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聯通主營什麼業務
中國聯通提供電話業務、互聯網接入及應用、數據通信、視訊服務、國際及港澳台通信等多種類業務,能夠滿足國際、國內客戶的各種通信需求。涵蓋固定和移動兩個領域,並在香港、北美、歐洲、日本和新加坡設有境外運營公司。
中國聯通主要經營GSM、WCDMA和FDD-LTE制式移動網路業務,固定通信業務,國內、國際通信設施服務業務,衛星國際專線業務、數據通信業務、網路接入業務和各類電信增值業務,與通信信息業務相關的系統集成業務等。
(1)經營中國聯通金融業務子公司擴展閱讀
中國聯通擁有覆蓋全國、通達世界的通信網路,積極推進固定網路和移動網路的寬頻化,為廣大用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信息通信服務。2009年1月,中國聯通獲得了當今世界上技術最為成熟、應用最為廣泛、產業鏈最為完善的WCDMA制式的3G牌照,擁有「沃3G/沃4G」、「沃派」、「沃家庭」等著名客戶品牌。
2018年2月11日,中國聯通發布關於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修訂稿)及首期授予方案(草案修訂稿)等一系列相關公告。首期擬向激勵對象授予不超過84788萬股的限制性股票,約占當前公司股本總額的2.8%。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B. 中國聯通金融合約業務是真的嗎
北京聯通已推出冰激凌金融購機合約業務,可通過招聯和花唄期辦理,因各省業務開展有所差異,具體以您當地咨詢為准。
C. 中國聯通經營范圍有哪些
中國聯通主要經營GSM和WCDMA制式移動網路業務、固定通信業務,國內、國際通信設施服務業務,衛星國際專線業務、數據通信業務、網路接入業務和各類電信增值業務。
中國聯通是中國唯一一家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同時上市的電信運營企業,於2009年1月6日在原中國網通和原中國聯通的基礎上合並組建而成。
中國聯通把為客戶提供周到的綜合電信服務,為股東實現持續的資本增值回報,為社會增添強勁的信息文明動力當做自己神聖使命。
中國聯通注冊地址擬由「上海市長寧路1033號25樓」變更為「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21號4樓」。
D. 中國聯通在國內有多少家分公司
中國聯通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了300多個分公司和子公司。中國聯通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電信運營企業。經營的電信業務由成立之初的行動電話(GSM)和無線尋呼發展到目前的行動電話(包括GSM和CDMA兩種制式網路)、長途電話、本地電話、數據通信(包括網際網路業務和IP電話)、電信增值業務、無線尋呼以及與主營業務有關的其他業務。
2006年3月28日晚上,中國聯通公司董事長常小兵在北京揭開了中國聯通的新品牌標識,以紅色為基調的中國聯通品牌標識亮相。換標後的中國聯通新版標識沿用了「China Unicom」的英文和「中國聯通」的中文字樣,形式上沿用「中國結」,顏色從藍色變為了中國紅與水墨黑。
參考:
http://ke..com/view/6561.htm
E. 聯通app金融服務叫什麼
如您咨詢的是聯通手機營業廳APP-金融服務專區, 是聯通網上營業廳與招聯金融合作開展的消費貸款金融產品業務,滿足聯通全網用戶的消費需求。用戶可在線申請招聯金融的消費信用額度,通過審核後可以使用該額度免手續費免利息購買聯通合約機、免息支付話費充值或進行現金分期貸款,後續按時向招聯償還款項即可。
F. 中國聯通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有幾個
告訴你,有聯通華盛、聯通寬頻,聯通興業通信,聯通時科,系統集成,信息導航,聯通支付,中融信息服務,中訊設計,歐洲分公司,美洲分公司,日本分公司,新加坡分公司,通信建設有限,威信電子安全,等
G. 聯通手廳的金融服務是什麼
聯通網上營業廳與招聯金融合作開展的消費貸款金融產品業務,滿足聯通全網用戶的消費需求。
聯通金融服務是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金融服務平台,以前是零零花,現在可在聯通手機營業廳APP上也可以申請貸款,只要是聯通手機號碼用戶,憑借聯通手機號碼就可以申請貸款,只是額度和招聯好期待是共享的,貸款額度最高20萬,是中國聯通與招聯金融合作推出的「消費信貸」,給出的額度可以買手機、充話費、提現。
(7)經營中國聯通金融業務子公司擴展閱讀:
就金融服務業而言,與其他產業部門相比,金融服務業同樣具有一些顯著的特徵,比如:
1、金融服務業的實物資本投入較少,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物理單位來度量金融服務的數量,這也就無法准確定義其價格,從而也無法編制准確的價格指數和數量指數,因此金融服務業的產出也就難以確定和計量。
