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中國人在澳洲開金融公司

中國人在澳洲開金融公司

發布時間:2021-10-02 01:15:44

A. 如何在澳洲注冊公司

注冊澳洲公司所需資料:

1.擬注冊澳大利亞公司的名稱三個(英文),以PTY、LTD、PTY LIMITED結尾;

2.公司在澳洲的注冊地址,聯系電話,傳真以及郵箱;

3.公司擬在澳大利亞的業務性質,經營方向;

4.澳大利亞公司董事,最少一人,其中必須有一人為澳洲居民;

5.澳大利亞公司股東,最少一人,沒國籍限制,股東董事可為同一人;

6.公司注冊負責人Director的個人資料(出生年月、出生地、現住地址,聯系方式包括聯系電話及電子郵箱);

7.澳大利亞公司的董事或股東的股份詳細分配情況,默認股份數量為100股,股價按照每股1澳幣設置。

注冊澳大利亞公司常見問題說明

1.確認公司類型

在澳洲,公司(Company)主要分為Limited(有限責任公司)和Unlimited(無限責任公司)兩種。其中有限責任公司是比較普遍的公司類型。一般投資澳大利亞的企業都會選擇這種公司類型注冊,Limited(有限責任)是指股東對於公司債務享有有限責任,即只對自己認可的部分股權負責。

2.注冊澳大利亞公司名稱

澳大利亞公司注冊名稱是沒有特別限制的,根據澳大利亞公司法規定,公司名稱中部分字眼是不允許使用的,如:building society、trust、university、chamberof commerce、bank

3.注冊(營業)的地址

注冊公司時必須提供一個澳洲境內的地址,作為收取相關部門各類通知和信件的地址。

4.指定公司董事(Director)

私有公司必須指定至少一位董事,也可以指定多位。

註:公司法人必須有至少一人持有有效的澳洲永居簽證(PR)或是澳洲公民(Citizen)。

5.選擇股東(Shareholder)

股東擁有公司的股權,可以為個人或者是公司。股東有義務向公司支付與所持股權對應的金額。

6.澳大利亞銀行開戶

根據澳大利亞當地銀行政策,若需開設澳大利亞銀行賬戶需公司董事或全部股東親赴澳大利亞自行開戶。

如今,澳大利亞的生態系統已經逐漸開始替代新加坡和香港了,澳大利亞的經濟正在穩步增長,伴隨著澳大利亞政府對亞洲外商投資的利好政策,會有更多的亞洲企業投資澳大利亞市場。

B. 中國留學生怎樣在澳大利亞金融機構實習

有的學校是可以安排實習的,不過還長期在澳洲工作還是得先拿到PR

C. 關於中國人在澳洲淘金

19世紀中葉,伴隨澳大利亞「淘金熱」的掀起,很多廣東、福建的華人漂洋過海來到澳大利亞,1861年來澳的中國人達3.8萬,占當時澳大利亞總人口的3.3%。後因「淘金熱」平息,以及殖民政府推行使有色人種移民受到限制的「白澳」政策,華人人口逐漸萎縮。到1947年,就只剩下1萬人了。

評估,澳擁有金礦資源 9507 噸。其中:已探明有經濟意義的金礦資源 5415 噸,西澳占 62%,達 3124 噸;南澳居第二;新州居第三。已探明有次經濟意義的金礦資源 1269 噸,西澳占 71%,達 821 噸;昆州約 105 噸;新州約 63 噸;北領地約 94 噸。隱含金礦資源 2823 噸
http://r.club.china.com/data/thread/270727846/2712/48/24/2_1.html

中新網11月23日電據澳大利亞《星島日報》報道,澳洲發生排華第一炮的紐省藍坪窟(LAMBINGFLAT,現為楊格市YOUNG),在1860至1861年間發生一連串白人暴動,大量中國人被屠殺,但當地排華暴動竟沒有留下中國人死亡的記錄。當地的博物館正發起一次籌款運動,希望籌得八千元,用來保存和修補昔日白人淘金者大屠殺中國人時扯起的帆布旗幟,以記錄這段歷史。

這幅外界稱為「起來橫額」(ROLL UPBANNER)的旗幟,中央是一個尤里卡(希臘文EUREKA我想出了意思)式的十字,四周寫著「起來,起來,不要中國人」(ROLLUP,ROLLUP,NO CHINESE)。曾幾何時不知多少白人淘金者受到這幅營篷的帆布旗壯大膽子向中國人進行血腥暴行。

1860至1861年間,現在離悉尼四小時車程的藍坪窟曾發生一連串白人暴動。「起來橫額」比澳洲白人第一次民間騷亂的維省尤里卡旗遲了六年,但卻是澳洲排華的第一炮,奠定了1901年聯邦立國制定的白澳政策的基礎。1938年澳洲一套默片「白澳之誕生」更歌頌藍坪窟的暴徒。

據連同帆布旗一起在博物館展出的手抄紀錄,在1861年6月最後一個星期日,「3000名淘金者到來去驅趕淘金地上的中國人。」它又表示,一班「暴民突擊中國人,粗暴對待他們,強行將他們的辮子割掉」。

當時三個星期後《悉尼晨鋒報》這樣報道:「手無寸鐵,無自衛能力和毫無反抗的中國人,被為今次而備的短棒和鋤柄最兇殘的毒打,逐一倒下。」「一名不幸的中國男童跪下,淚流滿面,舉起雙手,懇求大發慈悲;一名暴民,用一根可以殺死巨人的短棒,一下便把他打倒在地上。」

令人驚奇的事,這些排華暴動竟然沒有中國人死亡的紀錄,唯一的死亡紀錄竟然是一名白人淘金者,他和其它暴民去法庭要救前日被捕的暴動領袖時,被警察的步槍子彈打中頸部喪生。

