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瑞典國家銀行設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為何諾貝爾的後代並不承認
諾貝爾經濟學獎並未得到諾貝爾後代的認可,主要原因你是諾貝爾的初衷是貢獻在物理化學領域的人士,連皇家科學院私自設置!模仿諾貝爾文學獎和物理學獎的頒獎模式!
諾貝爾後代反對。
瑞典皇家銀行表示,在以後的過程中將會逐漸設立諾貝爾其他獎項,比如說諾貝爾金融獎,比如說諾貝爾商業獎等等,你是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影響力之下,諾貝爾獎確實每一年都會有新的更新和新的,是諾貝爾的後代們卻反對諾貝爾獎要設置一些,聽起來靠譜,但研究起來不靠譜的獎項!因此瑞典皇家銀行和瑞典皇家科學院也會對諾貝爾後代的說法進行參考!
⑵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怎麼把百億資產破產
在普通人的概念里,新疆商機網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應該屬於高級專家,怎麼可能會破產呢?但歷史上還真有過新疆商機網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捲入破產案的先例。1998年,世界上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長期資本基金瀕臨破產。如果不是美聯儲介入干預,這家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將提前十年引發美國金融危機。長期資本基金的創始人中,便有所有金融專業的學生所熟知的兩位諾獎得主,即期權定價理論的提出者邁農.斯科爾斯和羅伯特.默頓。後者的連續時間金融理論是現代主流金融學的基礎。但就是在這兩「大仙」的幫助下,華爾街頂級的基金被搞砸了。
諾獎得主如此,其他專家自不待言。幾乎每年北大學生寫的課程論文或畢業論文都會有幾篇是關於中國開放式和封閉式基金業績評價的。所有的研究結果都表明,中國基金經理的業績貢獻為負數。或者說,如果普通投資者買不需要管理的指數基金,那麼他們的風險調整後收益要顯著超過股票基金。其實美國同行的業績也同樣糟糕。多年來的實證研究表明,共同基金整體的風險調整後,收益要顯著低於市場指數收益。基金的作用主要是為投資者提供不同風格的選擇,而非貢獻收益。所以我給普通投資者的建議是,如果非要買基金,就買指數基金吧。
股評家們會不會表現得好一些呢?答案只有兩字:呵呵。2012年8~11月新浪舉辦的模擬炒股大師賽邀請了55個炒股專家來操盤。在此期間,上證指數為-4.95%,而55個專家的中位數收益僅為-11.66%。其中比較懶的5名專家(如著名的財經評論人「水皮」)從未操作,收益為0,在55個專家中並列第5。模擬炒股跟實盤操作有不小的差別,但相信讀者看了如此的成績之後,應該不再相信什麼股評家了吧?
在散戶投資者看來,媒體上的股評家通常講得頭頭是道。但在專業人士眼中,股評家們的分析一般都缺乏嚴謹的邏輯,很多觀點都不值一駁。某個時常亮相主流媒體的女財經評論人經常缺乏常識地信口開河,成為財經界的笑談。那麼,那些受過一流大學金融專業訓練的股票分析師表現會好一點嗎?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中國證券公司僱用的賣方分析師每年發布幾十萬份股票研究報告,超過90%的投資建議為「買入」。在過去幾年有買過股票的讀者應該知道,如果90%為「賣出」建議顯然更合理。
和基金經理的情況相似,賣方分析師的差勁表現也是國際慣例。以2009年為例,華爾街分析師最看好的十大股票平均收益為22%,最不看好的股票平均收益「僅為」70%,同期標普指數漲幅為26%。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因為賣方分析師存在的目的就是招攬生意。如果分析師建議客戶賣出某上市公司的股票,那麼東家將很難從這家上市公司接到發行股票的活兒。
從2001年開始,美國證交會開始著手調查華爾街投行分析師的利益沖突問題。監管部門的調查表明,前十大投行都存在迫使分析師發出過度樂觀投資建議的現象。在監管部門訴訟的威脅下,2003年4月華爾街十大投行同意支付總共13.8億美元的罰金,並承諾保證分析師意見的獨立性。從事後效果來看,罰款是交了,研究報告還是沒變。2008年初,次貸危機前夕,雷曼兄弟公司已經風雨飄搖。但是跟蹤雷曼的17個華爾街分析師中,有9個建議「持有」,5個建議「買入」,2個建議「強烈買入」,只有1個建議「賣出」。看過這段,估計大家對華爾街「金融精英」的理解有所增進。
我們上面討論的邏輯有些不連貫。開始我們討論的是專家們的能力問題,到後面討論的是操守問題。那麼如果撇開操守問題,股評家和分析師們自己的投資業績如何呢?曾有「中國第一庄托」之稱的趙笑雲2011年回歸中國股市成為私募基金經理,剛開工沒3個月基金凈值便跌去了1/4,大幅跑輸大盤。其他股評家們的表現也好不到哪裡去。針對中國陽光私募基金的業績回歸分析表明,私募基金在同等風險水平下一樣跑輸大盤。而私募基金經理的三大來源是共同基金經理,股評家及分析師。私募基金的激勵機制源自美國對沖基金,在超過保底收益的情況下,基金經理可以分取超額部分的20%。因此私募基金的業績應該是基金經理真實能力的體現。
