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走出去企業金融服務

走出去企業金融服務

發布時間:2021-10-07 01:14:17

❶ 如何用好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服務

金融支持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政策支撐。為化解現有金融支持面臨的現實瓶頸,可考慮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與完善:

一是探索建立新的政策性金融機構資本補充機制和渠道。借鑒國際上政策性金融機構資本補充機制的國際經驗,完善金融機構資本補充和約束機制,著力防範和化解重點領域潛在風險,全面提升金融業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

二是擴大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經營機制改革,增強政策性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保持政策性金融機構「政策性目標」這一本質要求和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經營機制改革,探索政策性金融機構新的盈利模式和盈利渠道,鼓勵政策性銀行開展國際結算、保函、貿易融資業務等低風險業務,鼓勵保險公司創新與進出口業務有關的保險品種。

三是提高政策性金融機構服務企業「走出去」的廣度和深度。在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繼續加強對企業提供「走出去」融資服務和經濟保險服務的同時,加強對重點國別的產業政策研究及重點行業和賣家的風險研究,幫助企業應對、防範和化解潛在風險,支持企業科學調整出口規模,搶占國際市場。大力創新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模式和信用保險計劃,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貸款和保險服務,著力提高金融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的水平.

❷ 民營企業走出去遇到困難和問題有哪些

一、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意識較薄弱。
二、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品牌和形象影響力處於弱勢。
三、民營企業「走出去」的經營人才十分短缺。
四、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境外服務信息獲取困難 。
五、民營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服務不到位。
六、民營企業「走出去」難以 享受信用保險服務。
七、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外派人員簽證較難。
八、民營企業「走出去」的稅收政策不完善。
九、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商會服務組織發展停止不前。
十、民營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核准或備案時間較長。

❸ 如何推進中國企業「走出去」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首先,企業要了解「一帶一路」國家的需求,要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要把我們國家的優勢產品、項目與各個國家的需求相結合,制定走出去戰略,既能使我們的生產能力為世界經濟發展作貢獻,同時也能滿足這些國家自身對中國先進技術設備的需求,為其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再次,政府的政策和法規以及政府間的多邊和雙邊政策法規,要在國際規則管理基礎上更加融合,為我們「走出去」以及「走出去」的企業在國外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最後,企業「走出去」是為了提高其競爭力,使企業不僅在設備和技術方面是一流的,經營管理是一流的,抗風險能力也是一流的,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要從管理角度多了解一些國際模式和發達國家的經驗,真正使企業的管理和經營能力能夠走向更高的水平。
從目前來看,企業「走出去」,實力固然重要,但是也應該從企業自身需要的環境把多種要素融合在一起,比如企業「走出去」,金融怎麼配合,保險怎麼配合,甚至包括怎麼提供相關的跟蹤性的服務,都要給企業做一些指導,讓企業了解。
「走出去」不是就項目談項目,最終是要這個國家真正從我們的用意、我們的出發點來理解我們的「走出去」戰略。「走出去」不是單方的經濟利益,而是雙方共同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為世界發展作貢獻,為世界各國作貢獻。

❹ 中國金融企業叫囂著要走出去耍外國人,大家怎麼看

中信還因貝爾斯登差點沒了,還敢叫囂走出去

❺ 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如何助力企業走出去

作為華夏銀行第一家分行機構,北京分行圍繞服務北京的定位服務實體經濟。其中,中關村管理部累計為近千家中關村企業提供了授信融資服務,實際投放金額近四百億元。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扮演著支持國計民生的重要角色,華夏銀行與它們共同成長,合作的深度不斷提升。北京分行與北京汽車集團的合作彰顯了這一作用——從最初傳統的固定資產貸款業務,到10年後對集團內核心企業、北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綜合化、立體化金融服務體系,服務其成員企業近15家,服務汽車經銷商企業超過200家,金融產品涵蓋流動資金貸款、銀行承兌匯票、進口開證、國內信用證、福費廷、結售匯、汽車銷售金融、機構理財等,對集團內成員企業融資支持累計超過50億元,對北汽福田、北汽股份下游汽車經銷商的融資支持累計超過80億元,打造了產業鏈上的銀企共贏。

華夏銀行在為客戶提供標准化貿易金融產品服務的同時,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群體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嵌套產品組合形成一攬子解決方案,大大提升了綜合服務能力。