楊格歷史學會主席76歲的森信(JOYCESIMPSON)女士表示,她在楊格長大,早期都不知當地的排華歷史。她是在八年前參加歷史學會,才開始涉獵當地早年的歷史。

森信女士認為要保存這幅旗幟,不是因為它昔日所代表的,而是一種象徵,「我們遺留下來什麼垃圾」。

據紐省上議員曾筱龍翻查紐省省議會圖書館的紀錄,發現有四份與藍坪窟大屠殺有關的珍貴檔案。

一份是1861年3月中國人向紐省殖民地政府呈交的請願書,上有43名華人的中文名,其餘三份分別是關於當年3月和4月中國人呈交兩份請願信的議會紀錄,及同年4月金礦署長對排華暴動的調查報告。這即表示,上述六月慘烈的大屠殺,省議會沒有記錄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是大洋洲的一個大陸島國。她與中國遠隔重洋,但是早在100多年前,繼華人移居美洲的古巴、美國、秘魯等地之後,就有華人相率前往謀生。而華人成批移居澳大利亞,實始於19世紀40年代,即距今140多年之前。據歷史資料記載: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7月,有一隻「尼門羅」號輪船,裝載著100個成人和20個兒童,由中國福建省廈門,到達新南威爾士省之悉尼(即雪梨),這是成批到達澳大利亞的第一船華工(注1)。其後赴澳的華工人數雖無正式統計,但據1852年廈門英國領事的報告:在1849年內,由廈門赴澳的華工為270人,1851年為1438人,1852年為2666人,前後4年間,即達4300多人(注2)。起初到達澳洲的大多是從廈門去的閩南人,但隨後去的,則多屬從香港去的廣東籍台山、新會、恩平、開平、東莞、增城、高要、中山等地人。這些人大多數都是以「賣豬仔」(即契約工人)的形式前去的,而自備盤川的只是少數(如1849年去澳的270名華工中,自備川資者僅有28人)。他們到達澳洲後,受雇於當地的農場主,從事農業和畜牧業。到19世紀50年代初期,華人到澳的僅5000餘人。 大量華人移入澳大利亞,是在1851年(清咸豐元年)當
敬告:本文版權歸中山網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必須保留網站名稱、網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隨意刪改文章任何內容,我社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http://www.zsnews.cn地發現金礦之後。在「淘金熱」的推動下,一批批華人赴澳尋金淘金,從此展開了華人移澳歷史新的一頁。但這一頁歷史、則比先來者,更為凄涼悲慘,留下了澳大利亞華人淘金的血淚史。

澳大利亞金礦的發現

據史書記載:澳大利亞最早發現金礦是在1851年。實際上,在19世紀的前半葉,澳大利亞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黃金。盡管有1823年有一位政府測量員麥貝利恩(J。MCBRIEN)曾經報告說:在新南威爾士省(NEW SOUTH WALES)的巴瑟斯特(BATHURST)以東15里的魚河,發現過金沙。1839年至1842年間,也分別有人在新南威爾士省發現了金礦。但當地政府怕走漏了風聲,一直沒有把消息外傳,也沒有組織人力去開采。直到1851年一個住澳大利亞的英國人哈格里夫斯(EDWARD H。HARGRAVES)才正式開採金礦。哈氏原出生在英國,1832年抵澳,從事過多種職業,曾經過商,捕過魚。184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現金礦的消息傳到澳洲後,他曾到過美國淘金,幾年之間頗有收獲。在美期間,他留心觀察金礦的地形地貌。經過研究,他發現澳洲的新南威爾士省的地貌與美國加州的地貌很相似,因而他斷定新省一定會有金礦。於是,他於1851年1月7日從美國回到澳洲悉尼,立即到巴瑟斯特附近的山地觀察和勘探。結果使他喜出望外,他於同年2月12日,正式在夏丘溪淘金。這就是澳洲發現並開採金礦之始,從此揭開了澳大利亞淘金歷史的新篇章。後來,澳洲政府為了表彰他發現和開採金礦之功績,曾賞給他一萬鎊獎金,以資鼓勵(注3)。而哈格里夫斯,也就成了當時的知名人物。
黃金的發現並開采,的確成了澳大利亞歷史上劃時代的一件大事。從此,隨著淘金事業的發展,世界各地人紛紛涌到澳洲,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昆士蘭等省的人口急劇大量增加,促進了當地工商業的發展,把澳洲的社會推進到一個新的時代。與此同時,殖民主義者也從這里掠奪了大量的黃金,源源運回本國。所記載,僅1852年11月中的某一天,有三艘開往倫敦的輪船,就裝載著黃金7噸。難怪馬克思後來在《資本論》中也曾寫道:歐洲各資本主國畳幾乎所有的黃金,都是從澳大利亞和美國得到的(注4)。

受騙漂洋的契約華工

1852年(清咸豐二年)前後,中國的福建、廣東沿海各地,傳遍了澳大利亞出產黃金的消息。這些少消息最初是由設在香港的澳洲航運公司招工販子和經紀商人輾傳播開去的。他們誇大宣傳新金山遍地黃金的美好前途,目的是引誘中國的貧苦農民,甘心作為廉價勞工前往澳洲為他們開採金礦。
這時的中國腐朽的清朝已經日暮途窮。帝國主義列強的黑手陸續伸入,中國社會的經濟瀕臨破產。而清朝皇帝卻在繼續施展淫威,更加殘酷地壓迫剝削廣大窮苦百姓。加上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涌,戰亂頻仍。華南沿海的貧苦農民,或為生活所迫,或為逃避戰爭災禍,正想遠走他鄉,擺脫困境。此時,外國投機商人和招工頭,便在福建廈門和香港等地,設立所謂「豬仔館」,從事招募華工勾當。他們僱用一批批流氓地痞,施展金錢利誘和強迫硬拉等手段,騙取窮人上當。據歷史資料記載:「豬仔館」老闆規定:人販子不論使用什麼方式,只要把中國人弄到手,送到洋行門口,就可按人頭給予報酬。最初每一名「豬仔」,無論是騙、拐、掠、綁來的,一律酬給銀洋3元,後來漲到8至10元,有時竟高達90至100元。那些被騙招募的華工,就同招工販子或經紀人訂立契約。大都以3年為期,訂定華工到澳洲後,將他們的勞動收入作為贖身費。3年之後才得自由,才能自積工資。這就是所謂「契約制度」(INDENTURE SYSTEM)或稱「賣豬仔」的由來。這些華工就叫「契約華工」。
販運華工除了「契約制度」之外,還有採用賒單工制度的。即華工去澳洲的船票是從招工頭或經紀人那裡賒來的,抵澳之後在一定時期內,華工要以其勞動收入的大部分償還船票等費用。其實這也是一種變相的「契約」。此外了有少部份華工在國內靠借高利貸籌集盤川,以家屬作擔保,到澳洲工作後,將工錢匯回國內償還欠債。
華工們登上了招工販子的船後,就象落入「浮動地獄」。船上的水手全副武裝,凶神惡煞。他們隨意毒打,甚至開槍射殺華工。有時把全船華工鎖在艙內,禁止自由行動。當時,船主們大多違反有關國際航運管理的規章,超額濫載並扣減乘客的糧食和食水。又把超載的乘客盡量擠塞在船艙里。船上的通風設備很差,華工被磨病死、餓死,有的被打死或被拋下大海,也有被遺棄於荒島上。有的華工因不堪折磨,而悲憤自盡(注5)。

