旗銀行數十年來所積累的銀行業關系和經驗。這些公司大多希望向海外擴展,特別是向新興市場擴展, 因為那裡的消費者和商品市場欣欣向榮。
花旗銀行在世界各地的深遠發展是最具競爭力的特點。就規模,產品,能力,產業知識和經驗而言, 花旗銀行都比競爭對手領先一步。花旗銀行的目標是將花旗銀行的產品和服務推向全世界。簡而言之, 花旗銀行全球獨一無二的網路可隨時隨地為客戶提供其所需的服務。

花旗銀行(Citibank, N.A.,中文名「花旗」源於上海市民對該行的習慣性稱呼)是花旗集團旗下的一家零售銀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並購,已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也是一間在全球近一百五十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的國際大銀行,總部位於紐約市公園大道399號。2012年9月19日,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在中國的信用卡業務正式運作。

❾ 英美兩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模式有什麼區別

一、對互聯網金融功能和風險特徵的基本判斷

盡管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可以創造價值,但研究討論中有三點需要把握。

第一,互聯網金融並沒有改變金融的功能和本質。P2P、余額寶等創新的是業務技術、交易渠道和方式,但其功能仍然主要是資金融通、發現價格、支付清算等,並未超越現有金融體系的范疇。就此而言,互聯網金融可能並不會像有些人預言的那樣徹底顛覆現有的金融體系。其發展只是又一次充分印證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頓的「金融功能論」:金融功能比金融機構更為穩定。

第二,互聯網與金融之間並非沒有沖突。互聯網強調便捷、強調快,金融業強調規范;互聯網強調創新,金融業強調穩健。互聯網金融畢竟是在開展金融活動,其運營管理不能沒有風險管控這樣的金融基因。

第三,未來互聯網金融的成長具有不確定性,應當避免過度樂觀的預期。有不少意見就認為,互聯網金融本身並沒有太多的新意,甚至是一個偽命題,只不過是傳統金融在互聯網技術上的延伸,與電報、電話、計算機在金融業的應用相比,並沒有革命性變化。

互聯網金融能否可持續發展,進而沿著什麼樣的路徑、以多快的方式影響或改變現有的金融體系,還需要邊走邊看。1975年,美國《商業周刊》基於當時美國電子支付的蓬勃發展就曾經預言,電子支付方式「不久將改變貨幣的定義」,並將在數年後顛覆貨幣本身。但38年後的今天,我們並沒有觀察到貨幣定義和屬性的巨大變化。也許等十年、二十年以後,我們才能真正判斷互聯網金融究竟是個可持續的業務模式還是一個曇花一現的概念;互聯網金融究竟是個有自生能力的新興業態還是必須依附傳統金融才能生存;抑或是二者最終相互融合,實現了基因重組。

從風險角度看,互聯網金融參與者眾多,帶有明顯的公眾性,很容易觸及法律紅線,甚至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盡管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鏈上的部分業態和部分環節受到了監管(如第三方支付),但從整體上看,還處於無門檻、無標准、無監管的「三無」狀態。這一方面是由於P2P等業務具有民商法的合法性基礎,公法未必適合或沒有必要介入;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業務同時混集了多種業務屬性,難以清晰界定其監管歸屬。如何一方面呵護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普惠精神,另一方面有效維護金融穩定和金融秩序,是互聯網金融監管模式選擇面臨的一大難題。

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國際經驗

一是各國普遍重視將互聯網金融納入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強化法律規范,強調行業自律。各國都強調,互聯網金融平台必須嚴格遵守已有的各類法律法規,包括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信息保密法、消費信貸法、第三方支付法規等。這是金融交易運行的最重要制度基礎。

二是各國針對本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不同情況,採取了強度不等的外部監管措施。澳大利亞、英國等大多數國家採取輕監管方式,對互聯網金融的硬性監管要求少,佔用的監管資源也相對有限。而美國證監會面對金融危機中公眾對監管不作為的指責,認定Prosper出售的憑證屬於證券,須接受其監管。