2、傳統金融服務業的功能是資金融通的中介,而現代金融服務業則具有越來越多的與信息生產、傳遞和使用相關的功能,特別是由於經濟活動日益「金融化」,所以,金融信息越來越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資源之一。
3、金融服務業傳統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隨著金融活動的日趨復雜化和信息化,金融服務業逐漸變成了知識密集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產業,人力資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資源的多寡在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已經成為決定金融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業生存和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4、在當今這樣一個國內和國際競爭加劇的時代,金融服務業正處於大變革的過程之中,信息技術、放鬆管制和自由化的影響已經永遠改變並在不斷重新塑造著金融服務業領域,而且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服務
中國聯通-沃支付
H. 中國聯通是跟招聯消費金融合作嗎
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與中國聯通聯合推出了專屬號卡產品「招聯牛卡」。通過招聯金融渠道限時限量發布。
I. 2017年,中國聯通的具體實施有哪些呢
中國聯通2017年年度報告(節選)
2017 年,公司全面深化實施聚焦戰略,以規模效益發展為主線,促發展、控成本、轉機制,經營模式轉型取得突出效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獲得實質性突破,經營業績實現根本好轉,公司在轉型發展之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一)整體業績
2017 年,公司經營業績成功實現反轉並得到大幅改善。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 2,490.2億元,同比增長 4.6%;EBITDA1達到人民幣 817.0 億元,同比增長 2.3%;利潤總額達到人民幣23.8 億元,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為人民幣 4.3 億元,同比增長 176.4%。2017 年,公司發生與光改相關的資產報廢損失人民幣 29 億元,該資產報廢損失不會對本公司的現金流產生任何影響。剔除上述光改相關的資產報廢凈損失後,公司 EBITDA1達到人民幣 846.0 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達到 34.0%,同比提升 0.5 個百分點;利潤總額達到人民幣 52.8 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達到人民幣 11.5 億元,同比增長 647.1%。公司圍繞提質增效,積極推動精準投資、共享合作與資源挖潛,提升回報。2017 年,公司在確保網路競爭力的同時,資本開支同比大幅下降 41.6%,為人民幣 421.3 億元。得益於收入逐步改善以及資本開支大幅下降,公司自由現金流達到人民幣 492.1 億元,同比提升 5.6 倍。同時受益於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資順利完成,公司資本實力大幅增強,財務狀況更加穩健,資產負債率由上年同期的 62.6%下降至 46.5%。公司高度重視股東回報。在充分考慮公司盈利狀況、債務和現金流水平及未來發展的資金需求後,董事會建議派發每股末期股息人民幣 0.0204 元。未來公司將繼續努力增強盈利能力,提升企業效益和股東回報。
(二)業務發展
發力流量經營和發展模式轉型,移動業務高效益提速發展,增速行業領先2017 年,公司大力推動移動業務發展模式轉型,創新產品和營銷模式,提升新入網用戶質量,在低成本、薄補貼的用戶發展模式下,移動業務實現提速發展。移動主營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564.4 億元,同比增長 7.9%,高出行業平均 2.2 個百分點;移動出賬用戶凈增 2,034 萬戶,總數達到 28,416 萬戶;移動出賬用戶 ARPU 達到人民幣 48.0 元,同比提升 3.5%。 年內,公司發力流量經營,創新推出並規模化推進 2I2C、2B2C、以冰激凌為代表的中高端套餐等轉型產品,細分市場,精準營銷,以低營銷成本高效觸達目標用戶,特別是年輕人市場,實現 4G 用戶規模突破。2017 年,公司 4G 用戶凈增 7033 萬戶,總數達到 17,488 萬戶,4G 用戶市場份額同比提高 3.7 個百分點; 4G 用戶占移動出賬用戶比例達到 61.5%,同比提高 21.9 個百分點。公司加快向「流量+內容」的創新經營模式轉型,大力推廣流量型產品,疊加內容和權益,釋放流量價值,移動數據業務保持強勁增長勢頭。