華人淘金的血淚足跡

由於維多利亞省的金礦較多,因此人們便把維省的首府墨爾本(MECBOURNE)命名為新金山,以示區別於美國的舊金山。
1851年以後,大批華工乘船陸續來到維多利亞省。船剛停岸,即成群結隊前往金礦區。當時維省西南部的巴辣勒(BALLARAT)是華工集中最多之地。據1853年統計,巴辣勒已避孕葯華工2000人,3年後激增至25000人。有一時期,巴辣勒全市居民中,華人占。該地的蘇華倫山(SOVEREIGN HILL)因為盛產黃金而被華工命名為大金山。巴辣勒之北的阿拉勒(ARARAT)和阿窩卡(AVOCA)也因盛產黃金而譽為「廣東礦脈」。
由於華工的大量湧入,引起了當地白失的不安,他們促使維省當局於1855年立法限制華工入境。除規定每10鎊噸船位限載1名華工外,還對每個入境之華人徵收人頭稅10鎊,並責成船長代收。此後,船主為了逃避繳納人頭稅,把運載華工的輪船駛向不用納稅的南澳省(SOUTH AUSTRACIA),華工登岸後,便循陸路步行300多公里進入維省境內各金礦區。據說:1855年至1858年間,由南澳登岸而徒步去維省的華工即達2萬人之多。歷史家是這樣描述華工「入山」情景的:
他們下了船,陸續登陸。一律穿著藍色或黑色的衫褂,首先在阿特列(ADELAIDE)城郊的草地搭營露宿。由向導向他們說明入山去去礦區的沿路情形。華工每隊約有100人左右,每人除付給向導費2鎊外,還要付130鎊作為搬運食物用具的費用。
他們由洛夫地山(MOUNT LOFTY)向東南進發,一路上餐風露宿,經常受到土人、毒蛇、野獸的襲擊,苦不堪言,到了威靈頓(WELLINGTON)後,他們便須涉水
渡茂來河(MURRAY RIVER),沿著5年前澳工人尋金的老路而行。
「有的人乘船來到洛勃(ROBE),便向東轉入內陸。洛勃是一個濱海小城,因常有大批華工過路,而帶來商業興旺,市面繁榮。由中國來澳的船隻,還滿載茶葉、絲綢、桐油等大宗貨物,在此停卸後,再裝載大量羊毛出口。1857年左右,此地經常有3000名以上華工停留等待入山。」(注6)
從各地奔波而來的華工,在金礦落戶後,立即賣命勞動。他們頭戴尖頂的圓形大斗笠,肩挑著簡單的行襄和採金淘金用的鋤頭、鐵鏟、畚箕,成群結隊翻山越嶺,行曀在崎嶇荒涼的深山路上,四處尋找金礦。一旦發現異色泥土,確認有礦藏,他們就駐紮下來,搭蓋簡陋棚屋(大多用碎石壘牆,樹皮蓋頂或用竹木搭架,樹皮作牆和蓋頂)。屋子很矮,人在裡面無法伸直站立。華工們只好席地而卧,或用樹條編織成床鋪棲身,以避身霜雨雪。
當時,華工用的采礦工具極為簡單項,多數用鋤頭鐵鏟掘井挖沙,一些人下井,把泥沙傳上地面;一些人在井口,用木盆盛著,不停搖動,以水沖洗。因為金沙比泥沙重,故泥沙被沖走後,粗金沙粒便留在盆底,這就叫「淘金」。華工們起早摸黑,拚命挖掘淘洗,累得腰酸腿痕,頭昏眼花,也不願停下來休息。他們沒有技術,工具簡單,通常華工只能在白人開采過而棄置的礦坑裡挖掘殘渣,因而被白人輕蔑地稱為「挖掘渣滓的傢伙」、「跟蹤者(TAILERS)」。「淘金「的華工,通過艱苦勞動,偶爾也能淘得殘留下來的金沙,後來白人常用「中國人的彩」(CHINAMAN SLUCK)來形容一個人的好運氣,就據此而來。時至今日,澳洲人購買獎劵時,常請中國人指點號碼或代購,他們稱之為藉助「唐人的運氣」。華工們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和運在故鄉的年邁雙親與孤苦妻兒的期望,經過長年累月的拚命勞動,終於得到了回報。他們將收獲到的黃金寄回或帶回中國者亦為數不少。據資料表明:從1856年7月1日至1857年6月30日的一年間,僅由墨爾本出口運往中國的黃金,即達111903兩(盎司)按當時價值約50萬英鎊。這就不得不引起了白人的妒忌和仇視,種下了後來排華暴行的禍根。
華工倦荒山野嶺採金淘金,除遭受塌井事故,有人葬身井底外,還要抵禦風霜雨雪的侵擾和毒蛇猛獸的襲擊,而且要對付粗獷的白人和野蠻的土人的挑釁和進攻。當
時深山土著居民極多,華工常慘遭殺害,令人目不忍睹。

