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古代金融機構管理

古代金融機構管理

發布時間:2021-10-04 11:26:30

『壹』 金融機構管理規定 是否仍有實施

首先來看什麼是金融牌照,我國的金融牌照又有哪些類別?參照微博簽名為「一個很扯淡的脫離了高級趣味的人」的知名逗比李三水老師的回答:
金融牌照的正式名稱是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是批准金融機構開展業務的正式文件。其定義可參考1994年由央行頒發的《金融機構管理規定》。
金融機構包括:
1. 銀行
2. 保險公司
3. 證券公司、交易所、基金管理公司、證券登記公司
4. 信託、財務公司、金融租賃
5. 期貨公司
6. 擔保公司
7. 典當行
8. 信用卡公司
9. 其他融資公司
10. 其他金融業務機構
2003年後,該《金融許可證》從央行頒發改為由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分別向該行業公司頒發。
證監會:包括證券相關公司和期貨相關公司。
保監會:包括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機構。
銀監會:銀行、信託、金融租賃、融資擔保、貨幣經紀、貸款公司、其他融資公司等。
典當公司被從金融行業中分離出來,需向當地商委申請,在商務部備案後領取《典當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金融圈註:目前的牌照都是稀缺資源,很多公司都沒法順利拿到牌照。現在金融機構里除了前五個還能發放金融許可證,其他幾個據說已經不發了。擔保公司現在都拿不出有效期內的經營許可證...
P2P或眾籌平台需要金融牌照嗎?
先說眾籌。產品預售眾籌(也稱獎勵制眾籌)無關乎金融牌照,股權眾籌需要拿金融牌照才能做嗎?
股權眾籌完全不需要牌照支撐;
何解?股權眾籌平台其實也只是一個信息中介平台,把一些企業的詳細經營信息放到網上,供投資人自行判斷風險,風險基本都是有投資人承擔的。
股權眾籌平台幫助交易,但並不介入資金,並非資金中介。所以,沒必要像銀行、保險那樣發放牌照。但監管還是必須的。

『貳』 金融業的發展歷史

現代金融業是從11世紀之後慢慢發展起來的,起源是從一個叫「聖殿騎士團」的機構開始的。

中世紀時,歐洲基督教的地盤被伊斯蘭教佔領了。到了11世紀,教皇進行十字軍東征,很快就解放了基督教的聖地耶路撒冷,然後把它開放給歐洲各地的朝聖者來朝拜。聖殿騎士團就是為了保護這些朝聖者而建立的。

但是很快地,這些騎士團的人就發現了:保護朝聖者可以作為一門生意來做。因為朝聖的路途很遙遠,朝聖者帶很多財物不安全,需要一個異地託管財物的體系。但是,歐洲當時小國林立,壁壘重重,不可能由哪一個國家建立這樣一個跨國的異地財務託管體系,只有像聖殿騎士團這樣遍布歐洲的武裝軍事力量才能幹這件事。

所以聖殿騎士團發現開展這樣的業務既方便,也特別賺錢:朝聖者可以在歐洲存錢,然後在耶路撒冷取用,跨國異地的匯兌就變得特別流行。很快地,這種業務就超出了保護朝聖者的范疇,在整個歐洲擴展開來。

在財務託管、貨幣匯兌的基礎上,騎士團發現原來金融業務才是最賺錢的業務,所以他們就拓展了業務:替英國國王保管他的王冠,替英國國王徵收稅費,替英國和法國經營皇室的債務、債券,還替各國的貴族進行信託理財。

擁有了資金實力以後,當各國國王交戰需要用錢的時候,騎士團就會給他們貸款。所以聖殿騎士團的勢力就越來越大,到14世紀,這些匯款、存貸、理財、支付等標準的信用中介業務已經隨著聖殿騎士團的拓展在整個歐洲流行起來,不單單是國王貴族,很多的普通百姓也開始在聖殿騎士團這里做儲蓄理財業務。

所以說,歐洲在14世紀的時候,整個社會已經有比較強的金融意識,而聖殿騎士團所扮演的正是「銀行」的角色,而且扮演了一個歐洲金融啟蒙者的角色。

(2)古代金融機構管理擴展閱讀:

14世紀之後,隨著英國、西班牙、法國幾個大國的興起,騎士團慢慢衰落下去。它衰落以後,歐洲還是有一個社會結構上的真空地帶,接著,其他的信用機構就發展起來,取代了它的地位。

一開始,義大利北部的銀行業興起,在地中海地區取代了聖殿騎士團的作用,為各國貴族和平民提供金融服務。到16世紀,西歐小國荷蘭的股票證券票據市場也開始崛起,成為歐洲的票據結算中心。17、18世紀之後,英國、法國的銀行業也慢慢開始發展,尤其是倫敦的債券交易所很快成為歐洲乃至全球的債券交易中心。