2017 年,公司手機上網收入同比增長 28.8%,達到人民幣 921.4 億元;手機用戶月戶均數據流量達到 2433MB,同比增長 359.0%,仍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積極布局培育重點領域創新業務,穩定固網業務,打造未來增長新動能2017 年,公司積極推動創新業務規模發展,努力抵消固網語音收入下降和固網寬頻競爭帶來的壓力。固網業務實現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 908.7 億元,同比下降 0.9%,基本保持平穩。其中語音收入佔比下降至 13.3%,固網業務結構進一步改善。公司積極發揮與戰略投資者的資源互補業務協同優勢,圍繞重點行業,聚焦重點業務,開放合作,創新激勵,共同構建創新共贏的產業生態圈。2017 年,公司在重點創新業務領域實現新的突破,實現 ICT 業務收入人民幣 33.2 億元,同比增長 11.0%;IDC 及雲計算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10.2 億元,同比增長 16.6%;物聯網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 14.1 億元;大數據業務收入達到 1.6 億元。積極應對激烈市場競爭,以「高帶寬、大視頻、大融合」促進用戶消費升級和融合發展面對寬頻業務領域的激烈競爭,公司進一步提升網路覆蓋能力和品質;利用網路能力優勢,以 TV 及視頻內容為引領,積極推廣高帶寬及融合產品,促進用戶消費升級和固移相互拉動發展;推動寬頻銷售服務的互聯網化轉型,提升客戶服務感知;開拓布局家庭互聯網、家庭組網等新服務,探索創新服務新模式。 2017 年,公司固網寬頻接入收入為人民幣 427.1 億元,同比下降 2.6%。固網寬頻新增用戶 130 萬戶,達到 7,654 萬戶。融合套餐用戶在固網寬頻用戶中的滲透率達到43.5%,同比提高 4.9 個百分點。下一步,公司將圍繞寬頻視頻化、融合化、電商化,進一步優化產品,強化運營與服務,激發基層銷售活力,不斷提升寬頻業務差異化競爭力。
(三)網路建設
2017 年,公司堅持聚焦合作和精準投資,高效建設網路。在保持低資本支出的同時,保持了網路質量和客戶感知的市場競爭力,實現了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對業務發展的有效支撐,公司以提升投資回報為導向,充分利用 4G 網路、固網寬頻網路存量資源能力,將投資聚焦於重點城市、4G 網路以及高流量、高回報區域。利用大數據監測流量熱點,實現精準擴容。在資源薄弱區域積極開展資源共享和社會化合作,以創新模式滿足市場需求。2017 年,公司網路能力持續增強,新增 4G 基站 11 萬個,4G 基站總數達到 85 萬個;固網寬頻埠中 FTTH 埠滲透率達到 79.2%。網路使用效率顯著提升, 4G 網路利用率提升至 57%,寬頻用戶中 FTTH 用戶佔比達到 77%。聚焦地區的網路質量和客戶感知持續提升, 4G 網路平均上下行速率行業領先,移動網路和固網寬頻 NPS 持續提升,互聯網網路時延指標行業最優。公司持續提升傳輸、承載網等基礎網路能力,金融專網載入 SDN 功能進一步提升大客戶業務承載性能和客戶感知,骨幹網時延繼續保持行業最優。積極跟進新技術演進,在 8 個城市推進VoLTE、VoWiFi 和一號多終端等新業務試點,在上海建成全球最大單城 NB-IoT 網路,並全面引入 NFV 技術,為未來發展積蓄能力。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7 年,公司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混改十六字方針,以本公司為平台,推動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借力外部資源及能力,創新商業合作模式,實現戰略業務協同;推進機制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和市場化激勵機制,提升企業活力,以提升公司效益,創造更好的股東和員工回報。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財務實力和投資運營能力顯著提升2017 年,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聯通集團老股轉讓,成功引入 14 家處於行業領先地位、與公司具有協同效應的戰略投資者,並在聯通運營公司層面獲得資金注入約人民幣 750 億元。所有混改募集資金將由聯通運營公司用於 4G 能力提升,5G 組網技術驗證、相關業務使能及網路試商用建設項目,以及創新業務建設項目。外部資金的注入,有效增強了公司財務實力,提高了公司抗風險能力。推進與戰略投資者深度合作與協同,增強創新發展新動能公司深度挖掘和聚合戰略投資者的優勢資源,發揮自身基礎業務能力優勢,聚焦渠道觸點、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零售體系、視頻內容、家庭互聯網、基礎通信等重點領域,推動強強聯合,深度合作,打造業務創新發展的新動力。