淘金人實錄——譚仕沛著《閱歷遺訓》

早期去澳洲的華人中,多數是農民、工人或小商人,他們文化程度極低,自然很難對當時的淘金生活作文字的記載,至為可惜。但是,澳洲雪梨大學歷史系教授、僑史專家劉謂平教授,卻偶爾發現了粵籍旅澳華僑譚仕沛著作:《閱歷遺訓》。
譚仕沛為廣東南海縣人,生於1855年(清咸豐五年),由於家貧,聽聞澳洲盛產黃金,就於1877(清光緒三年),偕同父親、弟弟赴澳洲,初作淘金礦工,後改業經商因而政富。1925年,年愈七十的譚氏,為了將自己到澳洲艱辛的一生告誡子孫,親自憶述,請人代筆,寫下了《閱歷遺訓》。書中記述的事實,都是當時華工生活的真實記錄,因此,成為至今保存最珍貴的第一手華僑史料。
譚氏抵澳時已是淘金時代的後期,旅澳華人的遭遇更為凄慘。《閱歷遺訓》對當時的社會暴露無遺,現將譚氏父子兄弟的澳洲淘金生活實錄摘抄於下:
「世傳谷黨埠(劉渭平按:即澳洲北部之COOKTOWN)土產黃金,地不憂寶,采之無禁,掘之無竭。習聞不擦,父子兄弟同心嚮往,光緒二年十二月出五日由鄉祖道,初九日在港揚帆,十二年廿低埠(時已為1877年).頓失所望,據悉傳聞失實,誤聽偽言,金既難求,且也水土不合,因而致病者比比然也。沿途所見華人,鵠形菜色,非貧則病,愁嘆之聲不絕於耳。先進者不歌來暮,反切去思,後進者能不聆心憂。然既已來此,姑往探之。乃置鋤焉,備鏟焉,舉凡器用食品,或負之,或擔之,左提右挈。三年正月初四日,結侶入山,魚貫而行。比到十六米(即英哩、下同)時,夕陽西下,因而止息。露宿風餐,其苦可知。越二日戒途,凌晨遄征,人步亦步,人趨亦趨。既不敢離群而索居,亦不敢獨行踽踽,恐失援而為野人所算,剽食堪虞。所以載馳載驅,汗流氣喘而不敢自由止息者,我是之故也。及到二十米逢水即止,群焉卸擔,提汲執炊,各行其事。憩息二天,愛又啟行。履鵵岩,越崎嶇,及到廿六來。疲睏已極,舉步難移,人懷止息。又歇三天。行至四十米,滂沱大雨,坑水盛漲,欲濟無舟,徒興望洋之嘆。櫛風沐雨,淋漓盡致。守望水涸。而餱糧已盡。我迫轉回谷黨,以解糧食。及水涸首途,至五十二米止宿。屈計行程,已匝一月。到此則萬里平陽,一路康衡大道。至七十二米,名曰大山腳,亦雲殆矣。在此息處,此有次大山焉,高插雲霄,不知其幾千萬仞,紆徐而上,迤斜而下,憊桎難堪,詢諸行旅,曰此為八十二米。或輕棄其行李者有人,或作阮籍之泣者有人。手胼足胝,肩破血流,血衣膠固,牢不可脫,強為更衣,痛不可耐,嗚呼,無辜而受肉刑,不禁撫肩而太息。暫停數天而又行矣,至九十六米而止。然臣朔已飢,見有英人麵包鋪在,乞食於英人,幸亦憐而與之,聊以果腹。及至一百米,已越三月。乃拾淘沙,絕不見金,戚然憂之。適郭良兄道出其間,不吝指教,始曉開采,而所采又屬無多,每日不過一二分金,僅足糊口而已。乃時數恨人,命途多舛,腳生石疽,不良於行。聞道石疽用火炙石,石熱腳踏其上,血活即愈。吾如法試之,果有奇效。然尚末痊癒,同侶遠徒,不得不追隨而往,至百二米欲止,又聞百三米金苗極旺,群趨若騖,載奔載驟,及至百三米,時已六月。擇地而采,每日可得六七分。而父與弟相繼而病,呻吟枕席,焦慮萬分。幸遇陳盤兄過從,知為黑痧毛釘病,如法救治,其病若失。感恩圖報,辭不受謝,似此盛德,求諸今人,吾見亦罕。至於谷黨,世界艱難,流落而不得歸者,所在多有。此風傳至中國,凡有尊親莫不憂形於色。由中國匯舟來然後歸者,不知凡幾。吾堂叔聞此消息,將我房屋按典,得資一百六十元,由省萬全珍珠鋪匯來谷黨萬全安店,摺合英金三十二鎊,以為我父子兄弟歸家舟費之用。父因時運不濟,復病而費盡。至十一月到百六米,父子兄弟因困於此,苒荏數載……無一而可,不得已重舊業,復往採金……至乜泣大河(劉渭平按:此為MITCHELL RIVER,在昆士蘭省北部)一望汪洋,同侶棲息。是晚鍾鳴九點 ,突聞人群起,鳴示警,終夜戒嚴,如臨大敵,守至天明,立即徒避,時已五年,吾見採金究同海底捉月,又顧而之地。傭工酒館,每月可得工金兩鎊。是年除用外,實存工金25鎊16司令6便士,六載於茲,振作毫無。……」
以下敘他離開金礦以後,做過菜園養豬、墾荒種蔗、伐木、管工、開商店等工作及其成家經過和告誡子女之經商規則等。從譚氏的這本小冊子中,可見當時採金淘金工作這艱苦辛勞,而所獲無多,同時也可見在少數華人的成功史背後,正不更有多少老死異地或受害冤死的血淚事跡!

百年前金礦區之中文告示

19世紀中葉,在奧大利亞各省從事淘金的華人日漸增多。據統計:1857年表月間,維多利亞省共有華人25528人,至6月即有33694人,而1858年底,全省華人已增至42000人。但至1861年又減至24,700人,佔全省人中1/100在新南威爾士省,1856年僅有華人896人入境,1858年增至12,000人,至1861年全省共有華人21,000人,佔全省人中1/160昆士蘭省是在1869年以後才陸續發現金礦,華人又大批湧到,至1877年全省華人約有25,000人。
這時澳洲各地政府對於金礦區的主權和採金技術管理等,多有法令規定。1873年5月,昆士蘭省當局頒布了一項金礦區的法令,由一個名為亨利之譯員譯為中文。這實為澳洲華僑史上之一個重要史料,從中也可看到當時金礦開採的一些情況。現錄於下:
「曉諭華英人等知悉:今時英國所立規矩,善美俱全,本惠愛為心,以均平為治。誠恐知識者稀,以致爭端多事,故將各規例開於後。一規例:取泥皮鑫並伏咈嘮,取金每1人限管地方40尺四方。一規例:有水地方系2人合伴,限管地方100尺長,50尺闊。3人合伴,限管地方100尺長,70尺闊。4人合伴,限管地方,100尺四方。一規例:有水坑底,每人限管地方30尺四方。一規例:取白石地方,每1人限管地方40尺闊。一規例:有人開出新坑,像石湖金,官府另賞人情,多俾20個人地方。一規例:有人流長取金,官府另賞人情築塞水塘。一規例:取爛泥地方任從官定長短多寡。一規例:做泥中,若系停工,限期3日3夜,如若過期,有人爭奪,衙門不理。一規例:做泥口人等若遇伴有病,不能返工,祈報官府出人情幣張,方無爭奪。一規例:做石湖規矩,1人管得2人地方,2人管得4人地方,皆因有顆伴做中石功夫,不得藉斯爭奪。一規矩:大凡地方有木圍的,系人家稅地,千祈年不可入內鋤掘,如有不遵,拿到衙門,從重究治。一規例:唐番人等須要攬順幣,如無查出罰銀,從重施行,決不輕恕。」