三是監管手段主要是注冊登記和強制性信息披露,以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權益保護為重心。

四是涉及誰的監管職責就由相應的監管機構負責,往往沒有統一的主監管機構。美國第一網路銀行(SFNB)、貝寶支付(Paypal)等就曾分別由銀行和證券監管機構負責監管。

五是少數國家開始嘗試評估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框架,探討未來監管方向。如2011年7月,美國國會下屬的政府責任辦公室就P2P借貸的發展和不同監管體系的優缺點進行了評估,強調持續一致的消費者和投資者保護、靈活性、有效性等。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

對於互聯網金融這個「新事物」,金融監管總體上應當體現開放性、包容性、適應性,同時堅持鼓勵和規范並重、培育和防險並舉,維護良好的競爭秩序、促進公平競爭,構建包括市場自律、司法干預和外部監管在內的三位一體的安全網,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秉承這樣的理念,本文初步提出了互聯網金融監管的12個原則,試圖為今後該領域的討論提供一個基礎和出發點。這些原則也大體構成了金融創新監管的一個概念性框架。

原則1: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體現適當的風險容忍度

對於互聯網金融這樣一類新出現的金融業態,需要留有一定的試錯空間,過早的、過嚴的監管會抑制創新。美國經濟學家斯萊弗認為,任何制度安排都需要在「無序」和「專制」兩種社會成本之間權衡。如果P2P和眾籌的業務模式能堅持單筆金額小、人數少,就應該用私人秩序和司法來規范。P2P等無區域性、系統性影響地自然退出,是市場的一種自我淘汰機制,對整個互聯網金融的長期有序發展未必是壞事。另一方面,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可以在摸索中尋找道路,但不能犯致命性錯誤,整體風險須在可控范圍內。因此,監管的良好目標應是:既避免過度監管,又防範重大風險。

原則2:實行動態比例監管

金融監管在中文和英文中都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需要進一步釐清。從松到嚴,金融監管可以分為市場自律、注冊、監督、審慎監管四個層次。除此之外,法律本身也具有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的監督約束作用,可以視為一種廣義的監管。違反法律的,可由司法機關負責處理。典型的例子是,香港小貸機構的監管就是由警務處負責。

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定期評估不同互聯網金融平台和產品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程度和風險水平,根據評估結果確定監管的范圍、方式和強度,實行分類監管。對於影響小、風險低的,可以採取市場自律、注冊等監管方式;對於影響大、風險高的,則必須納入監管范圍,直至實行最嚴格的監管,從而構建靈活的(而不是僵化的)、富有針對性的與有效性的(而不是籠統與無效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評估應定期進行,監管方式需根據評估結果動態調整。

原則3:原則性監管與規則性監管相結合

在原則性監管模式下,監管當局對監管對象以引導為主,關注最終監管目標能否實現,一般不對監管對象做過多過細要求,較少介入或干預具體業務。而在規則性監管模式下,監管當局主要依據成文法規定,對金融企業各項業務內容和程序做出詳細規定,強制每個機構嚴格執行,屬於過程式控制制式監管。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監管必須在明確監管目標的基礎上,實現「原則」先行。監管原則應充分體現互聯網金融運營模式的特點,給業界提供必要的創新空間,同時指導和約束運營者承擔對消費者的責任。另一方面,要在梳理互聯網金融主要風險點的基礎上,對互聯網金融中風險高發的業態和交易制定監管規則,事先予以規范。原則性監管與規則性監管的結合,有助於在維護互聯網金融的市場活力與做好風險控制之間實現良好平衡,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原則4:防止監管套利,注重監管的一致性

監管套利是指金融機構利用監管標準的差異或模糊地帶,選擇按照相對寬松的標准展業,以此降低監管成本、獲取超額收益。互聯網金融提供的支付、放貸等服務與傳統金融業相仿,如果二者執行不同的監管標准,將易於引起不公平競爭。事實上已經有持牌金融機構提出:為什麼同樣都提供支付服務或者從事貸款業務,受到的監管卻不一樣?為確保監管有效性,維護公平競爭,在設計互聯網金融監管的規則時,應確保兩個「一致性」:一是不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的持牌金融機構,只要其從事的金融業務相同,原則上就應該受到同樣的監管;二是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線上、線下業務的監管應當具有一致性。