年內,公司藉助騰訊及多家大型互聯網公司線上營銷觸點,線上線下協同發展,以低成本獲取 2I2C 用戶約 5000 萬戶;與網路在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領域深度合作;與騰訊和阿里巴巴在雲業務層面開展深度合作,相互開放資源及能力;與京東、阿里巴巴、蘇寧聯手打造智慧生活體驗店,積極探索新零售業務模式;與各戰略投資者在基礎通信業務領域開展深度合作,促進資源共享與業務協同,互利共贏。加快步伐轉變機制,強化激勵,提高效率公司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契機,深度推進機制體制的創新變革。瘦身健體,精簡機構,推動人員向一線流動,打造精簡高效的組織體系。推進管理人員市場化、契約化管理,實現職務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推進劃小承包改革,競爭性選拔「小 CEO」,搞活激勵分配,激發基層內生活力。推出員工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首期將向核心員工授予不超過 8.48 億股限制性股票,科學設置各級組織與個人解鎖條件,實現當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股東利益、公司發展和員工利益協同。
(五)公司治理和社會責任
公司不斷完善公司治理架構,提升執行力,管理和企業管治水平持續提升。2017 年公司榮獲多項嘉許,其中包括本公司控股子公司-聯通紅籌公司被《金融亞洲》(FinanceAsia)評選為「亞洲最佳管理團隊」,被《機構投資者》 (Institutional Investor)評選為「亞洲最受尊崇電信企業」第一名。公司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信息生活需求,助力經濟、社會、環境和諧發展。堅持智慧發展,以匠心建設品質網路,為用戶提供速度更快、覆蓋更廣、感知更優的智慧網路體驗。大力拓展智慧生活、智慧產業,提供豐富多樣的「智慧+」應用,讓公眾享受更加便捷、智能的信息生活。深度參與電信普惠服務,落實提速降費,不斷推出惠民新舉措,縮小地區數字鴻溝。積極開展綠色運營,降本增效,提升發展質量,推動企業與環境和諧共生。
J. 中國原來的通訊運營商有七家分別是什麼
中國電信
隨著電信市場逐漸開放,中國電信傳統優勢被分拆,確立了三大重點業務:一是占壟斷地位的固定電話;二是光纜及光纖出租;三是互聯網業務。
中國電信組建了數據通信網路,並先後建成了分組網、DDN網、幀中繼/ATM網,以及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可以提供全方位、全業務的數據通信服務,奠定了中國信息化的網路基礎。
ChinaNet是中國最大的公用Internet網,1996年ChinaNet骨幹網建成,全網共32個節點。到2000年底,ChinaNet國內總帶寬已達到800G,覆蓋全國230多個城市,能在所有電話通達的地方提供接入服務。國際出口總帶寬突破2G。同時與ChinaPAC、ChinaDDN、ChinaFRN、幀中繼網聯通,用戶可以選擇電話撥號、分組交換網、幀中繼以及專線入網。2000年下半年ChinaNet進行大規模擴容,進一步提供多層次的通信服務,如IP-VPN,IDC、ChinaNet全國、全網漫遊服務等。
為進一步推進互聯網在中國的應用與發展,中國電信策劃發起了「政府上網」、「企業上網」、「家庭上網」三大跨世紀工程,並合作推出了外匯核銷、網上報關、電子報稅、電子銀行、電子證券、遠程醫療、遠程教學等網上應用。
1994年,中國電信數據通信局成立,負責ChinaNet的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工作,並對中國電信全國性數據業務的開發和經營進行統一組織和策劃。依託網路資源和電信基礎設施,建成了IP、DDN、X.25等數據通信網,以及多種資源平台和應用平台。
網路建設的同時,數據通信業務也取得長足發展。中國電信數據通信用戶每半年翻一番,由94年的僅有2000戶發展到2000年底達1555萬戶;全國性的集團用戶超過130家,遍及政府、銀行、海關、稅務、企業、院校、金融等領域。2001年6月底,則達2274萬戶。
中國電信簡介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於2000年5月17日正式揭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是在原郵電系統實行政企分開、郵電分營,並且將尋呼、移動、衛星等業務從原中國電信中分離出去後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注冊資本為2220億元人民幣。目前主要經營國內、國際各類固定電信網路與設施,包含本地無線環路,基於電信網路的語音、數據、圖像及多媒體通信與信息服務;以及相關的系統集成、技術開發等業務。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下設31個全資省級企業、6個控股和參股企業和5個直屬單位。
聯通冷落數據
中國聯通是國內唯一的全業務運營商,其業務涵蓋了移動話音、固定話音、無線尋呼、數據通信及衛星通信等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業務。
考慮到當前數據業務在整個電信收入中所佔份額還很小,聯通未來業務發展仍以話音為主、數據為輔。聯通選擇了IP+ATM的技術路線,試圖組建一個融合話音、圖像和多媒體業務的統一骨幹平台。