這一系列的金融業務,都延續了聖殿騎士團的金融遺產,在這個基礎上,歐洲就逐漸形成了以「銀行為中心」的、「分權制衡」下的信用體系,我把它稱為歐洲的「銀行貨幣信用體系」。這個體系,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歐美金融市場的雛形。

『叄』 中國古代的金融機構里有賬局嗎什麼性質呢

應該稱為票號,商號吧,明清時期已經發展得很完善了,朝廷和私人都有開辦

『肆』 古代金融業特點

  1. 區域性。古代由於交通,信息傳遞的問題,大多數都是區域性的金融。

  2. 原始性。古代幾乎全部是使用原始的存貸差爭取利潤

  3. 官方性。古代基本都是官方主宰,私人很少或者說私人商業行為多少都有官方的背景

『伍』 中國古代的金融機構最終為什麼沒有發展成為近代的銀行

這要從兩個方面來說:
一個是內部原因。首先是經濟基礎的原因,其次是封建政府的原因。
封建經濟到了近代,盛極而衰,它不支持產生金融寡頭。
重農輕商的封建經濟政策,不給那些資本萌芽生存的空間。
作為封建政府,清政府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扶持一些國內資本。
北方的票號、南方的錢庄從來都是清政府予取予求的臨時性工具,從來不是他們扶持的對象。
另一個就是外部原因。首先是外來侵略勢力的打壓,其次是市場的競爭結果。
到近代,眾所周知,列強環伺,都想把自己的觸角伸進中華大地。
這種情況下,怎會容許你自己的花開放?
但是他們給你擺開的卻是使用叢林法則的市場競爭機制。
發達的外來銀行自然擊垮了落後的票號、錢庄!

『陸』 我國金融機構的雛形始於哪個朝代

我國的金融機構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時期,那時候中國最早出現了當鋪。

當鋪起源很早,在南朝時已有寺院經營為衣物等動產作抵押的放款業務。唐朝當鋪成為質庫,唐玄宗時有些貴族官僚修建店鋪,開設邸店、質庫,從事商業和高利貸剝削,它與櫃坊同在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唐會昌5年,皇帝的一個文告中說:「朝到衣冠」,「貸承華胄」以及「清途」們都私置質庫樓店,與人爭利。

宋代當鋪稱長生庫,由於宋朝社會經濟日益發展,長生庫(質庫)亦隨之發達。富商大賈、官府、軍隊、寺院、大地主紛紛經營這種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業務。

(6)古代金融機構管理擴展閱讀:

金融機構通常提供以下一種或多種金融服務:

1、在市場上籌資從而獲得貨幣資金,將其改變並構建成不同種類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資產,這類業務形成金融機構的負債和資產。這是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行使這一功能的金融機構是最重要的金融機構類型。

2、代表客戶交易金融資產,提供金融交易的結算服務。

3、自營交易金融資產,滿足客戶對不同金融資產的需求。

4、幫助客戶創造金融資產,並把這些金融資產出售給其他市場參與者。

5、為客戶提供投資建議,保管金融資產,管理客戶的投資組合。

上述第一種服務涉及金融機構接受存款的功能;第二和第三種服務是金融機構的經紀和交易功能;第四種服務被稱為承銷功能,提供承銷的金融機構一般也提供經紀或交易服務;第五種服務則屬於咨詢和信託功能。

『柒』 中國古代的金融機構為什麼沒有發展為近現代的銀行

一、思想傳統的原因:明清的票號及商行,通常是由親友或同鄉、同行合股開辦,甚至股東退出,其股份也只能轉讓給前述人物。票號的業務也集中向上述人物開放。

而且從業者並不把票號視為可以傳之子孫的家族產業,很多從業者在年老後就關掉票號回鄉養老。這種經營上的短視行為導致票號的規模與利潤受到極大制約,影響了中國古代金融業的發展。

二、經營環境的原因:金融業與工商業互為依存,工商業發展遇到阻礙,金融業自然隨之凋敝。雖然明朝至清朝前期中國的手工業及商業發展比較迅速,但清朝中後期由於社會動盪,經濟發展受到嚴重沖擊。

(7)古代金融機構管理擴展閱讀:

銀行產生的原因和畢竟如下:

銀行的產生和發展是同貨幣商品經濟的發展相聯系的,前資本主義社會的貨幣兌換業是銀行業形成的基礎。貨幣兌換業起初只經營鑄幣兌換業務,以後又代商人保管貨幣、收付現金等。

這樣,兌換商人手中就逐漸聚集起大量貨幣資金。當貨幣兌換商從事放款業務,貨幣兌換業就發展成為銀行業。

最早的銀行業發源於西歐古代社會的貨幣兌換業。最初貨幣兌換商只是為商人兌換貨幣,後來發展到為商人保管貨幣,收付現金、辦理結算和匯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費和手續費。隨著工商業的發展,貨幣兌換商的業務進一步發展,他們手中聚集了大量資金。