時,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從維護客戶利益出發,利用遍布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地區)的代理行網路,積極開拓資金渠道、降低資金成本,形成靈活的定價機制,為客戶節省財務成本。據悉,2015年至今,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國內信用證、福費廷業務量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3%和19%。

❻ 中國企業「走出去」將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年裡,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實現了經濟穩步復甦,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為增進中國及有關國家的雙邊經貿關系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據統計,2010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達到590億美元,同比增長36%。截止去年底,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為2600億美元,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營業額為3300億美元。

當前,中國企業走出去形勢良好,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綠色低碳已經成為共識。新的供需產業鏈逐漸形成,新產業、新商機層出不窮。

二,中國正面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發展方向轉變的重要戰略機遇,政府加大了企業在重點領域「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三,人民幣不斷升值為「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條件。有關資料顯示,去年新興市場吸收外資超過發達國家,成為今後投資的「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四,中國企業經過多年的市場磨煉,已經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與能力。然而,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仍然是復雜的,各種自然災難並發,社會和政府動盪增多,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另外,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率居高難下,全球資本流動性增加,新興市場通脹壓力加大,保護主義繼續升溫,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因此,中國企業必須要有針對性地做好調查研究,了解相關國家的投資環境和法律制度,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將「走出去」的風險降到最低。

中國企業要想選准海外發展的領域,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緊緊把握國際市場動向,密切關注新能源、新產業的發展動態,以及符合國外市場需求的行業,實現產能向境外有序轉移。

二是關注國家鼓勵發展的重點領域,如:服務業、新能源、礦業、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等。

三是走出去的企業要深入研究當地的法律,依法經營。與此同時,要防止惡性競爭,維護國家整體利益和良好形象。

四是關注國際局勢的變化,不斷提高安全和風險防範的意識,努力增強防範與抵禦風險的能力。

今年是中國加入WTO十周年,也是中國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繼續鼓勵企業「走出去」。作為中國最大的投資和貿易促進機構,中國貿促會將一如既往地加強與國內外對口機構、地方各界政府和企業的交流與合作,秉承為程度分憂、為企業避免風險排憂解難的宗旨,為有意到海外投資的中國企業提供包括國際法律服務在內的便捷、高效、全方位的優質服務,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❼ 中資企業"走出去"主要有哪些需求,以及對我行有哪些機遇