1999年3月,聯通獲得了經營國際互聯網業務的資格,標志著開始進入數據通信市場。
2000年8月16日,剛剛在紐約和香港成功上市的中國聯通宣布成功開通互聯網與數據通信業務。
聯通在招股說明書中稱,將改造重組為「提供包括移動通信、尋呼、長途電話、數據和Internet服務在內的綜合電信服務運營商」。
從2001年8月1日起,聯通在全國范圍內開通無線數據業務——「聯通在信」(UNI-INFO)。
目前,中國聯通數據網已經覆蓋中國127個城市,並開通165專線接入業務,在北京、上海等74個城市開通165撥號接入業務。預計9月份,聯通165撥號接入城市將達到129個,10月份IP電話將達到220個。
然而,選用何種技術來構建數據網路,聯通內部存在著較大分歧。這主要是對數據通信效益的疑慮,同時也與聯通的市場定位有著密切關系。
本身是打破壟斷的產物,聯通卻有著致命的缺陷:不能經營固話業務。聯通缺少管道和接入網資源,這兩樣差不多都被中國電信獨家佔有。而沒有固話網路的綜合性電信運營商是長不大的。
聯通的業務重心仍然在已經成熟的移動通信上。截止今年6月底,聯通的行動電話用戶已經超過3000萬,市場佔有率達到26.3%。長途電話注冊用戶224萬戶,銷售各種電話卡1426萬張。互聯網帳號及卡用戶累計達到117.4萬戶,是去年底的2.8倍。目前聯通在固話上總投資為7億,其中重慶1.2億,成都1.8億,天津4億;在GSM移動業務上投資約1000億人民幣,在CDMA上預期投資是121億美元。
中國聯通移動通信網經過近6年已基本建成了全國性GSM網,容量達到3400萬戶,開通城市328個,同時開通了42多個國家和地區62個運營商的國際漫遊業務。CDMA網路將於今年底正式開通運營,第一期工程總容量將達1330萬戶,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300個城市。計劃到2005年聯通的CDMA用戶達到5500-6000萬戶,市場佔有率達到35%。
聯通簡介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7月19日,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了300多個分公司和子公司。2000年6月21日、22日,中國聯通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紐約和香港掛牌上市。未來幾年,中國聯通將堅持「兩新、兩高、一綜合」(建立新機制、建設新網路、採用高技術、實現高增長、發展綜合業務)的發展戰略,以移動通信、數據通信、國際國內長途通信為重點業務,努力建設成為一個國際一流的電信企業,為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做出貢獻。
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行動電話業務比較
電信運營商 用戶數(2001.6)市場佔有率覆蓋地區網路類型
中國移動9590萬73.7%所有地(市)和絕大多數縣(市)GSM
中國聯通3030萬26.3%開通城市328個GSM、CDMA
移動過渡
可以說,移動網是增長最快的網路之一,用戶數已突破6500萬。隨著中國移動奠定了無線話音業務的主導地位,數據通信將成為下一個增長點。
中國移動互聯網(CMnet)在規劃上是一個IP網路,2000年3月開始啟動,主要為GSM用戶提供基於WAP的移動互聯網業務。5月17日,CMnet實驗網開通,一期工程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設骨幹節點,可提供話音、數據、圖像、多媒體等移動寬頻信息服務。
與網通不同,中國移動的數據網並沒有把建設重點放在傳送網基礎設施上。在接入網方面,CMnet受傳輸限制,其GSM本地網允許手機用戶接入到骨幹。但是,通過GSM無線信道與NAS對接的方式將導致業務部署上的困難。在突發環境下,9.6K的串列速率不能滿足高速接入的「最後一公里」要求。
目前,GSM只能承載低速的電路型數據業務,它必須向提供高速接入的第三代移動通信過渡。
2001年7月9日,醞釀已久的中國移動GPRS業務在全國16個省的25個城市試商用,容量為40萬,預計於今年10月份正式向用戶開放。
與傳統的基於電路交換的數據業務相比,GPRS(通用無線分組業務)具有永遠在線、按流量計費、語音數據自由切換等特點。作為向第三代過渡的一個方案,GPRS適用於正蓬勃發展的移動數據業務。
國外權威機構測算,CDMA在支持數據通信方面較GPRS有技術優勢,但在WCDMA還未投入使用的情況下,擁有世界最大GSM網的中國移動惟一選擇就是GPRS。GPRS手機在測試時經常出現機體溫度過高、基站切換時數據丟失的現象。中國移動的GSM網頻寬最多支持1億用戶,如果再與GPRS分而用之,是否能堪重負?
推出「移動夢網」以後,中國移動對自己在價值鏈中的定位就很清楚:做基礎平台提供商,明確提出了與ISP收入分成方式,上海移動、廣東移動和北京移動已從2月起就短消息、移動數據與應用供應商利潤共享。隨著無線數據傳輸技術日益成熟,簡訊息服務催生出巨大的移動商機。
截止6月底,中國手機市場有1.17億用戶,數據業務如手機短消息僅佔1%,而這個比例將可能變成80:20。隨著下一代分組交換網的出現,數據業務到2003年將占整個移動業務的45%。