原則5:關注和防範系統性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於系統性風險的影響具有雙重性,這應當是金融監管機構關注的焦點。一方面,通過增加金融服務供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進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助於降低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也可能會放大系統性風險。互聯網金融准入門檻低,可能會使非金融機構短時間內大量介入金融業務,降低金融機構的特許權價值,增加金融機構冒險經營的動機。互聯網金融的信息科技風險突出,其獨有的快速處理功能,在快捷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也加快了相關風險積聚的速度,極易形成系統性風險。此外某些業務模式存在流動性風險隱患。例如,互聯網直銷基金1周7天、一天24小時都可以交易,但貨幣市場基金有固定交易時間,第三方支付機構需要承擔隔夜的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這類「小概率、大損失」的黑天鵝事件對於此類模式的成敗有重要影響。金融監管機構對此應當保持高度警惕,及時化解和干預。

原則6:全范圍的數據監測與分析

及時獲得足夠的信息尤其是數據信息是理解互聯網金融風險全貌的基礎和關鍵,是避免監管漏洞,防止出現監管「黑洞」的重要手段。客觀上,大數據為實施全范圍的數據監測與分析,加強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識別、監測、計量和控制提供了手段。為此,監管機構需要基於行業良好實踐,提出數據監測、分析的指標定義、統計范圍、頻率等技術標准。如對P2P平台設計經營性指標和風險性指標的定期與實時報送和分析機制。在數據監測、分析機制的建設過程中,應注意保持足夠的靈活性,在定期評估的基礎上持續完善,以及時捕獲新風險。

原則7:嚴厲打擊金融違法犯罪行為

在精心呵護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精神和普惠性的同時,必須及時懲治各類金融違法犯罪行為。互聯網金融發展良莠不齊,少數互聯網企業運營中基本沒有建立數據的採集和分析體系,而是披著互聯網的外衣不持牌地做傳統金融,有些平台甚至挑戰了法律底線。如一部分P2P脫離了平台的居間功能,先以平台名義獲取資金再進行資金支配甚至挪作他用,投資人與借款人並不直接接觸,這已突破了傳統意義上P2P貸款的范疇。為此,必須不斷跟蹤研究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演變,劃清各種商業模式與違法犯罪行為的界限,依法嚴厲打擊金融違法犯罪行為,推動互聯網金融健康有序發展。

在打擊金融犯罪的同時,也應當考慮與時俱進地修改部分法律條款,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例如,美國《創業企業融資法》就是通過修訂法條,將需要向SEC注冊並公開披露財務信息的公司股東人數從499人提高到2000人,鼓勵小企業通過眾籌融資。

原則8:加強信息披露,強化市場約束

信息披露是指互聯網金融企業將其經營信息、財務信息、風險信息、管理信息等告知客戶、股東等。准確充分的信息披露框架,一是有助於提升互聯網金融行業整體和單家企業的運營管理透明度,從而讓市場參與者對互聯網金融業務及其內在風險進行有效評估,發揮好市場的外部監督作用。二是有助於增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任度,奠定互聯網金融行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三是有助於避免監管機構因信息缺失、無從了解行業經營和風險狀況,而出台過嚴的監管措施,抑制互聯網金融發展。加強信息披露的落腳點是以行業自律為依託,建立互聯網金融各細分行業的數據統計分析系統,並就信息披露的指標定義、內容、頻率、范圍等達成共識。當前,提升互聯網金融行業透明度的抓手是實現財務數據和風險信息的公開透明。