「走出去」項下商業銀行業務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走出去」項下商業銀行業務面臨的主要機遇
1、外部環境有利於商業銀行「走出去」。從全球來看,隨著發達國家的經濟復甦以及新興經濟體國家發展的需要,相關國家基礎設施需求大幅增加,特別是在一帶一路的60餘個國家中,有相當一部分欠發達國家,交通、能源、電信等基礎設施薄弱,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客觀條件。從國內來看,國家出台了一些列支持「走出去」政策,並藉助中國經濟實力及國際影響力,不斷創造「走出去」機會。而我國相關行業企業也已具備了較強的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從境外項目資金來源來看,由於近年來的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的影響,許多國家的建設資金卻十分有限,對外來投融資有著巨大的需求。這樣,在經濟危機中快速崛起的中資商業銀行就成了除國有政策性銀行之外,發揮自身資金及經驗優勢,陪同和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最主要力量,為商業銀行自身業務拓展及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礎。
2、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布局發展迅速,結構優勢不斷體現。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緊抓機遇,加快海外機構建設,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力度日益加大,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布局優勢將不斷顯現,國際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以工商銀行為例,截至2014年末,工商銀行已在59個國家開展金融業務,在41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338個境外分支機構,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中擁有120家分支機構;並以單一最大股東身份參股南非標准銀行,進而實現金融業務覆蓋非洲18個國家,成為全球網路覆蓋最廣的中資金融機構;代理行網路覆蓋147個國家和地區的1809家銀行,初步建成跨越亞、非、歐、北美、南美、澳六大洲的全球經營網路。
3、「走出去」信貸業務為國有商業銀行提供了產能轉移新途徑,降低了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風險。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鋼鐵、水泥、電解鋁、光伏、平板玻璃等傳統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現象。國內企業「走出去」,到海外市場承包工程、兼並收購、投資建廠,輸出基礎材料、出口大型機電設備等,已成為其拓展市場、緩解國內產能壓力的重要手段。對於國有銀行來說,伴隨企業「走出去」,為企業境外項目提供信貸及相關業務支持,在壓降境內富裕產能企業信貸投放的同時,實現了企業富裕產能轉移,降低了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風險,為銀企合作提供了新途徑。
(二)「一帶一路」的提出在為商業銀行提供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1、國家風險需要警惕。後金融危機時代,雖然各國經濟普遍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政黨更替、政局動盪等因素往往對在該國經營的企業帶來影響,特別是「一帶一路」中的多數國家都屬於欠發達國家,國家政權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隱患。執政黨執政能力,反對黨影響力,繼承人更替情況都會直接或間接對各商業銀行境外資產安全產生影響。此外,雖然我國企業「走出去」已有相當經驗,但此前多數業務存在於亞非拉地區,歐美發達地區參與程度並不高,隨著「走出去」步伐的加大,中國企業對國外新興市場商業習慣和法律環境的不熟悉,將會對自身項目和經營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而一旦商業銀行對企業項目進行配套融資支持,後續貸款違約風險將難以避免,銀行資產安全將會面臨嚴重挑戰。近期中建巴哈馬度假村項目違約事件即為商業銀行海外經營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鍾。 2.缺乏內外聯動,「走出去」項目風險防控難以落實。雖然我國商業銀行境外分支機構建設不斷加快,但由於受到資金體量、資金成本、當地法規限制,境外分支機構很難成為支持我國企業境外項目的主體,目前以境內分支機構對企業境外項目進行融資,仍是各商業銀行支持企業「走出去」的主要手段。由於境內分支機構缺乏對當地法律法規、市場環境、企業經營情況的了解,在得不到當地機構支持時,很難對境外項目進行全面細致的前期調查,而缺乏當地機構的直接支持,更會對業務持續期間的監督管理帶來嚴重問題,商業銀行境外資產安全難以保障。
3、企業綜合化服務需求逐漸顯現。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眾多國內優質企業已不在簡單的經營境外承包施工、設備出口等業務,進入市場參與市場投資已成為眾多企業的新選擇。目前,我國某些大型設備出口企業、原材料出口企業在爭攬境外項目的時候,均出現過為滿足當地政府本地化生產的要求,在設備、材料出口的同時進行建廠投資的情況。同時,也有更多建安類企業面臨著帶資建設、共同投資的情況。作為商業銀行如何在配套傳統出口信貸業務、項目貸款業務的同時,解決企業自身資金籌措問題、風險控制問題、退出機制問題,將是商業銀行面臨的新挑戰,也為商業銀行金融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國際化人才缺口有待填補。我國商業銀行絕大多數以經營境內業務為主,境內業務人才優勢明顯,但隨著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市場的不斷拓寬、金融服務需求的多樣性不多加深,富有海外經營經驗,熟悉各國政治、經濟、法律法規、經商情況,了解配套金融市場的人才極為匱乏。目前,多數商業銀行是由主營境內業務的信貸人員開展境外項目融資業務,僅能憑借信用機構、咨詢機構、律師事務所對境外情況進行了解,無法得到自身行內機構支持,且由於境內業務的專業性,很難與境外市場接軌,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綜合服務。目前,僅工商銀行建有專項經營海外投融資業務的部室。如何挖掘、培養、招攬境外業務優秀人才,將是制約商業銀行發展的一大問題。

閱讀全文

與走出去企業金融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理財收益率有保證嗎 瀏覽:490
理財產品對客戶好處 瀏覽:244
外幣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 瀏覽:141
安邦理財產品收益率 瀏覽:657
什麼叫金融資產與金銀資產 瀏覽:50
藍光地產信託 瀏覽:403
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回購 瀏覽:477
金融機構抽貸壓貸如何解決 瀏覽:564
華鑫證券龍頭 瀏覽:32
世界上第一家以銀行命名的金融機構是 瀏覽:191
新疆金鑰匙集團合規嗎 瀏覽:31
蘇州抵押貸款 瀏覽:309
7萬多傭金一次性拿交多少稅 瀏覽:449
交易性金融資產應交稅率 瀏覽:534
融資性擔保公司屬於金融機構 瀏覽:423
不停的加杠桿叫什麼 瀏覽:201
2020年9月28美金匯率 瀏覽:459
申銀萬國證券股東 瀏覽:982
建設銀行貴金屬K線圖 瀏覽:697
台灣永豐銀行匯率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