信息產業部數據表明,今年手機簡訊息的發送量將達到100億條,市場價值達10億元。中國移動去年短消息是2.5億條,今年預測目標10億條。而簡訊息只是移動互聯網中的金山一角。
移動簡介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是在分離原中國電信移動通信網路和業務的基礎上新組建的國有骨幹企業,2000年4月20日正式成立,注冊資本為518億元人民幣,共有員工11.45萬人。中國移動在我國18個省(區、市)設有全資子公司,並全資擁有中國移動(香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由信息產業部實行通信行業管理;財務關系隸屬財政部;實行國家計劃單列,公司的長遠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分別納入國家通信發展整體規劃和年度綜合計劃。
吉通後來居上
吉通是最早涉入數據通信領域的公司之一,7年風雨把吉通打造成中國第二大數據通信提供商。
其主要業務:通過光纖和微波及專線連接的互聯網接入、幀中繼及非同步數據傳輸、包括虛擬主機、伺服器託管、VPN的增值服務以及國際、國內長途IP電話。
自1994年成立起,作為「金橋工程」唯一業主,吉通「更多承載了中國電信業的歷史」。
「以天蓋地」,吉通從衛星業務切入,擁有180個衛星地面站和近萬余公里的光纖資源,傳輸帶寬達622M。「更多是在做一個備份的需要」,覆蓋光纖網到不了的區域。
1995年互聯網對吉通是一次轉機。當年9月,金橋網作為國內兩大互聯網單位之一,獲得國際信道出口權,這就打破了ISP領域中國電信獨家壟斷的局面。
「再劃里程牌的話,當屬IP電話」,數據和語音開始結合。1999年5月17日,開通IP電話試驗網,專注於數據業務的吉通找到了切入電信運營商的契機。2000年吉通又正式獲得了經營IP電話的許可權。
吉通IP電話總埠數1000E1,已通達全國110多個城市、190個國家與地區,並可在30餘個國家國際漫遊。2001年8月9日,吉通與美國iPass公司合作開通150多個國家的全球漫遊167撥號上網特服號。
從1999年開始,吉通先後在16個城市建設了ATM/FR網路,開始由初期的衛星通信網為主向光纖傳輸網為主過渡。目前吉通骨幹網全國有110個接點,總長一萬多公里,傳輸帶寬達到155M,並將擴容至622M,出口總帶寬150M,即將擴容至460M。預計到明年年底之前,會完成40G的光纖網建設。初步形成了骨幹網、省網和城域網的三層網路優化結構,並將向高速寬頻綜合業務通信網演進。
吉通獲得的電信業務許可證有:VAST及微波通信業務(1995年)、Internet國際、國內業務(1996年)、ATM/FR國際、國內業務(1999年)、IP電話國際、國內業務(2000年)。
以產品鏈,吉通的數據業務分為三大塊:Internet接入業務;幀中繼和VPN,僅次於中國電信,覆蓋全國20個城市;主機託管業務,全國128個城市。
據IDC去年底統計,數據業務每年增長率為25.6%。1999年,中國整個數據業務收入是1.6億美金,2004年會達到5億;接入市場是1.5億,到2004年將達4億。
「不是說我們要瞄準過去,而是瞄準未來。」
吉通簡介
吉通通信有限責任公司是經國家經貿委批准,1994年1月12日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成立,由彩虹集團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國投電子公司等國內電子、通信和金融業的十家大型國有企業參股組成的股份制企業,歸口信息產業部領導。吉通公司是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的業主,承擔金橋工程的建設、運營和管理。吉通目前全國有128個分公司,2000餘人。
網通數據夢想
兩年前的毅然選擇使網通崛起。在ATM和IP兩種「路線斗爭」中,IP Technology最終成為贏家。以IP為核心競爭力,戰略專注於數據業務的寬頻骨幹網路運營商網通做著一個寬頻的夢想。
中國數據通信100%的增長率令網通興奮不已。數據業務將在網通佔主導地位,佔到網通營業收入的一半或以上。網通希望能擷取10%的數據份額。
骨幹建設
數據業務是網通重要的發展策略。當然,這個主導地位並不是從一開始就確立的。去年數據業務在網通的營業收入中只有25%,更多的還是來自語音。隨著骨幹網建設投產,網通的數據比重就會起來。
網通的網路建設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基礎網路建設(Infrastructure),全國鋪開,做運營商的運營商。2000年12月28日,網通基於IP協議和密集波分復用技術(IP/DWDM)的全光纖寬頻互聯網CNCnet開通並投入運營,全長8490公里,帶寬40G,連接中國東部17個重點城市。經過三期工程,網通網路已經覆蓋中國120多個城市,骨幹網總長度12000公里,未來將達二萬多公里。
一套是屬於業務網路建設,語音、專線、VPN、衛星等客戶需求,從城域網、骨幹網到國際線路網、海底光纜一系列建設。網通建成了VoIP網路、國際幀中繼網路和國際局,擁有355M國際出口帶寬,互聯網專線接入提供2M至622M的速率埠,並支持SDH、ATM、DDN、FR、衛星等多樣化接入。