淘金引起的排華風暴

華工的大量湧入,不可避風免地引起了當地歐籍白種人的反感。由於中國人刻苦耐勞,團結合作,在短期內即無可無不可蓄了一筆財富,這就遭到了歐洲移民的妒忌。他們認為:中國人搶走了他們的飯碗,中國人到這里不是想安家立業,而是想發財,撈一把就走,而且挖出的金子正源源不斷地運回中國。謠傳的煽動,更激起了白人的憤怒。他們叫嚷:「要有效地防止澳大利亞福地的金礦場變為中國皇帝和亞洲的蒙古躂怛部落的財產。」終於演變成排華暴行風潮,暴徒們以種種理由反對華人,誣說華人不合作,不衛生,不守法。當時產金的巴辣?約有華人9000人,僅有婦女2人,因而被白人誣指有不道德的行為。隨著反華叫聲的日囂塵上,排華的風暴隨之洶涌而來。1854年維多利亞省的歐洲移民舉行大會,決定於7月4日在本地高(BENDIGO)集體搞事,妄圖把全部華工趕出金礦區。幸被當地政府及早發現,採取措施加以勸阻,才沒鬧出嚴重事件。
據此引起了當地政府的注意。1855年(清咸豐五年)維多利亞省政府成立了「金礦皇家委員會」,對開採金礦情況進行了調查,最後竟通過限制華人入境的法案,規定凡經登記的船們只能搭華人1名,並且規定入境華人每人每年須繳納人頭稅10鎊,現成各船船長代收。此外,還規定每1華人每年須會1鎊「保護費」。澳洲當局用此款雇派1名「保護官」負責調解紛爭。規定對超過噸位限額入境之華人搭客,每人罰20鎊,船主罰10鎊。這個法案,是澳洲第一次限制華人入境之正式法令,實際上揭開了澳大利亞排華歷史的序幕。
1857年7月,維多利亞省巴克蘭(BUCKLAND)礦區首先爆發了排華暴行。在當局的慫恿下,約有500名白人。成立了反中國人同盟,之後,白人礦工成群結隊到案處圍攻中國人,他們肆意橫行,燒中國人的房子,搶中國人的財物,甚至殘暴地毆打中國人。結果造成三個華工被活活打死,數十名華工受傷,華工財產損失約值八、九千鎊。事件發生後維多利亞省政府才派兵維持秩序,暴行才告平息。巴克蘭礦區排華事件之後。維多利亞省政府意識到單靠限制華人入境已難秦效。因為華人可以繞過維多利亞,從鄰近的南澳省或新南威樂士省登陸,然後長途跋涉到維省金礦區來。而且因輪船不停維省各口岸,而使該省各岸商業蕭條,貿易額下降。於是維省政府當局呼籲新南威爾士各南澳兩省政府採取共同行動。南澳政府當即表示中意, 並於1857年通過了維省一樣的限制公地人入境法案。而新南威爾士省則被上院否決未獲,因此數年之後,華人到新省的人數遂急劇增加。這同樣引起了當地白人的妒忌和反對,1860年12月12日終於釀成了藍濱灘(LAMBING FLAT)事件。白人鬧事持續到次年9月,二、三千華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白人搶劫一空,焚毀房屋無數,死傷3人,財產損失嚴重。同處11月,新省通過了3年前沒有的限制華人入境法案。從此華人入境為減少,1862處為1,030人,1863年僅有63人。由於來澳華工減少,澳國的採金業日漸不振。
但是,維多利亞、南淵、新南威樂士省的限制華人入境法案,遭到了英國政府的反對。因為英國與中國清朝政府簽署了兩國人民可以自由來往的條約。英國為了維護處已在華的利益,不得不反對澳大利亞各省的排華法案。加之採金業由盛而衰,這三省的排華法案便先後自動廢止了。此後由1867年至1877年的10年期間,淵洲各地白人排公地情緒稍有緩和,形成排華的第一個回合。
1870年左右,北部的昆士蘭省(QUEENSLAND)陸續發現了黃金,公地工又大批涌去,至1877年,在昆士蘭省華工達25,000人,平均每7個居民中就有1個華工。據估計,當時白人淘得黃金130萬盎司,華工也淘得100萬盎司。這情形又引起了當地白人居民的反對,昆省當局再次採取了限制華人的種種措施,於是形成了第二個回合的排華。由1877年至1888年的10年間,新到昆士蘭省的僅有550人。
1888年6月12日至14日,大洋洲際會議在悉尼舉行,會議通過了更為嚴格的限制華人入境的議案規定:任何船隻每500噸只准載華人1人入澳wxf人入境必須造型書面許可證wxf人跨省遷移,也必先獲得准許等。這些決議,實際上幾乎把華人摒之澳大利亞門外。此後,在澳華人有出無入,至1888年在澳華人僅下50,000人,而至1901年,更減至30,000人。
1901年,澳大亞聯邦正式成立,決定採取「默書測驗法」進一步限制移民人數,規定每個進入澳大利亞的移民,都要在澳國官員面前默寫一段50字長的任何歐洲國家文字,這實際上等於關上了入澳的大門,華人往更加困難了。以後,澳洲白人更提出了「雪白的澳洲」、「澳洲人的澳洲「等口號,推行「白澳政策」(注10)。從此,昔日古澳洲大地上披荊斬?,為澳大利亞社會的繁榮和發展,灑下了無數血汗,作出了重大貢獻的中國人,竟成了排斥的對象。此時,各地的金礦也日漸枯竭,采礦業務實際上陷於停頓。華工也紛紛回國,倖免留下來的都相繼向城市轉移,從事菜園、菜販、洗衣店、家私工匠、小商販或經營零售商店等。淘金時代也便宣告結束了。

D. 急!!!中國人在澳洲創業史

1,李其芳是澳大利亞全科醫生與皮膚癌醫生,是澳大利亞青年醫生中的精英。他以非凡的毅力,在悉尼市凌格地區(LAME COVE)創辦了自己的醫療中心和皮膚癌治療中心,並以超凡的醫術與認真的態度為病人治病,獲得病人的普遍贊揚,也得到當地政府與衛生主管部門的好評,完美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醫德,獲得澳洲醫學界的高度贊許,成為海外醫生移居澳洲的傑出人物」。
…………………………………………………………………………
1964年,李其芳出生於海南陵水縣陵水鎮的一個小山村,中學時代的李其芳便是一名出類撥萃的學生。1979年,只有15歲正在讀高二時,懷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自信,他報名參加高考,沒想到竟然一舉考上海南醫專醫療專業本科班,成為全校年紀最小、稚氣未脫的少年大學生。