『捌』 什麼叫金融機構

金融資產是實物資產的對稱,是以價值形態存在的資產。企業的金融資產包括:交易專型金融資產屬,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及持有到期投資。個人的金融資產包括:個人存款、股票、債券、基金、證券集合理財、銀行理財產品、第三方存款保證金、保險、黃金、信託等。

『玖』 金融管理機構與管理性金融機構的區別是什麼

金融管理機構與管理性金融機構的區別是什麼?管理跟金融有區別。

『拾』 中國最早的金融機構是什麼

‍‍

商品經濟發達較早,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特點之一。而我國的金融業務也在很早以前便已出現。一般而言,學界普遍認為我國最早的金融業務應該是典當業務,但最開始一般都屬於個人行為,並沒有專門的機構來專門經營典當業(有人說周禮中已經記載有「泉府」這一專門經營借貸的機構,但其實可信度並不高,對此我在下面會有論述)。目前,學界一般都將南北朝時期寺廟中的寺庫認為是我國有史料記載的最早的信用機構,同時也是我國典當業乃至金融業的開端。寺庫的發展歷經南北朝、唐、宋、元,換了各種各樣的名稱(如質庫、解庫、長生庫),並在明代最終走向了消亡。在這里,我通過查閱資料和思考,將寺庫這一特殊的信用、金融機構的歷史大致還原了一下,總結起來,南北朝時佛教的興盛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原因:一是佛教教義對亂世中廣大平民的吸引。永嘉之後,北方陷入長期的分裂,各個民族紛紛建國,彼此攻伐不止, 甚至達到了「無月不戰」的地步,以致「天下騷然,民不堪命」,「百姓流亡,中原蕭條,千里無煙」 連年的戰亂再加上日益沉重的租調使得人們民不聊生。這時,宣揚輪回和因果報應的佛教為人們描畫了一個通往極樂凈土和美好來世的道路,為在現實痛苦中苦苦掙扎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安慰,於是佛教便大范圍的傳播開來。相比較而言,南方相對穩定,這也是為何北方比起南方佛教更為興盛的原因之一。二是統治階級的大力扶持。南北朝時期,南北方的統治者多篤信佛教。除卻統治者自身的原因,正如簡修煒和庄輝明(1988)在其文章中指出的,對於當時的北方統治者,作為異族統治中原,他們缺乏自己有效的統治思想, 容易在接受儒學的同時接受佛教思想。 並且把佛教視為「戎神」 而加以尊奉, 從而使佛教成為統治思想的重要補充。這也體現了當時作為異族統治者對漢族強勢文化的防範心理。把這個意思說得最明確的是後趙的石虎, 他在報王度書中說: 「聯出自邊戎, 吞君諸夏, 至於饗祀, 應從本俗。佛是戎神, 所應兼奉。其夷趙百姓有樂事佛者,特聽之。」8而對於當時的南方統治者而言,他們之所以崇尚佛教, 不僅是為了加強政治思想統治, 而且也作為自己對現實矛盾無法解脫的精神麻醉劑, 即在利用宗教麻醉人民的同時,也要自我麻醉。因此, 南朝從門閥世族到各代帝王大都祟佛。極端的如梁武帝蕭衍,甚至三次捨身如空門,還是大臣將集錢將他贖回。9在南北各朝歷代統治者的帶頭信奉和提倡下,佛教逐漸走向極盛。當時,各朝帝王不僅耗費大量資源興建寺院,並且還賞賜給寺院大量的土地,許多官員富戶也紛紛向寺院贈送土地和財富, 社會財富逐漸向寺院集中。

‍‍
閱讀全文

與古代金融機構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企賣股份 瀏覽:785
融資租賃宣傳語 瀏覽:157
2009房地產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 瀏覽:931
2017深圳瓶裝煤氣價格 瀏覽:646
招商證券調整傭金 瀏覽:115
期貨沽空是什麼意思 瀏覽:616
中國銀行理財收益率有保證嗎 瀏覽:490
理財產品對客戶好處 瀏覽:244
外幣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 瀏覽:141
安邦理財產品收益率 瀏覽:657
什麼叫金融資產與金銀資產 瀏覽:50
藍光地產信託 瀏覽:403
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回購 瀏覽:477
金融機構抽貸壓貸如何解決 瀏覽:564
華鑫證券龍頭 瀏覽:32
世界上第一家以銀行命名的金融機構是 瀏覽:191
新疆金鑰匙集團合規嗎 瀏覽:31
蘇州抵押貸款 瀏覽:309
7萬多傭金一次性拿交多少稅 瀏覽:449
交易性金融資產應交稅率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