國際帶寬業務是一個長期戰略。網通積極參與APCN2、中美二號光纜等建設。2001年7月15日,海纜施工船「福星號」徐徐放下中國網通國際海纜,網通成為中國電信之後,在中國大陸第二個擁有國際海纜和登陸站的電信公司,將主要為各國運營商提供傳輸層面的帶寬資源與服務。
寬頻接入
2001年是網通的寬頻接入年。網通的股東構成讓人浮想聯翩:利用鐵道的全國骨幹網和廣電的城域有線網,加以IP技術改造,就可以解決全國聯網和地區接入。但這只是「邏輯推理的理想結果」。
網通有步驟地規劃了從城域網到接入網的建設過程。從去年起,網通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開始城域網建設,目前已經在全國17個城市全面展開,有10萬用戶。比較成功的如浙江寧波。
此前曾有人對網通的40G光纖骨幹網不以為然,容量再大也不能把優勢延伸到用戶桌面。如今,網通掀起了小區巷戰的接入戰火,「合作模式非常積極」,用戶數目標是800萬到1000萬。網通已各地社區實現寬頻接入,進行注資重慶寬頻網、與國家信息中心合作等上下游舉措。與廣電合資的杭州網通信息港大獲成功,不到6個月已經接入1萬個客戶。網通的「杭州試驗」將能復制,並綿延到全國。
「運營商的運營商」也離不開虛擬運營商的合作。網通給鐵通、世紀互聯提供帶寬出租。網通跟中國移動、吉通甚至和訊、tom.com合作,為各地ISP提供漫遊和國際出入口服務,推行「ISP聯盟計劃」。
「我們是建架一個大的網的網。」網通希望一起讓市場的生物鏈各個環節更豐富,希望IP行業共榮共存。「網路經濟是個生態經濟,寬頻就是這個生態系統中最基本的草。」
網通簡介
1999年2月11日,在國務院總理辦公會上,由中國科學院、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鐵道部、上海市政府提出的「中國高速互聯網路示範工程」項目得到了肯定。4月9日,根據國務院及主管部門的有關文件,四方召開會議,決定聯合成立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以承擔高速互聯網路示範工程的建設和運營工作。這次會議成為中國網通的第一次董事會。8月6日,獲得國家工商局頒發的營業執照,從而宣告了中國網通信的誕生。中國網通致力於新一代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全方位寬頻電信服務。
中廣衛觀望
我國的衛星事業起步於1965年。而真正的衛星通信從80年代中期開始。1984年4月8日,第一顆「東方紅二號」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發射成功。目前,我國已升空9顆通信廣播衛星,中廣衛、東方衛星、鑫諾的國內三顆,亞洲衛星公司三顆,亞太三顆。
作為國字頭第一大衛星公司,中國廣播通信衛星公司再次受到關注,從去年就開始的中國衛星通信集團組建已經進入尾聲。衛通希望通過購並、合作,3、5年內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衛星運營企業,國內份額佔到70-80%。中廣衛的數據業務期待著「大的整合」。
國內VSAT通信業務在90年代初主要服務於話音。隨著固定電話網飛速發展,VSAT通信逐漸萎縮。90年代中期,無線尋呼聯網促進了VSAT在低速數據通信中的應用。近年,VSAT通信開始與互聯網和多媒體相結合,提供高速互聯網接入、互動式遠程教育等服務。
1998年,就在廣州信網通掀起衛星接入市場波瀾的時候,中廣衛仍在爭論做不做。去年10月步雙威後塵,中廣衛開始衛星互聯網業務試運行,採用美國休斯DirctPC,推「中星在線」高速衛星接入和多媒體廣播服務,400K包月2500元,雄心勃勃要營造中國「最e的家庭」。2001年2月份正式商業運作。
中廣衛網路資源基本上有三大塊:75%左右骨幹網,去年底已經開通;百分之十幾做接入網,進行大半年了;剩下不到10%做在中美海底光纜事故中嶄露頭角的CDN(衛星和內容分配網路)。
十幾年來,國家一直對中廣衛大力政策傾斜和扶持。中國電信目前租用中廣衛的「東方紅三號」星23個轉發器(該星共24個轉發器),用於一部分話音業務的傳輸備份,這也是中廣衛的主要收入來源。「我們提供衛星信道,聯通的45M出口也是通過我們做的。」
在中廣衛中星在線總經理黃銳看來,出口帶寬比衛星信道本身的成本更大,衛星信道價格「剛性比較大」,衛星一上天15年成本就定在那兒了。眾所周知,衛星接入具有不對稱性,標稱值400Kbps,其下行和上行業務量比值約為8∶1。跟DDN、ISDN等傳統接入模式相比,中廣衛有一些優勢;但對ADSL、小區網、城域網等,成本比它們高,競爭力就有問題,只能「敵進我退」,因為衛星「手比它伸得遠」,而且實施快,「它還沒到那個地方,我先用著,用了二年你來了我讓你唄。」
意識到衛星通信市場本身有限,在全球的份額也就15-20%,中廣衛「絕不僅僅做一個衛星接入」,尋求全業務發展。有光纜骨幹網(象吉通當年走的路),也在爭取3G牌照。有ISP執照的中廣衛將「馬上拿到IP電話的許可」,號碼是17930;也在申請2.5G(頻率)的無線接入牌照。中廣衛正准備與一些ISP、ICP合作,把內容通過衛星信道廣播到小ISP或離用戶較近的局端。另一個方向,則是遠程教育。
中廣衛簡介