做為一名時代幸運兒,李其芳一路順風,畢業後分配海南級別最高的醫院——海南行政區人民醫院工作,並很快便專業定向為顱腦外科醫生,師從著名顱腦外科醫生史克珊。

一帆風順,春風得意,年僅20歲,正是青春似火的年代,對於李其芳來說。那是他人生中工作、學習青春激情熊熊燃燒的歲月。

那時,分配到海南醫院的醫生源自全國各醫學院校,自然不乏各名牌院校。雖然年紀小,雖然畢業於名不見經傳的專科學校,但憑借刻苦的學習、精湛的技術、忘我的工作態度,李其芳在幾十名年輕醫生中脫穎而出。曾被評為醫院的「優秀醫生」,曾做為青年職工代表上台講演,曾為剛分進醫院的年輕醫生介紹學習、工作經驗,並被醫院內定為「最有培養前途的年輕醫生」而重點培養。

理想的單位、理想的專業、似錦的前途,李其芳擁有全年級同學、同時代畢業的年青人羨慕不已的東西。可幹了4年之後,李其芳卻出人意外地選擇了離鄉背井、漂泊異鄉。

「擁有這么好的工作條件與生活條件,當時你為何選擇出國?」采訪時筆者問他。

「讓我萌生出國留學的因素有:一、醫院院長乃國外留學歸來的院長,知識豐博,技術精湛,卓有成就,是我心目中的楷模;二、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全國颳起一股英語熱。醫院的年青醫生自發組織起『英語沙龍』,我從中獲取了好多國外信息。於是,我認准了,要想專業上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就應該出國深造」。

「一石激起千層浪」。李其芳出國留學的決定,遭到周圍親戚朋友、同學的強烈反對。他們一致認為,在海南醫院這樣順順暢暢地走下去,李其芳肯定會成長為一名知名的顱腦外科醫生;西方各國家一致不承認中國的醫科大學文憑,更不用說專科學校的文憑。倘若如果英文不過關,那隻能當一名地位卑微的打工仔公民。放棄光明寬闊的康莊大道偏走黑燈瞎火的羊腸小道,無端荒廢學業、事業,實在太可惜了太不明智了。

總而言之,在各種壓力下,李其芳的選擇無疑是需要足夠的勇氣的,就象在茫茫的大海之上給自己選擇了一條新的航向,而這條新航向既沒有可以倚靠的岸礁和島嶼,也沒有可以預見的未來,

李其芳出國,走的是自費留學的道路,父親是基層幹部、母親是鄉村教師,捉襟見肘的家底,出國的費用自然得家裡靠東挪西借。

也許骨子裡與生俱來的堅韌、執著使然,明知出國的道路坎坷、前景莫測,李其芳偏偏咬住青山不放鬆。

經過一年的深思熟慮,李其芳將目光投向澳大利亞,一位父親的朋友的朋友做為他的經濟擔保人。

「出國時,有朋友見我背包里裝有一大堆醫學資料,對我說,你到哪裡是當打工仔,哪有醫生給你當?我笑著對他說,工是要打,但醫生總是要當……」。

1988年9月,這是李其芳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析點。背著簡單行囊的他,懷著「男兒立志出鄉關,學問不成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無處不青山」豪情與淡淡的惆悵,告別親人、告別家鄉。
當李其芳乘坐的銀鷹沖上藍天之時,他也象一隻敢於搏擊長空的雄鷹,從北半球飛往南半球。陌生的國度、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群,舉目無親的李其芳抵達悉尼的第二天,懷揣畢業證書與工作經驗介紹信一家醫院一家醫院的找工作,結果呢,處處碰灰。人們正色告訴他,澳洲政府是不會承認中國的醫生證書的。

為了生存,他只好到咖啡店當服務生、清潔工、給裝修公司打下手。幾個月後,他找到一份在醫院當醫療器械清潔工的工作,對此,他感到很幸運,因為這樣可以接近醫學,可以有機會與醫護人員交流而有助於提高自己的醫學英文水平。。

回顧找工的艱難過程,李其芳調侃的口氣說:「當時,我們借用毛澤東語錄來勉勵自己『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工作!」。

在半工半讀的過程中,他對澳洲政府的政策逐漸有了全面的了解。從重視國民健康出發,與西歐各國家一樣,澳洲很注重醫生的素質,所設的無論是考取醫學院校還是取得專科醫科、全科醫生以及無條件營業執照資格門檻都高得令人生畏。規定成績必須是最優秀的中學生才能報考醫科(其次是律師)。醫科大學最少得讀六年,畢業後只能在公立醫院工作,有幾年的臨床經驗才能申請加入專科或者全科醫生的訓練,訓練歷時三至五年,通過審查後必須經過各種嚴格的考試才能取得全科或者專科醫生資格,才能有資格在公立醫院、私立醫院當醫生、或者獨立開業。在澳大利亞,醫科大學畢業後,最少得奮斗七年左右才能取得全科或專科醫生資格。至於來自國外的醫生,無論你來自多高級別的醫院,無論你擁有多少年臨床經驗,要取得專科醫生或全科醫生資格證書,得經過專門機構的嚴格審查,得經過一道道十分嚴酷的考試。第一步是醫學英文考試;第二步是筆試,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200多道臨床基礎知識試題;第三道是臨床知識考試,包括口試與現場診病考試。據統計,數年來,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生第一次能通過考試者只有20%,通不過者有沒有復考機會則受每年參與復考名額的限制,假如超過限定的考試次次數而仍然通不過考試,則永遠失去考試機會,即終生不能獲取專科或全科醫生資格。

與所有漂泊異國艱難求學的海外遊子一樣,李其芳在悉尼半工半讀的歲月是艱辛苦澀的歲月,因為出國的幾萬元費用大部分是借債,得靠打工一點一點的寄回家還債。

「那些日子,我天天早出晚歸,上午聽課,下午在餐館打工直至夜裡11點鍾,再等公交車、坐公交車回到住處已是下半夜,躺在床全身骨頭就象快散架一樣。可再累再困清晨鬧鍾一響又得爬起來……」,談起那段打工生活,李其芳語氣黯然。

