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資產都包括哪些
包括銀行和非銀行機構。銀行機構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專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屬合作銀行。非銀行機構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和農業保險公司等。 金融機構: 1金融機構是指從事金融服務業有關的金融中介機構,為金融體系的一部分。 2金融服務業與此相應,金融中介機構也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 3同時亦指有關放貸的機構,發放貸款給客戶在財務上進行周轉的公司,而且他們的利息相對也較銀行為高,但較方便客戶借貸,因為不需繁復的文件進行證明。
❷ 中國銀監會關於加快推進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權改造的指導意見
銀監會最近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權改造的指導意見》(銀監發[2010]92號
❸ 目前農村的金融機構有哪些
農村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非銀行機構。銀行機構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專發展屬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非銀行機構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和農業保險公司等。還有一些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資產管理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
❹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有哪些
商業性銀行:中國農業銀行(這個不算小型了,呵呵),地方性農村商業銀版行,村鎮銀行
政策性銀行: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只貸款,不接受存款)
合作金融機構: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資金互助社,金融服務社,合作基金會
其他:小額信貸公司,租賃公司,保險公司
❺ 關於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
首先,要理解三個名稱的含義,農商行和農合行是在農信社的基礎上改制發展起來的,是屬於商業銀行的范疇,而農信社屬於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而不屬於商業銀行。
其次,農信社要成立成立農商行和農合行是需要達到一定的成立商業銀行的指標,但由於各地的信用社發展速度不一樣,所以出現了農信社、農合行和農商行並存的局面,但全國的農信社都在積極改革,最後都會成立農商行。
第三,編制方面,農信社是在省政府領導下的金融機構,但其編制是屬於企業編制,只有地市級辦公室領導才是行政編制,目前信用社還是有正式員工和非正式員工的區別,但是在待遇方面,目前信用社都在提倡同工同酬,在待遇上可能會有一點差別,但不會很大。
第四,待遇方面,單純從名稱上來說農商行的工資應該是最高的,但是綜合地域因素,各地的考核辦法不盡相同,農信社比農商行工資高的情況也會有,再從細處分析,銀行一般都是效益工資,就是農商行下面的分支機構工資也是不同的,差別很大,所以看待遇要看一個信用社的真實的經營業績。
希望以上資料對你有幫助,希望採納。
❻ 為什麼說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村金融主力軍,有什麼經典實例
少了個「是」!從這樣的思路開始寫:首先,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都有些什麼樣的為農村而開發出的產品。其次,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為農村經濟體系的建設都作出了哪些貢獻。第三,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對農戶的生產收獲有沒有幫助。第四,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在農村相比其他商業銀行有什麼優勢所在。最後,為以上四個標題作出總結。
❼ 農村商業銀行是屬於什麼性質的金融機構
屬於中小商業銀行。我國銀行體系分為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小型商業銀行。
一、中央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負責:管政策(貨幣政策)、管金錢(人民幣的發行及其流通的管理)、管市場(銀行間同業拆解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管外匯(銀行間外匯市場)、管黃金(黃金市場)、管儲備(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管國庫、管清算、管反洗錢。
二、政策性銀行
1、國家開發銀行:CDB,1994年3月成立,重點建設項目融資;
2、中國進出口銀行:TEIBC,1994年4月成立,針對國家產業政策和外貿政策;
3、中國農業發展銀行:ADBC,1994年11月成立,針對農村政策。
三、大型商業銀行
也就是我們所講的五大行,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
四、股份制銀行
包括中信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廣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恆豐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
五、中小型商業銀行
包含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外資銀行、村鎮銀行、地方銀行等。
