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推動互聯網金融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2015-2020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領航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由中咨領航資深專家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撰寫,主要依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國家海關總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相關行業協會、國內外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專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報告首先分析政策、經濟等環境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影響;接著從國內外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發展熱點、市場規模把握行業整體現狀;然後從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供需、細分市場及時發現機會點和增長點;進一步從互聯網金融市場競爭、重點企業搜集競爭情報,進行競爭定位;最後從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進行戰略預判;而且綜合了互聯網金融行業投資風險和投資機會制定投資戰略規劃。
2. 如何改進銀行金融服務的的對策及建議
對策及建議:
(1)大力發展中西部及農村地區的金融市場堅持西部大開發戰略,大力發展西部經濟,加大對西部信貸力度。
(2)對民眾,加強金融服務宣傳力度,使得西部低收入者也能利用金融工具使自己的財富最大化。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政策機制。政府應該金融支持與財政扶持並重在加強支農惠農政策,加大財政支農力度的同時,逐步建立信貸支農的財政貼息、稅收優惠、風險補償、中介服務等政策機制,為農村金融服務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快農村金融服務創新。大力整治社會信用環境。
(3)對農民進行金融知識的培訓,讓農民利用各種金融工具使自己的財富最大化。
服務意識創新。
(1)服務意識的創新,首先是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客戶購買金融產品是為了享受金融服務的,只有認識到客戶的重要性,並且一切服務圍繞著客戶,才能留住客戶,留住客戶的資金。
(2)其次是樹立「銀行客戶雙贏」的經營理念,在服務產生的價值理解上要發掘層次的內容。再次是樹立「服務第一」的思想觀念,在服務內涵上應根據市場需求的發展變化,開辟新功能,增加新內容,拓寬新的服務渠道。
(3)第四是服務要不斷創新,緊跟時代步伐,在服務的空間上擴展;把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由系統地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發展中間業務轉移到全方位支持社會經濟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領域中去。最後是樹立「服務到家」的主動服務理念,使服務意識與不斷變化的服務需求和拍甚至超前。引進回訪制度。客戶辦理完業務離開並不是服務流程的終止,需要建立創新性的銀行回訪制度。建立創新性的顧客回訪制度一方面有助於銀行保持現有顧客、尋找潛在顧客,使銀行服務流程的終點重新又變為起點;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回訪准確把握顧客需求,為產品創新提供必要的資源。
明晰市場定位,實施差別化、個性化服務策略。首先,建立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對客戶的檔案分門別類進行管理,據個人的性別、年齡、職業、交易習慣和業務偏好等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化的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通過全方位的個性化特色服務,不斷吸引客戶,培育更多客戶群。其次,銀行要進行充分調研,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進行市場細分,將客戶分為優質客戶一般客戶和低質客戶等不同層次,不同層次的客戶對銀行金融服務產品的需求各不相同,給銀行帶來的利潤相差也很大。銀行要根據自身特點,確定主要目標客戶,為其置身定做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產品,獲取更大利潤。
提高金融創新能力,為客戶提供豐富的金融產品和特色服務。商業銀行可以從三方面採取產品創新的措施。
強化制度建設 建立健全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強化業務經營、用工管理及分配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尤其是要建立新型人事管理制度,並且有效實施內部控制體系。對於金融服務從業人員的監督要到位,防止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騙取客戶資金,或者私自客戶資金。另外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支持和鼓勵員工為做好工作所作的全部努力,包括創新、對銀行的忠誠和責任感等。建立員工業務考核獎懲機制,採用目標責任制的形式,將目標責任與考核獎懲掛鉤,為了有效的調動人的積極性,可以從物質激勵、事業發展激勵、培訓發展激勵、工作激勵、精神激勵幾方面人手。
服務創新中的人才培養 服務創新中的人才培養商業銀行應培養一批具有現代化科學技術和金融理論實踐水平的人才,以適應新形勢下金融為經濟服務的客觀要求。一要組建專門的創新團隊,充實科技隊伍,增強科技保障實力。二要加強對一線員工的培訓,提高業務技能。提升技術在服務創新中的支持力度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服務創新,三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把握先機,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四是加快科技應用推廣和創新步伐,進一步把商業銀行的科技優勢演變為核心競爭力,開拓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在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務的同時,促進商業銀行的超常規發展。
3. 如何促進服務業發展的
為您轉載以下資料,供您參考:
轉變發展觀念,把服務業作為促進我市經濟全面發展的戰略產業。世界經濟發展規律表明,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服務業的比重逐步上升,並將在工業化中後期階段,逐步超過第二產業而成為主導產業。因此要把加快服務業發展同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緊密結合起來,促進服務業與工業相互促進、融合發展;要注重加強政府規劃引導,進一步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統籌推進服務業發展;要注重解決影響和制約服務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切實有效地滿足消費者和生產者對服務的不同需求,逐步扭轉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的局面。 2、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製造業發展水平。經濟發展的過程其實就是製造業與服務業發展的互動過程,工業化發展到今天,一方面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另一方面也對生產性服務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全市工業經濟突飛猛進,但產業結構和技術含量不高。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實現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的互動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服務業的重中之重,對製造業具有強大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要把現代服務業與現代加工製造業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在物流、金融、信息、商務、研發等重點領域主動承接生產性服務業轉移,不斷提升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對先進製造業的綜合服務功能,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產業內部的專業化分工體系,推動企業通過經營管理方式創新,逐步將發展重點集中於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和品牌運作,將一些非核心的生產性服務環節剝離為社會化的專業服務,以核心競爭優勢整合專業配套企業的服務供給能力。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中介體系,推動產業間合作。 3、從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著手,加快傳統行業改造。服務業行業門類眾多,要提高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和整體素質,必須大力調整和優化服務業行業結構,要從有利於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出發,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在加快傳統行業改組改造、升級換代的同時,大力發展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興行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行業在我市服務業中佔主導地位,對國民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在穩步發展這幾大支柱產業的同時,加快升級改造的步伐。傳統的交通運輸、倉儲、郵電企業要改變簡單提供運輸和倉儲服務的方式,不斷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務領域,逐步向現代物流業轉化。依託生態文化旅遊圈和經濟帶建設,構建現代物流體系,重點建設港口物流園、農產品物流中心,大力發展農產品市場流通、現代物流業和商貿流通業。批發零售貿易業要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運用連鎖、配送、代理等現代流通方式,採用計算機、網路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實現流通業的現代化。同時發揮文化資源大市的優勢,在集中力量文化旅遊資源的同時,大力支持以水資源為依託的生態旅遊業的發展。 4、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機制,實現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長期以來,全市服務業市場化程度較低。一些應當或可以作為商業化經營的領域,如科研、廣播電視、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等,被當作公益型、福利型的事業來辦。行業壟斷現象十分普遍,市場准入的限制比較多,競爭不充分,在銀行、電信、保險、等服務領域,至今仍保持著十分嚴格的市場准入限制,人為地抑制了服務業的發展。因此,要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改變原來市場准入限制過嚴、透明度低的狀況,按市場主體資質和服務標准,逐步形成公開透明、管理規范和全行業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允許和鼓勵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國有經濟進入服務業,形成與國有經濟企業相競爭的局面,增強市場機制的作用,提升整個產業的綜合質量。同時,要繼續深化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險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等社會保障事業,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進程。 5、加大對服務業的扶持力度,支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在堅持市場化導向的前提下,通過政策扶持,支持符合行業發展趨勢、代表市場發展方向的優勢服務企業加快發展,不斷增強服務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