雖然乾的是毫無技術含量的活,但李其芳魂牽夢繞的還是自己的專業。他希望在基礎醫學研究方面尋找進入臨床工作的突破點。為此,他利用在醫院當器械清潔工的條件,多方委託朋友、熟人尋找神經外科的專家教授的幫助。

都市攘攘,人海茫茫,在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無論是找工掙錢還是找人幫忙,李其芳的心境,就象我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詩詞所描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1990年,他得到悉尼大學醫學院從事腦外科解剖與生理研究的理查德、邦爾教授的支持與幫助,這位好心的教授介紹李其芳到他的研究所當他的助理研究員,給了他一個開展基礎研究的平台。李其芳十分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而加倍努力,撰寫多篇科研論文發表,其中《中腦導水管旁細胞功能研究》,於1991年澳大利亞神經基礎科年會上宣讀,得到與會專家的贊許,也讓研究所從中發現他的才華,給他攻讀博士學位的兩份學獎金,一份是支付學費而不需再打工的獎學金;另一份是支付生活費的獎學金。

天道酬勤,李其芳以他的努力創造了一個機遇,這個機遇給他不僅僅是一個廣闊的平台、豐富的資源,更有視野的開闊與人生的積淀。在這里讀書、研究,他有著「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暢快,還能領略到比別人更多的精彩。

於是,自1992年,李其芳開始在悉尼大學醫學院攻讀學位。他一邊做博士學位研究,一邊復習功課參加該醫學院醫學生考試,他的目的一是以此提高自己的醫學英文水平,二是以此測試自己的基礎醫學知識水平。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在70名考生中,他的考試成績居然名列前茅,而且還是唯一的一名來自國外的考生。此次考試結果,大大增強他的自信心。

因為纏繞於腦里那揮之不去的干老本行的夢想,雖然讀博一路順風,可當次年通過全科醫生考試後特別是拿到澳洲永久居留證後,他毅然向學校提出休學一、二年……

談到參加澳洲全科醫生考試,李其芳回憶道:「當時(1995年)參加此項考試者,除了來自世界各國的醫生外,也有不少來自國內名牌醫科大學畢業生。換一句話說,我是與全世界的海外移居醫生競爭。一聽我來自中國,又是海南一所專科學校畢業,有的投以懷疑、鄙視的眼光,有的則直言不韙地潑冷水。結果呢?第一步醫學英文考試我是一次通過;第二步也是一次通過。就我所知,與我同一考場的幾十名考生只有廖廖幾人通過,其他全被刷掉。這對於非英語背景的考生來說非常難得,因為當時參加考試的上千名來自英語背景的醫生中,也只有10%人通過考試。第三步臨床考試,兩位專業教授坐在你的面前,一人接一人提問,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提問,沒有給你細思慢索的時間,也就是測試你基礎知識的牢固程度、思考問題的靈敏性、判斷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第一次考試我沒有通過,次年即1996年通過,取得全科醫生資格,即相當於我國從醫學院畢業的普通醫生的資格。但還不能獨自開業,如要取得開業執照,還得經過進一步的臨床訓練後,再向澳大利亞皇家醫學會提交申請。對了,講到這里,得介紹該澳大利亞皇家醫學會,該醫學會是一個全國性權威性醫學會,要取得會員資格,得經過澳大利亞著名的專家教授的嚴格的審查、嚴厲的考試(考試又分為口試與筆試),還得到醫院每科輪科兩年,還得到鄉下當鄉下醫生兩年以履行為民眾、為國家服務的義務等一系列訓練及考核後,才能取得該醫學會會員資格、才能獨立開業。在澳大利亞,來自海外的醫生,能取得專科或全科醫生資格已經很不容易。好多人奮斗到這一步便停止腳步知足而樂。可我這個人,個性好強。只有專科或全科醫生資格只能在公立醫院或私立醫院當醫生,如取得無條件營業執照而自己開業,全科醫生的收入是在上述醫院收入的五倍以上,至於專科醫生則是十倍以上。當然,收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澳大利亞皇家醫學會無條件執業證書是檢驗從醫者水平、能力的試金石。在爭取澳大利亞皇家醫學會全科醫生無條件執業證書過程中,我到雪梨皇家醫院、老人病院、婦科、兒科、內外科醫院每科輪科兩年,接受系統的全科醫生訓練後,還到鄉下當了兩年鄉下醫生,履行為民眾、為國家服務的義務」。

十年的苦苦攻讀、苦苦奮斗,披荊斬棘地通過全科醫生考試後,再接受五年醫院全科醫生訓練又當了兩年鄉下醫生,2003年1月,李其芳完成了全科醫生的全部訓練,回到悉尼,經過皇家醫生會全科醫生考試後,於2004年終於拿到全科醫生無條件營業執照。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這個營業執照,浸潤了你17年心血與汗水,其其含金量比博士學位的含金量還高。雖然你當年沒有讀完博士學位,但就醫學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來說,你不是博士卻勝似博士。做為當年曾任過你的課的老師,我為有這樣的優秀學生而自豪」筆者贊賞道。

「可以說,為拿到這個營業執1988年9月,這是李其芳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析點。。。很多人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天道酬勤,17年心血與汗水,李其芳成功了!可以說,為拿到這個營業執照,我付出的心血、汗水比拿博士學位高出一倍以上。好多從國內來的醫生都誠懇地向我請教成功之道……」李其芳直言道。

十七個春秋,十七載苦鬥,從一個處於社會最低層的打工仔一步步奮斗到澳國社會的一等公民,李其芳實現了他當初的理想「工是要打,醫生也是要當的」。然而。這當中的甜酸苦辣難以言盡。有道是,有所得便有所失,因為埋頭讀書、苦苦奮斗,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妻女,前妻耐不住寂寞而紅杏出牆,以致他不得不面對婚姻破裂、家庭解體的痛苦……

有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選擇越艱險崎嶇的道路,就可能擁有越迷人的風景」。悠悠歲月、漫漫人生,李其芳選擇的就是一條艱險崎嶇的道路,而他一路艱難跋涉、也一路喜收碩果。2001年,他到昆士蘭省北部鄉下農村當醫生時,發現那裡皮膚癌患病率較高,為此他把皮膚癌當作研究課題,應用精湛的外科技術為皮膚癌病人行切除手術。把病人視為親人的治病態度、甚高的治癒率,他受到當地民眾與醫療部門的贊許,一時名聲大振,也讓他感受了成功的喜悅。