原則9:互聯網金融企業與金融監管機構之間應保持良好、順暢、有建設性的溝通

互聯網金融企業與金融監管機構之間良好、順暢、有建設性的溝通,是增進相互理解、消除誤會、達成共識的重要途徑。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應主動與監管機構溝通,努力使雙方就業務模式、產品特性、風險識別等行業發展中難題達成理解。特別是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拿不準的環節,更要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力求避免法律風險。在此過程中,推進行業規則逐步健全。另一方面,建設性的溝通機制有助於推動監管當局按照激勵相容的原則設計監管規則,充分體認互聯網金融企業在運營和內部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促進監管要求與行業內部風險控制要求的一致性,降低合規成本。

原則10:加強消費者教育和消費者保護

強化消費者保護是金融監管的一項重要目標,也是許多國家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重點。要引導消費者釐清互聯網金融業務與傳統金融業務的區別,促進公眾了解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性質,提升風險意識。在此基礎上,切實維護放貸人、借款人、支付人、投資人等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當前重點是加強客戶信息保密,維護消費者信息安全,依法加大對侵害消費者各類權益行為的監管和打擊力度。例如,針對第三方支付中消費者面臨的交易欺詐、資金被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等問題,應針對性地加強風險提示,及時採取強制性監管措施。

原則11:強化行業自律

相比於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的優勢在於:作用范圍和空間更大、效果更明顯、自覺性更強。今後一段時期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自律程度、行業發展的有序或無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監管的態度和強度,從而也影響著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未來的發展。為此,行業領頭的企業必須發揮主動性,盡快帶頭制定自律標准,建立行業內部自我約束機制,不應一味等待政府的強制性干預。近期陸續成立的互聯網金融協會應當在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方面,盡快發揮影響力。特別是要在全行業樹立合法合規經營意識,強化整個行業對各類風險的管控能力,包括客戶資金和信息安全風險、IT風險、洗錢風險、流動性及兌付風險、法律風險,等等。

原則12:加強監管協調

互聯網金融橫跨多個行業和市場,交易方式廣泛、參與者眾多,有效控制風險的傳染和擴散,離不開有效的監管協調。一是可以通過已有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加強跨部門的互聯網金融運營、風險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溝通和協調監管立場。二是以打擊互聯網金融違法犯罪為重點,加強司法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三是以維護金融穩定,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為目標,加強金融監管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協調與合作。

四、積極探索新金融監管範式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各條原則各有側重,不同原則之間並非完全一致,這些原則的同時實現並不容易。事實上,互聯網金融監管中的挑戰,亦是全球監管者在金融創新領域中面臨的永恆難題:如何在改善金融效率和維護金融穩定之間恰當地平衡?

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然表明,只注重效率不注重穩定、「最少的監管就是最好的監管」等理念是行不通的。單純追求穩健而過度抑制創新,也遠非良好的監管選擇。一個現實問題是,金融監管的格局是基於已有的金融業務並遵從法律規定確立的。在這樣的框架下,當新的金融業態出現後,難以找到或客觀上並不存在明確的主監管機構,這常常使得只有當風險累積到一定程度後,相關監管問題才可能會被嚴肅地提上議事日程。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的金融業態,為探索金融創新的有效監管模式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應當立足我國金融發展實際,把互聯網金融作為踐行良好金融創新監管理念的試驗田,積極探索未來新金融監管的範式。

閱讀全文

與美國銀行的網路金融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金融軟體公司 瀏覽:680
土地投資理財產品 瀏覽:533
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382
深圳通用振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官網 瀏覽:606
金融學論文題目上市公司 瀏覽:900
紐西蘭金融服務 瀏覽:532
中學生怎樣投資理財 瀏覽:767
影響期貨價格的數據 瀏覽:632
長沙漢元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 瀏覽:799
債權融資計劃綿陽科技城 瀏覽:493
加強兩會期間金融服務保障 瀏覽:916
微信理財通沒到賬收益 瀏覽:890
全球金融機構的新挑戰一交易對手 瀏覽:758
金融代理公司 瀏覽:727
興業金融租賃公司年報 瀏覽:257
在保險公司買理財產品是不是劃不來 瀏覽:251
270億理財上海銀行張揚路店 瀏覽:547
平安銀行代理貴金屬收費 瀏覽:222
許昌市融資的獎勵機制 瀏覽:571
上海期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