多年以來的學術研究表明,部分基金經理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表現優於大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便泯然眾人。對沖基金在這方面有著非常糟糕的記錄。往往一家基金好上幾年之後,立刻轉頭給投資者帶來巨額虧損。著名的老虎基金曾在二十年的歷史中為投資者帶來平均20%的收益,但2000年做空日元帶來的50億美元虧損將其業績直接歸零。2005年不凋花基金經理亨特曾獨力帶來10億美元的巨額利潤,翌年他便創下紀錄,一周內為投資者虧掉了50億美元。2008年做空次貸名噪一時的保爾森基金2012年的業績表現高居排行榜第一名,只不過這一次是倒數第一。如此種種。
這么多年來,有資格被稱為投資大師的人並不少,譬如沃倫.巴菲特、彼得.林奇(麥哲倫基金經理)和喬治.索羅斯(量子基金經理)。但相比規模龐大的投資專家隊伍而言,有著超凡業績(以及超凡運氣)的基金經理仍屬滄海一粟。你願意親自操刀去和基金經理們一爭高下,還是認命去追隨大盤呢?多數人會選前者。由於這個原因,90%的散戶跑輸大盤
⑶ 諾貝爾獎本質上是私人基金,為何還有人為了這么頭破血流
因為他們不是想要錢,是想要諾貝爾獎榮譽,
⑷ 有哪些金融學的學者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
1、理查德·塞勒,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行為金融學創始人,芝加哥大學教授,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和決策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方面,seiler研究了人類有限理性行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
2、HartOliverSimonArcyHart,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他專注於契約理論、企業理論、公司金融和法律經濟學,是契約理論、現代製造商理論和公司金融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在其代表作《企業、合同與金融結構》中,他進一步發展了產權理論,提出了不完全合同理論。
3、霍姆斯特羅姆,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現任麻省理工學院保羅·薩繆爾森經濟學教授。他是一位著名的微觀經濟學家。他最著名的研究領域是契約與激勵理論,尤其是相關理論在金融危機期間公司治理與流動性研究中的應用。
4、2015年諾貝爾獎得主安格斯·迪頓和安格斯·迪頓因其對消費、貧困和福利的研究獲得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主要觀點是,貧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無能。
⑸ 哪些方面體現諾貝爾對金錢毫不在意
諾貝爾擁有一筆巨大的財產,可是他對金錢卻毫不在意。諾貝爾在去世前一年即1895年11月27日寫的遺書中表示,將他的財產部分贈與親友,其餘大部分作為基金。這些基金的利息,「將每年以獎金形式頒發給在過去一年中對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
⑹ 飛貸金融科技獲得哪幾位諾貝爾獎得主認可
這不擱這扯呢嗎?諾貝爾的獲獎者得主,誰來關注你中國這個默默無名的小公司?這又是哪個公司在那收智商稅呢?騙你們這些容易上當受騙的人
⑺ 諾貝爾留下了多少財產,獎金發了一百多年,難道還沒用完嗎
諾貝爾當初是炸葯的發明人,他為了研究炸葯可以說是付出了很多多次,在研究炸葯的時候發生爆炸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家庭,甚至是自己都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但最終他成功了,所以他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把自己的這一部分錢建立了一個諾貝爾獎,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獎勵那些優秀的科學家。
諾貝爾獎在剛開始的時候當然也沒有現在這么大的影響力,主要是在歐洲,不過後來在官方政府的宣導之下吧,越來越多的人承認了諾貝爾獎的地位,以至於到現在很多人認為拿了諾貝爾獎才是真正厲害的科學家,這種想法是有失公允的,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諾貝爾獎,比如特拉斯就曾經多次拒絕諾貝爾獎的授予。
⑻ 諾貝爾文學獎丑聞 是什麼丑聞
是性丑聞。
2017年底,瑞典《每日新聞》最先曝出18名女性指控瑞典文學院院士卡塔琳娜·佛洛斯登松(Katarina Frostenson)的丈夫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性騷擾和性侵的消息,不端行為發生在1996年至2017年間。
英國《衛報》稱,早在1996年就有年輕的女藝術家向瑞典學院舉報阿爾諾性侵,但舉報信長期被忽略。2018年4月,更有瑞典媒體爆出,阿爾諾2006年在一場宴會上竟企圖對瑞典女王儲維多利亞行為不軌,被王儲助理當場制止。
「德國之聲」新聞網稱,阿爾諾曾威脅多名女受害人,揚言要動用人脈做出不利她們的舉措。瑞典學院此前專門請律師調查阿爾諾與該學院的關系以及他的生平作為。結果顯示,從1996年起,阿爾諾涉嫌7次對外泄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