拿到全科醫生無條件營業執照後,為了讓即將開設的診所能更好地為當地民眾服務,在對悉尼地區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他選擇皮膚癌患病率較高的悉尼市北部——凌格,籌資開設了一所全科與皮膚癌診所,診所里除了他本人外,尚有兩個專科醫生、兩個本科醫生,開設了腸胃專科、婦產科、理療科、營養科、心理治療科。他的診所成為該地區設備先進、科目齊全的醫療中心,受到病人普遍歡迎,也得到當地醫療部門的好評,好多病人開車一百多公里聞名前來找他看病。開業伊始,每天接待的病人就有一百來人。
………………………………………………………………………………
采訪快結束時,筆者對李其芳說:「你是海外醫生移居澳洲的楷模,是中國人的光榮,也是令母校非常自豪的一位學子,你能否談談你的感想及對海醫的師弟師妹們說幾句話?」

「無論在哪裡,我說我是海南醫專畢業生,沒有一個人相信。因為好多國內名牌醫科大學畢業者都做不到我今天的成績。但是,我認為,不管在哪個院校畢業,大家的機會都是一樣。不要以為海醫畢業生就比別人低一等,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確定奮斗目標,敢於進取,勇於奮斗,海南醫學院同樣能出大才」

「你必須有一個發展平台,才能展現你的水平、你的能力,你必須善於從失敗中吸取進行教訓、從成功中得到激勵、從竟爭中成長……」

「澳洲每年都吸收幾百名有臨床經驗的工作人員來澳工作,這就給有志於在海外深造者提供機遇,當然,首先得打好醫學英文基礎。雖然奮斗過程艱難曲析,但我憑借自信的力量、堅韌的毅力一步步走過來。我希望我的師弟師妹們的道路比我順暢!」李其芳情真意切道。

當筆者熱情邀請他今年12月6日回校參加建校六十周年慶典活動時,他說:「我去年年底回國,參觀了母校新校,很受鼓舞。很想回去參加慶典活動,可12月正是診所一年中最忙的季節,恐怕難以脫身,不過,我會為母校校慶盡點綿薄之力」

雲淡風清的言語中,這位優秀學子對母校的感恩之情溢於言表。

2,
羅成先生除了具有江西商幫特有的經商性格以外,還善於揣摩消費者和員工的心理,迎合不同主顧的要求,羅成被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評為馬來西亞歷史上最年輕最出色的中國投資者之一,2006年在馬來西亞創辦馬來西亞東方學子留學有限公司(Eastudy Services Sdn. Bhd.)的時候,尚未滿23歲。先後被馬來西亞泰萊教育集團、雙威教育集團、亞太科技大學、英迪教育集團評為最佳策略合作夥伴,為馬來西亞與中國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做出巨大的貢獻,率出提出了留學服務「B2C」即自助留學理念,也是馬來西亞國際教育管理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以至於,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部長莫哈莫卡立毫不吝嗇地稱贊羅成是中國出口到馬來西亞最好的「產品」。經過3年的迅猛發展,馬來西亞教育聯盟已經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教育服務公司,通過與馬來西亞院校之間的合作,每年接待中國、印度尼西亞、奈及利亞、伊朗等上千名學生。2008年回國創業,創立上海成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一口通軟體開發有限公司和上海互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9月宣布首筆融資200萬美金進軍新加坡互聯網市場,打造新加坡第一中文門戶網站-華新網。2008年底開始運營的新加坡教育聯盟也佔領了中國留學新加坡十分之一的市場。羅成的自助留學理念開始深入人心,引領出國留學的新風尚,幫助無數中國學子實現留學夢想。2009年11月底,羅成與澳大利亞教育界名人創辦了澳大利亞教育聯盟,同時在澳大利亞珀斯設立澳大利亞代表處,將自助留學理念引進到澳大利亞留學市場。

在2009年出國留學服務機構年度評比中,羅成旗下的馬來西亞東方學子留學有限公司獲得「國際教育貢獻獎」榮譽,馬來西亞教育聯盟網創辦人羅成也獲得了中國留學領軍人物稱號。

E. 中國人在外國打工,中國人不知道這家公司是違法金融公司,被拘留被送回我國了,怎麼辦

只是一個打工者,不是組織領導人,回來沒有任何事。

F. 如果持有澳洲的金融牌照,在澳洲是否可以銷售中國的金融產品

艾拓思是有兩個的,一個是在2007年獲得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的監管牌照,另一個是在2013年獲得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的監管牌照。AETOS艾拓思沒有FSA的牌照,因為在2013年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 )已經被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和審慎監管局(PRA)兩個所取代了。其中對經紀商的監管權由FSA移交至FCA。

G. 中國公民可以在澳洲銀行開戶嗎

不同國家對銀行開會不同的要求,嗯,比如有工作簽證的要求,或者是購房合同的么?泰國是具有工作簽證或者是房屋購買合同即可以辦理澳洲的話,建議去查一下

H. 怎麼在澳洲開戶買股票

你好,在澳洲炒股將被收取高額的手續費和資本利得稅。首先在E-trade開戶。可以在ANZ的網站上免費注冊開戶,E-TRADE是澳洲最大的Internet股票經紀(Broker),也是ANZ的全資子公司,最好順便在ANZ開了銀行賬戶,直接關聯,方便轉賬。然後在ASX網站上注冊MyASX用戶,並瀏覽它的網上課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澳洲股市,並且有從入門基礎到復雜的金融工具都有課程可以看。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在澳洲開金融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代理公司 瀏覽:727
興業金融租賃公司年報 瀏覽:257
在保險公司買理財產品是不是劃不來 瀏覽:251
270億理財上海銀行張揚路店 瀏覽:547
平安銀行代理貴金屬收費 瀏覽:222
許昌市融資的獎勵機制 瀏覽:571
上海期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66
貸款的住址證明 瀏覽:251
中融外包股票 瀏覽:265
期貨買入後可以持倉到交割那天嗎 瀏覽:748
期貨中標准化合同金額 瀏覽:788
股票和國家 瀏覽:782
玖富集團南山 瀏覽:649
匯率傳導機制理論 瀏覽:14
上海嘉銀金融服務有限公司6 瀏覽:428
買了理財產品可中途撤銷嗎 瀏覽:14
泰率轉人民幣匯率 瀏覽:988
期貨就是對沖 瀏覽:141
銀監會三農金融服務委員會 瀏覽:885
金融服務三農主力軍是什麼銀行 瀏覽: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