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ChinaSat)成立於1985年,在國家工商管理局登記,是國內首家運營衛星通信廣播業務的國有企業,現資產總額達12.3億元人民幣,隸屬於信息產業部。中廣衛現擁有「中星6號」、「中星8號」兩顆衛星。其中「中星6號「已在軌運營。公司經營多套VSAT系統,各種單、雙向用戶站已達2000個,服務於民航售票、海洋預報、地震監測、金融咨詢、期貨證券、話音通信以及無線尋呼和高速數據全國聯網等業務。受國家主管部門委託,中廣衛與「全球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簽署投資與合作協議,負責國內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的運營工作。為進一步促進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中廣衛正著力基於衛星通信技術的多媒體通信系統、寬頻高速數據傳輸系統以及衛星農村電話系統的開發。
鐵通老兵新傳
在七大電信運營商中,「黑馬」鐵通是最有可能跟中國電信在數據通信上「有一拼的」。鐵通很有底氣,「我們的數據網規模和中國電信相當」,鐵通技術總監周惠林說,數據業務「比固話的(10%)要大」。
繼全國范圍的放號和實現互聯互通之後,數據業務將來「絕對是鐵通的第二大賣點」。以其骨幹網、接入網為承載,路內的MIS信息管理系統也將「浮出水面」。
全程全網
進入電信市場,鐵通的最大的優勢:「全程全網」;採取了「人海戰術」,7萬人分布在12萬公里的線路上;還有政策優勢,「鐵路也是國家壟斷企業,允許鐵通利用鐵路的經營權進行光纜建設。光纜跟著鐵路走,設計、勘察、鋪設線路都很簡單了,不需要租地、征地。」
鐵通擁有全國三大通信網之一,擁有7萬公里鐵路沿線的通信網路和12萬公里的長途通信線路,其中干線光纜7萬公里,數字微波1.2萬公里。電話已覆蓋中國500多個城市、700多個縣城和集鎮。鐵通還開通運營了36個城市的互聯網以及1300多個城市的無線尋呼網。其採用最新技術的電視電話會議網,已經覆蓋全國70多個大中城市。
哪裡有鐵路,哪裡就會有鐵通。
鐵通投入運營後,向鐵路和社會公眾提供:固定電話、國內長途、本地電話、傳真和電報、接入服務、尋呼乃至衛星和有線電視電話會議系統、全國范圍內公共數據傳送及通信網路元素出租出售等通信業務。鐵通還將利用其專網優勢,大力發展大客戶戰略。鐵通2001年經營收入目標60億元人民幣;使本地電話用戶突破500萬戶,發展1萬個大客戶;發展互聯網撥號用戶10萬戶,新增尋呼用戶50萬戶。
但全國一張網並不能撒腿就跑。鐵路專網雖是全國第二大通信網,但只覆蓋鐵路沿線;採用不同技術分叉保護,而不是象電信公網以環網拓樸結構迂迴保護;帶寬有限;本地網薄弱,遠不是一個「電信級」的網路。要滿足公網的要求,鐵通尚需對傳輸網、交換網、數據及多媒體網和城域網等進行改造。
2001年7月12日,鐵通「不失時機」開通了京滬穗高速環9800公里、400G帶寬的DWDM/SDH光纖骨幹網一期工程。西南、西北和東北、東南等幾個環正加緊建設,預計11月底將全面開通。
鐵通400G光纖骨幹網的戰略意義大於實質性內容,它為鐵通提供綜合電信服務奠定了基礎,鐵通將來提升和拓展話音、數據業務預設了潛台詞。
最大的商機是網源出租。「國家只允許中國電信、聯通和鐵通三家電信運營商網源出租」。在這方面「我們有一些優點,因為網越大,越調度張路才能發揮你的優越性。但是,由於我們剛建成,特別是接入部分還有一些困難。」
本地接入網是鐵通面向社會發展電話用戶的基礎,也是鐵通的薄弱環節。今年初,鐵通即啟動本地網擴容改造工程,主要發展光纖接入、用戶數字環路等接入網技術,使本地交換能力達到1500萬線。
「路權內外」
由於歷史的原因,鐵路通信一直承擔著鐵路路內部系統的通信服務。鐵路如今正在為第四次全國大提速做准備,對於通信服務有著更高的要求。
正是為了滿足鐵路運輸實時管理系統的需求,鐵通開始建設數據網。「當時叫X.25(一種廣域網分組交換模式),有2500多條線的規模。」鐵通初期數據網的規模與中國電信不相上下,「包括各自的設備廠商,我們都是相互了解的。中國電信剛開始建的是3萬路埠,我們鐵道部5萬啊!」
不過,由於建了幾個專網,鐵通數據網的發展速度有限,數據業務在鐵通有很大的特殊性,仍在「路內」奔突。
目前鐵通的數據網已經完成了三期工程改造,基本覆蓋全國大中小城市,「有一千個節點,幾萬個埠」,主要是為鐵路運輸的管理信息系統(TMIS)、客票聯網系統(PMIS)、實時跟蹤系統(DMIS)等服務。此外,鐵通為大的IP運營商提供線路服務,為大客戶提供幀中繼、ATM-PVC/SVC、VPN等業務。為讓IP電話網覆蓋更多城市,鐵通還啟動了IP電話網的擴容。
以四大基礎工程———交換網1500萬線、以京滬穗高速環為基礎的全國寬頻網、高速互聯網以及基於全國統一平台的綜合信息服務系統為依託,鐵通希望自己扮演一個電信綜合信息服務商的角色。
鐵通簡介
中國鐵道通信信息有限責任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信息產業部核准,國家工商管理局注冊,由鐵道部控股(51%)、全國14個鐵路局等共18家股東(合計佔49%)共同出資組建的國有大型電信運營企業。公司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實體。鐵通在全國4個直轄市和29個省會城市設有分公司,總資產136億元,注冊資本103億元,員工近7萬人,專門從事固定電話、互聯網、數據通信等業務。鐵通目前由鐵道部直接管理,同時接受國務院電信行業主管部門的行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