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有什麼區別
1、批准設立人員不同
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行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准,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農村信用合作社(英文名稱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中文簡稱農村信用社、農信社)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2、作用不同
村鎮銀行的建立,有效的填補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空白,增加了農村地區的金融支持力度。農村信用社其主要任務是籌集農村閑散資金,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依照國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規定,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社員家庭經濟,限制和打擊高利貸。
(1)村鎮銀行農村金融服務擴展閱讀:
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村鎮銀行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地域和准入門檻
村鎮銀行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機構設置在縣、鄉鎮,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在地(市)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在縣(市)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於300萬元人民幣;在鄉(鎮)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於100萬元人民幣。
2、市場定位
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滿足農戶的小額貸款需求,二是服務當地中小型企業。為有效滿足當地「三農」發展需要,確保村鎮銀行服務「三農」政策的貫徹實施。
在《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中明確要求村鎮銀行不得發放異地貸款,在繳納存款准備金後其可用資金應全部投入當地農村發展建設,然後才可將富餘資金投入其他方面。
3、治理結構
作為獨立的企業法人,村鎮銀行根據現代企業的組織標准建立和設置組織構架,同時按照科學運行、有效治理的原則,村鎮銀行的管理結構是扁平化的,管理層次少、中間不易斷開或時滯,決策鏈條短、反映速度相對較快,業務流程結構與農業產業的金融資金要求較為貼合。
4、發起人制度和產權結構
村鎮銀行的創新之處「發起人制度」是指銀監會規定,必須有一家符合監管條件,管理規范、經營效益好的商業銀行作為主要發起銀行並且單一金融機構的股東持股比例不得低於20%,此外,單一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及其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10%。
後為了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村鎮銀行,銀監會於2012年5月出台《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將主發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降至15%,進一步促進了村鎮銀行多元化的產權結構。
早在50年代,人民銀行在農村的網點就改為了農村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的宗旨是「農民在資金上互幫互助」,即農民組成信用合作社,社員出錢組成資本金,社員用錢可以貸款。但是這個信用合作社,從來都不是農民自願組成的,而是官方一手操辦的。
最初的信用社,大部分出資來自國家,農民的出資只佔很少部分。50多年來信用社的體制雖然改了不知道多少次,但「官辦」是一以貫之的。2004年左右,央行和地方政府曾拿出大量資金(央行就拿了1650億)給信用社的虧空買單。所以說信用社的產權並不模糊,它的所有人就是政府。
縣聯社與單個信用社的關系,就相當於總行與支行的關系。一個縣里有縣聯社,一開始縣聯社歸農業銀行管;1996年之後又歸人民銀行管;1999年之後人民銀行又逐步組建了地(市)聯社,縣聯社又歸地(市)聯社管。
2003年之後,人民銀行退出,取消地(市)聯社,把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權交給省政府,省政府又成立了省聯社,省聯社管著縣聯社。到此為止,從經濟和法律角度講,每家縣聯社都相當於一家獨立的銀行(企業),實際所有人是省政府,省內的縣聯社共同入股,組建了省聯社,所以省聯社其實還是縣聯社的「兒子」。
❷ 村鎮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是一回事嗎
村鎮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當然不是一回事兒,名字都不一樣,能是一回事嗎?各自都是獨立的法人機構,有著諸多異同之處。
[總結]實話說,現在農村地區的客戶毫無疑問是選擇農商行,而非村鎮銀行,新生事物一經出現,被大家所接受,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要經歷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❸ 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有什麼不同
一、性質不同
1、農村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
2、農村合作銀行:股份制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
3、村鎮銀行:金融機構、銀行機構。
二、組成不同
1、農村商業銀行: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2、農村合作銀行: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各信用社於2005年7月18日完成改制,是一家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以及本聯社職工自願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
3、村鎮銀行:經中國銀行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准,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三、特點不同
1、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治理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長期存在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機構自身已經形成了深入推進深層次體制機制改革的內生動力。
2、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實行「三會一層」(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以聯社主任為首的經營管理層)的新型法人治理結構,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
3、村鎮銀行:村鎮銀行的建立,有效的填補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空白,增加了農村地區的金融支持力度。
❹ 村鎮銀行與農村信用社的區別
首先,分別介紹農信社和村鎮銀行的定義:
1、農信社:農村信用社是獨立的企業法人,以其全部資產對農村信用社債務承擔責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其財產、合法權益和依法開展的業務活動受國家法律保護。其主要任務是籌集農村閑散資金,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依照國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規定,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社員家庭經濟,限制和打擊高利貸。農信社分為以下部門,農信社合作社,農信社國際金融部門,政通農信社培訓學校,農信社信貸部門等,是目前由銀監會和國務院雙重領導的部門。
2、村鎮銀行: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准,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然後,再來對比兩者的區別:
1、體制不同。農村信用社前幾年經過股權改革成為股份合作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這好像是我國特有的組織形式;而村鎮銀行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監管當局還稱之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之一。