拓展資料
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稅後利潤逐年大幅增長,2011年中國銀行業所實現利潤佔全球銀行業總利潤的近三分之一。我國銀行業規模發展迅速,但是利率市場化加快、內外競爭加劇、盈利增速下滑背景下,銀行金融[ 機構必須在業務結構、資源配置以及區域布局上均做出相應戰略性調整。
❽ 什麼是中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銀監會頒布的《抄農村資金互助社管理暫行規定》的定義: 第二條 農村資金互助社是指經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由鄉(鎮)、行政村農民和農村小企業自願入股組成,為社員提供存款、貸款、結算等業務的社區互助性銀行業金融機構。
❾ 求問試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如何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金融服務
本文就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如何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金融服務進行了論述,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問題與發展趨勢
(一)存在的問題
1、合作社發展不平衡。現有的合作社主要分布在種植業和畜牧業,水產、農機、鄉村旅遊等專業分布較少,有的還是空白。農民對建立合作社的目的、意義和要求的認識比較模糊,不同程度存在隨大流思想。
2、普遍存在人才、技術、資金短缺的突出問題。合作社生產程度比較低,生產地規模比較小,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要求差距還比較大。
3、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不完善。尤其是財務會計制度不健全,生產管理手段落後,品牌意識不強,市場信息不靈,生產的盲目性、隨意性比較大。
4、存在產銷渠道不暢通的情況。由於農超對接的門坎比較高,合作社生產的未經加工產品或沒有商標的產品不能進入超市,只能廉價賣給小商販,嚴重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二)發展趨勢
(一)深化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完善其內部管理體制
要按合作制原則完成農村信用社的規范化改造,再按自下而上控股的原則,建立縣級合作銀行。同時明確法人責任制,完善合作銀行核算制度和內部管理體制。根據所處地域、資產質量、人員素質等因素,合理確定各部門的考核指標,實行分類考核,以充分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然後再實施中國農業銀行控股,建立全國農村統一的合作金融組織體系,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建議將從上到下都有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改組成人民銀行的農村金融監管部門,只從事農村金融的監管工作,不再從事信貸活動。原有的資金如果是縣級信用合作聯社的則劃回到縣級合作銀行,剩餘資產劃撥到中國農業銀行,用於對縣級合作銀行的控股,同時各市級農業銀行還可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增加控股投資,並對縣級合作銀行進行業務指導與滲透。
(二)加快發展直接服務「三農」的金融組織
一是要繼續深化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引導其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特點,創新信貸產品,改進服務方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有差別的個性化服務,使之真正成為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主力軍。二是要規范民間金融,引導其發展成為新型農民合作金融組織,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供便利化的金融服務。三是擴大農村金融市場的對內開放,積極創造環境和條件,探索在農村設立小型商業金融機構,發揮小型商業金融機構在服務農民合作組織方面的信息優勢、區位優勢、組織結構優勢和適應性優勢,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三)強化管理,逐步提高農村信用社的資產質量
在成立縣級合作銀行後,應設立專門的信貸管理部門,對基層信用社進行業務指導與管理,加強對小額農戶貸款的管理,努力盤活農村信用社的資產。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增加服務項目和品種,積極改變農村信用社資產單一化狀況。
(四)大力發展農業保險,建立覆蓋農村生產、生活多個領域的農村保險體系
增強金融機構對農民合作組織貸款的信心,為農民合作組織融資提供保障。一是完善農村金融體系。重點是深化農信社產權改革,加快縣聯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的步伐,建立獎懲分明、充滿活力的新機制,使其真正成為縣域金融服務的主力軍;二是合理調整授權授信制度,適當擴大縣市支行及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審批許可權,向經營管理水平高、不良貸款比例較低的縣級支行及農村金融機構下放一定額度的貸款審批許可權;三是建立激勵約束兼容的獎懲制度,以貸款營銷額確定信貸人員工資獎金並提高獎勵標准,激勵信貸業務人員主動尋找市場、挖掘客戶。發揮財政杠桿作用,促進農業保險發展。農業保險的開展,需要建立在農民組織化基礎上。通過農村信貸促進農民合作社發展,通過合作社組織成員開展互助保險與擔保業務,在國家財政政策支持下,農村商業保險才能與互助保險結合起來。建立國家、社會、合作成員與農戶多主體分擔農業風險體制與機制,促進農村金融體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