2、股權結構不同。農村信用社是由社員入股,股東人數極多,股權分散,公司治理流於形式,股東權利不易體現;村鎮銀行是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銀監會規定,必須由一家符合監管條件,管理規范,經營效益好的商業銀行作為主要發起銀行並控股,其他企業、自然人參股。
❺ 村鎮銀行與農村商業銀行有何區別和聯系
聯系:都是中國銀行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准,為農村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的機構。
區別:
一、指代不同
1、村鎮銀行: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2、農村商業銀行: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二、機構職能不同
1、村鎮銀行:可經營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結算,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從事同業拆借,從事銀行卡業務,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以及經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
2、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要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全面取消資格股,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為農村商業銀行。
要在保持縣(市)法人地位總體穩定前提下,穩步推進省聯社改革,逐步構建以產權為紐帶、以股權為聯接、以規制來約束的省聯社與基層法人社之間的新型關系,真正形成省聯社與基層法人社的利益共同體。
三、發展不同
1、村鎮銀行:是機構設置在縣、鄉鎮,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在地(市)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在縣(市)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於300萬元人民幣;在鄉(鎮)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於100萬元人民幣。
2、農村商業銀行:已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約303家、農村合作銀行約210家,農村銀行機構資產總額佔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41.4%。另外,還有1424家農村信用社已經達到或基本達到農村商業銀行組建條件。
❻ 村鎮銀行與農村信用社的區別
一是體制不同。農村信用社前幾年經過股權改革成為股份合作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這好像是我國特有的組織形式;而村鎮銀行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監管當局還稱之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之一。
二是股權結構不同。農村信用社是由社員入股,股東人數極多,股權分散,公司治理流於形式,股東權利不易體現;村鎮銀行是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銀監會規定,必須由一家符合監管條件,管理規范,經營效益好的商業銀行作為主要發起銀行並控股,其他企業、自然人參股。
三是品牌知名度和風險管理水平不同。農村信用社歷史悠久,百姓認知度較高,但歷史包袱較重,風險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而村鎮銀行是最近5年左右才開始組建的新生事物,由於其主發起銀行均是運作高效、管理經驗成熟的商業銀行,會得到其直接的業務指導和後台支持、人員培訓等,且沒有歷史包袱,資產質量較高,可謂輕裝前行。
四是服務效率不同。農村信用社由於歷史原因,為提高資產質量,控制風險,雖然多為區縣一級法人,但多數地方都將信貸審批許可權大幅上收,導致貸款審批效率不高;村鎮銀行由於其公司治理規范,股東能真正行使權力,能促進其科學健康發展。
❼ 村鎮銀行是屬於農村正規金融機構還是農村非正規金融機構
要看他有沒有正規的的營業執照和金融許可證.有就是正規金融機構.
❽ 今年中央政府發布的1號文件中提到的「村鎮銀行」是個什麼性質的農村金融機構,要是使實會是拿個銀行
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准,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村鎮銀行可經營吸收 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結算,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從事同業拆借,從事銀行卡業務,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以及經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村鎮銀行還可代理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業務。
區別於銀行的分支機構,村鎮銀行屬一級法人機構,如果非要說歸哪個管的話,那就是村鎮銀行歸中國銀監會管。
❾ 如何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提升農村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就是金融的「平民化」;農村普惠金融,就是要將金融普及到農村所有群體,特別是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偏遠地區以及殘疾人和其他弱勢群體。《十三五規劃綱要》在「普惠金融」前面加上「農村」二字,意味著十三五期間發展的普惠金融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普惠金融。
一、如何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
深化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范圍覆蓋全部縣域支行,加大「三農」信貸投放和資源配置力度。強化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功能定位,明確政策性業務范圍,加大對農業開發和水利、貧困地區公路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貸款力度,審慎發展自營性業務。
國家開發銀行要創新服務「三農」融資模式,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建設的中長期信貸投放。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提高資本實力和治理水平,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牢牢堅持立足縣域、服務「三農」的定位,更好發揮支農服務主力軍作用。
強化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服務功能,推動省聯社加快職能轉換,優化協調指導,整合放大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服務「三農」的能力。引導郵政儲蓄銀行穩步發展小額涉農貸款業務,逐步擴大涉農業務范圍,持續拓展農村金融業務,促進農村資金迴流。支持其他商業銀行下沉機構網點,優化農村地區網點布局,適度擴大農村地區網點覆蓋面。
二、如何提升農村金融服務
穩步培育發展村鎮銀行,鼓勵按照規模化組建、集約化管理和專業化服務的原則集中連片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對設立村鎮銀行超過一定數量的發起行,允許設立村鎮銀行管理服務子公司。允許評級良好、管控能力強的城商行和農商行到西部地區發起設立村鎮銀行,重點布局老少邊窮地區、農業主產區和小微企業聚集地區,不斷提升村鎮銀行在農村的覆蓋面。
加強融資擔保公司管理,大力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鼓勵其開展涉農融資擔保業務,完善銀擔合作和風險分擔機制。協調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完善管理政策,健全管理制度,強化自律管理,引導發揮支農服務作用。
❿ 村鎮銀行如何堅持服務"三農",服務小微企業,服務社區
一是創新特色的「三農」信貸產品。繼續開發多樣化小額信貸產品,打造「版農地權權易貸、林地權易貸、水域權易貸」三大系列產品等,全力滿足農民生產、生活、創業等全方位資金需求;二是豐富「三農」品牌活動內容。深入開展「尋找『三農』經濟領軍人物」大型評選活動和「進百家農企、走千家村鎮、入萬家農戶」的「百千萬」活動,持續推動地區「三農」經濟發展;三是優化農村金融服務。充分發揮統籌城鄉優勢,繼續做好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四是支持城鎮化建設。把小城鎮、衛星城建設作為支持重點,積極支持城鎮化發展中的實體經濟客戶。今年該行還研發推廣了整合所有行政代發業務的「惠民漢卡」,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